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利息与利息率(2、3)
- 格式:ppt
- 大小:489.00 KB
- 文档页数:78
第三章利息与利息率第一节利息一、利息的概念及其本质1、利息实际上是租用资金的代价。
一般认为,利息是使用借贷资金的报酬,是货币资金所有者凭借对货币资金的所有权向这部分资金的使用者索取的报酬。
2、利息的本质资本主义制度下,利息是借贷资本运动的产物(双重支付和双重回流的分析),本质上是剩余价值的特殊表现形式,是利润的一部分。
利息也体现了借贷资本家和职能资本家共同剥削雇佣工人的关系。
社会主义社会,利息是调节经济生活的重要经济杠杆之一,是纯收入再分配的一种方式。
社会主义经济中,利息来源于劳动者为社会所创造的一部分剩余产品价值,它体现了国民收入在社会主义经济内部的分配关系,反映了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之间的经济关系。
3、关于利息本质理论的几种观点(1)利息报酬理论配第、洛克认为利息是因暂时放弃货币的使用权(而给贷方带来不方便)而获得的报酬。
(2)资本生产力论萨伊(庸俗经济学家推崇)认为资本具有生产力,利息是资本生产力的产物。
风险利息和纯利息,纯利息是:对借用资本所付的代价。
(3)节欲论西尼尔认为利息是资本家节欲行为(牺牲眼前的消费欲望)的补偿。
(4)时差论庞巴维克认为现在的物品的价值通常高于未来的同一类和同一数量的物品的价值。
(满足即期需要,已经控制在手,能投入生产创造利润),其间产生一个差额,利息就是来弥补整个价值差额的。
(5)流动偏好论凯恩斯认为利息是在特定时期内,人们放弃货币周转灵活性的报酬。
二、利息与收益的一般形态1、在借贷关系中利息是资本所有权的果实的观念被广而化之。
2、利息虽然就其实质来说是利润的一部分,但由于它是个事先极其确定的量,其大小制约着企业主收入,用它来衡量收益,并以之表现收益的观念顺理成章了。
3、在于利息的悠久历史,货币可以提供利息成为传统的认识。
三、收益资本化1.通过收益与利率的对比而倒过来算出它相当于多大的资本金额,即是收益的资本化。
B=P×r P=B/r2.有些本身不存在一种内在规律可以决定其相当于多大资本的实物,也可取得一定的资本价格,如土地。
第三章利息与利息率参考答案一、填空1.政府债券、公司债券、金融债券;2.通货膨胀;3.流动性偏好理论。
二、单选1.C;2.C;3.C;4.D;5.A;6.B;7.B;8.B三、多选1.CD;2.ABC;3.ABD;4.ABE;5.ACE;6.BD;7.ABC四、判断1.错;2.对;3.对;4.错;5.对;6.错;7.错五、名词解释1.名义利率是以名义货币表示的利率;实际利率是名义利率剔除掉了通货膨胀因素以后的真实利率。
2.到期收益率,是指来自于某种信用工具的收入的现值总和与其今天的价值相等时的利率水平。
3.利率市场化是指国家控制基准利率,其他利率基本开放,由市场决定,即由资金供求关系确定。
4.利率的期限结构是指不同期限债券的利率之间的关系,反映了固定收入证券的期限与收益之间的关系,用收益率曲线加以描述。
利率的风险结构指期限相同债券的不同利率之间的关系。
六、简答1.名义利率是以名义货币表示的利息率;实际利率是名义利率剔除通货膨胀因素后的真实利率,即实际利率=名义利率-物价变动率。
判断货币政策松紧的标准应该是实际利率,原因在于:(1)在信用行为中,衡量债权人的收益和债务人的成本的合理指标应该是实际利率,而非名义利率。
在资金融通行为中,债权人除了获得名义利率的报酬外,还遭受或面临来自物价上涨所带来的对收益的侵蚀,作为交易的对方,债务人除了支付名义利率的成本外,其债务负担会因为物价上涨而得到一定程度的减免。
在通货膨胀的背景下,债权人收到的货币的购买力下降,债务人用于清偿债务的货币相对比较廉价。
在通货紧缩背景下,情况恰好相反。
(2)在经济面临通货膨胀即经济景气相对高涨时,债务人面临比较乐观和宽松的经营环境,获取收入的能力相对较强,因而清偿债务的能力相对较强;在经济面临通货紧缩即经济景气相对低落时,债务人面临比较困难或紧张的经济环境,获取收入的能力也相对较弱,因而清偿债务的能力相对较弱。
2.在利率的风险结构决定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有:(1)违约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