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储层分类评价标准比较
- 格式:doc
- 大小:53.50 KB
- 文档页数:2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储层改造储层评价】储层综合评价
储层综合评价
作业二储层综合评价
1、根据所给某钻井地层剖面(图1),确定储层的层位(段),简述基本岩性岩相特征;答:
位于须六段,为三角洲滨湖砂泥互层,灰色细砂岩。
储层性质较差。
()位于须四段,为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和叠加湖湘泥。
均质层理占40%,为一个厚度较大的储层。
位于须二段,为滨湖滩砂叠加少量湖湘泥,砂体和泥组成反韵律。
砂体为中、细粒石英砂。
成分成熟度高,是很好的一个厚储层。
2、根据所给储层孔隙度、渗透率分析数据(表1),确定储层的物性特征;答:
储层孔隙度评价标准:
储层渗透率评价标准:。
4.储层微观特征及分类评价4.1孔隙类型本次孔隙分类采用以孔隙产状为主,并考虑溶蚀作用,结合本区实际,将孔隙分类如下:1. 粒间孔隙粒间孔隙是指位于碎屑颗粒之间的孔隙。
它可以是原生粒间孔隙或残余原生粒间孔隙,即原生粒间孔隙在遭受机械压实作用、胶结作用等一系列成岩作用破坏后而保留下来的那一部分孔隙。
多呈三角形,无溶蚀标志。
另一方面它也可以是粒间溶蚀孔隙,即原生粒间孔隙经溶蚀作用强烈改造而成,或者是颗粒间由于强烈溶蚀作用的结果。
粒间空隙一般个体较大,连通性较好。
粒间孔隙是本区主要的孔隙类型。
2. 粒内(晶内)孔隙这类孔隙主要是砂岩中的长石、岩屑等非稳定组分的深部溶蚀形成的,在研究区深层砂岩中普遍存在。
长石等非稳定组分的溶蚀空隙可以进一步分为粒内溶孔和晶溶孔。
晶内溶孔是指长石颗粒内的溶孔,而粒内溶孔是指岩屑等碎屑内部的易溶组分在深部酸性流体作用下形成。
常常沿长石的解理缝、双晶纹和岩屑内矿物之间的接触部位等薄弱带进行溶蚀并逐渐扩展,因而常见沿解理缝和双晶结合面溶蚀形成的栅状溶孔。
长石、岩屑等非稳定组分的溶蚀孔的发育常常使彼此孤立的、或很少有喉管项链的次生加大晶间孔的连通性大为改进,而且,这类孔隙的孔径相对较大,从而优化了深部储层的储集性能。
3. 填隙物孔隙填隙物孔隙包括杂基内孔隙、自生矿物晶间孔和晶内溶孔。
杂基内孔隙多发育与杂基含量较高的(>10%)砂岩中,孔隙数量多,个体细小,连通性差。
自生矿物晶间孔隙发育在深埋条件下自生矿物,如石英、方解石、沸石、碳酸岩小晶体以及石盐晶体之间,个体小,数量多随埋深有增加之趋势。
但由于常生长于粒间孔隙中,连通性较好,又由于其晶体小,比表面积大,孔隙结构复杂,影响流体渗流。
因此在埋深3500米以下,孔隙度降低较慢,而渗透率降低很快。
这类晶间孔隙在徐东-唐庄地区相对发育。
另外,杜桥白地区深层还可见到丰富的碳酸盐晶内溶孔和石盐晶内溶孔。
4. 裂隙裂缝在黄河南地区较不发育,在桥24井沙三段3547.5米砂岩中见一构造裂缝,此外多见泥质粉砂岩或细砂岩中泥质细条带收缩缝。
附件二:
1、2
- 1 -
- 2 -
注:1、一星级仓库评定项目为:10-18共9项;
二星级仓库评定项目为:2、10-18共10项; 三星级仓库评定项目为:2、3、10-18共11项; 四星级仓库评定项目为:1-4、6、8、10-18共15项; 五星级仓库评定项目为:所有项目共18项。
2、一星级仓库评定项目得分不得少于70分;
二星级仓库评定项目得分不得少于80分; 三星级仓库评定项目得分不得少于90分;
四星级仓库评定项目得分不得少于120分,未通过ISO9000认证的四星级仓库评定 项目得分不得少于130分;
五星级仓库评定项目得分不得少于140分。
3、第10项“管理层素质”评定分=
10%
%
⨯标准实际,当分值大于10时,按10分计。
4、第11项“一线操作人员执证上岗率”
a 、“一线操作人员”指仓库内从事与物品仓储作业管理有关的一线操作人员的统
称(包括直接从事物品收发、出入库、分拣、理货等工作的人员,不含装卸工); b 、在尚未开展“仓储从业人员职业资质”认证前,“一线操作人员执证上岗率”暂
按现行的“仓库(商品)保管员执证率”评定; c 、“一线操作人员执证上岗率” 评定分=
10%
%
⨯标准实际,当分值大于10时,按10分计。
碳酸盐岩储层评价一、储层岩石学特征评价1、内容和要求(1)颜色;(2)矿物成分、含量、结构等,其中矿物结构分粒屑结构、礁岩结构、残余结构、晶粒结构。
粒屑结构:要求描述粒屑组分、含量、基质、胶结物等特征。
粒屑组分描述应包括内碎屑、生屑和其他颗粒(鲕粒、球粒、团粒)的大小、形态、分选、磨圆、排列方向、破碎程度等方面的内容。
对鲕粒还应描述内部结构;粒屑含量是指采用镜下面积目估法或计点统计法确定各种碎屑的含量;基质(一般把粒径<0.032mm的颗粒划为基质=成分、含量、颗粒形态、结晶程度、类型、成因及胶结物(亮晶)成分、含量、晶体的大小、结晶程度、与颗粒接触关系、胶结物形态(栉壳状、粒状、再生边或连生胶结)、胶结世代及胶结类型等都是应描述的内容。
礁岩结构:分析原地生长的生物种类、骨架孔隙的发育情况,确定粘结结构类型(叠层状、席状、皮壳状)、规模大小及成因;分析异地堆积的类型(分散礁角砾、接触礁角砾)、成因、各类礁角砾的大小和含量,描述其形态、分布等。
残余结构:确定原结构类型、残余程度,分析成因。
晶粒结构:描述晶体形态、晶粒间接触关系以及晶间孔发育和连通程度,确定晶粒大小、各种晶粒的比例。
(3)沉积构造物理成因构造a.流动构造:确定类型(冲刷痕、皱痕、微型层理及渗流砂),描述形态、大小和排列方向;b.变形构造:确定类型(滑塌构造、水成岩墙),描述特征;c.暴露构造:确定类型(雨痕、干裂、席状裂隙、鸡丝构造、帐蓬构造),描述特征;d.重力成因构造:确定类型(递变层理、包卷构造,枕状构造、重荷模构造),描述特征。
化学成因构造a.结晶构造:确定类型(晶痕、示底构造),描述特征;b.压溶构造:确定类型(缝合线、叠锥构造)描述特征;c.交代增生构造:确定类型(结核、渗滤豆石),描述特征。
生物沉积构造a.生物遗迹:确定类型(足迹、爬痕、潜穴、钻孔),描述形态和分布;b.生物扰动构造:确定类型(定形扰动、无定形扰动),描述形态和分布;c.鸟眼构造:描述鸟眼孔的大小、充填物质与充填情况、分布特点,分析成因。
油气储层的层次划分和对比技术王振奇;张昌民;张尚锋;侯国伟【期刊名称】《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年(卷),期】2002(023)001【摘要】构造运动、沉积作用和气候变化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导致沉积物在时间、空间上具有旋回性,垂向上具有分段性和周期性,平面上具有分带性,因此,沉积地层是具有层次的.依据这一原理,层次的划分由低级到高级划分为9级层次.根据盆地演化、古生物、同位素及地质年代资料,将盆地基底或盖层作为1级层次,界、系、统为2、3、4级层次,这是进行油气储层划分的基础.根据露头、岩芯、地震、测井资料在第4级层次内划分出第5级层次(层序);继而根据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在第5级层次内可划分出第6、7级层次(中、短期旋回).最后,根据储层建筑结构层次分析原理和方法在第7级层次内再划分出8、9级层次(单一成因砂体、复合成因砂体).层次的解释应在充分运用事件地层学、泥砂运动力学、现代沉积、露头调查、模拟实验的基础上,对沉积过程和层次成因作出合理解释.层次对比应遵循先低级后高级、先区域后局部及等时对比的原则,力求使各种地层对比、划分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取长补短,达到精细研究储层的目的.【总页数】6页(P70-75)【作者】王振奇;张昌民;张尚锋;侯国伟【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湖北武汉,430074;江汉石油学院地科系,湖北荆州,434102;江汉石油学院地科系,湖北荆州,434102;江汉石油学院地科系,湖北荆州,434102;江汉石油学院地科系,湖北荆州,4341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39.2【相关文献】1.基准面旋回的层次划分与对比--以坪北油田长4+5-长6油层组为例 [J], 张尚锋;张昌民;李少华;彭裕林;陈新民2.砂岩和碳酸盐岩油气储层对比:世界范围内孔隙度与深度和孔隙度与渗透率之间的关系 [J], S.N.Ehrenberg;陈丽丽(译);陈钦保(校)3.对"Honesty:Is It Going out of Style?"一文篇章结构层次划分的对比分析 [J], 杨勇彪4.试谈中学劳动技术教学目标的层次划分 [J], 谢林5.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潜在客户的层次划分 [J], 王艳;简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按照《天然气可采储量计算方法》(SY/T 6098-2000)(表1)行业标准,当气藏处于开采初期或缺乏计算资料时,可根据该标准划定的气藏类型和相应的采收率取值范围,直接选取采收率值。
表1 天然气藏类型划分表Ⅰ类储层:这类储层孔~渗关系好,其孔隙度大于15%、平均渗透率4.50mD,岩石粒度较粗,为粗~中粒岩屑长石砂岩或长石岩屑砂岩,残余原生粒间孔发育。
压汞资料表明排驱压力低(<0.074MPa),饱和度中值压力也较低(<2.01MPa),喉道中值半径大(>0.37μm),孔喉频带分布宽,最大进汞饱和度可达96.67%,反映粗大孔喉较多而且分选较好,生产已经证实为易采储层。
Ⅱ类储层:孔隙度在15%~10%之间、平均渗透率为0.35mD,岩性为中粒岩屑长石砂岩或长石岩屑砂岩,残余粒间孔及粒间溶孔较发育(表2-10),排驱压力和饱和度中值压力相对较低,喉道中值半径较大(0.07~0.67μm),孔喉频带分布宽,最大进汞饱和度可达98.50%,试油能获得工业油气流。
当有裂缝发育时可获高产,为可采储层。
Ⅲ类储层:孔隙度在10~6%、平均渗透率0.03mD,岩石为中~细粒岩屑长石砂岩,一般以粒间溶孔和粒内溶孔、杂基孔为主(表2-10),见石英次生加大。
排驱压力和饱和度中值压力较高,喉道中值半径较小(0.03~0.15μm),孔喉频带分布变窄,最大进汞饱和度可达96.74%,该类储层若钻遇裂缝或对储层进行加砂压裂改造,一般也可获得油气产能。
Ⅳ类储层:孔隙度小于6%、平均渗透率小于0.02mD,岩石为细~粉粒岩屑长石砂岩,孔隙类型一般以粒内溶孔、杂基孔为主(表2-10),排驱压力和饱和度中值压力高,分别大于2.21MPa和22.04MPa,喉道中值半径小(多数小于0.05μm),由于喉道狭小不能形成有效渗流通道,最大进汞饱和度仅达92.98%,为非储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