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2018年中考数学一模试卷(原卷版)
- 格式:doc
- 大小:313.00 KB
- 文档页数:7
2018年中考数学一模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题,每题4分,共24分)1.下列抛物线中,与抛物线y=x 2﹣2x+4具有相同对称轴的是( ) A .y=4x 2+2x+1B .y=2x 2﹣4x+1C .y=2x 2﹣x+4D .y=x 2﹣4x+22.如图,点D 、E 位于△ABC 的两边上,下列条件能判定DE ∥BC 的是( )A .AD •DB=AE •ECB .AD •AE=BD •EC C .AD •CE=AE •BD D .AD •BC=AB •DE 3.已知一个坡的坡比为i ,坡角为α,则下列等式成立的是( ) A .i=sinα B .i=cosα C .i=tanα D .i=cotα4.已知向量和都是单位向量,则下列等式成立的是( ) A .B .C .D .||﹣||=05.已知二次函数y=x 2,将它的图象向左平移2个单位,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则所得图象的表达式为( )A .y=(x+2)2+3 B .y=(x+2)2﹣3 C .y=(x ﹣2)2+3 D .y=(x ﹣2)2﹣36.Word 文本中的图形,在图形格式中大小菜单下显示有图形的绝对高度和绝对宽度,同一个图形随其放置方向的变化,所显示的绝对高度和绝对宽度也随之变化.如图①、②、③是同一个三角形以三条不同的边水平放置时,它们所显示的绝对高度和绝对宽度如下表,现有△ABC ,已知AB=AC ,当它以底边BC 水平放置时(如图④),它所显示的绝对高度和绝对宽度如下表,那么当△ABC 以腰AB 水平放置时(如图⑤),它所显示的绝对高度和绝对宽度分别是( )图形图①图②图③图④图⑤绝对高度1.52.01.22.4?0 0 0 绝对宽度2.001.502.503.60?A .3.60和2.40B .2.56和3.00C .2.56和2.88D .2.88和3.00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2题,每题4分,共48分)7.已知线段a 是线段b 、c 的比例中项,如果a=3,b=2,那么c= . 8.化简:= .9.已知点P 是线段AB 的黄金分割点(AP >BP ),若AB=2,则AP ﹣BP= .10.已知二次函数y=f (x )的图象开口向上,对称轴为直线x=4,则f (1) f (5)(填“>”或“<”)11.求值:sin60°•tan30°= .12.已知G 是等腰直角△ABC 的重心,若AC=BC=2,则线段CG 的长为 . 13.两个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为2:3,则它们的面积之比为 .14.等边三角形的周长为C ,面积为S ,则面积S 关于周长C 的函数解析式为 .15.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EF在△ABC 的边BC 上,顶点D 、G 分别在边AB 、AC 上,已知BC=6,△ABC 的面积为9,则正方形DEFG 的面积为 .16.如图,小明家所在小区的前后两栋楼AB 、CD ,小明在自己所住楼AB 的底部A 处,利用对面楼CD 墙上玻璃(与地面垂直)的反光,测得楼AB 顶部B 处的仰角是α,若tanα=0.45,两楼的间距为30米,则小明家所住楼AB 的高度是 米.17.如图,在△ABC 中,∠C=90°,AC=8,BC=6,D 是边AB 的中点,现有一点P 位于边AC 上,使得△ADP与△ABC相似,则线段AP的长为.18.如图,菱形ABCD内两点M、N,满足MB⊥BC,MD⊥DC,NB⊥BA,ND⊥DA,若四边形BMDN的面积是菱形ABCD面积的,则cosA=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7题,共10+10+10+10+12+12+14=78分)19.用配方法把二次函数y=x2﹣4x+5化为y=a(x+m)2+k的形式,再指出该函数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20.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AD=3,BC=2,点E、F分别在两腰上,且EF∥AD,AE:EB=2:1;(1)求线段EF的长;(2)设=, =,试用、表示向量.21.如图,在△ABC中,∠ACB=90°,AB=5,tanA=,将△ABC沿直线l翻折,恰好使点A与点B 重合,直线l分别交边AB、AC于点D、E;(1)求△ABC的面积;(2)求sin∠CBE的值.22.如图,在坡AP的坡脚A处竖有一根电线杆AB,为固定电线杆在地面C处和坡面D处各装一根等长的引拉线BC和BD,过点D作地面MN的垂线DH,H为垂足,已知点C、A、H在一直线上,若测得AC=7米,AD=12米,坡角为30°,试求电线杆AB的高度;(精确到0.1米)23.如图1,点D位于△ABC边AC上,已知AB是AD与AC的比例中项.(1)求证:∠ACB=∠ABD;(2)现有点E、F分别在边AB、BC上如图2,满足∠EDF=∠A+∠C,当AB=4,BC=5,CA=6时,求证:DE=DF.24.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对称轴平行于y轴的抛物线过点A(1,0)、B(3,0)和C(4,6);(1)求抛物线的表达式;(2)现将此抛物线先沿x轴方向向右平移6个单位,再沿y轴方向平移k个单位,若所得抛物线与x轴交于点D、E(点D在点E的左边),且使△ACD∽△AEC(顶点A、C、D依次对应顶点A、E、C),试求k的值,并注明方向.25.如图,△ABC边AB上点D、E(不与点A、B重合),满足∠DCE=∠ABC,∠ACB=90°,AC=3,BC=4;(1)当CD⊥AB时,求线段BE的长;(2)当△CDE是等腰三角形时,求线段AD的长;(3)设AD=x,BE=y,求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定义域.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题,每题4分,共24分)1.下列抛物线中,与抛物线y=x2﹣2x+4具有相同对称轴的是()A.y=4x2+2x+1 B.y=2x2﹣4x+1 C.y=2x2﹣x+4 D.y=x2﹣4x+2【考点】二次函数的性质.【分析】根据对称轴方程分别确定各个抛物线的对称轴后即可作出判断.【解答】解:抛物线y=x2﹣2x+4的对称轴为x=1;A、y=4x2+2x+1的对称轴为x=﹣,不符合题意;B、y=2x2﹣4x+1的对称轴为x=1,符合题意;C、y=2x2﹣x+4的对称轴为x=,不符合题意;D、y=x2﹣4x+2的对称轴为x=2,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性质,牢记对称轴方程公式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难度不大.2.如图,点D、E位于△ABC的两边上,下列条件能判定DE∥BC的是()A.AD•DB=AE•EC B.AD•AE=BD•EC C.AD•CE=AE•BD D.AD•BC=AB•DE【考点】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分析】根据选项选出能推出对应线段成比例的即可.【解答】解:∵AD•CE=AE•BD,∴,∴DE∥BC,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熟练掌握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是解题的关键.3.已知一个坡的坡比为i,坡角为α,则下列等式成立的是()A.i=sinαB.i=cosαC.i=tanαD.i=cotα【考点】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坡度坡角问题.【分析】根据坡比的定义:斜坡垂直高度与水平宽度的比值,即坡角的正弦值,据此即可判断.【解答】解:i=tanα.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坡比的定义,理解坡比是斜坡垂直高度与水平宽度的比值,即坡角的正弦值,是关键.4.已知向量和都是单位向量,则下列等式成立的是()A.B.C. D.||﹣||=0【考点】*平面向量.【专题】推理填空题.【分析】根据向量和都是单位向量,可知||=||=1,由此即可判断.【解答】解:∵已知向量和都是单位向量,∴||=||=1,∴||﹣||=0,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平面向量、单位向量,属于概念题目,记住概念是解题的关键.5.已知二次函数y=x2,将它的图象向左平移2个单位,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则所得图象的表达式为()A.y=(x+2)2+3 B.y=(x+2)2﹣3 C.y=(x﹣2)2+3 D.y=(x﹣2)2﹣3【考点】二次函数图象与几何变换.【分析】直接根据“上加下减、左加右减”的原则进行解答即可.【解答】解:由“左加右减”的原则可知,二次函数y=x2的图象向左平移个单位得到y=(x+2)2,由“上加下减”的原则可知,将二次函数y=(x+2)2的图象向上平移3个单位可得到函数y=(x+2)2+3,【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二次函数的图象与几何变换,熟知“上加下减、左加右减”的原则是解答此题的关键.6.Word文本中的图形,在图形格式中大小菜单下显示有图形的绝对高度和绝对宽度,同一个图形随其放置方向的变化,所显示的绝对高度和绝对宽度也随之变化.如图①、②、③是同一个三角形以三条不同的边水平放置时,它们所显示的绝对高度和绝对宽度如下表,现有△ABC,已知AB=AC,当它以底边BC水平放置时(如图④),它所显示的绝对高度和绝对宽度如下表,那么当△ABC以腰AB水平放置时(如图⑤),它所显示的绝对高度和绝对宽度分别是()图形图①图②图③图④图⑤绝对高度 1.50 2.01.22.4?绝对宽度2.01.52.53.6?A.3.60和2.40 B.2.56和3.00 C.2.56和2.88 D.2.88和3.00【考点】勾股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可求AB,即图⑤绝对宽度,再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可求图⑤绝对高度.【解答】解:图④,过A点作AD⊥BC于D,BD=3.60÷2=1.80,在Rt△ABD中,AB==3,图⑤绝对宽度为3;图⑤绝对高度为:2.40×3.60÷2×2÷3=4.32×2÷3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图形的绝对高度和绝对宽度的定义.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2题,每题4分,共48分)7.已知线段a是线段b、c的比例中项,如果a=3,b=2,那么c= .【考点】比例线段.【分析】根据比例中项的定义可得b2=ac,从而易求c.【解答】解:∵线段a是线段b、c的比例中项,∴a2=bc,即32=2×c,∴c=.故答案是:.【点评】本题考查了比例线段,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比例中项的定义.8.化简: = ﹣﹣7.【考点】*平面向量.【分析】直接利用平面向量的加减运算法则求解即可求得答案.【解答】解: =2﹣4﹣3﹣3=﹣﹣7.故答案为:.【点评】此题考查了平面向量的运算法则.注意掌握去括号时的符号变化是解此题的关键.9.已知点P是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AP>BP),若AB=2,则AP﹣BP= 2﹣4 .【考点】黄金分割.【分析】根据黄金分割的概念、黄金比值计算即可.【解答】解:∵点P是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AP>BP,∴AP=AB=﹣1,则BP=2﹣AP=3﹣,∴AP﹣BP=(﹣1)﹣(3﹣)=2﹣4,故答案为:2﹣4.【点评】本题考查的是黄金分割的概念和性质,把线段AB分成两条线段AC和BC(AC>BC),且使AC是AB和BC的比例中项,叫做把线段AB黄金分割.10.已知二次函数y=f(x)的图象开口向上,对称轴为直线x=4,则f(1)>f(5)(填“>”或“<”)【考点】二次函数的性质.【分析】根据对称轴及开口方向确定其增减性即可确定答案.【解答】解:∵二次函数y=f(x)的图象开口向上,对称轴为直线x=4,∴当x的取值越靠近4函数值就越小,反之越大,∴f(1)>f(5),故答案为:>.【点评】考查了二次函数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根据对称轴及开口方向确定其增减性,难度不大.11.求值:sin60°•tan30°=.【考点】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专题】计算题.【分析】先根据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计算出各数,再根据二次根式的乘法进行计算即可.【解答】解:原式=×=.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熟记各特殊角度的三角函数值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2.已知G是等腰直角△ABC的重心,若AC=BC=2,则线段CG的长为.【考点】三角形的重心;等腰直角三角形.【分析】根据三角形的重心到顶点的距离等于到对边中点的距离的2倍解答即可.【解答】解:∵G是等腰直角△ABC的重心,AC=BC=2,∴CG=,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重心,熟记三角形的重心到顶点的距离等于到对边中点的距离的2倍是解题的关键.13.两个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为2:3,则它们的面积之比为4:9 .【考点】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专题】探究型.【分析】直接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进行解答即可.【解答】解:∵两个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为2:3,∴它们的面积之比为4:9.故答案为:4:9【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即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14.等边三角形的周长为C,面积为S,则面积S关于周长C的函数解析式为S=C2.【考点】根据实际问题列二次函数关系式.【分析】直接利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D的长,再利用三角形面积求法得出答案.【解答】解:如图所示:过点A作AD⊥BC于点D,∵等边三角形的周长为C,∴AB=BC=AC=,∴DC=BD=,∴AD==C,∴S=×C×=C2.故答案为:S=×C×=C2.【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以及三角形面积求法,正确表示出三角形的高是解题关键.15.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EF在△ABC的边BC上,顶点D、G分别在边AB、AC上,已知BC=6,△ABC的面积为9,则正方形DEFG的面积为 4 .【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正方形的性质.【分析】由DG∥BC得△ADG∽△ABC,利用相似三角形对应边上高的比等于相似比,列方程求解.【解答】解:作AH⊥BC于H,交DG于P,如图所示:∵△ABC的面积=BC•AH=9,BC=6,∴AH=3,设正方形DEFG的边长为x.由正方形DEFG得,DG∥EF,即DG∥BC,∵AH⊥BC,∴AP⊥DG.由DG∥BC得△ADG∽△ABC∴.∵PH⊥BC,DE⊥BC∴PH=ED,AP=AH﹣PH,即,由BC=6,AH=3,DE=DG=x,得,解得x=2.故正方形DEFG的面积=22=4;故答案为:4.【点评】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正方形的性质.关键是由平行线得到相似三角形,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列方程.16.如图,小明家所在小区的前后两栋楼AB、CD,小明在自己所住楼AB的底部A处,利用对面楼CD墙上玻璃(与地面垂直)的反光,测得楼AB顶部B处的仰角是α,若tanα=0.45,两楼的间距为30米,则小明家所住楼AB的高度是27 米.【考点】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仰角俯角问题.【分析】作PE⊥AB于点E,在直角△AEP中,利用三角函数求得AE的长,根据AB=2AE即可求解.【解答】解:作PE⊥AB于点E,在直角△AEP中,∠APE=∠α,则AE=PE•tan∠APE=30×0.45=13.5(米),则AB=2AE=27(米).故答案是:27.【点评】本题考查解直角三角形、仰角、俯角的定义,解题的关键是记住特殊三角形的边之间关系,学会把问题转化为方程解决,属于中考常考题型.17.如图,在△ABC中,∠C=90°,AC=8,BC=6,D是边AB的中点,现有一点P位于边AC上,使得△ADP与△ABC相似,则线段AP的长为4或.【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分析】先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B的长,再分△ADP∽△ABC与△ADP∽△ACB两种情况进行讨论即可.【解答】解:∵在△ABC中,∠C=90°,AC=8,BC=6,∴AB==10.∵D是边AB的中点,∴AD=5.当△ADP∽△ABC时, =,即=,解得AP=4;当△ADP∽△ACB时, =,即=,解得AP=.故答案为:4或.【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在解答此题时要注意进行分类讨论,不要漏解.18.如图,菱形ABCD内两点M、N,满足MB⊥BC,MD⊥DC,NB⊥BA,ND⊥DA,若四边形BMDN的面积是菱形ABCD面积的,则cosA= .【考点】菱形的性质;解直角三角形.【分析】如图,连接AN、CM,延长BM交AD于H.AN是菱形ABCD的角平分线,同理CM也是菱形ABCD 的角平分线,设BD与AC交于点O,易知四边形BMDN是菱形,设S△OMB=S△ONB=S△OMD=S△OND=a,因为四边形BMDN的面积是菱形ABCD面积的,所以S△AMB=S△AMD=S△CNB=S△CND=4a,推出AM=4OM,CN=4ON,设ON=OM=k,则AM=CN=4k,由△ABO∽△BNO,推出OB2=OA•ON=5k2,推出OB=k,AB=AD==k,由AD•BH=•BD•AO,推出BH==,再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H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如图,连接AN、CM,延长BM交AD于H.∵AB⊥BN,AD⊥DN,∴∠ABN=∠ADN=90°,在Rt△ANB和Rt△AND中,,∴△ABN≌△ADN,∴∠BAN=∠DAN,∴AN是菱形ABCD的角平分线,同理CM也是菱形ABCD的角平分线,设BD与AC交于点O,易知四边形BMDN是菱形,设S△OMB=S△ONB=S△OMD=S△OND=a,∵四边形BMDN的面积是菱形ABCD面积的,∴S△AMB=S△AMD=S△CNB=S△CND=4a,∴AM=4OM,CN=4ON,设ON=OM=k,则AM=CN=4k,∵△ABO∽△BNO,∴OB2=OA•ON=5k2,∴OB=k,AB=AD==k,∵AD•BH=•BD•AO,∴BH==,∴AH===k,∴cosA===.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菱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学会利用参数解决问题,学会利用面积法求线段,所以中考常考题型.三.解答题(本大题共7题,共10+10+10+10+12+12+14=78分)19.用配方法把二次函数y=x2﹣4x+5化为y=a(x+m)2+k的形式,再指出该函数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考点】二次函数的三种形式.【分析】利用配方法把一般式化为顶点式,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解答即可.【解答】解:y=x2﹣4x+5=(x﹣4)2﹣3,∴抛物线开口向上,对称轴x=4,顶点(4,﹣3).【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二次根式的三种形式,正确利用配方法把一般式化为顶点式是解题的关键.20.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AD=3,BC=2,点E、F分别在两腰上,且EF∥AD,AE:EB=2:1;(1)求线段EF的长;(2)设=, =,试用、表示向量.【考点】*平面向量;梯形.【专题】计算题.【分析】(1)作BM ∥CD 交AD 、EF 于M 、N 两点,将问题转化到△ABM 中,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求EN ,由EF=EN+NF=EN+AD 进行求解;(2)由=、=得BC=AD ,EB=AB ,根据=可得答案.【解答】解:(1)作BM ∥CD 交AD 、EF 于M 、N 两点,又AD ∥BC ,EF ∥AD ,∴四边形BCFN 与MNFD 均为平行四边形.∴BC=NF=MD=2,∴AM=AD ﹣MD=1.又=2,∴=,∵EF ∥AD ,∴△BEN ∽△BAM ,∴,即,∴EN=,则EF=EN+NF=;(2)∵=, =,∴BC=AD ,EB=AB ,∴==, ==,则==+.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及向量的运算,熟练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得出对应边的长度之比和向量的基本运算是解题的关键.21.如图,在△ABC 中,∠ACB=90°,AB=5,tanA=,将△ABC 沿直线l 翻折,恰好使点A 与点B 重合,直线l 分别交边AB 、AC 于点D 、E ;(1)求△ABC 的面积;(2)求sin ∠CBE 的值.【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分析】(1)根据∠A 的正切用BC 表示出AC ,再利用勾股定理列方程求出BC ,再求出AC ,然后根据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列式计算即可得解;(2)设CE=x ,表示出AE ,再根据翻折变换的性质可得BE=AE ,然后列方程求出x ,再利用锐角的正弦等于对边比斜边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1)∵∠ACB=90°,tanA=,∴=,∴AC=2BC ,在Rt △ABC 中,BC 2+AC 2=AB 2,即BC 2+4BC 2=25,解得BC=,所以,AC=2,△ABC 的面积=AC •BC=××2=5;(2)设CE=x ,则AE=AC ﹣CE=2﹣x ,∵△ABC沿直线l翻折点A与点B重合,∴BE=AE=2﹣x,在Rt△BCE中,BC2+CE2=BE2,即2+x2=(2﹣x)2,解得x=,所以,CE=,BE=2﹣x=2﹣=,所以,sin∠CBE===.【点评】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的性质,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此类题目,利用勾股定理列出方程求出相关的线段的长度是解题的关键.22.如图,在坡AP的坡脚A处竖有一根电线杆AB,为固定电线杆在地面C处和坡面D处各装一根等长的引拉线BC和BD,过点D作地面MN的垂线DH,H为垂足,已知点C、A、H在一直线上,若测得AC=7米,AD=12米,坡角为30°,试求电线杆AB的高度;(精确到0.1米)【考点】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坡度坡角问题.【分析】作BE⊥AD于点E,设AB=x米,在直角△ABE中,根据三角函数,利用x表示出AE和BE的长,则在直角△BED中,利用勾股定理表示出BD的长,在直角△ABC中利用勾股定理表示出BC,根据BC=BD即可列方程求解.【解答】解:作BE⊥AD于点E,设AB=x米,在直角△ABE中,∠BAE=90°﹣∠DAH=90°﹣30°=60°,则AE=AB•cos∠BAE=xcos60°=x(米),BE=AB•sin∠BAE=xsin60°=x(米).则DE=AD﹣AE=12﹣x,在直角△BED中,BD2=BE2+DE2=(x)2+(12﹣x)2=144+x2﹣12x,在直角△ABC中,BC2=AC2+AB2=72+x2=49+x2.∵BC=BD,∴144+x2﹣12x=49+x2.解得x=≈7.9答:电线杆AB的高度约是7.9米.【点评】本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坡度坡角问题,正确作出辅助线,利用AB的长表示抽BD和BC是关键.23.如图1,点D位于△ABC边AC上,已知AB是AD与AC的比例中项.(1)求证:∠ACB=∠ABD;(2)现有点E、F分别在边AB、BC上如图2,满足∠EDF=∠A+∠C,当AB=4,BC=5,CA=6时,求证:DE=DF.【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1)证出△ABD∽△ACB,得出对应角相等即可;(2)由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出对应边成比例求出AD=,BD=,得出BD=CD,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出∠DBC=∠ACB,证出∠ABD=∠BDC,再证明点B、E、D、F四点共圆,由圆周角定理得出,即可得出结论.【解答】(1)证明:∵AB是AD与AC的比例中项.∴,又∵∠A=∠A,∴△ABD∽△ACB,∴∠ACB=∠ABD;(2)证明:∵△ABD∽△ACB,∴,即,解得:AD=,BD=,∴CD=AC﹣AD=6﹣=,∴BD=CD,∴∠DBC=∠ACB,∵∠ACB=∠ABD,∴∠ABD=∠BDC,∵∠EDF=∠A+∠C,∠A+∠C=180°﹣∠ABC,∴∠EDF+∠ABC=180°,∴点B、E、D、F四点共圆,∴,∴DE=DF.【点评】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四点共圆、圆周角定理等知识;熟练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证明四点共圆是解决问题(2)的关键.24.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对称轴平行于y轴的抛物线过点A(1,0)、B(3,0)和C(4,6);(1)求抛物线的表达式;(2)现将此抛物线先沿x轴方向向右平移6个单位,再沿y轴方向平移k个单位,若所得抛物线与x轴交于点D、E(点D在点E的左边),且使△ACD∽△AEC(顶点A、C、D依次对应顶点A、E、C),试求k的值,并注明方向.【考点】二次函数综合题.【分析】(1)利用待定系数法直接求出抛物线的解析式;(2)设出D,E坐标,根据平移,用k表示出平移后的抛物线解析式,利用坐标轴上点的特点得出m+n=16,mn=63﹣,进而利用相似三角形得出比例式建立方程即可求出k【解答】解:(1)∵抛物线过点A(1,0)、B(3,0),∴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a(x﹣1)(x﹣3),∵C(4,6),∴6=a(4﹣1)(4﹣3),∴a=2,∴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2(x﹣1)(x﹣3)=2x2﹣8x+6;(2)如图,设点D(m,0),E(n,0),∵A(1,0),∴AD=m﹣1,AE=n﹣1由(1)知,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2x2﹣8x+6=2(x﹣2)2﹣2;∴将此抛物线先沿x轴方向向右平移6个单位,得到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2(x﹣8)2﹣2;∴再沿y轴方向平移k个单位,得到的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2(x﹣8)2﹣2﹣k;令y=0,则2(x﹣8)2﹣2﹣k=0,∴2x2﹣32x+126﹣k=0,根据根与系数的关系得,∴m+n=16,mn=63﹣,∵A(1,0),C(4,6),∴AC2=(4﹣1)2+62=45,∵△ACD∽△AEC,∴,∴AC2=AD•AE,∴45=(m﹣1)(n﹣1)=mn﹣(m+n)+1,∴45=63﹣﹣16+1,∴k=6,即:k=6,向下平移6个单位.【点评】此题是二次函数综合题,主要考查了待定系数法,平移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根与系数的关系,解本题的关键是设出了点D,E的坐标,借助韦达定理直接求出k.25.如图,△ABC边AB上点D、E(不与点A、B重合),满足∠DCE=∠ABC,∠ACB=90°,AC=3,BC=4;(1)当CD⊥AB时,求线段BE的长;(2)当△CDE是等腰三角形时,求线段AD的长;(3)设AD=x,BE=y,求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定义域.【考点】三角形综合题;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直角三角形.【专题】压轴题;面积法.【分析】(1)先根据∠ACB=90°,AC=3,BC=4,求得AB=5,sinA=,tanB=,再根据△ACD为直角三角形,求得AD,在Rt△CDE中,求得DE,最后根据BE=AB﹣AD﹣DE进行计算即可;(2)当△CDE时等腰三角形时,可知∠CDE>∠A>∠B=∠DCE,∠CED>∠B=∠DCE,进而得出∠CED=∠CDE,再根据∠B=∠DCE,∠CDE=∠BDC,得到∠BCD=∠CED=∠CDE=∠BDC,最后求得AD的长;(3)先作CH⊥AB于H,Rt△ACH中,求得CH和AH的长,在Rt△CDH中,根据勾股定理得出:CD2=x2﹣x+9,再判定△BDC∽△CDE,得出CD2=DE•DB,即x2﹣x+9=(5﹣x﹣y)(5﹣x),最后求得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定义域.【解答】(1)在△ABC中,∠ACB=90°,AC=3,BC=4,∴AB=5,sinA=,tanB=,如图,当CD⊥AB时,△ACD为直角三角形,∴CD=AC•sinA=,∴AD==,又∵∠DCE=∠ABC,∴在Rt△CDE中,DE=CD•tan∠DCE=×=,∴BE=AB﹣AD﹣DE=5﹣﹣=;(2)当△CDE时等腰三角形时,可知∠CDE>∠A>∠B=∠DCE,∠CED>∠B=∠DCE,∴唯有∠CED=∠CDE,又∵∠B=∠DCE,∠CDE=∠BDC,∴∠BCD=∠CED=∠CDE=∠BDC,∴BD=BC=4,∴AD=5﹣4=1;(3)如图所示,作CH⊥AB于H,∵×BC×AC=AB×CH,∴CH=,∴Rt△ACH中,AH==,∴在Rt△CDH中,CD2=CH2+DH2=()2+(﹣x)2=x2﹣x+9,又∵∠CDE=∠BDC,∠DCE=∠B,∴△BDC∽△CDE,∴CD2=DE•DB,即x2﹣x+9=(5﹣x﹣y)(5﹣x),解得.【点评】本题属于三角形综合题,主要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以及解直角三角形的综合应用,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中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根据勾股定理以及面积法进行求解.。
2018年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中考数学一模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 ﹣的绝对值是()A. B. ﹣ C. 7 D. ﹣7【答案】A【解析】解:根据负数的绝对值等于它的相反数,得|﹣|=.故选A.2. 据统计,2013年河南省旅游业总收入达到约3875.5亿元.若将3875.5亿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3.8755×10n,则n等于()A. 10B. 11C. 12D. 13【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3875.5亿="3875" 5000 0000=3.8755×1011,故选:B.考点:科学记数法—较大的数.视频3. 如图所示的几何体的俯视图是()A. B. C. D.【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从上往下看,该几何体的俯视图与选项D所示视图一致.故选D.考点: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4. 分式方程的根为()A. ﹣1或3B. ﹣1C. 3D. 1或﹣3【答案】C........ .............5. 在一次体育测试中,小芳所在小组8人的成绩分别是:46,47,48,48,49,49,49,50,则这8人体育成绩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A. 47,46B. 48,47C. 48.5,49D. 49,49【答案】C【解析】解:这8个数据的中位数是第4、5个数据的平均数,即中位数为=48.5,由于49出现次数最多,所以众数为49.故选C.6. 下列方程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是()A. x2+=1B. ax2+bx+c=0C. (x+1)(x+2)=1D. 3x2﹣2xy﹣5y=0【答案】C【解析】解:A.x2+=1是分式方程,故此选项错误;B.当a=0时,ax2+bx+c=0不是一元二次方程,故此选项错误;C.(x+1)(x+2)=1是一元二次方程,故此选项正确;D.3x2﹣2xy﹣5y=0是二元二次方程,故此选项错误.故选C.7. 如图所示,有一张一个角为60°的直角三角形纸片,沿其一条中位线剪开后,不能拼成的四边形是()A. 邻边不等的矩形B. 等腰梯形C. 有一个角是锐角的菱形D. 正方形【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如图:此三角形可拼成如图三种形状,(1)为矩形,∵有一个角为60°,则另一个角为30°,∴此矩形为邻边不等的矩形;(2)为菱形,有两个角为60°;(3)为等腰梯形.故选:D.考点:三角形中位线定理8. 三张外观相同的卡片分别标有数字1、2、3,从中随机一次抽出两张,这两张卡片上的数字恰好都小于3的概率是()A. B. C. D.【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画树状图得:∵共有6种等可能的结果,而两张卡片上的数字恰好都小于3有2种情况,∴两张卡片上的数字恰好都小于3概率=.故选A.考点:列表法与树状图法.9. 如图,在Rt△ABC中,∠C=90°,AC=1cm,BC=2cm,点P从点A出发,以1cm/s的速度沿折线AC→CB→BA 运动,最终回到点A,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x(s),线段AP的长度为y(cm),则能够反映y与x之间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是()A. B. C. D.【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这是分段函数:①点P在AC边上时,y=x,它的图象是一次函数图象的一部分;②点P在边BC上时,利用勾股定理求得y与x的函数关系式,根据关系式选择图象;③点P在边AB上时,利用线段间的和差关系求得y与x的函数关系式,由关系式选择图象.①当点P在AC边上,即0≤x≤1时,y=x,它的图象是一次函数图象的一部分;②点P在边BC上,即1<x≤3时,根据勾股定理得AP=,即y=,则其函数图象是y随x的增大而增大,且不是一次函数.故B、C、D错误;③点P在边AB上,即3<x≤3+时,y=+3﹣x=﹣x+3+,其函数图象是直线的一部分.综上所述,A选项符合题意.考点: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视频10. 如图,在Rt△ABC中,∠C=90°,AC=6,BC=8,把△ABC绕AB边上的点D顺时针旋转90°得到△A′B′C′,A′C′交AB于点E,若AD=BE,则△A′DE的面积是()A. 3B. 5C. 11D. 6【答案】D【解析】解:Rt△ABC中,AB==10,由旋转的性质,设AD=A′D=BE=x,则DE=10﹣2x.∵△ABC 绕AB边上的点D顺时针旋转90°得到△A′B′C′,∴∠A′=∠A,∠A′DE=∠C=90°,∴△A′DE∽△ACB,∴=,即=,解得:x=3,∴S△A′DE=DE×A′D=×(10﹣2×3)×3=6.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及旋转的性质的运用.关键是根据旋转的性质得出相似三角形,利用相似比求解.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1. 计算:(﹣2)0﹣=_____.【答案】-1【解析】解:原式=1﹣2=﹣1.故答案为:﹣1.12. 不等式组的所有整数解的和为_____.【答案】-2【解析】,由①得:x⩾−2,由②得:x<2,∴−2⩽x<2,∴不等式组的整数解为:−2,−1,0,1.所有整数解的和为−2−1+0+1=−2.故答案为:−2.视频13. 已知点P(a,b)在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上,若点P关于y轴对称的点在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上,则k的值为_____.【答案】-2【解析】试题解析:∵点P(a,b)在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上,∴ab=2,∵点P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a,b),∴k=-ab=-2.考点:1.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2.关于x轴、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14. 如图,抛物线的顶点为P(﹣2,2),与y轴交于点A(0,3).若平移该抛物线使其顶点P沿直线移动到点P′(2,﹣2),点A的对应点为A′,则抛物线上PA段扫过的区域(阴影部分)的面积为_____.【答案】12【解析】试题分析:连接AP,A′P′,过点A作AD⊥PP′于点D,由题意可得出:AP∥A′P′,AP=A′P′,∴四边形APP′A′是平行四边形,∴PO=,∠AOP=45°,又∵AD⊥OP,∴△ADO是等腰直角三角形,∴PP′=,∴AD=DO=sin45°•OA=,∴抛物线上PA段扫过的区域(阴影部分)的面积为:.考点:二次函数图象与几何变换.15. 如图,矩形ABCD中,AB=3,BC=4,点E是BC边上一点,连接AE,把∠B沿AE折叠,使点B落在点B′处.当△CEB′为直角三角形时,BE的长为_____.【答案】或3【解析】试题分析:本题需要分情况进行讨论,即直角三角形中哪个角是直角,然后分别根据勾股定理进行计算得出答案.考点:折叠图形的性质三、解答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计75分)16. 先化简,再求值:(x+y)2﹣2y(x+y),其中x=,y=.【答案】﹣2【解析】试题分析:原式利用完全平方公式,以及单项式乘以多项式法则计算,去括号合并得到最简结果,把x与y的值代入计算即可求出值.试题解析:解:原式=x2+2xy+y2﹣2xy﹣2y2=x2﹣y2当x=﹣1,y=时,原式=3﹣2﹣3=﹣2.点睛:本题考查了整式的混合运算﹣化简求值,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7. 某兴趣小组为了了解本校男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情况,随机抽取本校300名男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统计整理并绘制了如下两幅尚不完整的统计图.请根据以上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课外体育锻炼情况扇形统计图中,“经常参加”所对应的圆心角的度数为_____;(2)请补全条形统计图;(3)该校共有1200名男生,请估计全校男生中经常参加课外体育锻炼并且最喜欢的项目是篮球的人数;(4)小明认为“全校所有男生中,课外最喜欢参加的运动项目是乒乓球的人数约为1200×=108”,请你判断这种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答案】144°;【解析】试题分析:(1)360°×(1﹣15%﹣45%)=360°×40%=144°;故答案为:144°;(2)“经常参加”的人数为:300×40%=120人,喜欢篮球的学生人数为:120﹣27﹣33﹣20=120﹣80=40人;补全统计图如图所示;(3)全校男生中经常参加课外体育锻炼并且最喜欢的项目是篮球的人数约为:1200×=160人;(4)这个说法不正确.理由如下:小明得到的108人是经常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男生中最喜欢的项目是乒乓球的人数,而全校偶尔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男生中也会有最喜欢乒乓球的,因此应多于108人.考点:①条形统计图;②扇形统计图.视频18. 如图,在Rt△ABC中,∠ABC=90°,点M是AC的中点,以AB为直径作⊙O分别交AC,BM于点D,E.(1)求证:MD=ME;(2)填空:①若AB=6,当AD=2DM时,DE=_____;②连接OD,OE,当∠A的度数为_____时,四边形ODME是菱形.【答案】(1). 2(2). 60°【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可得MA=MB,即可得∠A=∠MBA,再由∠ADE+∠ABE=180°,∠ADE+∠MDE=180°可得∠MDE=∠MBA.用同样的方法可得∠MDE=∠A.所以∠MDE=∠MED,即可得MD=ME.(2)①由MD=ME,又MA="MB," 可得DE∥AB,所以,又AD=2DM,即,所以,可得DE=2;②当∠A=600时, △AOD是等边三角形,这时∠DOE=600, △ODE和△MDE 都是等边三角形,且全等。
2018年中考数学一模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4的倒数是()A.4 B.﹣4 C.D.﹣2.下列运算正确的是()A.(a﹣3)2=a2﹣9 B.a2•a4=a8 C.=±3 D.=﹣23.式子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则x的取值范围是()A.x≥1 B.x≤1 C.x>0 D.x>14.如表记录了甲、乙、丙、丁四名跳高运动员最近几次选拔赛成绩的平均数与方差:根据表中数据,要从中选择一名成绩好且发挥稳定的运动员参加比赛,应该选择()A.甲B.乙C.丙D.丁5.如图,已知圆锥侧面展开图的扇形面积为65πcm2,扇形的弧长为10πcm,则圆锥母线长是()A.5cm B.10cm C.12cm D.13cm6.下列语句正确的是()A.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B.矩形的对角线相等C.有两边及一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D.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7.下列说法中,你认为正确的是()A.四边形具有稳定性B.等边三角形是中心对称图形C.等腰梯形的对角线一定互相垂直D.任意多边形的外角和是360°8.有9名同学参加歌咏比赛,他们的预赛成绩各不相同,现取其中前4名参加决赛,小红同学在知道自己成绩的情况下,要判断自己能否进入决赛,还需要知道这9名同学成绩的()A.众数B.中位数C.平均数D.极差9.如图,在Rt△ABC中,∠B=90°,∠A=30°,以点A为圆心,BC长为半径画弧交AB于点D,分别以点A、D为圆心,AB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E,连接AE,DE,则∠EAD的余弦值是()A.B.C.D.10.如图,A、B、C是反比例函数y=(x<0)图象上三点,作直线l,使A、B、C到直线l的距离之比为3:1:1,则满足条件的直线l共有()A.4条B.3条C.2条D.1条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不需写出解答过程.)11.方程=1的根是x=.12.已知圆锥的底面半径是2,母线长是4,则圆锥的侧面积是13.如图,△ABC中,D、E分别在AB、AC上,DE∥BC,AD:AB=1:3,则△ADE 与△ABC的面积之比为.14.一元二次方程x2+x﹣2=0的两根之积是.15.如图,点O是⊙O的圆心,点A、B、C在⊙O上,AO∥BC,∠AOB=38°,则∠OAC的度数是度.16.如图,在一次数学课外实践活动中,小聪在距离旗杆10m的A处测得旗杆顶端B的仰角为60°,测角仪高AD为1m,则旗杆高BC为m(结果保留根号).17.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a,b)为第一象限内一点,且a<b.连结OA,并以点A为旋转中心把OA逆时针转90°后得线段BA.若点A、B恰好都在同一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则的值等于.18.如图,在Rt△ABC中,∠C=90°,AC=6,BC=8,点F在边AC上,并且CF=2,点E为边BC上的动点,将△CEF沿直线EF翻折,点C落在点P处,则点P到边AB距离的最小值是.三、解答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84分.)19.计算:(1)|﹣2|﹣(1+)0+;(2)(a﹣)÷.20.(1)解方程: +=4.(2)解不等式组:.21.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EF过点O且与AB、CD分别相交于点E、F,求证:AE=CF.22.某学校为了解八年级学生的体能状况,从八年级学生中随机抽取部分学生进行八百米跑体能测试,测试结果分为A、B、C、D四个等级,请根据两幅统计图中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求本次测试共调查了多少名学生?(2)求本次测试结果为B等级的学生数,并补全条形统计图;(3)若该中学八年级共有900名学生,请你估计八年级学生中体能测试结果为D等级的学生有多少人?23.小宇想测量位于池塘两端的A、B两点的距离.他沿着与直线AB平行的道路EF行走,当行走到点C处,测得∠ACF=45°,再向前行走100米到点D处,测得∠BDF=60°.若直线AB与EF之间的距离为60米,求A、B两点的距离.24.随着柴静纪录片《穹顶之下》的播出,全社会对空气污染问题越来越重视,空气净化器的销量也大增,商社电器从厂家购进了A,B两种型号的空气净化器,已知一台A型空气净化器的进价比一台B型空气净化器的进价多300元,用7500元购进A型空气净化器和用6000元购进B型空气净化器的台数相同.(1)求一台A型空气净化器和一台B型空气净化器的进价各为多少元?(2)在销售过程中,A型空气净化器因为净化能力强,噪音小而更受消费者的欢迎.为了增大B型空气净化器的销量,商社电器决定对B型空气净化器进行降价销售,经市场调查,当B型空气净化器的售价为1800元时,每天可卖出4台,在此基础上,售价每降低50元,每天将多售出1台,如果每天商社电器销售B 型空气净化器的利润为3200元,请问商社电器应将B型空气净化器的售价定为多少元?2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Rt△ABC的顶点A,C分别在y轴,x轴上,∠ACB=90°,OA=,抛物线y=ax2﹣ax﹣a经过点B(2,),与y轴交于点D.(1)求抛物线的表达式;(2)点B关于直线AC的对称点是否在抛物线上?请说明理由;(3)延长BA交抛物线于点E,连接ED,试说明ED∥AC的理由.2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P的坐标为(x1,y1),点Q的坐标为(x2,y2),且x1≠x2,y1≠y2,若P,Q为某个矩形的两个顶点,且该矩形的边均与某条坐标轴垂直,则称该矩形为点P,Q的“相关矩形”,如图为点P,Q的“相关矩形”示意图.(1)已知点A的坐标为(1,0),①若点B的坐标为(3,1),求点A,B的“相关矩形”的面积;②点C在直线x=3上,若点A,C的“相关矩形”为正方形,求直线AC的表达式;(2)⊙O的半径为,点M的坐标为(m,3),若在⊙O上存在一点N,使得点M,N的“相关矩形”为正方形,求m的取值范围.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2.B3.A4.B5.D6.C7.D8.B9.A10.A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不需写出解答过程.)11.7.5×103.12.假.13.a(a+2)(a﹣2)14.﹣2.15.19°.16 AC=BD(或∠CBA=∠DAB)(只填一个).17..18.1.2.三、解答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84分.)19.解:(1)原式=2﹣1+2=3.(2)原式=.20.解:(1)去分母得:x﹣5x=4(2x﹣3),解得:x=1,经检验x=1是分式方程无解;(2),∵由①得,x<2,由②得,x≥﹣1,∴不等式组的解集是:﹣1≤x<2.21.证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CD,OA=OC,∴∠OAE=∠OCF,在△OAE和△OCF中,,∴△AOE≌△COF(ASA),∴AE=CF.22.解:(1)∵第一道单选题有3个选项,∴如果小明第一题不使用“求助”,那么小明答对第一道题的概率是:;故答案为:;(2)分别用A,B,C表示第一道单选题的3个选项,a,b,c表示剩下的第二道单选题的3个选项,画树状图得:∵共有9种等可能的结果,小明顺利通关的只有1种情况,∴小明顺利通关的概率为:;(3)∵如果在第一题使用“求助”小明顺利通关的概率为:;如果在第二题使用“求助”小明顺利通关的概率为:;∴建议小明在第一题使用“求助”.23.解:(1)360°×(1﹣50%﹣30%﹣5%)=54°;(2)10÷5%=200人;(3)200×15%=30人,200×30%=60人;(4)平均每天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在0.5小时以下人数为2000×5%=100(人).24.解:作AM⊥EF于点M,作BN⊥EF于点N,如右图所示,由题意可得,AM=BN=60米,CD=100米,∠ACF=45°,∠BDF=60°,∴CM=米,DN=米,∴AB=CD+DN﹣CM=100+20﹣60=(40+20)米,即A、B两点的距离是(40+20)米.25.解:(1)设每台B型空气净化器为x元,A型净化器为(x+300)元,由题意得,=,解得:x=1200,经检验x=1200是原方程的根,则x+300=1500,答:每B型空气净化器、每台A型空气净化器的进价分别为1200元,1500元;(2)设B型空气净化器的售价为x元,根据题意得;(x﹣1200)(4+)=3200,解得:x=1600,答:如果每天商社电器销售B型空气净化器的利润为3200元,请问商社电器应将B型空气净化器的售价定为1600元.26.解:(1)把点B的坐标代入抛物线的表达式,得=a×22﹣2a﹣a,解得a=,∴抛物线的表达式为y=x2﹣x﹣.(2)连接CD,过点B作BF⊥x轴于点F,则∠BCF+∠CBF=90°∵∠ACB=90°,∴∠ACO+∠BCF=90°,∴∠ACO=∠CBF,∵∠AOC=∠CFB=90°,∴△AOC∽△CFB,∴=,设OC=m,则CF=2﹣m,则有=,解得m1=m2=1,∴OC=CF=1,当x=0时,y=﹣,∴OD=,∴BF=OD,∵∠DOC=∠BFC=90°,∴△OCD≌△FCB,∴DC=CB,∠OCD=∠FCB,∴点B、C、D在同一直线上,∴点B与点D关于直线AC对称,∴点B关于直线AC的对称点在抛物线上.(3)过点E作EG⊥y轴于点G,设直线AB的表达式为y=kx+b,则,解得k=﹣,∴y=﹣x +,代入抛物线的表达式﹣x +=x 2﹣x ﹣. 解得x=2或x=﹣2,当x=﹣2时y=﹣x +=﹣×(﹣2)+=,∴点E 的坐标为(﹣2,),∵tan ∠EDG===, ∴∠EDG=30°∵tan ∠OAC===, ∴∠OAC=30°,∴∠OAC=∠EDG ,∴ED ∥AC .。
2018年河南省中考数学一模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3分)下列各数中,最小的数是()A.﹣3B.﹣(﹣2)C.0D.﹣2.(3分)据财政部网站消息,2018年中央财政困难群众救济补助预算指标约为929亿元,数据929亿元科学记数法表示为()A.9.29×109B.9.29×1010C.92.9×1010D.9.29×1011 3.(3分)如图所示的几何体的主视图是()A.B.C.D.4.(3分)小明解方程﹣=1的过程如下,他的解答过程中从第()步开始出现错误.解:去分母,得1﹣(x﹣2)=1①去括号,得1﹣x+2=1②合并同类项,得﹣x+3=1③移项,得﹣x=﹣2④系数化为1,得x=2⑤A.①B.②C.③D.④5.(3分)为了尽早适应中考体育项目,小丽同学加强跳绳训练,并把某周的练习情况做了如下记录:周一(160个),周二(160个),周三(180个),周四(200个),周五(170个).则小丽这周跳绳个数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A.180个,160个B.170个,160个C.170个,180个D.160个,200个6.(3分)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2x+k+2=0有实数根,则k的取值范围在数轴上表示正确的是()A.B.C.D.7.(3分)如图,剪两张对边平行且宽度相同的纸条随意交叉叠放在一起,转动其中一张,重合部分构成一个四边形,则下列结论中不一定成立的是()A.∠ABC=∠ADC,∠BAD=∠BCD B.AB=BCC.AB=CD,AD=BC D.∠DAB+∠BCD=180°8.(3分)郑州地铁Ⅰ号线火车站站口分布如图所示,有A,B,C,D,E五个进出口,小明要从这里乘坐地铁去新郑机场,回来后仍从这里出站,则他恰好选择从同一个口进出的概率是()A.B.C.D.9.(3分)如图,在矩形ABCD中,AB=2,BC=3.若点E是边CD的中点,连接AE,过点B作BF⊥AE交AE于点F,则BF的长为()A.B.C.D.10.(3分)如图,动点P从(0,3)出发,沿箭头所示方向运动,每当碰到矩形的边时反弹,反弹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当点P第2018次碰到矩形的边时,点P的坐标为()A.(1,4)B.(5,0)C.(7,4)D.(8,3)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1.(3分)=.12.(3分)方程3x2﹣5x+2=0的一个根是a,则6a2﹣10a+2=.13.(3分)点A(x1,y1)、B(x2,y2)在二次函数y=x2﹣4x﹣1的图象上,若当1<x1<2,3<x2<4时,则y1与y2的大小关系是y1y2.(用“>”、“<”、“=”填空)14.(3分)如图1,在R t△ABC中,∠ACB=90°,点P以每秒2cm的速度从点A 出发,沿折线AC﹣CB运动,到点B停止.过点P作PD⊥AB,垂足为D,PD 的长y(cm)与点P的运动时间x(秒)的函数图象如图2所示.当点P运动5秒时,PD的长的值为.15.(3分)如图,在菱形ABCD中,AB=,∠B=120°,点E是AD边上的一个动点(不与A,D重合),EF∥AB交BC于点F,点G在CD上,DG=DE.若△EFG是等腰三角形,则DE的长为.三、解答题(本大题共8小题,满分75分)16.(8分)先化简,再求值:(x+2y)2﹣(2y+x)(2y﹣x)﹣2x2,其中x=+2,y=﹣2.17.(9分)全民健身运动已成为一种时尚,为了了解我市居民健身运动的情况,某健身馆的工作人员开展了一项问卷调查,问卷包括五个项目:A:健身房运动;B:跳广场舞;C:参加暴走团;D:散步;E:不运动.以下是根据调查结果绘制的统计图表的一部分.运动形式A B C D E人数1230m549请你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接受问卷调查的共有人,图表中的m=,n=;(2)统计图中,A类所对应的扇形圆心角的度数为;(3)根据调查结果,我市市民最喜爱的运动方式是,不运动的市民所占的百分比是;(4)我市碧沙岗公园是附近市民喜爱的运动场所之一,每晚都有“暴走团”活动,若最邻近的某社区约有1500人,那么估计一下该社区参加碧沙岗“暴走团”的大约有多少人?18.(9分)如图,AB是⊙O的直径,点C为⊙O上一点,经过C作CD⊥AB于点D,CF是⊙O的切线,过点A作AE⊥CF于E,连接AC.(1)求证:AE=AD.(2)若AE=3,CD=4,求AB的长.19.(9分)风电已成为我国继煤电、水电之后的第三大电源,风电机组主要由塔杆和叶片组成(如图①),图②是平面图.光明中学的数学兴趣小组针对风电塔杆进行了测量,甲同学站在平地上的A处测得塔杆顶端C的仰角是55°,乙同学站在岩石B处测得叶片的最高位置D的仰角是45°(D,C,H在同一直线上,G,A,H在同一条直线上),他们事先从相关部门了解到叶片的长度为15米(塔杆与叶片连接处的长度忽略不计),岩石高BG为4米,两处的水平距离AG为23米,BG⊥GH,CH⊥AH,求塔杆CH的高.(参考数据:tan55°≈1.4,tan35°≈0.7,sin55°≈0.8,sin35°≈0.6)20.(9分)如图,反比例y=的图象与一次函数y=kx﹣3的图象在第一象限内交于A(4,a).(1)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若直线x=n(0<n<4)与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图象分别交于点B,C,连接AB,若△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求n的值.21.(10分)一家商店进行门店升级需要装修,装修期间暂停营业,若请甲乙两个装修组同时施工,8天可以完成,需付费用共3520元;若先请甲组单独做6天,再请乙组单独做12天可以完成,需付费用3480元,问:(1)甲、乙两组工作一天,商店各应付多少钱?(2)已知甲组单独完成需12天,乙组单独完成需24天,单独请哪个组,商店所需费用最少?(3)装修完毕第二天即可正常营业,且每天仍可盈利200元(即装修前后每天盈利不变),你认为商店应如何安排施工更有利?说说你的理由.(可用(1)(2)问的条件及结论)22.(10分)如图1,△ABC与△CDE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直角边AC,CD在同一条直线上,点M、N分别是斜边AB、DE的中点,点P为AD的中点,连接AE,BD,PM,PN,MN.(1)观察猜想:图1中,PM与PN的数量关系是,位置关系是.(2)探究证明:将图1中的△CDE绕着点C顺时针旋转α(0°<α<90°),得到图2,AE与MP、BD分别交于点G、H,判断△PMN的形状,并说明理由;(3)拓展延伸:把△CDE绕点C任意旋转,若AC=4,CD=2,请直接写出△PMN面积的最大值.23.(11分)如图,抛物线y=﹣x2+bx+c与x轴交于点A和点B(3,0),与y轴交于点C(0,3),点D是抛物线的顶点,过点D作x轴的垂线,垂足为E,连接DB.(1)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及顶点D的坐标;(2)点M是抛物线上的动点,设点M的横坐标为m.①当∠MBA=∠BDE时,求点M的坐标;②过点M作MN∥x轴,与抛物线交于点N,P为x轴上一点,连接PM,PN,将△PMN沿着MN翻折,得△QMN,若四边形MPNQ恰好为正方形,直接写出m的值.2018年河南省中考数学一模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分析】应明确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据此解答.【解答】解:因为在数轴上﹣3在其他数的左边,所以﹣3最小;故选:A.【点评】此题考负数的大小比较,应理解数字大的负数反而小.2.【分析】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的形式,其中1≤|a|<10,n为整数.确定n的值是易错点,由于929亿有11位,所以可以确定n=11﹣1=10.【解答】解:929亿=92 900 000 000=9.29×1010.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大的数的方法,准确确定a与n值是关键.3.【分析】先细心观察原立体图形和长方体的位置关系,结合四个选项选出答案.【解答】解:由图可知,主视图由一个矩形和三角形组成.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对几何体三种视图的空间想象能力.4.【分析】根据解分式方程的方法可以判断哪一步是错误的,从而可以解答本题.【解答】解:﹣=1去分母,得1﹣(x﹣2)=x,故①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解分式方程,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解分式方程的方法.5.【分析】根据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分别进行解答即可.【解答】解:把这些数从小到大排列为160,160,170,180,200,最中间的数是170,则中位数是170;160出现了2次,出现的次数最多,则众数是160;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了中位数和众数,掌握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重新排列后,最中间的那个数(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6.【分析】根据方程的系数结合根的判别式△≥0,即可得出关于k的一元一次不等式,解之即可得出k的取值范围,再将其表示在数轴上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2x+k+2=0有实数根,∴△=(﹣2)2﹣4(k+2)≥0,解得:k≤﹣1.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根的判别式以及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牢记“当△≥0时,方程有实数根”是解题的关键.7.【分析】首先可判断重叠部分为平行四边形,且两条纸条宽度相同;再由平行四边形的等积转换可得邻边相等,则四边形ABCD为菱形.所以根据菱形的性质进行判断.【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用两张等宽的纸条交叉重叠地放在一起而组成的图形,∴AB∥CD,AD∥BC,∴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对边相互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过点D分别作BC,CD边上的高为AE,AF.则AE=AF(两纸条相同,纸条宽度相同);∵平行四边形ABCD中,S△ABC =S△ACD,即BC×AE=CD×AF,∴BC=CD,即AB=BC.故B正确;∴平行四边形ABCD为菱形(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ABC=∠ADC,∠BAD=∠BCD(菱形的对角相等),故A正确;AB=CD,AD=BC(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故C正确;如果四边形ABCD是矩形时,该等式成立.故D不一定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菱形的判定与性质.注意:“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而非“邻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8.【分析】列表得出进出的所有情况,再从中确定出恰好选择从同一个口进出的结果数,继而根据概率公式计算可得.【解答】解:列表得:A B C D EA AA BA CA DA EAB AB BB CB DB EBC AC BC CC DC ECD AD BD CD DD EDE AE BE CE DE EE∴一共有25种等可能的情况,恰好选择从同一个口进出的有5种情况,∴恰好选择从同一个口进出的概率为=,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列表法求概率,列表法可以不重复不遗漏的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适合于两步完成的事件;树状图法适用于两步或两步以上完成的事件;解题时还要注意是放回实验还是不放回实验.用到的知识点为:概率=所求情况数与总情况数之比.9.【分析】根据S△ABE =S矩形ABCD=3=•AE•BF,先求出AE,再求出BF即可.【解答】解:如图,连接BE.∵四边形ABCD是矩形,∴AB=CD=2,BC=AD=3,∠D=90°,在Rt△ADE中,AE===,∵S△ABE =S矩形ABCD=3=•AE•BF,∴BF=.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矩形的性质、勾股定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学会用面积法解决有关线段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10.【分析】根据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定义作出图形,可知每6次反弹为一个循环组依次循环,用2018除以6,根据商和余数的情况确定所对应的点的坐标即可.【解答】解:如图,经过6次反弹后动点回到出发点(0,3),∵2018÷6=336…2,∴当点P第2018次碰到矩形的边时为第336个循环组的第2次反弹,点P的坐标为(7,4).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点的坐标的规律,作出图形,观察出每6次反弹为一个循环组依次循环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1.【分析】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x是a的算术平方根,由此即可求解.【解答】解:∵22=4,∴=2.故答案为:2【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开平方的运算能力,比较简单.12.【分析】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定义,将x=a代入方程3x2﹣5x+2=0,列出关于a的一元二次方程,通过变形求得3a2﹣5a的值后,将其整体代入所求的代数式并求值即可.【解答】解:∵方程3x2﹣5x+2=0的一个根是a,∴3a2﹣5a+2=0,∴3a2﹣5a=﹣2,∴6a2﹣10a+2=2(3a2﹣5a)+2=﹣2×2+2=﹣2.故答案是:﹣2.【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方程解的定义.此类题型的特点是,利用方程解的定义找到相等关系,再把所求的代数式化简后整理出所找到的相等关系的形式,再把此相等关系整体代入所求代数式,即可求出代数式的值.13.【分析】先根据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判断出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及对称轴,根据图象上的点的横坐标距离对称轴的远近来判断纵坐标的大小.【解答】解:由二次函数y=x2﹣4x﹣1=(x﹣2)2﹣5可知,其图象开口向上,且对称轴为x=2,∵1<x1<2,3<x2<4,∴A点横坐标离对称轴的距离小于B点横坐标离对称轴的距离,∴y1<y2.故答案为:<.【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二次函数的性质等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能求出对称轴和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求出正确答案是解此题的关键.14.【分析】由P的速度和图2得出AC和BC的长,运用勾股定理求出AB,即可求出sin∠B,求出P运动5秒距离B的长度利用三角函数得出PD的值.【解答】解:∵P以每秒2cm的速度从点A出发,∴从图2中得出AC=2×3=6cm,BC=(7﹣3)×2=8cm,∵Rt△ABC中,∠ACB=90°,∴AB===10cm,∴sin∠B===,∵当点P运动5秒时,BP=2×7﹣2×5=4cm,∴PD=4×sin∠B=4×=2.4cm,故答案为2.4cm.【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理清图象的含义即会识图是解题的关键.15.【分析】由四边形ABCD是菱形,得到BC∥AD,由于EF∥AB,得到四边形ABFE 是平行四边形,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到EF∥AB,于是得到EF=AB=,当△EFG为等腰三角形时,①EF=GE=时,于是得到DE=DG=AD÷=1,②GE=GF时,根据勾股定理得到DE=.【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菱形,∠B=120°∴∠D=∠B=120°,∠A=180°﹣120°=60°,BC∥AD,∵EF∥AB,∴四边形ABFE是平行四边形,∴EF∥AB,∴EF=AB=,∠DEF=∠A=60°,∠EFC=∠B=120°,∵DE=DG,∴∠DEG=∠DGE=30°,∴∠FEG=30°,当△EFG为等腰三角形时,①当EF=EG时,EG=,如图1,过点D作DH⊥EG于H,∴EH=EG=,在Rt△DEH中,DE==1,②GE=GF时,如图2,过点G作GQ⊥EF,∴EQ=EF=,在Rt△EQG中,∠QEG=30°,∴EG=1,过点D作DP⊥EG于P,∴PE=EG=,同①的方法得,DE=,③当EF=FG时,∴∠EFG=180°﹣2×30°=120°=∠CFE,此时,点C和点G重合,点F和点B重合,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1或.【点评】本题考查了菱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熟练掌握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三、解答题(本大题共8小题,满分75分)16.【分析】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平方差公式展开并合并同类项,然后把x、y的值代入进行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原式=x2+4xy+4y2﹣(4y2﹣x2)﹣2x2=x2+4xy+4y2﹣4y2+x2﹣2x2=4xy,当x=+2,y=﹣2时,原式=4×(+2)×(﹣2)=4×(3﹣4)=﹣4.【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整式的混合运算﹣化简求值,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整式混合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及完全平方公式、平方差公式.17.【分析】(1)由B项目的人数及其百分比求得总人数,根据各项目人数之和等于总人数求得m=45,再用D项目人数除以总人数可得n的值;(2)360°乘以A项目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可得;(3)由表可知样本中散步人数最多,据此可得,再用E项目人数除以总人数可得;(4)总人数乘以样本中C人数所占比例.【解答】解:(1)接受问卷调查的共有30÷20%=150人,m=150﹣(12+30+54+9)=45,n%=×100%=36%,∴n=36,故答案为:150、45、36;(2)A类所对应的扇形圆心角的度数为360°×=28.8°,故答案为:28.8°;(3)根据调查结果,我市市民最喜爱的运动方式是散步,不运动的市民所占的百分比是×100%=6%,故答案为:散步、6%;(4)1500×=450(人),答:估计该社区参加碧沙岗“暴走团”的大约有450人.【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统计表和扇形统计图的综合运用,读懂统计图,从不同的统计图中得到必要的信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扇形统计图直接反映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大小.18.【分析】(1)连接OC,如图所示,由CD⊥AB,AE⊥CF,利用垂直的定义得到一对直角相等,再由CF为圆的切线,利用切线的性质得到CO⊥EF,可得出AE 与OC平行,利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等边对等角得到一对角相等,利用AAS得到三角形全等,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即可得证;(2)连接BC,在直角三角形ACD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C的长,在直角三角形AEC中,利用锐角三角函数定义求出所求即可.【解答】(1)证明:连接OC,如图所示,∵CD⊥AB,AE⊥CF,∴∠AEC=∠ADC=90°,∵CF是圆O的切线,∴CO⊥CF,即∠ECO=90°,∴AE∥OC,∴∠EAC=∠ACO,∵OA=OC,∴∠CAO=∠ACO,∴∠EAC=∠CAO,在△CAE和△CAD中,,∴△CAE≌△CAD(AAS),∴AE=AD;(2)解:连接CB,如图所示,∵△CAE≌△CAD,AE=3,∴AD=AE=3,∴在Rt△ACD中,AD=3,CD=4,根据勾股定理得:AC=5,在Rt△AEC中,cos∠EAC==,∵AB为直径,∴∠ACB=90°,∴cos∠CAB==,∵∠EAC=∠CAB,∴=,即AB=.【点评】此题考查了切线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熟练掌握切线的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19.【分析】作BE⊥DH,知GH=BE、BG=EH=4,设AH=x,则BE=GH=23+x,由CH=AHtan ∠CAH=tan55°•x知CE=CH﹣EH=tan55°•x﹣4,根据BE=DE可得关于x的方程,解之可得.【解答】解:如图,作BE⊥DH于点E,则GH=BE、BG=EH=4,设AH=x,则BE=GH=GA+AH=23+x,在Rt△ACH中,CH=AHtan∠CAH=tan55°•x,∴CE=CH﹣EH=tan55°•x﹣4,∵∠DBE=45°,∴BE=DE=CE+DC,即23+x=tan55°•x﹣4+15,解得:x≈30,∴CH=tan55°•x=1.4×30=42,答:塔杆CH的高为42米.【点评】本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解答本题要求学生能借助仰角构造直角三角形并解直角三角形.20.【分析】(1)由已知先求出a,得出点A的坐标,再把A的坐标代入一次函数y=kx ﹣3求出k的值即可求出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易求点B、C的坐标分别为(n,),(n,n﹣3).设直线y=x﹣3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D、E,易得OD=OE=3,那么∠OED=45°.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BCA=∠OED=45°,所以当△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时只有AB=AC一种情况.过点A作AF⊥BC于F,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得出BF=FC,依此得出方程﹣1=1﹣(n﹣3),解方程即可.【解答】解:(1)∵反比例y=的图象过点A(4,a),∴a==1,∴A(4,1),把A(4,1)代入一次函数y=kx﹣3,得4k﹣3=1,∴k=1,∴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x﹣3;(2)由题意可知,点B、C的坐标分别为(n,),(n,n﹣3).设直线y=x﹣3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D、E,如图.当x=0时,y=﹣3;当y=0时,x=3,∴OD=OE,∴∠OED=45°.∵直线x=n平行于y轴,∴∠BCA=∠OED=45°,∵△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且0<n<4,∴只有AB=AC一种情况,过点A作AF⊥BC于F,则BF=FC,F(n,1),∴﹣1=1﹣(n﹣3),解得n1=1,n2=4,∵0<n<4,∴n2=4舍去,∴n的值是1.【点评】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难度适中.21.【分析】(1)设甲组工作一天商店应付x元,乙组工作一天商店应付y元,根据“若请甲乙两个装修组同时施工,8天可以完成,需付费用共3520元;若先请甲组单独做6天,再请乙组单独做12天可以完成,需付费用3480元”,即可得出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组,解之即可得出结论;(2)根据所需总费用=每天应付钱数×工作天数,分别求出单独请甲、乙两组完成所需费用,比较后即可得出结论;(3)根据损失总钱数=每天盈利×装修时间+装修队所需费用,分别求出单独请甲、乙两组及请甲乙两组同时完成所损失的总钱数,比较后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1)设甲组工作一天商店应付x元,乙组工作一天商店应付y元,根据题意得:,解得:.答:甲组工作一天商店应付300元,乙组工作一天商店应付140元.(2)单独请甲组所需费用为:300×12=3600(元),单独请乙组所需费用为:140×24=3360(元),∵3600>3360,∴单独请乙组所需费用最少.(3)商店请甲乙两组同时装修,才更有利,理由如下:单独请甲组完成,损失钱数为:200×12+3600=6000(元),单独请乙组完成,损失钱数为:200×24+3360=8160(元),请甲乙两组同时完成,损失钱数为:200×8+3520=5120(元).∵8160>6000>5120,∴商店请甲乙两组同时装修,才更有利.【点评】本题考查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1)找准等量关系,正确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2)根据所需总费用=每天应付钱数×工作天数,分别求出单独请甲、乙两组完成所需费用;(3)根据损失总钱数=每天盈利×装修时间+装修队所需费用,分别求出单独请甲、乙两组及请甲乙两组同时完成所损失的总钱数22.【分析】(1)由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易证△ACE≌△BCD,由此可得AE=BD,再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即可得到PM=PN,由平行线的性质可得PM⊥PN;(2)(1)中的结论仍旧成立,由(1)中的证明思路即可证明;(3)由(2)可知△PMN是等腰直角三角形,PM=BD,推出当BD的值最大时,PM的值最大,△PMN的面积最大,推出当B、C、D共线时,BD的最大值=BC+CD=6,由此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1)PM=PN,PM⊥PN,理由如下:延长AE交BD于O.∵△ACB和△EC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C,EC=CD,∠ACB=∠ECD=90°.在△ACE和△BCD中,∴△ACE≌△BCD(SAS),∴AE=BD,∠EAC=∠CBD,∵∠EAC+∠AEC=90°,∠AEC=∠BEO,∴∠CBD+∠BEO=90°,∴∠BOE=90°,即AE⊥BD,∵点M、N分别是斜边AB、DE的中点,点P为AD的中点,∴PM=BD,PN=AE,∴PM=PM,∵PM∥BD,PN∥AE,AE⊥BD,∴∠NPD=∠EAC,∠MPA=∠BDC,∠EAC+∠BDC=90°,∴∠MPA+∠NPC=90°,∴∠MPN=90°,即PM⊥PN.故答案是:PM=PN,PM⊥PN.(2)如图②中,设AE交BC于O.∵△ACB和△EC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C,EC=CD,∠ACB=∠ECD=90°.∴∠ACB+∠BCE=∠ECD+∠BCE.∴∠ACE=∠BCD.∴△ACE≌△BCD.∴AE=BD,∠CAE=∠CBD.又∵∠AOC=∠BOE,∠CAE=∠CBD,∴∠BHO=∠ACO=90°.∵点P、M、N分别为AD、AB、DE的中点,∴PM=BD,PM∥BD;PN=AE,PN∥AE.∴PM=PN.∴∠MGE+∠BHA=180°.∴∠MGE=90°.∴∠MPN=90°.∴PM⊥PN.(3)由(2)可知△PMN是等腰直角三角形,PM=BD,∴当BD的值最大时,PM的值最大,△PMN的面积最大,∴当B、C、D共线时,BD的最大值=BC+CD=6,∴PM=PN=3,∴△PMN的面积的最大值=×3×3=.【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几何变换综合题,熟知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运用,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寻找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学会利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解决最值问题,属于中考压轴题.23.【分析】(1)利用待定系数法即可解决问题;(2)①根据tan∠MBA==,tan∠BDE==,由∠MBA=∠BDE,构建方程即可解决问题;②因为点M、N关于抛物线的对称轴对称,四边形MPNQ是正方形,推出点P是抛物线的对称轴与x轴的交点,即OP=1,易证GM=GP,即|﹣m2+2m+3|=|1﹣m|,解方程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1)把点B(3,0),C(0,3)代入y=﹣x2+bx+c,得到,解得,∴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2x+3.∵y=﹣x2+2x﹣1+1+3=﹣(x﹣1)2+4,∴顶点D坐标(1,4).(2)①作MG⊥x轴于G,连接BM.则∠MGB=90°,设M(m,﹣m2+2m+3),∴MG=|﹣m2+2m+3|,BG=3﹣m,∴tan∠MBA==,∵DE⊥x轴,D(1,4),∴∠DEB=90°,DE=4,OE=1,∵B(3,0),∴BE=2,∴tan∠BDE==,∵∠MBA=∠BDE,∴=当点M在x轴上方时,=,解得m=﹣或3(舍弃),∴M(﹣,),当点M在x轴下方时,=,解得m=﹣或m=3(舍弃),∴点M(﹣,﹣),综上所述,满足条件的点M坐标(﹣,)或(﹣,﹣);②如图中,∵MN∥x轴,∴点M、N关于抛物线的对称轴对称,∵四边形MPNQ是正方形,∴点P是抛物线的对称轴与x轴的交点,即OP=1,易证GM=GP,即|﹣m2+2m+3|=|1﹣m|,当﹣m2+2m+3=1﹣m时,解得m=,当﹣m2+2m+3=m﹣1时,解得m=,∴满足条件的m的值为或;【点评】本题考查二次函数综合题、锐角三角函数、正方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解决问题,学会利用参数构建方程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压轴题.。
八年级数学段考试卷题号选择填空19 20 21 22 23 24 25 26 总分得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把正确的选项填在下面的表格中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选项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形状相同的两个三角形全等B.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C.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全等D.所有的等边三角形全等2.下列各组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是()A、2 cm,3 cm,5 cmB、5 cm,6 cm,10 cmC、1 cm,1 cm,3 cmD、3 cm,4 cm,8 cm3.在下列条件中:①∠A+∠B=∠C;②∠A:∠B∠:∠C=1:2:3;③∠A=90°-∠B;④∠A=∠B=∠C,能确定△ABC是直角三角形的条件有()个.A.1B.2C.3D.44..用直尺和圆规作已知角的平分线,说明两角相等的依据是( )A. SSSB. SASC. ASAD. AAS5.如图所示,点B、C、E在同一条直线上,△ABC与△CDE都是等边三角形,则下列结论不一定成立的是()A.△ACE≌△BCDB.△BGC≌△AFCC.△DCG≌△ECFD.△ADB≌△CEA6.如图所示,AB=CD,AD=BC,则图中的全等三角形共有:()A.1对B. 2对C. 3对D.4对7.一个多边形截去一个角后,形成另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为2520°,则原多边形的边数是( )A.17 B.16 C.15 D.16或15或178.正多边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135º,则该多边形是正()边形。
A. 8B. 9C. 10D. 119.如图,△ABC中,∠B=∠C,BD= C F,BE=CD,∠EDF=a,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2a+∠A=180°B.a+∠A=90°C.2a+∠A=90°D.a+∠A=180°10.如图,已知△ABC中,AB=AC,∠BAC=90°,直角∠EPF的顶点P是以BC为中点,两边PE、PF分别交AB、AC于点E、F,给出以下四个结论:①AE=CF;②△EFP是等腰直角三角1形;③S四边形AEPF=S△ABC;④当∠EPF在△ABC内绕顶点P旋转时(点E不与A、B重合),2BE+CF=EF,上述结论中始终正确的有()A.1个B.2个C.3个D.4个AFEB CD第5题第6题图第9题图第10题二.填空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把答案填在下面的表格中题号11 12 13 14 15 16 17 18答案11.王师傅在做完门框后,常常在门框上斜钉两根木条,这样做的数学原理是__________.12.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边长等于5,一边长等6,则它的周长是.13.已知BD是△ABC的中线,AB=5cm,BC=3cm,△ABD和△BCD的周长差是__________. 14如图,在△ABC中,∠B=47°,三角形的外角∠DAC和∠ACF的平分线交于点E,则∠AEC=_______.15.如图,在直角△ABC中,∠C=90°,AD平分∠BAC,交BC于点D,CD=4,则点D到AB 的距离为__________.D AAEBEC F第17 题图B D C第14 题图第15 题图第16 题图17.把一块直尺与一块三角板如图放置,若∠1=40°,则∠2的度数为. 18.如图,在△ABC中,∠C=90°,AD平分∠BAC,BDE⊥AB于E,有下列结论:①CD=ED;E②AC+BE=AB;③∠BDE=∠BAC;D④AD平分∠CDE;⑤S△ABD:S△ACD=AB:AC,其中正确的有______________.(填序号)AC第18 题图三.解答题(共46分)19.(4分) 如图,已知AE⊥BC,AD平分∠BAE,∠ADB=110°,∠CAE=20°,求∠B和∠C的度数.20.(4分)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外角和的2倍,则这个多边形是几边形?21.(4分)如图,AB=AD,BC=CD,求证:∠ABC=∠ADC.22.(4分)已知:如图,△ABC中,∠ABC=∠C,BD是∠ABC的平分线,且∠BDE=∠BED,∠A=100°,求∠DEC的度数.23.(4分)在△ABC中,AB=AC,AC边上的中线把三角形的周长分为24 cm和30 cm的两部分,求三角形各边的长。
2018年中招模拟考试数学试卷答案一.选择题二.填空题或3 三.解答题16.解:化简得:……………………………………4分代入得,…………………………………8分17.解:(l)144:………………………………………………………………2分(2)(“篮球”选项的频数为40.正确补全条形统计图):………………………4分(3)全校男生中经常参加课外体育锻炼并且最喜欢的项目是篮球的人数约为1200×40300=160(人):………………………………………………………7分(4)这种说法不正确.理由如下:小明得到的108人是经常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男生中最喜欢的项目是乒乓球的人数,而全校偶尔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男生中也会有最喜欢乒乓球的,因此应多于108人。
………9分(注:只要解释合理即可)18.解:(1)在Rt△ABC中,点M是AC的中点,∴MA=MB,∴∠A=∠MBA. ……………………………………………………………2分∵四边形ABED是圆内接四边形,∴∠ADE+∠ABE=180°,又∠ADE+∠MDE=180°,∴∠MDE=∠MBA.同理可证:∠MED=∠A. ………………………………………………………………4分∴∠MDE=∠MED, ∴MD=ME. ……………………………………………………………5分(2)①2; ………………………………………………………………………………7分 ②60°(或60). ………………………………………………………………………9分19.解:如图,过点P 作PE AM ⊥于E ,PF AB ⊥于F .在Rt PME △中,30PME =∠,40PM =,20PE ∴=.四边形AEPF 是矩形,20FA PE ∴==. ··············································· 2分 设BF x =米.45FPB =∠,FP BF x ∴==. 60FPC =∠,tan 603CF PF x ∴==.80CB=, 80x ∴+=. 解得)401x =. ·············································································6分)4012060129AB ∴=+=+≈(米). 答:山高AB 约为129米. ········································································ 9分20. 解;(1)过点B 、D 作x 轴的的垂线,垂足分别为点M 、N.∵A (5.0)、B (2,6),∴OM =BC=2,BM=OC=6,AM=3.∵DN ∥BM,∴△AND ∽△ABM. ∴13DN AN AD BM AM AB === ∴DN =2,AN=1, ∴ON=4∴点D 的坐标为(4,2).………………………………………………………………3分 又∵ 双曲线y=k x (x >0)经过点D , ∴k=2×4=8∴双曲线的解析式为y=8x.…………………………………………………………5分 BCP EM A F(2)∵点E在BC上,∴点E的纵坐标为6.又∵点E在双曲线y=8x上,∴点E的坐标为(43,6),∴CE=43………………………………………………………7分∴S四边形ODBE=S梯形OABC-S△OCE-S△AOD=12×(BC+OA)×OC-12×OC×CE-12×OA×DN=12×(2+5)×6-12×6×43-12×5×2=12∴四边形ODBE的面积为12.…………………………………………………………9分21.解:(1)银卡消费:y=10x+150,普通票消费:y=20x………………4分对于银卡消费,当y=600时,10x+150=600,得x=45,所以C(45,600)当10x+150=20x时,得x=15 ,此时y=300,所以B(15,300)………………………………………………6分(3)当0<x<15时,选择普通票消费更合算(注:若写0≤x<15,不扣分).当x=15时,选择银卡、普通票消费所需总费用相同,均比金卡合算;……………7分当15<x<45时,选择银卡消费更合算;当x=45时,选择金卡、银卡消费所需费用相同,均比普通票合算;当x>45时,选择金卡消费更合算.…………………………………………………10分22.解:(1)①60;②AD=BE.……………………………………………………………2分(2)∠AEB=900;AE=2CM+BE.………………………………………………4分(注:若未给出本判断结果,但后续理由说明完全正确,不扣分)理由:∵△ACB和△DCE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CB =∠DCE= 900,∴AC=BC, CD=CE, ∠ACB=∠DCB=∠DC E-∠DCB, 即∠ACD= ∠BCE∴△AC D≌△BCE.………………………………………………………………6分∴AD = BE, ∠BEC=∠ADC=1350.∴∠AEB=∠BE C-∠CED=1350-450=900.…………………………………7分在等腰直角三角形DCE中,CM为斜边DE上的高,∴CM= DM= ME,∴DE=2CM.∴AE=DE+AD=2CM+BE………………………………………………………8分10分23.解:(1)点A的坐标为(4,8)…………………1分将A (4,8)、C(8,0)两点坐标分别代入y=ax2+bx8=16a+4b得0=64a+8b解得a=-12,b=4∴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12x2+4x …………………3分(2)①在Rt△APE和Rt△ABC中,tan∠PAE=PEAP=BCAB,即PEAP=48∴PE=12AP=12t.PB=8-t.∴点E的坐标为(4+12t,8-t).∴点G的纵坐标为:-12(4+12t)2+4(4+12t)=-18t2+8. …………………5分∴EG=-18t2+8-(8-t)=-18t2+t.∵-18<0,∴当t=4时,线段EG最长为2. …………………7分②共有三个时刻. …………………8分16 3, t2=4013,t3= 51640 .…………………11分t1=。
2018年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中考数学一模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各数中,大小在﹣1和﹣2之间的数是()A.﹣3 B.﹣C.0 D.|﹣3|2.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这个几何体是()A.圆柱 B.圆锥 C.长方体D.正方体3.为提升城市品位,改善城市环境,2015年2月27日,许昌市护城河环通工程开工建设,时隔一年,“桨声欸乃乃何叶碧,一舟环游许昌城”的诗情画意已基本成为现实.据悉,全长约5公里的护城河总蓄水量达37万立方米,将数据37万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A.37×104B.3.7×104C.37×105D.3.7×1054.如图,直线l1,l2,l3交于一点,直线l4∥l1,若∠1=124°,∠2=88°,则∠3的度数为()A.26°B.36°C.46°D.56°5.某校在体育健康测试中,有8名男生“引体向上”的成绩(单位:次)分别是:14,12,10,8,9,16,12,7,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A.10,12 B.12,11 C.11,12 D.12,126.已知点P(3﹣m,m﹣1)在第四象限,则m的取值范围在数轴上表示正确的是()A.B.C.D.7.如图,已知在Rt△ABC中,∠ABC=90°,点D是BC边的中点,分别以B、C为圆心,大于BC长为半径画弧,两弧在直线BC上方的交点为P,直线PD交AC于点E,连接BE,则下列结论:①ED⊥BC;②∠A=∠EBA;③EB平分∠AED;④ED=AB中,正确的个数为()A.1个B.2个C.3个D.4个8.如图①,四边形ABCD中,BC∥AD,∠A=90°,点P从A点出发,沿折线AB→BC→CD运动,到点D时停止,已知△PAD的面积s与点P运动的路程x的函数图象如图②所示,则点P从开始到停止运动的总路程为()A.4 B.2+C.5 D.4+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1分.9.计算: +(﹣tan45°)2016=______.10.如图,在▱ABCD中,点E在AD边上,AE=2ED,连接EB交AC于点F,若AC=10,则AF为______.11.如图,反比例函数y=在一象限的图象上有两点A,B,它们的横坐标分别为1,3,则△OAB的面积为______.12.将二次函数y=x2﹣1的图象在x轴下方的部分沿x轴翻折,图象的其余部分保持不变,这样就形成了新的图象,当直线y=x+m与新图象有4个公共点时,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13.在一只不透明的口袋中装有标号为1,2,3,4的4个球,这些球除标号外都相同,充分搅匀,请你按照甲、乙、丙的摸球顺序从袋中各摸出一个球(不放回),摸到1号球胜出,则丙胜出的概率是______.14.如图,在菱形ABCD中,∠B=60°,AB=2,扇形AEF的半径为2,圆心角为60°,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______.15.如图,△ABC和△DEF是两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点G在直角边BC上,BG=5,CG=1,将△DEF的顶点D放在直角边AC上,直角边DF经过点G,斜边DE经过点B,则CD=______.三、解答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75分.16.先化简,再求值:(1﹣)÷﹣,其中x满足x2﹣x﹣1=0.17.如图,AB是半圆O的直径,射线AM⊥AB,点P在AM上,连接OP交半圆O于点D,PC切半圆O于点C,连接BC.(1)求证:BC∥OP;(2)若半圆O的半径等于2,填空:①当AP=______时,四边形OAPC是正方形;②当AP=______时,四边形BODC是菱形.18.2016年3月全国两会胜利召开,某数学兴趣小组就两会期间出现频率最高的热词:A 脱贫攻坚.B.绿色发展.C.自主创新.D.简政放权等热词进行了抽样调查,每个同学只能从中选择一个“我最关注”的热词,如图是根据调查结果绘制的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请你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本次调查中,一共调查了______名同学;(2)条形统计图中,m=______,n=______;(3)扇形统计图中,热词B所在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是______;(4)从该校学生中随机抽取一个最关注热词D的学生的概率是多少?19.已知关于x的方程x2+mx+m﹣2=0.(1)求证:不论m取何实数,该方程都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若该方程的一个根为1,求该方程的另一根.20.如图,为了固定一颗珍贵的古树AD,在树干A处向地面引钢管AB,与地面夹角为60°,向高CE1.5米的建筑物引钢管AC,与水平面夹角为30°,建筑物CE离古树的距离ED为6米,求钢管AB的长(结果保留整数,参考数据:=1.41,=1.73)21.星期天,小强从学校步行去图书馆,同时,先到图书馆的小华骑车返校取忘带的学生卡,拿到卡返回途中遇到小强,小强又坐车来到图书馆,如图是两人离开图书馆的距离y(米)与出发时间x(分)之间的函数图象,根据图象信息解答问题:(1)求小华返回时的速度;(2)小强比步行提前多少分钟到图书馆?(3)求小强与小华相距1000米的时间.22.(1)问题发现如图1,△ABC和△ADE均为等边三角形,点D在BC的延长线上,连接CE,请填空:①∠ACE的度数为______;②线段AC、CD、CE之间的数量关系为______.(2)拓展探究如图2,△ABC和△ADE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BAC=∠DAE=90°,点D在边BC的延长线上,连接CE请判断∠ACE的度数及线段AC、CD、CE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3)问题解决如图3,在Rt△ABC中,AC=3,BC=5,∠ACB=90°,若点P满足PA=PB,∠APB=90°,请直接写出线段PC的长度.23.如图,边长为8的正方形OABC的两边在坐标轴上,以点C为顶点的抛物线经过点A,点P是抛物线上点A、C间的一个动点(含端点),过点P作PD⊥OA于点D,点E(8,2),F(0,6),连接PE、PF、EF.(1)直接写出抛物线和直线EF的解析式.(2)小明探究点P的位置发现:当点P与点A或点C重合时,PD与PF的和为定值,进而猜想:对于任意一点P,PD与PF的和为定值,请你判断该猜想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3)小明进一步探究得出结论:①使得PD﹣PE最大的点P是否存在?若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否则说明理由.②若将“使△PEF得面积为整数”的点P记作“好点”,且存在多个“好点”,请直接写出所有“好点”的个数,求出使得△PEF的面积最大的好点P的坐标.2018年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中考数学一模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各数中,大小在﹣1和﹣2之间的数是()A.﹣3 B.﹣C.0 D.|﹣3|【考点】估算无理数的大小.【分析】根据各个数据与﹣1和﹣2的比较可以确定答案.【解答】解:A.∵﹣3<﹣2,不在﹣1与﹣2之间,∴A选项错误;B.∵由于1<<2,则﹣2<﹣<﹣1,B选项正确;C.∵0>﹣1,不在﹣1与﹣2之间,∴C选项错误;D.∵|﹣3|=3,∴|﹣3|>﹣1,不在﹣1与﹣2之间,∴D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估算有理数以及无理数的大小,也考查了算术平方根,利用完全平方数和算术平方根对无理数的大小进行估算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这个几何体是()A.圆柱 B.圆锥 C.长方体D.正方体【考点】由三视图判断几何体.【分析】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是分别从物体正面、左面和上面看,所得到的图形.【解答】解:由主视图和左视图为长方形可得此几何体为柱体,由俯视图为圆可得此几何体为圆柱.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由三视图判断几何体:由三视图想象几何体的形状,首先应分别根据主视图、俯视图和左视图想象几何体的前面、上面和左侧面的形状,然后综合起来考虑整体形状.3.为提升城市品位,改善城市环境,2015年2月27日,许昌市护城河环通工程开工建设,时隔一年,“桨声欸乃乃何叶碧,一舟环游许昌城”的诗情画意已基本成为现实.据悉,全长约5公里的护城河总蓄水量达37万立方米,将数据37万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A.37×104B.3.7×104C.37×105D.3.7×105【考点】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大的数.【分析】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的形式,其中1≤|a|<10,n为整数.确定n的值时,要看把原数变成a时,小数点移动了多少位,n的绝对值与小数点移动的位数相同.当原数绝对值>1时,n是正数;当原数的绝对值<1时,n是负数.【解答】解:将37万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3.7×105.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科学记数法的表示方法.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的形式,其中1≤|a|<10,n为整数,表示时关键要正确确定a的值以及n的值.4.如图,直线l1,l2,l3交于一点,直线l4∥l1,若∠1=124°,∠2=88°,则∠3的度数为()A.26°B.36°C.46°D.56°【考点】平行线的性质.【分析】如图,首先运用平行线的性质求出∠AOB的大小,然后借助平角的定义求出∠3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如图,∵直线l4∥l1,∴∠1+∠AOB=180°,而∠1=124°,∴∠AOB=56°,∴∠3=180°﹣∠2﹣∠AOB=180°﹣88°﹣56°=36°,故选B.【点评】该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及其应用问题;应牢固掌握平行线的性质,这是灵活运用、解题的基础和关键.5.某校在体育健康测试中,有8名男生“引体向上”的成绩(单位:次)分别是:14,12,10,8,9,16,12,7,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A.10,12 B.12,11 C.11,12 D.12,12【考点】众数;中位数.【专题】计算题.【分析】先把原数据按由小到大排列,然后根据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求解.【解答】解:原数据按由小到大排列为:7,8,9,10,12,12,14,16,所以这组数据的中位数==11,众数为12.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叫做众数.也考查了中位数的定义.6.已知点P(3﹣m,m﹣1)在第四象限,则m的取值范围在数轴上表示正确的是()A.B.C.D.【考点】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分析】根据第四象限内点的横坐标大于零,纵坐标小于零,可得不等式组,根据解不等式组,可得答案.【解答】解:由点P(3﹣m,m﹣1)在第四象限,得,解得1<m<3.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点的坐标,利用第四象限内的点的横坐标大于零,纵坐标小于零得出不等式组是解题关键.7.如图,已知在Rt△ABC中,∠ABC=90°,点D是BC边的中点,分别以B、C为圆心,大于BC长为半径画弧,两弧在直线BC上方的交点为P,直线PD交AC于点E,连接BE,则下列结论:①ED⊥BC;②∠A=∠EBA;③EB平分∠AED;④ED=AB中,正确的个数为()A.1个B.2个C.3个D.4个【考点】作图—基本作图;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分析】根据作图可得P到B、C两点距离相等,再由D是BC边的中点可得PD是BC的垂直平分线,进而可得①正确;再根据角的互余关系可证明∠A=∠EBA,故②正确;结论③不能证明,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可得④正确.【解答】解:∵由作图可得P到B、C两点距离相等,又∵点D是BC边的中点,∴PD是BC的垂直平分线,故①正确;∵PD是BC的垂直平分线,∴EB=EC,∴∠C=∠EBC,∵∠ABC=90°,∴∠A+∠C=90°,∠ABE+∠EBC=90°,∴∠A=∠EBA,故②正确;根据所给条件无法证明EB平分∠AED,故③错误;∵∠A=∠EBA,∴AE=BE,∵BE=EC,∴EA=EC,∵D为BC中点,∴DE是△ABC的中位线,∴ED=AB,故④正确;正确的共有3个,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基本作图,关键是掌握线段垂直平分线的作法和性质.8.如图①,四边形ABCD中,BC∥AD,∠A=90°,点P从A点出发,沿折线AB→BC→CD 运动,到点D时停止,已知△PAD的面积s与点P运动的路程x的函数图象如图②所示,则点P从开始到停止运动的总路程为()A.4 B.2+C.5 D.4+【考点】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分析】根据函数图象可以直接得到AB、BC和三角形ADB的面积,从而可以求得AD的长,作辅助线AE⊥AD,从而可得CD的长,进而求得点P从开始到停止运动的总路程,本题得以解决.【解答】解:作CE⊥AD于点E,如下图所示,由图象可知,点P从A到B运动的路程是2,当点P与点B重合时,△ADP的面积是5,由B到C运动的路程为2,∴,解得,AD=5,又∵BC∥AD,∠A=90°,CE⊥AD,∴∠B=90°,∠CEA=90°,∴四边形ABCE是矩形,∴AE=BC=2,∴DE=AD﹣AE=5﹣2=3,∴CD=,∴点P从开始到停止运动的总路程为:AB+BC+CD=2+2+=4+,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解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能从函数图象中找到我们需要的信息,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问题.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1分.9.计算: +(﹣tan45°)2016=﹣1.【考点】实数的运算;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分析】原式利用立方根定义,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以及乘方的意义计算即可得到结果.【解答】解:原式=﹣2+1=﹣1.故答案为:﹣110.如图,在▱ABCD中,点E在AD边上,AE=2ED,连接EB交AC于点F,若AC=10,则AF为4.【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可得AD=BC,然后求出AE=AD=BC,再根据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求出AF、FC的比,然后求解即可.【解答】解:在▱ABCD中,AD=BC,AD∥BC,∵AE=2ED,∴AE=AD=BC,∵AD∥BC,∴=,∵AC=10,∴AF=×10=4.故答案为:4.11.如图,反比例函数y=在一象限的图象上有两点A,B,它们的横坐标分别为1,3,则△OAB的面积为8.【考点】反比例函数系数k的几何意义.【分析】根据题意结合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性质S△ACO=S△OBD=3,得出S四边形AODB 的值是解题关键.【解答】解:如图所示:过点A作AC⊥y轴于点C,过点B作BD⊥x轴于点D,∵反比例函数y=在第一象限的图象上有两点A,B,它们的横坐标分别是2,6,∴x=1时,y=6;x=3时,y=2,故S△ACO=S△OBD=3,S=×(3+1)×4+3=11,四边形AODB故△AOB的面积是:11﹣3=8.故答案为:8.12.将二次函数y=x2﹣1的图象在x轴下方的部分沿x轴翻折,图象的其余部分保持不变,这样就形成了新的图象,当直线y=x+m与新图象有4个公共点时,m的取值范围是1<m<.【考点】二次函数图象与几何变换.【分析】先确定抛物线y=x2﹣1的顶点坐标为(0,﹣1)和抛物线y=x2﹣1与x轴的交点为(﹣1,0),(1,0),画出抛物线,然后把抛物线y=x2﹣1图象x轴下方的部分沿x轴翻折到x轴上方,则翻折部分的抛物线解析式为y=﹣x2+1(﹣1≤x≤1),有图象可得当直线y=x+m 过点A时,直线y=x+m与该新图象恰好有三个公共点,易得对应的m的值为1;当直线y=x+m 与抛物线y=﹣x2+1(﹣1≤x≤1)相切时,直线y=x+m与该新图象恰好有三个公共点,即﹣x2+1=x+m有相等的实数解,利用根的判别式的意义可求出此时m的值,进而得到直线y=x+m 与新图象有4个公共点时,m的取值范围.【解答】解:∵y=x2﹣1,∴抛物线y=x2﹣1的顶点坐标为(0,﹣1),当y=0时,x2﹣1=0,解得x1=﹣1,x2=1,则抛物线y=x2﹣1与x轴的交点为(﹣1,0),(1,0),把抛物线y=x2﹣1图象x轴下方的部分沿x轴翻折到x轴上方,则翻折部分的抛物线解析式为y=﹣x2+1(﹣1≤x≤1),如图,把直线y=x向上平移,当平移后的直线y=x+m过点A时,直线y=x+m与该新图象恰好有三个公共点,所以﹣1+m=0,解得m=1;当直线y=x+m与抛物线y=﹣x2+1(﹣1≤x≤1)相切时,直线y=x+m与该新图象恰好有三个公共点,即﹣x2+1=x+m有相等的实数解,整理得x2+x+m﹣1=0,△=12﹣4(m﹣1)=0,解得m=,所以当直线y=x+m与新图象有4个公共点时,m的取值范围是1<m<.故答案为1<m<.13.在一只不透明的口袋中装有标号为1,2,3,4的4个球,这些球除标号外都相同,充分搅匀,请你按照甲、乙、丙的摸球顺序从袋中各摸出一个球(不放回),摸到1号球胜出,则丙胜出的概率是.【考点】列表法与树状图法.【分析】根据题意可得到一共有多少种可能性和丙胜出的可能性,从而可以求得丙胜出的概率,本题得以解决.【解答】解:由题意可得,按照甲、乙、丙的摸球顺序从袋中各摸出一个球(不放回),有4×3×2=24种可能性,如果丙摸到1号球的可能性有3×2=6种,故丙胜出的概率是:6÷24=,故答案为:.14.如图,在菱形ABCD中,∠B=60°,AB=2,扇形AEF的半径为2,圆心角为60°,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考点】扇形面积的计算;菱形的性质.【分析】根据菱形的性质得出△ADC和△ABC是等边三角形,进而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得出△ADH≌△ACG,得出四边形AGCH的面积等于△ADC的面积,进而求出即可.【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菱形,∴∠B=∠D=60°,AB=AD=DC=BC=2,∴∠BCD=∠DAB=120°,∴∠1=∠2=60°,∴△ABC、△ADC都是等边三角形,∴AC=AD=2,∵AB=2,∴△ADC的高为,AC=2,∵扇形BEF的半径为1,圆心角为60°,∴∠4+∠5=60°,∠3+∠5=60°,∴∠3=∠4,设AF、DC相交于HG,设BC、AE相交于点G,在△ADH和△ACG中,,∴△ADH≌△ACG(ASA),∴四边形AGCH的面积等于△ADC的面积,∴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S﹣S△ACD=﹣×2×=﹣,扇形AEF故答案为:﹣.15.如图,△ABC和△DEF是两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点G在直角边BC上,BG=5,CG=1,将△DEF的顶点D放在直角边AC上,直角边DF经过点G,斜边DE经过点B,则CD=2或3.【考点】等腰直角三角形.【分析】作DM⊥AB于M,设CD=x,由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C=BC=6,∠A=∠EDF=45°,∠C=90°,AB=BC=6,AD=6﹣x,证出△ADM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得出AM=AD=(6﹣x),因此BM=6﹣(6﹣x),证明△CDG∽△MBD,得出对应边成比例,得出方程,解方程即可.【解答】解:作DM⊥AB于M,如图所示:设CD=x,∵△ABC和△DEF是两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BG=5,CG=1,∴AC=BC=6,∠A=∠EDF=45°,∠C=90°,∴AB=BC=6,AD=6﹣x,△ADM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M=AD=(6﹣x),∴BM=6﹣(6﹣x),∵∠BDC=∠CDG+∠EDF=∠A+∠MBD,∴∠CDG=∠MBD,又∵∠DMB=90°=∠C,∴△CDG∽△MBD,∴,即=,解得:x=2,或x=3,∴CD=2或3;故答案为:2或3.三、解答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75分.16.先化简,再求值:(1﹣)÷﹣,其中x满足x2﹣x﹣1=0.【考点】分式的化简求值.【分析】原式第一项括号中两项通分并利用同分母分式的减法法则计算,同时利用除法法则变形,约分后,两项通分并利用同分母分式的减法法则计算得到最简结果,已知方程变形后代入计算即可求出值.【解答】解:原式=•﹣=•﹣=x﹣=,∵x2﹣x﹣1=0,∴x2=x+1,则原式=1.17.如图,AB是半圆O的直径,射线AM⊥AB,点P在AM上,连接OP交半圆O于点D,PC切半圆O于点C,连接BC.(1)求证:BC∥OP;(2)若半圆O的半径等于2,填空:①当AP=2时,四边形OAPC是正方形;②当AP=2时,四边形BODC是菱形.【考点】圆的综合题.【分析】(1)根据切线的性质,可以得到OP⊥AC,由AB是圆O的直径,可以得到AC⊥BC,从而可以得到BC∥OP;(2)①若四边形OAPC是正方形,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可以得到AP的长;②若四边形BODC是菱形,根据菱形的性质,通过变形,可以得到AP的长.【解答】(1)证明:连接OC,AC,如右图所示,∵AB是直径,AM⊥AB,∴BC⊥AC,AP是圆的切线,∵PC切半圆O于点C,∴PA=PC,又∵OA=OC,∴OP⊥AC,∴BC∥OP;(2)①若四边形OAPC是正方形,则OA=AP,∵OA=2,∴AP=2.故答案为:2;②若四边形BODC是菱形,则CB=BO=OD=DC,∵AB=2OB,∠ACB=90°,∴AB=2BC,∴∠BAC=30°,∠ABC=60°,∵BC∥OP,∴∠AOP=∠ABC=60°,又∵∠OAP=90°,OA=2,∴∠OPA=30°,∴OP=4,∴AP=,故答案为:2.18.2016年3月全国两会胜利召开,某数学兴趣小组就两会期间出现频率最高的热词:A 脱贫攻坚.B.绿色发展.C.自主创新.D.简政放权等热词进行了抽样调查,每个同学只能从中选择一个“我最关注”的热词,如图是根据调查结果绘制的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请你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本次调查中,一共调查了300名同学;(2)条形统计图中,m=60,n=90;(3)扇形统计图中,热词B所在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是72°;(4)从该校学生中随机抽取一个最关注热词D的学生的概率是多少?【考点】概率公式;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分析】(1)根据A的人数为105人,所占的百分比为35%,求出总人数,即可解答;(2)C所对应的人数为:总人数×30%,B所对应的人数为:总人数﹣A所对应的人数﹣C 所对应的人数﹣D所对应的人数,即可解答;(3)根据B所占的百分比×360°,即可解答;(4)根据概率公式,即可解答.【解答】解:(1)105÷35%=300(人).故答案为:300;(2)n=300×30%=90(人),m=300﹣105﹣90﹣45=60(人).故答案为:60,90;(3)×360°=72°.故答案为:72°;(4)从该校学生中随机抽取一个最关注热词D的学生的概率是=.答:从该校学生中随机抽取一个最关注热词D的学生的概率是.19.已知关于x的方程x2+mx+m﹣2=0.(1)求证:不论m取何实数,该方程都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若该方程的一个根为1,求该方程的另一根.【考点】根与系数的关系;根的判别式.【分析】(1)由方程的各系数结合根的判别式可得出△=(m﹣2)2+4>0,由此即可证出结论;(2)将x=1代入原方程,得出关于m的一元一次方程,解方程求出m的值,将其代入原方程得出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结合根与系数的关系找出x1+x2=﹣=﹣,由此即可得出方程的另一根.【解答】(1)证明:∵在关于x的方程x2+mx+m﹣2=0中:△=m2﹣4×1×(m﹣2)=m2﹣4m+8=(m﹣2)2+4>0,∴不论m取何实数,该方程都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解:将x1=1代入方程x2+mx+m﹣2=0中得:1+m+m﹣2=0,解得:m=.∴原方程为x2+x﹣=0,∴x1+x2=﹣=﹣,∵x1=1,∴x2=﹣.故若该方程的一个根为1,该方程的另一根为﹣.20.如图,为了固定一颗珍贵的古树AD,在树干A处向地面引钢管AB,与地面夹角为60°,向高CE1.5米的建筑物引钢管AC,与水平面夹角为30°,建筑物CE离古树的距离ED为6米,求钢管AB的长(结果保留整数,参考数据:=1.41,=1.73)【考点】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分析】过点C作CF⊥AD于点F,于是得到CF=DE=6,AF=CFtan30°,在Rt△ABD中,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即可得到结论.【解答】解:过点C作CF⊥AD于点F,则CF=DE=6,AF=CFtan30°=6×=3.∴AD=AF+DF=2+1.5,在Rt△ABD中,AB==(2+1.5)÷=4+≈6米.答:钢管AB的长约为6米.21.星期天,小强从学校步行去图书馆,同时,先到图书馆的小华骑车返校取忘带的学生卡,拿到卡返回途中遇到小强,小强又坐车来到图书馆,如图是两人离开图书馆的距离y(米)与出发时间x(分)之间的函数图象,根据图象信息解答问题:(1)求小华返回时的速度;(2)小强比步行提前多少分钟到图书馆?(3)求小强与小华相距1000米的时间.【考点】一次函数的应用.【分析】(1)由“速度=路程÷时间”代入数据即可得出结论;(2)由小华返回的速度结合“路程=速度×时间”即可得出点B的纵坐标,再根据“速度=路程÷时间”得出小强步行的速度,由点B与点D的纵坐标结合“时间差=步行全程的时间﹣到达的时间,即可得出结论;(3)结合图象上的点的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即可分别求出线段OA、AB和BD的函数解析式,按x值的不同分两种情况考虑,利用两函数解析式之差的绝对值为1000可得出关于x的方程,解方程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1)小华返回的速度为3000÷(50﹣30)=150(米/分).答:小华返回时的速度为150米/分.(2)点B的纵坐标为:150×(50﹣45)=750.小强步行的速度为:÷45=50(米/分),小强比步行提前到图书馆的时间为:3000÷50﹣50=10(分钟).答:小强比步行提前10分钟到图书馆.(3)设直线OA的解析式为y=kx+b,将点O(0,0),A(30,3000)代入y=kx+b中得:,解得:.∴线段OA的解析式为y=100x(0≤x≤30);同理可得:线段AB的解析式为y=﹣150x+7500(30<x≤45);线段BD的解析式为y=﹣50x+3000.当0≤x≤30时,令|﹣50x+3000﹣100x|=1000,解得:x1=,x2=;当30<x≤45时,令﹣150x+7500﹣(﹣50x+3000)=1000,解得:x3=35.∴小强与小华相距1000米的时间为、或35分钟.22.(1)问题发现如图1,△ABC和△ADE均为等边三角形,点D在BC的延长线上,连接CE,请填空:①∠ACE的度数为60°;②线段AC、CD、CE之间的数量关系为AC=CE﹣CD.(2)拓展探究如图2,△ABC和△ADE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BAC=∠DAE=90°,点D在边BC的延长线上,连接CE请判断∠ACE的度数及线段AC、CD、CE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3)问题解决如图3,在Rt△ABC中,AC=3,BC=5,∠ACB=90°,若点P满足PA=PB,∠APB=90°,请直接写出线段PC的长度.【考点】三角形综合题.【分析】(1)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B=AC=BC,∠BAC=60°,AD=AE,∠DAE=60°,利用等量代换得∠BAD=∠CAE,则可根据“SAS”判断△ABD≌△ACE,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想知道的BD=CE,于是得到结论;(2)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B=AC,∠BAD=∠CAE,AD=AE,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CE=∠B=45°,BD=CE,等量代换即可得到结论;(3)如图3,点C,P在AB的同侧根据勾股定理得到AB=,过D作DE⊥AB于E,根据已知条件得到A,B,P,C四点共圆,AP=PB=AB=,设AE=DE=x,则BE= x,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到PC=,如图4,点C,P在AB的异则,过A作AD⊥PC 于D,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到CD=AD=AC=,根据勾股定理得到PD= =,求得PC=CD+PD=4.【解答】解:(1)①∵△ABC为等边三角形,∴AB=AC=BC,∠BAC=60°,∵△ADE为等边三角形,∴AD=AE,∠DAE=60°,∴∠BAC﹣∠DAC=∠DAE﹣∠DAC,即∠BAD=∠CAE,在△BAD和△CAE中,∴△ABD≌△ACE(SAS),∴∠ACE=∠B=60°;②∵△ABD≌△ACE,∴BD=CE,∴BC=BD﹣CD=CE﹣CD,∴AC=CE﹣CD;故答案为:60°,AC=CE﹣CD;(2)∵△ABC和△ADE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B=AC,∠BAD=∠CAE,AD=AE,在△ACE与△ABD中,,∴△ACE≌△ABD,∴∠ACE=∠B=45°,BD=CE,即BC+CD=CE,∴BC=CE﹣CD,∴AC=CE﹣CD;(3)如图3,点C,P在AB的同侧,∵AC=3,BC=5,∠ACB=90°,∴AB=,过D作DE⊥AB于E,∵PA=PB,∠APB=90°,∴∠PAB=∠PBA=45°,且A,B,P,C四点共圆,AP=PB=AB=,设AE=DE=x,则BE=x,∴x+x=,∴x=,∴AE=DE=,∴AD=AE=,∴PD=AP﹣AD=,∴BD==,∵A,B,P,C四点共圆,∴∠PCB=∠PAB,∠CPA=∠ABC,∴△PCD∽△ABD,∴,∴PC=,如图4,点C,P在AB的异则,过A作AD⊥PC于D,∵∠ACB=∠APB=90°,∴A,B,P,C四点共圆,∴∠ACD=∠ABC=45°,∠APD=∠ABC,∴CD=AD=AC=,∴PD==,∴PC=CD+PD=4,综上所述:线段PC的长度是或4.23.如图,边长为8的正方形OABC的两边在坐标轴上,以点C为顶点的抛物线经过点A,点P是抛物线上点A、C间的一个动点(含端点),过点P作PD⊥OA于点D,点E(8,2),F(0,6),连接PE、PF、EF.(1)直接写出抛物线和直线EF的解析式.(2)小明探究点P的位置发现:当点P与点A或点C重合时,PD与PF的和为定值,进而猜想:对于任意一点P,PD与PF的和为定值,请你判断该猜想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3)小明进一步探究得出结论:①使得PD﹣PE最大的点P是否存在?若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否则说明理由.②若将“使△PEF得面积为整数”的点P记作“好点”,且存在多个“好点”,请直接写出所有“好点”的个数,求出使得△PEF的面积最大的好点P的坐标.【考点】二次函数综合题.【分析】(1)用待定系数法求出抛物线解析式和直线解析式;(2)设出点P的坐标,用勾股定理计算即可;(3)由y=﹣x+6与y=﹣x2+8求出交点坐标,建立S△PEF与m的函数关系式即可.【解答】解:(1)∵正方形的边长为8,∴OC=OA=8,∴A(8,0),C(0,8)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ax2+8,∵点A在抛物线上,∴0=a×64+8,∴a=﹣,∴y=﹣x2+8,∵点E(8,2),F(0,6),∴直线EF的解析式为y=﹣x+6;(2)猜想正确;理由:设P(m,﹣m2+8),根据勾股定理得,PF==m2+2,PD=﹣m2+8,则PF+PD=10,(3)①存在.∵PD﹣PE=10﹣PF﹣PE=10﹣(PF+PE),PE+PF≥EF,EF=4,∴PD﹣PE≤10﹣EF=10﹣4,当F、P、D三点共线时,PD﹣PE有最大值10﹣4.∵y=﹣x+6与y=﹣x2+8,∴x=2+2,或x=2﹣2(舍),∴P的坐标为P(2+2,5﹣);②设△PEF的面积为S,PD与EF交于点G,G(m,﹣m+6),当点P在直线EF上方时,S△PEF=×8×(﹣m2+8+m﹣6)=﹣(m﹣2)2+10,∴当m=2时,S的最大值为10,此时P(2,7.5)∴0≤m<2+2,0<S△PEF≤10.∴由对称性知,好点有12个;当点P在直线EF下方时,S△PEF=×8×(﹣m2﹣8+m+66)=(m﹣2)2﹣10.2+2<m≤8,∴0<S△PEF≤8.好点有8个.综上:好点共有20个,其中△PEF的面积最大时好点P的坐标为P(2,7.5).。
﹣2018 年河南省中考数学一模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 1.(3 分)下列各数中,最小的数是( A .﹣3B .﹣(﹣2)) C .0D .﹣2.(3 分)据财政部网站消息,2018 年中央财政困难群众救济补助预算指标约为 929 亿元,数据 929 亿元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A .9.29×109B .9.29×1010C .92.9×1010D .9.29×10113.(3 分)如图所示的几何体的主视图是 ()A .B .C .D .4.(3 分)小明解方程 =1 的过程如下,他的解答过程中从第()步开始出现错误.解:去分母,得 1﹣(x ﹣2)=1① 去括号,得 1﹣x +2=1② 合并同类项,得﹣x +3=1③ 移项,得﹣x=﹣2④ 系数化为 1,得 x=2⑤ A .①B .②C .③D .④5.(3 分)为了尽早适应中考体育项目,小丽同学加强跳绳训练,并把某周的练习情况做了如下记录:周一(160 个),周二(160 个),周三(180 个),周 四(200 个),周五(170 个).则小丽这周跳绳个数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 )A.180 个,160 个B.170 个,160 个C.170 个,180 个D.160 个,206.(3 分)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x2﹣2x+k+2=0 有实数根,则k 的取值范围在数轴上表示正确的是()A.B.C.D.7.(3 分)如图,剪两张对边平行且宽度相同的纸条随意交叉叠放在一起,转动其中一张,重合部分构成一个四边形,则下列结论中不一定成立的是()A.∠ABC=∠ADC,∠BAD=∠BCD B.AB=BC C.AB=CD,AD=BC D.∠DAB+∠BCD=180°8.(3 分)郑州地铁Ⅰ号线火车站站口分布如图所示,有A,B,C,D,E 五个进出口,小明要从这里乘坐地铁去新郑机场,回来后仍从这里出站,则他恰好选择从同一个口进出的概率是()A.B.C.D.9.(3 分)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2,BC=3.若点E 是边CD 的中点,连接AE,过点B 作BF⊥AE 交AE 于点F,则BF 的长为()A.B.C.D.10.(3 分)如图,动点P 从(0,3)出发,沿箭头所示方向运动,每当碰到矩形的边时反弹,反弹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当点P 第2018 次碰到矩形的边时,点P 的坐标为()A.(1,4)B.(5,0)C.(7,4)D.(8,3)二、填空题(每小题3 分,共15 分)11.(3 分)=.12.(3 分)方程3x2﹣5x+2=0 的一个根是a,则6a2﹣10a+2= .13.(3 分)点A(x1,y1)、B(x2,y2)在二次函数y=x2﹣4x﹣1 的图象上,若当1<x1<2,3 <x2<4 时,则y1与y2的大小关系是y1 y2.(用“>”、“<”、“=”填空)14.(3 分)如图1,在R t△ABC 中,∠ACB=90°,点P 以每秒2cm 的速度从点A 出发,沿折线AC﹣CB 运动,到点B 停止.过点P 作PD⊥AB,垂足为D,PD 的长y(cm)与点P 的运动时间x(秒)的函数图象如图2 所示.当点P 运动5 秒时,PD 的长的值为.15.(3 分)如图,在菱形ABCD 中,AB=,∠B=120°,点E 是AD 边上的一个动点(不与A,D 重合),EF∥AB 交BC 于点F,点G 在CD 上,DG=DE.若△EFG 是等腰三角形,则DE 的长为.三、解答题(本大题共8 小题,满分75 分)16.(8 分)先化简,再求值:(x+2y)2﹣(2y+x)(2y﹣x)﹣2x2,其中x=+2,y=﹣2.17.(9 分)全民健身运动已成为一种时尚,为了了解我市居民健身运动的情况,某健身馆的工作人员开展了一项问卷调查,问卷包括五个项目:A:健身房运动;B:跳广场舞;C:参加暴走团;D:散步;E:不运动.以下是根据调查结果绘制的统计图表的一部分.运动形式 A B C D E人数12 30 m 54 9请你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接受问卷调查的共有人,图表中的m= ,n=;(2)统计图中,A 类所对应的扇形圆心角的度数为;(3)根据调查结果,我市市民最喜爱的运动方式是,不运动的市民所占的百分比是;(4)我市碧沙岗公园是附近市民喜爱的运动场所之一,每晚都有“暴走团”活动,若最邻近的某社区约有1500 人,那么估计一下该社区参加碧沙岗“暴走团”的大约有多少人?18.(9 分)如图,AB 是⊙O 的直径,点C 为⊙O 上一点,经过C 作CD⊥AB 于点D,CF 是⊙O 的切线,过点A 作AE⊥CF 于E,连接AC.(1)求证:AE=AD.(2)若AE=3,CD=4,求AB 的长.19.(9 分)风电已成为我国继煤电、水电之后的第三大电源,风电机组主要由塔杆和叶片组成(如图①),图②是平面图.光明中学的数学兴趣小组针对风电塔杆进行了测量,甲同学站在平地上的A 处测得塔杆顶端C 的仰角是55°,乙同学站在岩石B 处测得叶片的最高位置D 的仰角是45°(D,C,H 在同一直线上,G,A,H在同一条直线上),他们事先从相关部门了解到叶片的长度为15 米(塔杆与叶片连接处的长度忽略不计),岩石高BG 为4 米,两处的水平距离AG 为23 米,BG⊥GH,CH⊥AH,求塔杆CH 的高.(参考数据:tan55°≈1.4,tan35°≈0.7,sin55°≈0.8,sin35°≈0.6)20.(9 分)如图,反比例y=的图象与一次函数y=kx﹣3 的图象在第一象限内交于A(4,a).(1)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若直线x=n(0<n<4)与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图象分别交于点B,C,连接AB,若△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求n 的值.21.(10 分)一家商店进行门店升级需要装修,装修期间暂停营业,若请甲乙两个装修组同时施工,8 天可以完成,需付费用共3520 元;若先请甲组单独做6天,再请乙组单独做12 天可以完成,需付费用3480 元,问:(1)甲、乙两组工作一天,商店各应付多少钱?(2)已知甲组单独完成需12 天,乙组单独完成需24 天,单独请哪个组,商店所需费用最少?(3)装修完毕第二天即可正常营业,且每天仍可盈利200 元(即装修前后每天盈利不变),你认为商店应如何安排施工更有利?说说你的理由.(可用(1)(2)问的条件及结论)22.(10 分)如图1,△ABC 与△CDE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直角边AC,CD 在同一条直线上,点M、N 分别是斜边AB、DE 的中点,点P 为AD 的中点,连接AE,BD,PM,PN,MN.(1)观察猜想:图1 中,PM 与PN 的数量关系是,位置关系是.(2)探究证明:将图1 中的△CDE 绕着点C 顺时针旋转α(0°<α<90°),得到图2,AE 与MP、BD 分别交于点G、H,判断△PMN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3)拓展延伸:把△CDE 绕点 C 任意旋转,若AC=4,CD=2,请直接写出△PMN 面积的最大值.23.(11 分)如图,抛物线y=﹣x2+bx+c 与x 轴交于点A 和点B(3,0),与y 轴交于点C(0,3),点D 是抛物线的顶点,过点D 作x 轴的垂线,垂足为E,连接DB.(1)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及顶点D 的坐标;(2)点M 是抛物线上的动点,设点M 的横坐标为m.①当∠MBA=∠BDE 时,求点M 的坐标;②过点M 作MN∥x 轴,与抛物线交于点N,P 为x 轴上一点,连接PM,PN,将△PMN 沿着MN 翻折,得△QMN,若四边形MPNQ 恰好为正方形,直接写出m 的值.﹣2018 年河南省中考数学一模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3 分,共30 分)1.【分析】应明确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据此解答.【解答】解:因为在数轴上﹣3 在其他数的左边,所以﹣3 最小;故选:A.【点评】此题考负数的大小比较,应理解数字大的负数反而小.2.【分析】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的形式,其中1≤|a|<10,n 为整数.确定n 的值是易错点,由于929 亿有11 位,所以可以确定n=11﹣1=10.【解答】解:929 亿=92 900 000 000=9.29×1010.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大的数的方法,准确确定 a 与n 值是关键.3.【分析】先细心观察原立体图形和长方体的位置关系,结合四个选项选出答案.【解答】解:由图可知,主视图由一个矩形和三角形组成.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对几何体三种视图的空间想象能力.4.【分析】根据解分式方程的方法可以判断哪一步是错误的,从而可以解答本题.【解答】解:=1去分母,得1﹣(x﹣2)=x,故①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解分式方程,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解分式方程的方法.5.【分析】根据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分别进行解答即可.【解答】解:把这些数从小到大排列为160,160,170,180,200,最中间的数是170,则中位数是170;160 出现了2 次,出现的次数最多,则众数是160;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了中位数和众数,掌握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重新排列后,最中间的那个数(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6.【分析】根据方程的系数结合根的判别式△≥0,即可得出关于k 的一元一次不等式,解之即可得出k 的取值范围,再将其表示在数轴上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x2﹣2x+k+2=0 有实数根,∴△=(﹣2)2﹣4(k+2)≥0,解得:k≤﹣1.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根的判别式以及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牢记“当△≥0 时,方程有实数根”是解题的关键.7.【分析】首先可判断重叠部分为平行四边形,且两条纸条宽度相同;再由平行四边形的等积转换可得邻边相等,则四边形ABCD 为菱形.所以根据菱形的性质进行判断.【解答】解∵四边形ABCD 是用两张等宽的纸条交叉重叠地放在一起而组成的图形,∴AB∥CD,AD∥BC,∴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对边相互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过点D 分别作BC,CD 边上的高为AE,AF.则AE=AF(两纸条相同,纸条宽度相同);∵平行四边形ABCD 中,S△ABC =S△ACD,即BC×AE=CD×AF,∴BC=CD,即AB=BC.故 B 正确;∴平行四边形ABCD 为菱形(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ABC=∠ADC,∠BAD=∠BCD(菱形的对角相等),故A 正确;AB=CD,AD=BC(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故C 正确;如果四边形ABCD 是矩形时,该等式成立.故D 不一定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菱形的判定与性质.注意:“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而非“邻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8.【分析】列表得出进出的所有情况,再从中确定出恰好选择从同一个口进出的结果数,继而根据概率公式计算可得.【解答】解:列表得:A B C D EA AA BA CA DA EAB AB BB CB DB EBC AC BC CC DC ECD AD BD CD DD EDE AE BE CE DE EE∴一共有25 种等可能的情况,恰好选择从同一个口进出的有 5 种情况,∴恰好选择从同一个口进出的概率为=,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列表法求概率,列表法可以不重复不遗漏的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适合于两步完成的事件;树状图法适用于两步或两步以上完成的事件;解题时还要注意是放回实验还是不放回实验.用到的知识点为:概率= 所求情况数与总情况数之比.9.【分析】根据S△ABE =S矩形ABCD=3=•AE•BF,先求出AE,再求出BF 即可.【解答】解:如图,连接BE.∵四边形ABCD 是矩形,∴AB=CD=2,BC=AD=3,∠D=90°,在Rt△ADE 中,AE===,∵S△ABE = S矩形ABCD=3= •AE•BF,∴BF=.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矩形的性质、勾股定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学会用面积法解决有关线段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10.【分析】根据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定义作出图形,可知每6 次反弹为一个循环组依次循环,用2018 除以6,根据商和余数的情况确定所对应的点的坐标即可.【解答】解:如图,经过6 次反弹后动点回到出发点(0,3),∵2018÷6=336…2,∴当点P 第2018 次碰到矩形的边时为第336 个循环组的第2 次反弹,点P 的坐标为(7,4).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点的坐标的规律,作出图形,观察出每6 次反弹为一个循环组依次循环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每小题3 分,共15 分)11.【分析】如果一个数x 的平方等于a,那么x 是 a 的算术平方根,由此即可求解.【解答】解:∵22=4,∴=2.故答案为:2【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开平方的运算能力,比较简单.12.【分析】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定义,将x=a 代入方程3x2﹣5x+2=0,列出关于a 的一元二次方程,通过变形求得3a2﹣5a 的值后,将其整体代入所求的代数式并求值即可.【解答】解:∵方程3x2﹣5x+2=0 的一个根是a,∴3a2﹣5a+2=0,∴3a2﹣5a=﹣2,∴6a2﹣10a+2=2(3a2﹣5a)+2=﹣2×2+2=﹣2.故答案是:﹣2.【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方程解的定义.此类题型的特点是,利用方程解的定义找到相等关系,再把所求的代数式化简后整理出所找到的相等关系的形式,再把此相等关系整体代入所求代数式,即可求出代数式的值.13.【分析】先根据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判断出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及对称轴,根据图象上的点的横坐标距离对称轴的远近来判断纵坐标的大小.【解答】解:由二次函数y=x2﹣4x﹣1=(x﹣2)2﹣5 可知,其图象开口向上,且对称轴为x=2,∵1<x1<2,3<x2<4,∴A 点横坐标离对称轴的距离小于 B 点横坐标离对称轴的距离,∴y1<y2.故答案为:<.【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二次函数的性质等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能求出对称轴和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求出正确答案是解此题的关键.14.【分析】由P 的速度和图2 得出AC 和BC 的长,运用勾股定理求出AB,即可求出sin∠B,求出P 运动5 秒距离B 的长度利用三角函数得出PD 的值.【解答】解:∵P 以每秒2cm 的速度从点 A 出发,∴从图 2 中得出AC=2×3=6cm,BC=(7﹣3)×2=8cm,∵Rt△ABC 中,∠ACB=90°,∴AB= ==10cm,∴sin∠B= ==,∵当点P 运动 5 秒时,BP=2×7﹣2×5=4cm,∴PD=4×sin∠B=4×=2.4cm,故答案为2.4cm.【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理清图象的含义即会识图是解题的关键.15.【分析】由四边形ABCD 是菱形,得到BC∥AD,由于EF∥AB,得到四边形ABFE 是平行四边形,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到EF∥AB,于是得到EF=AB=,当△EFG 为等腰三角形时,①EF=GE= 时,于是得到DE=DG=AD÷=1,② GE=GF 时,根据勾股定理得到DE=.【解答】解:∵四边形ABCD 是菱形,∠B=120°∴∠D=∠B=120°,∠A=180°﹣120°=60°,BC∥AD,∵EF∥AB,∴四边形ABFE 是平行四边形,∴EF∥AB,∴EF=AB= ,∠DEF=∠A=60°,∠EFC=∠B=120°,∵DE=DG,∴∠DEG=∠DGE=30°,∴∠FEG=30°,当△EFG 为等腰三角形时,①当EF=EG 时,EG=,如图1,过点 D 作DH⊥EG 于H,∴EH= EG= ,在Rt△DEH 中,DE==1,②GE=GF 时,如图2,过点G 作GQ⊥EF,∴EQ= EF= ,在Rt△EQG 中,∠QEG=30°,∴EG=1,过点D 作DP⊥EG 于P,∴PE= EG= ,同①的方法得,DE=,③当EF=FG 时,∴∠EFG=180°﹣2×30°=120°=∠CFE,此时,点 C 和点G 重合,点 F和点B 重合,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1 或.【点评】本题考查了菱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熟练掌握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三、解答题(本大题共8 小题,满分75 分)16.【分析】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平方差公式展开并合并同类项,然后把x、y 的值代入进行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原式=x2+4xy+4y2﹣(4y2﹣x2)﹣2x2=x2+4xy+4y2﹣4y2+x2﹣2x2=4xy,当x=+2,y= ﹣2 时,原式=4×(+2)×(﹣2)=4×(3﹣4)=﹣4.【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整式的混合运算﹣化简求值,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整式混合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及完全平方公式、平方差公式.17.【分析】(1)由B 项目的人数及其百分比求得总人数,根据各项目人数之和等于总人数求得m=45,再用D 项目人数除以总人数可得n 的值;(2)360°乘以 A 项目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可得;(3)由表可知样本中散步人数最多,据此可得,再用E 项目人数除以总人数可得;(4)总人数乘以样本中C 人数所占比例.【解答】解:(1)接受问卷调查的共有30÷20%=150 人,m=150﹣(12+30+54+9)=45,n%=×100%=36%,∴n=36,故答案为:150、45、36;(2)A 类所对应的扇形圆心角的度数为360°×=28.8°,故答案为:28.8°;(3)根据调查结果,我市市民最喜爱的运动方式是散步,不运动的市民所占的百分比是×100%=6%,故答案为:散步、6%;(4)1500×=450(人),答:估计该社区参加碧沙岗“暴走团”的大约有450 人.【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统计表和扇形统计图的综合运用,读懂统计图,从不同的统计图中得到必要的信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扇形统计图直接反映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大小.18.【分析】(1)连接OC,如图所示,由CD⊥AB,AE⊥CF,利用垂直的定义得到一对直角相等,再由CF 为圆的切线,利用切线的性质得到CO⊥EF,可得出AE 与OC 平行,利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等边对等角得到一对角相等,利用AAS 得到三角形全等,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即可得证;(2)连接BC,在直角三角形ACD 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C 的长,在直角三角形AEC 中,利用锐角三角函数定义求出所求即可.【解答】(1)证明:连接OC,如图所示,∵CD⊥AB,AE⊥CF,∴∠AEC=∠ADC=90°,∵CF 是圆O 的切线,∴CO⊥CF,即∠ECO=90°,∴AE∥OC,∴∠EAC=∠ACO,∵OA=OC,∴∠CAO=∠ACO,∴∠EAC=∠CAO,在△CAE 和△CAD 中,,∴△CAE≌△CAD(AAS),∴AE=AD;(2)解:连接CB,如图所示,∵△CAE≌△CAD,AE=3,∴AD=AE=3,∴在Rt△ACD 中,AD=3,CD=4,根据勾股定理得:AC=5,在Rt△AEC 中,cos∠EAC==,∵AB 为直径,∴∠ACB=90°,∴cos∠CAB= =,∵∠EAC=∠CAB,∴=,即AB=.【点评】此题考查了切线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熟练掌握切线的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19.【分析】作BE⊥DH,知GH=BE、BG=EH=4,设AH=x,则BE=GH=23+x,由CH=AHtan∠CAH=tan55°•x 知CE=CH﹣EH=tan55°•x﹣4,根据BE=DE 可得关于x 的方程,解之可得.【解答】解:如图,作BE⊥DH 于点E,则GH=BE、BG=EH=4,设AH=x,则BE=GH=GA+AH=23+x,在Rt△ACH 中,CH=AHtan∠CAH=tan55°•x,∴CE=CH﹣EH=tan55°•x﹣4,∵∠DBE=45°,∴BE=DE=CE+DC,即23+x=tan55°•x﹣4+15,解得:x≈30,∴CH=tan55°•x=1.4×30=42,答:塔杆CH 的高为42 米.【点评】本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解答本题要求学生能借助仰角构造直角三角形并解直角三角形.20.(1)由已知先求出a,得出点A 的坐标,再把A 的坐标代入一次函数y=kx﹣3 【分析】求出k 的值即可求出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易求点B、C 的坐标分别为(n,),(n,n﹣3).设直线y=x﹣3 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点D、E,易得OD=OE=3,那么∠OED=45°.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BCA=∠OED=45°,所以当△ 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时只有AB=AC 一种情况.过点 A 作AF⊥BC 于F,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得出BF=FC,依此得出方程﹣1=1﹣(n﹣3),解方程即可.【解答】解:(1)∵反比例y= 的图象过点A(4,a),∴a==1,∴A(4,1),把A(4,1)代入一次函数y=kx﹣3,得4k﹣3=1,∴k=1,∴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x﹣3;(2)由题意可知,点B、C 的坐标分别为(n,),(n,n﹣3).设直线y=x﹣3 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点D、E,如图.当x=0 时,y=﹣3;当y=0 时,x=3,∴OD=OE,∴∠OED=45°.∵直线x=n 平行于y 轴,∴∠BCA=∠OED=45°,∵△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且0<n<4,∴只有AB=AC 一种情况,过点A 作AF⊥BC 于F,则BF=FC,F(n,1),∴﹣1=1﹣(n﹣3),解得n1=1,n2=4,∵0<n<4,∴n2=4 舍去,∴n 的值是1.【点评】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难度适中.21.【分析】(1)设甲组工作一天商店应付x 元,乙组工作一天商店应付y 元,根据“若请甲乙两个装修组同时施工,8 天可以完成,需付费用共3520 元;若先请甲组单独做6 天,再请乙组单独做12 天可以完成,需付费用3480 元”,即可得出关于x、y 的二元一次方程组,解之即可得出结论;(2)根据所需总费用=每天应付钱数×工作天数,分别求出单独请甲、乙两组完成所需费用,比较后即可得出结论;(3)根据损失总钱数=每天盈利×装修时间+装修队所需费用,分别求出单独请甲、乙两组及请甲乙两组同时完成所损失的总钱数,比较后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1)设甲组工作一天商店应付x 元,乙组工作一天商店应付y 元,根据题意得:,解得:.答:甲组工作一天商店应付300 元,乙组工作一天商店应付140 元.(2)单独请甲组所需费用为:300×12=3600(元),单独请乙组所需费用为:140×24=3360(元),∵3600>3360,∴单独请乙组所需费用最少.(3)商店请甲乙两组同时装修,才更有利,理由如下:单独请甲组完成,损失钱数为:200×12+3600=6000(元),单独请乙组完成,损失钱数为:200×24+3360=8160(元),请甲乙两组同时完成,损失钱数为:200×8+3520=5120(元).∵8160>6000>5120,∴商店请甲乙两组同时装修,才更有利.【点评】本题考查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1)找准等量关系,正确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2)根据所需总费用=每天应付钱数×工作天数,分别求出单独请甲、乙两组完成所需费用;(3)根据损失总钱数=每天盈利× 装修时间+装修队所需费用,分别求出单独请甲、乙两组及请甲乙两组同时完成所损失的总钱数22.【分析】(1)由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易证△ACE≌△BCD,由此可得AE=BD,再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即可得到PM=PN,由平行线的性质可得PM⊥PN;(2)(1)中的结论仍旧成立,由(1)中的证明思路即可证明;(3)由(2)可知△PMN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PM=BD,推出当BD 的值最大时,PM 的值最大,△PMN 的面积最大,推出当B、C、D 共线时,BD 的最大值=BC+CD=6,由此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1)PM=PN,PM⊥PN,理由如下:延长AE 交BD 于O.∵△ACB 和△ECD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C,EC=CD,∠ACB=∠ECD=90°.在△ACE 和△BCD 中,∴△ACE≌△BCD(SAS),∴AE=BD,∠EAC=∠CBD,∵∠EAC+∠AEC=90°,∠AEC=∠BEO,∴∠CBD+∠BEO=90°,∴∠BOE=90°,即AE⊥BD,∵点M、N 分别是斜边AB、DE 的中点,点P 为AD 的中点,∴PM= BD,PN= AE,∴PM=PM,∵PM∥BD,PN∥AE,AE⊥BD,∴∠NPD=∠EAC,∠MPA=∠BDC,∠EAC+∠BDC=90°,∴∠MPA+∠NPC=90°,∴∠MPN=90°,即PM⊥PN.故答案是:PM=PN,PM⊥PN.(2)如图②中,设AE 交BC 于O.∵△ACB 和△ECD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C,EC=CD,∠ACB=∠ECD=90°.∴∠ACB+∠BCE=∠ECD+∠BCE.∴∠ACE=∠BCD.∴△ACE≌△BCD.∴AE=BD,∠CAE=∠CBD.又∵∠AOC=∠BOE,∠CAE=∠CBD,∴∠BHO=∠ACO=90°.∵点P、M、N 分别为AD、AB、DE 的中点,∴PM= BD,PM∥BD;PN= AE,PN∥AE.∴PM=PN.∴∠MGE+∠BHA=180°.∴∠MGE=90°.∴∠MPN=90°.∴PM⊥PN.(3)由(2)可知△PMN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PM=BD,∴当BD 的值最大时,PM 的值最大,△PMN 的面积最大,∴当B、C、D 共线时,BD 的最大值=BC+CD=6,∴PM=PN=3,∴△PMN 的面积的最大值=×3×3=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几何变换综合题,熟知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运用,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寻找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学会利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解决最值问题,属于中考压轴题.23.【分析】(1)利用待定系数法即可解决问题;(2)①根据tan∠MBA==,tan∠BDE= =,由∠MBA=∠BDE,构建方程即可解决问题;②因为点M、N 关于抛物线的对称轴对称,四边形MPNQ 是正方形,推出点P是抛物线的对称轴与x 轴的交点,即OP=1,易证GM=GP,即|﹣m2+2m+3|=|1﹣m|,解方程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1)把点B(3,0),C(0,3)代入y=﹣x2+bx+c,得到,解得,∴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2x+3.∵y=﹣x2+2x﹣1+1+3=﹣(x﹣1)2+4,∴顶点D 坐标(1,4).(2)①作MG⊥x 轴于G,连接BM.则∠MGB=90°,设M(m,﹣m2+2m+3),∴MG=|﹣m2+2m+3|,BG=3﹣m,∴tan∠MBA= =,∵DE⊥x 轴,D(1,4),∴∠DEB=90°,DE=4,OE=1,∵B(3,0),∴BE=2,∴tan∠BDE= =,∵∠MBA=∠BDE,∴=当点M 在x 轴上方时,=,解得m=﹣或3(舍弃),∴M(﹣,),当点M 在x 轴下方时,=,解得m=﹣或m=3(舍弃),∴点M(﹣,﹣),综上所述,满足条件的点M 坐标(﹣,)或(﹣,﹣);②如图中,∵MN∥x 轴,∴点M、N 关于抛物线的对称轴对称,∵四边形MPNQ 是正方形,∴点P 是抛物线的对称轴与x 轴的交点,即OP=1,易证GM=GP,即|﹣m2+2m+3|=|1﹣m|,当﹣m2+2m+3=1﹣m 时,解得m=,当﹣m2+2m+3=m﹣1 时,解得m=,∴满足条件的m 的值为或;【点评】本题考查二次函数综合题、锐角三角函数、正方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解决问题,学会利用参数构建方程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压轴题.。
2018 年河南省中考数学一模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1.(3 分)下列各数中,最小的数是()A.﹣ 3B.﹣(﹣ 2)C.0D.﹣2.( 3 分)据财政部网站消息, 2018 年中央财政困难群众救济补助预算指标约为929 亿元,数据 929 亿元科学记数法表示为()A.9.29×109 B.9.29× 1010 C.92.9×1010 D.9.29×10113.(3 分)如图所示的几何体的主视图是()A.B.C.D.4.(3 分)小明解方程﹣=1 的过程如下,他的解答过程中从第()步开始出现错误.解:去分母,得1﹣( x﹣2)=1①去括号,得 1﹣x+2=1②合并同类项,得﹣ x+3=1③移项,得﹣ x=﹣2④系数化为 1,得 x=2⑤A.①B.②C.③D.④5.(3 分)为了尽早适应中考体育项目,小丽同学加强跳绳训练,并把某周的练习情况做了如下记录:周一(160 个),周二( 160 个),周三( 180 个),周四(200 个),周五(170 个).则小丽这周跳绳个数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A.180 个, 160 个B.170 个, 160 个 C.170 个, 180 个D.160 个, 200 个6.( 3 分)关于 x 的一元二次方程x2﹣2x+k+2=0 有实数根,则 k 的取值范围在数轴上表示正确的是()A.B.C.D.7.(3 分)如图,剪两张对边平行且宽度相同的纸条随意交叉叠放在一起,转动其中一张,重合部分构成一个四边形,则下列结论中不一定成立的是()A.∠ ABC=∠ ADC,∠ BAD=∠BCD B.AB=BCC.AB=CD,AD=BC D.∠ DAB+∠BCD=180°8.(3 分)郑州地铁Ⅰ号线火车站站口分布如图所示,有A,B,C,D,E 五个进出口,小明要从这里乘坐地铁去新郑机场,回来后仍从这里出站,则他恰好选择从同一个口进出的概率是()A.B.C.D.9.(3 分)如图,在矩形ABCD中, AB=2,BC=3.若点 E 是边 CD 的中点,连接AE,过点 B 作 BF⊥AE 交 AE于点 F,则 BF的长为()A.B.C.D.10.( 3 分)如图,动点 P 从( 0,3)出发,沿箭头所示方向运动,每当碰到矩形的边时反弹,反弹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当点 P 第 2018 次碰到矩形的边时,点 P 的坐标为()A .(1,4)B .( 5, 0)C .(7,4)D .(8,3)二、填空题(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11.( 3 分) = ..( 3 分)方程 2﹣5x+2=0 的一个根是 a ,则 6a 2﹣10a+2= . 12 3x.( 3 分)点2﹣4x ﹣ 1 的图象上,若当 13 A ( x 1,y 1)、B (x 2,y 2)在二次函数 y=x1<x 1<2,3<x 2<4 时,则 y 1 与 y 2 的大小关系是 y 1 y 2.(用 “>”、“<”、 “ =填”空)14.( 3 分)如图 1,在 R t △ABC 中,∠ ACB=90°,点 P 以每秒 2cm 的速度从点 A 出发,沿折线 AC ﹣CB 运动,到点 B 停止.过点 P 作 PD ⊥AB ,垂足为 D ,PD的长 y ( cm )与点 P 的运动时间 x (秒)的函数图象如图 2 所示.当点 P 运动5 秒时, PD 的长的值为 .15.( 3 分)如图,在菱形 ABCD 中, AB= ,∠ B=120°,点 E 是 AD 边上的一个动点(不与 A ,D 重合),EF ∥AB 交 BC 于点 F ,点 G 在 CD 上, DG=DE .若△EFG 是等腰三角形,则 DE 的长为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8 小题,满分 75 分)16.( 8 分)先化简,再求值:(x+2y)2﹣( 2y+x)(2y﹣x)﹣ 2x2,其中 x= +2,y= ﹣2.17.( 9 分)全民健身运动已成为一种时尚,为了了解我市居民健身运动的情况,某健身馆的工作人员开展了一项问卷调查,问卷包括五个项目: A:健身房运动; B:跳广场舞; C:参加暴走团; D:散步; E:不运动.以下是根据调查结果绘制的统计图表的一部分.运动形式A B C D E人数1230m549请你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接受问卷调查的共有人,图表中的m=,n=;( 2)统计图中, A 类所对应的扇形圆心角的度数为;( 3)根据调查结果,我市市民最喜爱的运动方式是,不运动的市民所占的百分比是;(4)我市碧沙岗公园是附近市民喜爱的运动场所之一,每晚都有“暴走团”活动,若最邻近的某社区约有 1500 人,那么估计一下该社区参加碧沙岗“暴走团”的大约有多少人?18.( 9 分)如图, AB 是⊙ O 的直径,点 C 为⊙ O 上一点,经过 C 作 CD⊥AB 于点D, CF是⊙ O 的切线,过点 A 作 AE⊥CF于 E,连接 AC.(1)求证: AE=AD.(2)若 AE=3,CD=4,求 AB 的长.19.( 9 分)风电已成为我国继煤电、水电之后的第三大电源,风电机组主要由塔杆和叶片组成(如图①),图②是平面图.光明中学的数学兴趣小组针对风电塔杆进行了测量,甲同学站在平地上的 A 处测得塔杆顶端 C 的仰角是 55°,乙同学站在岩石 B 处测得叶片的最高位置 D 的仰角是 45°( D,C,H 在同一直线上, G,A,H 在同一条直线上),他们事先从相关部门了解到叶片的长度为15 米(塔杆与叶片连接处的长度忽略不计),岩石高 BG为 4 米,两处的水平距离 AG 为 23 米, BG⊥GH,CH⊥ AH,求塔杆 CH 的高.(参考数据: tan55 °≈1.4,tan35 °≈0.7,sin55 °≈ 0.8, sin35 °≈0.6)20.( 9 分)如图,反比例 y=的图象与一次函数y=kx﹣ 3 的图象在第一象限内交于 A(4,a).(1)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若直线 x=n(0<n<4)与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图象分别交于点 B,C,连接 AB,若△ 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求 n 的值.21.( 10 分)一家商店进行门店升级需要装修,装修期间暂停营业,若请甲乙两个装修组同时施工, 8 天可以完成,需付费用共3520 元;若先请甲组单独做6 天,再请乙组单独做12 天可以完成,需付费用3480 元,问:(1)甲、乙两组工作一天,商店各应付多少钱?(2)已知甲组单独完成需 12 天,乙组单独完成需 24 天,单独请哪个组,商店所需费用最少?( 3)装修完毕第二天即可正常营业,且每天仍可盈利200 元(即装修前后每天盈利不变),你认为商店应如何安排施工更有利?说说你的理由.(可用( 1)(2)问的条件及结论)22.(10 分)如图 1,△ABC与△ CDE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直角边 AC,CD 在同一条直线上,点 M 、N 分别是斜边 AB、DE的中点,点 P 为 AD 的中点,连接AE, BD, PM, PN, MN.( 1)观察猜想:图 1 中, PM 与 PN 的数量关系是,位置关系是.( 2)探究证明:将图 1 中的△ CDE绕着点 C 顺时针旋转α(0°<α<90°),得到图 2,AE与MP、 BD 分别交于点 G、H,判断△ PMN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3)拓展延伸:把△ CDE绕点 C 任意旋转,若AC=4, CD=2,请直接写出△ PMN 面积的最大值.23.( 11 分)如图,抛物线 y=﹣ x2+bx+c 与 x 轴交于点 A 和点 B(3,0),与 y 轴交于点 C(0,3),点 D 是抛物线的顶点,过点 D 作 x 轴的垂线,垂足为 E,连接 DB.(1)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及顶点 D 的坐标;(2)点 M 是抛物线上的动点,设点 M 的横坐标为 m.①当∠ MBA=∠ BDE时,求点 M 的坐标;②过点 M 作 MN∥x 轴,与抛物线交于点 N,P 为 x 轴上一点,连接 PM,PN,将第 6页(共 26页)出 m 的值.2018 年河南省中考数学一模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1.【分析】应明确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据此解答.【解答】解:因为在数轴上﹣ 3 在其他数的左边,所以﹣ 3 最小;故选: A.【点评】此题考负数的大小比较,应理解数字大的负数反而小.2.【分析】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 10n的形式,其中 1≤| a| < 10,n 为整数.确定n 的值是易错点,由于 929 亿有 11 位,所以可以确定 n=11﹣1=10.【解答】解: 929 亿 =92 900 000 000=9.29×1010.故选: B.【点评】此题考查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大的数的方法,准确确定 a 与 n 值是关键.3.【分析】先细心观察原立体图形和长方体的位置关系,结合四个选项选出答案.【解答】解:由图可知,主视图由一个矩形和三角形组成.故选: D.【点评】本题考查了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对几何体三种视图的空间想象能力.4.【分析】根据解分式方程的方法可以判断哪一步是错误的,从而可以解答本题.【解答】解:﹣=1第 8页(共 26页)1﹣( x﹣2)=x,故①错误,故选: A.【点评】本题考查解分式方程,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解分式方程的方法.5.【分析】根据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分别进行解答即可.【解答】解:把这些数从小到大排列为160,160,170,180,200,最中间的数是 170,则中位数是 170;160 出现了 2 次,出现的次数最多,则众数是160;故选: B.【点评】此题考查了中位数和众数,掌握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重新排列后,最中间的那个数(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6.【分析】根据方程的系数结合根的判别式△≥0,即可得出关于k 的一元一次不等式,解之即可得出k 的取值范围,再将其表示在数轴上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关于 x 的一元二次方程x2﹣2x+k+2=0 有实数根,∴△ =(﹣ 2)2﹣4(k+2)≥ 0,解得: k≤﹣ 1.故选: C.【点评】本题考查了根的判别式以及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牢记“当△≥0时,方程有实数根”是解题的关键.7.【分析】首先可判断重叠部分为平行四边形,且两条纸条宽度相同;再由平行四边形的等积转换可得邻边相等,则四边形ABCD为菱形.所以根据菱形的性质进行判断.第 9页(共 26页)【解答】解∵四边形 ABCD是用两张等宽的纸条交叉重叠地放在一起而组成的图形,∴AB∥CD,AD∥BC,∴四边形 ABCD是平行四边形(对边相互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过点 D 分别作 BC,CD 边上的高为 AE, AF.则AE=AF(两纸条相同,纸条宽度相同);∵平行四边形 ABCD中, S△ABC=S△ACD,即 BC×AE=CD×AF,∴BC=CD,即 AB=BC.故 B 正确;∴平行四边形 ABCD为菱形(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ABC=∠ADC,∠ BAD=∠BCD(菱形的对角相等),故 A 正确;AB=CD,AD=BC(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故 C 正确;如果四边形 ABCD是矩形时,该等式成立.故 D 不一定正确.故选: D.【点评】本题考查了菱形的判定与性质.注意:“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而非“邻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8.【分析】列表得出进出的所有情况,再从中确定出恰好选择从同一个口进出的结果数,继而根据概率公式计算可得.【解答】解:列表得:A B C D EA AA BA CA DA EAB AB BB CB DB EBC AC BC CC DC ECD AD BD CD DD ED第10页(共 26页)E AE BE CE DE EE∴一共有 25 种等可能的情况,恰好选择从同一个口进出的有 5 种情况,∴恰好选择从同一个口进出的概率为=,故选: 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列表法求概率,列表法可以不重复不遗漏的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适合于两步完成的事件;树状图法适用于两步或两步以上完成的事件;解题时还要注意是放回实验还是不放回实验.用到的知识点为:概率 = 所求情况数与总情况数之比.9.【分析】根据 S△ABE=S 矩形ABCD=3= ?AE?BF,先求出 AE,再求出 BF即可.【解答】解:如图,连接 BE.∵四边形 ABCD是矩形,∴AB=CD=2,BC=AD=3,∠ D=90°,在 Rt△ADE中, AE===,∵S△ABE= S矩形ABCD=3= ?AE?BF,∴ BF=.故选: B.【点评】本题考查矩形的性质、勾股定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学会用面积法解决有关线段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10.【分析】根据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定义作出图形,可知每6次反弹为一个循环组依第11页(共 26页)次循,用 2018 除以 6,根据商和余数的情况确定所的点的坐即可.【解答】解:如, 6 次反后点回到出点(0, 3),∵2018÷ 6=336⋯2,∴当点 P 第 2018 次碰到矩形的第336 个循的第 2 次反,点P 的坐( 7,4).故:C.【点】此主要考了点的坐的律,作出形,察出每6次反一个循依次循是解的关.二、填空(每小 3 分,共 15 分)11.【分析】如果一个数 x 的平方等于 a,那么 x 是 a 的算平方根,由此即可求解.【解答】解:∵ 22=4,∴=2.故答案: 2【点】此主要考了学生开平方的运算能力,比.12.【分析】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定,将x=a 代入方程 3x2 5x+2=0,列出关于a 的一元二次方程,通形求得 3a2 5a 的后,将其整体代入所求的代数式并求即可.【解答】解:∵方程 3x25x+2=0 的一个根是 a,∴3a2 5a+2=0,∴3a2 5a= 2,第12页(共 26页)∴6a2﹣ 10a+2=2( 3a2﹣ 5a)+2=﹣2×2+2=﹣2.故答案是:﹣ 2.【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方程解的定义.此类题型的特点是,利用方程解的定义找到相等关系,再把所求的代数式化简后整理出所找到的相等关系的形式,再把此相等关系整体代入所求代数式,即可求出代数式的值.13.【分析】先根据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判断出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及对称轴,根据图象上的点的横坐标距离对称轴的远近来判断纵坐标的大小.【解答】解:由二次函数y=x2﹣4x﹣1=( x﹣2)2﹣5 可知,其图象开口向上,且对称轴为 x=2,∵1< x1<2,3<x2<4,∴A 点横坐标离对称轴的距离小于 B 点横坐标离对称轴的距离,∴y1<y2.故答案为:<.【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二次函数的性质等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能求出对称轴和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求出正确答案是解此题的关键.14.【分析】由 P 的速度和图 2 得出 AC和 BC的长,运用勾股定理求出AB,即可求出sin∠B,求出 P 运动 5 秒距离 B 的长度利用三角函数得出 PD 的值.【解答】解:∵ P以每秒 2cm 的速度从点 A 出发,∴从图 2 中得出 AC=2×3=6cm,BC=(7﹣3)× 2=8cm,∵Rt△ABC中,∠ ACB=90°,∴ AB===10cm,∴sin∠B= = = ,∵当点 P 运动 5 秒时, BP=2×7﹣2×5=4cm,第13页(共 26页)∴PD=4× sin∠ B=4× =2.4cm,故答案为 2.4cm.【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理清图象的含义即会识图是解题的关键.15.【分析】由四边形 ABCD是菱形,得到 BC∥ AD,由于 EF∥AB,得到四边形 ABFE 是平行四边形,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到EF∥AB,于是得到EF=AB=,当△ EFG为等腰三角形时,① EF=GE=时,于是得到DE=DG= AD÷=1,②GE=GF时,根据勾股定理得到DE=.【解答】解:∵四边形 ABCD是菱形,∠ B=120°∴∠D=∠ B=120°,∠ A=180°﹣120°=60°,BC∥AD,∵EF∥AB,∴四边形 ABFE是平行四边形,∴EF∥AB,∴EF=AB= ,∠ DEF=∠A=60°,∠ EFC=∠B=120°,∵ DE=DG,∴∠ DEG=∠DGE=30°,∴∠ FEG=30°,当△ EFG为等腰三角形时,①当 EF=EG时, EG=,如图 1,过点 D 作 DH⊥EG于 H,∴EH= EG= ,在 Rt△DEH中, DE= =1,②GE=GF时,如图 2,过点 G 作 GQ⊥EF,∴ EQ= EF= ,第14页(共 26页)在Rt△EQG中,∠QEG=30°,∴ EG=1,过点 D 作 DP⊥EG于 P,∴ PE= EG= ,同①的方法得, DE=,③当 EF=FG时,∴∠ EFG=180°﹣ 2× 30°=120°=∠CFE,此时,点 C 和点 G 重合,点F 和点 B 重合,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 1 或.【点评】本题考查了菱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熟练掌握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三、解答题(本大题共8 小题,满分 75 分)16.【分析】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平方差公式展开并合并同类项,然后把x、y 的值代入进行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原式 =x2+4xy+4y2﹣( 4y2﹣x2)﹣ 2x2=x2+4xy+4y2﹣4y2+x2﹣ 2x2=4xy,当x= +2,y= ﹣ 2 时,原式 =4×( +2)×(﹣ 2)=4×( 3﹣4)=﹣4.【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整式的混合运算﹣化简求值,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整式混合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及完全平方公式、平方差公式.17.【分析】(1)由 B 项目的人数及其百分比求得总人数,根据各项目人数之和等于总人数求得 m=45,再用 D 项目人数除以总人数可得n 的值;( 2) 360°乘以 A 项目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可得;( 3)由表可知样本中散步人数最多,据此可得,再用 E 项目人数除以总人数可得;( 4)总人数乘以样本中 C 人数所占比例.【解答】解:(1)接受问卷调查的共有30÷ 20%=150人,m=150﹣(12+30+54+9)=45,n%=×100%=36%,∴n=36,故答案为: 150、45、 36;( 2) A 类所对应的扇形圆心角的度数为360°×=28.8 °,故答案为: 28.8 °;(3)根据调查结果,我市市民最喜爱的运动方式是散步,不运动的市民所占的百分比是×100%=6%,故答案为:散步、 6%;(4) 1500×=450(人),答:估计该社区参加碧沙岗“暴走团”的大约有450人.【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统计表和扇形统计图的综合运用,读懂统计图,从不同的统计图中得到必要的信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扇形统计图直接反映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大小.18.【分析】(1)连接 OC,如图所示,由 CD⊥ AB,AE⊥CF,利用垂直的定义得到一对直角相等,再由CF为圆的切线,利用切线的性质得到CO⊥EF,可得出 AE 与 OC平行,利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等边对等角得到一对角相等,利用AAS得到三角形全等,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即可得证;(2)连接 BC,在直角三角形 ACD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出 AC 的长,在直角三角形AEC中,利用锐角三角函数定义求出所求即可.【解答】(1)证明:连接 OC,如图所示,∵CD⊥AB,AE⊥CF,∴∠ AEC=∠ADC=90°,∵CF是圆 O 的切线,∴CO⊥CF,即∠ ECO=90°,∴AE∥OC,∴∠ EAC=∠ACO,∵OA=OC,∴∠ CAO=∠ACO,∴∠ EAC=∠CAO,在△ CAE和△ CAD中,,∴△ CAE≌△ CAD(AAS),∴AE=AD;( 2)解:连接 CB,如图所示,∵△ CAE≌△ CAD,AE=3,∴AD=AE=3,∴在 Rt△ ACD中, AD=3,CD=4,根据勾股定理得: AC=5,在Rt△AEC中, cos∠EAC= = ,∵AB为直径,∴∠ ACB=90°,∴ cos∠ CAB= = ,∵∠ EAC=∠CAB,∴= ,即 AB= .【点评】此题考查了切线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熟练掌握切线的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19.【分析】作BE⊥DH,知GH=BE、BG=EH=4,设AH=x,则BE=GH=23+x,由CH=AHtan ∠CAH=tan55°?x知 CE=CH﹣ EH=tan55°?x﹣ 4,根据 BE=DE可得关于 x 的方程,解之可得.【解答】解:如图,作 BE⊥DH 于点 E,则GH=BE、BG=EH=4,设AH=x,则 BE=GH=GA+AH=23+x,在Rt△ACH中, CH=AHtan∠CAH=tan55°?x,∴ CE=CH﹣EH=tan55°?x﹣ 4,∵∠ DBE=45°,∴ BE=DE=CE+DC,即 23+x=tan55 °?x﹣4+15,解得: x≈30,∴CH=tan55°?x=1×.430=42,答:塔杆 CH的高为 42 米.【点评】本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解答本题要求学生能借助仰角构造直角三角形并解直角三角形.20.【分析】( 1)由已知先求出 a,得出点 A 的坐标,再把 A 的坐标代入一次函数y=kx ﹣3 求出 k 的值即可求出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2)易求点 B、C 的坐标分别为( n,),(n,n﹣3).设直线y=x﹣3与x轴、y 轴分别交于点 D、 E,易得 OD=OE=3,那么∠ OED=45°.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 BCA=∠OED=45°,所以当△ 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时只有 AB=AC一种情况.过点 A 作 AF⊥BC 于 F,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得出BF=FC,依此得出方程﹣1=1﹣( n﹣3),解方程即可.【解答】解:(1)∵反比例 y=的图象过点A(4,a),∴a= =1,∴A( 4, 1),把A(4,1)代入一次函数 y=kx﹣3,得 4k﹣3=1,∴ k=1,∴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 y=x﹣3;( 2)由题意可知,点B、C 的坐标分别为( n,),(n,n﹣3).设直线 y=x﹣ 3 与 x 轴、 y 轴分别交于点 D、E,如图.当 x=0 时, y=﹣3;当 y=0 时, x=3,∴OD=OE,∴∠OED=45°.∵直线 x=n 平行于 y 轴,∴∠ BCA=∠OED=45°,∵△ 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且 0<n<4,∴只有 AB=AC一种情况,过点 A 作 AF⊥ BC于 F,则 BF=FC,F(n,1),∴﹣1=1﹣( n﹣ 3),解得 n1=1,n2=4,∵0< n< 4,∴ n2=4 舍去,∴ n 的值是 1.【点评】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难度适中.21.【分析】(1)设甲组工作一天商店应付x 元,乙组工作一天商店应付y 元,根据“若请甲乙两个装修组同时施工, 8 天可以完成,需付费用共 3520 元;若先请甲组单独做 6 天,再请乙组单独做 12 天可以完成,需付费用 3480 元”,即可得出关于 x、y 的二元一次方程组,解之即可得出结论;(2)根据所需总费用 =每天应付钱数×工作天数,分别求出单独请甲、乙两组完成所需费用,比较后即可得出结论;(3)根据损失总钱数 =每天盈利×装修时间 +装修队所需费用,分别求出单独请甲、乙两组及请甲乙两组同时完成所损失的总钱数,比较后即可得出结论.第20页(共 26页)【解答】解:(1)设甲组工作一天商店应付x 元,乙组工作一天商店应付y 元,根据题意得:,解得:.答:甲组工作一天商店应付300 元,乙组工作一天商店应付140 元.(2)单独请甲组所需费用为: 300×12=3600(元),单独请乙组所需费用为: 140×24=3360(元),∵ 3600> 3360,∴单独请乙组所需费用最少.(3)商店请甲乙两组同时装修,才更有利,理由如下:单独请甲组完成,损失钱数为:200×12+3600=6000(元),单独请乙组完成,损失钱数为:200×24+3360=8160(元),请甲乙两组同时完成,损失钱数为:200× 8+3520=5120(元).∵8160> 6000> 5120,∴商店请甲乙两组同时装修,才更有利.【点评】本题考查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1)找准等量关系,正确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2)根据所需总费用 =每天应付钱数×工作天数,分别求出单独请甲、乙两组完成所需费用;(3)根据损失总钱数 =每天盈利×装修时间 +装修队所需费用,分别求出单独请甲、乙两组及请甲乙两组同时完成所损失的总钱数22.【分析】(1)由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易证△ACE≌△ BCD,由此可得AE=BD,再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即可得到PM=PN,由平行线的性质可得PM⊥PN;(2)(1)中的结论仍旧成立,由( 1)中的证明思路即可证明;(3)由(2)可知△ PMN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PM= BD,推出当 BD 的值最大时,PM 的值最大,△ PMN 的面积最大,推出当B、 C、 D 共线时, BD 的最大值=BC+CD=6,由此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1)PM=PN,PM⊥PN,理由如下:延长 AE 交 BD 于 O.∵△ ACB和△ EC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C,EC=CD,∠ ACB=∠ECD=90°.在△ ACE和△ BCD中,∴△ ACE≌△ BCD(SAS),∴AE=BD,∠ EAC=∠CBD,∵∠ EAC+∠AEC=90°,∠ AEC=∠BEO,∴∠ CBD+∠BEO=90°,∴∠ BOE=90°,即 AE⊥BD,∵点 M 、 N 分别是斜边 AB、DE 的中点,点 P 为 AD 的中点,∴PM= BD,PN= AE,∴PM=PM,∵PM∥ BD, PN∥AE,AE⊥BD,∴∠ NPD=∠EAC,∠ MPA=∠BDC,∠ EAC+∠BDC=90°,∴∠ MPA+∠NPC=90°,∴∠ MPN=90°,即PM⊥PN.故答案是: PM=PN,PM⊥PN.( 2)如图②中,设AE 交 BC于 O.∵△ ACB和△ EC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C,EC=CD,∠ ACB=∠ ECD=90°.∴∠ ACB+∠BCE=∠ECD+∠BCE.∴∠ ACE=∠BCD.∴△ ACE≌△ BCD.∴AE=BD,∠CAE=∠CBD.又∵∠AOC=∠BOE,∠ CAE=∠ CBD,∴∠ BHO=∠ACO=90°.∵点 P、M 、 N 分别为 AD、AB、 DE 的中点,∴PM= BD,PM∥BD;PN= AE,PN∥AE.∴PM=PN.∴∠ MGE+∠BHA=180°.∴∠ MGE=90°.∴∠ MPN=90°.∴PM⊥ PN.( 3)由( 2)可知△ PMN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PM= BD,∴当 BD 的值最大时, PM 的值最大,△ PMN 的面积最大,第23页(共 26页)∴PM=PN=3,∴△ PMN 的面积的最大值 =×3×3=.【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几何变换综合题,熟知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运用,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寻找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学会利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解决最值问题,属于中考压轴题.23.【分析】(1)利用待定系数法即可解决问题;(2)①根据 tan∠MBA= =,tan∠BDE= =,由∠ MBA=∠BDE,构建方程即可解决问题;②因为点 M 、N 关于抛物线的对称轴对称,四边形MPNQ 是正方形,推出点P是抛物线的对称轴与x 轴的交点,即 OP=1,易证 GM=GP,即| ﹣m2+2m+3| =| 1 ﹣m| ,解方程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1)把点 B( 3, 0),C(0,3)代入 y=﹣x2+bx+c,得到,解得,∴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2x+3.∵y=﹣x2+2x﹣1+1+3=﹣( x﹣1)2+4,∴顶点 D 坐标( 1, 4).(2)①作 MG⊥ x 轴于 G,连接 BM.则∠ MGB=90°,设 M (m,﹣ m2+2m+3),∴MG=| ﹣m2+2m+3| ,BG=3﹣ m,∴ tan∠MBA= =,∵DE⊥x 轴, D(1,4),∴∠DEB=90°,DE=4,OE=1,∵B( 3, 0),∴BE=2,∴tan∠ BDE= = ,∵∠ MBA=∠BDE,∴=当点 M 在 x 轴上方时,=,解得 m=﹣或3(舍弃),∴ M(﹣,),当点 M 在 x 轴下方时,=,解得 m=﹣或m=3(舍弃),∴点 M (﹣,﹣),综上所述,满足条件的点M 坐标(﹣,)或(﹣,﹣);②如图中,∵ MN∥x 轴,∴点 M 、 N 关于抛物线的对称轴对称,∵四边形 MPNQ 是正方形,∴点 P 是抛物线的对称轴与 x 轴的交点,即 OP=1,易证 GM=GP,即 | ﹣m2+2m+3| =| 1﹣m| ,当﹣ m2+2m+3=1﹣ m 时,解得 m= ,当﹣ m2+2m+3=m﹣1 时,解得 m= ,∴满足条件的 m 的值为或;【点评】本题考查二次函数综合题、锐角三角函数、正方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解决问题,学会利用参数构建方程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压轴题.。
2018年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中考数学一模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 ﹣的绝对值是()
A. B. ﹣ C. 7 D. ﹣7
2. 据统计,2013年河南省旅游业总收入达到约3875.5亿元.若将3875.5亿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3.8755×10n,则n等于()
A. 10
B. 11
C. 12
D. 13
3. 如图所示的几何体的俯视图是()
A. B. C. D.
4. 分式方程的根为()
A. ﹣1或3
B. ﹣1
C. 3
D. 1或﹣3
5. 在一次体育测试中,小芳所在小组8人的成绩分别是:46,47,48,48,49,49,49,50,则这8人体育成绩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
A. 47,46
B. 48,47
C. 48.5,49
D. 49,49
6. 下列方程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是()
A. x2+=1
B. ax2+bx+c=0
C. (x+1)(x+2)=1
D. 3x2﹣2xy﹣5y=0
7. 如图所示,有一张一个角为60°的直角三角形纸片,沿其一条中位线剪开后,不能拼成的四边形是()
A. 邻边不等的矩形
B. 等腰梯形
C. 有一个角是锐角的菱形
D. 正方形
8. 三张外观相同的卡片分别标有数字1、2、3,从中随机一次抽出两张,这两张卡片上的数字恰好都小于3的概率是()
A. B. C. D.
9. 如图,在Rt△ABC中,∠C=90°,AC=1cm,BC=2cm,点P从点A出发,以1cm/s的速度沿折线AC→CB→BA 运动,最终回到点A,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x(s),线段AP的长度为y(cm),则能够反映y与x之间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是()
A. B. C. D.
10. 如图,在Rt△ABC中,∠C=90°,AC=6,BC=8,把△ABC绕AB边上的点D顺时针旋转90°得到△A′B′C′,A′C′交AB于点E,若AD=BE,则△A′DE的面积是()
A. 3
B. 5
C. 11
D. 6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1. 计算:(﹣2)0﹣=_____.
12. 不等式组的所有整数解的和为_____.
13. 已知点P(a,b)在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上,若点P关于y轴对称的点在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上,则k的值为_____.
14. 如图,抛物线的顶点为P(﹣2,2),与y轴交于点A(0,3).若平移该抛物线使其顶点P沿直线移动到点P′(2,﹣2),点A的对应点为A′,则抛物线上PA段扫过的区域(阴影部分)的面积为_____.
......
15. 如图,矩形ABCD中,AB=3,BC=4,点E是BC边上一点,连接AE,把∠B沿AE折叠,使点B落在点B′处.当△CEB′为直角三角形时,BE的长为_____.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计75分)
16. 先化简,再求值:(x+y)2﹣2y(x+y),其中x=,y=.
17. 某兴趣小组为了了解本校男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情况,随机抽取本校300名男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统计整理并绘制了如下两幅尚不完整的统计图.
请根据以上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课外体育锻炼情况扇形统计图中,“经常参加”所对应的圆心角的度数为_____;
(2)请补全条形统计图;
(3)该校共有1200名男生,请估计全校男生中经常参加课外体育锻炼并且最喜欢的项目是篮球的人数;(4)小明认为“全校所有男生中,课外最喜欢参加的运动项目是乒乓球的人数约为1200×=108”,请你判断这种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8. 如图,在Rt△ABC中,∠ABC=90°,点M是AC的中点,以AB为直径作⊙O分别交AC,BM于点D,E.(1)求证:MD=ME;
(2)填空:
①若AB=6,当AD=2DM时,DE=_____;
②连接OD,OE,当∠A的度数为_____时,四边形ODME是菱形.
19. 如图,山顶建有一座铁塔,塔高BC=80米,测量人员在一个小山坡的P处测得塔的底部B点的仰角为45°,塔顶C点的仰角为60°.已测得小山坡的坡角为30°,坡长MP=40米.求山的高度AB(精确到1米).(参考数据:≈1.414,≈1.732)
20. 如图,在四边形OABC中,BC∥AO,∠AOC=90°,点A,B的坐标分别为(5,0),(2,6),点D为AB 上一点,且,双曲线y=(k>0)经过点D,交BC于点E
(1)求双曲线的解析式;
(2)求四边形ODBE的面积.
21. 某游泳馆普通票价20元/张,暑假为了促销,新推出两种优惠卡:
①金卡售价600元/张,每次凭卡不再收费.
②银卡售价150元/张,每次凭卡另收10元.
暑假普通票正常出售,两种优惠卡仅限暑假使用,不限次数.设游泳x次时,所需总费用为y元
(1)分别写出选择银卡、普通票消费时,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在同一坐标系中,若三种消费方式对应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请求出点A、B、C的坐标;
(3)请根据函数图象,直接写出选择哪种消费方式更合算.
22. (1)问题发现
如图1,△ACB和△DCE均为等边三角形,点A,D,E在同一直线上,连接BE.
填空:
①∠AEB的度数为_____;
②线段AD,BE之间的数量关系为_____.
(2)拓展探究
如图2,△ACB和△DCE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CB=∠DCE=90°,点A,D,E在同一直线上,CM为△DCE 中DE边上的高,连接BE,请判断∠AEB的度数及线段CM,AE,BE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3)解决问题
如图3,在正方形ABCD中,CD=,若点P满足PD=1,且∠BPD=90°,请直接写出点A到BP的距离.
23.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矩形ABCD的三个顶点B(4,0)、C(8,0)、D(8,8).抛物线y=ax2+bx 过A、C两点.
(1)直接写出点A的坐标,并求出抛物线的解析式;
(2)动点P从点A出发.沿线段AB向终点B运动,同时点Q从点C出发,沿线段CD向终点D运动.速度均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运动时间为t秒.过点P作PE⊥AB交AC于点E.
①过点E作EF⊥AD于点F,交抛物线于点G.当t为何值时,线段EG最长?
②连接EQ.在点P、Q运动的过程中,判断有几个时刻使得△CEQ是等腰三角形?请直接写出相应的t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