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人文环境1
- 格式:doc
- 大小:62.00 KB
- 文档页数:2
第六章第二节人文环境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知识与技能:1.通过读图、计算,了解世界和亚洲人口总数、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并理解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口净增加数间的关系,理解人口过多所带来的资源和环境问题。
2.通过活动了解亚洲多样的地域文化特点,初步掌握收集信息资料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1.在明确学习内容、方法和要求的前提下,指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完成自学检测,达到对学习内容的简单了解。
2.面向全体,走下讲台,准确把握学生形成问题的关键,注重思维过程和学习方法的指导。
加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
3.面向全体设置当堂练习题,帮助学生分析思路总结方法。
通过师生共同归纳新知,构建知识框架,形成知识脉络。
设置达标检测环节检测目标达成情况,针对共性问题当场点评。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自主学习、教师点拨,使学生在自学、讨论、反思的过程中感悟到亚洲人口对资源和环境所产生的压力,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2.体验亚洲多样的地域文化魅力,学会尊重不同地域的文化。
3.通过合作探究、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学会倾听和欣赏别人,学会从分歧中尊重别人,从而提高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亚洲的人口状况教学难点:1.人口过多带来的资源、环境问题2.亚洲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之间的联系教法学法:读图分析法、对比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法课前准备:教师制作本节课的多媒体课件和学案,学生在预备铃后朗读本节课的课文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时间:1分钟)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亚洲的位置、地形、河流、气候等自然环境特征,那么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看一看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下,亚洲的人口和文化具有什么样的特点?首先请同学们用1分钟的时间默读记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时间:1分钟)1.了解亚洲的人口状况,理解由于人口过多带来的资源和环境问题。
2.了解亚洲多种多样的地域文化。
创设情境、自主学习:自学指导一:(时间:8分钟)1.认真阅读课文P10—P11,通过数据对比从人口数量、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等方面分析亚洲的人口现况。
七年级地理《亚洲的人文环境》教案第一章:亚洲的人口与环境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亚洲的人口分布特点及与环境的关系。
1.2 教学内容亚洲的人口数量和分布情况。
人口与环境的关系,如人口密度、资源利用等。
1.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地图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1.4 教学步骤引入话题:通过亚洲地图和人口数据引入人口与环境的话题。
讲解亚洲人口分布:分析亚洲人口数量和分布特点。
探讨人口与环境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人口密度、资源利用等问题。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人口与环境的关系,分享各自的观点。
总结:总结亚洲人口与环境的关系,强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1.5 作业布置让学生绘制亚洲人口分布图,并写一篇关于亚洲人口与环境关系的短文。
第二章:亚洲的宗教与文化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亚洲的宗教类型、分布特点及其对文化的影响。
2.2 教学内容亚洲的主要宗教类型,如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
宗教的分布特点,如集中地区、传播途径等。
宗教对亚洲文化的影响,如艺术、建筑、生活方式等。
2.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地图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2.4 教学步骤引入话题:通过亚洲地图和宗教数据引入宗教与文化的话题。
讲解亚洲宗教类型:介绍亚洲的主要宗教类型及其特点。
分析宗教分布特点:引导学生观察亚洲宗教的分布情况。
探讨宗教对文化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宗教对亚洲文化的影响。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宗教对亚洲文化的影响,分享各自的观点。
总结:总结亚洲宗教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强调宗教对文化的影响。
2.5 作业布置让学生调查本地区的宗教信仰,并写一篇关于宗教对亚洲文化影响的短文。
第三章:亚洲的语言与文字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亚洲的主要语言及其分布特点,认识亚洲的文字体系。
3.2 教学内容亚洲的主要语言类型,如汉语、阿拉伯语、印地语等。
语言的分布特点,如使用人数、集中地区等。
亚洲的文字体系,如汉字、阿拉伯文、印度文等。
3.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地图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人文环境分析未来星出品目录前言第一章研究目的第二章人文环境的认知第一节人文环境的概念第二节人文环境的分类第三节人文环境的比较和分析第三章人文环境对营销的影响第一节宏观环境的分析1.人口环境分析2.经济环境分析3.政治与法律环境分析4.文化环境分析5.自然环境分析第二节案例分析第四章结语前言人是构成市场营销的根本要素,是企业市场营销活动的最终对象。
因此,现代企业营销,从表象看是市场营销策略的应用与组合,是一种经济行为,但从深层次剖析则是人文操作的结果。
跳出旧营销论营销氛围,以新的视觉观察现代营销行为,研究揭示文化环境对人们消费行为方式的影响,用人文操作手法营造商机与组织竞争,是未来商战的主旋律。
市场营销学自19世纪末创立以来,经历了初创阶段、应用阶段、繁荣阶段、以及演化创新阶段,已发展为一门综合了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和行为科学等学科原理,又与这些学科有着不同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的、具有独立体系的边缘性应用科学,是一门富有启发性和社会导向性学科。
市场营销学产生与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对营销理论研究经过了不断的实践、认知、分析、修正与升华,从狭窄的商品推销术研究,到宽领域的研究,尤其是80年代中期,世界营销权威菲利普。
科特勒“大市场营销”理论(Megmarketing)的创立,营销组合策略由4P…S扩展为6P‟S,即在产品(Product)、价格(Price)、地点(Place)、促销(Promotion)的基础上,增加了权力(Power)和公共关系(Public-Relation)。
这标志着营销理论进入了崭新的阶段,企业的市场营销行为也完全超越了纯经济行为,而更多地体现了人文操作。
第一章研究目的现代营销观念是以人文化操作为出发点实践证明,有什么样的经营哲学,就有什么样的经营结果。
传统的市场营销观念有生产观念、产品观念和推销观念,其出发点是一切以生产者为中心,企业考虑的重点是“我擅长于生产什么”,经营手法是多生产、多销售,并靠产后推销甚至靠强实强卖之高压销售策略,以获取利润。
鲁教版地理六年级下册6.2《人文环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鲁教版地理六年级下册6.2《人文环境》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理解人类如何适应和改变环境,以及人类活动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
教材通过大量的图片和实例,生动地展示了人类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于人类活动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一些复杂的环境问题可能还难以理解,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图片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此外,学生对于地理信息技术等现代科技在环境中的应用可能比较陌生,需要教师进行适当的介绍。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理解人类如何适应和改变环境,以及人类活动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
2.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对于地理环境的保护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人类活动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2.地理信息技术在环境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2.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探讨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和图片,用于讲解人类活动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2.准备一些实际的环境问题,用于引导学生思考。
3.准备地理信息技术的相关资料,用于讲解地理信息技术在环境中的应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环境问题的图片,引发学生的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人类活动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2.呈现(10分钟)讲解人类活动与环境之间的关系,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了解人类如何适应和改变环境,以及人类活动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一些实际的环境问题,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第六章第二节人文环境一、考点提示人口最多的大洲人口超过一亿的国家及其人口过多对资源、环境的压力三大人类文明发祥地多样的地域文化与自然条件的关系三类产业的划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异二、自主学习1.众多的人口读图6.14按人口数的多少,给各大洲排队:按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高低,给各大洲排队2.人口、资源、环境的恶性循环课本p页: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把a~f各项内容填入框中。
a.要求增产粮食 b.开垦坡地和干旱地带b.粮食产量下降 d.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加重e.恶性循环f.土壤肥力下降人口、资源、环境的问题在教材中多次提到过,在八年级跨省区域中的黄土高原、长江沿江地带也设计了。
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请根据下列材料的因果关系,将下列各项前的字母填入相应的圆圈内。
a.人均耕地减少 b.破坏植被c.过渡开垦荒地 d.人口增长过快3.地域文化读图6.16,找出三个人类文明发祥地。
4.经济⑴亚洲除国家以外,大部分国家属于发展中国家。
⑵三类产业划分: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服务和部门。
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其三类产业所占的比例有何不同?⑶xx年,我国的三类产业所占的比例分别是第一产业14.5﹪;第二产业51.7﹪;第三产业32.8﹪。
在图6.19用字母f表示出我国三类产业的点位。
三、系统构建四、自我测评1.下列各大洲中,人口超过一亿的国家数目最多的是a.亚洲 b.非洲 c.拉丁美洲 d.北美洲2.下列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a.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大洋洲 b.非洲、亚洲、拉丁美洲、大洋洲 c.非洲、南美洲、大洋洲、北美洲d.亚洲、南美洲、大洋洲、非洲3.关于三类产业的连线错误的是 a.工业——第一产业 b.农业——第一产业 c.牧业——第一产业 d.流通服务部门——第三产业4.世界上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是a.亚洲 b.欧洲 c.非洲 d.拉丁美洲5.亚洲经济发达的国家是a.中国 b.韩国 c.沙特阿拉伯 d.日本6.下列不属于亚洲的三大文明发祥地的是 a.美索不达米亚半岛 b.印度河流域 c.尼罗河流域 d.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7.下列搭配错误的是 a.沙特阿拉伯的贝都因人——住帐篷 b.东西伯利亚的亚库特人——住木屋c.加里曼丹岛的达雅克人——住高脚屋2017-07-31一、考点提示人口最多的大洲人口超过一亿的国家及其人口过多对资源、环境的压力三大人类文明发祥地多样的地域文化与自然条件的关系三类产业的划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异二、自主学习1.众多的人口读图6.14按人口数的多少,给各大洲排队:按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高低,给各大洲排队2.人口、资源、环境的恶性循环课本p页: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把a~f各项内容填入框中。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6.2《人文环境》教案1 教学要求1.通过阅读统计图表,说明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
通过计算了解人口总数、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净增加数之间的关系,理解由于人口过多所带来的资源和环境等问题,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2.通过图片、资料等了解亚洲多种多样的地域文化特点,初步学会分析不同地域文化产生的自然环境背景。
初步掌握搜集各国家资料的方法,通过交流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
同时培养学生尊重各国家风俗习惯的良好情感。
3.通过阅读地理图表,分析数据,了解亚洲各国家间经济发展的差异。
4.通过对亚洲人文地理环境的学习,进一步理解自然地理环境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初步理解由于不同国家的自然、社会、历史条件差别很大,所以文化、经济也有很大不同,对各区域间的差异性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为下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结构分析就一个区域而言,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自然环境是人文环境发生发展的基础。
任何一个区域人们生产和生活的特点,大都有这个区域自然环境的烙印。
所以在教学中不能割裂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之间的关系,相反这二者之间的联系才是本章的教学重点。
就本节而言,教科书划分为“人口最多的大洲”、“多样的地域文化”、“经济发展的差异”三个部分,主要体现的是区域之间的差异。
第一部分着重讲述亚洲与其他大洲的差异,后两部分重点体现了亚洲内部的差异。
紧紧抓住“差异”这条主线才能将本节的教学任务顺利完成。
此外,教材还提供了大量的地理图表和数据,这也是人文环境研究的重要手段,应着重培养学生阅读资料、总结规律的能力。
内容点析1.人口众多是亚洲的一个显著的人文特点,所以将人口问题作为人文环境的开始。
图6.13是为了给学生一个形象直观的认识,可以和上一节的图6.3进行对比。
这两幅图都是统计图,图6.3是堆积图,不但清楚地表示出了各数据项的排序,还形象地表示出了各数据项的数值;图6.13是一幅扇型百分比统计图,虽然没有数据项的数值,但可以形象地表示出各数据项在总体中所占的比例。
悦庄一中地理导学案4(六年级下)班级姓名
第六章第二节人文环境(第1课时)主备人:宋尚芳审核人:宋尚芳【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地理图表,说明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
2、过程与方法:初步掌握搜集各个国家资料的方法,通过交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认识亚洲人文环境,增强环境意识,懂得尊重不同
国家的文化,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预习提问】:
1、世界的人口在2000年时达到亿。
亚洲此时有亿。
2、亚洲存在怎样的人口问题?
【学习过程】
【自学探究】:
【自学指导一】读课本P10页文字及图6.13、6.14,回答下列问题:
1、亚洲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所以亚洲是世界人口大洲。
2、世界上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个,其中位于亚洲的有个,它们分别是。
【自学指导二】读课本P11页图6.15,回答下列问题:
1、按人口数量多少,给各大洲排队(写在课本上),位居第一的是。
2、按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高低,给各大洲排队(写在课本上),亚洲位居
第。
3、按1995—2000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世界平均为1.3%)计算2001年亚
洲的净增人口数和世界的净增人口数;看看世界每增加100人,其中有多少人在亚洲?
①2001年世界净增人口数为:60.55亿×1.3%=0.787亿≈0.79亿
②2001年亚洲净增人口数为:36.8亿×1.4%=0.515亿≈0.52亿
③亚洲净增人口数占世界净增人口数的比例:0.52÷0.79≈66%
所以,每增加100人,其中人在亚洲。
【合作探究】读P11阅读材料并完成P12表格
1、人口增长对资源和环境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人们应该怎样做才能与资源环境和谐相处?
【达标检测题】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
B.亚洲是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
C.东亚是亚洲人口最多的地区
D.亚洲人口占世界人口总数的61%
2、关于亚洲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东亚、南亚、东南亚是亚洲人口稠密的地区
B.亚洲是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
C.亚洲人口有36.8亿,占世界人口总数的69%
D.亚洲有5个国家的人口超过一亿
3、亚洲人口众多,有6个国家的人口数超过1亿,其中分布在南亚的国家有几个(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4.在世界各大洲中,亚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
A.是世界最高的大洲
B.是世界最低的大洲
C.低于非洲和拉丁美洲
D.低于北美洲
5.亚洲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
A.5个
B.6个
C.7个
D.8个
6.世界各大洲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
A.亚洲
B.欧洲
C.拉丁美洲
D.非洲
7、亚洲人口稠密的地区主要在()
A.东部、西部
B.南部、西部
C.东部、南部
D.南部、中部
8、完成下面的良性循环图:
A.控制人口
B.对粮食需求减少
C.环境得到改善
D.科技兴农
E.粮食单产提高
【我的收获】
【预习】亚洲的地域文化有何特点?经济发展有何差异?
退耕还林
良性循环
课堂因我而精彩,我因课堂而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