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铋配合物与奈瑟氏菌铁结合蛋白的反应性质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338.95 KB
- 文档页数:6
《三种方法合成铁酸铋的光催化和磁学性能的研究》篇一一、引言铁酸铋(BiFeO3)作为一种重要的多功能材料,具有优异的光催化性能和磁学性能,因此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随着科研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方法被用来合成铁酸铋,每种方法都会对其性能产生影响。
本文将重点研究三种合成铁酸铋的方法,并对其光催化和磁学性能进行深入探讨。
二、合成方法1. 溶胶凝胶法:该方法是通过将原料在液相中混合、反应,再经过热处理形成凝胶,最后经过烧结得到目标产物。
溶胶凝胶法可以制备出颗粒细小、分布均匀的铁酸铋。
2. 共沉淀法:该方法是通过将含有铁、铋等元素的溶液混合,加入沉淀剂,使溶液中的离子沉淀形成前驱体,再经过烧结得到目标产物。
共沉淀法可以有效地控制产物的形貌和粒度。
3. 水热法:该方法是在高温高压的水溶液中,通过控制反应条件,使反应物在溶液中直接结晶形成目标产物。
水热法可以制备出具有特定形貌和尺寸的铁酸铋。
三、光催化性能研究1. 实验过程:分别采用上述三种方法合成铁酸铋,并对其进行光催化性能测试。
测试条件为:以可见光为光源,以某种有机物为降解目标,观察铁酸铋的降解效率。
2. 结果分析:通过对比实验结果,我们发现溶胶凝胶法和水热法制备的铁酸铋具有较好的光催化性能,而共沉淀法制备的铁酸铋光催化性能相对较差。
这可能是由于不同合成方法制备出的铁酸铋晶体结构、粒度和形貌差异所导致的。
四、磁学性能研究1. 实验过程:同样采用上述三种方法合成铁酸铋,并对其进行磁学性能测试。
测试内容包括磁化强度、矫顽力等参数。
2. 结果分析:实验结果表明,三种方法制备的铁酸铋均具有较好的磁学性能。
其中,溶胶凝胶法制备的铁酸铋具有较高的磁化强度和较低的矫顽力,而共沉淀法和水热法制备的铁酸铋磁学性能稍逊于溶胶凝胶法。
这可能与制备过程中产生的晶体结构差异有关。
五、结论通过对三种合成方法制备的铁酸铋的光催化和磁学性能进行对比研究,我们发现不同合成方法对铁酸铋的性能产生显著影响。
收稿:2001年7月,收修改稿:2002年3月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9773056,29933050)**通讯联系人 e -mail :cg xia @ns .lzb .ac .cn金属卟啉催化烯烃环氧化及反应机理研究*李 臻 夏春谷**(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羰基合成与选择氧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兰州730000,China)摘 要 本文就铁卟啉及锰卟啉模拟酶体系近年来在催化烯烃环氧化反应机理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详细阐述。
均相催化剂固载化技术的应用,使金属卟啉配合物担载于无机载体上克服了卟啉的二聚、催化剂再生等难题,有力地推动了金属卟啉配合物应用研究的发展。
关键词 金属卟啉 反应机理 中间体 担载中图分类号:O 641.4;O 6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81X (2002)05-0384-07Review on Mechanism of Alkene Epoxidation by MetalloporphyrinsLi Zhen X ia Chungu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Ox o Sy nthesis a nd Selectiv e Oxidation,Lanzhou Institute ofChemical Physics ,The Chinese Academ y o f Sciences ,Lanzhou 730000,China )Abstract New researches o n m echanism o f alkene epoxidatio n by iro n po rphy rins and ma nga nese po r-phy rins in recent y ea rs a re presented in this paper.Imm obiliza tio n of metalloporphy rins ov er inorg anic suppo rter has many adv antages such a s prev entio n o f interm olecular reactio n a nd easy recovery of the cata-ly sts.This accelera tes the dev elo pm ent of studies o n metallo po rphy rins applications.Key words metallopo rphy rins;reaction m echa nism;interm edia tes;suppo rt一、引 言金属卟啉化学一直是一个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铋剂四联方案治疗消化性溃疡HP感染的临床研究王金星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双歧杆菌联合根除铋剂四联疗法治疗Hp感染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9月-2018年8月收治的消化性溃疡Hp感染患者10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52例。
对照组四联疗法,联合组在使用四联疗法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
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胃液pH值、IL-8以及TNF-α等水平变化。
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4.2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胃液pH值、IL-8以及TNF-α等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联合组治疗后胃液pH值、IL-8以及TNF-α水平降低较对照组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铋剂四联方案治疗消化性溃疡HP感染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以显著改善胃液pH值,降低炎症反应水平,值得推广。
关键词:双歧杆菌三联活菌;铋剂;消化性溃疡;HP感染幽门螺旋杆菌(Hp)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及胃黏膜相关样组织淋巴瘤(MALT)等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Hp感染是中国重大的卫生健康问题,成年人Hp感染率高达40%~60%[1]。
本文观察分析了双歧杆菌联合根除铋剂四联疗法治疗Hp感染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7年9月-2018年8月收治的消化性溃疡Hp感染患者10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52例。
其中,联合组男29例,女23例,年龄29-74岁,平均年龄(56.28±8.41)岁。
对照组男30例,女22例,年龄31-71岁,平均年龄(56.33±8.39)岁。
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含铋剂的四联疗法,主要的药物如下:泮托拉唑40 mg,早餐前0.5 h口服;克拉霉素500 mg,早、晚餐后0.5 h口服;阿莫西林1 000 mg,早、晚餐后0.5 h口服;枸橼酸铋钾颗粒220 mg,早、晚餐后0.5 h口服,疗程14 d。
以硝基苯基为配体的有机铋化合物的研究进展陈静【摘要】Application of many organobimuth compounds in catalysis, biological medicine and functional materials were rapid developed since these compounds of low toxicity and low radioactive characteristics. Three kinds of synthetic methods for organobismuth compounds bearing nitrophenyl ligand and comparison of these synthetic routes were introduced. The use of metal -halogen reaction of Grignard reagent method was emphatically described, which had a simple and practical advantages synthetic route. Furthermore, the synthetic products had good application propects in curing catalysis.%由于铋类化合物具有低毒性和低放射性等诸多优良特性,在催化剂、生物医药、功能性材料等多方面的应用研究发展迅速。
本文主要介绍了以硝基苯基为配体的有机铋化合物的三种合成方法并进行了比较。
着重叙述了采用金属-卤素交换反应的格氏试剂法,该方法具有合成路线简单,实用性强等优点。
另外,合成产物的在固化催化方面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期刊名称】《广州化工》【年(卷),期】2014(000)021【总页数】3页(P52-53,140)【关键词】硝基;有机铋化合物;合成;催化剂【作者】陈静【作者单位】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化学与化工系,贵州都匀 558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25.61铋是第15 族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具有特殊的理化性质。
预防医学考试题库与答案1、致病性支原体主要引起A、肺炎和消化道感染B、眼和口腔黏膜感染C、肺炎和泌尿生殖道感染D、皮肤黏膜感染E、造血系统感染答案:C2、关于PCR技术,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是一种有细胞的分子克隆技术B、是一种DNA扩增技术C、具有快速、灵敏和特异性强等特点D、可用于病毒的DNA检测E、也可用于细菌等微生物,DNA片段的检测答案:A3、鉴别烷烃和卤代烃所用的试剂为A、氨水B、硝酸银溶液C、酸性高锰酸钾溶液D、四氯化碳E、氢氧化钠溶液答案:B4、[☆]A组轮状病毒最适合的细胞培养分离是A、HEK-293、HeLa或A549细胞B、MA104C、Caco-2D、VeroE、无法培养分离答案:B5、适用于采集不活泼气体采样的是A、玻璃注射器采样B、铝塑夹层袋采样C、多孔板吸收管采样D、活性炭固体吸附剂采样E、无泵型气体采样器6、关于禽流感病毒错误的描述是A、属正黏病毒科B、分节段的单股RNA病毒C、是乙型流感病毒D、已发现15种HA亚型和9种NA亚型E、除感染禽外,还可感染人、猪、马等哺乳动物答案:C7、针对耶尔森菌的分离方法有A、增加营养培养基成分B、限制培养基的营养成分C、加入特殊染料,使菌落产生颜色D、使用冷增菌方法E、使用热增菌方法答案:D8、玻璃电极在使用前一定要在水中浸泡几个小时,目的在于A、清洗电极B、活化电极C、校正电极D、检查电极好坏E、饱和水分答案:B9、目前,我国规定食物中膳食纤维的测定方法为A、酸性洗涤剂法B、中性洗涤剂法C、酶重量法D、酶化学法E、吸附重量法答案:B10、按照目前的标准,布鲁菌属分为A、2各种8个生物型B、4个种12个生物型C、5个种16个生物型D、6个种19个生物型E、8个种23个生物型11、下列细菌中,有鞭毛结构的细菌是A、脑膜炎奈瑟菌B、嗜肺军团菌C、支原体D、肺炎杆菌E、流感嗜血杆菌答案:B12、★孕妇感染风疹病毒早期诊断常用的诊断方法有A、孕妇血清中特异性IgM抗体B、羊水中特异性IgM抗体C、绒毛膜中特异性IgM抗体D、绒毛膜中特异性IgG抗体E、羊水中特异性IgG抗体答案:A13、能够测定细菌浓度的仪器是A、比浊管B、可见光分光光度计C、紫外分光光度计D、激光扫平仪E、激光垂准仪答案:B14、化学定性试验中空白试验的作用是A、检查玻璃仪器B、检查试验用具和试剂C、检查样品的预处理D、检查试剂和反应条件E、检查操作过程答案:E15、[☆]甲型肝炎病毒A、嗜肝DNA病毒科,血清中可查出3种形态的病毒颗粒B、小RNA病毒科,病毒为球形正二十面体,病毒颗粒物包膜C、无包膜线状单股正链RNA病毒,呈球形,核衣壳二十面体立体对称D、卫星病毒科,是一种缺陷病毒,须在其他嗜肝DNA病毒辅助下才能复制增殖E、黄病毒科,病毒直径约50nm的球形颗粒答案:B16、★进行RFLP和PCR分析时,为保证酶切后产生RFLP在20kb以下,DNA长度要求短至A、40kbB、50kbC、60kbD、70kbE、90kb答案:B17、人类感染嗜肺军团菌的主要污染来源为A、空气污染B、水污染C、土壤污染D、食物污染E、口用品污染答案:B18、国标规定,二硫腙比色法测锌时,防止锕、汞、铅、铋与镉离子干扰的试剂为A、硫代硫酸钠溶液,用乙酸调至pH4.5~5.5B、碘化钾溶液C、氯化钠溶液D、氯化亚锡溶液E、亚硫酸钠溶液答案:A19、[☆]下列哪种检测方法可检测抗原并能定位A、ELISAB、RIAC、WesternblotD、PCRE、IFA答案:E20、革兰氏染色阴性,弧形或逗点状的细菌是A、白喉杆菌B、结核分枝杆菌C、霍乱弧菌D、肺炎链球菌E、炭疽芽孢杆菌答案:C21、普氏立克次体的传播媒介是A、蚊B、蜱C、蚤D、虱E、螨答案:D22、[☆]衣原体的生长发育周期包括A、原生小体和尼氏小体B、网状小体和尼氏小体C、尼氏小体和杜勒小体D、原生小体和网状小休E、以上都不是答案:D23、分光光度法中,运用光的吸收定律进行定量分析时,应采用的入射光为A、白光B、单色光C、可见光D、紫外光E、特征波长锐线辐射光答案:B24、有关职业卫生标准的论述,不正确的是A、是我国职业病防治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B、是贯彻实施职业病危害因素防治法规的技术规范C、是国家安全的重要法律体系,直接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D、包括了除劳动负荷、劳动生理和工效等之外的职业病危害因素E、是执行职业卫生监督和管理的法定依据答案:D25、编码HIV的包膜蛋白的基因是A、HIV的RNA中含有的env基因B、HIV的RNA中含有的pol基因C、HIV的RNA中含有的gag基因D、HIV的RNA中含有的nef基因E、HIV的RNA中含有的tat基因答案:A26、培养基的制备和质量控制规定标准是A、GB/T4789.28—2010B、GB/T4789.1—2010C、GB/T4789.2—2010D、GB/T4789.8—2010E、GB/T4789.35—2010答案:A27、配制汞标准溶液时,为防止汞浓度的改变,按《化妆品卫生规范》操作的是A、稀释后,立刻分装于小容器内,并保存于-18℃B、配制时,加入硝酸使最终浓度为0.5mol/LC、配制时,加入硝酸使最终浓度为5%D、配制时,加入硝酸-铬酸钾使最终浓度分别为5%和0.5%E、配制时,加入硝酸-重铬酸钾使最终浓度分别为5%和0.05%答案:E28、与动物细胞比较,细菌所特有的一种重要结构是A、具有核糖体B、具有线粒体C、具有高尔基体D、具有细胞膜E、具有细胞壁答案:E29、★鉴定分离所得的霍乱弧菌是否为流行株,有助于分析和预测霍乱的流行趋势。
摘要铁酸铋的带隙比传统的二氧化钛光催化剂小(约2.0eV),因此铁酸铋在可见光范围内具有更好的光催化性能。
然而,低光子效率阻碍了铁酸铋基催化剂在可见光催化领域的实际应用。
目前,提高铁酸铋光催化性能的主要方法是:控制铁酸铋的粒度和形貌,离子掺杂,设计铁酸铋复合材料。
通过X射线衍射(XRD)、拉曼光谱(Raman)、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谱(EDS)、X射线光电子光谱(XPS)、光致发光光谱(PL)和紫外可见光谱(UV-VIS)对制备的化合物的结构、形貌、组成、带结构和光学性能进行了研究。
ITE的特征。
以刚果红为模拟污染物,研究了铁酸铋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性能。
本文采纳一种简洁易行的水热法成功制备了铁酸铋/掺杂石墨烯复合材料。
以尿素为氮源,掺杂石墨烯制备了铁酸铋/氮掺杂石墨烯复合材料。
同时,以硫化钠(Na2S)为硫源和还原剂,掺杂石墨烯,制备了铁酸铋/硫掺杂石墨烯复合材料。
材料。
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水热反应条件下,铁酸铋复合石墨烯合成的铁酸铋处于软铍相Bi2SFeO4O中,复合氮掺杂石墨烯后得到的铁酸为钙钛矿相BiFeO3,复合硫掺杂石墨烯。
在钙钛矿相锶铁氧体BiFeO3中引入非均相氧化铁(Fe2O3)。
XPS核心能级谱和价带谱测试表征结果表明,铁酸铋/石墨烯与氮掺杂(硫)石墨烯复合材料界面处的铁酸铋能带向下弯曲。
这种带弯曲有助于光催化过程中电子从铁酸铋导带转移到石墨烯或氮掺杂(硫)石墨烯的表面,抑制了光生电子孔的复合,从而改善了铁酸铋复合材料的组成。
光催化性能。
pl和uv-vis测试表明,添加石墨烯和氮掺杂石墨烯有利于铁酸铋汲取可见光。
本次研究选取四环素抗生素为研究对象,采纳铁酸铋光催化剂对其光解进行催化,对四环素类抗生素在紫外、可见光下的光降解行为进行了研究。
考虑到在实际废水处理中影响光降解的主要因素,着重研究了一些其他因素对铁酸铋光催化降解盐酸四环素降解效率的影响,并且进行了分析。
为达到更好的降解效果,利用铁酸铋与过氧化氢联用降解水中盐酸四环素。
Bi 3+—Fe 3+混合溶液各组分含量的测定摘要 通过用EDTA 溶液测定铋离子和铁离子混合溶液中各组分的含量。
掌握配制EDTA 标准溶液的方法,学会用氧化还原法来掩蔽某种离子,掌握连续滴定、分步滴定的原理与条件。
Bi 3+和Fe 3+均能与EDTA 形成稳定络合物,它们的㏒k 分别为27.94,25.1.由于两者㏒k 相差不大,故不能直接利用EDTA 的酸效应来进行分步滴定,而Fe 2+的㏒k =14.33.故可考虑使用还原剂来还原Fe 3+,从而可以滴定Bi 3+的含量和Fe 2+的含量。
第一步可加入抗坏血酸掩蔽Fe 3+再用EDTA 标准溶液滴定Bi 3+,以二甲酚橙为指示剂。
然后加入六亚甲基四胺调节pH 到5~6,再用EDTA 标准溶液滴定,从而测得Fe 2+,它的量与Fe 3+量相等。
这样通过两次滴定就可分别求出Bi 3+与Fe 3+的浓度。
该方法简便易行且准确度高,基本符合实验要求。
关键词 Bi 3+——Fe 3+混合溶液,氧化还原掩蔽法,络合滴定法,指示剂1 引言Bi 3+—Fe 3+混合溶液各组分含量的测定目前有以下几种方法[1]:方案一:在Bi 3+—Fe 3+混合溶液中加入几滴二甲酚橙,用EDTA 滴定,溶液由紫红色变为黄色时,记下消耗EDTA 的体积,此时测得即为Bi 3+和Fe 3+的总含量。
然后重新移取混合溶液,加入Vc 片,待其完全溶解后,加入二甲酚橙指示剂,用EDTA 滴定,溶液由紫红色变为黄色时,记下消耗EDTA的体积,即为溶液中Bi 3+的含量。
方案二:在混合溶液中加入抗坏血酸,滴加二甲酚橙指示剂,此时Fe 3+被完全还原为Fe 2+,然后直接用EDTA 滴定,溶液由紫红色变为黄色时,即为Bi 3+的滴定终点。
再加入六亚甲基四胺至溶液变为稳定的紫红色时,继续用EDTA 滴定,当溶液再次变为黄色时,即为Fe 2+的滴定终点。
方案三:在Bi 3+—Fe 3+混合溶液中加入几滴二甲酚橙,用EDTA 滴定,溶液由紫红色变为黄色时,记下消耗EDTA 的体积,此时测得即为Bi 3+和Fe 3+的总含量。
含铋(Ⅲ)配合物的合成及铋的配位性质
蒋琪英;沈娟;钟国清
【期刊名称】《化学进展》
【年(卷),期】2006(18)12
【摘要】由于金属铋的绿色安全性,其配合物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因此,从分子水平探索配合物结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根据有机配体的不同,对三价铋离子配合物的合成及相应的结构进行分类概述,并针对固态铋配合物,对铋(Ⅲ)离子在各配合物中所处的配位环境以及与配体的配位方式等进行了综述.
【总页数】12页(P1634-1645)
【作者】蒋琪英;沈娟;钟国清
【作者单位】西南科技大学化学系,绵阳,621010;西南科技大学化学系,绵
阳,621010;西南科技大学化学系,绵阳,62101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O6
【相关文献】
1.铋(Ⅲ)-8-羟基喹啉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荧光性质 [J], 赵国良;胡未极;徐雪芬
2.含S、N配位的三甲基锡铋试剂Ⅱ化合物的合成及结构表征 [J], 张军红;李林尉;马春林;张如芬
3.含铋配合物与奈瑟氏菌铁结合蛋白的反应性质研究 [J], 曾旭;叶丹荣;林德昌;江海龙;李敏;罗俊;仲维清
4.含分子内配位作用的环状铋(Ⅲ)化合物抑制人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的初步研究 [J], 欧颖璨; 刘永平; 陈懿
5.含铋双金属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J], 钟国清;蒋琪英;张志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