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绞痛和心梗的区别Word版
- 格式:doc
- 大小:44.50 KB
- 文档页数:2
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的鉴别诊断要点心绞痛和心肌梗死是两种常见的心脏疾病,它们都属于冠心病的范畴,但在临床表现、病因、治疗和预后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为了正确诊断和治疗,我们需要了解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的鉴别诊断要点。
一、定义和病因1. 心绞痛心绞痛是因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一种疼痛性心脏病。
常见病因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心肌缺血引起的心绞痛。
2. 心肌梗死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最终心肌细胞坏死的严重心脏病。
常见病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栓形成导致冠状动脉急性闭塞。
二、临床表现1. 心绞痛•疼痛特点:胸骨后压榨样疼痛,可放射至左肩、左臂、颈部、下颌或背部,多持续数分钟至十几分钟。
•诱因:劳累、情绪激动、寒冷等。
•缓解: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缓解。
•伴随症状:可伴有气促、出汗、恶心、呕吐等。
2. 心肌梗死•疼痛特点:胸骨后压榨样疼痛,持续时间较长,超过30分钟。
•疼痛性质:剧烈、持续、不易缓解。
•伴随症状:可伴有恶心、呕吐、出冷汗、心律失常等。
•合并并发症:可能导致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休克等。
三、体征检查1. 心绞痛•血压:一般正常或稍升高。
•心率:可能正常或稍快。
•心音:听诊心尖区可闻及收缩期杂音。
2. 心肌梗死•血压:可能升高或降低。
•心率:可能正常、快速或缓慢。
•心音:听诊心尖区可闻及收缩期杂音、第三心音或第四心音。
四、心电图检查1. 心绞痛•静息心电图:可能正常或显示非特异性ST-T改变。
•动态心电图:可见运动诱发的ST段压低。
2. 心肌梗死•静息心电图:常见ST段抬高、Q波增深。
•动态心电图:可见持续性ST段抬高,伴有Q波出现。
五、血清标志物检查1. 心绞痛•心肌肌钙蛋白:通常正常。
•肌酸激酶同工酶:通常正常。
2. 心肌梗死•心肌肌钙蛋白:升高,峰值持续较长时间。
•肌酸激酶同工酶:升高,峰值持续时间较短。
六、影像学检查1. 心绞痛•冠状动脉造影:可见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
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的鉴别要点
心衰治疗的ABCD原则
A:抗心衰正性肌力药(Anti-heart failure positive inotropic drugs)
洋地黄是传统的正性肌力药,此外它还具有降低交感神经系统和RAA 系统的活性,增加迷走神经的张力
Bβ受体阻滞剂(Beta-adrenergic blockade)
β受体阻滞剂没有治疗心衰的即刻效益,不能用于抢救急性心衰,不要等到其它药物治疗心衰无效时才用。
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衰的效益是由于它能阻断交感神经-肾上腺系统亢进对心肌的损害,并能改善心肌重塑的结果
C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 C E-I,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是目前治疗慢性心衰最根本、最基础的药物,是目前能够改善病人生活质量和延长心衰病人生存期的重要药物之一。
它不但具有扩张血管降低心脏前后负荷的作用,而且能调节神经内分泌的异常,抑制由于心衰导致的RAA系统的亢进。
不但治疗临床心衰有效,对无症状的心衰也有效。
D利尿剂(Diuretic)。
心肌梗死高级职称简答题摘要:1.心绞痛与心肌梗死的区别2.心肌梗死的症状3.心肌梗死的诊断与治疗4.心肌梗死的预防与康复正文:一、心绞痛与心肌梗死的区别心绞痛和心肌梗死都是心血管疾病的表现,但它们之间有很大的区别。
心绞痛的发作时间相对较短,一般不超过15 分钟,大多约5-10 分钟,可通过休息或硝酸甘油缓解。
而心肌梗死则是由于冠状动脉血流受阻,导致心肌细胞缺血缺氧而死亡的严重疾病,其症状持续时间较长,通常超过30 分钟,且无法通过休息或硝酸甘油缓解。
二、心肌梗死的症状心肌梗死的典型症状包括胸痛、心悸、气促、出汗等。
胸痛是最常见的症状,通常表现为剧烈的压迫感或紧缩感,位于胸骨后或左侧胸部,可放射至手臂、颈部和下巴。
心悸和气促也是常见的症状,患者可能会感到心跳加速或不规则,以及呼吸急促。
其他症状还包括恶心、呕吐、头晕和疲劳等。
三、心肌梗死的诊断与治疗心肌梗死的诊断主要依赖心电图、血液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心电图可以显示心脏的电活动,帮助医生判断是否有心肌梗死。
血液检查可以检测心肌损伤标志物,如肌钙蛋白等。
影像学检查如冠状动脉造影可以显示冠状动脉的狭窄和阻塞情况。
治疗心肌梗死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硝酸酯类药物等,用于缓解症状和预防血栓形成。
介入治疗如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和冠状动脉搭桥术,用于改善冠状动脉血流,缓解心肌缺氧。
外科手术主要用于治疗严重的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
四、心肌梗死的预防与康复预防心肌梗死关键在于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戒烟限酒、低盐低脂饮食、适当锻炼、保持心理平衡等。
同时,积极治疗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基础性疾病,控制病情,降低心肌梗死的风险。
心肌梗死康复期患者应根据医生建议进行适当的运动锻炼,如散步、慢跑等,以提高心肺功能。
简述心绞痛与心肌梗死的鉴别诊断心绞痛与心肌梗死是两种常见的心脏疾病,尽管二者都与冠状动脉疾病有关,但其病因、症状、严重程度以及治疗方法存在一定的差异。
本文将详细介绍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的鉴别诊断,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识别这两种疾病。
心绞痛是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供血不足时出现的一种疼痛性症状。
主要病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造成冠状动脉血流不畅。
心绞痛的症状通常包括胸闷、胸痛、气短和疲劳感,疼痛往往会在活动或情绪激动时加重,休息或使用硝酸甘油后会缓解。
心绞痛的疼痛通常持续数分钟,但不会导致心肌损伤。
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阻塞导致心肌供血中断,引起心肌细胞坏死的严重疾病。
与心绞痛不同,心肌梗死的症状较为严重且持续时间较长。
心肌梗死的典型症状是剧烈的胸痛,常常向左侧手臂、下颌或背部放射。
病人可能感到呼吸困难、出冷汗、恶心、呕吐或晕厥。
与心绞痛不同,心肌梗死的疼痛通常持续超过20分钟,并且不会因为休息或使用硝酸甘油而缓解。
除了症状的差异,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在心电图上也有明显的区别。
心绞痛的心电图通常在发作期间无异常,而心肌梗死的心电图则显示特征性的ST段抬高或降低、Q波增宽和T波倒置等异常。
这些心电图的改变是心肌梗死的重要诊断依据,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病情的严重程度。
为了进一步确认心肌损伤的程度,医生通常会进行心肌酶谱检测。
心肌梗死时,心肌细胞会释放出心肌酶谱,如肌钙蛋白T、肌钙蛋白I和肌酸激酶等。
这些心肌酶谱的升高可以提供确诊心肌梗死的依据。
在治疗方面,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的治疗方法也存在差异。
对于心绞痛患者,首要的治疗目标是缓解症状、控制疾病进展并预防心肌梗死的发生。
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如硝酸甘油、β受体阻滞剂和钙通道阻滞剂)以及冠状动脉扩张术(如球囊扩张术和支架植入术)等。
而对于心肌梗死患者,治疗的关键是恢复冠状动脉的通畅,减少心肌损伤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溶栓治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如急诊心导管术和支架植入术)以及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等。
心绞痛和心肌梗塞的鉴别要点心绞痛和心肌梗塞都是严重的心脏疾病,二者的症状有些相似,但治疗方法却有所不同。
在临床上,需要对二者进行鉴别诊断,以便及时给患者进行相应的治疗。
下面将分步骤阐述心绞痛和心肌梗塞的鉴别要点。
一、病因不同心绞痛通常是由于心肌供血不足引起的,导致心脏缺氧。
而心肌梗塞则是由于冠状动脉部分或全部阻塞而引起的,导致心肌组织坏死。
二、疼痛程度不同心绞痛通常表现为一种压迫、紧缩感或烧灼感的疼痛,通常会在胸骨区域和左臂放射,可能会向颈部和下巴放射。
而心肌梗塞的疼痛则更加剧烈,可以被描述为一种深度的压迫和紧缩感,而且持续时间可能会更长,并且疼痛可能会向肩膀、背部和腕部放射。
三、伴随症状不同心绞痛通常不会引起恶心、呕吐或出汗,而心肌梗塞则可能同时出现这些伴随症状。
此外,心肌梗塞还可能导致呼吸急促、头晕或失去平衡等症状。
四、心电图和生物标志物不同心绞痛导致的心肌缺血往往不会在心电图上显示出异常,而心肌梗塞则可能出现ST段抬高或降低、Q波增宽等异常波形。
此外,心肌梗塞引起的心肌细胞坏死可以导致血液中心肌酶(如肌酸激酶和肌红蛋白)等生物标志物的升高,而这些标志物通常不会在心绞痛发作时升高。
综上所述,心绞痛和心肌梗塞在疼痛程度、伴随症状、心电图和生物标志物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
临床上,医生需要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考虑,诊断出患者所患疾病,并给予相应的治疗。
同时,为了减少心脏疾病的发生,大家也需要注意日常的生活习惯,如饮食健康、适度运动、戒烟限酒等,以保障自己的心脏健康。
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的鉴别要点
心衰治疗的ABCD原则
A :抗心衰正性肌力药( Anti-heart failure positive inotropic drugs)
洋地黄是传统的正性肌力药,此外它还具有降低交感神经系统和RAA系统的活性,增加迷走神经的张力
B B受体阻滞剂(Beta-adrenergic blockade
B受体阻滞剂没有治疗心衰的即刻效益,不能用于抢救急性心衰,不要等到其它药物治疗心衰无效时才用。
B受体阻滞剂治疗心衰的效益是由于它能阻断交感神经-肾上腺系统亢进对心肌的损害,并能改善心肌重塑的结果
C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 hibitor)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是目前治疗慢性心衰最根本、最基础的药物,是目前能够改善病人生活质量和延长心衰病人生存期的重要药物之一。
它不但具有扩张血管降低心脏前后负荷的作用,而且能调节神
经内分泌的异常,抑制由于心衰导致的RAA系统的亢进。
不但治疗
临床心衰有效,对无症状的心衰也有效。
D利尿剂(Diuretic)【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
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
心绞痛和心梗的区别
在人们的生活当中会遭受到各种各样的病症,其中痛症是最为常见,但人们对面痛症的概况还是较为模糊的。
例如心绞痛和心肌梗塞,虽说两者的发病都有心前区疼痛的情况且都属于痛症的范畴,但是其程度和伴随的症状却大为不同。
从另一方面来说心梗会导致心肌缺血坏死而心绞痛则不会。
下面就来为大家介绍下心绞痛和心梗的区别之处。
★一、从发作频率来说
心绞痛:疼痛成绞榨样痛,疼痛时间短,一般不超过15分钟;
心肌梗塞:心前区疼痛严重,个别的表现为牙痛、肩膀痛或后背痛,持续时间长达数小时甚至更久。
★二、从发作症状来说:
心绞痛:不伴有发热症状,很少发生心律失常、休克和心力衰竭,口含硝酸甘油有效;
心肌梗塞:常伴有休克、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并有发热,含服硝酸甘油一般无效。
★三、从心电图检查来说:
心绞痛:一般很少会出现白细胞增加、红细胞沉降率增快或血清心肌酶增高的情况,心电图ST段暂时性压低或抬高或者没有任何变化;
心肌梗塞:面向梗塞部位的ST段抬高,并有异常Q波。
白细胞计数、肌酸磷酸激酶、门冬氨酸转氨酶、乳酸脱氢酶、肌红蛋白、肌凝蛋白轻链等增高,红细胞沉降率增快。
★四、从疼痛部位来说:
心绞痛:疼痛一般发生在胸骨体上段或中段之后的压榨性、闷胀性或窄息性疼痛,还可能蔓延至大部分心前区,放射至左肩、左上肢前内侧,达无名指和小指,可能伴有濒死的恐惧感觉,往往迫使病人立即停止活动,同时常伴有胸闷、憋气、出汗、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心悸等症状;
心肌梗塞:常伴有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急性循环功能障碍、心律失常以至心功能衰竭。
如何分辨心梗和心绞痛作者:李敏来源:《家庭医学》2024年第03期急性心肌梗死是指给心脏供血的血管冠状动脉重度狭窄或者完全堵塞,导致心肌缺血坏死的危急重症。
典型症状大多位于心脏所在的胸部,长时间不缓解的胸痛、胸闷,以及因为疼痛濒死感导致的大汗、面色苍白等。
胸痛位置从胸骨后或者心前区开始,范围可能有一个巴掌大小。
胸痛性质往往表现为绞痛、压迫痛、紧缩感,就像胸口压着一块大石头,经常会伴有大汗或者濒死感。
胸痛持续一般会超过15分钟甚至数小时以上,而且不会自行缓解,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或者速效救心丸也不能缓解症状。
大部分急性心梗发作前都有诱因,比如过度的运动、劳累、暴饮暴食、大量的吸烟饮酒、情绪激动以及气温骤变。
此外,心肌梗死也会出现一些非常不典型症状,比如嗓子或颈部不适、堵塞感,常常伴有大汗;放射到左肩、左臂内侧等部位的放射痛;心肌缺血的疼痛放射到后背,出现持续的后背疼痛;持续的上腹痛,感觉上腹或者肚脐周围压迫感、烧灼感;也可能会表现出牙痛或者下颌疼痛,但又说不出具体是哪颗牙疼,常常伴有大汗。
当然,不是说有这样的症状就怀疑心梗。
临床上,青壮年深呼吸胸痛,咳嗽加重,疼痛常与发热同时出现,临床就诊可闻及心包摩擦音,常见于急性心包炎;有长期卧床、下肢静脉血栓病史的病人可有胸痛伴呼吸加重、咯血、呼吸困难甚至休克的,要及时到医院就诊,考虑急性肺栓塞,需要做心电图、心脏彩超及肺动脉CTA进行鉴别诊断,避免漏诊误诊;而胸痛症状也会常见于急性胰腺炎、消化性潰疡穿孔、急性胆囊炎、胆石症等疾病,根据病史、典型体征并行超声检查、血清淀粉酶检查结果,可能明确诊断。
如何分辨心梗和心绞痛呢?在临床上,有的患者发生胸痛,分不清自己是心绞痛还是心梗,常常耽误治疗的最佳时机。
首先,常见心绞痛每次发作持续时间短,一般不会超过15分钟,不会转瞬即逝或者持续数个小时。
而常见的心肌梗死持续时间多长于15分钟,心肌梗死的胸痛通常比心绞痛表现严重,常常有大汗,持续不缓解或者频繁发作,这个时候就需要高度重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