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化草喂牛有讲究(2009.8.7)
- 格式:doc
- 大小:32.00 KB
- 文档页数:3
饲料氨化与饲喂注意事项前言饲料氨化是一项重要的饲料加工技术,它能够增加饲料中蛋白质的可利用性,提高动物的饲料转化率和生产性能。
但在饲喂过程中,如果不注意一些问题,可能会对动物的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本文将对饲料氨化这一技术及相关饲喂注意事项进行介绍。
1. 饲料氨化的定义和原理饲料氨化是指在饲料加工过程中,通过加入碱性物质使其pH值升高,使饲料中的非蛋白质氮转化为氨基酸和氨,提高饲料蛋白的可利用性。
饲料氨化的原理是在碱性条件下,非蛋白质氮与氢离子结合形成氨离子,这些氨离子与碳酸根离子形成氨基酸,从而增加饲料中氨基酸的含量。
饲料氨化能够改善饲料中非蛋白质氮的利用率,提高蛋白质的生物学价值,并能抑制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如抗生素和多酚等物质的作用。
饲料氨化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家禽、猪、牛、羊等畜禽饲料中。
2. 饲料氨化的方法和影响因素2.1 饲料氨化方法饲料氨化的常用方法有干式热氨化、湿式热氨化和微波氨化等。
其中,干式热氨化是应用最广泛的饲料氨化方法,其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在干燥的饲料中加入碱性物质,通常为氧化钙或氢氧化钠等;2.将饲料装入氨化器中,并用加热方式加热到一定温度,使饲料中的非蛋白质氮转化为氨;3.加热后的饲料需要冷却和贮存,以便后续的使用。
湿式热氨化和微波氨化方法相对较少使用,主要是因为操作复杂、成本较高。
2.2 饲料氨化的影响因素饲料氨化过程中有多个因素会影响其效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氨化剂种类和用量:不同的氨化剂种类和用量会对饲料氨化效果产生影响。
常用的氨化剂包括石灰、苏打和氨气等。
2.加热温度和时间:加热温度和时间是影响饲料氨化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般情况下,较高的温度和时间能够提高饲料中氨基酸含量和蛋白质的可利用性。
3.饲料原料和成分:不同的饲料原料和成分会对饲料氨化效果产生影响。
一般来说,富含非蛋白质氮的饲料原料会有更好的氨化效果。
4.水分含量:水分含量过高会降低饲料中非蛋白质氮的转化率和饲料氨化效果。
氨化秸秆饲喂奶牛1. 秸秆饲喂干奶期的奶牛(1)干奶期母牛的喂养特点奶牛产犊前两个月停止泌乳,进入干奶期。
处于干奶期的奶牛,其日粮中粗饲料和青料的总干物质每天喂给量,一般要相当于体重的1.5%-2.0%。
例如,干奶牛体重600千克,则全天总干物质进食量为9-12千克。
在产奶期的不同阶段,日粮粗料与精料比不同。
以干物质为基础计,干奶期粗精料比为8:2或7:3,临产前2周为6:4或5:5,而泌乳旺期应为4.5:5.5或4:6。
干奶期的母牛,应喂以较好的牧草、干草或半干青贮。
如果以喂玉米秸青贮为主,则每头每天应供应20千克以上的玉米秸青贮,同时补喂0.5千克豆饼。
如果加有尿素的玉米秸青贮,则不需要另外补充蛋白质饲料。
(2)碱处理秸秆饲喂干奶牛模式用碱处理秸秆饲喂干奶牛可以代替部分青贮料,其饲喂量可占日粮干物质的77%。
例如,以碱化秸秆为主要粗饲料,并自由采食,每头每日加喂lO千克青贮牧草或青贮玉米秸、0.5千克的糖蜜和0.06千克的无机盐。
据测定,此时秸秆干物质采食量为8千克,占总干物质的77.2%,达到了上述的营养要求。
2.秸秆饲喂泌乳期母牛(1)泌乳期奶牛的饲养特点泌乳母牛的营养需要包括维持需要和泌乳需要。
头一、二个泌乳期的母牛除要考虑其自身生长需要外,还要分别增加20%和10%的营养供给量。
在泌乳高峰期,除了保证优质干草和青贮饲料任其采食外,还要适当增加精料的喂量和次数。
例如,每日产奶量10千克时,精粗料比为3:7(以干物质计),日喂混合精料4千克;每日产奶量巧千克时,精粗料比例可以不变,精料喂量应增到5.6千克;日产奶量为20千克时,精粗料比调整为4:6,精料喂量为7.6千克;日产奶量25千克时,精粗料比约为5.5:4.5,精料喂量9千克;每日产奶量达30千克时,精粗料比变为6:4,精料喂量达13.2千克。
(2)秸秆饲喂初产奶牛初产奶牛(头胎牛)不仅产奶,而且还在生长,所以不能饲喂过多的秸秆料,一般秸秆料的喂量可占日粮干物质的20%左右,青贮玉米秸占日粮的56%左右。
氨化麦秸喂牛好麦收完毕后,常有大量的麦秸堆积在场间或院落里。
这样一是容易引起火灾;二是麦秸遇雨会发生霉烂,污染环境,影响卫生。
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是用麦秸作饲草发展养牛,进行过腹还田,变废为宝。
但麦秸含粗纤维较多,特别是新麦秸(约39%以上),很难消化,营养价值低,而且适口性差。
用其喂牛时,要先进行氨化处理,经过氨化处理的麦秸变得柔软,有果香、甘甜味,肉牛很爱吃。
特别是夏秋季节,氨化麦秸与青绿饲料混合饲喂,还可防止牛拉稀,减少疾病发生。
现将氨化麦秸方法介绍如下:一、选择场地选择平坦、地势较高、干燥而取用方便的场地为垛址。
垛的中心部位挖成锅底形,铺上塑料薄膜。
塑料薄膜的大小可根据麦秸的多少而定,但薄膜的四周应比垛底各边多出50―60厘米,以备密封之用。
二、配制氨溶液一般麦秸氨化用3%的氨量为宜。
配制时可把1.5公斤尿素加在15公斤清水中溶解。
无尿素时也可用碳酸氢氨代替,但添加量要增加,一般用5公斤碳酸氢氨加15公斤清水溶解。
三、氨化的具体操作清除麦秸中的泥土和杂质。
把要处理的麦秸分批堆在捕好的塑料薄膜上,边堆边喷洒氨溶液,力求均匀,尽量压实。
氨溶液的喷洒量为50公斤麦秸用15公斤配制好的氨溶液。
喷洒堆垛完毕后,用塑料薄膜折叠密封,最后用土或麦秸泥加封。
密封后应注意检查,防止漏气。
一般夏天经过2周、冬季经过7周、春秋季经过3周的时间即可打开喂用。
四、氨化麦秸的饲喂饲喂前必须将麦秸中残留的氨气彻底放净,以免牛发生中毒。
一般在喂前两天将垛打开晾晒。
开始喂时应少量添加,逐渐增加喂量,使牛慢慢适应采食。
同时宜与青绿饲料和其他优质配合料一起饲喂。
氨化麦秸的用量一般占饲草总量的40%至60%为宜。
氨化秸秆饲料的制作方法氨化秸秆在奶牛养殖中的应用-奶牛养殖随着我国奶牛业的发展,粗饲料数量不足或质量不高是一个极为突出的问题。
要解决这一问题,除大力发展优良牧草以外,秸秆也是一种可以利用的饲料资源。
但其含氮量较低,纤维类成分较难被消化。
长期以来,许多科学工作者企图通过适当加工以提高秸秆的利用价值,目前看来氨化处理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加工方法。
为开辟新的饲料资源,近年来我们对氨化粗饲料进行了一些研究。
下面一起来看一下氨化秸秆饲料的制作方法氨化秸秆在奶牛养殖中的应用。
1、氨化秸秆的优点氨化秸秆是目前一项较为成熟的饲用秸秆的处理技术,不但制作简单,而且效果明显。
氨化是利用碱和氨与秸秆发生碱解和氨解反应,破坏木质素间的化学键。
秸秆经氨化处理后,质地变得柔软蓬松,适口性提高,饲喂家畜后可明显的提高采食量和采食的速度。
经研究表明,经过氨化的秸秆的饲喂效果可与中等质量的干草相同;秸秆经氨化后粗蛋白的含量增加,可提高1-2倍,饲料的消化率提高,有机质的消化率可提高20%左右,其中大量的纤维素变得易于消化,可在瘤胃中发酵转化为能量,提高奶牛的生产性能。
奶牛在采食经氨化的秸秆后,还可使肠道通畅,改善消化功能。
2、氨化秸秆的制作方法秸秆氨化的位置应该地势高燥、面积较大、背风向阳的地块,可在离圈舍或者饲料加工较远的地方建造氨化池,或者进行堆垛氨化,方便投取料。
建造氨化池应选择背风向阳处、地势较高、土质坚硬,地下水位低的地方,氨化池的形状楞为长方形或圆形,容量要根据家畜的养殖数量来确定,挖好池后用砖铺底和砌垒四壁,用水泥抹面。
堆垛法是使用塑料薄膜将氨化后的秸秆密封、贮存。
原料选择。
用于氨化的秸秆原料可为玉米秸秆、麦秸或者稻草,原料要求新鲜干净,无杂质、无霉变,含水量应保持在20%-40%。
氨化饲料的制作。
氨化秸秆的制作方法主要有氨化池氨化法、窖贮氨化法和塑料袋氨化法。
其中氨化池氨化法是将秸秆切短至1. 5-3 cm,再用温水将秸秆重量3%-5%的尿素制成溶液,要求氨化秸秆的含水量为40%左右,即要求温水的使用量为每100 kg秸秆用水量为30 kg,尿素量为3-5 kg。
氨化饲料饲喂需注意保证氨贮时间秸秆中的粗纤维在氨的作用下发生分解需要一定时间,应根据不同季节的气温条件灵活掌握好氨化秸秆的发酵时间。
仔细鉴定质量氨化秸秆质量的好坏主要通过感观鉴定。
氨化好的秸秆为棕黄色,有糊香味,氨味也较浓,手摸质地柔软。
氨化不成熟的秸秆颜色跟普通秸秆一样没有香味,氨味较淡,质地没有明显变化。
陈旧的氨化秸秆色泽变暗,氨味变淡。
如果塑料袋漏气秸秆就会发霉,颜色变白、变灰,甚至发黑结块并伴有腐烂味,这样的秸秆千万不要用做饲料。
自由采食,适量搭配氨化秸秆与普通秸秆喂法大致相同,提倡自由采食。
由于氨化秸秆适口性好,多数牛开始就非常喜欢,可完全代替未氨化秸秆。
个别牛对氨味极敏感,开始时可掺入1/3~1/2的未氨化秸秆,但氨化秸秆的用量以占饲草量的40%~60%为宜。
散发氨气喂前按需要量从氨化池中取出,放于阴凉处散氨。
晴天晾10~12小时,阴雨天需晾24小时以上,以散氨后氨化秸秆略有氨味而不刺激人眼鼻为佳。
但不要晾得过干,以免影响氨化秸秆的饲喂效果。
每次取料后还要密封好氨化池。
氨化秸秆可在池中长期保存,但须经常检查鼠害、人畜践踏、风吹雨打等损坏塑料布的行为,发现有破洞要及时用胶带封好。
搭配补喂饲料由于氨化秸秆的能量和非蛋白氨的提高,饲喂氨化饲料时要适当搭配豆饼、棉子饼、酒糟等非降解性蛋白质,并适当补喂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饲料,以保证畜体的代谢平衡。
区别使用氨化秸秆只能做牛羊反刍家畜饲料,对猪的效果则极差,而且未断奶的犊牛、羔羊因瘤胃内的微生物生态系统尚未完全形成,须慎用。
观察与调治如因饲喂不当发现牛羊有反刍减少或停止,唾液分泌过多、不安、发抖、步态不稳等氨中毒症状,要立即停喂并将牛羊拴到室外通风阴凉处。
同时灌服1公斤食醋、0.55公斤糖和3~5公斤水,即可缓解氨中毒症状。
申艳丽。
氨化饲草养牛效果分析1. 引言氨化饲草是一种利用氨基酸解决饲草中不足氮素的一种方法。
国内外许多养殖场都采用了氨化饲草的方法来提高饲料利用率和增加动物生产性能。
本文将分析氨化饲草在养牛过程中的效果。
2. 氨化饲草的原理和方法氨化饲草是利用氨基酸解决饲草中不足氮素的方法。
一般来说,饲草中的粗蛋白质含量很低,导致动物无法充分吸收利用。
而经过氨化处理后,氨基酸向蛋白质中注入氮素,使蛋白质含量上升,动物也能更好地消化吸收。
氨化饲草具体的处理方法有以下几种:1.氨气法:将氨气注入经过裁剪切碎的饲草堆中,利用氨气中的氮素与饲草中的碳水化合物进行反应,从而提高饲草的蛋白质含量。
2.高温高压法:将饲草加压进入容器内,加入化学品催化后,加高温高压,可以使饲草中部分的蛋白质氨基酸化,提高饲草的蛋白质含量。
3.碱处理法:利用碱性物质对饲草进行处理,使饲草中的部分蛋白质氨基酸化,提高饲草的蛋白质含量。
3. 氨化饲草对养牛的影响氨化饲草可以提高饲料利用率和增加动物生产性能。
具体的影响如下:3.1 提高饲料利用率氨化饲草能够增加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提高动物的饲料利用率。
在养牛过程中,通过喂养氨化饲草可以降低饲料的成本,提高养殖效益。
3.2 提高动物生长速度氨化饲草能够提高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使动物更容易消化吸收。
因此,喂养氨化饲草的牛体重增长速度会更快,生长期缩短,从而降低养殖成本。
3.3 提高奶牛产奶量氨化饲草能够提高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增加奶牛体内蛋白质合成。
因此,喂养氨化饲草的奶牛可以提高产奶量,并且奶质较佳。
4. 分析和结论综合以上分析,喂养氨化饲草可以提高饲料利用率,提高动物生长速度和奶牛产奶量。
同时,通过氨化饲草的处理,还可以减少饲料浪费,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
因此,在实际养殖中,可以适时采用氨化饲草的处理方法,以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并降低养殖成本。
以上简要分析仅代表笔者个人观点,不具有普适性,具体策略需要根据养殖场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稻草氨化技术要点一、建池:池的规格为长3米×宽2米×高1米,池要用砖砌内批水泥。
技术关健防、漏水、漏气。
二、技术规程1、氨的用量:尿素(含氮46%)作氨源,每吨干稻草用40公斤尿素为适宜。
2、氨化时间:氨化时间和效果主要取决于环境温度,在不同的环境温度下进行氨化处理所需时间大致如下:环境温度处理时间5—15℃4—8周15—3 0 ℃1—4周3、加水量:如果加水量过少,没有充分溶解吸收氨气,如果加水量过多,使氨以氨水形式流失,还会使底层稻草软烂结块,最适用水量为每100公斤稻草加水40—50公斤。
4、操作方法:先按比例备好稻草、尿素和水。
然后按每铺一层稻草(30公分左右)淋洒一次尿素水并踩实,依此操作程序把池堆满为止,最好高出池面30公分。
最后用薄膜加盖顶上,薄膜周边用泥湴封好,确保不通风漏气,在薄膜顶可复盖一层稻草以保护薄膜,氨化过程如发现薄膜有破损要及时补漏。
5、氨化稻草的使用:稻草经上述处理后即成氨化稻草,氨化好的稻草质地柔软呈棕褐色,初开封时有氨水气味,经放氨晾干后则有香甜味。
晾干后的氨化稻草可放入室内保存备用。
用氨化稻草喂牛时,开始先少量,给牛有个适应过程,然后逐步增加。
秸秆青贮技术要点一、建池:建池大小应视饲养牛数量而定,一般以10—15立方米为宜。
建池要求用砖(石)水泥结构,内用水泥沙浆批滑,技术关键防漏气、漏水。
二、技术操作要求1、原料切铡:玉米秆、甘蔗叶、尾,应切成20——30厘米长为宜。
红茹藤、花生藤切成10—20厘米为宜。
2、盐、尿素及水的用量:一般每100公手原料加盐0.5公斤,尿素0.5公手,加水量应视原料的含水量而定,一般以每100公手原料加水10—15公斤为宜。
3、操作:备好原料、盐、尿素及水,按比例将盐及尿素溶于水中,然后每铺一层(20公分厚)喷洒一次尿素盐水并踩实,依此操作直至把池装满,加盖薄膜,薄膜周边用泥湴封严,确保不漏气、不漏水,且于池顶加盖一层稻草或甘蔗叶,以防日晒。
氨化草喂牛有讲究(2009.8.7)(主持人)养牛的朋友都知道,牛有个草包肚子,每天都要吃大量的草料。
草料也有很多种,牛更爱吃新鲜多汁的牧草,不爱吃干的秸秆。
为了增加干秸秆的适口性,一般都会把秸秆氨化以后再喂牛。
经过这么一加工,秸秆就会变得柔软,牛的采食量就会上去。
把秸秆氨化这种做法在咱们国家已经推广应用几十年了,对推动畜牧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是一项比较成熟的秸秆处理技术。
可有的养殖户却偏偏在这上头栽了跟头,把牛给喂出毛病来了。
江苏省沭阳县老庄村的张道树养了二百多头肉牛,可不知怎么的,有一头牛不吃不喝,狂躁不安。
大家费了好大的力气,才算把牛控制住了,可这头牛接下来的表现,更让人担心了,不吃不喝、无精打采,而且还肚子发胀,眼睛发红。
不知道出了什么问题的张道树只好打电话向兽医求救。
(采访)张道树:喂,是刘医生吗?我们家的牛有点毛病,肚子发胀,眼睛发红,不想吃草。
兽医在电话里除了询问牛发病的症状,还问张道树最近都给牛喂了些什么?(采访)张道树:喂的是氨化草,时间不长喝了点水。
张道树所说的氨化草,也叫氨化秸秆,就是把一些农作物的秸秆,比如玉米秸什么的,进行氨化处理。
张道树家的氨化草是把干的玉米秸加上尿素进行处理。
尿素的用量是每100公斤秸秆加3到5公斤尿素。
先把尿素溶解在水里,再洒在秸秆上,洒一层尿素水,盖一层秸秆,让尿素水尽量均匀地洒到玉米秸上。
然后盖上塑料布,四周再封闭好。
这都是按照秸秆氨化的规程做的,也没什么难度。
经过一段时间的发酵处理,等尿素里的氨和秸秆充分结合后,就制成氨化饲料了。
要说他为什么把这些干玉米秸进行一次处理呢?牛最爱吃的是青绿饲料,然后青贮饲料、最后才是干草、干秸秆。
到了冬天,青绿饲料没有了,只有青贮饲料和一些秸秆。
干秸杆因为里面含的木质素和纤维素比较多,是口感最差的草料,牛不喜欢吃。
而且因为这些秸秆里面的木质素和纤维素的结构复杂,牛吃了也不好消化。
可如果对秸秆进行氨化处理以后,就可以破坏秸秆中复杂的结构,使秸秆变软,牛吃着口感比较好,采食量大大增加。
如果把没经过氨化的秸秆和氨化秸秆同时拿给牛吃,牛会更喜欢吃适口性好的氨化秸秆。
秸秆中复杂的结构因为氨化过程被破坏以后,牛吃了这种饲料,胃里的消化液能更好地渗透进秸秆里,也就能更容易地消化吸收了。
经过氨化处理以后,秸秆从营养上也有了变化。
(采访)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研究员刁其玉:比如是把这个小麦秸、稻秸、玉米秸,这些农作物的副产品,他们的粗蛋白质的含量比较低,只有4%~6%的样子,比较低,那么经过氨化处理来提高它的粗蛋白质的含量,从而来提高它的饲用价值。
经过氨化的秸秆粗蛋白含量从4%可以提高到8%~10%,差不多增加了一倍。
这增加的粗蛋白又是打哪儿来的呢?这来源就是在对秸秆氨化处理的时候加的尿素。
尿素是咱平时常见的一种化学肥料,它里边含有能组成蛋白质的元素,不过在一般情况下它是很难变成蛋白质的。
可是在牛的瘤胃里,却恰恰有一些微生物能够实现这个转变。
(采访)刁其玉:瘤胃相当于很大的发酵罐一样,那么瘤胃它有很多的微生物,里面比如说是原虫、细菌、真菌,大概是每一克里面有上百亿细菌。
那么这些细菌就可以利用尿素,或者其它的非蛋白氮的氨,合成细菌本身的菌体蛋白。
所以这个牛看着吃的是尿素或者是氨,实际上,在瘤胃里面又转化成了微生物的蛋白,微生物的蛋白再进一步作为蛋白质被牛羊消化吸收了。
因为氨化草中氨的参与,氨化草在牛的瘤胃中能够分解出更多的蛋白质来,这经过氨化的秸秆可比之前是更有营养了。
(主持人)拿来做氨化草的秸秆一般都是又老又粗的,自然是没有青绿饲料的营养来得高。
可经过氨化以后,这些比较粗糙、难消化的秸秆牛也挺爱吃,而且氨化还间接地提高了秸秆的营养价值,怪不得张道树要给他的牛喂这样的草料呢!可牛吃了这样的草怎么会吃坏肚子呢?张道树在电话里告诉兽医,给自己的牛喂了氨化草,又让它喝了些水。
兽医说问题就出在喝水上了,就是因为喝水导致牛是氨中毒了。
前面说过,氨化草进入牛的瘤胃以后,里面含有的氨,也就是非蛋白氮会被瘤胃里的微生物分解转化,成为微生物本身的营养蛋白,然后再被牛消化吸收。
既然是能被牛胃里的微生物转化的,怎么还会发生氨中毒的事情呢?(采访)刁其玉:当动物大量采食氨化草以后,这段时间最好不要喂水。
如果是喂水以后,水见到草马上就使氨在瘤胃里面迅速降解。
当氨很快降解以后,瘤胃的微生物来不及利用这么多的氨,同时瘤胃壁也来不及吸收这么多,一下子氨的浓度非常高,这样就很容易使牛发生氨中毒。
看来,这牛胃里的微生物虽然能利用氨化草,可是还得有个缓慢的过程。
这牛刚吃完氨化草就立马喝水,释放出大量氨,微生物不能把这些氨快速地转化,就在牛胃里聚集,浓度越来越高,张道树家的牛就是这样发生了氨中毒。
发生氨中毒的牛,轻的会影响正常生长,如果严重的话,也会导致死亡,损失可就大了。
可怎么能把牛胃里氨的浓度降下来呢?(采访)刁其玉:氨它是一种碱性的物质,大家知道醋是一种酸性的物质,都是酸性的,那么醋这个酸和这个碱在一块能够发生一些中和反应,生成一些铵盐,这样就能把氨的作用减缓。
如果发现牛发生了氨中毒,应该及时给它喂醋。
方法是用一瓶醋对上半盆水,一共大概一公斤的样子。
另外,最好能够加一些糖一起让它喝下去,这样可以帮助牛及时补充丧失的能量。
这毒总算是解了,张道树也记住了,给牛喂完氨化草不能立马就让它喝水。
可也不能总让牛渴着吧,什么时候让它喝水才合适呢?(采访)刁其玉:为了安全起见,吃完氨化草或者一些含非蛋白氮的这些饲料,在一两个小时以后吧,在一个小时或者三个小时会更安全一些。
这样就是让它有一个时间,缓慢地释放。
牛吃完氨化草得给它留段时间,好让瘤胃里的微生物有充分的时间来转化,这样氨中毒的事情才不会再发生。
(主持人)给牛喂了氨化草,这让牛啥时候喝水也有了讲究。
如果摸不清这里面的道道,怕牛渴着了,刚喂完草就让它喝水,反倒会害了牛。
有了这次教训,张道树给牛喂料的时候也注意了,还真不能让氨化草捅了篓子。
秸秆在氨化的过程中,需要尽量密封,密封的时间主要跟周围温度有关,一般20度左右密封两三周的时间就可以作为饲料喂牛了,夏天大概需要10天,冬天长些,得用1个来月。
牛的食量大,张道树家的氨化草经常没几天就吃光了,这不,饲养员把刚氨化好的秸秆就拉来喂牛了,可却被张道树拦住了。
(采访)张道树:不能拿出来就喂,会伤害牛的眼睛,懂不懂?赶紧把它拿出来。
这氨化草牛每天都要吃很多,怎么还会伤害牛眼睛呢?我们还是来听听专家怎么说吧。
(采访)刁其玉:在这个氨化堆里面有些氨是跟秸秆结合到一块去了,有些是游离的一些气体。
如果是把这个氨化草拿出来以后,直接放在食槽里喂,适口性可以,但是氨气氨味太大。
没有结合到秸秆上的这部分氨,它们对动物的口腔、眼睛刺激性很大,会造成危害。
刚处理好的氨化草还带着一些游离的氨气,从这位大哥的表情,就能看出这氨气有多刺眼了。
因此,氨化好的秸秆拿出来之后,最好要在阴凉通风的地方晾一晾,让游离的氨气跑掉,大概过10个小时左右就可以了。
在晾的过程中,有一点得注意,就是不能把氨化草拿到太阳底下晒。
(采访)刁其玉:氨和秸秆在一块是一种结合,结合并不是很牢靠,氨化草它里面要求有一定的水分,水分要有一定的浓度。
如果把草拿出来以后暴晒,把水分降得很低,这种很容易使已经和秸秆结合上的氨又分解掉了,氨又给跑了,这样就达不到提高蛋白质的目的。
如果氨都跑掉了,这跟氨化前的秸秆从营养上来说就没多大差别了。
把氨化草拿到阴凉通风的地方晾,能保持氨化的效果,使原来秸秆的粗蛋白含量提高1倍。
虽说营养是大大提高了,可除了氨化草,这牛还要吃些别的花样。
(采访)刁其玉:它在饲料里面应该和精饲料搭配,还应该跟一些牧草搭配。
比如氨化草在饲料里面,在整个日粮里面能占到30%~40%,那么其它的干草再占到20%~30%,再喂一些精饲料,这样就比较好。
不但要喂氨化草,还得搭上其它的干草,还有玉米、豆粕、棉粕和颗粒饲料等等一些精饲料,需要这些花样是因为氨化草虽然好,却远远不能满足咱养牛要育肥的目的。
(采访)刁其玉:经过氨化处理,只能提高它的粗蛋白质的含量。
对于其他的营养成份,没有多大的改善,比如它的脂肪含量、它的微量元素、维生素基本上没有任何变化。
因为营养含量不高,光喂氨化草这牛是喂不肥的,生长非常缓慢。
牛在生长育肥过程中需要的能量、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微量元素等等各种营养,这些还得从其它的饲料中获取,得保证营养全面,牛才能长得好。
(主持人)张道树明白,这氨化草虽然经过加工,可还是粗料,营养含量不高,给牛吃的那得有粗有细,草料和精料搭配合适了,让牛吃得既可口,又有营养。
可就是这样,养殖场里的一头小牛又出了问题。
出事的这头小牛也就四个月大,旁边的牛都在吃食,它却没什么胃口,独自发呆,看这样子好像也是氨中毒了。
饲养员老张发现了这个情况,就赶紧找来醋,给小牛解毒。
有了先前的经验,张道树觉着饲养员老张是又犯了相同的错误。
(采访)张道树:你是不是喂完氨化草又给它喝水了?老张:没有啊!张道树:你没给它喝水,它怎么生病了?是啊,这小牛是精心喂养着,营养搭配也都齐全,又不是因为喝水的缘故,那这小牛怎么会出现氨中毒呢?(采访)刁其玉:对幼畜不是很适应。
因为氨化草饲喂给动物以后,要消化氨化草主要是靠瘤胃,具体地说是靠瘤胃的微生物。
一般来讲小牛两个月断奶,在这个时候它的瘤胃功能就相当于成年动物的20%~30%。
那么,要达到1岁的情况下,它的胃功能才基本健全。
小牛的瘤胃还没发育完全,吃了氨化草以后,瘤胃里缺少大量能消化这种草料的微生物,没法转化氨化草里的氨,也就造成胃里氨的浓度过高,发生中毒了。
等到小牛长到1岁,胃发育完全了,这时候吃氨化草自然就没啥问题了。
不过,在小牛1岁之前也不是就一点儿都不能给它喂。
(采访)刁其玉:小牛到了半岁以后,就是6个月以后,它的瘤胃开始逐渐地成熟,在这个期间就是可以少喂,比如说氨化草在饲料里面占10%或者20%,慢慢地增加,1岁大的时候,再占到30%~40%,这样一个梯度。
随着小牛的成长,牛胃逐渐完善,就能消化更多的氨化草,一直到育肥出栏,使用氨化草能把秸秆废物利用,在饲料上给咱养殖户节省了不少。
(主持人)秸秆氨化技术把又老又粗的秸秆变成适口的饲料,改善了秸秆的营养价值,也为养牛中大量粗饲料的需求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
氨化草虽然有这些好处,可养殖户只有掌握了科学的喂法,才能真正把这项技术应用到养殖业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