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过度刺激综合症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244.50 KB
- 文档页数:49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是控制下超促排卵(COH)过程中特有的最严重并发症,重度OHSS发生率约为0.008~10%(一般<2%),可危及患者的生命。
由于其与正常反应之间的差异十分接近,因此在COH过程中对卵巢的反应必须严密观察,以防OHSS的发生。
一、发病机理OHSS的主要的病理改变是:1、卵巢增大,特征是卵泡囊肿及黄体囊肿形成、间质水肿;2、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引起急性血液外移、胸腹水甚至全身水肿,血液浓缩,肾灌流量减少,低血容量休克,凝血障碍,血栓形成。
后者是发病与死亡的主要原因。
OHSS确切的发病机理至今未明。
可能的病理生理改变是:1、E2 只是卵巢反应的标志,并不引起OHSS。
2、卵巢内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HCG使无活性的血管紧张素I转化为有活性的血管紧张素Ⅱ,OHSS的严重程度与血浆中肾素活性呈正相关。
3、前列腺素4、炎性介质组织胺、5-羟色胺及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引起毛细血管通透增加及血管扩张。
5、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细胞因子、雌激素及促性腺激素可刺激VEGF产生,VEGF具有使血管增生及其通透性增加的作用。
二、高危因素1、多囊卵巢病患者2、瘦、矮小的年轻(<35岁)妇女3、过量促性腺激素的应用4、注射HCG前E2>14800pmol/L、卵泡数>35个(尤以不成熟卵泡即中小卵泡为主5、HCG支持黄体6、妊娠三、分类方法多。
主要根据卵巢大小、胸腹水情况、尿量、E2水平、血液浓缩情况、肝肾功能等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等进行分类。
常用方法分轻、中、重度。
轻度:包括I、Ⅱ级。
I级有腹胀和不适。
Ⅱ级在I级的基础上加上恶心、呕吐和/或腹泻。
无腹部阳性体征,B超检查卵巢增大,直径<5cm, 卵泡数>10个,盆腔内可有少量液体。
症状在排卵后3~6天出现,月经过后症状好转,妊娠后症状加重,且持续时间较长。
中度:即Ⅲ级。
上述症状加重,中等量腹水(1.5L),卵巢直径5~12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