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chlog页岩储层评价技术
- 格式:pdf
- 大小:734.38 KB
- 文档页数:2
陆相页岩油储层评价关键参数及方法陆相页岩油是指在陆地环境中形成的含油页岩,其储层评价是指对这种页岩的油气储层性质进行评估分析的过程。
在陆相页岩油储层评价中,有一些关键参数和方法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对这些参数和方法的全面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评估陆相页岩油储层的含油性质。
一、孔隙结构参数的评价1. 孔隙度孔隙度是指储层中孔隙空间所占的比例,通常以百分比表示。
对于陆相页岩油储层,孔隙度的评价非常重要,因为孔隙度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储层的储集性能和渗流性能。
通过对孔隙度的评价,可以判断出储层中是否存在足够的孔隙空间来储存油气。
2. 孔隙结构除了孔隙度外,孔隙结构也是评价陆相页岩油储层的重要参数之一。
孔隙结构包括孔隙大小、孔隙形状、孔隙连通性等,这些参数直接影响着储层的孔隙体积和孔隙连接情况。
通过对孔隙结构的评价,可以更准确地描述储层的孔隙特征,为页岩油的开发提供重要的参考。
二、岩矿组成参数的评价1. 含油量对于陆相页岩油储层的评价,含油量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参数。
通过对含油量的评价,可以判断出储层中的有效含油空间和油气资源量,为页岩油的勘探和开发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2. 岩矿成分除了含油量外,岩矿成分也是评价陆相页岩油储层的关键参数之一。
岩矿成分包括有机质含量、粘土矿物含量、碳酸盐矿物含量等,这些参数可以反映出储层的岩矿组成情况,从而为页岩油的成因和分布特征提供重要的依据。
三、地球物理参数的评价1. 岩石物理参数陆相页岩油储层的地球物理参数评价也是非常重要的。
岩石物理参数包括密度、声波速度、磁化率等,通过对这些参数的评价,可以更准确地描述储层的岩石物理性质,为页岩油的勘探和开发提供重要的地球物理依据。
2. 孔隙流体参数除了岩石物理参数外,孔隙流体参数也是评价陆相页岩油储层的重要参数之一。
孔隙流体参数包括孔隙水和孔隙气的饱和度、渗透率、粘度等,通过对这些参数的评价,可以更准确地描述储层的孔隙流体性质,为页岩油的开发提供重要的地球物理依据。
摘要:页岩气储层测井解释评价技术合理展开对页岩开采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页岩开采的效率。
本文笔者针对页岩气储层进测井解释评价技术进行了分析研究,文章中对页岩气储层特征和评价关键要点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页岩气储层评价关键参数计算方法在解释评价技术当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字:页岩;气储层;解释评价初探页岩气储层测井解释评价技术方法陈朋(中国石油集团测井有限公司大庆分公司)作者简介:陈朋(1988-)男,2012年毕业于东北石油大学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本科学历,工程师,现从事测井资料采集工作。
·综述·0引言页岩气储层开采,对于能源开发以及能源合理建设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而在实际的页岩气储层开采过程中,对测井资料进行评价分析,有利于对页岩气储层特征以及能源储量进行合理计算,保证页岩气储层开采具有效率。
但是,在当前页岩气储层测井资料解释评价过程中,还存在不合理问题,所以对页岩气储层解释评价技术进行合理应用,能够保证页岩气储层开采更有效率。
1页岩气储层主要特征分析页岩气储层中蕴含有一定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通过合理开采能够促进我国能源开采效率提升,也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提升我国能源开发效率。
例如,在页岩气储层细砂岩、砂岩夹层当中都储存有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对于石油天然资源开采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页岩气储层开采过程中,对页岩气储层特征进行合理的分析非常关键,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页岩气储层的合理开发。
在其技术开发过程中,主要针对页岩气储层的有机质特征进行分析,其中包括有机碳含量、镜质体反射率以及吸附气含量进行分析,以下表1为本文研究中对A 地区页岩气储层分析统计表。
通过A 地区页岩气储层参数分析,针对性建立页岩气储层测井评价测试方法,从而保证测井解释评价方法更加合理,对于地区内的页岩开采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页岩气储层测井解释评价技术应用作用页岩气储层测井解释评价技术应用,主要是针对页岩气储层的测井数据进行实践分析,并根据页岩气储层测井解释评价分析技术应用,保证页岩气储层测井解释技术开发更加合理,也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提升页岩气储层的开发效率。
页岩气储层测井解释评价技术探究发布时间:2021-04-28T10:46:14.520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1月第3期作者:邢强1 王松2[导读] 测井技术是针对页岩气储层进行评价的重要方法,邢强1 王松21.中石化经纬有限公司胜利测井公司山东东营 2570962.中石化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培训中心山东东营 257064摘要:测井技术是针对页岩气储层进行评价的重要方法,是解决页岩气储层评价问题的主要手段。
所以,在对页岩气储层进行评价过程中,要充分掌握测井评价的要点和重点。
本文首先对页岩气储层的特征进行阐述,对评价要点进行介绍,然后通过页岩气储层测井解释评价技术的重点和难点为切入点,对测井解释评价技术展开全面论述,重点讨论矿物质含量计算方式、地化、岩石和物化参数以及页岩含气量统计几个方面,以期可以为页岩气的开采提供参考资料。
关键词:页岩气;测井技术;评价技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对于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当前我国油气田已经趋于稳定并进入后期开发阶段,开发新型页岩气能源成为新的趋势,可以有效推动我国能源问题的解决,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
然而在页岩气储层的开发过程中,需要针对测井资料进行全面的解释和评价,从而帮助页岩气储层的全面开发。
我国页岩气储层开发技术起步较晚,在测井资料的评价解释方面存在巨大的进步空间,许多单位仍然将传统的油气测井资料解释技术应用于页岩气储层的开发当中,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各种问题。
一、页岩气储层的特点以及解释评价重点当前我国主要开发的页岩气储层的特点类似于美国北部地区的页岩气储层,整体厚度较高,而且具有较高的含碳量,在储层当中存在大量的石英。
现有的研究资料表明,在我国的四川地区与鄂尔多斯区域都具备页岩气形成储存层的较好气候条件,然而在辽河地域和柴达木地区,页岩气储层的形成条件较差。
根据统计,四川地域页岩气储层的厚度通常在90m到304m之间,可以归为海相类型的沉积,储层可以达到百分之三到百分之四的含碳量,储层矿物质含量不高。
岩石物性与储层评价技术岩石物性与储层评价技术是石油地质学中的关键领域,它对于油气勘探和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对岩石的物性参数分析和储层评价,可以帮助地质工作者更好地理解油气资源的分布,为储层的有效开发和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一、岩石物性岩石物性是指岩石在地质力学作用下的一些基本物理特征,包括密度、孔隙度、渗透率等。
岩石物性参数的测量和分析是储层评价的基础,也是评价岩石储集性能和油气开发潜力的重要手段。
1. 密度测量岩石的密度与其成分、孔隙度、含水饱和度等因素有关。
通过地震勘探等方法可以获得地下岩石的密度分布情况,进而反演岩石中的油气含量和储集性能。
2. 孔隙度测量孔隙度是指岩石体积中孔隙所占的比例,是评价储层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常用的孔隙度测量方法有压汞法、氦气置换法等,可以准确测定岩石孔隙度并进一步评价其储存流体的能力。
3. 渗透率测量渗透率是指岩石中流体渗透的能力,是评价储集层透水性的重要指标。
常用的渗透率测量方法有渗流模型、试油法等,可以帮助确定储层的渗透能力和产能潜力。
二、储层评价技术储层评价技术是指对储集层进行系统分析和评价的一种方法和手段,用于判断储层的优劣和变化情况,进而指导油气勘探和生产。
1. 相态分析相态分析是通过石油地质学、地震学和油气物性等技术手段,对储层中的油气-水-岩石三相关系进行研究。
通过相态分析可以评价储层的饱和度、物性变化和含油气阶段等参数,为油气勘探提供理论依据。
2. 流体识别技术流体识别技术是通过地球物理学、地层学和岩石物性等综合手段,识别和区分储层中的不同流体类型,如原油、天然气和水等。
通过流体识别技术可以判断储层中油气的产状、储量分布和流体运移规律,为油气开发提供准确的评价数据。
3. 产能评价技术产能评价技术是评价储层产能潜力和储层可采程度的关键方法。
通过地质地球物理参数、流体动力学模拟等技术手段,可以对储层的产能进行定量评价和预测,为油气勘探和生产提供决策支持。
0前言页岩气储层表现出的测井特征主要有低光电截面指数、低密度、高中子、超声波时差、高电阻率、自然伽马,这些特征极具隐蔽性和复杂性,使测井解释工作面临较大困境。
而页岩储气层的测井解释模型以及相关评价方法和常规油气层相比还存在很大差异,为了使页岩气勘探以及开发工作更加科学与高效,有必要对页岩气储层测井解释模型建立与评价方法进行深入研究。
2建立页岩气储层测井解释模型与常规储层相比,页岩油气储层具有更复杂的岩石物理体积模型,它涉及到的常规三组合相关测井信息相对有限,无法对岩石体积模型进行精确求解,同时很难获取岩电参数和地层水参数,另外还要对吸附气含量和有机碳含量作出计算,所以和常规储层相比,页岩油气储层参数要实现评价会面临更大困境。
本文结合某页岩储层特征,立足测井岩芯刻度层面出发,通过测井数据以及实验结果有关回归方法,对页岩气关键参数实现测井解释模型的建立。
1、矿物含量与孔隙度模型本文研究中的某页岩矿物涵盖了干酪根、灰质、泥质、砂质等,结合岩芯刻度相关测井方法,同步通过数理统计软件实现多元统计回归,可获得有机质含量、总孔隙度、干酪根、孔隙度和其他矿物含量相应关系式[1]。
1.1有机质含量针对有机质含量相关模型,具体计算方法有两种,分别是声波电阻率计算、密度计算。
经交汇分析,可发现有机质含量和密度保持着密切相关性,具有越低的密度值,相应有机质含量就会越高。
在密度计算法运用下,经回归获得公式1:TOC =-37.172×DEN +89.408R=0.955公式当中的R 属于相关系数;DEN 属于密度测井值,单位是g/cm 3;TOC 属于有机质含量,单位是%。
通过分析声波时差测井曲线,可发现声波曲线和页岩有机质含量保持正相关,也就是具有越大的声波值,就会获得越高的有机质含量。
通常情况下,泥质岩会保持较低视电阻率值,如果泥岩裂缝分布有油气层段,那么其视电阻率值则会表现较高,这代表电阻率曲线和油气富集状态下的有机质含量具有良好相关性[2]。
页岩气储层可压裂性评价技术随着全球对清洁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页岩气作为一种非常规天然气资源,逐渐受到了广泛。
页岩气储层具有巨大的储量和生产潜力,但其开采和生产过程涉及到复杂的工程技术和地质因素。
为了提高页岩气储层的开采效率,本文将探讨页岩气储层可压裂性评价技术的重要性及研究进展。
页岩气储层是一种非常规天然气储层,主要分布在盆地内沉积岩层中。
这些储层通常具有较低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因此需要进行压裂作业以提高产能。
可压裂性评价技术是指通过对储层特性进行分析,评估其是否适合进行压裂作业以提高产能的技术。
页岩气储层具有一些特殊性质,如多孔性、裂缝性等。
多孔性是指储层中存在许多纳米级孔隙,这些孔隙是页岩气的主要存储空间。
裂缝性是指储层中存在天然裂缝或岩石断裂,这些裂缝可以为页岩气提供运移通道和存储空间。
这些特点对可压裂性评价技术具有重要影响,因为它们将直接影响压裂作业的效果和产能。
可压裂性评价技术主要包括岩芯实验和数值模拟两种方法。
岩芯实验是通过钻取储层中的岩石样品,在实验室进行压裂实验,观察储层的压裂特性和反应。
这种方法可以较为准确地模拟实际压裂作业过程中的情况,从而对储层的可压裂性进行评价。
但是,岩芯实验成本较高,需要大量的时间和人力。
数值模拟是通过计算机模型对储层进行模拟压裂,以评估其可压裂性和产能。
这种方法可以通过调整模型参数来模拟不同条件下的压裂作业,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和成本效益。
但是,数值模拟需要依赖一定的假设和简化,其准确性和可靠性受到一定限制。
在实际应用中,页岩气储层可压裂性评价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北美地区的页岩气田,通过可压裂性评价技术对储层进行评估,可以有效地指导压裂作业和提高产能。
在国内,该技术也逐渐得到了重视和应用,例如在川渝地区的页岩气田,通过可压裂性评价技术的运用,成功地提高了产能和开采效率。
页岩气储层可压裂性评价技术对于提高页岩气田的开采效率和产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介绍了该技术的相关概念、方法和实践经验,并指出了该技术在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天然气测井课程报告》题目页岩气储层评价及热成熟度的测井估算方法性质文献调研及综述报告学号2012215099学院地球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专业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页岩气储层评价及热成熟度的测井估算方法页岩气是储存在泥岩、页岩或者粉砂质较重的细粒沉积岩中的天然气。
在常规油气勘探和开发领域,人们把泥岩、页岩当成盖层和隔层,对地层进行岩石物理性质评价时通常把它们忽略,导致页岩气地层的测井评价方法及相关研究非常薄弱。
但是随着常规油气资源的日益紧缺,非常规的页岩气资源已经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
中国也已经意识到页岩气对解决能源问题的重要性。
因此,研究与之配套的页岩气勘探和开发技术,是各国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页岩气的地层评价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内容和技术,如地质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钻井工程、开发等。
评价的目标、内容和手段,在勘探与开发的不同阶段又有一定的变化。
测井作为一种高效的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在页岩气勘探和开发的不同阶段都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首先,利用测井资料发现和评价页岩气层是一种高效经济的方法。
与昂贵的钻井成本和低效并不低廉的取心、实验分析相比,测井可以快速而准确地在钻孔中直接获取地层的多种物理性质,并通过一定的解释理论和技术,高效地对地层做出精细的评价。
随着技术的进步,测井所采集的地层物理信息的数量和精度也在不断提高;其次,应该注意到页岩在矿物组成、岩石物性和渗流特性上与砂岩有着很大的区别,因此传统测井解释理论和方法对于页岩气层并不能完全适用,测井地层评价的内容和方法也有一定区别;另外,与常规油气等资源勘探相比,页岩气测井地层评价的内容也有一定的独特性。
例如对页岩气藏来说,页岩本身既是源岩又是储层,天然气在页岩中的存在方式既有游离的又有吸附的。
第一章:页岩气资源概述页岩气是未来石油、天然气地质研究的重要领域,也是常规油气的重要资源接替类型和层系。
目前,油气工业的发展正在从岩性地层油气藏向非常规储层连续型油气聚集的创新和跨越,找油气的思想是从寻找岩性地层圈闭,向无明显圈闭界线的储集体系过渡,核心是找大面积油气储集体。
一种页岩储层润湿性评价方法及装置技术领域本说明书实施例涉及地质勘探开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页岩储层润湿性评价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润湿性是物体的表面性质之一,主要用于反映固体和液体之间的倾向性,是表面张力与表面力平衡后的结果。
具体的,润湿性流体在固体表面会自发进行延展,而非润湿性流体会自发缩小与固体表面的接触面积以形成液滴状。
在地质与油藏工程中,润湿性会影响地质流体与页岩储层之间的作用效果。
因此,确定页岩储层与流体之间的润湿性,能够掌握流体在储层中的渗流规律,进而指定相应的开采方案以对储层中的油藏进行开采。
目前在确定页岩储层的润湿性时,可以通过拍摄流体与页岩储层之间的接触图像以确定相应的接触角,并通过所述接触角确定页岩储层的润湿性。
但是,实际应用中页岩储层往往具有非均质性强,即一块页岩储层样品的各个区域可能具备不同的润湿性。
上述方法往往只能对页岩储层的部分区域进行润湿性测试,无法较好地对页岩储层样品的整体润湿性进行评估。
因此,目前亟需一种能够全面且准确地对页岩储层样品的润湿性进行评估的方法。
发明内容本说明书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页岩储层润湿性评价方法及装置,以解决如何全面准确地对页岩储层样品的湿润性进行评估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说明书实施例提出一种页岩储层润湿性评价方法,包括:获取对应于待测样品的拍摄图像;所述待测样品包括页岩储层和所述页岩储层表面的目标流体;所述拍摄图像用于展示所述页岩储层和所述目标流体之间的接触角;利用所述接触角计算所述待测样品的接触角润湿性参数;测量所述页岩储层吸入所述目标流体的自发渗吸质量;根据所述自发渗吸质量确定所述待测样品的自发渗吸润湿性参数;获取对应于所述待测样品的核磁共振谱以确定所述页岩储层吸入所述目标流体的核磁共振质量;通过所述核磁共振质量求取所述待测样品的核磁润湿性参数;综合所述接触角润湿性参数、渗吸润湿性参数和核磁润湿性参数评价所述页岩储层的润湿性。
Techlog 页岩储层评价
Techlog 井筒数据综合解释平台提供了各种独特的功能,可以整合页岩储层所有类型井筒数据和专业知识,以解决页岩储层评价和钻井作业中所面临的复杂挑战。
凭借Techlog 软件平台、非常规储层解释、成像处理解释和井筒岩石力学分析等模块,您能够将页岩储层所有类型的井筒数据及多种专业知识整合到一起,在单一的、易于使用的井筒软件平台上,对页岩储层进行多矿物反演精细评价、计算有机碳和干酪根含量、自由气和吸附气地质储量、裂缝发育参数和岩石力学特性参数等,最后对页岩的储层质量(RQ )和完井特性(CQ )进行综合评定。
一、页岩储层质量(RQ )评价 页岩的储层质量直接关系到页岩气(或页岩油)的储量和产量,因此对其储层质量的评价至关重要。
页岩储层质量评价首先需要对井筒数据进行预处理。
Techlog 井筒数据综合解释平台具有强大的拖放式界面。
通过该界面,可以将来自各服务商、各种仪器、包括以往老数据在内的各种常用格式的数据轻松地加载到Techlog 平台上,并通过交互方式进行数据显示、浏览、预处理和测井数据环境校正等质量控制。
然后可以利用Quanti.ELAN 多矿物反演模块对页岩储层岩性、孔隙度和流体进行精细评价。
由于页岩地层中普遍存在有机质、沥青、自由气和吸附气,储层低孔低渗(渗透率普遍在纳达西级),所以储层评价难度大。
Quanti.ELAN 多矿物反演模块可以利用目前所获得的所有类型信息,从高科技测井仪器数据(如ECS 元素俘获能谱测井)、岩芯采集到地层压力测试数据,来完整准确地描述页岩储层特征。
接下来可以利用Techlog Shale Advisor 模块进行以下分析:1)计算总有机碳和干酪根含量。
2)求解吸附气含量 。
吸附气被物理地吸附在有机碳的表面,通过郎格缪尔等温线达到平衡。
吸附气含量是总有机碳、温度和压力的函数。
3)对于页岩凝析气和页岩油储层,根据油气两相的相态变化规律确定其烃的性质和含量。
二、利用成像数据进行裂缝评价
井眼成像数据在非常规储层评价中的应用范围包括储层的沉积解释、裂缝建模中的多井裂缝分布以及确定地层应力方向。
Techlog 井眼成像模块支持多个服务商的各种仪器,并提供了智能化的处理向导,整个处理流程简单高效。
Techlog 井眼成像数据处理可以进行自动倾角计算,也可手动和半自动拾取,灵活地确定倾角、层理或裂缝类型;通过图像增强,可以人机交互拾取地质特征、局部地质特征(如局部裂缝)、井眼崩落、诱导缝等,并通过玫瑰图、蝌蚪图等图件分析和统计解释结果,确定裂缝发育层段和方向、以及当今最大地应力方向;沿井眼轨迹进行三维动态图像及断层、层理和裂缝发展布显示;裂缝参数定量计算。
三、页岩储层完井特性(CQ )评价
非常规储层普遍具有低孔低渗特征,为了提高产量,一般需要打水平井,并进行酸化压裂改造。
在设计最佳的水平井轨迹和最优化的射孔、酸化压裂方案时,必须考虑到井筒及区域岩石力学特性,选择易于进行也列改造的井段。
Techlog 孔隙压力预测模块使用多种方法预测页岩储层孔隙压力和地层破裂压力梯度。
井眼稳定性分析模块可整合所有数据,建立一个经过刻度的岩石力学模型 ,包括页岩储层动态和静态弹性模量、岩石抗压和抗拉强度、最大和最小水平应力。
该模型帮助用户透彻地了解井壁剪切破裂和拉伸破裂机理,并给出保持安全钻井最佳的泥浆比重窗口。
根据岩石力学模型,计算页岩储层完井特性(CQ )。
最后综合储层质量(RQ )和完井特性(CQ )选择射孔井段,进行酸化压裂,提高开采效果。
根据Eagle Ford Consortium 统计,在储层内等距离选择射孔井段,平均射孔有效率仅为64%,而综合RQ 和CQ 选择射孔井段,射孔平均有效率为82%,射孔效果明显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