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空气宝宝在哪里》1 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85 MB
- 文档页数:19
空气娃娃在哪里中班科学活动设计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第三节《空气娃娃在哪里》。
详细内容包括:空气的基本概念,空气的存在形式,以及空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空气的基本概念,知道空气是无色无味的。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空气的特点。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科学现象的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并描述空气的特点。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空气泵、气球、塑料瓶、湿毛巾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展示一个充满气的气球,让幼儿观察并描述气球的特点。
(2)教师操作空气泵,让幼儿观察空气泵工作时的现象,引导幼儿思考:空气在哪里?2. 例题讲解(1)通过观察、讨论,让幼儿了解空气是无色无味的。
(2)通过实验,让幼儿感受空气的存在,如:用塑料瓶装满水,倒置在盆中,水不会流出,说明瓶内有空气。
3. 随堂练习(1)让幼儿用画纸、彩笔描绘出空气娃娃的形象。
(2)让幼儿用塑料瓶、气球等材料制作空气玩具。
(1)让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空气的特点。
(2)引导幼儿思考:空气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作用?六、板书设计1. 空气娃娃在哪里?2. 空气:无色、无味3. 空气存在实验:塑料瓶倒置实验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心中的空气娃娃。
2. 答案:幼儿作品,以想象力、创造力为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了空气的基本概念和特点,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2. 拓展延伸: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观察、探索空气的存在和应用,如:风、呼吸等。
同时,鼓励幼儿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精神。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中让幼儿观察并描述气球的特点。
2. 例题讲解中通过实验让幼儿感受空气的存在。
中班科学《寻找空气》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幼儿科学探索》教材第四章第一节《空气在哪里》。
详细内容涉及空气的定义、特性以及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通过实践活动,孩子们将了解空气的无色无味以及无所不在的特性。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幼儿理解空气的概念,认识到空气的存在及其重要性。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理解无形的空气及其重要性。
重点:培养幼儿观察、实验、思考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空气泵、气球、透明塑料袋、玻璃瓶、水、纸张等。
2. 学具:每组一份实验材料,包括气球、透明塑料袋、玻璃瓶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一个吹起来的气球,引发幼儿对气球的兴趣,进而引导他们思考气球里的气体是什么。
2. 例题讲解:(1)教师通过空气泵演示空气的存在,让幼儿观察并讨论。
(2)教师带领幼儿进行实验,如把纸张揉成团,放在透明塑料袋里,用空气泵抽出袋内空气,观察纸张的变化。
3. 随堂练习: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空气的存在和特性。
六、板书设计1. 《寻找空气》2. 内容:空气的概念空气的特性:无色、无味、无所不在空气的重要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举例说明生活中空气的应用。
(2)为什么说空气对我们很重要?2. 答案:(1)生活中空气的应用如呼吸、吹气球、风等。
(2)空气对我们很重要,因为我们需要呼吸空气来维持生命,同时空气还有许多其他重要作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教师应关注幼儿对空气概念的理解,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1)组织幼儿进行户外活动,观察风、云等自然现象,了解空气的作用。
(2)开展环保主题活动,让幼儿了解空气污染的原因和危害,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置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互动性4. 随堂练习的指导与反馈5. 板书设计的信息传递6.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答案的引导性7.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应用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1)难点解析:理解无形的空气及其重要性是本节课的核心难点。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空气娃娃在哪里》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空气娃娃在哪里》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空气娃娃在哪里》,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活动目标1、激发幼儿探索欲望,萌发幼儿初步的科学意识。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及初步的分析、判断等思维能力。
3、引导幼儿感知空气的存在,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空气。
二、活动准备塑料袋、气球、玻璃杯、土块、、蜡烛、奶瓶等材料。
三、活动过程1、请幼儿猜谜语,引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2、鼓励幼儿分组自由探索:找找空气在哪里。
(1)请幼儿分别用塑料袋在活动室及户外“装”一袋空气,并请幼儿说出自己是从哪里装的。
(2)请幼儿将土块放到水里看一看会发生什么现象?(有气泡冒出)再用吸管向水里吹气,发现了什么?(有气泡冒出)使幼儿初步感知土里有空气。
(3)出示酱油、醋、橙汁等,请幼儿观察品尝,说出什么颜色?什么味道?提问:空气有没有味道?有没有颜色?教师小结:空气是无色、无味的,它就在我们周围,我们周围到处有空气。
3、了解空气的作用(1)请幼儿闭紧嘴,捏住鼻子,问幼儿有什么感觉,为什么?(2)点燃蜡烛,请幼儿用玻璃杯慢慢罩住,问幼儿发现了什么?(蜡烛慢慢熄灭了)幼儿思考空气还有什么作用?(3)师幼一起讨论空气的作用和用途,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
4、教师讲解小火箭的制作方法(师幼共同制作)。
5、制作完成后,让幼儿各自展示自己的火箭,看谁的火箭发射的高。
6、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火箭会飞起来?萌发他们初步的科学意识。
教师向幼儿讲解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情况,使幼儿感受作为一名中国的自豪感。
7 、带幼儿到户外玩小火箭,结束游戏。
幼儿园中班科学《寻找空气》精品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寻找空气”。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空气的存在,认识空气的重要性,并学会保护环境。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空气是无色、无味、无形的,知道空气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提高幼儿的科学素养。
3. 培养幼儿环保意识,让幼儿学会保护空气和环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理解空气的存在和重要性。
重点: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提高幼儿的环保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空气泵、气球、塑料瓶、花瓶、沙子、水、纸巾等。
学具:记录本、画笔、彩泥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展示一个充满气的气球,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这个气球为什么能鼓起来呢?”2. 例题讲解(1)教师通过展示塑料瓶、花瓶等物品,让幼儿观察并思考:“这些物品里有没有空气呢?”(2)教师演示将沙子、水等物质倒入这些物品中,让幼儿观察空气的存在。
3. 随堂练习(1)教师分发记录本、画笔,让幼儿画出自己观察到的空气。
4. 环保教育(1)教师讲述空气污染的原因,引导幼儿思考如何保护空气。
(2)幼儿讨论保护空气的方法,如植树、减少污染等。
(2)教师提出问题:“空气还有哪些作用呢?”引导幼儿进行拓展思考。
六、板书设计1. 寻找空气2. 内容:(1)空气是无色、无味、无形的。
(2)空气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3)保护空气,从我做起。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心中的空气作业要求:用画笔和彩泥表现出空气的特点,如无色、无味、无形。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的互动性2. 例题讲解的生动性和直观性3. 环保教育的深入性和实践性4. 作业设计的开放性和创造性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连续性和有效性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实践情景引入的互动性1. 提问方式:问题应具有开放性,引导幼儿思考和观察。
幼儿园中班科学《寻找空气》课件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空气的基本知识,认识到空气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空气的定义、组成、特性和用途。
难点:空气的组成和特性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气球、塑料袋、水杯等。
学具:每人一个气球、一个塑料袋、一杯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感受空气的存在,观察周围的空气。
2. 基本概念讲解:介绍空气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空气的概念。
3. 空气的组成: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如氧气、氮气等。
4. 空气的特性:讲解空气的特性,如无色、无味、无臭等。
5. 空气的用途:介绍空气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如呼吸、燃烧等。
6. 随堂练习:让学生举例说明空气的用途。
六、板书设计空气的组成:氧气、氮气等空气的特性:无色、无味、无臭等空气的用途:呼吸、燃烧等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空气的定义、组成、特性和用途。
2. 请学生观察周围的空气,举例说明空气的用途。
答案:1. 空气是包围地球的一种气体,主要由氧气、氮气等组成,具有无色、无味、无臭的特点。
空气是我们呼吸、燃烧等日常生活所必需的。
2. 周围的空气使我们能够呼吸,维持生命;空气中的氧气支持燃烧,使火焰持续燃烧;空气还起到减缓气候变化、保护地球生态平衡等作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实验等方式,使学生对空气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但在讲解空气的组成和特性时,部分学生仍存在理解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采用更生动、形象的方式,如动画、故事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拓展延伸:邀请气象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空气与气象的关系;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了解空气在不同环境下的变化。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1. 空气的定义:本节课介绍了空气的定义,让学生了解到空气是包围地球的一种气体,主要由氧气、氮气等组成。
空气娃娃在哪里中班科学活动设计教案一、教学内容1. 认识空气:让幼儿了解空气的定义、特点和作用。
2. 寻找空气:引导幼儿观察和体验日常生活中空气的存在。
3. 空气的魔法:通过实验展示空气的压力和体积变化。
4. 保护空气:教育幼儿珍惜和保护空气资源。
二、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认识空气,了解空气的特性及其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 教育幼儿珍惜和保护空气资源,提高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认识空气,了解空气的特性及其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难点:引导幼儿观察和体验日常生活中空气的存在,以及通过实验展示空气的压力和体积变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实验器材(如气球、水杯、吸管等)。
学具:每人一个气球,一张实验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有趣的谜语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如:“无影无踪,无处不在,无形无味,却能让我们呼吸,它是什么?”(空气)2. 认识空气:讲解空气的定义、特点和作用,让幼儿对空气有初步的认识。
3. 寻找空气:让幼儿观察和体验日常生活中空气的存在,如吹气球、吹灭蜡烛等。
4. 空气的魔法:进行实验,如吹气球、吸管喝水等,展示空气的压力和体积变化,让幼儿亲身体验空气的力量。
5. 保护空气:教育幼儿珍惜和保护空气资源,提出一些环保建议,如减少污染、节约能源等。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空气的定义、特点、作用以及保护空气的方法。
七、作业设计1. 请幼儿回家后,与家人一起进行一次关于空气的调查,了解家庭生活中的空气污染源,并想出一些解决办法。
2. 请幼儿绘制一幅关于空气的画,可以是空气污染的场景,也可以是保护空气的行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反思本次活动的效果,针对幼儿的反馈进行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可以组织幼儿参观环保局或开展一次空气污染治理的实践活动,让幼儿更深入地了解空气保护的重要性。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寻找空气”环节中,让幼儿观察和体验日常生活中空气的存在是一个重点和难点。
空气娃娃在哪里中班科学活动设计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第三节“空气娃娃在哪里”。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空气的存在,了解空气的基本特性,探索空气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以及通过实践操作感受空气的存在。
二、教学目标1. 知道空气是无色、无味、无形的,了解空气的基本特性。
2. 能够通过实践活动感受到空气的存在,认识到空气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认识空气的基本特性,感受空气的存在。
难点:理解空气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通过实践操作体验空气的特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空气泵、气球、透明塑料袋、纸张等。
学具:每组一个空气泵、若干气球、透明塑料袋、纸张。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邀请一名学生上台,用空气泵吹胀一个气球,引导学生观察气球的变化,提问:“气球为什么能变大?”2. 例题讲解(10分钟)出示透明塑料袋,让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塑料袋里有什么吗?”引导学生将塑料袋打开,感受空气的存在,讲解空气是无色、无味、无形的。
讲解空气的基本特性,如轻、透明、无味等。
3. 随堂练习(5分钟)让学生分组,每组用空气泵吹胀一个气球,观察气球的变化,感受空气的存在。
分组讨论:在生活中,你还能找到哪些地方有空气?4. 知识拓展(5分钟)讲解空气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如呼吸、风、气压等。
拿出纸张,展示纸飞机,讲解空气对纸飞机飞行的影响。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述空气的基本特性。
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对空气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六、板书设计1. 空气的特性:无色、无味、无形、轻、透明。
2. 空气的作用:呼吸、风、气压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同学们观察家里或学校里的物品,找一找哪些地方有空气,并记录下来。
2. 答案示例:我的房间里,空调吹出的风中有空气;书桌上,吹落的纸张飘动是因为空气;窗户打开时,有风吹进来,也是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