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感染性疾病与感染免疫检测
- 格式:ppt
- 大小:614.50 KB
- 文档页数:68
《医学微生物学》第二十二章螺旋体和第二十三章病毒的基本性状复习题及答案第二十二章螺旋体一、单选题1.检查螺旋体最常用的方法是:A.悬滴法B.革兰染色法C.抗酸染色法D.Giemsa染色法E.暗视野显微镜法2.钩端螺旋体的周浆鞭毛存在于:A.外膜表面B.外膜与胞壁之间C.细胞壁D.细胞壁与胞浆膜之间E.胞浆中3.关于苍白密螺旋体苍白亚种的致病性与免疫性,下述错误的是:A.人是梅毒的唯一传染源B.致病因素有内毒素和外毒素C.先天梅毒由母亲经胎盘传给胎儿D.后天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是性接触E.机体抗梅毒的免疫是感染性免疫4.Ⅰ期梅毒患者,检查病原体应取的标本是:A.血液B.尿液C.脑脊液D.下疳渗出液E.梅毒疹渗出液5.VDRL试验和RPR试验使用的抗原是:A.绵羊红细胞B.梅毒螺旋体C.牛心肌的心脂质D.变形杆菌Oxk株E.非致病性螺旋体6.关于苍白密螺旋体苍白亚种的生物学性状,错误的叙述是:A.螺旋体的螺旋细密.规则.两端尖直B.革兰染色不易着染,常用镀银染色法染色C.在暗视野显微镜下可观察其形态和运动方式D.不能在无活细胞的人工培养基中生长繁殖E.4℃血库存放3d以上的血液仍有传播梅毒的危险7.钩端螺旋体培养的适宜温度是:A.37℃B.35℃C.28℃D.24℃E.20℃8.能用Korthof培养基培养的致病性螺旋体是:A.苍白密螺旋体苍白亚种B.奋森螺旋体C.钩端螺旋体D.回归热疏螺旋体E.伯氏疏螺旋体9.关于钩体的致病性,下述错误的是:A.传染源主要来自感染的家畜B.人是唯一的传染源C.致病物质有内毒素样物质.溶血素等D.可以引起钩体血症E.钩体病可以累及全身多个脏器二、多选题1.关于苍白密螺旋体苍白亚种的生物学性状,下述正确的是:A.有8~14个致密而规则的小螺旋B.两端尖直C.有鞭毛,运动活泼D.不能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E.抵抗力弱,加热50℃,5min死亡2. 哪期获得性梅毒感染性强?A.潜伏期B.Ⅰ期C.Ⅱ期D.Ⅲ期E.恢复期3.关于钩端螺旋体的生物学性状,下述正确的是:A.属于密螺旋体属B.一端或两端呈钩状弯曲,运动活泼C.常用Korthof培养基培养D.培养的适宜温度为28℃E.在湿土和水中可存活数月4.以下对钩端螺旋体致病性的描述,正确的是:A.动物感染钩端螺旋体后,大多数呈隐性感染B.钩体侵入人体后迅速引起败血症C.钩体有较强的侵袭力,可侵犯人体肝.肾.脑及肌肉等组织器官D.钩体的致病物质主要有溶血素.细胞毒因子.内毒素样物质E.钩体可通过胎盘垂直感染胎儿5.苍白密螺旋体苍白亚种的传播途径有:A.性接触B.垂直传播C.间接接触D.节肢动物叮咬E.消化道传播三、名词解释1.螺旋体四、简答题1.简述钩端螺旋体的致病性。
思考题绪论1. 免疫应答主要分为哪几个阶段?2.中枢免疫器官对免疫细胞的发育起什么作用?3.外周免疫器官主要由哪些组织与器官组成?在免疫应答中发挥什么作用?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与NK细胞的主要功能分别是什么?5.补体系统的主要激活途径有何不同6.免疫辅助细胞在特异性免疫应答中发挥什么作用?7.7.临床免疫学主要的研究方向是什么?8.8.免疫学检验可分为几个部分?9.9.临床免疫学及免疫检验在移植免疫、肿瘤免疫中的意义。
10.10.现代免疫学技术包括了哪些方法?第二章抗原抗体反应1.什么是抗原抗体反应?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是什么?2.抗原抗体的结合力有哪些?3.抗原抗体反应有哪些特点?4.如何理解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和交叉反应?5.什么是抗原抗体反应的可逆性?有何应用?6.如何理解抗原抗体反应的亲和力和亲合力?7.抗原抗体反应体系中为何要确定抗原、抗体的最适比例?8.抗原抗体反应有哪些影响因素?9.基于抗原抗体反应的免疫学检测技术有哪些?10.什么是标记免疫技术?标记免疫技术有哪些类型?第三章免疫原和抗血清的制备1.什么是免疫原?2.如何制备可溶性抗原?3.常用的细胞破碎方法有哪些?4.连接半抗原的载体有哪些?制备半抗原性免疫原的方法有哪些?5.纯化抗原的鉴定包括有哪些内容?6.什么是免疫佐剂?免疫佐剂有哪些种类?免疫佐剂的作用机制有哪些?7.什么是抗血清?什么是多克隆抗体?8.如何制备抗血清?9.动物采血有哪些方法?10.抗血清的鉴定包括哪些内容?第四章单克隆抗体与基因工程抗体的制备1.杂交瘤技术是如何问世的?其基本原理是什么?2.什么是单克隆抗体?其特性和局限性如何?与多克隆抗体有何异同?3.杂交瘤细胞的克隆方法有哪些?4.细胞株冻融的原则是什么?5.大量制备单克隆抗体的方法有哪些,各有哪些优缺点?6.单克隆抗体的性质鉴定的方法有哪些?7.叙述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流程和应用。
8.叙述基因工程抗体的概念和优点。
临床检验技术师《基础知识》考前点题卷一[单选题]1.小红细胞直径小于A.7.0μmB(江南博哥).6.0μmC.5.5μmD.5.0μmE.4.5μm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红细胞直径大于10μm者叫大红细胞;大于15μm者叫巨红细胞;小于6μm者称为小红细胞。
掌握“第二章红细胞检查3”知识点。
[单选题]2.羊水中的脂肪细胞出现率达到多少反映胎儿皮肤成熟A.>10%B.>20%C.>50%D.<10%E.<20%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羊水中的脂肪细胞出现率>20%示胎儿皮肤成熟;<10%示胎儿皮肤未成熟。
掌握“第十七章羊水检查2,3”知识点。
[单选题]3.白细胞计数各大方格间的计数结果相差不应超过A.5%B.7%C.9%D.10%E.15%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各大方格间细胞计数结果相差不超过10%,否则应重新充池。
掌握“第三章白细胞检查2”知识点。
[单选题]4.多数毛细胞白血病表现为一致和独特免疫表型的细胞是A.B细胞B.T细胞C.NK细胞D.粒细胞E.单核细胞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毛细胞白血病多数病例表现为一致和独特的B细胞的表型,即膜表面免疫球蛋白(SmIg)大部分阳性。
掌握“第十二章特殊类型白血病2”知识点。
[单选题]5.如果某种物质完全由肾小球滤过,然后又由肾小管完全重吸收,则该物质的清除率是A.0B.50%C.90%D.100%E.无法计算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肾清除率表示肾脏在单位时间内将多少量血浆中的某物质全部清除而由尿排出。
该物质被肾小管完全重吸收,从尿中无排出,故其清除率为0。
掌握“第十一章肾小球肾小管功能及早期肾损伤的检查3,4”知识点。
[单选题]6.用免疫荧光染料对细胞悬液进行染色,影响因素不包括A.温度B.pH值C.荧光染料的浓度D.固定剂E.增强剂参考答案:E参考解析:增强剂会加快染色速度,但对着色效果没有影响,其他选项的因素都会影响染色效果。
掌握“第八章荧光免疫技术的概述1”知识点。
第一章概论一、A IgG B IgA C IgM D IgE E IgD1、血清中含量最高的免疫球蛋白是2、再次免疫应答的主要抗体3、唯一能通过胎盘的抗体4、参与粘膜局部免疫的主要抗体是5、抗原刺激诱导的体液免疫应答中最先产生的抗体是6、介导I型超敏反应的是二、T细胞特有的表面标志是A CD8B CD4C TCRD CD2E CD5三、A骨髓B法氏囊C 脾脏 D 胸腺E淋巴结F周围免疫器官G中枢免疫器官H黏膜伴随淋巴组织1、T细胞发育的重要器官是2、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发生免疫应答的免疫场所3、人体最大的外周免疫器官是4、功能性B细胞分化的唯一免疫场所第二章抗原抗体反应一、抗原抗体结合力中作用最大的是A静电引力 B 范德华引力 C 氢键结合力 D 疏水作用力 E 分子间结合力二、抗原抗体结合力中作用最小的是A静电引力 B 范德华引力C 氢键结合力D 疏水作用力E 分子间结合力三、抗原抗体结合形成复合物的原理主要是蛋白质A亲水胶体转化成疏水胶体B酸氨基数量和结构发生变化C酸氨基数量发生变化D酸氨基结构发生改变E酸氨基种类发生变化四、A前带 B 后带 C 前带或后带 D 等价带1、抗体过量时称为2、只形成可溶性的抗原抗体复合物3、抗原过量时称为五、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是指A两者分子功能的相近性 B 两者之间空间结构的相似性C 两者分子的电子云吸引力D两者分子大小的相近性E 两者之间结构的专一性六、下面哪项不属于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A高度特异性 B 高度的敏感性C 比例性D 可逆性E 共价键结合第三章、免疫原和抗血清的制备一、弗氏完全佐剂的组成包括A液体石蜡、羊毛脂、卡介苗 B 液体石蜡、羊毛脂C 液体石蜡、卡介苗D 羊毛脂、卡介苗E羊毛脂、卡介苗、氢氧化钠二、A反复冻融法 B 研磨法 C 酶处理法 D 超声破碎法 E 表面活性剂处理1、哪项不属于可溶性抗原的制备方法2、制备蛋白质抗原时,破碎组织细胞最常用的方法是三、制备免疫球蛋白重链片段时,用于裂解免疫球蛋白的酶最好选用A木瓜蛋白酶 B 胃蛋白酶C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 胰蛋白酶E 胰肽酶四、制备人工抗原时,最常用于偶联半抗原的载体是A牛血清白蛋白B牛甲状腺球球蛋白C 人血清白蛋白D 人甲状腺球蛋白E 兔血清白蛋白五、免疫小鼠采血通常采用的方法是A颈静脉采血法 B 耳颈静脉采血法C 摘除眼球或断尾法D 心脏采血法E颈动脉采血法六、分离亚细胞成分最常用的方法是A凝胶过滤法 B 低速离心法C 超速离心法D 选择性沉淀法E 高速离心法七、颗粒性抗原免疫接种的方法通常采用A皮下注射 B 淋巴结注射C 肌肉注射D 皮内注射E 静脉注射八、配制绵羊红细胞免疫原一般细胞浓度为A103∕ml B 104∕mlC 105∕mlD 106∕mlE 107∕ml九、制备菌体抗原的方法是A 100℃加温2小时B 0.5%甲醛C 75%乙醇D 1%氯化钙E 2%氯仿第四章单克隆抗体与基因工程抗体的制备一、杂交瘤细胞含有A两亲本细胞各一半染色体 B 两亲本细胞全部染色体C 两个染色体D 融合特有基因信息E 亲代某些特性信息二、选择性培养基要选择融合的A脾细胞与瘤细胞 B 瘤细胞和瘤细胞C 脾细胞和脾细胞D 细胞多聚体E 单倍体细胞三、阻断细胞DNA合成的化合物是A次黄嘌呤 B 胸腺嘧啶核苷 C 叶酸D 聚乙二醇E 甲氨蝶呤四、单克隆抗体纯化法目前最有效的方法是A盐析法 B 凝胶过滤 C 离子交换 D 辛酸提取 E 亲和层析法五、人-鼠嵌和抗体是A人IgV区与鼠IgC区连接 B 人IgC区与鼠IgV区连接C 人Ig与鼠Ig重组D 鼠IgV区与人IgV区连接E 以上都是六、A次黄嘌呤 B 胸腺嘧啶核苷 C HGPRT D 甲氨蝶呤 E 叶酸1、参与由糖和氨基酸合成核苷酸的重要辅酶2、杂交之前骨髓瘤细胞必须缺陷3、阻断细胞DNA合成的化合物是第五章凝集反应一、关于凝集反应,说法正确的是A IgM类抗体的作用比IgG类抗体要强B IgM类抗体常出现不完全反应C IgG类抗体不易出现不完全反应D 反应的发生可分为四个阶段E 可进行定量检测二、玻片凝集试验A只能检测抗原不能检测抗体 B 只能检测抗体不能检测抗原C 既能检测抗原又能检测抗体D 为半定量试验E 不能用于ABO血型鉴定三、关于不完全抗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与抗原结合 B 与抗原结合 C 与抗原结合不出现凝集反应D 常为IgM类抗体E 为多克隆抗体四、关于直接Coombs试验,说法错误的是A检验血清中游离的不完全抗体 B 可定性检测C 可做半定量分析D 可用于新生儿溶血检测E 可用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检测五、间接Coombs试验检测何种抗体A结合在红细胞表面的IgG B 游离的IgGC 结合在红细胞表面的IgM D游离的IgM E 以上都不是六、关于SPA说法错误的是A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细胞壁成分 B 能与IgG的Fc段结合C 能与IgG的F(ab,)2段结合D 不能与IgG3结合E 与IgG结合后不影响其活性第六章沉淀反应一、影响絮状沉淀试验的主要因素是A抗原的质量 B 抗体的质量C 抗原抗体的比例D 反应溶液的PHE 抗体特异性强二、可用来进行定量测定的试验是A双向扩散试验 B 单向扩散试验C 免疫电泳D 对流免疫电泳E 抗人球蛋白试验三、双向扩散试验中当抗体含量大时A沉淀线靠近抗原孔B沉淀线靠近抗体孔C 沉淀线位于抗原孔与抗体孔同等距离的位置D 出现多条沉淀线E 不出现沉淀线四、沉淀反应中的钩状效应是因为A PH浓度过高B PH浓度过高低C 抗体过量D 抗原过量E 以上都不是五、鉴定多发性骨髓瘤最常用的免疫电泳技术是A对流免疫电泳 B 火箭免疫电泳C 免疫电泳D 免疫固定电泳E 以上都可以六、下列抗原抗体反应中不属于沉淀反应的是A单向扩散试验 B 免疫电泳C 免疫比浊D 肥达反应E 双向扩散试验七、A对流免疫电泳 B 火箭免疫电泳C 免疫电泳D 免疫固定电泳E 免疫印迹技术1、区带电泳与免疫沉淀反应相结合的技术2、区带电泳与免疫双扩散相结合的技术3、单向免疫扩散与电泳相结合的技术4、双向免疫扩散与电泳相结合的技术第七章放射免疫技术一、标记免疫技术的根本特点是A用放射性核素对免疫反应进行标记B 标记技术与免疫技术的结合C 高灵敏度与高特异性的有机结合D 免疫反应的生物放大作用E 标记抗原与未标记抗原竞争结合限量抗体二、关于IRMA实验原理,下面那一项不正确A IRMA标记抗体,比活度高B IRMA可测定大小分子的抗原C 较RIA,具有更好的特异性和灵敏度D 检测范围较RIA者更宽E 不能用PEG作分离剂三、经典放射免疫分析系统中,下述那一项叙述是错误的A标记抗原和未标记抗原的化学量大于抗体的分子结合容量B 未标记抗原、标记抗原竞争与抗体结合C 待测抗原的含量,可通过剂量-反应曲线查得D 反应结束时,游离标记抗原含量与未标记抗原呈反比E 与抗体结合的标记抗原量不取决于它与抗体间的亲和力大小第八章荧光免疫技术一、荧光效率是A指荧光素产生荧光的强度B 指荧光素将吸收的光能转变为荧光的百分率C 指物质产生荧光的效率D 指特异性荧光和非特异性荧光的强度比E 指荧光素接受激发光后,产生的荧光色调二、主要用于测定各种激素、蛋白质、酶、药物及病毒抗原的技术A荧光偏振免疫免疫技术 B 荧光抗体技术C 时间分辨免疫技术D 底物标记免疫免疫技术E 流式细胞术三、最适合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测定的荧光物质是A异硫氢酸荧光素 B 四乙基罗丹明C 四甲基异硫氢酸罗丹明D 藻红蛋白E 镧系稀土元素(Eu3+)四、荧光显微镜观察的注意事项中,不正确的是A染色后标本应即刻镜检B 镜下观察时间不易太长C 油镜检查时,应用无荧光油镜D 在37度是,观察效果更好E 检查在暗视野进行第九章酶免疫技术一、目前ELISA双抗体夹心法是A、酶标记特异性抗体用于抗原的检测B、属于竞争结合测定C、先将待测抗原包被于固相载体上D、标记一种抗体可检测多种抗原E、能用于半抗原物质的检测二、酶免疫技术是根据何种特征分为均相和异相两类技术的A、抗原特性B、抗体特性C、抗原抗体反应后是否需要分离结合和游离酶标记物D、酶的稳定性E、载体特性三、关于ELISA竞争法,下面叙述正确的A、用于检测抗原B、被测物与酶标记物的免疫活性各不相同C、被测物多则标记物被结合的机会少D、待测管正确的颜色比对照管的浅则表示被测物量少E、结合于固相的酶标记抗原量与被测抗原量成正比第十章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一、化学发光酶免疫测定系统中常用的酶:A辣根过氧化氢 B B-半乳糖苷酶C 碱性磷酸酶D A和C均是E A、B、C均是二、大多数化学发光反应属于哪类反应:A水解反应 B 分解反应C 氧化还原反应D 中和反应E 置换反应三、A吖啶酯类 B 鲁米诺C 三联吡啶钌D HRPE 4-MUP1、化学发光酶免疫测定中常用的发光物是2、直接化学发光标记免疫测定中常用的发光底物是3、电化学发光免疫测定中常用的发光底物是第十二章固相膜免疫测定一、AIDS的确诊实验是A病毒培养 B 直接红细胞凝集实验C ELISAD Western-blotE PCR二、关于固相膜描述正确的是A常用的固相膜有玻璃钎维素膜、尼龙膜、聚氯乙烯膜和硝酸钎维素膜B 固相膜具有多孔性、非共价键高度吸附抗体或抗原等优点,但不宜于漂洗C 固相膜免疫测定的标记物可用酶和各种有色微粒子,其中以胶体金最为常用D 玻璃钎维素膜是最为常用的膜E 固相膜免疫测定与ELISA相类似,特点是均以微孔板作为固相三、膜载体免疫测定的种类不包括A放射免疫沉淀试验 B 酶联免疫斑点试验C ELISAD 免疫层析试验E 免疫渗滤试验第十四章免疫细胞的分离及其表面标志检测技术一、Ficoll液单次密度梯度离心后外周血细胞分布由上至下依次为A单个核细胞、血小板和血浆、粒细胞、红细胞B 血小板和血浆、粒细胞、单个核细胞、红细胞C 血小板和血浆、单个核细胞、粒细胞、红细胞D 血小板和血浆、单个核细胞、红细胞、粒细胞E 血小板和血浆、红细胞、单个核细胞、粒细胞二、分离纯化淋巴细胞亚群的基本原理是A相应细胞体积不同的特点B 相应细胞具有不同的表面标志C 形态不同特点D 相应细胞贴壁生长的特点E 相应细胞具有吞噬性的特三、为B细胞所特有、是鉴定B细胞可靠的指标是A SmIgB FC受体C 补体受体D EB病毒E 小鼠红细胞受体第十五章免疫功能检测技术一、测定人NK细胞活性的靶细胞多用什么细胞A K562细胞株B Y AC-1细胞株C 肝癌7401细胞株D 破伤风类毒素疫苗接种试验E 多价肺炎链球菌菌苗接种试验二、溶血空斑试验用于检测下列何种细胞功能A T细胞B B细胞C 中性细胞D 吞噬细胞E NK细胞第十六章细胞因子与细胞粘附因子的测定一、细胞因子测定可用于A特定疾病的辅助诊断B 评估机体的免疫状态和临床治疗效果及预后C 某些细胞因子可以用作治疗药物D 临床疾病的预防E 上述各种情况二、A IL-1 B EPO C IFN—r D GM—CSF E TNF1、抗病毒作用2、促进粒细胞和巨噬细胞生长的是3、促进红细胞生长4、杀肿瘤作用5、巨噬细胞分泌三、A ELISA B ELISPOTC 抗病毒活性测定法D 细胞因子诱导产物测定法E 流式细胞分析法1、定量测定细胞因子分泌细胞的方法2、判断不同细胞亚群细胞因子和膜分子的表达情况3、血清或血浆中细胞因子或可溶性粘附分子测定方法4、IL-I测定方法5、通过检测细胞病变效应反应含量方法第十八章体液免疫球蛋白测定一、A IgG B IgM C IgA D IgE E IgD1、哪种免疫球蛋白在血清中含量最高2、哪种免疫球蛋白在血清中含量最低3、哪种免疫球蛋白分子量最大4、哪种Ig最易通过血脑屏障5、哪种免疫球蛋白能通过胎盘6、巨球蛋白血症患者血清中哪种免疫球蛋白量增加二、A免疫固定电泳 B 透射比浊法C ELISAD 速率散射比浊法E 单向免疫扩散技术1、目前进行免疫球蛋白定量,最灵敏、快速、精确的方法2、多发性骨髓瘤最佳实验诊断方法3、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时测定免疫球蛋白推荐的方法4、目前实验室测定IgG、IgA、IgM使用较多的方法5、乙肝表面抗体测定常使用的方法6、目前最常用的鉴定M蛋白类型的方法第十九章补体检测及应用一、CH50说法正确的是:A、总补体的蛋白质B、总补体蛋白浓度C、总补体活性D、总补体体积E、单个补体蛋白质二、正常血清中,补体含量最高的是:A C1B C2C C3D C4E C5三、补体结合实验检测系统中血清作56℃30分钟处理是:A、提高血清中抗体的激活状态B、增强血清中抗原抗体结合能力C、破坏补体,以排除标本中补体对结果的影响D、破坏血清中抗羊红细胞成分E、增加补体活性第二十章免疫检验自动化仪器分析一、免疫胶乳比浊法的最大优点是:A、提高免疫浊度测定的特异性B、提高免疫浊度测定的灵敏度C、减少抗原的用量D、减少抗体的用量E、减少伪浊度的形成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主要用于检测:A、体液中大分子蛋白质B、体液中中等分子蛋白质C、体液中小分子蛋白质或多肽D、淋巴细胞活性分析E、在流动池中进行三、A AMPPD B 吖啶酯类C 鲁米诺D 三联吡啶钌E TPA1、碱性磷酸酶标记的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常用的发光底物2、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常用的发光底物3、电化学发光免疫测定常用的电子供体是第二十二章感染性疾病与感染免疫检测一、肥达反应的凝集效价阳性的判断标准是A≥1:20 B ≥1:40C ≥1:80D ≥1:160E ≥1:320二、下列不属于感染性疾病的是A败血症 B 白血病C 胆囊炎D SARSE 艾滋病三、感染性疾病出现最早,消失快可作为感染早期指标的免疫球蛋白是A IgMB IgGc IgA D IgEE 以上都是第二十三章超敏反应性疾病及免疫学检测一、参与Ⅰ型超敏反应的主要抗体是A IgAB IgGC IgMD IgD D IgE二、A单核细胞 B 淋巴细胞C 肥大细胞D 中性粒细胞E 嗜碱性粒细胞F 嗜酸性粒细胞1、在Ⅲ型超敏反应中浸润的细胞主要是2、IgE型变态反应时,数量增多的是三、A类风湿关节炎 B 强直性脊柱炎C 新生儿溶血症D 血清过敏性休克E 接触性皮炎1、属于Ⅰ型超敏反应的疾病2、属于Ⅱ型超敏反应的疾病3、属于Ⅲ型超敏反应的疾病4、属于Ⅳ型超敏反应的疾病第二十四章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一、检查自身抗体的主要方法A RIAB ELISAC 间接免疫荧光法D 沉淀反应E 化学发光分析法二、可作为SLE特异性标志的自身抗体A抗ssDNA抗体和ANA、AnuAB 抗dsDNA抗体和ANAC 抗smDNA抗体和dsDNA、AnuAD AnuA和ANAE 抗dsDNA抗体和抗RNP抗体三、那些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特征是错误的A关节病变为主的慢性AIDB 多发于青壮年,女性多于男性C 血清中可检出RFD 血清中IgG、IgM、IgA下降E CCP阳性的患者可能表现为AKA阳性第二十六章免疫缺陷性疾病及其免疫检验一、遗传性血管神经性水肿为何种缺陷A CIqB C2C C3D C1抑制剂E C4二、HIV确诊试验为A ELISA测HIV抗体B 免疫印迹法测HIV抗体C 血凝试验测HIV抗体D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测HIV抗体E 放射免疫法测HIV抗体第二十七章肿瘤免疫与免疫学检验一、在机体抗肿瘤效应中起关键作用的是A CD4+T细胞B CD8+T细胞C γδ+T细胞D 巨噬细胞E 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效应二、下列关于CEA的叙述,哪项是不正确的A是一种胚胎性抗原,属糖蛋白B 是一种广谱肿瘤标志物C 正常人血清含量是<5ug/LD 对于消化道肿瘤的诊断特异性较高E 属肿瘤特异性抗原。
第三十二章感染免疫及检测Chapter 32 Infection Immunity and Immunoassay第一部分教学内容和要求一、目的要求·掌握:机体抗细菌和病毒等病原体感染的主要免疫机制;熟悉:常见感染性疾病的免疫学检验项目及其检测的临床意义;了解:立克次体、支原体等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免疫学检测方法。
二、教学内容1.感染的类型与特点:细菌感染与抗细菌免疫机制,病毒感染与抗病毒免疫机制,寄生虫感染与抗寄生虫免疫机制。
2.感染的免疫学检验:常见细菌感染的免疫学检验,病毒感染的免疫学检验,寄生虫感染的免疫学检验,其他微生物感染的免疫学检验。
第二部分测试题一、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A型题)1.机体被病原微生物感染后最早出现的抗体是A.IgG B.IgA C.IgM D.IgE E.IgD2.机体被病原微生物感染后维持时间最长的的抗体A.IgG B.IgA C.IgM D.IgE E.IgD3.在乙肝两对半检测的项目中和病毒复制有关的标志物A.HBsAg B.抗-HBs C.HBeAg D.抗-HBe E.抗-HBc4.接种乙肝疫苗有效的血清学标志是A.HBsAg B.抗-HBs C.HBeAg D.抗-HBe E.抗-HBc5.新生儿先天性感染或胎儿宫内感染时,脐带血中可查找到的特异性抗体类别A.IgG B.IgA C.IgM D.IgE E.IgD6.确定病毒持续感染或潜伏的病毒感染时,其IgG抗体水平应比急性期至少高A.2倍或以上B.4倍或以上C.8倍或以上D.16倍或以上E.64倍7.流感病毒感染后免疫力维持时间较短的原因是A.病毒的抗原性弱B.病毒的抗原易于变异C.病毒是表面感染D.病毒缺乏保护性抗原?E.病毒是表面感染,且抗原易于变异8.抗破伤风免疫的主要物质是A.抗菌体抗体B.抗鞭毛抗体C.抗毒素抗体D.抗荚膜抗体E.抗菌毛抗体9.破坏细菌细胞壁肽聚糖的酶是A.转肽酶B.髓过氧化物酶C.组织蛋白酶D.溶菌酶E.胶原酶10.在抗结核免疫中起重要作用的细胞是A.T细胞和B细胞B.T细胞和中性粒细胞C.T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D.T细胞和巨噬细胞E.B细胞和吞噬细胞11.机体抗病原体感染免疫涉及的免疫系统A.体液免疫B.细胞免疫C.固有免疫、体液免疫D.细胞免疫、固有免疫E.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固有免疫12.在抗病毒免疫中活化的T细胞释放的细胞因子、其中最重要的是A.IL-1 B.IL-2 C.TNF-αD.IFN-γ E.IFN-β(二)多项选择题(X型题)1.胞内感染的细菌有A.结核分枝杆菌B.伤寒沙门氏菌C.布氏杆菌D.立克次体E.弗朗西丝菌2.抗胞内感染细菌的主要免疫成分是A.T细胞B.B细胞C.补体D.吞噬细胞E.NK细胞3.抗胞外细菌感染的主要免疫成分是A.T细胞B.B细胞C.补体D.吞噬细胞E.NK细胞4.抗有包膜病毒感染的主要免疫成分是(ACDE)A.T细胞B.B细胞C.干扰素D.吞噬细胞E.NK细胞5.抗无包膜病毒感染的主要免疫成分是(BCD)A.T细胞B.B细胞C.干扰素D.吞噬细胞E.NK细胞6.可引起先天性或宫内感染的常见微生物有A.风疹病毒B.巨细胞病毒C.弓形体D.单纯疱疹病毒E.梅毒螺旋体7.主要通过抗毒素获得免疫力的致病菌有A.白喉棒状杆菌B.霍乱弧菌C.破伤风杆菌D.脑膜炎球菌E.葡萄球菌8.引起机体感染的病原种类有A.细菌、病毒B.螺旋体、立克次体C.衣原体、支原体D.放线菌、真菌E 。
临床检验技术中级《专业实践能力》模拟试卷一[单选题]1.ABO血型抗原属于A.异种抗原(江南博哥)B.同种异体抗原C.独特型抗原D.隐蔽的自身抗原E.异嗜性抗原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同种异体抗原指同一种属不同个体来源的抗原物质,人类ABO血型即属于此类抗原。
掌握“第五章血型和输血2”知识点。
[单选题]3.铁粒红细胞是指A.早幼红细胞B.中幼红细胞C.晚幼红细胞D.网织红细胞E.成熟红细胞参考答案:E参考解析:成熟红细胞中出现铁颗粒称为铁粒红细胞。
中幼和晚幼红细胞的胞质中出现铁颗粒称为铁粒幼红细胞。
掌握“第三章骨髓细胞学检查的临床意义1,3”知识点。
[单选题]5.免疫比浊属于A.沉淀反应B.中和反应C.补体结合反应D.凝集反应E.免疫标记技术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在一定条件下形成浊度,通过检测透射光或散射光的强度对抗原进行测定。
因此,免疫比浊法属于沉淀反应。
掌握“第六章体液内、凝胶内沉淀试验和免疫电泳技术4”知识点。
[单选题]6.对于霍乱弧菌生物学特性叙述正确的是A.短链球菌B.肾球形细菌C.革兰阳性弧菌D.椭圆球菌E.弧形或逗点状,人工培养易失去弧形而呈杆状参考答案:E参考解析:霍乱弧菌为弧形或逗点状,人工培养易失去弧形而呈杆状,有菌毛,有鞭毛,运动活泼。
掌握“第十五章弧菌科及检验1”知识点。
[单选题]7.关于Rh血型的叙述错误的是A.红细胞膜含有D抗原的是Rh阳性B.Rh阳性人血中含有抗D抗体C.Rh阴性者再次接受阳性输血时会发生凝集反应D.Rh阴性母亲再次孕育Rh阳性胎儿时可能发生新生儿溶血E.Rh血型系统的抗体为获得性免疫抗体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Rh阳性人血中含有D抗原。
掌握“第五章血型和输血2”知识点。
[单选题]8.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实验室特征不符合的是A.血小板计数明显降低B.骨髓巨核细胞增多C.急性型患者以颗粒型巨核细胞增多为主D.血小板寿命缩短E.血小板相关抗体及补体增高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急性型患者以幼稚型巨核细胞增多为主。
第二十二章感染性疾病与感染免疫检测一、A11、卡氏肺孢子虫肺炎(PCP)常见于哪类人群A、新生儿B、白血病人C、艾滋病患者D、器官移植受者E、以上都是2、链球菌感染最常用的免疫学实验室检查是A、肥大反应B、ELISAC、ASOD、结合菌素试验E、以上都不是3、哪项不属于产前诊断“TORCH"的项目A、弓形虫感染检测B、风疹病毒感染检测C、EB病毒感染检测D、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检测E、巨细胞病毒感染检测4、哪项不属于血吸虫感染的检测方法A、循环抗原检测B、环卵沉淀反应C、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D、乳胶凝集试验E、ELISA5、下列关于乙型肝炎病毒检测叙述正确的是A、乙肝患者血清中最早出现的病毒标志物是HBeAgB、HBsAg和抗-HBS不可能同时出现C、HBcAb是乙型肝炎病毒存在的直接证据D、HBeAg是乙肝传染性的标志,在急性乙肝早期常有检出E、HbcAb-IgG属于保护性抗体6、以下不属于临床常用的乙型肝炎病毒的免疫学诊断项目是A、HBsAgB、HBsAbC、HBcAgD、HBeAgE、以上均不对7、下列关于HAV-IgM检测叙述不正确的是A、通常采用化学发光法和ELISA法检测B、HAV-IgM是感染的特异性标志,可区分现症感染和既往感染C、HAV-IgM一般于感染后4周出现,24周达高峰D、是急性HAV感染或复发的可靠指标E、以上均不对8、肥达反应用于诊断伤寒沙门菌感染时,其抗体效价为多少时具有诊断价值A、≥1:40B、≥1:80C、≥1:160D、≥1:320E、≥1:6409、临床上用于确诊疟疾的检测方法是A、间接荧光抗体试验B、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C、ELISA法D、显微镜检疟原虫E、斑点免疫结合试验10、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临床常用的检测方法是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B、免疫层析法C、免疫散射比浊法D、免疫荧光检测E、免疫组化11、诊断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免疫学方法不包括A、结核菌素试验B、分支杆菌抗体检测C、循环抗原检测D、全血干扰素测定法E、以上均不是12、SARS的病原体是A、鼻病毒B、腺病毒C、冠状病毒D、呼吸道合胞病毒E、柯萨奇病毒13、免疫血清学方法检测深部真菌感染时的优点包括哪些A、简便B、快速C、敏感性高D、特异性高E、以上均是14、机体感染病毒后,其灭活游离病毒的主要方式是A、中和作用B、激活补体C、吞噬作用D、ADCC作用E、直接杀死病毒二、B1、A.循环抗原检测B.肥达反应C.环卵沉淀反应D.全血干扰素测定E.抗链球菌溶血素“O”<1> 、血吸虫感染检测A B C D E<2>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检测A B C D E<3> 、伤寒沙门菌感染检测A B C D E答案部分一、A11、【正确答案】 E【答案解析】 PCP常见于5类人群:①早产婴儿和新生儿;②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如白血病、淋巴瘤;③使用免疫抑制剂的器官移植受者;④艾滋病患者;⑤其他原因引起的免疫功能极度低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