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通盆地分类和特征解析
- 格式:ppt
- 大小:1.70 MB
- 文档页数:17
克拉通盆地具有地台型构造性质,主要是稳定大陆壳板块区内以均匀沉降为主,地势平坦、长期稳定、地形坡度很小的陆表海和内陆棚海。
陆壳克拉通内部不发育断裂活动,也没有火山喷发活动和岩浆活动,因此不发育火山沉积建造类,主要形成稳定型陆源建造和、隐定型内源建造。
建造的物源是古陆风化剥蚀区或由浅水陆表海水中直接或间接沉淀下来的内源沉积物(孟祥化,1990)。
克拉通并不是均质的完整块体,而是具显著非均一性的拼合体,克拉通是在过去地质历史时期由大、小岩石圈碎块通过组合、分开、再组合而成的拼合体。
克拉通构造上的非均一性表现在地壳块体间或内部存在一系列构造带(克拉通焊接缝合带、前寒武纪造山带、绿岩带、岩浆弧及前寒武纪裂谷)。
克拉通在岩石学上的非均一性可表现出岩石质量的差异分布导致浮力的不均一和热导率、流变性的差异(张光亚,1995)。
发育在古老克拉通块体上的盆地大体可分为两类:克拉通边缘在拉张分裂时可形成大陆边缘盆地(前渊),在挤压拼合时可形成前陆盆地。
克拉通内部则主要发育相对简单的坳陷型盆地,一般称为克拉通内盆地(张抗,2004)。
克拉通内盆地又称简单克拉通盆地,其性质主要表现在稳定大陆板块区内以均匀、缓慢、地势平坦、长期稳定、地形坡度很小的陆表海沉积为主,在陆表海沉积的基础上盆地深度加大,从而形成了具有一定形状的狭义简单克拉通盆地。
陆壳内部克拉通盆地不发育断裂活动,也没有火山喷发和岩浆活动,因而形成了稳定型的内源沉积和陆源沉积以及与板块边缘无关的沉积矿产(张立平,1994)。
克拉通内盆地沉积物主要是碳酸盐岩,并含少量高成熟度的石英砂岩、高岭石粘土岩、海绿石质石英砂岩等,克拉通内盆地陆源碎屑沉积主要由单一而稳定的石英砂岩、高岭石粘土岩和石英质砾岩组成(张立平,1994)。
克拉通内盆地沉积韵律性明显,旋回层序发育。
陆内克拉通盆地的沉积建造主要为稳定型的陆源沉积,其中海绿石沉积和风暴沉积是其主要的稳定沉积建造的鉴定标志。
克拉通盆地克拉通盆地,在经典⼤地构造意义上是指近似刚体的⼤陆板块或稳定的地块内部发育的沉积盆地"因此克拉通盆地的特点是具有稳定的基底,沉积盖层具有相对低的沉积速率,⽽且沉积范围较⼴"这类盆地在北美!南美!⾮洲!欧洲!南极洲!澳⼤利亚等各个⼤陆板块都有⼴泛分布"中国陆上华北!扬⼦和塔⾥⽊古⽣代皆为此类沉积, 但与国外克拉通盆地相⽐⾯积较⼩.油⽓资源在不同类型盆地中的分布是极不均匀的。
克拉通盆地中含有丰富的油⽓资源,研究克拉通盆地的岩⽯圈结构与盆地含油⽓性的关系,对有效了解盆地类型的不同及其油⽓资源富集规律的差异很有帮助。
克拉通盆地区地壳厚度稳定,结晶地壳和“花岗岩层” 的厚度都相对较⼤。
克拉通盆地的基底和地壳底⾯都⽐较平缓,基地常为平缓的⼤型碟状坳陷,⼀般不存在强烈的莫霍⾯隆起,软流圈相对较深,中-新⽣代岩浆活动微弱,盆地热流值偏低。
但富含油⽓的⼤型克拉通盆地常出现与基底坳陷呈镜像对应的局部隆起。
克拉通盆地地壳具有向下增⼤的正常波速结构,可分为两层或三层。
如南美的巴拉那盆底利⽤S波的速度可将地壳分为上、下两部分:上地壳波速3600m/s,下地壳波速3650m/s,平均莫霍⾯深度在42km,上地幔以4700m/s的⾼速层为特征,延伸⾄200km。
利⽤天然地震转换波资料发现塔⾥⽊克拉通盆地地壳结构可分为三层,上地壳“花岗质”层P波速5600-6000m/s,中地壳波速6200-6700 m/s,并存在⾼速薄层,下地壳波速6500-6900 m/s,整个地壳厚度变化幅度在38-52km。
不同的克拉通盆地地震反射特征存在明显差异。
稳定的地盾区,上-中地壳反射较弱,下地壳出现成层性不好的强反射。
⽽存在活化古裂⾕或新断裂活动的克拉通盆地,反射特征与两侧地盾区明显不同,下地壳常常出现异⾼速体。
受后期地幔岩浆侵⼊影响的克拉通盆地其上地壳也可出现强反射。
克拉通盆地的上地幔常出现低速层和透明反射。
2007年沉积盆地分析一、术语解释1、克拉通内盆地:传统认识,克拉通是指地壳上已经达到稳定,并在漫长的地质时期(至少是古生代以来)已很少受到变形的部分。
板块构造的概念中克拉通主要是指可近似作为刚性块体的大陆板块部分,是稳定的大陆块体。
在克拉通基础上形成的面积广泛、形状不规则、沉降速率相对较慢并以坳陷为主要特征的沉积层序称为克拉通盆地。
按所处的大地构造位置可分为克拉通内部盆地和克拉通边缘盆地。
出现于远离板块边缘的地区,其底部为大陆壳。
这种盆地在大陆上都有广泛分布。
2、复合盆地与叠合(加)盆地:3、弧后盆地与弧背盆地:4、拉分盆地、改造盆地:拉分盆地是走滑断层系中局部拉伸形成的断陷盆地,具有特殊的构造背景和发育过程。
拉分盆地形似菱形,形态上可分为S型和Z型。
规模变化很大,大者长逾百公里,宽数十公里,小者长数百米宽只数十米。
盆地底部平坦的箱状地堑,拥有近于水平的动力同期盆地充填物。
二、简述碰撞型板块构造环境的沉积盆地类型、基本特征和成藏(矿)作用。
三、简述离散型板块边缘在形成过程中发育的沉积盆地类型及其基本特征和成藏(矿)作用。
四、如何进行盆地热演化史研究,并简介其主要研究方法。
研究沉积盆地古地温的方法很多,根据其侧重点不同,可以大致分为两类,一是,利用古温标方法研究热历史;另一是,用地球热动力学方法研究沉积盆地的古地温。
古温标法主要是利用沉积盆地中可以获得的各种古温标,结合盆地埋藏史(地史),通过正演、反演模拟,恢复地质热历史、研究古地温。
目前,在沉积盆地中经常使用的古温标有:镜质体反射率、磷灰石裂变径迹、包裹体的均一化温度、粘土矿物的共生组合与转化,及沥青反射率、牙形石、孢粉热变指数、孢粉透明度、干酪根的自由基浓度、有机质的光性特征以及某些生物标志化合物的演化等等。
地球热动力学方法,主要是根据沉积盆地不同成因机制,建立相应的地球物理模型及热流方程,在已知或假定边界条件与初始条件的情况下,求解方程。
第七章油气聚集单元及分布规律7.6 克拉通盆地油气地质特征一、克拉通盆地的概念克拉通:指可以近似作为刚性块体的大陆板块部分,是稳定的大陆块体。
克拉通盆地:在克拉通基础上形成的面积广泛、形状不规则、沉降速率相对较慢并以坳陷为主要特征的沉积层序。
包括克拉通内部盆地和克拉通边缘盆地。
克拉通盆地横剖面示意图(AAPG,2000)巴黎盆地的东西向剖面图(据Perrondon和Zabek,1991)二、克拉通盆地的油气地质特征世界油气25%左右分布在克拉通盆地中。
国外许多著名的含油气盆地为克拉通盆地,如俄罗斯西西伯利亚盆地、北美伊利诺伊盆地、威利斯顿盆地、密歇根盆地、欧洲西北德国盆地等。
我国四川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的主体等为典型的克拉通盆地。
烃源岩:寒武系到白垩系都有烃源岩分布,岩性主要为泥岩、页岩等,厚度变化较大。
储集层:丰富多样,碳酸盐滩、三角洲和海岸砂岩以及与生物礁有关的碳酸盐滩和台地。
在纵向上储层与盖层有多种匹配形式,在侧向上,储层可相变为非渗透性岩层,形成侧向储盖组合。
有缘学习更多+谓ygd3076或关注桃报:奉献教育(店铺)油气运移:往往发生了较长距离运移,表现出辐射状、垂向以及长距离侧向等多种油气运移方式。
油气藏类型及分布:以构造、地层、岩性圈闭为主,主要油气田分布在源岩发育区边缘或外侧。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延安组油藏分布模式(据长庆油田)典型实例威利斯顿盆地巴肯组油源岩排烃示意图(Webster,1984)盆地有机质含量较高,有机质类型较好,大多为Ⅰ、Ⅱ型。
主要油气田大都分布在源岩发育区边缘或外侧,表明盆地内油气以侧向运移为主。
威利斯顿盆地四川盆地(据李国玉等,2005)有缘学习更多+谓ygd3076或关注桃报:奉献教育(店铺)7.6 克拉通盆地的油气地质特征(完)。
陆内克拉通盆地层序地层构型及其控制因素的报告,800字陆内克拉通盆地位于中国西北部,它是一个广泛的盆地,有许多丘陵和山脉,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盆地之一。
此外,这里也具有多样性的地层构型和控制因素。
本文将对陆内克拉通盆地的层序地层构型及其控制因素进行探讨。
陆内克拉通盆地层序地层主要包括白垩系、侏罗系、三叠系、古生代以及新生代等组成。
白垩系以上寒武系为略嫩贝格地层,结构中有一定数量的海洋层,向下变渐深,出露灰黑色硅质、似砂岩性的砂质灰岩,有少量碎屑岩。
侏罗系为灰岩系和砂岩系组成,岩性极其多样化,层厚较薄,形成多种构造,如群梯、冲积扇和滑坡体等,包括泥页岩、灰岩、火山岩等多种岩性层和底淤物质,为陆内克拉通盆地的起源提供了良好的支撑。
三叠系也包括碳酸盐岩、泥岩、火山岩等岩性层,以及一些构造,如深层断裂和断子。
古生代岩性以火山岩、砂岩、灰岩等为主要成份,层厚较厚,岩心正常,构造多样化,其中火山岩可分为碱性火山岩、质量火山岩及粗火山岩等三种,形成了特殊的构造。
新生代的岩性构型由火山岩、砂岩、页岩、灰岩以及陆地沉积物组成,其特点是层厚较薄,岩心软弱,而构造较少。
陆内克拉通盆地层序地层构型受多种控制因素的影响。
首先,地质活动对层序地层构型的影响很大。
在这里,大陆构造活动主要受印支构造运动综合控制,其次是沉积物来源的控制。
此外,气候变化也是层序地层构型的关键因素,由于气候的变化,水源的变化也会影响层序地层的构型。
此外,能量因素也是影响构型的重要因素,能量活动会形成构造、风化作用、岩浆作用等,从而促进层序地层的形成和构型的改变。
综上所述,陆内克拉通盆地层序地层构型多样化,其中受到地质活动、气候变化、能量因素等诸多因素的控制。
未来,将持续对该盆地地层构型进行调查,为未来的地质勘查和开发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