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春季补习班浦东初中补习班新王牌初三语文阅读训练03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3
初三语文春季班资料第一讲议论文阅读(一)把握文章论点《2015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考试手册》中对议论文阅读的考试目标有:☆能读懂文章的内容,能提取并解释文章中的信息。
☆能概括文章要点和主旨。
☆能把握句子在文中的含义,能分析句子和段落的作用。
☆能梳理文章的思路,分析文章的结构:议论文(总分、并列、层进、对照)。
☆能识别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并分析其作用。
☆能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常见写作手法及语言表现力,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
☆能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根据要求作适当的拓展。
【知识解说】阅读议论文,首先要读懂文章内容,理解作者的感情倾向、写作意图,领会作者的主张,把握文章的论点,概括文章的要点和主旨。
议论文的要点和主旨,主要体现在中心论点与分论点上。
1、区分“论点”与“论题”“论题”是作者所议论话题,大多数情况下出现在文章的标题中;“论点”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论题)提出的见解和主张。
【例如】《谈骨气》2、区分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在议论文章中,论点有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分。
中心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的最基本看法。
是作者在文章中所提出的最主要的思想观点,是全部分论点的高度概括和集中。
分论点是从属于中心论点并为阐述中心论点服务的若干思想观点。
各分论点也需要加以论证。
凡经证明而立得住的分论点,也就成为论证中心的有力论据。
一篇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但围绕中心论点可以有多个分论点。
分论点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对中心论点的论证。
3、中心论点的表现形式中心论点的表现类型有:(1)指示型:论点直接出现在文章中,可以在文章中直接寻找到表达论点的句子。
❶落笔明旨,标题即中心论点;如《谎言掩盖不住血写的事实》❷开宗明义,开篇亮中心论点;如《谈骨气》,开篇提出论点: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❸承前启后,中部显中心论点;如《想和做》,列举了生活中只做不想,只想不做的现象,分析其不足,然后得出中心论点:想和做是分不开的,一定要联结起来。
浦东新区初三语文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迸溅(bèng jiàn)B. 箴言(zhēn yán)C. 锲而不舍(qiè ér bù shě)D. 蹒跚(pán shān)2.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他孜孜不倦地学习,成绩斐然。
B. 他总是喜欢独辟蹊径,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方法。
C. 他虽然年事已高,但仍然精神矍铄,思维敏捷。
D. 他的文章结构严谨,语言优美,令人叹为观止。
3.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问我:“你今天去不去图书馆?”B. “你今天去不去图书馆?”他问我。
C. “你今天去不去图书馆?”他问我:“图书馆几点开门?”D. “你今天去不去图书馆,图书馆几点开门?”他问我。
4. 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他做事总是不拘小节,常常让人啼笑皆非。
B. 他虽然年事已高,但仍然精神矍铄,令人叹为观止。
C. 他的文章结构严谨,语言优美,令人拍案叫绝。
D. 他孜孜不倦地学习,成绩斐然,真是令人刮目相看。
5.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对环境保护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B. 只有通过努力学习,我们才能取得好成绩。
C.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值得我们一读再读。
D. 他的演讲深入浅出,受到了广大听众的热烈欢迎。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请填写《岳阳楼记》中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__________。
”7.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出自哪位诗人的《__________》?8.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苏轼的《__________》中的名句。
9.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诗经》中的《__________》。
10.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范仲淹的《__________》中的名句。
2014年预初K1语文课教案课题预初基础知识搭建与课外现代文阅读讲解(一)授课日期及时段2014年 7月6日教学目的1、预初知识框架的搭建与探讨;2、课外现代文阅读讲解与训练(1);3、课外文言文的穿插训练;教学内容一、课外文言文练习:猴奕西番有二仙,弈于山中树下,一老猴于树上日窥其运子之法,因得其巧。
国人闻而往观,仙者遁去,猴即与人弈,遍国中莫能胜。
国人奇之,献于朝。
上诏征能弈者与之较,皆不敌。
或言杨靖善弈——时杨靖以事系于狱,诏释出之。
靖请以盘贮桃,置于猴前,猴心牵于桃,无心弈,遂败。
【注释】西番:我国西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
12、下列句中“于”的含义与用法和其它几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弈于.山中树下 B一老猴于.树上日窥其运子之法C置于.猴前 D猴心牵于.桃13、翻译句子:国人奇之,献于朝14、老猴“得其巧”是因为(用自己的话说)15、老猴“遂败”的原因是(用文中语句回答);给你的启示是。
12、D13、人们都认为很奇怪,就把老猴献给了皇上。
14、每天在树上看两位仙人的运棋之术15、及时技艺高超也会因为外界干扰而失算,做任何事情都要专心致志二、预初知识框架的搭建与探讨(学习计划的安排):(一)课内文言诗文部分:(二)课内现代文阅读部分:(三)课外现代文阅读部分:(四)课外文言文阅读部分:(五)作文写作部分:三、记叙文专题训练讲解与训练(一):语言赏析——五个方面讲解四、课外现代文阅读练习部分:(一)六个馒头①高一那年,我们学校组织去千岛湖春游。
②新来的李老师一宣布这个令人兴奋的消息,教室里马上被大家的xuān闹声炸响。
同学们纷纷问起一些关于春游要注意的事项和所交的费用等问题。
最后,李老师问了一句:“大家还有什么问题吗?”很长时间,没有人举手也没有人站起来,谁也没有注意到角落里来自山区的那个女孩子,(甲)她犹豫着举起手,手指颤抖着却没有张开来,嘴张了几张却没有声音。
但她还是站了起来,用极低的声音问:“老师,我可以带馒头吗?”一阵其实并没有恶意的笑声刺激着女孩,她的脸通红通红的,低着头默默地坐下,眼泪沿着脸颊流了下来。
新王牌黄浦中心预初语文春季教学计划(蒋CN)
【上课日期】3月8日起
【上课时间】12:50---14:20
【总课次】14次
【教学内容】
第一讲说明文阅读---把握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第二讲说明文阅读---掌握说明方法
第三讲课外文言文阅读指导
第四讲重点课文知识巩固和拓展训练
第五讲了解人物描写
第六讲了解环境描写
第七讲记叙的顺序
第八讲识别几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并学会分析其表达效果
第九讲重点课文知识巩固和拓展训练
第十讲记叙文阅读之主要内容的概括
第十一讲作文指导(一)
第十二讲说明文阅读之理清说明的顺序
第十三讲重点课文知识巩固和拓展训练
第十四讲期末考前综合辅导
【备注】
以上是对预初语文春季班学习的初步计划,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会根据学生的学校教学进度和学生的反馈信息做相应的调整。
三生命,生命!有一年夏天的下午,我一连在山上割了几小时柴草,最后决定坐下来弄点吃的。
我坐在一根圆木上,拿出一块三明治,边吃边眺望那美丽的山野和清澈的湖水。
要不是一只围着我翁嗡直转的蜜蜂,我的闲暇心情不会被打扰的。
那是一只普普通通的,但却能使野餐者感到厌烦的蜜蜂。
不用说,我立刻将他赶走了。
蜜蜂一点儿也没有被吓住,它很快飞了回来,又围着我嗡翁直叫。
呦,这下我可失去了耐心。
我一下将它拍打在地,随后一脚踩入沙土里。
没过多久,那一堆沙土鼓了起来。
我不由地吃了一惊,这个受到我报复的小东西顽强的抖着翅膀出现了。
我毫不犹豫的站立起来,又一次把它踩入沙土里。
我在一次坐下来吃完餐,几分中以后,我发现脚边的那一对堆沙土上又动了起来。
一只受了伤但还没有死的蜜蜂虚弱的从沙土里钻了出来。
重新出现的蜜蜂引起我的内疚和关注,我弯下身子察看它的伤势。
它右翅还比较完整,但左翅却却褶皱像一团纸。
然而,它仍然慢慢的一上一下抖动着翅膀,仿佛在估测自己的伤势。
它又开始梳理那沾满沙的胸部和腹部。
这蜜蜂很快就把目标集中在褶皱的左翅上。
它伸出腿来,飞快的挪着翅膀。
每挪一次,它就拍打几下翅膀,似乎在估量自己的飞翔能力。
哦,这可怜的缺手缺脚的小东西以为自己还能飞翔起来。
我垂下双手,跪在地上。
以便能更清晰的观察它那注定是疲劳徒劳的努力。
我凑进了看了看。
心中想到,这蜜蜂想必完了——它肯定完了。
作为一个飞行员,我对翅膀太了解了。
然而,蜜蜂毫不理会我对它小生命作出的自以为事超级智慧的判断。
它继续整理着翅膀,并似乎慢慢恢复了力量。
它整翅的速度加快了,那薄沙似的,因褶皱而不灵活的翅膀现在几乎已被抚平。
蜜蜂终于感到自己已恢复了力量,可以试着飞一飞了。
随着一声翁嗡的声响,它离开了困住了它的地面,从沙地上飞了起来,但还未能飞三英寸远,这个生灵已经摔的那么可怜,它在地上挣扎着。
然而,接下来的是更有力的挪翅和扑翅。
蜜蜂再一次飞起来,这一次飞出了六英寸远,最后撞在一个小土堆上。
一双脚上的修养①市图书馆离我家很近,每逢双休日,我都会到图书馆的阅览室去翻阅一些报纸和杂志。
每次来这里,总看到座无虚席的场面,有时,大家还会围绕一些文学现象进行一些交流。
在这紧张而喧嚣的都市里,能保持一份阅读的闲情,是难能可贵的。
所以,在我看来,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有着一定的层次和修养。
②北方冬天的雪大,雪一下,许多麻烦就随之而来了。
走在街上,鞋上会粘满脏雪,从天寒地冻的室外进入室内。
脏雪马上就会化作污水。
所以人走过的地方,往往会留下两行黑乎乎的脚印。
正是在一个雪天,我走进阅览室时发现了异样。
屋子里多了一个擦地的女工,她看我进来,竟紧张地盯着我,手操托布,如临大敌。
我故作视而不见,可感觉告诉我,她正跟在我的身后,猛回头,把她吓了一跳,自己也吓了一跳。
吃惊于自己留下的那行脚印。
在淡黄的地板上,显得如此扎眼。
而那个擦地女工,正在奋力擦抹。
③坐到座位上,想着刚才的脚印,愧怍油然而生,再也无心看书了。
阅览室是一个开放的公共场所,来往进出的人很多。
我注意到,每个进来的人都在犯着同我一样的毛病,浑然不觉自己的双脚正在恶作剧式的涂鸦着刚刚被擦干净的地板。
于是,那个女工就要不停地跟在进进出出的人后面,擦了再擦。
不断的踩踏与不断地擦抹,似一场破坏与复原的拉剧战,在阅览室里上演着,让人心惊。
渐渐地,那个疲于擦地的女工,已是额头见汗。
④忽然有种感觉,每一双进出的脚都充满着罪恶,因为,它们是在不断践踏着别人辛苦取得的劳动成果,是在破坏着一种美好与和谐。
⑤不知过了多久,人才渐渐坐定了,擦地女工也得以有机会喘口气、歇一歇,但就在这时,那扇门又被悄悄推开了。
一个男人伸头朝里面看来看,似乎想进来,但又把头缩了回去。
不一会儿,两扇门都被推开了。
还是刚才那个男人,这次,他是肩扛一桶纯净水进来的。
突然,一阵“沙、沙”的响声,伴着送水男人走路的旋律,引起了所有人的注意。
我开始从上向下打量他,老旧的棉帽子、绿大衣……最后我终于看到了他的双脚,然后是惊异万分。
浦东初中语文培训机构浦东新王牌暑假补习班八年级特殊的听众①用父亲和妹妹的话来说,我在音乐方面简直是个白痴。
当然,这是他们在经受了我数次折磨之后得出的结论。
在他们听起来,我拉小夜曲就像是在锯床腿儿。
这话使我感到沮丧和灰心,我不敢在家里练琴。
后来,我发现了一个绝妙的去处,就在楼区后面的小山上,那儿有一片茂密的小树林,地上铺满了落叶。
②第一天早上,我蹑手蹑脚地走出家门,心里充满了神圣感,仿佛要去干一件非常伟大的事情。
林子里静极了,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幽幽的乐曲。
我在一棵树下站好,心剧烈地跳起来,我不得不大喘了几口气,使它平静下来。
我庄重地架起小提琴,像在举行一个隆重的仪式,拉响了第一支曲子,但事实很快就令我沮丧了,似乎我又把那把锯带到了林子里。
我懊恼极了,泪水几乎夺眶而出,不由得诅咒道:“我真是一个笨蛋,这辈子也甭想拉好琴!”当我感觉到身后有人并转过身时,我吓了一跳。
一位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一张木椅上,她双眼平静地望着我。
我的脸顿时烧起来,心想,这么难听的声音一定破坏了这林中和谐的美,破坏了这位老人独享的____________。
我抱歉地冲老人笑了笑,准备溜走。
老人叫住了我,她说:“是我打扰了你吗?小伙子。
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儿坐一会儿。
”一束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附照射下来,她的满头银发显得格外晶莹。
“我猜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只可惜我的耳朵聋了。
如果不介意我在场的话,请继续吧。
”我指了指琴,摇了摇头,意思是说我拉不好。
“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
我能做你的听众吗?就在每天早晨。
”我被这位老人诗一般的语言打动了:我羞愧起来,同时暗暗有了几分兴奋。
嘿!毕竟有人愿意听我的琴声了,尽管她是一位聋子。
我拉起另一支曲子,面对这位特殊..的“听众”,一位耳聋的老人。
她一直很________地望着我。
我停下来时,她总不忘说上一句:“真不错!我已经感受到了。
谢谢你,小伙子。
”我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
③很快我就发觉自己变了。
初三综合训练综合训练-题库(一)吕僧珍为官,不私亲戚。
其侄以贩葱为业,僧珍既至①,乃弃业欲求州官。
僧珍曰:“吾荷国重恩,无以报效;汝自有常分②,岂可妄求,但当速返葱肆③。
”僧珍住市北,前有督邮廨④,乡人咸劝徙廨益其宅。
僧珍怒曰:“督邮,官廨也,置立以来,便在此地,岂可徙之益吾私宅!”【注释】①既至:指回故乡做官。
②常分:正当职业。
③肆:店铺。
④督邮:官名。
廨:官府的房子。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1)乃弃业欲求.州官()(2)但当.速返葱肆()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3分)乡人咸劝徙廨益其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吕僧珍“不私亲戚”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4.从上文看,吕僧珍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美德。
(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默认】(二)李氏之鸠陈子龙①李氏有一鸠,能为人言,过于鹦鹉,甚慧,养之数年矣。
日则飞翔于廊楹②帘幕间,不远去,夕宿于笼,以避狸鼠。
见僮婢有私持物及摘花者,必告其主人。
晋人贾③于吴者,见之,愿以十金④易焉。
鸠觉其意,告主人曰:“我居此久,不忍去。
公必欲市我他所,我且不食。
”主人绐⑤之曰:“我友有欲观汝者,即携汝归耳。
”至贾家,则舍之去。
鸠竟不食,哀号告归。
贾人怜其志,且恐鸠死而金无取偿也,遂捐⑥金十之二,而以鸠还李氏。
鸩乃食。
【注释】①陈子龙:明末的一位忠臣义士。
明亡以后,他被清兵逮捕,自杀殉国。
②楹:堂屋前的柱子。
③贾(gǔ):做买卖,经商。
④十金:十两银子。
⑤绐(dài):欺哄。
⑥捐:舍弃。
1.解释下列加点词。
(4分)(1)愿以十金易.焉。
( ) (2)则舍之去. (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语文综合测试(教师稿)一阅读(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 6题。
(17分)少些“精神贵族”,多些贵族精神①如今已经不是宣传“高贵者最愚蠢”的年代了。
看看我们的“街道”,处处在标榜着“高贵一族”;路边,“贵族”、“富豪”、“帝王”等招牌林林总总;店内,“豪华”、“名贵”、“贵族气派”等广告词比比皆是;贵族学校、贵族俱乐部之类的词语在街谈巷议之间伴随着羡慕的目光……而我们的学界,也早已不是那种“打倒贵族”的法国大革命称颂不已的时代。
在“保守”取代“革命”而成为美德象征的今天,大雅之堂上的文化伟人自然是诗礼名门、贵族之后,甚至乡儒新修《村志》,也不忘标明此村系出贵胄,“实属世家大族,殊感光荣”(见某县新出之《上柏石村志》、《南湖村志》等)。
(从民间和学界两个角度,列举“精神贵族”的现象。
)②然而,在如今满是“高贵一族”的“街道”上,到底能有几个真正的贵族呢?这样讲,并不是说我们今天还不够富裕,尚未到xuàn()富的夸贵之时——尽管这是大实话。
问题在于什么是“贵族”?“贵族”在古希腊语中是“最优秀的”一词的派生词,意为贤人、大德。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都把贵族定义为道德高尚、情趣高雅和(最后才是)富裕尊贵的人;而对那些富裕尊贵但道德低下者,古希腊人并不称之为贵族。
而是称之为“寡头”。
(以“然而”一词过渡,引出“贵族”和“寡头”两个概念,并用柏拉图的定义来解释贵族的内涵。
)③贵族是高贵的——因为他们是幸运者,他们没有受到社会不公正的侵害。
贵族的确是高贵的——因为他们心系不幸者,他们抗议并纠正社会不公。
在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看来,贵族与寡头之别就在于:前者维护社会正义,而后者只谋一己私利。
(具体分析贵族和寡头的本质区别)④社会不公的受害者要求公正,这是不奇怪的。
但倘若一个社会里只有不公正的受害者才要求公正,那就如同只有被偷窃者才反对盗窃、只有被杀害者才反对谋杀一样,这个社会还可救药吗?从这个意义上讲,社会之有“贵族”,有为不幸者呐喊的幸运者,实为社稷之福,兆民之庆。
【默认】(二)生机勃勃的太阳花①一天清晨,太阳花开了,在一层滚圆的绿叶下边,闪出三朵小花。
一朵红,一朵黄,一朵淡紫色。
乍开的花儿,像霞那么艳丽,像宝石那么夺目。
在我们宁静的小院里,激起一阵惊喜、一片赞叹。
②三朵花是信号。
号音一起,跟在后边的便一发而不可挡。
大朵、小朵,单瓣、复瓣,红、黄、紫、蓝、粉一齐开放。
一块绿色的法兰绒,转眼间,变成缤纷五彩锦缎。
连那些不爱花的人,也经不住这美的吸引,一得空暇,就围在花圃跟前欣赏起来。
③从初夏到深秋,花儿经久不衰。
一幅锦缎,始终保持着鲜艳夺目的色彩。
起初,我们以为,这经久不衰的原因,是因为太阳花喜爱阳光,特别能够受住烈日的考验。
不错,是这样的。
在夏日暴烈的阳光下,牵牛花偃旗息鼓,美人蕉慵倦无力,富贵的牡丹也早已失去神采只有太阳花对炎炎赤日毫无保留,阳光愈是炽热,它开得愈加艳丽,愈加热情,愈加旺盛。
④但看得多了,才注意到,作为单独的太阳花,其生命却极为短促。
朝开夕谢,只有一日。
因为开花的时光这么短,这机会就显得格外宝贵。
每天,都有一批成熟了的花蕾在等待着开放。
日出前,它包裹得严严紧紧,看不出一点要开的意思,可是一见阳光,就即刻开放。
花瓣就像从熟睡中苏醒过来了似的,徐徐地向外伸张,开大了,开圆了……这样一个开花的全过程,可以在人注视之下,迅速完成。
此后,它便贪婪地享受阳光,尽情地开去。
待到夕阳沉落时,花瓣儿重新收缩起来,这朵花便不再开放。
第二天,迎接朝阳的将完全是另一批的、成熟了的花蕾。
⑤这新陈交替多么活跃,多么生动!也许正是因为这一点,太阳花在开花的时候,朵朵都是那么精神充沛,不遗余力。
尽管单独的太阳花,生命那么短促,但从整体上,它们总是那样灿烂多姿,生机勃勃。
⑥开完的太阳花并不消沉,并不意懒。
在完成开花之后,它们将腾出空隙,把承受阳光的最佳方位,让给新的花蕾,自己则闪在一旁,聚集精华,孕育后代,把生命延续给未来。
待到秋霜萧杀时,它已经把银粒一般的种子悄悄地撒进泥土。
被妖魔化的沙尘暴
李栓科
①刚刚掠过我国及日本的沙尘暴,所到之处,飞沙走石、黄沙弥漫。
一时间舆情沸腾。
②然而,人类没有必要、也没有能力阻挡沙尘暴的发生。
③沙尘暴古已有之,且有一定的周期性。
早在几千万年前,青藏高原的隆起,阻挡了来自印度洋湿润的西南季风,在中亚和我国的西北地区形成了大范围的干旱和荒漠区,这一区域又正处在西风带上。
这些是沙尘暴形成的根本原因,与人类的活动无关。
但人类发展过程中的过度放牧、开垦种植和砍伐森林,使许多土地裸露,确实增加了沙尘暴的强度和频次。
④沙尘暴作为一种自然现象,是地球自然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和其他许多自然现象相互关联、互为因果。
假如我们消灭了沙尘暴及其源头的沙漠干旱地区,也就消灭了地球上的多种自然生态,绝灭了适应干旱气候的一切物种,并会引起全球所有自然系统的更加可怕的反馈和报复,甚至引发我们难以想象的灾难。
⑤沙尘暴所造成的危害人人可见,但并非有害无利。
⑥首先,沙尘暴塑造了近百万平方公里的黄土高原。
正是黄土高原疏松土壤的易耕性,才使我们的先民择此生根繁衍。
沙尘暴还使荒芜死寂的诸多海岛身披沃土,从夏威夷群岛、日本列岛到我国的庙岛群岛,无一不是沙尘暴的受益者。
其次,沙尘暴所迁移的沙尘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一些地区土壤的不足。
如撒哈拉沙漠每年因沙尘暴向亚马逊盆地输入的沙尘量就有约1300万吨,相当于该地区每年每公顷增加了190公斤的肥沃土壤。
沙尘暴能有效地缓解酸雨。
沙尘含有丰富的钙等碱性阳离子,这些外来的和地面扬起的碱性沙尘都能有效地中和酸雨。
我国北方地区工业很发达,但除了个别城市以外很少有酸雨发生,这与北方常有沙尘天气有很大关系。
沙尘暴还维系了海洋生态系统的循环与稳定。
沙尘含有丰富的营养物,一些海域淤泥中的营养物约40 010是由沙尘暴带入的,促进了该海域生物的繁茂。
⑦事实上,处在什么自然带上.就有什么样的降水和温度,就只能生长什么样的植被,这是人类所不能改变的。
⑧我们见多了在草地植树防风沙却把草地变成沙地的人为灾祸。
干旱半干旱地区那点可怜的降水也许能够满足小草生长的需要,但当我们人为地植入大树,那点水就远远不够供树木生长。
于是树木就凭借其根系向四周和地下深处吸夺水分,周边的小草很快就枯死了。
没有了为大树储备水分的绿草,大树小树也逃脱不了死亡的命运,最终留下的只是一片又一片沙地、一棵又一棵枯树。
⑨沙尘暴就是一种自然现象,只是近代人类过度的放牧或农耕,以及自以为是的人工改造,才加剧了其危害程度。
(本文有删改)
10.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青藏高原的隆起,阻挡了来自印度洋湿润的西南季风,在中亚和我国的西北地区形成了大范围的干旱和荒漠区。
B.如果人类消灭了沙尘暴及沙漠干旱地区,也就消灭了地球上的多种自然生态,绝灭了一切物种,甚至引发我们难以想象的灾难。
C.沙尘含有丰富的营养物。
沙尘暴带人海洋中的营养物促进了该海域生物的繁茂。
D.沙尘暴之所以会被妖魔化,主要是因为人们只看到沙尘暴所造成的危害,而忽略了它有利的一面。
11.第③自然段“人类发展过程中的过度放牧、开垦种植和砍伐森林,使许多土地裸露”一句中,“过度”和“许多”能去掉吗?请说明理由。
(3分)
12.根据文意,谈谈我们应该怎样科学地认识沙尘暴?(4分)
(二)阅读下面选文《自给自足的人体生物能发电》,完成15——19 题。
(14 分)
①随着煤炭、石油等资源日趋枯竭,环境恶化日趋严重,一些科学家为了开发更多的
新能源,已把研究课题转向人类自身的生物能这一领域,利用人体生物能发电现已初见成效
②人体中存在着一些化学物质,它们之间在发生反应时会产生化学能量。
像新陈代谢过程中,葡萄糖和氧分子的反应就有能量释放出来若稍加利用,这种能量就可以转化为电能根据这一原理,科学家开始了人体生物电池的研究。
③据专家介绍,人体生物电池的电极是由两根长2 厘米、直径约.1 / 7000纳米的碳纤维制成,在每根碳纤维的外层还涂有一种聚合物,此外还有一种作为催化剂的葡萄糖氧化酶聚合物的作用是将碳纤维与葡萄糖氧化酶连接成一个电路,而葡萄糖氧化酶则是用来加速葡萄糖与氧分子的化学反应。
这种人体生物电池在37℃、pH为7.2 的环境下工作,这很接近人体血液的温度和酸碱度它产生的动力可以驱动一个监控糖尿病的小型传感器。
④人体生物能发电还有其它形式。
当一个人坐着或站立时,就会持续产生重力势能。
此时,若能采用特制的重力转换器就能将这种能转换成电能。
美国有一家公司将发电装置埋在行人拥挤的公共场所,外面是一排踏板。
当行人从板上走过时,体重压在板上,使与踏板相连的摇杆向另一个方向运动,从而带动中心轴旋转,使与之相连的发电机启动。
⑤除此以外,人体生物能中的热能也可被利用。
人每天都要散发大量的热能,而且是通过辐射传播出去。
一般一个50千克重的成年人一昼夜所散发的热量约为2500千卡利用人体的热能制成的温差电池,可以将人体的热能转换成电能。
这种温差电池做得很精致,只要放在衣服口袋里就能工作。
它可以起到电源的作用,给助听器、袖珍电视机、微型发电机等供电,可谓是自己发电自己使用。
⑥人体能源可以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且没有污染如此神奇的能源是我们每个人都具有的,充分利用它,便会为我们的社会节约更多的能源,希望这种新型的能源会越来越多地造福于人类。
(选自《能源科学的奥秘》有改动)
15 、选文介绍了哪几种利用人体生物能发电的形式?( 3 分)
答:
16 、研制人体生物电池依据的科学原理是什么?( 3 分)
答:
17 、选文第③段加点字“约”有什么作用?( 3 分)
答:
18 、选文第④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 分)
答:
19 、请从“节约能源”的角度,拟一则富有文采的宣传用语。
(2 分)
1、幸福没有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