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保护膜的低粘丙烯酸酯胶粘剂
- 格式:pdf
- 大小:313.20 KB
- 文档页数:6
一种丙烯酸酯压敏胶粘剂及其配方技术
(原创版)
目录
1.丙烯酸酯压敏胶粘剂的概述
2.丙烯酸酯压敏胶粘剂的配方技术
3.丙烯酸酯压敏胶粘剂的应用领域
4.丙烯酸酯压敏胶粘剂的发展前景
正文
一、丙烯酸酯压敏胶粘剂的概述
丙烯酸酯压敏胶粘剂是一种具有良好透明性、耐候性和低毒或无毒特性的高性能胶粘剂。
它主要由丙烯酸酯单体、乳化剂、溶剂和添加剂等组成,通过特定的配方设计和工艺制备而成。
丙烯酸酯压敏胶粘剂广泛应用于包装、建筑、装饰、汽车、医疗等领域。
二、丙烯酸酯压敏胶粘剂的配方技术
丙烯酸酯压敏胶粘剂的配方设计主要涉及单体的选择、乳化剂的类型和配比、溶剂的种类和用量以及添加剂的选用等方面。
1.单体的选择:丙烯酸酯单体是决定压敏胶粘剂性能的关键因素,常用的单体有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等。
2.乳化剂的类型和配比:乳化剂用于将丙烯酸酯单体分散于水中,常用的乳化剂有阴离子型、阳离子型和非离子型等。
乳化剂的配比需要根据单体的种类和浓度等因素进行调整,以保证胶粘剂的稳定性和性能。
3.溶剂的种类和用量:溶剂用于调整胶粘剂的粘度和流动性,常用的溶剂有甲苯、乙醇、丙酮等。
溶剂的用量需要根据生产工艺和涂布要求等因素进行调整。
4.添加剂的选用:添加剂用于改善胶粘剂的性能,如耐水性、耐候性、粘接强度等。
常用的添加剂有防老剂、抗沉淀剂、增塑剂等。
三、丙烯酸酯压敏胶粘剂的应用领域
丙烯酸酯压敏胶粘剂广泛应用于包装、建筑、装饰、汽车、医疗等领域,如用于制作压敏胶带、涂料、粘合剂等。
低粘度聚氨酯丙烯酸酯三官能团
"低粘度聚氨酯丙烯酸酯三官能团"可能是指一种特殊化学物质,具体涉及到低粘度、聚氨酯、丙烯酸酯和三官能团的结构。
这种化合物可能在涂料、胶黏剂、密封剂等领域得到应用。
让我们简要解释一下这几个关键术语:
低粘度:指物质的流动性较好,不易形成黏稠的液体或胶体。
在应用中,低粘度的特性可能使其更容易处理和应用。
聚氨酯:聚氨酯是一类重要的高分子材料,通常由异氰酸酯和多元醇反应制得。
它具有优异的弹性、耐磨性和耐化学性能。
丙烯酸酯:丙烯酸酯是一类含有丙烯酸基团的化合物,具有丰富的化学反应性。
在聚合反应中,丙烯酸酯可以参与形成高分子链。
三官能团:三官能团意味着分子中有三个化学官能团,可能是指分子结构中有三个不同的基团或官能团。
这种化合物的具体用途可能与其低粘度、聚氨酯的柔性和丙烯酸酯的反应性有关,可能用于制备柔软、具有弹性和耐久性的材料,比如弹性体、密封剂、涂料等。
具体的应用需要根据其化学性质和制备
工艺来确定。
保护膜胶水的主要成分
1.丙烯酸酯类:主要是以丙烯酸单体为主要原料,经过聚合反应形成的高分子材料。
丙烯酸酯类胶水具有很好的黏附性和耐水性,适用于各种材料的粘接。
2. 醋酸乙烯类:以醋酸乙烯为主要原料,通过聚合反应得到的高分子材料。
醋酸乙烯类胶水具有很好的透明度和耐候性,适用于透明材料的粘接。
3. 聚氨酯类:由异氰酸酯和聚醚等原料组成的高分子材料,具有很好的强度和耐久性,适用于各种高强度材料的粘接。
4. 聚酰胺类:由脂肪族二胺和芳香族二酸组成的高分子材料,具有很好的强度和耐水性,适用于各种材料的粘接。
以上是保护膜胶水的主要成分,不同的成分有不同的特性和应用范围,选用时需要根据具体需求进行选择。
- 1 -。
丙烯酸酯聚合物类胶粘剂的分子量丙烯酸酯聚合物类胶粘剂的分子量1. 引言胶粘剂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类材料。
它们具有黏性和粘着性,广泛应用于建筑、家具、包装和各种工业制造领域。
其中,丙烯酸酯聚合物类胶粘剂在市场上占有很大比例。
了解丙烯酸酯聚合物类胶粘剂的分子量对于我们深入了解其特性和性能至关重要。
2. 丙烯酸酯聚合物类胶粘剂的分类我们需要明确丙烯酸酯聚合物类胶粘剂的分类。
根据其聚合物的组成和结构,丙烯酸酯聚合物类胶粘剂可以分为单体型和共聚物型。
单体型丙烯酸酯聚合物类胶粘剂主要由单一的丙烯酸酯单体聚合而成,而共聚物型丙烯酸酯聚合物类胶粘剂则由多种丙烯酸酯单体及其他共聚单体共同聚合而成。
3. 分子量与性能的关系分子量是丙烯酸酯聚合物类胶粘剂的一个重要参数,对其性能具有显著的影响。
一般来说,分子量较高的丙烯酸酯聚合物类胶粘剂具有更好的力学强度和黏附性能,但其黏度也会相应增加。
分子量较低的丙烯酸酯聚合物类胶粘剂则具有较低的粘度和流动性,适用于需要较高流动性的应用场景。
4. 分子量测定方法常用的测定丙烯酸酯聚合物类胶粘剂分子量的方法有几种,包括凝胶渗透色谱法(GPC)、粘度法和光散射法等。
其中,GPC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方法,可以在溶液中测定高聚物的分子量分布。
通过这些测定方法,我们可以了解丙烯酸酯聚合物类胶粘剂的分子量范围和分子量分布情况。
5. 个人观点和理解我个人认为,在选择丙烯酸酯聚合物类胶粘剂时,分子量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较高的分子量可以提供更好的力学性能和黏附性能,但也会增加黏性和黏度。
根据具体应用场景的需求,我们可以选择合适分子量的胶粘剂,以实现最佳的性能表现。
6. 总结与回顾本文主要讨论了丙烯酸酯聚合物类胶粘剂的分子量对其性能的影响。
我们介绍了丙烯酸酯聚合物类胶粘剂的分类,并深入探讨了分子量与性能之间的关系。
通过了解分子量测定方法,我们可以更全面地评估丙烯酸酯聚合物类胶粘剂的特性。
我分享了个人对这个主题的观点和理解。
丙烯酸酯类胶粘剂是以丙烯酸乙酯、丁酯、异辛酯等为主要原料,与甲基丙烯酸酯类、苯乙烯或醋酸乙烯等物质共聚而制得的一种胶粘剂。
此类胶粘剂具有良好的耐水性和广泛的粘接性,其中通过改变共聚组分,可以获得一系列的有用的胶粘剂。
它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两大类,需要说明的是,不论是哪一类,都已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应用。
一、以丙烯酸酯类聚合物本身作胶粘剂
1、溶液型丙烯酸酯胶粘剂:主要可以用来粘接塑料制品。
2、乳液型丙烯酸酯胶粘剂:可合成多种共聚乳液,供无纺布、织物、植绒、复合薄膜,纸张上光、建筑密封及涂料等应用。
二、以单体或预聚体作胶粘剂,通过聚合而固化。
主要有α-氰基丙烯酸酯胶粘剂和厌氧胶等。
1、α-氰基丙烯酸酯胶粘剂
它具有透明性好、粘度低、粘接速度极快等特点,使用很方便。
但它不耐水,性脆,耐温性和耐久性较差,有一定气味。
广泛用于金属、陶瓷、玻璃及大多数塑料和橡胶制品的粘接及日常修理。
市场上销售的“501胶水”和“502胶水”就属于这类胶粘剂。
2、厌氧胶
它是由丙烯酸和甲基丙烯酸的双酯或某些特殊的丙烯酸酯,如甲基丙烯酸羟丙酯为主构成的,在隔绝空气下(无氧)可自行室温固化的胶粘剂。
现已发展成几百个品种,具有单组分、无溶剂、低粘度、使用方便、常温快速固化、耐热、耐溶剂、耐酸碱性好、适用期长、贮存稳定的特点。
它们主要用于管道螺纹、法兰面及机械箱体防漏;螺纹螺栓紧固以及轴承、插件、嵌件固定等。
GA-240用于水性丙烯酸压敏胶的交联剂概述:水性压敏胶(PSA)用于多种产品,其中包括胶带、标签和保护膜。
在这些粘合剂中,丙烯酸树脂需要使用交联剂调整粘性和附着力。
多官能氮丙啶的(PFAZ)比较常见,环氧树脂也可以用来交联那些支链含有羧基官能团的树脂。
特别是,Erisys GA240已被证明是多官能氮丙啶的有效替代物,已大量使用中。
背景:水性丙烯酸酯压敏胶的性能是由仔细挑选的单体来控制的。
1)羟基和羧基有助于使聚合物具亲水性,增加水溶性,并且有助于提高附着力。
此外,羧基提供发生交联反应的点。
2)含长链烷基的单体有助于降低聚合物的Tg,从而增加胶粘剂的粘性。
低Tg提供了更好的粘性,和更高的剥离粘接力。
高Tg导致粘性减少,低的剥离粘接力,增加剪切粘接力。
图1为一些比较常见的,用于生产压敏胶用丙烯酸聚合物的单体,附带典型用量及Tg。
在压敏胶体系中,为防止在剥开胶带、胶膜或标签时胶粘剂转移到基材上,良好的内聚力是很重要。
图3说明了具有差的内聚力(左)与好的内聚力(右)的胶粘剂间的差异。
分子量增加将提高内聚力---聚合物分子量在压敏胶体系是非常重要的。
图2说明了分子量对内聚力,剥离粘接力和粘性的影响。
分子量增加将导致提高内聚力和剪切力,同时剥离力和粘性将有所下降。
但具有较高分子量的聚合物通常比较难以制造的。
使用交联剂是一种在现场提高分子量的有用工具,并且能够享受低分子量聚合物操作的便利。
交联剂本质上,增加了聚合物的分子量,从而提高内聚力和提高剪切强度,降低剥离粘接力和粘性,提高高温性能和改善的耐化学性能。
交联剂通常是在压敏胶涂覆在底材之前添加的。
涂膜在操作时,加热可用于蒸发水份,并有助于激活交联剂发挥作用。
所有压敏胶的应用几乎都需要一些交联剂,因为这些胶通常其使用温度高于其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可能较低温度下流动。
少量的交联剂就可以防止胶在使用温度时发生流动。
交联剂种类:有几个不同的化学物质可用作压敏胶的交联剂,其中一种最常见的化学物为多官能氮丙啶(PFAZ)。
丙稀酸胶粘剂与环氧树脂的区别引言:丙稀酸胶粘剂和环氧树脂是常见的工业粘接材料,它们在应用领域和性能特点上存在一些区别。
本文将从化学组成、固化机制、黏附性能和应用范围等方面,对丙稀酸胶粘剂和环氧树脂进行比较,以便更好地了解它们的特点和适用性。
一、化学组成1. 丙稀酸胶粘剂:丙稀酸胶粘剂是一种由丙烯酸酯单体聚合而成的聚合物,其主要成分为丙烯酸酯单体和聚合物交联剂。
它通常以液态或半固态形式存在,具有低黏度和快速固化的特点。
2. 环氧树脂:环氧树脂是一种由环氧基团和胺基或酸酐基团组成的聚合物,其主要成分是环氧基团。
它通常以液态或固态形式存在,具有较高的黏度和较长的固化时间。
二、固化机制1. 丙稀酸胶粘剂:丙稀酸胶粘剂的固化主要通过自由基聚合反应实现。
在固化过程中,丙稀酸胶粘剂中的丙烯酸酯单体会通过引发剂或光引发剂产生自由基,进而引发单体的聚合反应,形成交联结构。
2. 环氧树脂:环氧树脂的固化主要通过环氧基团与胺基或酸酐基团之间的反应实现。
在固化过程中,环氧基团会与胺基或酸酐基团发生开环反应,形成三维网络结构。
三、黏附性能1. 丙稀酸胶粘剂:丙稀酸胶粘剂具有良好的初始粘附性能和较低的粘接剪切强度。
它适用于对粘接速度要求较高的应用场景,如快速封装、电子组装和纸张粘接等。
2. 环氧树脂:环氧树脂具有较高的粘接强度和耐腐蚀性能。
它适用于对粘接强度要求较高的应用场景,如金属粘接、复合材料制备和建筑结构加固等。
四、应用范围1. 丙稀酸胶粘剂:丙稀酸胶粘剂广泛应用于电子、纺织、家具和包装等行业。
它可以用于粘接不同材料,如金属、塑料、纸张和布料等。
2. 环氧树脂:环氧树脂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电子和建筑等领域。
它可以用于粘接和涂覆不同材料,如金属、陶瓷、玻璃纤维和混凝土等。
结论:丙稀酸胶粘剂和环氧树脂在化学组成、固化机制、黏附性能和应用范围等方面存在一些区别。
丙稀酸胶粘剂具有固化速度快和初始粘附性能好的特点,适用于对粘接速度要求较高的场景;而环氧树脂具有固化强度高和耐腐蚀性能好的特点,适用于对粘接强度要求较高的场景。
(10)申请公布号 CN 102101994 A(43)申请公布日 2011.06.22C N 102101994 A*CN102101994A*(21)申请号 201010594971.5(22)申请日 2010.12.20C09J 133/04(2006.01)C09J 133/08(2006.01)C09J 11/06(2006.01)C09J 7/02(2006.01)(71)申请人苏州斯迪克电子胶粘材料有限公司地址215400 江苏省太仓市板桥镇洛阳东路221号(72)发明人金闯(74)专利代理机构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代理人马明渡 王华(54)发明名称一种用于保护膜的低粘丙烯酸酯胶粘剂(57)摘要一种用于保护膜的低粘丙烯酸酯胶粘剂,由80~97%的丙烯酸酯胶粘剂、2~19%的交联剂、0.5~5%的附着力增进剂以及0.5~5%的表面降粘剂经混合后制成。
本发明制得的胶粘剂具有反应活性快,粘性低的特点,本发明以0.1mmPET为基材直接涂布,烘烤后无需附一层隔离纸,而可以直接收卷,得剥离力范围为1-10克的保护膜胶带。
(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4 页1.一种用于保护膜的低粘丙烯酸酯胶粘剂,其特征在于:由下列质量百分含量的原材料经混合后制成:丙烯酸酯胶粘剂 80~97%;交联剂 2~19%;附着力增进剂 0.5~5%;表面降粘剂 0.5~5%;所述交联剂选自通式(I)的化合物;式中,R 1、R 2、R 3各自独立地代表碳原子数为3~8的酮的碳链上去除一个氢原子后的残基,M 代表K 、Ca 、Fe 、Mg 、Al 、Zn 或Cu ;所述附着力增进剂选自通式(II)的化合物;(R 4OO)4-n Ti(R 5-R 6X)n (II);式中,R 4代表碳原子数为1~10的烷基;R 5代表-OCO-基团、-OSO 2-基团、-OPO 3-基团或-OC m H 2m -基团,其中m =1~5;R 6代表碳原子数为3~15的烷基去除两个氢原子后的残基;X 代表-OH 、-NH 3或碳原子数为2~10的烯烃基;n =2或3;所述表面降粘剂是碳原子数为10~30的烷烃、烯烃或炔烃化合物中的一种、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保护膜的低粘丙烯酸酯胶粘剂,其特征在于:由下列质量百分含量的原材料经混合后制成:丙烯酸酯胶粘剂 83~96%;交联剂 2~15%;附着力增进剂 1~4%;表面降粘剂 1~4%。
一种用于保护膜的低粘丙烯酸酯胶粘剂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保护膜的低粘丙烯酸酯胶粘剂,属于胶粘材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0002] 金属板材、塑料板材、铝塑材料等材料在搬运和使用过程中,其表面容易受到接触性污染或划痕等。
通常采用保护膜覆盖在其表面使之免受损伤和环境污染。
另外,在一些材料的保护过程中、制程中,为了方便去除某些小部件,达到排废的目的,也需要附一层保护膜。
[0003] 保护膜主要由基材如PET及涂覆在其表面的胶粘剂及底纸构成。
由于现在市场上的保护膜胶粘剂,反应活性比较慢,涂布后不能及时反应,如果直接收卷,则在使用的过程中,撕开时会发生胶粘剂被带起,导致脱胶、保护膜两面都有胶的情况。
如果要直接收卷,必须先附一层隔离纸,等胶粘剂完全反应后达到比较低的粘性,然后去掉隔离纸重新复卷。
在这个过程中隔离纸比较浪费,而且受到隔离纸的影响,粘性也比较不易控制。
发明内容[0004]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保护膜的低粘丙烯酸酯胶粘剂。
[0005]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保护膜的低粘丙烯酸酯胶粘剂,由下列质量百分含量的原材料经混合后制成:[0006] 丙烯酸酯胶粘剂 80~97%;[0007] 交联剂 2~19%;[0008] 附着力增进剂 0.5~5%;[0009] 表面降粘剂 0.5~5%;[0010] 所述交联剂选自通式(I)的化合物;[0011][0012] 式中,R1、R2、R3各自独立地代表碳原子数为3~8的酮的碳链上去除一个氢原子后的残基,M代表K、Ca、Fe、Mg、Al、Zn或Cu;[0013] 所述附着力增进剂选自通式(II)的化合物;[0014] (R4OO)4-n Ti(R5-R6X)n (II);[0015] 式中,R4代表碳原子数为1~10的烷基;R5代表-OCO-基团、-OSO2-基团、-OPO3-基团或-OCm H2m-基团,其中m=1~5;R6代表碳原子数为3~15的烷基去除两个氢原子后的残基;X代表-OH、-NH3或碳原子数为2~10的烯烃基;n=2或3;[0016] 所述表面降粘剂是碳原子数为10~30的烷烃、烯烃或炔烃化合物中的一种、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0017]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有关内容解释如下:[0018] 1、上述方案中,由下列质量百分含量的原材料经混合后制成:[0019] 丙烯酸酯胶粘剂 83~96%;[0020] 交联剂 2~15%;[0021] 附着力增进剂 1~4%;[0022] 表面降粘剂 1~4%。
[0023] 2、上述方案中,所述丙烯酸酯胶粘剂是指丙烯酸、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异丁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丙烯酸-2-羟乙酯、丙烯酸-2-羟丙酯、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2-羟乙酯、甲基丙烯酸-2-羟丙酯中的一种、两种或者两种以上构成的胶粘剂混合物。
[0024] 3、上述方案中,所述碳原子数为3~8的酮可以列举出:丙酮(CH 3COCH 3)、2,4戊二酮(CH 3COCH 2COCH 3)、1,3环戊二酮、苯乙酮、4-甲基-5-庚烯-酮、甲基戊酮醇、甲基丙酮(CH 3CH 2OCH 3)、4-甲基-2-戊酮((CH 3)2CHCH 2COCH 3)、丁二酮(CH 3CO-COCH 3)、甲基正戊基甲酮(CH 3CO(CH 2)4CH 3)、4-甲基-3-戊烯-2-酮((CH 3)2C =CHCOCH 3)、乙基正戊基甲酮(CH 3CH 2CO(CH 2)4CH 3)。
[0025] 4、上述方案中,R 5代表的羧基(COO)、烷氧基(C n H 2n O)、磺酸基(SO 3)和磷基(PO 4)的结构式如下。
[0026] (羧基);-O-(CH 2)n -(烷氧基);[0027](磺酸基);(磷基)。
[0028] 5、上述方案中,所述附着力增进剂可以是:[0029] 或者[0030][0031]6、上述方案中,所述附着力增进剂中的R 4O 基团是可水解的短链烷氧基,能与无机物表面的羟基起反应,从而达到化学偶联的目的。
R5可以是羧基、烷氧基、磺酸基、磷基等,它分子中的一部分官能团可与有机分子反应,另一部分官能团可与无机物表面的吸附水反应,形成牢固的粘合。
[0032]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和效果:[0033] 本发明制得的胶粘剂具有反应活性快,粘性低的特点,本发明以0.1mmPET 为基材直接涂布,烘烤后无需附一层隔离纸,而可以直接收卷,得剥离力范围为1-10克的保护膜胶带。
具体实施方式[0034]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0035] 实施例一:一种用于保护膜的低粘丙烯酸酯胶粘剂[0036] 一、配方:[0037] 成分含量[0038] 丙烯酸酯胶粘剂 87%;[0039] 交联剂 5%;[0040] 附着力增进剂 4%;[0041] 表面降粘剂 4%;[0042] 所述丙烯酸酯胶粘剂是丙烯酸和丙烯酸甲酯的混合物;所述附着力增进剂的结构式如下:[0043][0044] 所述表面降粘剂是月桂烯;所述交联剂的R1是甲基丙酮、R2是丙酮、R3是丁二酮分别去除一个氢原子后的残基,M是Cu。
[0045] 工艺:[0046] 第一步,将交联剂与溶剂甲苯按1∶15的比例稀释。
[0047] 第二步,将丙烯酸酯胶粘剂与上述的稀释物混合均匀。
[0048] 第三步,将附着力增进剂和表面降粘剂加入上述混合物中,搅拌30min,调配好胶黏剂混合物。
以0.1mmPET为基材直接涂布烘烤后收卷,可得剥离力范围为5-10克的保护膜胶带。
[0049] 实施例二:一种用于保护膜的低粘丙烯酸酯胶粘剂[0050] 一、配方:[0051] 配方[0052] 成分含量[0053] 丙烯酸酯胶黏剂 87%[0054] 交联剂 10%[0055] 附着力增进剂 1.5%[0056] 表面降粘剂 1.5%[0057] 所述丙烯酸酯胶粘剂是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异丁酯、丙烯酸和丙烯酸甲酯的混合物;所述附着力增进剂的结构式如下:[0058][0059] 所述表面降粘剂是十八烷;所述交联剂的R1是甲基丙酮、R2是丁二酮、R3是苯乙酮分别去除一个氢原子后的残基,M是K。
[0060] 二、工艺:[0061] 第一步,将交联剂与溶剂甲苯按1∶15的比例稀释。
[0062] 第二步,将丙烯酸酯胶黏剂与上述的稀释物混合均匀。
[0063] 第三步,将附着力增进剂和表面降粘剂加入上述混合物中,搅拌30min,调配好胶黏剂混合物。
以0.1mmPET为基材直接涂布烘烤后收卷,可得剥离力范围为1-5克的保护膜胶带。
[0064]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