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体感觉本体感觉是指肌
- 格式:docx
- 大小:16.97 KB
- 文档页数:2
本体感觉在体育运动中的作用及其训练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本体感觉是指人体内部的感受器官感知到身体的位置、移动和力度等信息,是人体运动控制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影响人体平衡的因素1.年龄机体各器官功能随着年龄增长出现逐渐减退、感觉迟钝、行动迟缓、反应差.平衡能力与年龄的相关性成复杂的曲线关系。
前庭功能随年龄增长而下降,动态平衡功能下降突出表现在人体移动功能显著下降,静态平衡功能下降则与前庭功能及肌力下降有关-2.体重体重对平衡能力的影响主要有两个假说:一是由于较大体重的持续压迫,使足底机械感受器超活化,导致足底敏感性下降;二是由于较大的体重本身及身体质量的分布比例需要一个更大的转动轴,导致了更大的重力距.为了保持身体直立,必须有足够的肌肉力矩抵消重力距,导致了姿势稳定性的下降。
3.前庭器官内耳迷路中除耳蜗外,还有三个半规管、椭圆囊和球囊,后三者合称为前庭器官,是人体对自身运动状态和头在空间位置的感受器。
有研究表明,当躯体感觉和视觉信息输入均被阻断或输入异常时,前庭感觉输入在维持平衡重变得至关重要.4.本体感觉本体感觉是指肌、腱、关节等运动器官本身在不同状态(运动或静止)时产生的感觉。
5.肌力下肢伸膝肌力对平衡能力有影响,肌力较差者平衡功能也较差。
下肢肌力与人体直立的姿势稳定性有着密切关系,增加下肢肌肉力量可以延缓平衡能力的下降.核心肌群(躯干腹直肌、腹内外斜肌、斜方肌、背阔肌和骶棘肌)的肌肉力量性训练能够提高人体在非稳态下的的控制能力,增强平衡能力.6.视觉7.药物因素精神类药物、心血管药物、降糖药、非甾体类抗炎药、镇痛剂、多巴胺累药物、抗帕金森疾病药及复合用药(多于四种)等都可引致患者头晕、乏力、共济失调等进而影响患者的平衡能力8.牙齿牙齿的咬合状况与身体平衡能力有关,部分或完全的咬合不良会导致平衡能力的下降,.牙齿数目小于等于19颗并且未佩戴假牙的人比牙齿数目大于等于20的人有更高的跌倒风险,这可能是因为咀嚼肌系统的本体感受影响了头部姿势的稳定。
改善方法1.调整体重2.改善前庭功能来回走动、在椅子上起坐、在蹦床上闭眼弯膝、闭眼站在10cm的泡沫上、在健身毯上站立行走、坐在健身球上轻轻弹跳的同时将头从一侧转向另一侧,每隔动作持续2min,循环两次,每周训练两次。
什么是感觉统合(一)基本概念1.机体在环境内有效利用自己的感官,以不同的感觉通路(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前庭觉和本体觉等)从环境中获得信息输入大脑,大脑再对其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包括:解释、比较、增强、抑制、联系、统一),并作出适应性反应的能力,简称“感统”。
2.感觉统合是指大脑和身体各感觉器官相互协调的学习过程。
(二)感觉统合能力的培养的途径1.出生前的刺激:胎儿就已经在妈妈的子宫内不断接收到各项讯息,出生时产道的挤压也是一项重要的触觉刺激。
2.出生后的刺激:在宝宝出生抱、摇、摸、说话、微笑等,提供有益的刺激,在家里和幼儿园里的生活……(三)感觉统合的三大主要感觉系统A触觉系统:提供我们有关周围环境的讯息最主要的来源。
1.可以让小朋友避开危险2.探索世界3.它对心理安全感的发展也非常的重要。
小朋友经由触觉,在早期可以和妈妈建立亲密的关系,而在以后,可以帮助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基础.。
4.在手部动作方面,触觉和区辨觉的建立,可以促进小朋友对物体形状,大小,重量的认识,是往后认知发展,精细动作控制的重要基础。
B前庭系统:1.它能使小朋友去感受到地心引力的作用,及身体各种形式的移动及运动。
2.与眼外肌有密切的关联:视觉——动作的协调。
3.前庭系统最重要的功能之一:肌肉张力(尤其是对抗地心引力的肌肉群),维持姿势,产生动作及发展出正确的身体空间概念。
4.它会告诉我们个体在环境中的空间关系,使人在身体与情绪上有安全感,也有助于小朋友的心理发展。
C本体感觉:感受器:指位于肌肉、肌腱和关节内的感受器,感受身体在空间运动和位置的变更,向中枢提供信息。
本体感觉:本体感觉主要是经由肌肉,关节或骨骼等感受器而来的讯息,动作是促进感觉统合发展最主要的途径。
感觉统合失调基本认识:感觉统合失调是指外部的感觉刺激信号无法在儿童的大脑神经系统进行有效的组合,而使机体不能和谐的运作,久而久之形成各种障碍最终影响身心健康。
身体的感觉器官协调系统出了问题,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感觉统合失调”。
第19章:精神神经系统(50分)第1节:神精病学概论一、常见症状、体征及其临床意义1、感觉障碍: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疼痛。
(1)疼痛局部疼痛:局限于病变部位的疼痛放射痛:如椎间盘突出,病变在椎间盘,却放射到坐骨神经扩散性疼痛:从一个神经扩散到另一个神经(2)感觉过敏(3)感觉异常2、感觉系统损害的定位意义(1)周围神经:损伤后表现为手套和袜子感(2)脊神经后根:剧然的根性疼痛注:脊髓前根管运动,后根管感觉(记忆:男人在前面运动,女人在家里睡觉),后根损害就会感觉障碍,表现为剧然的根性疼痛。
(3)脊髓:受损平面以下感觉障碍,伴有肢体瘫痪(运动、感觉全没了)。
(4)脑干:“交叉瘫”:同侧面部,对侧躯体的感觉障碍(5)内囊:对侧三偏:偏瘫、偏盲、偏身感觉障碍(深浅感觉都障碍)(6)皮质:这里讲感觉障碍,就是指中央后回管(管感觉)损害①如果受到刺激就表现为感觉性癫痫;②如果受到破坏,就会表现为对侧单个肢体感觉障碍,即单瘫3、运动系统损害:(1)上运动神经元损害时的瘫痪为中枢性瘫痪;(老子强硬,硬瘫)(2)下运动神经元损害时的瘫痪为周围性瘫痪;(儿子软弱,软瘫)典型疾病:小儿麻痹症(出现肌肉萎缩,但这是运动障碍,感觉没有障碍)中枢性瘫痪与周围性瘫痪的鉴别体征中枢性瘫痪(上神经元,老子)周围性瘫痪(下神经元,儿子)瘫痪分布以整个肢体为主(硬瘫)以几个肌群为主(软瘫)肌萎缩无明显(小儿麻痹症)肌张力增高减低腱反射亢进(老子强硬)减弱或消失(儿子软弱)病理反射有(老子力气大)无(儿子力气小)二、运动系统分为上运动神经元和下运动神经元,之间靠脊髓皮质束连接。
周围性瘫痪的典型病:小儿麻痹症。
●注意:老子的根据地在中央前回,儿子的根据地在脊髓前角细胞。
与运动有关的都是在前的。
(一)上运动神经元瘫痪解剖生理、临床表现、定位诊断1.解剖生理2.临床表现:●上运动神经元瘫痪引起的是硬瘫(老子强硬)。
特点:病灶对侧瘫痪。
患肢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浅反射减弱或消失,出现病理反射,无肌萎缩和肌束震颤,但长期瘫痪后可见失用性肌萎缩,肌电图正常:神经传导速度正常,无失神经电位。
第二章心理的生物基础一.单选1.体表感觉区是(中央后回)2.____即是运动区,也是本体感觉投射区。
(中央前回)3.脑神经有____对,主要分布于头面部。
(12)4.中枢神经系统不包括(脑神经)5.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6.躯体运动中枢位于(中央前回)7.人体感觉信息从脊髓传经____中转,再分别传送至大脑皮质的相关区域。
(丘脑)8.对调节内脏活动和内分泌活动起重要作用的神经中枢是(下丘脑)9.____是人体的生命中枢。
(脑干)10.脑干中对人的觉醒和警戒起主要作用的神经组织是(网状结构)二.名词解释1.全或无定律:是神经元的兴奋性传导的一种很特殊的现象,即当刺激强度未达到某一阈限值时,神经冲动不会发生;而当刺激强度达到该值时,神经冲动发生并能瞬时达到最大强度,此后刺激强度即使再继续加强或减弱,已诱发的冲动强度也不再发生变化。
2.突触:指相邻神经元间可以传导神经冲动的小空隙。
3.事件相关电位:当外加一种特定的刺激,作用与感觉系统或脑的某一部分,在给予刺激或撤销刺激时,在脑区引起的点位变化。
4.激素:内分泌腺所分泌,由腺细胞直接释放进入血液或淋巴液,然后再运输到全身各处的器官组织,从而对人体的许多重要生理技能起调节作用。
5.基因型和表现型:基因是指个体的整个遗传天赋。
表现型则是指在特定的环境中具有一定基因型的个体遗传得以实现的程度。
三.简答1.简要说明各大脑皮质投射区的主要特点是:a.体表感觉代表区:(1)感觉传入的皮质投射是交叉的(2)感觉传入的皮质投射是倒置的(3)大脑皮质代表区的大小和身体不同部位的感觉灵敏度有关。
b.本体感觉代表区:本体感觉指肌肉、关节的运动和位置感觉。
中央前回是运动区,也是本体感觉的投射区。
刺激中央前回也会引致病人企图发动肢体运动的主观感觉。
c.视觉代表区:视觉代表区在枕叶距状两侧。
刺激该区域,可以使患者产生简单的主观光感觉,但不能引起完善的视觉形象。
d.听觉代表区:在颞叶的颞横回。
64《拳击与格斗》(下半月)2019年12月前言体育运动能够呈现出它自身的魅力,而魅力的展现则需要运动员发挥出最佳状态,展现高超的技术和水平,想要达到很好的竞技状态和水平,则需要反复不断地进行练习,在训练中想要精确地控制自己的身体和技术就需要有良好的本体感觉,而本体感受性练习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所以为了对本体感受性练习有一个清楚的认知,也为了达到更高的运动水平,本体感受性训练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为增强运动员在比赛或是训练中对身体或是技术动作的控制能力,从而为有效地发挥出真正的技术水平提供理论性的指导,使运动员能够增强自身的控制协调能力。
1本体感受性相关名词释义本体感觉亦称人体的“第六感”,是指人体对方向、空间位置、速度变化激活肌肉传入中枢神经系统的感觉信息,且在大脑、关节、肌肉等做出判断后产生的控制行为。
或者说在进行各种活动的同时人体能够判断出身体及四肢所在位置的信息。
本体感受器是指位于肌肉、肌腱和关节内的感受器,感受身体在空间运动和位置的变更,向中枢提供信息。
有的将前庭器官的感受装置也列为本体感受器,本体感受器,亦称固有感受器,接受动物体或一部分所处的状态,特别是指以力学状态作为直接感觉刺激而使身体感知的感受器,是与接受外界的和体表等外刺激的远距离感受器及外感受器相对而言的。
脊椎动物的肌梭和腱梭是具有其代表性的,它分别以该骨骼肌或腱的机械伸展为适宜刺激而兴奋,并将其伸展的程度报向中枢。
内耳的前庭装置(卵圆囊、球囊、半规管)作为所谓平衡器官,因具有感受动物体本身的静力学、动力学状态的功能,通常可列入本体感受器。
这些本体感受器的活动,一般不一定作为明确的自我感觉(本体感觉)进入意识,主要是作为特定反射活动的诱发因素而起着重要作用。
本体感受性训练是为提高机体本位感受器对运动中关节位置、关节移动、移动方向、移动速度的感知能力而专门实施的功能性训练。
本体感受性训练方法,非稳定状态下,多关节、多解剖面练习能够很好地提高本体感受性。
本体感知觉与肌肉运动当一个人走在崎岖不平道路上的时候,他(她)的双脚下踏的幅度能够根据路面状况而适时作出调整,同时也能不假思索地及时调整身体姿势以保持平衡而不至于跌倒。
如果一个仰卧着的婴儿的小脚被人拉一下接着又被放开,那他(她)的小腿就会立即缩回到原先位置。
这样的运动都需要本体感知觉(简称本体觉)(proprioception)的参与。
本体觉是关于身体某一部位的位置及其运动状况的感知觉。
位于肌肉中的本体觉感受器察觉肌肉的伸缩与张力状况,并将此信息传送至脊髓,据此脊髓得以调整其向肌肉发出的运动信号。
当肌肉被拉长时,脊髓就向其发出运动信号而产生收缩反射,这种反射动作被称为牵张反射(stretch reflex),它是由肌肉牵拉所引发的。
一种本体感受器是肌梭(muscle spindle),它在肌肉中与肌纤维(梭外肌)平行排列,感受所在肌肉的牵张状况。
肌梭长约几毫米,由外层结缔组织形成一个囊,囊内一般含有6至12根梭内肌纤维。
当肌肉伸长时,肌梭随之同时被拉长,缠绕在梭内肌上的感觉神经末梢产生感觉冲动,并将其沿感觉传人神经(Iα纤维)传送至脊髓运动神经元,后者由此产生兴奋,并将其运动信号传回该肌梭所在的肌肉,从而导致收缩运动。
由此可见,肌肉的牵张导致与其相反的收缩运动——牵张反射,该运动是本体觉感受器——肌梭兴奋的结果。
在膝跳反射测验中,主试要求被试将一条腿跷起,交叉搁在另一条腿上,然后敲击跷着的那条腿的膝盖下方部位,敲击拉长了小腿伸肌及其肌梭,导致该肌肉收缩而使搁着的小腿向上弹踢。
该测验用于检查腿的牵张反射机能是否正常。
这种反射对于人的行走(尤其在崎岖不平道路上的行走)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另一种本体感受器是高尔基腱器(Golgi tendon organ),它位于肌肉两端的肌腱中,感受肌肉收缩的紧张程度,能够阻止肌肉过度强烈收缩。
身体的某些肌肉非常强壮,如果其大量肌纤维同时收缩,就会造成肌肉损伤。
肌肉收缩时,其紧张程度增加,导致高尔基腱器兴奋,并将此感觉信息传送至脊髓。
气胸:胸膜腔由胸膜壁层和脏层构成,是不含空气的密闭的潜在性腔隙。
任何原因使胸膜破损,空气进入胸膜腔,称为气胸顺应性:是指在外力作用下弹性组织的可扩张性,是静止条件下测得的每单位压力改变所产生的容积改变,是分析呼吸系统弹性阻力的静态指标。
计算公式如下: C = ⊿V / ⊿P = 1 / R滞后现象:聚合物在交变应力作用下应变落后于应力的现象称为滞后现象(hysteresis)。
判断肺组织是否有正常的弹性回缩,必须知道顺应性和测量顺应性时的肺容积,也就是比顺应性的大小潮气量(Tidal volume,VT):通常是指在静息状态[u1] 下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量。
它与年龄、性别、体积表面、呼吸习惯、肌体新陈代谢有关。
设定的潮气量通常指吸入气量。
潮气量的设定并非恒定,应根据病人的血气分析进行调整。
补呼气量(Expiratory reserve volume,ERV):平静呼气后所能呼出的最大气量。
正常成人约 1000ml 。
ERV反映了肺的气储备功能。
补吸气量:在平静吸气后再作最大吸气动作所能增加的吸气量称为补吸气量肺容量(lung volume):指肺活量、功能残气和残气的总和,它们间的关系,是潮气量、补吸气量、补呼气量三者之和。
最大吸气终末时再由肺尽力呼出气体的总量,乃作为测定肺功能的指标。
功能余气量(FRC):是指平静呼气之后肺中残余气体的容积解剖无效腔(anatomical dead space ):是指每次吸入的气体,一部分将留在呼吸性细支气管以前的呼吸道内,这部分气体不能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故将这部分呼吸道的容积称为解剖无效腔。
肺泡无效腔:进入肺泡内的气体,也可因血流在肺内分布不均使部分气体不能与血液进行交换,这一部分肺泡容量称为肺泡无效腔.生理无效腔:肺泡无效腔与解剖无效腔一起合称生理无效腔肺通气量:单位时间内出入肺的气体量。
一般指肺的动态气量,它反映肺的通气功能。
肺泡通气量:进入肺泡能进行气体交换的气体量。
DOI:10.16655/ki.2095-2813.2001-5501-6186本体感觉对人体运动能力的影响研究分析①姚浩博 杜东(广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广西桂林 541006)摘 要:近年来,对本体感觉的研究越来越多,研究发现在人体受伤后的康复过程中,本体感觉的康复也是至关重要的,本体感觉恢复的程度对人体伤后康复水平有着直接影响。
最近,本体感觉的研究也从康复医学领域逐渐进入体育领域,并被体育界参考,形成了一种新的训练方法。
此前的研究表明,本体感觉对人体运动能力中的核心稳定性、平衡能力、运动技能指标有显著影响,因此该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收集的资料加以整理、归纳和综合分析,对本体感觉能力对人体运动能力方面的影响加以解释说明,为教练、运动员、体育教师、体育科研人员等相关行业人员提供一些训练思路。
关键词:本体感觉 训练 运动能力 体育中图分类号:G80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21)01(a)-0041-03 Research on the Influence of Proprioceptive Sensation on AthleticAbilityYAO Haobo DU Dong(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Guilin,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541006 China)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re have been more and more researches on proprioception. The study found that the rehabilitation of proprioception is also very important in the rehabilitation process of human body after injury. The degree of proprioception recovery has a direct impact on the level of rehabilitation after injury. Recently, the research of proprioception has gradually entered the field of sports from the field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Now it has been referred by the sports f ield and formed a new training method.Previous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proprioception has a signif icant impact on the core stability of the human body, human body balance ability and motor skills. In this paper, the collected data are sorted out, summarized and comprehensively analyzed by us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review and logical analysis, and the inf luence of proprioception on human motion ability is solved. It provides some training ideas for coaches, athletes, sports teachers, sports researchers and other related industries.Key Words: Proprioception; Training; Athletic ability; Sports本体感觉的定义最早是由查尔斯贝尔提出的。
2023年康复医学概论考试题库及答案(通用版)—、单选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1.下面有三个自由度的关节是( )A.肩关节 B肘关节 C桡尺关节 D膝关节E 腕关节2、关于人体的基本运动平面的说法正确是( )A.矢状面将人体分为前后两面 B . 水状面将人体分为左右两面 C. 额状面将人体分为上下两面 D.以上三个平面相互垂直E. 以上说法都正确3.下列有关肌力的练习错误的是;( )A.肌力为0级时不必做肌力的训练 B。
注意心血管的反应C.肌力为2级时可以进行免负荷运动 D。
肌力为3-4级时由主动运动进展到抗阻运动 E。
注意无痛锻炼4.中风病人坐位膝关节可以伸展,此时为( )A. Brunnstrom III 级 B。
Brunnstrom IV级 C. Brunnstrom v级D.MMT 4级 E.MMT 5级5、 徒手肌力评定法,肌力相当于正常肌力的75%时,此时的肌力为( ) A.1级 B。
2级 C。
3级 D。
4级 E。
5级6、肩关节屈曲伸展活动度测量时,轴心是( ) A.尺骨鹰嘴 B。
肱骨外上髁 C。
肩峰 D。
肩胛骨 E。
以上都不是7、步行周期中,在支撑期控制足放平速度的肌肉是( )A.臀大肌B.股四头肌C.胫骨前肌D.臀中、小肌E.股二头肌8、关于放松练习错误的是( )A.放松包括精神放松和肌肉放松两种 B。
放松练习有利于缓解疼痛C。
放松练习有利于改善睡眠 D。
在训练中只需要注意肌肉放松E。
放松练习可以消除不安9、在腹肌肌力检查时,仰卧位,令病人抬头,触到腹肌有收缩,此时腹肌 的肌力为( )A.I级 B.II级 C III级 D. IV 级 E.V级10、小儿脑瘫的康复原则不包括( )A.早发现 ,早诊断,早治疗 B. 治疗-游戏-教育三结合 C. 自然恢复 D. 综合治疗 E 注意家属的作用三、多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流畅性失语包括( )A。
本体感觉在运动控制中的作用在运动控制中,本体感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体感觉是指人体对自身姿势、位置和运动状态的感知和认知能力。
它包括了肌肉、韧带、关节和皮肤等组织传递的感觉信息,以及大脑对这些信息的处理和整合。
本体感觉不仅帮助我们维持平衡,还参与了各种精细的运动控制,如手部操作、步行、站立等。
下面将通过几个具体的例子来详细探讨本体感觉在运动控制中的作用。
1.体育运动中的本体感觉在体育运动中,本体感觉对于运动员的表现至关重要。
以篮球运动为例,当运动员持球投篮时,本体感觉可以帮助他们掌握投篮姿势、力度和方向,从而准确命中篮筐。
本体感觉还能帮助运动员调整身体的平衡和姿势,以应对对手的变幻多端的防守。
在足球比赛中,本体感觉也能帮助球员控制踢球的力度和角度,保持良好的平衡和灵活性。
本体感觉的敏锐度和准确性直接影响着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表现。
2.日常生活中的本体感觉除了体育运动,本体感觉在日常生活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当我们走路时,本体感觉能够帮助我们感知脚部的压力分布、身体的平衡和移动状态,从而保持稳定的步态。
在开车时,本体感觉能够让驾驶者准确掌握方向盘的位置和车辆的速度,以便安全驾驶。
本体感觉还能够帮助我们进行精细的手部操作,如书写、打字、握物体等。
3.本体感觉与姿势控制在运动控制中,本体感觉与姿势控制密切相关。
当我们进行动作时,本体感觉能够让我们准确感知身体各个部位的位置和运动状态,从而使得我们能够调整肌肉的张力和协调身体的各个部分,保持良好的姿势。
当进行瑜伽的时候,本体感觉能够帮助我们感知身体各部位的位置和力度,从而更好地完成各种瑜伽动作,使得瑜伽练习更加深入和有效。
总结回顾本体感觉在运动控制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它不仅帮助我们进行各种精细的手部操作和姿势控制,还能够影响我们在体育运动和日常生活中的表现。
对本体感觉的训练和提高,对于保持良好的运动控制能力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个人观点与理解在我看来,本体感觉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本体感名词解释
本体感是指人对自己身体的感觉,例如,对大、小肌肉的控制,手—眼协调,手—耳协调,身—脚协调等。
它与大脑的抑制能力发展是密切相关的。
如果一个人的本体感不良,可能会出现譬如方向感不明、写字歪扭、容易跌倒、左右不分、动作协调不良等情况。
本体感的训练有助于提高儿童手—眼协调、双侧均衡发展、抑制及持久力的能力,并且能改善儿童的学习障碍,如写字时左右颠倒、容易跌倒等问题。
此外,本体感的训练也可以增强儿童的自信心和自我控制能力。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信息,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专业医生。
本体感觉本体感觉是指肌、腱、关节等运动器官本身在不同状态(运动或静止)时产生的感觉(例如,人在闭眼时能感知身体各部的位置)。
因位置较深,又称深部感觉。
此外,在本体感觉传导通路中,还传导皮肤的精细触觉(如辨别两点距离和物体的纹理粗细等)。
主要涉及躯干和四肢的本体感觉传导通路(因头面部者尚不明了)。
基本概述
本体感觉可分为三个等级,一级:肌肉、肌腱、韧带及关节的位置感觉、运动感觉、负重感觉;二级:前庭的平衡感觉和小脑的运动协调感觉;三级:大脑皮质综合运动感觉。
骨损伤病人的本体感觉缺失主要是一级缺失,运动损伤病人的本体感觉缺失主要是一级、二级缺失;神经损伤病人的本体感觉缺失主要是三级缺失。
根据运动功能再获得的固有规律:感觉输入(外力协助)→本体感觉输入(无外力协助)→运动模式标准固定→多次或超量标准重复运动→在大脑皮质建立运动功能区→运动功能再获得!我们可以得知:没有本体感觉输入,就没有运动功能再获得!
症状1.意识性
1.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通路由3级神经元组成。
第1级神经元为脊神经节细胞,其周围突分布于肌、腱、关节等处本体觉感受器和皮肤的精细触觉感受器,中枢突经脊神经后根的内侧部进入脊髓后索,分为长的升支和短的降支。
其中。
来自第4胸节以下的升支走在后索的内侧部,形成薄束;来自第4胸节以上的升支行于后索的外侧部,形成楔束。
两束上行,分别止于延髓的薄束核和楔束核。
第2级神经元的胞体在薄、楔束核内,由此二核发出的纤维向前绕过中央灰质的腹侧,在中线上与对侧的交叉,称内侧丘系交叉,交叉后的纤维呈前后排列行于延髓中线两侧、锥体束的背方,再转折向上,称内侧丘系。
内侧丘系在脑桥居被盖的前缘,在中脑被盖则居红核的外侧,最后止于背侧丘脑的腹后外侧核。
第3级神经元的胞体在腹后外侧核,发出纤维经内囊后肢主要投射至中央后回的中、上部和中央旁小叶后部,部分纤维投射至中央前回。
此通路若在不同部位(脊髓或脑干)损伤,则患者在闭眼时不能确定相应部位各关节的位置和运动方向以及两点间的距离。
2.非意识性
2.非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通路非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通路实际上是反射通路的上行部分,为传入小脑的本体感觉,由两级神经元组成。
第1级神经元为脊神经节细胞,其周围突分布于肌、腱、关节的本体感受器,中枢突经脊神经后根的内侧部进入脊髓,终止于C8~L2的胸核和腰骶膨大第V—VII层外侧部。
由胸核发出的2级纤维在同侧侧素组成脊髓小脑后束,向上经小脑下脚进入旧小脑皮质;由腰骰膨大第V~VII层外侧部发出的第2级纤维组成对侧和同侧的脊髓小脑前束,经小脑上脚止于旧小脑皮质。
以上第2级神经元传导躯干(除颈部外)和下肢的本体感觉。
传导上肢和颈部的本体感觉的第2级神经元胞体在颈膨大部第VI、VII层和延髓的楔束副核,这两处神经元发出的第2级纤维也经小脑下脚进入归小脑皮质。
管理系统
本体感觉通过三个级别进行管理:
一级管理是指条件反射运动模式运动管理,是最低级的管理;
二级管理是指小脑+前庭,是中级管理;
三级管理是指视觉+中枢神经系统,是高级管理。
没有视觉的参与,本体感觉的输入会很慢。
三级感觉管理示意:
一级管理关节位置感觉(JPS)
肌肉运动感觉
负重感觉
二级管理小脑
前庭
三级管理CNS(中枢)的综合信息收集与处理
视觉反馈
传输速度
本体感觉运动的信号传输分三个速度:
一级管理的神经感觉传输速度为20-30毫秒(骨关节+肌肉)
二级管理的神经感觉传输速度为50毫秒(小脑+前庭)
三级管理的神经感觉传输速度为100毫秒(中枢+视觉)
感受器
1、肌梭神经元——运动感觉——感觉肢体的运动速度,肌肉通过屈伸感知和调控运动速度。
2、高尔基小体——肌腱两端——负重感觉——感知和调节肢体的负重变化。
3、帕厅尼小体——韧带关节两端——位置感觉——感知肢体与关节的位置移动。
4、凡蒂帕厅尼小体——压力感觉(同位置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