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一生物下册(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初一生物下册(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初一生物下册(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初一生物下册(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初一生物下册

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绿色植物

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

一、了解掌握(在课本4页)

1、绿色植物有多少种,可以分那几大类群。(课本第2页)

生物圈中已知的绿色植物有(50余万种),它们形态各异,生活环境也有差别,可以分为四大类群:(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

★2、“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知道说的是藻类植物。(课本第2页)

3、了解藻类植物的特征?及代表植物(课本第5页、第6页)

①大多生活在水中。

②有单细胞的(衣藻),-个细胞就能完成全部的生命活动;有多细胞的(水绵、紫菜、海带)。整个身体都浸没在水中,几乎全身都可以从环境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也能进行光合作用,但没有专门的吸收、运输养料和进行光合作用的器官。即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③细胞里都含叶绿素,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4、了解掌握藻类植物在生物圈的作用(课本第第4页)

(1)释放氧气(为大气提供近90%的氧气)。(2)藻类植物是某些鱼类和其他动物的食物。(3)从藻类植物中提取的碘、、福藻胶和琼脂等,可以供工业和医药上使用。

5、了解掌握苔藓植物植物的特征。及代表植物(课本第8页)

(1)苔藓植物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所以苔藓植物一般分布在树的北面,可以用来判断方向。(2)植株一般都很矮小,通常具有茎和叶的分化,但是茎中没有导管,叶中没有叶脉(也就是说没有输导组织)。也没有真正的根,称为假根。

★6、为什么苔藓植物能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苔藓植物的叶大都只有一层细胞,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可以从叶片的背、腹两面侵人细胞,威胁苔藓植物的生存。

7、了解掌握蕨类植物的特征,及代表植物。(课本第9页)

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有根、茎、叶的分化,在这些器官中有专门运输物质的通道一输导组织,植株比苔藓植长得高大。

8、了解掌握常见的蕨类植物有哪些?举例说明它们与人类的关系。

(课本第10页)

肾蕨可以观赏;蕨莱的嫩叶和富含淀粉的地下茎可以食用;卷柏、贯众可以药用;满江红是优质的绿肥和饲料。古代高大蕨类植物的遗体埋藏在地下,经过漫长年代,形成了煤。

9、哪些植物是孢子植物?

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它们都能产生孢子,用孢子繁殖,所以称为孢子植物。

★ 10“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钩帘阴卷柏,障壁坐防风。”

你知道“苔”和“卷柏”分别属于哪类植物吗?

“苔”是藻类植物,“卷柏”是蕨类植物。

1、了解掌握什么是种子植物概念(初一下册课本12页)?种子植物分哪两类?什么是裸子植物概念,并能举例,(初一下册课本16页)?什么是被子植物概念,并能举例(初一下册课本16页)?

①种子植物:而我们常见的花草树木,平时吃的粮食、瓜果和蔬菜,绝大多数都是结种子的,并且是由种子发育成的,这些植物统称为种子植物。

②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又称绿色开花植物)

③裸子植物:松、杉、柏、银杏等,它们的种子是裸露的,这样的植物称为裸子植物。

④被子植物:苹果、桃、大豆、花生和水稻,要剥开果皮才能看到种子,像这样,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的植物称为被子植物。

12、了解掌握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组成以及两者的相同点

和不同点。(课本第14页、15页。也可以照着全程导航第35页知识点二背)

(1)①菜豆种子:有种皮和胚组成。

②胚的组成:胚芽、胚轴、胚根、子叶。

③种皮:保护幼嫩的胚

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胚轴:起连接作用

胚根:发育成根

子叶:两片子叶,储藏营养物质

(2).一粒玉米(果实):有果皮和种子组成。

①种子:有种皮、胚、胚乳组成

②果皮:保护内部结构

③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④胚轴:起连接作用

⑤胚根:发育成根

⑥子叶:子叶一片,将胚乳中的营养物质转运给胚,供萌发利用

⑦胚乳:储藏营养物质

13、★注意:(1).一粒玉米实际上是一个果实,而不是种子,因为它的果皮和种皮紧贴在一起,不容易分开,类似的还有小麦、水稻、高梁等。(2)胚的结构不包括胚乳。胚是由受精卵发育来的,是新植物体的幼体。

14、“观察种子的结构”实验中,观察顺序是怎样的?玉米种子应该沿哪个方向切开?滴加碘液后,玉米种子剖面上哪部分会变蓝?

(1)按照由表及里的顺序观察。

(2)观察玉米种子的内部结构时,要先用解剖刀纵向切开种子(如课本14页图所示)。

(3)滴加碘液后,玉米种子剖面上(变蓝的是胚乳)。

初一生物下册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绿色植物

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

第一节种子的萌发(课本24页)

一、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1、了解掌握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课本25页)

(1)提出问题: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有哪些?

(2)作出假设:种子的萌发需要的环境条件①___②___③___

(3)制定计划:(看课本23页)

①看课本

②看课本

③对1、2、3、4号瓶的处理方式如下表所示:(看课本23页表格)表格预期结果或实验结果:1号瓶不萌发,2号瓶萌发,3号瓶不萌发,4号瓶不萌发。

本实验中有三组对照,分别是:1号和2号,变量是水分;2号和3号,变量是空气;2号和4号,变量是温度。

本实验的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是什么?本实验的对照组是2号,实验组是1号、3号和4号。

2、(4)本实验最终的结论是什么?(课本27页)

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克足的空气等都是种子萌发需要的环境条件。

二、了解掌握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课本29页)

1、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自身条件:具有完整的、有活力的胚和供胚发育的营养物质,还要度过休眠期。

2、什么是种子的发芽率?测定种子发芽率一般用什么办法?如何计算发芽率?种子发芽率达到多少才可以播种?

(1)发芽的种子数占供检测的种子数的百分比,就叫种子的发芽率。

(2)测定种子发芽率一般用抽样检测法(注意:要随机取样)。

(3)发芽率= 萌发的种子数÷供检测的种子数X 100%,计算平均值。

(4)种子的发芽率在90%以上才能播种。

3、了解什么是种子的休眠。种子为什么需要休眠呢?(课本29页)有些种子虽然胚是完整的并且是活的,外界条件也适宜,但是它们成熟以后并不能立即萌发,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睡眠”才能萌发,这种现象叫做种子的休眠。种子为什么需要休眠呢?生长在温带的植物,种子在秋季成熟以后落入土壤,

如果很快萌发,不久冬季到来,幼苗容易被冻死。那样一来,这种植物就有绝种的危险了。种子经过休眠,就可以躲过严冬,延续后代。可见,种子具有休眠特性,是植物长期适应环境的结果。(能说上来就行)

4、了解掌握种子萌发过程:(课本30页)

(1)(1)吸水:种子在萌发时,首先要吸收水分,呼吸作用加强。

(2)转运: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逐渐转运给胚根、胚芽、胚轴。

(3)发育:胚根发育,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轴伸长,连接根和茎:胚芽发育成芽,芽进一步发育成茎和叶。

第二节植株的生长

一、幼根的生长(课本32页)

1.了解掌握根的哪部分结构是根尖?根尖由哪几部分构成?各部分具有什么特点和功能?

(1)根尖: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小段叫做根尖。

(2)根尖的结构从顶端往上(或自下往上)依次是: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四个部分。

根冠:细胞较大,排列不够整齐,具有保护作用。(课本32页)

分生区:细胞很小,排列紧密,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不断补充伸长区的细胞数量。(课本32页)

伸长区:下部细胞较小,越往上细胞越大,最后成为成熟区细胞的一部分。(课本32页)

成熟区:表皮细胞一部分向外突出,形成根毛,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课本32页)

★2、了解掌握注意(1)根毛增大了根吸水的表面积。

(2)移栽植物时带土移植,是为了保护,幼根和根毛。3、了解掌握根的什么部位生长最快?根能够不断伸长的原因是什么?(课本32页)

(1)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是根尖的伸长区

(2)幼根生长的原因:一方面依靠分生区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加,一方面依靠伸长区细胞生长使细胞体积增大。

二、了解掌握枝条是由芽发育而成的(课本32页)

1、枝条是由什么发育来的?

枝条是由芽发育来的。

2、茎、叶、花都是由芽发育而成的,芽按照发育方向芽有叶芽、花芽、混合芽。

3、植株的分成哪些类型?顶芽和侧芽。

4、幼叶发育成叶,芽轴发育成茎,芽原基发育成芽,叶原基发育成幼叶,生长点细胞分裂,能使芽轴伸长

三了解掌握(全程导航40页,茎在长长的同时也在加粗)

1、①木本植物的茎由外向内包括:[5]树皮(内侧部分叫[4]韧皮部)、

[3]形成层(分裂产生新细胞)、[2]木质部(内有年轮)、[1]髓组成。

②茎的加粗是靠[3]形成层不断分裂产生新的细胞,向内产生新的[2]木质部,向外形成新的[4]韧皮部。

3、了解掌握植株的生长需要营养物质(课本33页)

(1)植物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包括水、无机盐和有机物等。

(2)根向下生长,从土壤中吸收水和无机盐;茎向上生长,并长出绿叶,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3)植物生长所需最多的无机盐是含氮的、含磷的和含钾的无机盐。植株矮小叶片发黄是缺含氮的无机盐;茎软易倒伏是缺含钾的无机盐:能促进幼苗发有开花,使果实种子提早发育成熟的是含磷的无机盐。(4)缺少含硼的无机盐,油菜就会只开花而不结果实。

4、.了解掌握比较蒸馏水中培育出的玉米幼苗和土壤浸出液中培育的玉米幼苗,得出什么结论? 植物的生活需要无机盐。(课本34页,演示实验)

初一生物下册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绿色植物

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

第三节开花和结果

一、需要记住了解的知识点。

1、花的结构(课本第38页图,桃花的基本结构及子房剖面图,记住相应的名称和位置)

(1)一朵花是由花托、萼片、花瓣、雄蕊和雌蕊等组成。

(2)雄蕊和雌蕊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直接关系,是花的主要部分。

(3)雄蕊包括:花药和花丝两部分,成熟的花药里有花粉;雌蕊包括:柱头、花柱和子房,子房内有胚珠

2、传粉

(1)传粉:花粉从花药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做传粉。

(2)传粉方式:有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异花传粉的花有风媒花和虫媒花之分。

(3)一朵花的花粉从花药散发出以后,落到同一朵花的柱头上的传粉方式,叫做自花传粉。栽培植物中的小麦、水稻、豌豆都是这种传粉方式。

(4)花粉依靠外力落到另一朵花的柱头上的传粉方式叫做异花传粉。(5)异花传粉需要有一定的媒介,这种媒介主要是风和昆虫。自然界中大部分绿色开花植物都是异花传粉。

(6)根据传粉方式的不同,花可以分为虫媒花和风媒花.

(7)人工辅助授粉:方法是先从雄蕊上采集花粉,然后将花粉涂抹或倾撒在同种植物的柱头上

3、受精(课本40页图)

(1)概念:胚珠里面的卵细胞,跟来自花粉管中的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这个过程叫做受精。

(2)过程受精:花粉落到柱头上以后,在柱头上黏液的刺激下开始萌发,长出花粉管。花粉管穿过花柱,进入子房,一直到达胚珠。当花粉管到达胚珠后,释放出两个精子,一个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

成受精卵;另一个精子与胚珠中央的两个极核融合,形成受精极核,将来发育成胚乳。

精子与卵细胞相融合的现象,叫做受精。两个精子分别与卵细胞和极核相融合的现象,叫做双受精。双受精是绿色开花植物所特有的。

4、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1)受精作用完成后,花瓣、柱头、花柱和雄蕊都完成了“历史使命”,因而纷纷凋落. 只有子房继续发育,最终成为果实。果实包括果皮和种子,果皮是由子房壁发育成的,种子是由胚珠发育成的。

种子的各部分:种皮是由珠被发育成的,胚是由受精卵发育成的,胚乳是由受精极核发育成的。

举例:

(2))是植物果实的。苹果、葡萄是果实,葵花籽、豆角是果实,玉米、小麦的籽粒也是果实。

(3)是植物种子的:蚕豆、绿豆是种子、芝麻、花生仁是种子,西瓜籽、杏仁也是种子。

(4)区分果实、果皮和种子:桃子、苹果、葡萄等吃的是果皮(是由子房壁发育来的);草莓、黄瓜、玉米等吃的是果实(是由子房发育来的);花生、大豆等吃的是种子(是由胚珠发育来的)。

初一生物下册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绿色植物

第三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地水循环

需要记住了解的知识点。

一、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课本44页)

1、为什么植物的生活需要水?(课本44页)

(1)水是植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

(2)植物体内只有水分充足,才能保证硬挺直立的姿态。

(3)无机盐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被吸收和运输。

2、根通过什么部位吸收水分?与之相适应的特点是什么?(课本46页)在移栽植物时要怎样保护它?

根吸水的部位主要是根尖的成熟区,此处生有大量根毛,大大增加了根吸水的表面积,提高了根吸水的效率。

移栽植物时要带土坨,避免损伤根毛和幼根。

3、水分的运输途径(课本47页)

(1)实验探究:将带有叶片的枝条进行处理,插在有红墨水的瓶中,观察。阳光照射过一段时间,你会发现叶脉红了,茎的表面没有变红;把枝条横切开,你会发现横切面木质部变红;把茎纵向切开,你发现红色部分一导管,这就是茎内运输水分的结构。

(2)水分运输途径:土壤中的水分→根尖成熟区→根中导管→茎中导管-→叶脉导管→叶片气孔

(3)导管:自下而上运输水和无机盐,导管位于茎的木质部;筛管: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筛管位于韧皮部。导管和筛管贯穿于植物体的各个器官。

形成层:位于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能不断分裂形成新的木质部细胞和韧皮部细胞,使茎不断长粗。

二、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课本49页)

1、什么是蒸腾作用,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什么?(课本49页)(1)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

(2)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片。

注意:植物吸收到体内的水,95%~99%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掉了。

2、气孔怎样控制蒸腾作用的进行?

气孔是蒸腾作用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由一对半月形的保卫细胞围成,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时,内壁伸展拉长,外壁向内凹陷,气孔就会张开。反之,保卫细胞失水收缩时,内、外壁都拉直,气孔就会闭合。

★注意:一般陆生植物叶的下表皮上的气孔比上表皮多。

3、蒸腾作用的意义(课本49页)

(1)能降低叶片温度;

(2)促进对水的吸收和无机盐的运输;

(3)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

4、蒸腾作用的应用

移裁作物时,为提高成活率,通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带土坨,减少根毛的损伤;

(2)要在傍晚移栽或用遮阴的方法,主要是降低光照强度,减少蒸腾(3)摘掉植物的叶片,减少蒸腾的面积;

(4)在阴雨天移栽,空气湿度大,蒸腾作用弱。

作用;

重点以课本为住。也可以照着下面归纳的知识点背

(全程导航54页,知识点不全)

第四章绿色机物是生物图中有机物的制造者(课本55页)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背:一、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步骤(课本55页)了解记住1、步骤

①暗处理: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目的:使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运走或耗尽。原理: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

②遮光处理: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目的是形成对照;使叶片的一部分见光,一部分遮光,形成对照实验,变量为光照,然后放在光下照射。

③光照几小时后,摘下叶片,去掉遮光的纸片。

④脱色:把叶片放人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目的是使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叶片变成黄白色。

⑤用清水漂洗叶片,再把叶片放到培养皿中,向叶片滴加碘液。

⑥稍停片刻,用清水冲掉碘液,观察叶片颜色的变化。

◆了解记住2、实验结果:

(1)未遮光部分,变蓝色。

分析原因:有光照,能够进行光合作,制造了淀粉,滴加碘

液后变蓝。

(2)遮光部分,不变蓝色。

分析原因:没有光照,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没有产生淀粉,滴加碘液后不变蓝。

(3)结论: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

了解记住3、常见问题分析:

①如何验证淀粉的存在?

淀粉具有遇碘液变蓝的特性,所以用滴加稀碘液来验证。

②如何脱去叶绿素?

要用酒精隔水加热,因为叶绿素不溶于水,但能溶于酒精,酒精沸点低,直接加热不仅会蒸发过快造成浪费,也容易引起火灾,所以要隔水加热。

会形成1组对照实验:遮光处与未遮光处,变量是光。

二、了解记住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课本57页)

(1)原料:二氧化碳、水。

(2)条件:光是不可缺少的条件。

(3)产物:主要是淀粉,可用滴加碘液方法验证。(一部分糖类还可转变成蛋白质、脂肪等其他有机物)

(4)场所:叶绿体既是生产有机物的“车间”,也是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能量转换器”。

(5)此过程被称为光合作用。

◆了解记住2、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的作用

(1)不仅满足了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而且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

(2)既为其他生物提供了构建自身的材料,也提供了生命活动的能量。

全程导航54页。

(全程导航知识不全,看看下面发的基础知识导学案,怎么要求的)

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一氧平衡

◆第一节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1.海尔蒙特的实验忽略了什么因素的作用?(课本61页)

海尔蒙特的实验分析只考虑了植物吸收水和无机盐,忽略了植物从外界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

2.考点:普利斯特利的实验(如课本62页图所示)证明了什么?

植物能(更新)由于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而变得(污浊)了的空气。

3、考点:怎样证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如课本演示实验63页图所示)

(1)变量确定:变量是二氧化碳,因而实验装置应该一个有二氧化碳,一个没有二氧化碳,其他条件都相同。

(2)实验原理:(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是否进行了光合作用看是否有(淀粉)产生。

(3)实验设计(如63图所示):

①取两株(长势相当)的植物,放在(黑暗中一昼夜),进行暗处理;

②取两个(玻璃罩),在里面(各放入一株)暗处理后的植物;

③一个玻璃罩内放人盛有清水(乙)的小烧杯,另一个放人盛有等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甲)的小烧杯;

④同时放在(光下)一段时间;

⑤各取下一个叶片,用(酒精脱色)处理,漂洗后滴加(碘液),观察现象。

(4)实验现象及结论:

放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装置中叶片(没变蓝),放有(清水)的装置中的叶片(变蓝)。说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4.如何证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如课本演示实验63页图所示)

(1)实验过程:如(课本63页第二个演示实验)图所示装置放在光下,发现有气泡冒出,收集金鱼藻(释放出)的气体,待气体充满试管的大部分时,取出试管,用快要熄灭的卫生香(或细木条)靠近试管的管口。

(2)实验现象:快要熄灭的(卫生香)(或细木条)迅速复燃。

(3)实验结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5.考点:什么是光合作用,其反应式是怎样的?

(1)光合作用的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光合作用反应式:二氧化碳十水(通过光、叶绿体)→有机物(储存着能量)+氧气

①条件:光。

②场所:叶绿体。

③原料:二氧化碳和水。

④产物:有机物和氧气。

⑤实质:物质转化(把简单的无机物转化成复杂的有机物)和能量转化(把光能转化成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要点警示:

①.光合作用反应式的书写:用“→”而不是“一,产生的是“氧气”而不是“氧”。

②光合作用只在有光的条件下、在有叶绿体的细胞中进行。

◆③光照强度最强≠光合作用最强。中午光照强度最强◆,气孔部分保护性关闭,光合作用强度反而有所降低。

④要验证光合作用需要水,可以用切断叶脉的方法进行。

6.考点:农业生产上为什么要做到合理密植?(课本65页)(1)合理密植:充分利用了单位面积上的光照,避免造成浪费,又不让植物叶片互相遮挡,影响光合作用。

7、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的上的应用

(1)充分利用光照:(间作套种、合理密植)。

(2)大棚蔬菜提高产量的措施:(夜间增加光照,延长光合作用的时间;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如通风换气或施“气肥”“有机肥”等。)

(3)(合理灌溉)可以满足作物对水的需要。

全程导航54页55页知识不全,看看下面发的基础知识导学案,怎么

要求的)

背完后回复背完。最好对照着书背。

第二节呼吸作用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

◆1、演示实验(课本68页)

探究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吸收氧气?

了解:(1)实验过程(如课本图所示)

①取两个同样的瓶子,编号为甲、乙

②在甲瓶内装人萌发的种子,乙瓶内装人等量煮熟的种子;

③把两瓶同时放在温暖的地方;

④24小时后观察蜡烛在甲、乙两瓶中的燃烧情况。

背◆(2)实验现象:甲瓶中蜡烛熄灭,乙瓶中蜡烛正常燃烧。背◆(3)实验结论:种子的呼吸作用消耗氧气。

了解◆2、演示实验(课本69页)

探究种子在萌发过程中释放出什么物质

(1)实验过程:(如课本69图所示)

取课本69页装置两套,标记为甲和乙,将萌发的种子和煮熟的的种子分别装人甲,乙两装置瓶内,用塞子塞住,实验开始时,阀门始终是美闭的。过一段时间,往瓶子里注入清水,打开阀门,使瓶内的气体进入装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观察变化。

背◆(2)实验现象:甲装置试管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乙装置试管中澄清的石灰水无变化。

背◆(3)实验结论:种子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

了解◆3、演示实验(课本69页)

探究种子萌发释放热量

(1)实验过程:

①取两个暖水瓶编号为甲、乙;

②在甲瓶内装人萌发的种子,乙瓶内装人等量煮熟的种子;

③各插人一支温度计,瓶口用棉花塞紧,一段时间后观察温度计的示数有什么变化。(如课本69页图所示)

背◆(2)实验现象:甲瓶温度升高,乙瓶温度不变。

背◆(3)实验结论:种子呼吸作用释放能量。

背◆4、什么是呼吸作用?表达式是怎样的?(课本70页)(1)呼吸作用: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2)表达式:

有机物(储存着能量)+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①原料:有机物和氧气。

②产物:二氧化碳和水。

③场所:线粒体。

④实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背◆5、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与联系:(全程导航55页右上角)

6、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植物的呼吸与动物、细菌真菌的呼吸本质一样,都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任何活的细胞都在不停地进行呼吸作用,一且呼吸作用停止,就意味着生命的终结。

背◆7、呼吸作用的应用

(1)促进植物(呼吸作用)的措施:(农田适时松土、及时排涝),保证植物的根得到充足的(氧气)。

(2)抑制植物呼吸作用的措施:

①适当(降低氧气浓度)。

②适当(降低温度。)

③种子(晒干贮存),(降低含水量)。

举例:a.把粮食晒干容易储藏,因为水分减少(降低呼吸)作用。

b.利用冰箱的低温延长蔬菜、水果的储藏时间,因为(低温抑制)了呼吸作用。

c.地窖储藏白菜、萝卜等蔬菜,因为地窖不仅温度低,而且二氧化碳的浓度也大,氧气的浓度不足,所以(降低)了呼吸作用。

背◆8、绿色植物在维持生物圈中(碳——氧平衡)◆。

背◆9、维持生物圈碳一氧平衡的措施:一方面要(植树造林),另一方面要(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第六章爱护植被,绿化祖国

1.植被的概念:一个地区内生长的(所有植物)叫做这个地区的植被。

◆背2.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草原、荒漠、热带雨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针叶林等)。

3.在我国的植被中,森林占据了主体。

背◆4.我国植被面临的问题

(1)(人均森林0面积低。

(2)对(森林资源)的利用不合理。

(3)草原(退化、沙化)。

(4)土地(沙漠化)比较严重等。

背◆5.保护植被的措施:法律保护、植树种草等。

(完整版)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整理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知识点总结 一、生物的基本特征: 1.新陈代谢——最基本的生命现象 植物:绝大多数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动物: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 生物能进行呼吸。 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 2.生长发育,由小长大 3.繁殖后代 4.遗传变异,相似和差异 5.应激性: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有规律的反应。例: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 6.适应并影响环境 7.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附:生物分类:动物、植物、微生物(真菌、细菌、病毒) 二、生物的生活环境 1.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 海平面上下10千米 绝大多数生物生存范围:陆地以上和海洋表面以下各约100米 2.生物的生存基本条件: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稳定的营养供给。 3.栖息地:生物圈内生物生存居住的场所。林地、草地、岩岸、沙滩、淡水溪涧环境因素(土壤类型、温度、湿度)决定栖息地特征;

人口数量剧增,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及不合理利用→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 三、生物学探究方法 1.探究过程 1)提出问题:使肉汤变质的微生物来自空气还是肉汤本身产生的?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2)作出假设:微生物来自空气。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前提:提出有研究价值问题,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 3)制定计划:恰当的科学探究计划是关键,(探究计划包括方法、步骤,材料、器具) 对照实验,探究实验中的唯一变量,其他条件都相同。 4)实施计划 5)得出结论 6)表达交流 2.探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测量法、调查法 四、生物学的研究工具 1、光学显微镜各个部件的名称和作用:

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精编版

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第一章认识生命现象 第一节生物的基本特征 1、生物可分为:植物,动物,真菌,细菌,病毒等五大类群,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生物的基本特征:①新陈代谢②生长发育③繁殖后代④遗传变异⑤应激性⑥生物能适应并影响环境 第二节生物的生活环境 一.生物圈:有生物生存的这个圈层叫生物圈。 1.生物圈的范围是:生物圈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岩石圈的上层,范围为海平面以下约10千米和海平面以上10千米之间。但绝大多数生物都生活在海平面上下各100米范围内。 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是阳光,水分,适宜的温度和稳定的营养供给。 二.栖息地 栖息地指:在生物圈内,生物实际居住的场所。 栖息地的类型由土壤类型、温度、湿度决定。 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是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 生物栖息地遭受破坏的主要因素是全球人口数量剧增以及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及不合理利用。 第三节生物学的探究方法 1、生物学的科学探究过程大致包括六个环节: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其中探究成功的前提是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制定恰当的科学探究计划为探究成功的关键. 2、生物学探究采用的方法为观察法,实验法,测量法,调查法。 3、巴斯德实验中只选择一个变量既实验变量,用以设计对照实验,成功之处 在于设计了曲颈瓶(阻挡细菌侵入)。巴斯德的实验证明了肉汤变酸是微生物引起的, 这些微生物来自于空气。 第四节生物学的研究工具 三、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 1.显微镜的结构和功能 ①写出右图各部分的名称 ②放大物像的是目镜和物镜;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放大倍数=目镜倍数x物镜倍数调换物镜的是转换器; ③反射光线的是反光镜; ④升降镜筒的是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 ⑤调节光线强弱的是反光镜和遮光器。光线强,用平面镜和小光圈;光线弱,用凹面镜和大光圈。 2.显微镜的使用 1使用显微镜的正确步骤:⑴取拿与安放⑵对光⑶安放装片⑷观察⑸整理和存放。 ①对光:“四转一看”转粗准焦螺旋,转细准焦螺旋,转遮光器,转反光镜,左眼看到一个明亮视野 ②观察:在观察时,镜筒应先下降,此时眼睛注视物镜;然后镜筒再上升,眼睛注视目镜(左、右都要眼睁开) 2、观察的物像是实物的倒像。(上下、左右颠倒,如;”9”在视野中是“6”) 3、显微镜各结构中,起放大物像的是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

济南版初一生物知识点整理

初一生物知识点总结 一、生物的基本特征: 1.新陈代谢——最基本的生命现象 植物:绝大多数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动物: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 生物能进行呼吸。 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 2.生长发育,由小长大 3.繁殖后代 4.遗传变异,相似和差异 5.应激性: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有规律的反应。例: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 6.适应并影响环境 7.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附:生物分类:动物、植物、微生物(真菌、细菌、病毒) 二、生物的生活环境 1.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 海平面上下10千米 绝大多数生物生存范围:陆地以上和海洋表面以下各约100米 2.生物的生存基本条件: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稳定的营养供给。 3.栖息地:生物圈内生物生存居住的场所。林地、草地、岩岸、沙滩、淡水溪涧环境因素(土壤类型、温度、湿度)决定栖息地特征; 人口数量剧增,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及不合理利用→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 三、生物学探究方法 1.探究过程 1)提出问题:使肉汤变质的微生物来自空气还是肉汤本身产生的?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2)作出假设:微生物来自空气。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前提:提出有研究价值问题,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 3)制定计划:恰当的科学探究计划是关键,(探究计划包括方法、步骤,材料、器具) 对照实验,探究实验中的唯一变量,其他条件都相同。 4)实施计划 5)得出结论 6)表达交流 2.探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测量法、调查法 四、生物学的研究工具 1、光学显微镜各个部件的名称和作用:

济南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

济南版七年级下册复习知识点 第一章:人的生活需要营养 第一节:食物中的营养 1、六大营养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水、无机盐 其中:有机物(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物:(水、无机盐) 2、三大营养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 3、第七营养素:膳食纤维(也叫纤维素) 4、食物来源:①糖类(谷类、根茎类) ②脂肪(蛋黄、花生、豆类、硬果) ③蛋白质(瘦肉、蛋类、豆类) 5、营养组成:①糖类:(淀粉、麦芽糖、葡萄糖等) ②脂肪:(甘油和脂肪酸) ③蛋白质:(20多种氨基酸) 6、作用:①糖类:①主要供能物质;②构成细胞组织 ②脂肪:①主要为贮备能源;②也参与构成细胞组织 ③蛋白质:①构成细胞组织的重要物质;②也可分解提供能量 7、维生素:(特点:①量很小,②种类多,③作用大,④人体一般不能合成) 维生素A:夜盲症 维生素B1:神经炎、脚气病 维生素C:坏血病 维生素D:①儿童:佝偻病;②成人:骨质疏松症 8、水:①占体重的60%—70%(所占比重最大) ②失水20%以上,有生命危险 ③每天需水量2升左右 ④天气炎热或剧烈运动后,多喝水。 9、无机盐:(需要量小,种类多,作用大) 钙:①作用:牙齿、和骨骼的形成 ②缺乏:儿童:佝偻病,中老年:骨质疏松症 铁:①作用:参与血红蛋白的形成 ②缺乏:贫血症 碘:①作用: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 ②缺乏:地方性甲状腺肿(俗称:大脖子病) 第二节:消化和吸收 1、消化系统的组成两大部分:①消化道;②消化腺 2、消化道:①口腔;②咽;③食道;④胃;⑤小肠;⑥大肠;⑦肛门。 3、消化腺两大类:①大消化腺:唾液腺、肝脏、胰腺 ②小消化腺:胃腺、肠腺。 4、口腔:①唾液腺:①唾液腺分泌:唾液 ②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 ③作用:分解淀粉为麦芽糖淀粉的起始消化部位 ④属于:化学性消化。 ②舌:①作用:搅拌; ②:属于物理性消化

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教案

七年级生物学科 2013年—2014学年度 七年级生物备课 1、当前学生学习状况分析 本学期,初一的新生是没有经过考试就进来的,到目前为止本人对学生的情况不是十分了解。本人承担七年级3个班级的生物学教学任务,所使用

的教材是在《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导下编写的济南版生物学新教材。新课程,新教材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学校在全面抓教育教学质量的理念给于我教好学生以强大的自信心,加上大多数学生对生物怀有浓厚的兴趣,计算机辅助教学,网络环境,完备的生物教具为生物教学提供了最根本的保障。 2、本学期课程内容分析 本册包括2个单元7章,23节内容(其中第二单元第4章只有1节内容)。 第一单元《认识生物》包括了“生物课程内容标准”中的第2个主题“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所要求的全部内容以及第1个主题“科学探究”和第3个主题“生物与环境”的部分内容。本单元的内容安排考虑到学生是刚开始学习生物学,要让学生初步树立什么是生物的概念,初步学会探索生命奥秘大致过程的科学方法;初步认识生物体的结构概况,以及生物对环境的依赖关系。为后面《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生物圈中的动物》、《生物圈中的微生物》和《生物圈中的人》等章节的学习打好基础。 第二单元《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涵盖了“生物课程内容标准”中第4个主题“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6个主题“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的全部内容以及第8个主题“生物的多样性”中的大部分内容。本单元的内容安排充分体现了“人与生物圈”的主题思想,贯穿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这一主线。 从具体内容看,每一节的内容就是一个小的知识单元。节以下的标题(四级标题)就是具体的知识点。在每一节和具体知识点的引言部分,都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命现象或生活经验或生产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入手,把学生带入问题情景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好本知识点的信心。然

济南版七年级下册生物

济南版七年级下册生物 单元自主学习指导纲要 课题:第四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一、教材分析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人体内废物的排出。其教学内容与前面三章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关于人体内废物的排出,牵涉到“泌尿系统的知识”,紧承前三章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血液循环系统内容,并引起后面的神经系统内容,这是一个完整具体的知识体系。 通过本章的学习,希望同学们掌握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以及各器官的功能,能够描述肾的结构以及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了解皮肤的结构和功能,了解汗液的形成和排出以及它对人体的意义。在初步了解肾脏和皮肤结构的基础上,能分析各器官的功能。利用观察解剖图的方法,简单绘出肾脏的结构,以明确尿液的形成与排出。同学们可以将前后的知识进行衔接,小组讨论探究,收集关于生活中器官病变方面的知识,查询相关资料,初步解决问题。 通过本章的学习,我们将揭开身体重要器官的奥秘,希望同学们始终保持勇于探求新知的热情和兴趣。 【设计意图:本章知识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针对生活实际勇于大胆质疑的精神,从而更好的解决问题。通过背景资料等一系列引导性知识培养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推测的能力,通过病例分析,提高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的能力。通过本主题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对人体的新陈代谢过程有一个全面完整的认识。】 二、知识构建 温馨提示:请同学们认真全面的预习课本知识,结合自己的理解构建知识网络图,在构建的同时要注意细节性的知识,比如“肾脏的结构中为何皮质颜色深

于髓质的颜色”,“肾小球是一个毛细血管球”等等都是非常重要的。下面的是老师对本章内容的概括,仅供同学们参考。 教师示例: 学生设计: 【设计意图: 三、背景知识 温馨提示:在了解了老师提供的资料后,你还有哪些补充或者感想么?请你添加! (一)肾脏的秘密 肾脏的生理功能可归纳为3个方面:排泄机体外代谢终末产物,维持体内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产生和释放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尿液主要承担排泄体代谢体产物及维持体内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作用。肾的血循环是维持肾脏正常生理功能的基础。肾血流量的大小决定肾小球的滤过率、钠的重吸收及肾组织的耗氧

(完整版)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最完整版)

※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复习资料※ 一、生物: 具有生命的物体。分为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细菌、真菌、病毒等)。 现在已知生物约200万种生命现象这是所有生物的基本特征。包括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繁殖后代、遗传与变异、应激性、适应性并影响环境等。 ①除病毒外,生物都由细胞构成。(即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②生物都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这叫做应激性。如植物的向光性、向水性等。 ③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是新陈代谢 二、1、生物圈:有生物生存的圈层(包括地球上全部的生物及生活的环境。包括大气圈的下层、岩石圈的上层、全部水圈。范围:海平面上下各10千米。但绝大多数生物都生活在海平面上下各100米范围内。) 2、栖息地:生物圈内生物生存、居住的场所。栖息地的类型由土壤类型、温度、湿度决定。 3、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 破坏栖息地的重要因素:全球人口数量剧增,人类对自然资源掠夺式的开发和不合理利用 4、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稳定的营养供给、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 三、1、巴斯德实验中只选择一个变量既实验变量, 用以设计对照实验,成功之处在于设计了曲颈瓶(阻 挡细菌侵入)。巴斯德的实验证明了肉汤变酸是微生 物引起的,这些微生物来自于空气。(★2 、巴斯德 提出的问题:使肉汤变质的微生物来自于肉汤本身还 是空气?做出的假设:使肉汤变质的微生物是来 自于空气。巴斯德成功的关键是设计了曲颈瓶。 曲颈瓶的妙处是既保证了空气进入也阻挡了微生物 的进入巴斯德将肉汤煮沸的目的是杀死肉汤可能 存在的微生物。本实验的变量是微生物的有无, 实验组是曲颈瓶,对照组是直颈瓶。) 2、生物学的科学探究过程大致包括六个环节:提出 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 →表达交流,其中探究成功的前提是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制定恰当的科学探究计划为探究成功的关键,生物学探究采用的方法一般为观察法,实验法,测量法,调查法。 ●设置对照实验、控制单一变量、增加重复次数等是提高实验结果可靠性的重●实验材料达一定数量或设置重复组是为了避免偶然性;获得普遍的规律。 ●计算平均值是为了减少误差。 三、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 ①写出右图各部分的名称 ②放大物像的是目镜和物镜;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 大.

初中生物的济南版课本的目录总结

济南版初中生物课本目录 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认识生物 第一章奇妙的生命现象 第一节生物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生物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严整的生命结构 第一节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 第二节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第三节细胞的分裂与分化 第四节多细胞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第三章生物的生活环境 第一节生物圈与栖息地 第二节环境对生物的作用 第三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于作用 第二单元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 第一章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一节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 第二节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 第三节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第四节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第五节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第二章生物圈中的动物 第一节动物的主要类群 第二节动物的运动 第三节动物的行为 第四节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第三章生物圈中的微生物 第一节病毒 第二节细菌 第三节真菌 第四节细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第四章生物的分类

第三单元 第一章人的生活需要营养 第一节食物的营养成分 第二节消化和吸收 第二章人的生活需要空气 第一节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第二节人体怎样获得能量 第三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 第一节物质运输的载体 第二节物质运输的器官 第三节物质运输的途径 第四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第一节尿的形成和排出 第二节汗液的形成和排出 第五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一节人体的激素调节 第二节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 第三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第六章免疫与健康 第一节人体的免疫功能

第四单元物种的延续 第一章绿色开会植物的一生 第一节花的结构和类型 第二节传粉与受精 第三节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第四节种子的萌发 第五节根的结构与功能 第六节芽的类型和结构 第七节植物的无性生殖 第二章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第一节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第二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第三节鸟的生殖和发育 第三章人类的生殖和发育 第一节婴儿的诞生 第二节青春期发育 第三节计划生育 第四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第一节遗传的物质基础 第二节人类染色体与性别决定第三节性状的遗传 第四节生物的变异 第五节人类优生与基因组计划

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整理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知识点总结一、生物的基本特征:1.新陈代谢——最基本的生命现象植物:绝大多数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动物: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2.生长发育,由小长大3.繁殖后代4.遗传变异,相似和差异5.应激性: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有规律的反应。例: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6.适应并影响环境7.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附:生物分类:动物、植物、微生物(真菌、细菌、病毒)二、生物的生活环境1.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海平面上下10千米绝大多数生物生存范围:陆地以上和海洋表面以下各约100米2.生物的生存基本条件: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稳定的营养供给。3.栖息地:生物圈内生物生存居住的场所。林地、草地、岩岸、沙滩、淡水溪涧环境因素(土壤类型、温度、湿度)决定栖息地特征;1 人口数量剧增,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及不合理利用→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三、生物学探究方法1.探究过程1)提出问题:使肉汤变质

的微生物来自空气还是肉汤本身产生的?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2)作出假设:微生物来自空气。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前提:提出有研究价值问题,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关键,(探究计划包括方法、步骤,材料、计划是:恰当的科学探究3)制定计划器具)对照实验,探究实验中的唯一变量,其他条件都相同。4)实施计划5)得出结论6)表达交流2.探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测量法、调查法四、生物学的研究工具1、光学显微镜各个部件的名称和作用:2 2、显微镜使用:1)对光:低倍镜(转换器)、大光圈(遮光器)、反光镜2)安放装片:压片夹、观察对象对准通光孔中心3)观察:①降镜筒(粗准焦螺旋、物镜接近装片2mm)、②升镜筒(左眼目镜,粗准焦螺旋、发现物象),③细准焦螺旋注意:①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旋转180°)。例: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一个“d”,那么在透明纸上写的是“p。”②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③看到物象在视野偏左上,怎样移到中心?往哪偏,往哪移4)整理和存放3 3、其他研究工具刀片、放大镜、烧杯、酒精灯、滴管、试管、培养皿、镊子、载玻片第二单元认识生物结构一、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是生物(单细胞生物、多细胞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必须认识细胞的结

济南版初中生物知识点大全

生物会考必考知识点 七年上册 (一)科学探究 (结合与生物相关的社会生产、生活事实、现象等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预期结果、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 科学探究的过程: 提出问题使肉汤变质的微生物来自于空气还是肉汤本身? 作出假设使肉汤变质的微生物来自于空气。 制定计划煮沸肉汤的目的是:杀死其中可能存在的微生物。 曲颈瓶的巧妙之处:使空气可以进入肉汤而微生物不能进入。 实施计划 得出结论使肉汤变质的微生物来自于空气。 表达交流 变量微生物、温度、水分、光照、空气、二氧化碳。 (注意变量是个名词,温度的高低、水分的有无、光照的强弱等不是变量) 对照实验的原则:控制单一变量。 探究的常用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测量法、调查法 (二)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1. 生物的基本特征举例 新陈代谢呼吸、摄取营养、排泄 生长发育黑豆幼苗不断长大 繁殖后代猫养育后代;母鸡抱窝;孔雀开屏 遗传与变异一母生九子,连母亲十个样;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 应激性朵朵葵花向太阳;含羞草受到刺激会合拢 生物能适应并影响环境仙人掌适于生活在干旱环境;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除病毒外所用生物都 是由细胞构成 病毒是生物,只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区分生物与非生物 生物非生物 珊瑚虫、噬菌体、蘑菇电脑病毒、珊瑚、机器人、玩具熊、恐龙化石、钟乳石 2.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

1.显微镜中最重要的结构是目镜和物镜。 2.显微镜的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 3.目镜放大倍数与镜头长度成反比,物镜放大倍数与镜头长度成正比。 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取拿与安放 一手 握 镜臂 , 一手托镜座将显微镜从镜箱中取出,放在实验台略偏左的地方, 镜座距身前的实验台边缘7左右 对光①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 ②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③转动遮光器,使遮光器上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④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转动反光镜,直到出现一个明亮的视野。 或 安放装片 将装片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夹住。 观察①从侧面注视物镜,双手同时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下降,镜头降至接近装片约2处停止,防止压碎装片和损伤镜头。 ②左眼注视目镜,同时反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发现物像为止。必要时,可以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 或 整理与存放①实验结束后,转动粗准焦螺旋提升镜筒,取下装片

(完整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整理济南版

七年级生物知识点总结 一、生物的基本特征: 1.新陈代谢——最基本的生命现象 植物:绝大多数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动物: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 生物能进行呼吸。 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 2.生长发育,由小长大 3.繁殖后代 4.遗传变异,相似和差异 5.应激性: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有规律的反应。例: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 6.适应并影响环境 7.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附:生物分类:动物、植物、微生物(真菌、细菌、病毒) 二、生物的生活环境 1.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 海平面上下10千米 绝大多数生物生存范围:陆地以上和海洋表面以下各约100米 2.生物的生存基本条件: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稳定的营养供给。 3.栖息地:生物圈内生物生存居住的场所。林地、草地、岩岸、沙滩、淡水溪涧环境因素(土壤类型、温度、湿度)决定栖息地特征;

人口数量剧增,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及不合理利用→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 三、生物学探究方法 1.探究过程 1)提出问题:使肉汤变质的微生物来自空气还是肉汤本身产生的?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2)作出假设:微生物来自空气。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前提:提出有研究价值问题,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 3)制定计划:恰当的科学探究计划是关键,(探究计划包括方法、步骤,材料、器具)对照实验,探究实验中的唯一变量,其他条件都相同。 4)实施计划 5)得出结论 6)表达交流 2.探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测量法、调查法 四、生物学的研究工具 1、光学显微镜各个部件的名称和作用:

(完整word版)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整理

.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知识点总结 一、生物的基本特征: 1.新陈代谢——最基本的生命现象 植物:绝大多数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动物: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 生物能进行呼吸。 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 2.生长发育,由小长大 3.繁殖后代 4.遗传变异,相似和差异 5.应激性: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有规律的反应。例: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 6.适应并影响环境 7.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附:生物分类:动物、植物、微生物(真菌、细菌、病毒) 二、生物的生活环境 1.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 海平面上下10千米 绝大多数生物生存范围:陆地以上和海洋表面以下各约100米 2.生物的生存基本条件: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稳定的营养供给。 3.栖息地:生物圈内生物生存居住的场所。林地、草地、岩岸、沙滩、淡水溪涧环境因素(土壤类型、温度、湿度)决定栖息地特征;

人口数量剧增,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及不合理利用→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 三、生物学探究方法 1.探究过程 1)提出问题:使肉汤变质的微生物来自空气还是肉汤本身产生的?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2)作出假设:微生物来自空气。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前提:提出有研究价值问题,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 3)制定计划:恰当的科学探究计划是关键,(探究计划包括方法、步骤,材料、器具) 对照实验,探究实验中的唯一变量,其他条件都相同。 4)实施计划 5)得出结论 6)表达交流 2.探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测量法、调查法 四、生物学的研究工具 1、光学显微镜各个部件的名称和作用:

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整理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知识点总结 先知;秋季大雁南飞;(水分)雨露滋润禾苗壮;沙漠中仙人掌的叶变成刺; 一、生物的基本特征:(空气)水淹没的种子不会发芽;(土壤)肥沃土地上的植物生长质量好,贫瘠土地上的植物生 1.新陈代谢——最基本的生命现象 长质量差。 植物:绝大多数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动物: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7.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生物能进行呼吸。附:生物分类:动物、植物、微生物(真菌、细菌、病毒) 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二、生物的生活环境 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1.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海平面上下各10千米 2.生长发育,由小长大绝大多数生物生存范围:陆地以上和海洋表面以下各约100米 如:黑豆幼苗不断长大;小狐狸长成大狐狸。2.生物的生存基本条件: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稳定的营养供给。 3.繁殖后代3.栖息地:生物圈内生物生存居住的场所。林地、草地、岩岸、沙滩、淡水溪涧 如:母鸡产卵;母猫生小猫;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环境因素(土壤类型、温度、湿度)决定栖息地特征; 4.遗传变异,相似和差异 人口数量剧增,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及不合理利用→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威胁生物生遗传: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小猫的毛色和母猫的毛色相存的关键因素 同。三、生物学探究方法 变异: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一树结果,酸甜各异;小猫的毛色与母猫的毛色各不相同;1.探究过程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 5.应激性: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有规律的反应。1)提出问题:使肉汤变质的微生物来自空气还是肉汤本身产生的?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例: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葵花朵朵向太阳;植物的根向地生长;2)作出假设:微生物来自空气。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壁虎逃命时掉尾巴;探究成功的前提:提出有()的问题,作出()的假设 6.适应并影响环境3)制定计划:()计划是关键,探究计划包括(方法、步骤,材料、器具) 生物适应环境:仙人掌的叶变成刺;茎肥厚多汁;睡莲的根和茎都有发达并相通的气腔;鸭的通常设置(),探究实验中的单一(),其他条件都相同。 趾尖长有皮肤构成的蹼;猫头鹰的脚长有钩爪;啄木鸟长有尖嘴;北极狐的耳朵短小,沙漠狐4)实施计划5)得出结论6)表达交流 的耳朵长大。2.探究方法:()、()、()、() 生物影响环境: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大树底下好乘凉;蚯蚓对土壤的翻耕;细菌分解枯枝落四、生物学的研究工具 叶;植物光合作用是大气中的氧含量增加,蒸腾作用增加了大气的湿度;地衣加速岩石的风化。1、光学显微镜各个部件的名称和作用: 环境影响生物:(阳光)兰花春天开花,荷花夏天开花,菊花秋天开花,梅花冬天开花; (温度)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春来江水绿如蓝(绿,指藻类植物);春江水暖鸭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全册教案

济南版七年级上册教案 生 物 教师:欧阳未

1.1.1生物的基本特征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生命现象。 2.形态各异的生物的基本分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讨论,能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生命现象。 2.通过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举例活动,让学生关注生物,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探究未知事物的兴趣。 2.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生物具有的生命现象。 【教学难点】 通过分析归纳说明生物具有的基本特征。 课前准备 课件、各种生物与非生物的图片等。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课件展示“病毒”和机器人是生物吗?为什么? 假如有人问你:“什么是生物?”你该怎么回答呢? 空中飞鸟,地上爬虫,水里游鱼…… 大自然中的许多生物你也许很熟悉,但你能说出它们有哪些共同特点吗?如果还不能准确、全面地回答这个问题,就让我们一起观察身边的生物,共同探究它们所表现出的生命现象吧。讲授新课 一、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知识点一:我们身边的生物

1.学生观察、小组讨论后回答:飞机、白云、太阳、山石、桥、水等是非生物,因为它们都没有生命;蝴蝶、小鸟、草、鸡、狗、鱼、蘑菇等是生物,因为它们都有生命。 【过渡语】同学们观察的很细致,我们把有生命的物体称为生物。自然界就是由生物和非生物组成的。在我们的身边,生活着多种多样的生物,它们与我们朝夕相处。 2.观察教材图1.1—1,插图向我们介绍了哪些生物? 学生边观察边回答:有中华鲟、啄木鸟、东北虎、银杏树、蝴蝶还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的大肠杆菌。 3.为了加深学生对生物的理解,让学生列举自己身边熟悉的生物,由学生介绍课前收集到各种生物的资料。 4.现在已被人们认识的生物有200多万种。根据各种生物的特点,人们通常将它们分成三类: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现在你能将图1.1—1所示的生物进行分类了吗? 二、组织交流,点拨建构 【过渡语】仔细观察周围的动植物,你会发现它们的形态、大小和生活习性各不相同,但在千差万别中却存在着共性:他们都是有生命的。怎样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具有生命呢? 知识点二:生物的生命现象 1.小组探究活动: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教材插图和生活经验,举例说明生物所具有的这些生命现象。小组选出小组长、记录员、发言人。 2. 教师巡回指导,并参与小组的讨论。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 3.现在各小组将你们的发现与大家交流吧。 一组:我们发现人体需要饭菜,牛、羊需要吃草,虎、狼要吃小动物,我们得出结论:生物的生活都需要营养物质。

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

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复习资料 一、生物: 具有生命的物体。分为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细菌、真菌、病毒等)。 现在已知生物约200万种生命现象这是所有生物的基本特征。包括新陈代谢、生长、繁殖、遗传、变异等。 ①除病毒外,生物都由细胞构成。(即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②生物都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这叫做应激性。如植物的向光性、向水性等。 ③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是新陈代谢 二、1、生物圈:有生物生存的圈层(包括地球上全部的生物及生活的环境。包括大气圈的下层、岩石圈的上层、全部水圈。范围:海平面上下各10千米。但绝大多数生物都生活在海平面上下各100米范围内。) 2、栖息地:生物圈内生物生存、居住的场所。栖息地的类型由土壤类型、温度、湿度决定。 3、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 破坏栖息地的重要因素:人类对自然资源掠夺式的开发和不合理利用 4、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稳定的营养供给、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 三、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 1.显微镜的结构和功能 ①写出右图各部分的名称 ②放大物像的是目镜和物镜;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放大倍数=目镜倍数x物镜倍数调换物镜的是转换器; ③反射光线的是反光镜; ④升降镜筒的是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 ⑤调节光线强弱的是反光镜和遮光器。光线强,用平面镜和小光圈;光线弱,用凹面镜和大光圈。 2.显微镜的使用 ①步骤:取镜和安放、对光、安放装片、观察、整理和存放 ②对光:“四转一看”转粗准焦螺旋,转细准焦螺旋,转遮光器,转反光镜,左眼看到一个明亮视野 ③观察:在观察时,镜筒应先下降,此时眼睛注视物镜;然后镜筒再上升,眼 睛注视目镜(左、右都要眼睁开) 当视野看到物像偏左下方(右下方),想让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则将玻片向左下方(右下方)移动;当将玻片往右上方(左下方)移动时,视野中的物像则朝左下方(右上方)移动。 ④使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由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时,视野内的变化是细胞数目减少,体积变大,视野变暗;由高倍物镜换成低倍物镜时,视野内的变化是细胞数目增多,体积变小,视野变亮。 ⑤整理和存放:提升镜筒,取下装片,擦拭显微镜,转动转换器,使物镜偏向两旁,将镜筒降到最低,反光镜竖立。

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济南出版社

第一章奇妙的生命现象 第一节生物的基本特征 一.身边的生物现已经被人们认识的生物有200多万种,他们可分为:植物,动物,真菌,细菌,病毒等五大类群,除病毒外生物都有细胞构成的 二.生物的基本特征:①新陈代谢(能够不断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同时不断排出体内废物)②生长发育③繁殖④遗传变异⑤应激性 三.区别生物与非生物 第二节生物学的研究方法 一. 巴斯德实验中只选择一个变量既实验变量,用以设计对照实验,成功之处在于设计了曲颈瓶(阻挡细菌侵入)。巴斯德的实验证明了肉汤变酸是微生物引起的,这些微生物来自于空气。 二. 生物学的科学探究过程大致包括六个环节: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其中探究成功的前提是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制定恰当的科学探究计划为探究成功的关键,生物学探究采用的方法一般为观察法,实验法,测量法,调查法。 第二章严整的生命结构 第一节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 一.显微镜的结构 1.镜座:稳定镜身; 2.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分; 3.镜臂:握镜的部位; 3.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用于固定所观察的物体。 4.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光线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 5.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其两面是不同的:平面镜和凹面镜 6.镜筒:上端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在转换器上装有物镜,后方有准焦螺旋。

7.转换器:调换物镜。 8.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又称粗调):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细准焦螺旋(又称细调)。转动方向和升降方向的关系:顺时针转动准焦螺旋,镜筒下降;反之则上升。 二、显微镜的使用的步骤P13-14 1使用显微镜的正确步骤:⑴取拿与安放⑵对光⑶安放装片⑷观察⑸整理和存放。在观察时,镜筒应先下降,此时眼睛注视物镜;然后镜筒再上升,眼睛注视目镜 2、观察的物像与实际图像相反。b q 3、显微镜各结构中,起放大物像的是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物镜倍数X目镜倍数。同样光源下,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细胞数目越少 4、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 5、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为遮光器和反光镜,外界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和平面镜。 6、可以升降镜筒的结构是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镜筒下降过程中眼睛应注视物镜。 第二节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一、在生物界里,几乎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根据构成生物体细胞的多少,可分为 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细胞是生物体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病毒除外。 二、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正确步骤分为滴.取浸盖染。 注意:①制作洋葱表皮细胞滴清水,制作口腔上皮细胞应滴生理盐水,目的是保持细胞形态; ②取材前要先漱口,是为了除去食物残渣; ③盖盖玻片时,为避免产生气泡,应使盖玻片一侧接触液滴,缓 缓放平 ④染色时应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碘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

济南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

第一章:人的生活需要营养 第一节:食物中的营养 1、六大营养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水、无机盐 其中:有机物(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物:(水、无机盐) 2、三大营养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 3、第七营养素:膳食纤维(也叫纤维素) 4、食物来源:①糖类(谷类、根茎类) ②脂肪(蛋黄、花生、豆类、硬果) ③蛋白质(瘦肉、蛋类、豆类) 5、营养组成:①糖类:(淀粉、麦芽糖、葡萄糖等) ②脂肪:(甘油和脂肪酸) ③蛋白质:(20多种氨基酸) 6、作用:①糖类:①主要供能物质;②构成细胞组织 ②脂肪:①主要为贮备能源;②也参与构成细胞组织 ③蛋白质:①构成细胞组织的重要物质;②也可分解提供能量 7、维生素:(特点:①量很小,②种类多,③作用大,④人体一般不能合成) 维生素A:夜盲症 维生素B1:神经炎、脚气病 维生素C:坏血病 维生素D:①儿童:佝偻病;②成人:骨质疏松症 8、水:①占体重的60%—70%(所占比重最大) ②失水20%以上,有生命危险 ③每天需水量2升左右 ④天气炎热或剧烈运动后,多喝水。 9、无机盐:(需要量小,种类多,作用大) 钙:①作用:牙齿、和骨骼的形成 ②缺乏:儿童:佝偻病,中老年:骨质疏松症 铁:①作用:参与血红蛋白的形成 ②缺乏:贫血症 碘:①作用: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 ②缺乏:地方性甲状腺肿(俗称:大脖子病) 第二节:消化和吸收 1、消化系统的组成两大部分:①消化道;②消化腺 2、消化道:①口腔;②咽;③食道;④胃;⑤小肠;⑥大肠;⑦肛门。 3、消化腺两大类:①大消化腺:唾液腺、肝脏、胰腺 ②小消化腺:胃腺、肠腺。 4、口腔:①唾液腺:①唾液腺分泌:唾液 ②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 ③作用:分解淀粉为麦芽糖 ④属于:化学性消化。 ②舌:①作用:搅拌; ②:属于物理性消化 ③牙齿:①作用:咀嚼; ②属于物理性消化

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

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第一章认识生命现象 第一节生物的基本特征 1、生物可分为:植物,动物,真菌,细菌,病毒等五大类群,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生物的基本特征:①新代②生长发育③繁殖后代④遗传变异⑤应激性⑥生物能适应并影响环境 第二节生物的生活环境 一.生物圈:有生物生存的这个圈层叫生物圈。 1.生物圈的围是:生物圈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岩石圈的上层,围为海平面以下约10千米和海平面以上10千米之间。但绝大多数生物都生活在海平面上下各100米围。 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是,水分,适宜的温度和稳定的营养供给。 二.栖息地 栖息地指:在生物圈,生物实际居住的场所。 栖息地的类型由土壤类型、温度、湿度决定。 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是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 生物栖息地遭受破坏的主要因素是全球人口数量剧增以及人类对自然 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及不合理利用。 第三节生物学的探究方法 1、生物学的科学探究过程大致包括六个环节: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其中探究成功的前提是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制定恰当的科学探究计划为探究成功的关键. 2、生物学探究采用的方法为观察法,实验法,测量法,调查法。 3、巴斯德实验中只选择一个变量既实验变量,用以设计对照实验,成功之处在于设计了曲颈瓶(阻挡细菌侵入)。巴斯德的实验证明了肉汤变酸是微生物引起的,这些微生物来自于空气。 第四节生物学的研究工具

三、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 1.显微镜的结构和功能 ①写出右图各部分的名称 ②放大物像的是目镜和物镜;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放大倍数=目镜倍数x物镜倍数调换物镜的是转换器; ③反射光线的是反光镜; ④升降镜筒的是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 ⑤调节光线强弱的是反光镜和遮光器。光线强,用平面镜和小光圈;光线弱,用凹面镜和大光圈。 2.显微镜的使用 1使用显微镜的正确步骤:⑴取拿与安放⑵对光⑶安放装片⑷观察⑸整理和存放。 ①对光:“四转一看”转粗准焦螺旋,转细准焦螺旋,转遮光器,转反光镜,左眼看到一个明亮视野 ②观察:在观察时,镜筒应先下降,此时眼睛注视物镜;然后镜筒再上升,眼睛注视目镜(左、右都要眼睁开) 2、观察的物像是实物的倒像。(上下、左右颠倒,如;”9”在视野中是“6”) 3、显微镜各结构中,起放大物像的是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 4、使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由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时,视野的变化是细胞数目减少,体积变大,视野变暗;由高倍物镜换成低倍物镜时,视野的变化是细胞数目增多,体积变小,视野变亮。同样光源下,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细胞数目越少。视野中央细胞数目与扩大倍数成反比。例如:目镜10x、物镜10x视野中央细胞数目细胞数目8个,先目镜不变,物镜换为40X,视野中细胞数目为2个(8/4=2) 5、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 6、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为遮光器和反光镜,外界光线弱时用大光圈和凹面镜。 7、可以升降镜筒的结构是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镜筒下降过程中眼睛应注视物镜。 8、当视野看到物像偏左下方(右下方),想让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则将玻片向左下方(右下方)移动;当将玻片往右上方(左下方)移动时,视野中的物像则朝左下方(右上方)移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