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钢与武钢合并的启示
- 格式:ppt
- 大小:2.65 MB
- 文档页数:17
案例分析16---“宝武”重组方案落地宝钢拟换股吸收合并武钢9月20日,武钢股份[0.00%资金研报]、宝钢股份[0.00%资金研报]公告披露,双方重组初步方案拟为宝钢股份向武钢股份全体换股股东发行A股股票,换股吸收合并武钢股份。
对此,多位业内资深人士分析指出,(正式)重组方案有望在近期公布,而上述两份公告的发布,表明宝钢集团将成为此次重组的主导方。
在经过近三个月的筹划后,武钢股份(600005,SH)和宝钢股份(600019,SH)两大巨头重组路径终于明晰了。
在重组路径逐渐明晰的同时,两大巨头也在为最终的“联姻”加速筹备,而通过央企交叉持股优化股权结构,无疑在为顺利重组扫清障碍。
在一德期货产业服务部总经理徐勇波看来,两大巨头的重组已进入关键期,与宝钢集团一样,武钢集团划转上市公司股份给央企伙伴,更多是从资本层面为重组减少难度。
宝钢成重组主力9月20日,武钢股份先发重组进展公告称,“宝武合并”的初步交易方案拟为宝钢股份向武钢股份全体换股股东发行A股股票,换股吸收合并武钢股份。
宝钢股份也发布公告称,宝钢股份为合并方暨存续方,武钢股份为被合并方暨非存续方,预计不会导致公司最终控制权发生变更,也不会构成借壳上市。
这一方案与市场预期吻合。
在一位与宝钢、武钢均有业务往来的机构人士看来,从双方各自规模上,宝钢为国内钢铁行业老大,作为此次重组的主导方也是实至名归。
在金银岛市场分析师弭澎琦看来,宝钢不仅规模大于武钢,更重要的是宝钢市场化经营好于武钢。
由宝钢来主导这场合并,符合“宝武”合并后统一经营的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武钢股份是2015年钢铁业上市公司“亏损王”,年净利润亏损超过75亿元,总负债将近700亿元,资产负债率超过70%。
这仅是武钢财务困境的冰山一角。
武钢集团2016年第一期超短融募集说明书显示,截至去年9月底,武钢集团负债总额接近1500亿元,其中流动负债为1184亿元。
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虽然同为央企,但宝钢在产品结构和经营模式上明显优于国内同行,与武钢合并还能减少同业竞争,加速钢铁行业去产能。
宝钢武钢并购重组案例分析钢铁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制造业的命脉。
钢铁行业作为供给侧改革的排头兵,其意义不仅局限于行业本身,而是关乎整个制造业供给侧改革的方向和信心。
在我国钢铁产能严重过剩,产业集中度低,无序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下,并购重组成为钢铁企业优化资源配置,实现高水平专业化发展,增强综合竞争力的一条重要途径。
首先本文从理论入手,简要介绍了并购的定义和并购的实质及关键,以行业和付款方式两种划分方式对并购的形式进行了描述。
其次概述了我国钢铁行业并购重组整体情况,着重分析我国钢铁行业上一轮并购存在的问题,分析认为仅注重规模扩张的简单产能叠加式的并购重组易造成整而不合的问题。
接着本文从内部动因和外部动因两个层次对宝武合并进行了动因分析。
内部动因主要是武钢经营业绩欠佳、炼钢成本较高、管理理念和方式落后、非钢产业发展较慢等。
外部动因主要是全球经济放缓、工业化接近末期、我国钢铁产能过剩、产业集中度低、政府积极推动等。
然后本文利用可比公司法、可比交易法并结合对历史交易价格的比较分析宝武并购交易换股价格的合理性。
并购交易中宝钢和武钢以停牌前的历史交易价格为基础确定换股价格和换股比例,表明此次两大央企是充分以市场化的角度进行整合,该定价方法反映了资本市场对宝钢股份和武钢股份的投资价值判断,符合市场惯例。
通过分析认为其具有合理性。
再者本文对存续方宝钢并购交易前后的财务状况进行了比较分析。
分析发现交易前后上市公司的资产规模有所提升,资产结构保持稳定。
负债结构基本保持稳定,不会面临短期资金压力和流动性风险。
资产运营效率水平未受到较大冲击,总资产周转率未有明显变化。
偿债能力水平未有太大波动、基本维持稳定。
盈利能力水平有所下降但仍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最后分析了宝武合并面临的问题及合并后对时局的影响。
研究认为宝武合并后将释放潜在协同效应、消除无序竞争、增强议价能力、优化企业布局、推动行业去产能、为钢铁业供给侧改革助力、提升我国钢企的国际影响力、起到示范表率的作用、打破我国钢铁“北强南弱”的格局。
案例分析17---宝钢吸并武钢方案初定钢铁兼并大戏刚刚开始(受益股)经过近3个月的筹划之后,宝钢吸收合并武钢的战略重组方向初定。
9月20日晚,宝钢股份(600019)和武钢股份(600005)同步披露重大资产重组进展公告,此次重大资产重组初步交易方案拟为宝钢股份向武钢股份全体换股股东发行A股股票,换股吸收合并武钢股份。
根据2015年产销数据,宝钢和武钢合并后,将拥有超过6000万吨的粗钢产量,跃居为中国第一、全球第二。
这一整合也意味着,武钢股份这家国内最早的上市公司之一,也将伴随着中国钢铁行业的发展变化而成为历史。
换股价格是关键3年前,马国强从宝钢调任武钢集团董事长,彼时市场便有宝钢与武钢要进行整合的猜想。
而不论是企业规模还是业绩指标,目前的宝钢股份都明显优于武钢股份。
尤其是去年亏损75亿元后,武钢股份降成本、提效益压力更大;而宝钢股份则保持了相对稳健的发展态势。
目前,宝钢股份总股本165亿,总市值约808亿元;武钢股份总股本101亿,总市值279亿元。
若以换股方式进行吸收合并,则可能还存在因企业质地、估值情况不同而导致的双方股东意见分歧。
虽然重组整体方案由国资委主导,但由于双方大股东宝钢集团和武钢集团均需对重组方案回避表决,因此中小股东对换股价格的认可也显得尤为关键。
钢铁供给侧改革推进作为全国推进供给侧改革的第一任务,钢铁、煤炭去产能,是今年全国工作的重中之重。
数据显示,截至7月底,钢铁行业去产能任务完成47%,煤炭行业仅完成38%,时间过半,均未能实现任务过半。
2016年以来,已有多家央企实施重组,包括中国建材与中材集团、港中旅集团与国旅集团、中粮集团与中纺集团等。
7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动中央企业结构调整与重组的指导意见》提出:巩固加强一批;创新发展一批;重组整合一批;清理退出一批。
其中第一条就是推进强强联合,鼓励煤炭、电力、冶金等产业链上下游央企进行重组。
从行业视角来看,宝钢、武钢正式合并意味中国钢铁产业整合大幕拉开,迈出了消除恶性竞争、去产能促供给侧改革的关键性一步。
宝钢武钢吸收合并案例研究近几年,宝钢武钢吸收合并的案例引起了广泛关注。
这是一次极具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对两大钢铁巨头的未来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本文分析了宝钢武钢吸收合并的背景、原因、过程、成果以及对整个行业的影响。
一、背景宝钢和武钢是中国两家最大的钢铁企业,分别位于上海和武汉,业务涵盖国内外。
然而,中国钢铁产业总体过剩,不同钢铁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很多企业都面临着严峻的市场压力。
为了在市场上取得优势,宝钢和武钢探索合并的可能性。
二、原因合并的根本原因在于两个企业面临了许多共同的压力和挑战。
一方面,宝钢和武钢都陷入了严重的经济困境,缺乏现金流,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
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全球国际贸易环境也在逐步变化,中国钢铁产业也面临了巨大的国内外市场压力。
此外,宝钢和武钢的产业重叠度较高。
这意味着两个企业之间不仅存在激烈的竞争关系,还存在大量的重复投资。
合并能够削减不必要的投资,并从中获得更大的经济规模和效率优势。
三、过程在这次合并的过程中,两家公司进行了多轮谈判,讨论了各种合并方案。
最终,宝钢在2016年9月与武钢达成了协议,按照“定价方式合并”方案将武钢纳入宝钢集团。
合并后,宝钢集团由原来的上市公司和子公司原武钢化为一体,拥有产能13000万吨/年。
宝钢成为全球第十一大钢铁企业,市值超2000亿港元。
四、成果吸收合并之后,宝钢武钢从管理层面、研发能力、市场发掘等各方面都实现了优势互补。
具体成果可从多个方面来考察。
在供应链上,宝钢武钢合并后可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实现了煤焦钢铁一条龙供应。
同时,新的合并企业还能够强化对未来高端产品的生产和研发,实现了产业升级。
在销售上,宝钢武钢合并后可以更好地发挥双方在国内外的市场优势,提高市场占有率。
此外,在国际市场上,新企业还可更好地应对国内外贸易环境的变化,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五、影响宝钢武钢合并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两个公司。
它直接涉及到整个钢铁行业,具有重要的示范效应和推动作用。
可转债并购案例宝钢和武钢那可都是钢铁行业里的大佬啊。
以前呢,这两家各干各的,不过随着市场形势的变化,合并在一起就有很多好处。
这时候就想到了用可转债这个巧妙的办法来完成并购。
啥是可转债呢?简单说就是一种债券,不过它有个特殊功能,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变成股票。
宝钢就发行可转债来募集资金,这钱用来干啥呢?用来收购武钢的股份呗。
从宝钢的角度看,用可转债有很多好处。
一方面,发行可转债比直接从银行贷款利息可能低一些,能省不少钱呢。
另一方面,这给投资者也提供了一个很有趣的选择。
投资者想啊,如果宝钢发展得好,那把债券转成股票,就可以跟着赚钱;要是宝钢发展不太理想,就拿着债券到期拿利息就行,感觉就像买东西有了个双保险。
对于武钢来说呢,被宝钢并购,也能共享很多资源。
比如说研发资源、销售渠道啥的。
宝钢的技术研发能力强,武钢可以跟着沾光;宝钢在国内外的销售网络广,武钢的产品也能通过这个网络卖得更远。
再说说这个并购的过程。
宝钢发行可转债,然后用募集来的钱按照一定的价格去购买武钢的股份。
这个价格是经过双方商量,还有根据市场情况定下来的。
宝钢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整合武钢的资产、人员和业务。
刚开始的时候,肯定也有一些小摩擦。
毕竟两家公司的企业文化、管理制度啥的都不太一样。
就像两个人结婚,刚开始生活习惯肯定要磨合一下。
但是慢慢地,随着整合的深入,就开始发挥出协同效应了。
在生产上,宝钢和武钢可以统一安排生产计划,避免重复建设生产线。
以前可能宝钢生产这个型号的钢材,武钢也生产,市场上就供过于求了。
现在合并后,就可以合理分配生产任务,哪个厂生产哪种钢材效率最高,就安排哪个厂生产。
在采购方面也一样,两家公司一起去买铁矿石,那谈判的时候就更有底气了,能拿到更好的价格。
从市场反应来看呢,刚开始大家都有点观望。
毕竟这是个大动作,谁也不知道最后会变成啥样。
但是随着宝钢整合武钢越来越顺利,市场就开始认可了。
宝钢的股价慢慢也稳定了,投资者们看到了这个新的钢铁巨头的潜力。
钢铁企业绿色并购绩效分析——以宝武合并为例发布时间:2021-06-30T08:10:51.585Z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2021年第10期作者:祝雅玫石宇灏[导读]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隶属于宝钢集团,于2000年2月成立,于2000年12月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
湖北经济学院 430205摘要:钢铁行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坚实后盾和支撑,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综合竞争力的衡量标准,其涉及的上下游产业链几乎涵盖了我国最重要的几个基础性产业。
在国内经济下行的背景下,钢铁行业产能过剩,钢材价格持续下跌,钢铁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
钢铁企业可以通过绿色并购吸收其他企业的绿色技术和绿色资源,开发绿色产品,拓展绿色竞争优势,实现节能减排和资源优化,最终实现企业的绿色发展。
关键词:重污染企业;绿色并购;并购绩效一、宝武并购简介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隶属于宝钢集团,于2000年2月成立,于2000年12月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宝钢股份已成为我国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连续多年被评为世界500强企业。
武汉钢铁股份有限公司隶属于武钢集团,于1999年8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是仅次于宝钢的第二大钢铁上市公司,以先进的钢铁生产流程著称。
此次宝武合并采用宝钢吸收合并武钢的方式,目的在于保障双方股东享受平等待遇。
此次合并中宝钢向武钢发行股数总额为56.53亿股,并购完成后,宝钢控股股东维持不变,武钢法人资格消失且退市。
宝钢股份吸收合并武钢股份的历程如下所示。
2016年06月07日,双方均发布停牌公告,进行商议联合重组。
9月22日,国资委发布公告,宝武并购事件获得批准。
10月10日,宝钢股份、武钢股份复牌。
10月28日,双方分别召开股东大会,以99.5%以上的赞成票通过吸收合并方案。
12月29日,宝钢股份收到证监会关于宝钢武钢合并的核准文件。
2017年2月14日,武钢股份退市。
2017年2月27日,合并完成,新增股份同日上市。
国企合并案例
哇塞,咱来说说国企合并的事儿!你知道吗,就像两个人手牵手一起走向未来一样,国企合并也是这样充满戏剧性和意义重大的事情呢!比如说宝钢和武钢的合并,那可真是一场大变革啊!
当时听说要合并,大家心里都犯嘀咕呢,这能行吗?结果呢,嘿,人家
就真的走出了一条新路子!合并之后,就如同打造出了一个超级钢铁巨人,实力那叫一个强!这可不是瞎吹,你看看现在的市场影响力就知道啦。
还有南车和北车的合并,这不就像是把两个厉害的武林高手凑到一起嘛,那产生的能量绝对是一加一大于二的呀!之前可能还各自为战,合并后呢,集中力量办大事儿,一下子就在国际市场上更有竞争力了。
想想看,这么多国企合并的案例,不就像是一部部精彩的大片嘛!每一
个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情节和故事。
在这个过程中,领导们那可是操碎了心啊,员工们也有着各种期待和担忧。
就拿某次合并来说吧,领导在会议室里激烈讨论,“不行,得这么干!”“哎呀,还是那样更好吧。
”员工们在下面也小声议论着,“以后咱工作会不会变化很大呀?”“不知道待遇会不会更好呢。
”
国企合并,这绝对是大趋势啊!这能让资源更集中,效率更高,竞争力更强。
而且还能推动产业升级,对国家经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咱就应该支持这样有意义的事情,让国企们在合并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好!。
国资央企并购案例那我给你讲一个国资央企并购的有趣案例吧。
就说宝钢并购武钢这事儿。
宝钢和武钢在钢铁行业那可都是响当当的“大佬”。
这就好比两个武林高手,各自在自己的地盘有着超强的实力。
宝钢呢,技术先进,管理理念比较国际化,就像一个走在潮流前线的大侠。
武钢呢,在中部地区那是根基深厚,有着自己独特的资源优势和庞大的生产体系,是当地的钢铁巨头。
但是呢,随着钢铁行业的发展变化,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就像武林大会上出现了各种新门派的挑战。
这时候宝钢和武钢意识到,单打独斗可能有点吃力了,于是就有了并购这一招。
宝钢把武钢并购之后啊,那可是优势互补得相当厉害。
宝钢把自己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带到武钢,就像大侠把自己的绝世武功传授给新的伙伴。
武钢的资源优势也能让宝钢在布局上更加合理,就好比得到了新的宝藏。
这样一合并,新的企业规模更大了,在采购原材料的时候就更有议价权,就像去菜市场买菜,量大了就能和老板砍价砍得更狠。
而且在应对市场竞争的时候,也能更有底气,就像两个人联手去应对那些来挑战的新门派,一下子就把整个企业的竞争力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呢。
再说说中国化工并购先正达。
先正达那可是全球农业科技领域的大拿,就像一个农业科技界的超级魔法师,有各种先进的种子技术、农药研发技术等等。
中国化工呢,作为国资央企,一直想在农业科技这块有更大的作为。
于是中国化工就盯上了先正达这个大目标。
这就像一个有远大抱负的勇士想要得到魔法师的魔法秘籍。
并购的过程那也是相当不容易,就像勇士要闯过重重关卡。
不过最后成功了。
并购之后,中国化工就拥有了先正达那些超厉害的农业技术。
这对于中国化工来说,就像勇士得到了魔法加持。
它可以把这些先进技术引进到国内,提升中国农业的科技水平,让国内的农作物产量更高、质量更好。
而且在国际农业科技市场上,中国化工也更有话语权了,就像勇士带着魔法在国际舞台上更加威风凛凛了。
宝钢并购武钢的市场及财务绩效分析
钢铁产业是我国重要的战略产业,其发展始终密切关联着国家经济的发展。
近些年来,我国钢铁行业受产能过剩等产业问题的影响,整体利润率呈持续下降状态,发展形势堪忧。
为了促进我国钢铁行业的产业结构进行实质性调整,政府大力支持国内钢铁企业通过并购重组来提高整体收益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企业间的各类并购重组活动不仅可以在短时期内使企业规模实现迅速扩张,更重要的是还可以使企业间的生产、财务以及人力等各项资源得到优化整合,从而达到整体提升企业经营绩效的目的。
在国内外众多关于并购的研究中,并购活动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是其中一个尤为重要的部分。
本文主要深入分析研究了宝钢股份换股吸收合并武钢股份的市场以及财务绩效。
首先,本文从研究钢铁行业并购案例的背景以及现实和理论意义入手,并简述了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创新点等。
在对国内外众多学者现有研究进行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总结整理了关于企业并购绩效研究的主要两大方面的理论,即并购绩效产生原因和并购绩效评价这两方面的基础理论。
然后,在简单介绍此次并购事件双方企业各自的基本情况以及合并的过程和原因后,进入全文的核心绩效对比分析部分。
在具体分析时,先是采用事件研究法整理计算了并购公告日发布前后并购双方各自的累计超额收益率来评价其合并的市场绩效表现,然后以财务指标分析法详细计算分析了宝钢集团在完成对武钢的并购后在盈利、偿债、运营及发展等多个方面的财务业绩变化情况,并通过预测值与实际值的对比验证了该并购事件实际产生协同效应。
本文最后部分对本次案例的研究分析结论进行了总结,同时也简述了对后续国内钢铁企业间并购活动的启示和展望。
摘要: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中国钢铁行业逐渐出现了产能过剩、产业集中度日益下降、利润趋零的现象。
从长远来看,企业并购可以使得企业的生产能力得以提升,竞争力变强,从而效益也随之提高。
而并购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财务整合风险,一旦财务整合风险解决不好,企业并购就会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针对上述问题,应采取合理的财务并购风险控制措施,从而减少并购带来的风险。
本文主要采用了财务指标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宝钢股份和武钢股份的并购前后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
同时也研究了并购过程中的财务风险。
关键词:企业并购,财务分析,宝钢,武钢Abstract:After the 2008 financial crisis, China's iron and steel industry has gradually witnessed overcapacity, declining industrial concentration and zero profit. In the long run,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can enhance the productivity, competitiveness and efficiency of enterprises. In the process of merger and acquisition, there are often financial integration risks. Once the financial integration risks are not solved properly, enterprise merger and acquisition will not achieve the desired results. In view of the above problems, we should take reasonable measures to control the risk of financial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so as to reduce the risks brought by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This paper mainly uses the method of financial index analysis to study the solvency, operation ability and profitability of Baosteel and WISCO before and after the merger and acquisition.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studies the financial risk in the process of M&A.Keywords:enterprise merger and acquisition,financial analysis,Baosteel,WISCO目录1 引言 (18)1.1 研究背景 (18)1.2 研究意义 (19)2相关理论及研究综述 (19)2.1相关理论 (19)2.2研究综述 (20)3 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分析 (20)3.1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类别 (21)3.2并购后产生财务风险的原因 (21)3.3企业并购中财务风险给企业带来的影响 (22)4企业并购中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23)4.1并购前的详细的目标企业财务调查 (23)4.2选择安全有效的支付方式 (23)4.3合理安排并购后的融资资金 (23)4.4整合后进行严格的财务内部控制 (23)5企业并购案例 (24)5.1并购双方简介 (24)5.2并购背景及动机分析 (24)5.3并购前的企业评估的风险分析 (25)5.4并购后企业评估的风险分析 (28)6钢铁行业并购的政策建议 (30)6.1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定价 (30)6.2关注市场价格的变化 (30)6.3利用政策建议严格审核 (31)结论 (31)参考文献 (31)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宝钢武钢吸收合并案例研究作者:谢昭来源:《现代商贸工业》2017年第10期摘要:推进经济结构性改革,是贯彻落实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的一个重要举措,而淘汰僵尸企业,化解过剩产能,激发企业活力,则是供给侧改革在产业层面的重点领域。
为此,首先对宝钢武钢合并的案例背景情况进行了说明,其次分析了换股吸收合并的事件过程以及该事件对上市公司的影响,最后提出企业吸收合并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吸收合并;换股比例;宝钢;武钢;宝武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ki.16723198.2017.10.018吸收合并是指在公司合并时,合并方吸收其他公司继续存在,剩余公司主体资格消灭的法律行为。
收合并主要有现金并购,股票并购、混合证券并购。
1合并背景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证券代码:600019)是全球领先的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是《财富》世界500强中国宝武钢铁集团公司的核心企业。
由上海宝钢集团公司于2000年2月独家创立,2000年12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
武汉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证券代码:600005)是我国重要的优质板材生产基地,也是新中国成立后兴建的第一个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1955年开始建设,1958年9月13日建成投产,1999年8月3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近年来钢铁行业遭遇的滑铁卢给两家大型钢铁集团的合并创造了客观的外部环境。
2015年,武钢股份全年亏损高达75亿元,宝钢股份业绩大幅下滑仅实现净利润7.14亿(2014年为60.90亿)。
据两家公司半年度报告,截至2016年6月30日,宝钢股份实现3621亿元净利润,占据全行业领先地位,而武钢股份仅实现2.73亿元净利润。
2宝钢武钢合并过程2016年6月27日,两家公司分别发出《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停牌公告》、《武汉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停牌公告》,“由于双方集团公司正在筹划战略重组事宜,尚未确定且尚需有关主管部门批准重组方案,该事项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双方股票自2016年6月27日起停牌,公司将于停牌期间确定相关方案”。
宝武钢合并原因分析1.产能过剩推动整合随着中国国民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单位GDP 耗钢强度将会进一步下降,钢材消费将总体进入下降通道。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钢铁行业的产能过剩现象最为严峻。
产能利用率过低、供需严重失衡将成为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中国钢铁行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中国按照三年的规划,宝钢要去掉900多万吨,武钢要去掉400多万吨过剩产能。
与产能严重过剩相对应的是,我国钢铁产业集中度非常分散。
目前我国大大小小钢铁企业有500多家,去年粗钢产量排名前10的企业合计产量占全国比重为34.23%。
而像美国、日本这些发达国家的前4家钢企产量约占全国比重的60%以上。
目前我国粗钢实际产能超过12.5亿吨,去年产量约8亿吨,产能利用率不足64%。
通过并购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能够更加容易把握生产节奏和供需平衡,有效挤出市场无效劣质供给。
钢铁企业通过减量化的兼并重组,能更好地推动钢铁行业“去产能”的需要。
2.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需要1901年美国钢铁行业整合,美国占据世界钢产第一直到70年代。
日本钢铁行业70年代整合完成,取代美国成为最大钢产国。
欧洲90年代开始整合钢铁行业,到97年在全球钢铁十强中占据7席。
此次宝武合并,更大的用意在于打造一个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钢企巨无霸。
宝武二钢均属于国资委直管,重组难度较小,且规模足够大,强强合并之后,有助于提升中国钢企的整体竞争力,建立钢铁行业的企业标杆,以点带面振兴整个行业。
3.优化两家钢铁上市公司资源配置宝钢股份与武钢股份实施合并重组,有利于统筹平衡内部产能,对不同生产基地和不同产线实施协同整合,避免重复建设,有效实现提质增效,通过合并重组,宝钢股份和武钢股份可以快速移植和整合各自在汽车板、硅钢、镀锡(铬)板、工程用钢、高等级薄板等领域的成果,迅速提升钢铁制造能力;通过整合各自的研发人员和经费,大幅提高研发效率,减少重复投入;通过集中整合销售、剪切、激光拼焊能力,明显降低服务成本,大幅提升产品增值能力和对全球客户的服务能力;优化统筹原材料供应和物流配送,降低采购和物流成本;整合管理资源,提升管理效率,为合并后上市公司提质增效奠定基础。
1、产能分散“分散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据工信部统计,在100万吨以上的钢铁业联合企业有305家,平均一个省10家,全世界没有产能这么分散的状况。
如果把凡是和钢铁有关系的企业加起来是2000多家,产能分散非常严重。
”李若谷说。
行业集中度低,产业布局分散,滋长了企业间的恶性竞争和个别地方政府的保护主义,并带来环保问题,在客观上对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上的垄断与投机,干扰我国物价稳定起到了负面的作用,同时降低了行业的平均利润率,对国民经济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尽管近期价格有所回升,但中国钢铁市场的主体格局不发生改变,行业间的恶性竞争就不会消除,去产能也很难推进。
2、产能过剩目前我国粗钢产能约为12亿吨,按照2015年产量测算产能利用率不足67%,受发展惯性及前期新建产能逐步释放影响,产能仍有可能进一步增加。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单位GDP对钢材的消费强度将会进一步下降,在今后较长一段时间,消费量将结束持续上升的趋势,总体进入下降通道,产能、产量、需求严重失衡的矛盾更加突出。
3、融资难钢铁企业融资难、历史包袱重、富余人员分流安置面临压力等问题依旧尚未解决。
企业普遍反映,目前融资面临着不予增量、续贷困难、涨息、抽贷、发债受阻等问题,银行贷款规模的收缩比例为10%或20%。
并且,银行对于钢铁企业融资“一刀切”和“切一刀”的现象并存,即便是优质企业也很难从银行渠道获取资金,资金紧张的状况尤为严重。
4、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我国钢材市场北材南运的问题仍然突出。
2015年,会员企业钢材产量中华北和东北地区产量占比48.4%,而当地消费量不足26.4%,而华东和中南地区是钢材净流入地区。
同时,品种结构性问题更加突出。
去年12月末板材价格指数降至56.79点,同比下降33.27%,长材价格指数56.92点,同比下降31.18%,板材价格降幅大于长材,说明板材产能、产量过剩也较突出。
5、企业退出机制尚未建立,企业退出难近两年出现了亏损严重的企业一度停产,有的企业想退出,但是企业退出通道没有打通,退出机制没有建立,退出政策仍然缺失,有些地方政府出于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考虑,仍要求企业维持生产;有的企业资金链已断裂,成为了“僵尸企业”,仍然退不出去。
2017年第13期作者简介:孙歌悦(1997-),女,江西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在读本科生,研究方向为金融学。
本文DOI :10.16675/14-1065/f.2017.13.078“宝武”合并———钢铁巨头并购的背后□孙歌悦摘要:钢铁行业作为我国的基础建设行业,在我国的经济结构中占有很高的地位,但是近几年随着我国劳动力水平和产业技术水平的提高,钢铁逐渐出现产能过剩的情况,密集的钢铁产业面临着经营困难,销售盈利出现一定的困难。
在此背景下,国家开始着力推动钢铁行业重组,兼并重组有利于化解过剩产能,提高行业的集中度及扩大国际影响力。
而此次宝钢武钢合并就是基于我国“三去一补”的政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针,大幅度提高我国钢铁巨头企业的规模经济效益,同时形成产业龙头,不断创新、投资、发展成为世界级的钢铁央企,有效的解决我国钢铁业产能过剩的问题以及钢铁产业后劲不足的困难。
二者合并更大的意义是,为行业开创了一个超大型企业合并的先例,合并后一个拥有6000万年产能的“中国神钢”诞生在即,同时也将导致接下来的几年内钢铁行业兼并重组掀起一轮高潮。
关键词:产能过剩;宝钢;武钢;并购文章编号:1004-7026(2017)13-0107-02中国图书分类号:F426.31文献标志码:A (江西财经大学江西南昌330013)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的区间,我国的钢铁业环境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产能过剩的问题使得我国钢铁业盈利能力逐步下滑,而企业的经营成本又随着劳动力成本的提高逐渐上升,钢铁行业进入了严冬期,主要原因就是生产集中度低、产能过剩。
上述问题并非只存在于我国,世界各国均面临产能过剩带来的巨大资源浪费问题,而目前对于我国同时存在国企支持的企业问题来说,通过并购的方式形成规模经济是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并购可以使得竞争减少、效率提高、议价力增强和丰富的产品线有利于钢铁企业在行业低谷期生存,同时并购还可以提高国际竞争力。
国有企业的并购与重组案例研究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的竞争加剧,企业之间的并购与重组成为了一种常见的商业策略。
国有企业作为经济中的重要角色,也积极参与并购与重组活动以提升竞争力。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些具体案例,来探讨国有企业的并购与重组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并研究其所取得的成果与困难。
一、案例一: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的合并重组1.1 案例背景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简称石化集团)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简称石油集团)是中国两大石油能源巨头。
为了提高国内石油行业的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两家公司决定进行合并重组。
1.2 案例分析该合并重组使石油行业的资源整合更加高效,减少了重复竞争,提高了整体效益。
同时,两大企业的市场份额得到了进一步扩大,国际影响力也得以提升。
合并重组后的企业实现了资源共享和协同发展,进一步加快了国有企业的改革步伐。
然而,面临的困难也不容忽视。
合并重组需要整合两家企业的管理体系、企业文化等方面,这需要时间和精力。
企业文化冲突、人才流失等问题都对整合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因此,在并购与重组过程中,对于文化融合和人才保留的管理非常重要。
二、案例二:中国宝钢集团公司与武汉钢铁集团公司的合并2.1 案例背景中国宝钢集团公司(简称宝钢)和武汉钢铁集团公司(简称武钢)是中国两大钢铁巨头。
由于国内钢铁行业面临着产能过剩和环境保护压力,两家公司决定进行合并以应对外部挑战。
2.2 案例分析通过合并,宝钢和武钢整合了两家公司的产能和资源,实现了合力并进、优势互补。
合并后,新组建的企业在市场份额、技术创新以及国际竞争力方面都得到了显著提高。
同时,合并后的企业还推动了钢铁行业的结构优化和升级。
然而,合并过程中也面临了一系列的问题。
一方面,由于两家企业在产业链和产品结构上存在差异,合并整合的难度较大。
另一方面,合并后的企业面临多重压力,如员工安置、产能整合等。
因此,在并购与重组中要进行充分的规划和准备,以确保合并后的企业能够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