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步轻轻松记住逻辑学三段论24个有效式
- 格式:doc
- 大小:82.00 KB
- 文档页数:4
三段论四个格的形式摘要:一、三段论的基本概念1.三段论的定义2.三段论的四个格二、三段论的推理过程1.第一格:肯定前提推出肯定结论2.第二格:否定前提推出否定结论3.第三格:肯定前提推出否定结论4.第四格:否定前提推出肯定结论三、三段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1.逻辑论证2.问题解决3.提高思维能力正文:三段论是逻辑学中最基本的推理形式,它由三个陈述构成,其中包含两个前提和一个结论。
根据前提和结论的关系,三段论可以分为四种格:第一格、第二格、第三格和第四格。
这四个格分别代表了不同的推理过程,可以用来分析问题、论证观点以及解决实际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三段论的基本概念。
三段论是一种基于逻辑关系的推理方式,它由两个前提和一个结论构成。
在第一格中,前提是肯定的,结论也是肯定的;在第二格中,前提是否定的,结论也是否定的;在第三格中,前提是肯定的,但结论是否定的;在第四格中,前提是否定的,结论是肯定的。
其次,我们来探讨三段论的推理过程。
在第一格中,如果前提是真实的,那么结论也是真实的。
例如:“所有的人都会死亡,你是人,所以你会死亡。
”在这个例子中,前提“所有的人都会死亡”是真实的,结论“你会死亡”也是真实的。
第二格则是从否定前提推出否定结论,例如:“不是所有的人都会死亡,你是人,所以你不会死亡。
”在第三格中,虽然前提是肯定的,但结论却是否定的。
例如:“所有的人都会死亡,你是人,所以你不会死亡。
”在这个例子中,前提“所有的人都会死亡”是真实的,但结论“你不会死亡”却是错误的。
最后,在第四格中,从否定前提推出肯定结论,例如:“不是所有的人都会死亡,你是人,所以你会死亡。
”三段论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它可以帮助我们进行逻辑论证。
在进行辩论或者讨论时,我们可以运用三段论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其次,三段论可以用于解决问题。
当我们遇到问题时,可以通过分析问题,找出问题的关键点,然后运用三段论来进行推理,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推理结构三段论三段论推理是演绎推理中的一种简单推理判断。
他包括:一个包含大项和中项的命题(大前提)、一个包含小项和中项的命题(小前提)以及一个包含小项和大项的命题(结论)三部分。
三段论实际上是以一个一般性的原则(大前提)以及一个附属于一般性的原则的特殊化陈述(小前提),由此引申出一个符合一般性原则的特殊化陈述(结论)的过程。
三段论是人们进行数学证明、办案、科学研究等思维时,能够得到正确结论,的科学性思维方法之一。
是演绎推理中的一种正确思维的形式。
定义三段论推理是演绎推理中的一种简单推理判断。
它包含:一个一般性的原则(大前提),一个附属于前面大前提的特殊化陈述(小前提),以及由此引申出的特殊化陈述符合一般性原则的结论。
三段论推理:思维时,大脑首先用一个人为定义的内容极为明确的、囊括的范围比较大的总的原则A(简称“大前提”),再通过科学实验寻找另外一个概念小前提B,B的概念的全部内涵能够一定被包含在大前提A内、并且用文字描述的B的概念的内容时,不能人为与大前提A的内容本质完全一样(B简称小前提),然后按照小前提B如果属于大前提A 范围内,那么B的性质一定与大前提的性质一样,而得到可靠而正确的判断,此思维过程叫做正确的下结论C过程——科学术语叫做“三段论推理”。
注:由此“三段论”方法判断出的新结论,还可以成为人们下一步进行研究的新起点。
“三段论”思维,B必须有的坚实的“论据”,否则得到的结论C就可以说是错误的。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C的得来也是依靠“三段论推理”。
凡是违背“三段论”原则的思维都是不可能得到可靠的结论。
三段论是人们进行数学证明、办案、科学研究等思维时,能够得到正确结论,的科学性思维方法之一。
是演绎推理中的一种正确思维的形式。
举例1、思维过程比喻:桌子上有碗——全家的碗一定在桌子上——红葡萄一定在碗里——红葡萄一定在桌子上,不需要开飞机满世界寻找。
图12、(如图1)生物包括所有的动物和不吃肉的动物等等,动物都属于生物A,其中,只有一部分动物吃肉,老虎属于吃肉动物(最小的圈);所以看见新的圈被大的全包括“得出”老虎属于生物的结论。
直言三段论是所有前提都是直言命题的演绎推理。
所有动物都终有一死。
所有人都是动物。
所以,所有人都终有一死。
前两个命题叫做前提。
如果这个三段论是有效的,这两个前提逻辑上蕴涵了最后的命题,它叫做结论。
结论的真实性建立在前提的真实性和它们之间的联系之上:中项在前提中必须周延(distribute)至少一次,形成在结论中的主词和谓词之间的连接。
即使直言三段论是有效的,但如果有前提为假的话结论仍可能是假。
命题可以是全称的(universal)或特称的(particular),并且可以是肯定的或否定的。
所以有四种命题:A型:全称肯定的- “所有S都是P”,简写为SaP。
I型:特称肯定的- “有些S是P”,简写为SiP。
E型:全称否定的- “没有S是P”,简写为SeP。
O型:特称否定的- “有些S不是P”,简写为SoP。
在下列这个三段论中:下面讨论直言三段论的格。
先识别三种不同类型的项:大项、小项和中项。
作为结论中的谓词出现的项是大项。
在上述三段论中的P是大项。
小项是作为结论中的主词出现的项;此间S是小项。
通过排除法可知,中项是没有出现在结论中,却在每个前提中都出现一次的项;此间M是中项。
大项所在的前提叫大前提,小项所在的前提叫小前提。
直言三段论的格经由识别中项的四种可能排列而得到。
格用数字来表示:第1格第2格第3格第4格大前提M-P P-M M-P P-M小前提S-M S-M M-S M-S结论S-P S-P S-P S-P四个格之间可相互转换:第1格:不需转换。
第2格:对换大前提的前后两项的位置就变成第1格,对换小前提的前后两项的位置就变成第4格。
第3格:对换大前提的前后两项的位置就变成第4格,对换小前提的前后两项的位置就变成第1格。
第4格:对换大前提的前后两项的位置就变成第3格,对换小前提的前后两项的位置就变成第2格。
E和I命题对换前后两项的位置而保持同原命题等价。
A命题不能对换前后两项的位置,但可以在前项确实有元素存在的前提下,转换成与弱于原命题的I命题。
第十一讲三段论格的规则、式、省略式关系推理四、三段论的格及其规则前面在讲三段论推理的结构时,已讲到按照中项所处的4种不同位置,我们可以把三段论推理分成四种,这四种就是4个格。
M—P P—M M—P P—MS—M S—M M—S M—SS—P S—P S—P S—P(第一格) (第二格)(第三格)(第四格)由于中项所处的特殊位置,运用三段论的一般规则,可以推出不同的格的特殊规则,这些同时规则的好处是更为简便直观。
第一格规则p165M—PS—MS—P1、小前提必须肯定。
2、大前提必须全称。
证明1:设小前提否定,则结论否定(前提之一否定结论否定);结论否定,P一定周延(因其处在否定判断的谓项);P周延,则前提必须否定(P在前提种处于谓项位置,而只有否定判断的谓项才周延);小前提否定,大前提也否定,推不出结论(两个否定的前提推不出结论);所以,小前提必须肯定。
证明2:因为小前提必须是肯定的,处于谓项的中项必不周延(肯定判断的谓项不周延);根据“中项至少在前提种周延一次”的规则,中项只能在大前提中周延,而中项在大前提中处主项位置;所以,大前提必须全称。
第一格的特点是根据一般的原理推出特殊的和个别的结论。
由于前提是全称的,推出的又是特殊和个别的结论,最能体现“遍有遍无”的公理,所以可以把它称为“典型格”。
第二格规则p166P—MS—MS---P第二格中项都处于谓项位置上,要保证其至少周延一次,就要使它至少有一次处于否定判断的谓项上。
1、前提之一必须否定。
2、大前提必须全称。
证明1:因为在第二格中,中项都处于谓项位置,而只有在否定判断中谓项才周延;又由于两个否定的判断推不出结论,所以只能有一个前提是否定的。
所以,前提之一必须否定。
证明2:因为前提之一是否定的,所以结论是否定的(前提之一否定,结论是否定的);结论否定,则大项周延(否定判断的谓项周延);大项在第二格中处于前提的主项,只有全称时主项周延;所以,大前提必须全称。
一、《形式逻辑》说:三段论共有八条规则:第一条规则是由三段论的定义引申出来的;第二、三条规则是关于三段论中概念周延性问题的,可以叫做三段论量方面的规则;第四、五条规则是关于三段论中前提与结论的肯定与否定的规则,可以叫做三段论质方面的规则;第六、七、八条规则是由前五条规则推出的,可以叫做三段论的导出规则。
三段论的规则:三段论的规则是三段论正确形式的充分与必要条件,这就是说,合乎三段论规则的,就是三段论正确的形式;不合乎三段论规则的,就是三段论不正确的形式。
三段论规则有下面几条:规则一:三段论只能有三个性质判断;就主项和谓项来说,只能包含三个不同的概念。
这条规则是由三段论的定义引申出来的,违反这条规则,就要犯“四概念”的错误。
在大前提与小前提中各出现一次的中项,应当是同一个概念;但是,有时在大前提与小前提中用以表示中项的那两个语词虽然是同一的,但是,它们却分别表达了两个不同的概念;这就使我们误以为三段论中只有三个不同的概念,而事实上却是四个不同的概念,这就是“四概念”的错误。
规则二:中项至少要在一个前提中周延。
如果中项在两个前提中都不周延,这就是说,两个前提都没有断定中项的全部外延,那么,就可能大项的外延与中项的外延中的某一个部分发生关系,而小项的外延却与中项外延中的另一部分发生关系;由于大项与小项没有同中项的外延中同一个部分发生关系,大项与小项之间的关系就不能确定,这样,就不能必然地推出结论。
规则三:在前提中不周延的概念,在结论中不得周延。
一个概念“S”在前提中不周延,这就是说,在前提中我们没有断定“S”的全部外延,而只断定了“S”的部分外延;但是,如果在结论中“S”周延,那就是我们在结论中断定了“S”的全部外延;很显然,由对“S”的部分外延的断定,是推不出对“S”的全部外延的断定的。
因此,在前提中不周延的概念,在结论中也不得周延。
三段论规则口诀范文三段论是由三个命题组成的推理形式,其中包含一个前提命题和一个结论命题。
三段论规则口诀是指一组用于描述三段论推理过程的规则,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三段论推理。
以下是一篇1200字以上的范文,详细解释了三段论规则口诀的含义和应用。
【引言】三段论推理是逻辑学中的一种基本推理形式,它帮助我们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并将信息转化为有力的推理结论。
三段论规则口诀是描述三段论推理过程的一组规则,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些规则以及它们在逻辑推理中的应用。
三段论规则口诀由五个基本规则组成,分别是:假言三段论、拒取三段论、构造法则、转述法则和交换法则。
这些规则帮助我们根据已知的命题推导出结论,以及在推理过程中识别逻辑错误。
口诀的使用可以提高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使我们更加准确地推理和解决问题。
【假言三段论】假言三段论是指根据已知的条件命题推导出结论的规则。
它由两个前提命题和一个结论命题组成,并具有以下形式:“如果A,则B;A,因此B。
”该规则假设条件A成立,然后根据该条件推导出结论B。
例如,“如果下雨,则地面湿润;今天地面湿润,因此今天下雨。
”假言三段论可以帮助我们根据已有的条件推断可能的结论。
【拒取三段论】拒取三段论是指根据已知的否定命题推导出结论的规则。
它由一个前提命题和一个结论命题组成,并具有以下形式:“非A;因此非B。
”该规则假设A不成立,然后推断出B也不成立。
例如,“非寒冷,因此非冰冻。
”拒取三段论帮助我们根据已知的否定命题推导出其他可能的否定结论。
【构造法则】构造法则是指根据已知的构造或分解关系推导出结论的规则。
它由两个前提命题和一个结论命题组成,并具有以下形式:“A且B,因此C。
”该规则假设A和B成立,然后根据它们的关系推断出结论C。
例如,“巧克力甜且可口,因此我喜欢吃巧克力。
”构造法则帮助我们根据已知的命题之间的关系推导出其他可能的结论。
【转述法则】转述法则是指根据已知的逻辑等价关系推导出结论的规则。
7步轻松记住逻辑学三段论24个有效式还在纠结三段论的256种形式中到底哪24种是有效式?还在为判断不出而抓狂?小编自创出一种“图式记忆法”,七步帮你记住24种有效式。
(这种方法很适合我自己的记忆模式,但是否适合你,可能因人而异哦~)这种记忆方法的原理是人为地在你的脑海中放入一个结构规整的矩阵,像是书架一般,哪一层哪一格放的是什么,全部一目了然。
牢记这个图式,日后再调用时,就不会显得杂乱无章了。
准备工作:首先我们要牢记筛选有效三段论形式的三原则以及导出原则:(1)中项至少周延一次;(2)前提中不周延的项,结论中也不得周延;(3)前提与结论中否定命题的数目必须相等。
这有两方面含义:一是两个否定前提得不出结论;二是前提中有否定,则结论中必有否定;(4)两个特称命题不能得出必然结论;(5)前提中有特称,则结论中必有特称。
其次,在你开始阅读时,请务必拿出纸笔,跟随步骤一起写写画画。
否则还是不要看了/=,=/……准备就绪,下面我们开始:步骤一:在纸上画出一个4*6的表格,行记为一至四,列记为1至6,分别对应于三段论中的四格和6式。
这步很重要。
步骤二:在24式中,AAA只有一个,坐标为(1,1),填入表格;步骤三:有些形式写出来类似于轴对称图形,如EAE,即E关于A轴对称(注意,此处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对称,只是为了方便叙述,各位莫钻牛角尖哈)。
这类“轴对称”的形式有EAE,IAI,OAO(按此顺序记),三种,请按以下图式记忆:(注:联想记忆:在对当关系矩阵中,E命题是处于I命题上一层的,因此此处EAE处于IAI上一层。
仅适用于此步骤。
)步骤四:如果我们把三段论的每个形式的三个字母,如EAE,分为左、中、右三部分的话,那么:左边两个相同的只有AAI,它分布于表格的1、2、4行,即一、二、四格,第三格是无意义的;此步骤仅需要文字记忆,请自行把AAI填入第一步画好的表格中。
建议坐标:(1,3)(3.1)(4,1)步骤五:同理,右边两字母相同的有AII,AEE,AOO(按顺序记),请按照下列图式记忆:AIIAOO AEEAIIAEE步骤六:有两种形式是四格通用的,即EAO,EIO,请按照下列图式记忆:(基础图形:对当关系方阵)步骤七:经过上面六个步骤,我们已经写出了1+5+3+5+8=22个形式,剩下的只剩一种形式:AEO,填入最后两个空,即第二格和第四格空缺位置即可。
思维训练2:牢记三段论推理的五大原则,让思维更严谨!昨天我们聊了一下逻辑推理的四大原则,为了便于大家理解,所以稍微修改了一下用词,其实那四大原则归就是: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
我们在今后的讨论中就直接用这些名词了。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下逻辑推理的内容。
1 关于“逻辑思维”的一些内容1.1 逻辑思维有什么用?在我们进行思考时,需要接触概念来认识事物,并在此基础上,对事物做出某种具有判断性的结论,并通过推理来论证这种结论。
逻辑思维的作用就是帮助我们提高对概念的正确运用,做出准确判断,并且进行有效推理论证,从而让认知过程更加清晰。
逻辑思维帮助我们认知世界1.2 逻辑思维需要用客观事实来检验我们还需要认清的一点是:“符合逻辑的事情不一定都是真理,但是真理一定符合逻辑”。
这是因为客观规律是不会错的,但是我们对客观规律的认知可能出现误差。
也就是说我们是自己的经验和认知水平基础上,主观地进行“一厢情愿式”的逻辑推理,有可能并没有真正触及隐藏在客观规律中的真正逻辑。
例如:有人说男人都花心,因为你是男人,所以你肯定花心。
但是事实上,还是有很多好男人不花心的。
结论不能违背客观规律所以,我们必须要认识到,无论论证过程多么严密,也无论得出的结论是多么的让人难以反驳,只要违背了客观事实,就是错误的。
简单的说,在使用逻辑思维的时候,也要讲道理!1.3 逻辑思维的局限性根据著名的“哥德尔第一不完全性定理”,我们可以得知:在所有包含数学的一致的形式系统中,存在着某种不可判定的命题。
也就证明了,世界上总有一部分问题,既无法通过逻辑推导来证明是“真的”,也无法判断是“假的”。
如果一定要强行证明这类问题,就必须借助新的理论,在引入新理论之后,如果整个形式系统如果仍然保持一致(无矛盾),那就会产生新的不可证明的命题。
哥德尔第一不完全性定理任何一个系统都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但我们也不能因噎废食。
所以,当我们在利用逻辑思维的同时,一定不要迷信它,而要把逻辑思维当成一种工具,并与其他思维模式结合起来使用,并且也不要忘记用客观事实来检验。
三段论四个格的形式摘要:1.三段论的基本概念2.三段论的四种形式3.三段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4.提高三段论思维的方法5.总结正文: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逻辑思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中,三段论作为一种基本的逻辑推理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场合。
三段论,又称“亚里士多德式论证”,是由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的一种论证方式。
它主要由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三部分组成。
接下来,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三段论的四种形式,并探讨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三段论。
首先,我们要明确三段论的四种形式。
它们分别是:1.肯定式:大前提为普遍真理,小前提为特殊情况,结论为特殊情况符合普遍真理。
2.否定式:大前提为普遍真理,小前提为特殊情况,结论为特殊情况不符合普遍真理。
3.肯定否定式:大前提为普遍真理,小前提为特殊情况,结论为特殊情况既不符合普遍真理,也不符合另一个普遍真理。
4.否定肯定式:大前提为普遍真理,小前提为特殊情况,结论为特殊情况既符合这个普遍真理,也不符合另一个普遍真理。
接下来,我们来看三段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例如,我们国家一直在强调创新的重要性。
那么,我们可以将三段论应用于这个话题:大前提: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小前提: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创新。
结论:我国政府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发现三段论在日常生活中的实用性。
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并进行合理推理。
那么,如何提高三段论思维呢?以下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1.学习逻辑学基本概念,掌握逻辑运算规律。
2.多阅读,积累各种观点和论据。
3.培养善于发现的眼光,关注生活中的逻辑错误。
4.勤加练习,多进行逻辑推理训练。
总之,三段论作为一种基本的逻辑推理方法,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掌握三段论的四种形式,我们可以更好地进行逻辑思考,提高自己的推理能力。
三段论推理顺口溜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三段论推理是逻辑学中的一种推理形式,由前提、结论和中介三部分组成。
在三段论推理中,如果前提为真,则结论一定成立。
下面我来为大家介绍一首关于三段论推理的顺口溜,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逻辑学概念。
三段论推理的顺口溜如下:要用三段论,三部分都得懂。
前提设为真,结论就成立。
如果中介缺,逻辑就乱了。
前提、结论、中介,三者缺一不可。
三段论推理是逻辑学的基础,通过这个推理形式,我们可以更加准确地进行推断和推理。
在三段论推理中,前提是已知条件,结论是所要得出的结论,而中介则是起连接作用的部分。
只有三部分齐全,推理才能成立。
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三段论推理。
假设前提是“所有人都会死”,结论是“小明也会死”。
根据三段论推理,如果前提为真,即所有人都会死,那么结论小明也会死就是成立的。
这个例子很简单,但却清晰地展示了三段论推理的逻辑性。
通过这首顺口溜,我相信大家对三段论推理有了更深的理解。
逻辑学虽然是一个看似抽象的学科,但是对我们的思维和推理能力有着重要的帮助。
希望大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逻辑思维,提高自己的推理能力。
【2000字】第二篇示例:三段论推理是逻辑学中的一种重要推理方式,它由前提、假言以及结论三部分构成。
通过这种推理方式,我们可以更加清晰、有序地表达、推导出正确的结论。
今天我就为大家制作一份关于三段论推理的顺口溜,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一推理方式。
我们先来看看三段论推理的形式:- 前提一:所有A都是B。
- 前提二:某个C是A。
- 结论:所以,某个C是B。
接下来,我们开始制作三段论推理的顺口溜:第一句:全A必B,这前提一;第二句:有C为A,这前提二;第三句:那么说C要B,这结论如。
三段论推理,三句话;前提一二,结论断;全A必B,有C为A;结论推理,清晰呈现。
通过这个简单的顺口溜,我们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三段论推理的结构和推导过程。
希望这个顺口溜能够帮助大家在学习和应用三段论推理时更加得心应手。
“有规则,得用!”三段论格与式的应用本篇文字是《最最最~最简逻辑知识》系列的【第031篇】内容。
上一篇我们介绍了三段论的格与式,在“五条规则”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了三段论。
本篇[周一] 栏目,我们来再看看三段论各个格的规则,及它们的应用方法。
-01-第一格:小前提肯定,大前提全称结合上期[周一] 栏目的文字,我们知道属于第一格、且有效的三段论有4个——AAA、EAE、AII、EIO,它们的共同点是:小前提肯定,大前提全称。
试看第一格的形式——如果小前提为否定,那么结论必为否定(若有一个前提是否定的,则结论也必须是否定的)。
结论否定,P为结论的谓项,则P周延(否定判断谓项周延)。
因P在结论中周延,则在大前提中也必须周延(在结论中周延的项,在前提中也必须周延)。
因P在大前提中为谓项,则大前提为否定(否定判断谓项周延)。
于是,出现了小前提和大前提都否定的情形,则无法推出结论(两个否定前提,推不出结论),则三段论无效。
反证,推得:小前提不能为否定,而必须为肯定。
如果大前提为特称,M为大前提的主项,则M不周延(特称判断主项不周延)。
M作为整个论证的中项,中项在大前提中不周延,那么就必须在小前提中周延(中项至少在一个前提中周延)。
M在小前提中为谓项、且周延,即小前提的谓项周延,则小前提为否定(否定判断谓项周延)。
上面我们刚刚推论过,小前提在第一格中不能为否定。
则在大前提为特称时,论证无效。
反证,推得:大前提不能为特称,必须为全称。
-02-第二格:一个前提否定,大前提全称属于第二格、且有效的三段论有4个——EAE、AEE、EIO、AOO,它们的共同点是:两个前提中一个否定,大前提全称。
试看第二格的形式——如果两个前提都为肯定,那么作为论证中项的M,在大前提、小前提中都为谓项,则两个M都不周延(肯定判断谓项不周延)。
因两个M都不周延,即中项不周延,则推不出结论(中项至少在一个前提中周延)。
如果两个前提都是否定,也推不出结论(两个否定前提,推不出结论)。
7步轻轻松记住逻辑学三段论24个有效式.doc
逻辑学三段论24个有效式是一种文艺形式,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重要的思想表达方式。
它的特点是用简洁明了的句子表达,使用简洁而准确的思想,让读者一看就会明白,这样就能让思想表达更加美观、明了。
要记住逻辑学三段论24个有效式,可以采用七步轻松记法,要融会贯通,才能有效掌握其主要内容:
第一步,先花一定时间去熟悉24个有效式,要多次阅读和理解其中的内容,夯实基础。
第二步,对24个有效式进行分类、归类,把同一类的有效式全部放在一起,理清一类在有效式中的隶属关系,有助于深刻理解每一种有效式。
第三步,根据24个有效式中涉及到的学问,把它们与相关学说联系起来,深入地探究它们之间的关系,使之更难以遗忘。
第四步,将24个有效式与实际情况联系起来,联系它们与文化发展,以他们作为社会发展的一种思想动力,这能够使24个有效式更难以遗忘。
第五步,把24个有效式联系到历史、再与当下的实际相比较,可以让读者看到24个有效式最为重要的一面,更容易记忆。
第六步,尝试用一些对象来帮助记忆,用一些符号表示,把24个有效式进行一定程度的联想,使之更加容易记忆。
第七步,可以将24个有效式用实际行动来体现,在实践活动中经常反思,把24个有效式和实际行动联系起来,把困难的概念用实际行动来实现,这也会让24个有效式变得更难以忘记。
通过上述七步,就能轻松掌握逻辑学三段论24个有效式的内容,让它们深入人心,从而易于记忆。
7步轻松记住逻辑学三段论24个有效式还在纠结三段论的256种形式中到底哪24种是有效式?还在为判断不出而抓狂?小编自创出一种“图式记忆法”,七步帮你记住24种有效式。
(这种方法很适合我自己的记忆模式,但是否适合你,可能因人而异哦~)
这种记忆方法的原理是人为地在你的脑海中放入一个结构规整的矩阵,像是书架一般,哪一层哪一格放的是什么,全部一目了然。
牢记这个图式,日后再调用时,就不会显得杂乱无章了。
准备工作:
首先我们要牢记筛选有效三段论形式的三原则以及导出原则:
(1)中项至少周延一次;
(2)前提中不周延的项,结论中也不得周延;
(3)前提与结论中否定命题的数目必须相等。
这有两方面含义:一是两个否定前提得不出结论;二是前提中有否定,则结论中必有否定;
(4)两个特称命题不能得出必然结论;
(5)前提中有特称,则结论中必有特称。
其次,在你开始阅读时,请务必拿出纸笔,跟随步骤一起写写画画。
否则还是不要看了/=,=/……
准备就绪,下面我们开始:
步骤一:在纸上画出一个4*6的表格,行记为一至四,列记为1至6,分别对应于三段论中的四格和6式。
这步很重要。
步骤二:在24式中,AAA只有一个,坐标为(1,1),填入表格;
步骤三:有些形式写出来类似于轴对称图形,如EAE,即E关于A轴对称(注意,此处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对称,只是为了方便叙述,各位莫钻牛角尖哈)。
这类“轴对称”的形式有EAE,IAI,OAO(按此顺序记),三种,请按以下图式记忆:
(注:联想记忆:在对当关系矩阵中,E命题是处于I命题上一层的,因此此处EAE处于IAI上一层。
仅适用于此步骤。
)
步骤四:如果我们把三段论的每个形式的三个字母,如EAE,分为左、中、右三部分的话,那么:左边两个相同的只有AAI,它分布于表格的1、2、4行,即一、二、四格,第三格是无意义的;此步骤仅需要文字记忆,请自行把AAI填入第一步画好的表格中。
建议坐标:(1,3)(3.1)(4,1)
步骤五:同理,右边两字母相同的有AII,AEE,AOO(按顺序记),请按照下列图式记忆:
AII
AOO AEE
AII
AEE
步骤六:有两种形式是四格通用的,即EAO,EIO,请按照下列图式记忆:
(基础图形:对当关系方阵)
步骤七:经过上面六个步骤,我们已经写出了1+5+3+5+8=22个形式,剩下的只剩一种形式:AEO,填入最后两个空,即第二格和第四格空缺位置即可。
AAA EAE AAI EAO EIO AII
EAO EAE EIO AOO AEE AEO
AAI EAO IAI OAO EIO AII
AAI EAO IAI EIO AEE AEO
如此一来,24个形式便都记下来了。
在最后考试时,先把这个表格写在草稿纸上,再去根据表格里的形式做题,就清晰很多。
像是中学时考数学先把公式都写到草稿纸上是同一个道理。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记住这个表格只是基础,还需要配合你自己从表格里总结出来的各种规律,最后考试时才能百战不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