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疗法对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后运动能力的影响
- 格式:pdf
- 大小:188.33 KB
- 文档页数:2
支架植入后,别忘4件事作者:暂无来源:《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19年第9期⊙自贡市第三人民医院程玉华心脏支架又称冠状动脉支架(PCI),被誉为“救命的法宝”,它采用经皮穿刺股动脉或桡动脉,将球囊导管沿主动脉逆行送入冠状动脉病变部位,直接扩张狭窄的血管,从而增大血管内径,恢复心肌血液供应,减少心肌缺血和坏死,缓解症状,是目前治疗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主要手段。
那么,做完支架手术,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是否就意味着完全康复了呢?日常生活中还需要注意什么事项呢?支架只是治疗的开始很多的患者在通过支架手术之后,胸闷、心绞痛、心肌缺血等冠心病症状都有了很大的改善,于是便认为病情已经完全康复,不再需要吃药,以前的不良生活习惯也可以继续。
实际上这种观念是大大的错误!心脏支架属于医疗器械的一种,作用是疏通动脉血管,简单说来,当血管出现阻塞时,将心脏支架植入到阻塞处,可以把血管“撑开”,这样血液就可以正常通过。
做了心脏支架手术之后,血管内已经存在的斑块其实也没有消失,还可能导致斑块破裂,从而导致血小板聚集引起血栓,并且血管内沉积的废旧物也会有带来血栓的风险。
虽然支架能够一时救命,但治标不治本。
不认真服药,平时也不爱运动并且还喜欢抽烟喝酒的,血管里面还有引发心肌梗死的“元凶”血栓。
术后需注意4事项支架植入术后1周左右,一般病情稳定就可出院,在接下来的生活中,患者应特别注意预防心肌梗死的再次发生,因此,要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注意以下事项。
1.按时吃药一般来说,做完支架手术后的1年内,仍是冠心病发作的高峰期,所以,对于患者来说,务必要坚持按时吃药,这样可以避免血管再次阻塞。
药物的应用取决于患者本身的情况,目前认为抗血小板药物、调脂药物是必须的;还可考虑扩张冠脉的药物和保护心脏的β阻滞剂、转换酶抑制剂等,它们可以大大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还根据患者本身的疾病基础,使用抗高血压、降糖药物等。
2.严格戒烟吸烟不但能引起血液黏性增加,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还能直接导致冠脉内皮机能紊乱,引起不稳定斑块破裂;还有文献指出吸烟与冠脉痉挛密切相关。
抗阻运动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心脏康复作用的研究进展心血管疾病属于临床常见病,发病率及死亡率均比较高,对患者身心健康均产生严重影响。
近年来,随着医疗理念的转变,心血管疾病治疗中不仅要促進疾病康复,提升心脏功能,还应改善患者预后,提高其生存质量,因此,以心脏康复为核心的运动疗法受到广泛的关注。
抗阻运动作为运动疗法中的重要手段之一,吸引了大量学者研究其在心血管疾病患者心脏康复中的作用,本研究即对其研究进展做出综述。
标签:抗阻运动;心血管疾病;心脏康复目前,已有大量医学证据支持心血管疾病中运动训练的益处。
运动训练包含两种,一种为有氧运动,一种为抗阻运动,二者均可使体适能及疾病危险因素改善,但二者产生的具体效益并不相同,有氧运动可促进最大摄氧量明显提高,使心肺功能改善,而抗阻运动能够将肌肉力量与耐力提升,减轻体质量,改善身体功能。
近年来,越来越多学者研究抗阻运动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心脏康复功能的作用,本研究即综述了其研究进展。
1 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是一种慢性疾病,不具备传染性,心脏病、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为临床中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类型。
据WHO估计,全球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人数有1750万左右,在总死亡人数中,占据31%,每年人类死亡原因中,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最主要的。
心血管疾病经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形成,而且属于长期过程,患者发病后,不仅病死率高,而且存活患者也具有较高的致残率,预后非常差。
已有研究证实,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于生活方式,各种不良生活行为均属于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如吸烟、饮酒、饮食不健康、缺乏身体活动等,而在诸多危险因素中,肥胖、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等可使心血管疾病直接发生。
因此,预防心血管疾病时,不仅要对危险因素做出良好控制,还应做好一级预防工作。
2 抗阻运动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心脏康复的作用2.1 控制危险因素(1)控制血压、血糖及血脂:心血管疾病患者开展抗阻运动后,峰氧值摄取能力可得到提升,使外周血管功能得到改善。
冠心病介入治疗后患者如何护理冠心病介入疗法是利用血管内导管对狭窄或阻塞的冠脉进行疏通,以提高心肌血供。
介入治疗是当前冠心病的主要治疗方法,可以有效缓解症状、改善预后,但治疗后仍需要精心护理患者。
以下是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应该注意的患者护理事项,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1 心理护理冠心病介入治疗后,患者的心理护理是非常重要的。
由于手术本身是一种有创性治疗,患者可能会出现焦虑、紧张以及害怕的心理状态,严重时还可能出现抑郁和焦虑等不良情绪。
因此,护理人员需要与患者进行及时交流,从而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掌握,并给予患者心理上的慰藉。
例如,在手术之前,医护人员可以为患者详细解释手术过程和术后注意事项,让患者了解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从而增强患者的信心和配合度。
同时,医护人员还可以为患者介绍成功案例和康复经验,让患者了解手术效果和康复过程,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
此外,医护人员还要针对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表现出的疼痛和不适,及时提供有效的疼痛控制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缓解痛苦。
在日常护理过程中,需要密切注意患者的情感状态和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对于出现抑郁和焦虑等不良情绪的患者,医护人员应该给予适当的心理干预和药物治疗。
2 饮食护理冠心病介入治疗后,患者应该注意饮食调整,合理的饮食有助于促进身体的恢复和预防再次发病。
首先,患者应该重视对体重的控制,避免过度肥胖,在日常生活中要少吃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如油炸食品、快餐、甜点等,可以多吃富含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类等,不仅有助于增加饱腹感,而且可以控制饮食量,保持大便通畅。
另外,患者应该多吃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如鱼、肉、蛋、豆类等,这些食物有助于身体的修复和免疫系统的维持。
同时,患者还要避免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这些食物会加重心血管负担,增加再次发病的风险。
此外,过多的盐摄入会导致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患者应该少吃高盐食品。
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建议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这些食物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抗氧化剂等有益营养素,有助于预防心血管疾病和促进身体健康。
冠心病的运动治疗
辛沈;耿玫姝
【期刊名称】《沈阳部队医药》
【年(卷),期】2000(000)003
【摘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量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使人们认识到运动是对冠心病有益处的综合性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运动治疗已成为当今治疗冠心病的重要康复手段。
1 运动治疗的目的和意义以前运动在冠心病慢性心功能不全病人中被认为是有害的,可引起症状加重和心功能进一步损害,因此传统的心衰处理是多休息少活动。
在近10年间的一些研究已证明有计划的运动对心功能不全者不仅没有损害,反而有
【总页数】2页(P)
【作者】辛沈;耿玫姝
【作者单位】沈阳军区总医院综合二科;11001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1.4
【相关文献】
1.运动训练结合揿针治疗对中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运动能力、心肺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J], 毛立伟; 季鹏; 余萍; 王萍; 汤瑶; 胡树罡; 王磊
2.心脏康复运动训练持续时间对介入治疗后冠心病患者心肺功能、运动能力及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研究 [J], 刘顺民; 王顺楷; 徐顺霖
3.运动训练配合EECP治疗对COPD合并冠心病患者心肺功能及运动耐量的影响
[J], 张娥;舒荣财;谭慧;徐鹏;彭晓玉;夏丽淋
4.有氧运动联合抗阻运动训练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心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J], 梁勤;黄敏;宋彩玲;张丽娜;许双会
5.合理情绪疗法联合有氧运动干预对介入治疗后冠心病患者CD-RISC评分、运动耐力及预后的影响 [J], 刘智华;侯小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有氧运动疗法对老年冠心病病人心率波动、心功能指标及SF-36评分的影响王蕾【摘要】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病人应用有氧运动疗法对其心率波动、心功能指标及36项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146例老年冠心病病人,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标准化方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有氧运动疗法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率波动、心功能指标[左心室收缩/舒张末期内径(LVESD/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SF-36评分变化情况.结果与治疗前对比,观察组治疗12周后运动峰值心率(HRmax)、1min心率恢复(HRRI)值均显著升高(P<0.01),静息心率(RHR)值未见明显改变(P>0.05);对照组治疗12周后以上指标较治疗前均未有明显改善(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12周后LVESD、LVEDD值均显著下降(P<0.01),且LVEF值显著上升(P<0.01);但观察组改善较对照组更显著(P<0.01).两组治疗12周后心理健康总评(MCS)、生理健康总评(PCS)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P<0.01),且观察组上升更显著(P<0.01).结论老年冠心病应用有氧运动疗法治疗更能有效改善病人心率波动,增强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期刊名称】《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年(卷),期】2018(016)001【总页数】4页(P77-80)【关键词】冠心病;老年人;有氧运动疗法;心率波动;心功能;36项健康调查简表【作者】王蕾【作者单位】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河南平顶山 467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4;R256.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是心血管系统常见病,主要临床表现有典型胸痛、心悸、猝死、心前区不适、乏力等[1]。
其特点包括发病率高(尤其是老年人)、致残率高、病死率高等,已严重影响病人身体健康与生存质量[2]。
•临床经验交流•康复运动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I期心脏康复中的应用张君钦,林美英.苏津自,陈欣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福建福州350005摘要:目的探讨康复操结合功率车的康复运动在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人治疗(P C I)术后患者丨期心脏康复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01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冠状动脉性心脏病重症监护室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并经桡动脉行P C1治疗的患者20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102)和康复组(n=102)。
评估2组患者的血压、血糖、体质量指数(B M I)、左心室射血分数(L V E F〉、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U)L-C)等指标,给予规范化的健康指导及二级预防用药。
对照组只接受常规护理,康复组在接受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自编心脏康复操•结合功率车,根据患者情况为患者制定为期1周规范化的I期心脏康复运动方案.进行主动或者被动运动;康复运动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主诉情况.记录血压、峰值心率和自我感知劳累程度Borg评分;维持峰值心率不超过靶心率(靶心率=静息心率+20次/m in),自我感知劳累程度B o r g评分在14分以内,从低强度开始,循序渐进.逐渐增加强度。
1周后,对2组患者运动耐力[6 m i n步行试验(6M W T)]、住院患者满意度、日常生活能力[巴塞尔(B a n h e l)日常生活能力指数评定M表]进行测定和评价,出院后统计平均住院日。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康复组6M W T距离[(280. 4±45. 8)比(243. 2±42. 2)m]、住院患者满意度[(95. 2士 2. 1)比(92. 2士2.3)分]、巴塞尔(B a rthe l)日常生活能力指数评定量表分数(76.2±5.6比70.2±5.4)改善(均P C0.05)。
与对照组相比,康复组平均住院日[(9.7士3.3)比(10.2±4.l)d]缩短0.5 d,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冠心病的运动治疗及康复训练方案引言: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
运动疗法作为冠心病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地改善心血管系统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减少各种并发症的风险。
本文将介绍冠心病的运动治疗及康复训练方案。
一、运动治疗的基本原则冠心病患者在进行运动治疗时,需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 个体化: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健康状况和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运动方案。
2. 适度性:运动强度应适度,既不能过于剧烈,也不能过于轻微,以达到锻炼心肺功能的效果,但又不会对心脏造成过大的负荷。
3. 渐进性:运动强度和时间应逐步增加,以提高身体适应能力和耐力,促进康复效果。
4. 综合性:戒烟、控制血压、改善血脂等其他防治措施,必要时结合心脏康复药物治疗。
二、运动治疗方案冠心病的运动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制定,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恢复期运动方案:冠心病的急性期需要静养,待病情稳定后方可进行恢复期运动。
初始阶段,可选择低强度的有氧运动,如步行、慢跑等,每次持续时间约15-20分钟,频率为每周3-5次。
随着身体逐渐适应,逐渐增加运动强度和时间。
2. 稳定期运动方案:冠心病稳定期患者可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例如快步走、游泳、骑自行车等,每次持续时间约30分钟,频率为每周5-7次。
运动过程中,患者应根据自身感觉调整运动强度,尽量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
3. 康复期运动方案:冠心病的康复期运动方案主要包括有氧运动和抗阻训练。
有氧运动可以选择跑步、游泳、慢跑等,每次持续时间约30-60分钟,频率为每周3-4次。
抗阻训练主要包括力量训练和重复性运动,可以通过举重、俯卧撑等方式进行。
三、运动治疗的注意事项冠心病患者在进行运动治疗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 建立健康档案:在开始运动治疗前,患者应进行全面的体检,并建立个人健康档案,以便医生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运动方案。
2. 定期监测:运动治疗期间,患者应定期监测心率、血压等生理指标,及时了解身体的反应和适应情况,以调整运动方案。
冠心病患者的运动疗法教育方案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长期健康。
而运动疗法作为冠心病治疗的重要手段,对患者的康复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针对冠心病患者的运动疗法教育方案,帮助他们正确进行运动,并提供一些建议和指导,以确保他们的安全和健康。
1. 运动对冠心病的益处运动对冠心病患者具有多种益处。
首先,通过有规律的运动可以有效改善心肌供血不足,增加冠状动脉血流,减少心肌缺氧,从而改善心脏功能。
其次,运动可以增强心肌收缩力和心脏排血功能,减少心脏负荷,有助于降低血压和血脂水平。
此外,适当的运动还可以提高患者的心肺功能,增强体力和抵抗力,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
2. 冠心病患者的运动选择针对冠心病患者的运动选择需要根据个体情况来确定。
一般来说,冠心病患者可以选择以下几种运动方式:- 散步:散步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有氧运动,适合大部分冠心病患者。
可以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舒适度,逐渐增加步行的距离和速度,以达到锻炼的效果。
- 游泳:游泳是一种无负荷的有氧运动,对关节和心脏的压力较小。
冠心病患者可以选择在安全环境下进行游泳锻炼,以提高心肺功能和全身的代谢水平。
- 骑自行车:骑自行车是一种适宜的无负荷有氧运动,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和下肢肌肉的耐力。
患者可以在平坦的地面上骑自行车,控制好心率和呼吸频率。
骑行时注意安全,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
- 徒手体操:徒手体操包括伸展运动、柔软运动、力量训练等。
冠心病患者可以选择适合的身体活动,有针对性地进行运动,以增强肌肉力量和柔韧性。
3. 运动强度和频率的控制冠心病患者在进行运动时需要控制运动强度和频率,以减少心脏的负荷,避免运动引发心绞痛等不适症状。
在开始运动之前,患者应该咨询医生或心脏康复专家,根据个体情况确定适宜的运动强度和频率。
- 运动强度的控制:冠心病患者可以根据主观感受和心率来控制运动强度。
一般来说,运动强度应该在患者的舒适范围内,心率不应超过最大心率的70%~85%。
冠心病血运重建术后运动疗法的心功能评估
张国阳
【期刊名称】《现代实用医学》
【年(卷),期】2003(015)006
【摘要】@@ 心肌血运重建术后心功能的变化情况,成为临床医师关注的重点.本研究采用常规超声心动图技术,随访观察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CI)后辅助运动疗法心功能恢复的情况.报告如下.
【总页数】2页(P373-373,346)
【作者】张国阳
【作者单位】315010,宁波市第一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1.4
【相关文献】
1.血运重建程度对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长期预后的影响 [J], 靳志涛;刘宏斌;李彦平;王国位;张丽娜;高国杰;胡桃红
2.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评估冠心病血运重建术整体心功能的临床研究 [J], 谭国娟;智光;徐勇
3.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血运重建术后心脏性猝死的危险因素评估——CRISIS临床研究 [J], 彭丁;王韶屏;柳景华;白雪莲
4.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B型脑钠肽水平在评估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左心功能中的应用价值 [J], 戴巍;骆德强;陈锐;郑燕;黄丽华
5.经尺动脉途径介入治疗冠心病术后半年平板运动试验评估心功能 [J], 孙
玲;Limbruno Ugo;郭群萍;李艳华;王玲;孙晓东;张迪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