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死亡诊断及流行病学调查报告书
- 格式:docx
- 大小:13.22 KB
- 文档页数:1
xxxx生猪流行病学情况调查报告根据xx转发《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加强生猪疫病防控工作的通知》(新牧密电【11】5号)要求,于8月1日xx畜牧兽医局召开紧急会议,进行专门安排和部署,要求对xx区域内生猪流行性腹泻、传染性胃肠炎等普通传染病进行拉网式普查同时对影响畜产品安全生产的其它因素进行了解和调查,在2011年8月3日至8月20日期间,xx动物疫控中心牵头、动物卫生监督所配合分别与各县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技术人员组成调查组对各县市规模猪场和部分养殖户进行了入户调查,通过询问、谈话交流、查看免疫记录、圈舍养殖情况、填写调查表格等方式,全面了解了当前地区生猪养殖、疫病防治的情况,重点对腹泻病流行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xx目前生猪年末存栏xx万头。
xx县2010年末全县生猪存栏xx万口,规模化养殖场xx个,主要饲养地在xx。
xx生猪存栏xx万头只,主要饲养地为xx乡、xx 乡、xx、xx乡、xx镇。
xx 县生猪存栏xx万主要饲养xx。
二、生猪疫病调查情况经过问卷调查和走访查看等方式,对生猪的疫病情况进行了初步了解,重点对生猪的腹泻为主要症状的发病情况作了调查,就初步调查前况来看,腹泻类传染病呈点状散发流行。
从入户调查和问卷调查情况来看,出现的病名主要有猪传染性胃肠炎、仔猪黄白痢、伪狂犬、猪流行性腹泻、肺炎等,这些病种的确诊均没有经过实验室诊断,仅从临床症状来判断,准确性有待确定。
从流行的时间来看,除xx县xx外,半年内没有发生腹泻类传染病大量致死的调查记录,已有的仔猪死亡情况多发生在1-3年前。
xx县xx近期有个别养殖户反映仔猪有腹泻死亡情况。
死亡数量一般在10头左右。
发病死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气候原因,冬春、秋冬气候交替时节,容易造成仔猪的死亡,加上很多养猪场保温措施不全造成仔猪死亡率上升,通过此次调查xx基本上仔猪死亡率较高时段就在这两个阶段,约30%仔猪因此原因死亡。
动物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动物流行病学调查报告一、引言动物流行病学是研究动物群体中疾病的发生、传播和控制的科学领域。
通过对动物群体中的疾病进行调查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疾病的传播途径、影响因素以及控制措施,从而保护动物健康和人类的生命安全。
二、调查方法在本次动物流行病学调查中,我们选择了一家养猪场作为研究对象。
通过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观察和样本采集等方法,我们对该养猪场的疾病状况进行了全面的调查。
三、疾病分布情况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该养猪场存在一种名为猪瘟的疾病。
猪瘟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病毒性疾病,会导致猪群中大量猪只死亡。
通过对猪瘟病例的统计和分析,我们发现疾病主要分布在养猪场的中心区域,而边缘区域相对较少。
这可能与猪只之间的接触频率和空气流通情况有关。
四、疾病传播途径通过调查,我们确定了猪瘟的主要传播途径。
首先,直接接触是疾病传播的主要途径,当感染猪与健康猪接触时,病毒会通过体液、粪便等途径传播。
其次,空气传播也是猪瘟的重要传播途径,病毒可以通过空气中的飞沫和粉尘传播到健康猪只身上。
此外,污染的饲料和饮水也可能成为病毒传播的途径。
五、疾病影响因素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养猪场的管理和环境条件对疾病的发生和传播起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养猪场的卫生状况是影响疾病传播的重要因素。
如果养猪场的清洁度不够,病毒会在环境中滋生和传播,增加疾病的传播风险。
其次,养猪场的密度和猪只数量也会影响疾病的传播。
当猪只密度过高时,病毒传播的机会增加,从而导致疾病的爆发。
六、疾病控制措施为了有效控制猪瘟的传播,我们提出了以下几项措施。
首先,加强养猪场的卫生管理,定期清洗和消毒猪舍,减少病毒在环境中的存活时间。
其次,控制猪只的密度和数量,避免过度拥挤。
此外,加强疫苗接种和监测工作,及时发现病例并采取隔离措施,阻断病毒的传播链。
七、结论通过本次动物流行病学调查,我们深入了解了猪瘟在养猪场中的分布情况、传播途径和影响因素。
同时,我们提出了一系列的控制措施,以期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动物疫病流行状态调查报告
为尽快掌握当前动物疫病流行状态,进一步强化防制措
施,防止疫情扩散,泌阳县畜牧局抽调专业技术人员等对全
县畜禽发病情况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调查情况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为搞好这次动物疫病流行状态调查工作,县畜牧局制定
了详细的工作方案,全县进行了大范围地人员培训,共培训
乡、村两级动物防疫人员289 人,充分发挥了县、乡、村三
级动物防疫网络的作用,为顺利开展这次工作提供了有力保
障。
二、调查结果
( 一) 基础情况调查
目前,全县牛、羊、猪、禽存栏分别为: 71 万头、万只、
万头、 470 万只,规模养殖比例分别为45%、62%、75%、80%。
( 二) 动物疫病发生情况
1、出现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点 1 个,发病点为 * 乡* 村委吴庄组 * 养猪场,发病数为76 头。
2、出现猪瘟疫点6个,发病点分布在* 乡 * 村委、 * 乡 *
村委、 * 乡 * 村委、*乡*村委,发病数共为114 头。
3、链球菌病散发点 6 个,发病数为23 头。
( 三) 调查结论
经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目前我县疫情形势基本稳定,只是有几种疫病在相对短的时段散在发生。
但我县畜禽养殖量大、流通范围广、交易频繁,春季集中免疫抗体水平已有所下降,防控形势十分严峻。
动物死亡情况汇报范文最近动物死亡情况汇报。
最近,我们对动物死亡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调查和汇报。
在这次调查中,我们发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情况,也对一些潜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探讨。
以下是我们对动物死亡情况的汇报:首先,我们对各类动物的死亡情况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在农村地区,我们发现家禽的死亡率较高,其中鸡和鸭的死亡情况尤为突出。
在城市地区,宠物狗和猫的死亡情况也引起了我们的关注。
此外,野生动物的死亡情况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我们的关注。
其次,我们对动物死亡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在农村地区,家禽的死亡主要是由于疾病、饲养管理不善、天气变化等因素引起的。
在城市地区,宠物狗和猫的死亡则主要是由于交通事故、疾病和饲养不当等原因导致的。
野生动物的死亡则主要是由于栖息地丧失、非法狩猎、环境污染等因素引起的。
另外,我们还对动物死亡情况可能带来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首先,动物死亡会对农村地区的家禽养殖业和城市地区的宠物饲养业产生一定的影响,可能会导致相关产业的损失和经济效益的下降。
其次,野生动物的死亡会对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产生一定的影响,可能会导致生态系统的不稳定和生态环境的恶化。
最后,我们对动物死亡情况提出了一些初步的建议。
在农村地区,建议加强家禽饲养管理,提高动物的免疫力,加强对家禽疾病的监测和控制。
在城市地区,建议加强对宠物的管理和照料,提高宠物主人的责任意识,加强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和监测。
总的来说,动物死亡情况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我们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我们将继续关注动物死亡情况的发展变化,不断完善我们的调查和汇报工作,为保护动物的生命安全和促进人与动物的和谐共处作出更大的努力。
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篇一:2015年国家动物疫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计划2015年国家动物疫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计划一、总体要求按照《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 - 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的目标要求,国家重点开展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布鲁氏菌病、马鼻疽、马传贫等优先防治病种,血吸虫病、包虫病等人畜共患病,以及非洲猪瘟、疯牛病等重点防范外来动物疫病的监测工作(疯牛病监测计划另行下发)。
本计划涉及的其他动物疫病病种,各地应按照国家动物疫病防治指导意见做好监测工作。
各地要认真组织开展动物疫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全面掌握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布鲁氏菌病等优先防治动物疫病分布状况和流行态势,做好马传贫达标验收和马鼻疽无疫认证。
国家设立固定监测点,对固定监测点,增加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猪伪狂犬病、新城疫等动物疫病的监测工作。
固定监测点实施方案另行下发。
推进种畜禽场主要动物疫病监测净化与评估。
加强动物疫情风险分析评估,密切关注外来动物疫病、新发病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工作,科学研判防控形势,为防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加强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推动无疫区和生物安全隔离区建设。
二、基本原则(一)主动监测与被动监测相结合。
各地要继续做好动物疫病的主动监测,科学设计监测实施方案,主动获取科学真实的监测数据;同时,要进一步加强被动监测,强化对各地自下而上发现并上报监测信息的汇总分析。
逐步探索将动物诊疗单位和养殖企业执业兽医诊断报告信息纳入动物疫病监测信息系统。
根据各区域动物疫病流行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监测分析,提高数据采集、分析和报告的科学性、系统性和有效性。
(二)病原监测与抗体监测相结合。
国家和省级监测以病原学监测为主,鼓励有条件的地市和县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病原学监测。
中央下达经费重点用于开展口蹄疫(A型、亚洲Ⅰ型、O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原学监测和布鲁氏菌病的血清学监测。
加强固定监测点的定点监测,鼓励有条件的省份开展布鲁氏菌病病原学监测,及时掌握病原分布状况,分析疫病流行趋势。
动物死亡情况汇报材料模板近期动物死亡情况汇报材料。
根据最近的调查和观察,我们对近期动物死亡情况进行了汇报。
以下是我们的调查结果和分析:1. 地点分布。
根据我们的观察和调查,动物死亡情况主要集中在城市周边的农田和郊区地区。
在城市周边地区,我们发现了大量家禽和野生动物的死亡情况,而在郊区地区,主要是家畜和野生动物的死亡情况较为严重。
2. 死亡原因。
经过调查和分析,我们发现动物死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环境污染,城市周边地区的农田和郊区地区存在着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导致了大量动物的死亡。
环境污染主要表现为土壤污染、水污染和空气污染等,这些污染物对动物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2)人为因素,人类的活动也是导致动物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比如,农药、化肥的过量使用,以及非法捕猎、盗猎等行为都对动物的生存造成了威胁。
(3)疾病传播,动物疾病的传播也是导致动物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城市周边地区和郊区地区,我们发现了一些动物疾病的传播情况,这也导致了动物的大量死亡。
3. 可能影响。
动物死亡对我们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1)生态平衡打破,大量动物的死亡会导致生态平衡的打破,影响到其他生物的生存和繁衍。
(2)农业生产受损,家畜和家禽的大量死亡会影响到农业生产,给农民带来经济损失。
4. 解决措施。
为了解决动物死亡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1)加强环境保护,加强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动物的生存环境。
(2)严格监管,加强对农药、化肥的使用和非法捕猎、盗猎行为的监管,减少人为因素对动物的威胁。
(3)加强疾病防控,加强对动物疾病的监测和防控,减少疾病的传播,保护动物的健康。
总结。
动物死亡情况的汇报对于我们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动物,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
希望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能够重视这一问题,共同努力,保护我们的动物资源,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
动物死亡分析报告格式模板1. 简介该报告旨在提供一个基本的动物死亡分析报告的格式模板,以便在动物死亡事件发生时进行分析和记录。
该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事件概述•死亡动物的描述•现场调查•病理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结论和建议2. 事件概述在此部分,应简要描述动物死亡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动物种类以及死亡数量。
此外,还应说明发现和报告该事件的人员和机构。
2.1 事件发生时间在此部分,应记录事件发生的日期和具体时间。
2.2 事件地点在此部分,应记录事件发生的地点,包括具体地址、场所和环境描述等。
2.3 死亡动物数量在此部分,应记录死亡的动物数量、种类和年龄。
3. 死亡动物的描述在此部分,应详细描述死亡动物的身体状况和外观特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生命体征(如呼吸、体温、心率等)•眼睛、口腔、耳朵、鼻子、肛门的状况•体表和毛发的状况•身体部位或疾病的症状4. 现场调查在此部分,应详细记录现场调查的结果和收集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环境条件(如天气、温度、湿度等)•饲养系统的状态(如饲养密度、饲料和水的质量、通风状况等)•动物饮食和药物治疗情况•监测记录(如气体、水质、空气质量等)5. 病理学检查在此部分,应按照常规的病理解剖程序进行解剖检查,并记录解剖、组织学和细胞学检查的结果,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解剖部位和方法•外部和内部病变的描述•预实验和实验结果6. 实验室检查在此部分,应记录实验室检查的结果,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血液、尿液和粪便分析结果•组织、培养物和药物分析结果•某些特定的实验室检测结果7. 结论和建议在此部分,应总结并提供结论和建议:•涉及动物死亡的原因和诊断•预防措施和治疗建议•必要的应对措施和行动计划8. 总结该模板提供了一个简单而完整的动物死亡分析报告格式,以使相关人员和机构能够及时、准确地记录和分析动物死亡事件的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护动物健康和福利。
动物流行病学调查报告第1篇:某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XX年动物流行病学调查情况报告根据上级业务部门的安排部署,XX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时间段为2022年5月至2022年7月共3个月。
根据文件要求,我乡安排专人负责,结合春季动物防疫整村推进,在3月中、下旬进村入户,开展了这项工作。
该次调查涉及XXXX村委会xx村小组、XX委会XX 村小组各20户共40户散养户,以及XX养殖专业合作社、XX养殖专业合作社、XX养殖专业合作社和XX养殖专业合作社4个规模养殖场。
通过调查数据显示,此次调查对像在调查时限内生猪存栏902头,出栏1069头,免疫数695头,免疫密度为应免数的100%,发病数19头,均为肠道疾病,死亡3头,其中发病死亡3头,免疫反应死亡0头,总死亡率0.3%。
牛存栏158头,出栏48头,免疫112头,免疫密度为应免数的100%,调查时限内无发病死亡,总死亡率为0。
家禽存栏7192只,出栏8444只,免疫数5279只,免疫密度为应免数的100%,发病数202只,其中气管炎202只,免疫反应死亡0头,发病死亡8只,总死亡率0.1%。
山羊存栏695只,出栏106只,免疫数522只,无发病数,总死亡率为0。
犬存栏15只,出栏0只,免疫数15只,免疫密度为应免数的100%,无发病死亡数,总死亡率为0。
马存栏20匹,出栏0头,无发病,总死亡率为0. 调查结果分析:此次调查选点合理,具代表性,调查数据具有真实有效性,调查范围内的猪、牛、羊、家禽、马及犬只免疫注射所使用的疫苗均是县业务部门统一调配发放的疫苗,经免疫注射某种疫苗后极少出现再发该病的情况,说明兽医人员在开展免疫注射工作时认真负责,确保真打真有效。
在该次抽样调查中,死亡的猪3头均为仔猪白痢和肠炎,家禽都是发病死亡,死亡的8只均为气管炎。
尚无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禽流感、小反刍兽疫、猪水泡病、羊痘(绵羊痘)、猪伪狂犬病、牛结核病、蓝舌病、炭疽、布鲁氏杆菌病、狂犬病、马传贫、马鼻疽、疯牛病、羊痒病、甲型H1N1等动物疫病发生。
动物流行病学调查报告一、调查目的本次调查旨在了解动物流行病学疾病在不同地区和不同物种的流行情况,为动物健康管理、预防控制和疫情预警提供科学依据。
二、调查背景动物流行病学是一门研究动物群体中传染病流行的学科,对于保护人类和动物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动物流行病学调查是通过对动物的流行病学数据进行采集、分析和解释,以确定和预测疾病在动物群体中的流行趋势和风险,从而制定和实施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三、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3.1 问卷调查通过设计调查问卷,针对不同的动物品种和地区,了解动物种群的相关情况,包括动物数量、健康状况、疫苗接种情况等。
调查问卷由专业人员向动物饲养者进行访问调查,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2 现场观察调查团队深入各地现场,实地观察动物的饲养环境、生活习性等,通过对动物的观察和记录,收集相关的数据和信息。
3.3 数据分析通过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利用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研究动物流行病学疾病的发病率、传播途径、影响因素等,并通过图表展示分析结果。
四、调查结果经过调查,我们主要得到了以下结果:4.1 动物种群情况统计在本次调查中,我们统计了各地区各种动物的数量及比例,并与历史数据进行对比,发现某些品种的数量有了显著的增加或减少。
4.2 动物健康状况分析通过调查问卷和现场观察,我们详细了解了动物的健康状况,包括常见病症、患病率等情况。
同时,我们对动物饲养环境、饲料种类和质量等因素进行了调查分析,以探究与健康状况相关的因素。
4.3 疫苗接种情况调查疫苗接种是预防动物疾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我们通过调查问卷了解了动物疫苗接种的覆盖率、种类等,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病毒株的变异和效力的分析。
4.4 疾病流行趋势分析通过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流行病学分析,我们得出了某些动物疾病的流行季节和地域特点,为疾病的预测和预警提供了科学依据。
五、调查结论根据本次调查的结果,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动物数量增加或减少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养殖需求的变化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动物流行病学调查报告范文一、调查背景。
大家好!最近咱们这儿的[动物名称]好像有点不对劲,老是出现一些奇怪的状况。
比如说,好多[动物名称]都变得无精打采的,还有一些出现了生病的症状。
这可把我们这些关心动物的人急坏了,所以就赶紧开展了这个流行病学调查,想要搞清楚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
二、调查目的。
1. 找出[动物名称]生病或者出现异常的原因。
2. 看看这种情况是不是会传播得更厉害,会不会影响到更多的[动物名称]。
3. 想办法提出一些建议,让咱们的[动物名称]能够重新健康活泼起来。
三、调查对象和范围。
我们这次调查的对象呢,就是那些出现异常情况的[动物名称],主要是在[具体的地理位置,如XX村、XX农场等]这个范围内的。
这个地方大概有[X]只[动物名称],我们基本上都检查了个遍,当然也包括一些和它们生活在一起的其他动物,看看有没有什么关联。
四、调查方法。
# (一)现场观察。
我们就像侦探一样,跑到[动物名称]生活的地方去观察。
哇,那场面可真是五花八门。
有些[动物名称]的窝看起来又脏又乱,而且气味特别难闻。
它们平时活动的场地也是乱七八糟的,到处都是粪便,也没有干净的水可以喝。
这一看就感觉不太对劲,这样的生活环境,不生病才怪呢!# (二)询问养殖户(如果适用)我们还去找了那些养[动物名称]的人,跟他们唠唠嗑。
有些养殖户就说啊,最近给[动物名称]换了一种新的饲料,还以为是好东西呢,没想到换了饲料之后,[动物名称]就开始出现问题了。
还有些人说,最近天气变化特别大,一会儿冷一会儿热的,也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原因让[动物名称]不舒服了。
# (三)实验室检测。
光靠看和问还不行,我们还得拿出点科学的手段。
于是就采集了一些[动物名称]的血液、粪便还有组织样本,送到实验室去检测。
在实验室里,那些穿着白大褂的专家们就像魔法师一样,用各种各样的仪器对样本进行分析。
经过一番折腾,终于得出了一些结果。
五、调查结果。
# (一)病因分析。
1. 环境因素。
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一、调查目的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了解地其中一种动物疫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以便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
二、调查方法1.问卷调查:通过向当地养殖户发放问卷,了解其养殖过程、养殖规模、疫苗接种情况等信息。
2.现场调查:到养殖场实地调查,观察动物的生长情况、环境卫生等因素。
3.数据分析:通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评估疫病的流行病学特征。
三、调查结果1.养殖规模:调查范围内共有50家养殖场,养殖的动物数量从几十只到几百只不等,平均每家养殖场养殖100只动物。
2.动物健康状况:调查发现,养殖场动物的健康状况良好,没有明显的生病迹象。
3.环境卫生:调查显示,大部分养殖场的环境卫生状况良好,干净整洁,但也有个别养殖场存在杂物堆放、养殖污水处理不当等问题。
4.疫苗接种情况:调查发现,大部分养殖户对动物疫病进行了疫苗接种,但也有个别养殖户没有对动物进行疫苗接种。
5.疫病流行情况:调查发现,养殖中最常见的疫病是传染性疾病,如猪瘟、禽流感等。
这些疫病的流行具有季节性,在冬季和春季高发,夏季和秋季相对较少。
四、分析与讨论1.养殖规模对疫病流行有影响:大规模养殖场由于动物密度大,容易引发疫病的传播。
因此,应加强对大规模养殖场的监管,确保动物的健康状况。
2.环境卫生与疫病流行:环境卫生对疫病的流行有重要影响,养殖场应保持清洁卫生,及时处理动物粪便和污水,防止疫病的传播。
3.疫苗接种的重要性:疫苗接种是预防动物疫病的重要手段,养殖户应及时进行疫苗接种,提高动物的抵抗力,降低疫病流行的风险。
4.季节性疫病的控制:由于疫病的季节性流行,养殖户应在高发季节加强对动物的监测和防控,及时采取措施阻断疫病的传播。
五、建议1.加强养殖场的管理和监督,提高动物养殖环境的卫生条件。
2.加强对养殖户的培训,提高其对动物疫病防控的认识。
3.加强对疫苗的供应和推广,鼓励养殖户进行疫苗接种。
4.加强对季节性疫病的监测和预警,及时采取防控措施。
动物寄生虫流行病学调查报告马属动物常见寄生虫病包括体内的蠕虫病、原虫病及外寄生虫病,主要临床症状为贫血、消瘦、黄疸、发育受阻、发生各种炎症或导致死亡。
近几年来新疆马属动物养殖业发展迅速,随之马属动物寄生虫病的发病率趋于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了新疆部分地区马属动物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和人类健康。
因此,了解新疆部分地区马属动物常见寄生虫种类、感染情况,及时诊断和检测、监控,从而针对性地提出综合防治办法、降低体内外常见寄生虫的发病率、感染率是本试验研究的意义所在。
通过常规寄生虫病原学的检查方法,对采自富蕴县、昭苏县2个试验点的190份马粪样及250血样,对采自温宿县、阿克苏市、阿克陶县、莎车县、泽普县5个试验点的371份驴粪样、393份血样,20份内脏进行了消化道寄生虫和梨形虫的检查。
经虫卵漂浮法,对马、驴粪样进行粪检和虫卵的鉴定,结果显示,马粪样中检测出马圆线虫、毛细线虫、细颈线虫、马副蛔虫、球虫等5种虫卵,其感染率分别为87.89%、85.26%、27.89%、9.47%、9.47%;大多数为混合感染为57.89%;经EP克(虫卵计数)计算,马匹每克粪便中所含的虫卵数分别为马圆线虫3600个每克、毛细线虫3200个每克、细颈线虫2000个每克、马副蛔虫1200个每克、和球虫800个每克,其中马圆形线虫的感染率相对较强。
在371份驴粪样中检出了马圆线虫、毛细线虫、细颈线虫、马副蛔虫、球虫等5种虫卵,感染率分别为79.24%、66.30%、26.41%、16.71%、18.33%,大多数为混合感染为43.93%;经EP克计算驴每克粪便中所含的虫卵数分别为马圆线虫900个每克、毛细线虫850个每克、细颈线虫100个每克、马副蛔虫150个每克、球虫350个每克。
经蠕虫学剖检术(N等于20),发现驴感染马圆线虫、普通圆线虫、无齿圆线虫、马副蛔虫、红尾胃蝇、肠胃蝇、兽胃蝇等7种,其感染率分别为25%、15%,10%、20%、10%、5%、5%,隶属于3科3属。
禽霍乱流行病学调查报告作者:李锦田隋国光等来源:《兽医导刊》 2019年第5期李锦田隋国光贾崇信/ 湖南省醴陵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为了解醴陵市某村出现家禽突发大量死亡的原因,解决养殖户的技术难题,我们对该村部分养殖户的家禽做了流行病学调查相关工作。
通过流行情况、发病症状、免疫治疗的控制措施等方面对该病进行全面调查,再结合我市及该村往年动物疫病的发生史,临床诊断为禽霍乱。
最后,科学指导养殖户对已死的家禽做深埋无害化处理工作,对未死亡的家禽及时做紧急免疫、使用药物和物理隔离等措施,确保了病毒不扩散、疫情不蔓延。
一、基本情况禽霍乱又称禽出血性败血症、禽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多种禽类都能感染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
此次调查调查了该村10 个养殖户,填写流行病学调查表10 份。
家禽、家畜死亡情况统计表如表1、表2。
通过调查得知:1)家禽发病率、病死率分别为70.40%、87.50%。
2)家畜发病率、病死率均为0。
3)出现发病死亡情况的有8 户,病死率达100% 的有1 户。
该病发病时间近1 个月,只有鸡、鸭发病死亡,猪、羊未见发病,发病群体、过程和范围呈一定规律性。
二、流行病学调查1. 流行情况。
该村部分养殖户的鸡、鸭出现发病、死亡情况。
最早发病时间为 2 月8 日,距调查当日已有1 个月的时间,发病时间较长;发病有一定的季节性,春、秋时有发生;发病有一定的规律性,沿村级公路由村口向村内“扩散式”发展。
2. 临床症状。
鸡的粪便呈白色、稀状,软脚、不食、体温升高、产蛋停止、被毛疏松、发病急、死亡快。
鸭软脚、不食、腺胃积食、产蛋停止、粪便呈白色稀痢,常常蜷缩在原地不动或第2 d 早晨发现死亡在禽舍。
3. 免疫状况。
有禽类发病的养殖户都未免疫接种禽霍乱疫苗,主要免疫疫苗种类为禽流感疫苗、新城疫疫苗等国家规定的强制免疫病种疫苗。
其中2 个养殖户未对禽类接种任何疫苗,没有家禽发病、死亡的情况。
2020.10作者简介:成建(1985.4-),男,重庆市万州区人,大学本科,兽医师,研究方向:动物疫病防控。
一例非洲猪瘟疫情应急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成建(重庆市长寿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401220)摘要:本文对一例非洲猪瘟疫情流行病学调查情况进行阐述,并对该场病猪进行临床诊断、采样、实验室检测,分析发病原因,并提出防控措施,为非洲猪瘟疫情诊断与流行病学调查提供经验。
关键词:非洲猪瘟;调查;原因分析;控制2019年8月7日,笔者接到一养殖场生猪出现突然发病和死亡现象,表现为体温升高、不吃食、不愿走动等临床症状。
笔者赶赴现场进行临床诊断,应急流行病学调查和采样检测等措施,具体情况如下。
1基本情况1.1疫情经过一养殖场报告其经营的生猪场自2019年8月3日以来,生猪突然发病,治疗效果不佳,第二天出现死亡现象,且发病和死亡生猪不断增加。
笔者到现场开展应急流行病学调查等工作,并将病料送实验室检测。
1.2疫点情况该场所处位置属于典型丘陵地带,距场镇街道直线距离约1km,高速公路约3km、县级公路5.3km,高铁干线3.5km,生猪场旁边有一条村级公路;场外有一个约3亩鱼塘,3km 范围内有生猪场1个,10km 范围内生猪场8个。
当前,该场存栏生猪561头,其中能繁母猪55头,育肥猪346头,仔猪160头。
8月3日发病生猪2头,8月4日开始死亡,至8月8日共死亡生猪16头,发病率和死亡率呈明显上升趋势。
1.3疫点周边易感动物当前,疫点所在的该镇存栏生猪约0.95万头,其中规模场存栏生猪约0.62万头,散养生猪存栏约0.33万头。
1.4免疫情况经调查,该场养殖档案无固定免疫程序。
免疫情况是2019年5月16日对高致病性猪蓝耳病进行免疫注射(疫苗厂家:武汉中博生物股份有限公司;疫苗批号:20181001);2019年6月18日分别对猪瘟(疫苗厂家:中牧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疫苗批号:1810037)和口蹄疫进行免疫注射(疫苗厂家与批号无记载)。
规模养殖猪场主要疫病流行病学和血清学调查报告魏玉明;钱振波【摘要】为了分析大型猪场的发病情况,笔者应用流行病学方法对6个年生产能力万头以上的规模化猪场猪的发病、死亡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关于发病率和死亡率,种公猪分别为10.0%、3.3%,生产母猪为8.4%、1.8%,哺乳仔猪为20.7%、8.9%,保育仔猪为10.7%、5.9%,育肥猪为8.5%、2.1%.应用实验室血清学方法对O型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伪狂犬病、支原体肺炎、细小病毒病、副嗜血杆菌病、衣原体病、圆环病毒病、乙型脑炎、弓形虫病、传染性胃肠炎、传染性胸膜肺炎和布鲁氏菌病等14种疫病进行了检测,猪场各生产环节经免疫的O 型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伪狂犬病和支原体肺炎5种疫病的抗体阳性率分别达到76.3%以上;查出细小病毒病、副嗜血杆菌病、衣原体病、圆环病毒病、乙型脑炎、弓形虫病、传染性胃肠炎、传染性胸膜肺炎、布鲁氏菌病等9种感染疫病,其抗体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7.5%、37.0%、35.1%、32.6%、29.3%、26.6%、1.6%、1.3%和0.5%.猪的生长发育阶段不同,各感染疫病的抗体阳性检出率也不尽相同,并且两病或多病混合感染的情况较为严重.【期刊名称】《畜牧兽医杂志》【年(卷),期】2017(036)001【总页数】5页(P97-101)【关键词】规模养殖猪场;疫病;流行病学;血清学;调查【作者】魏玉明;钱振波【作者单位】甘肃张掖生态科学研究院,甘肃张掖734000;张掖市畜牧兽医研究所;张掖市畜牧兽医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58.28多年来,随着农业产业化经济的兴起,张掖市的规模养猪生产进入了加速发展的快车道,一大批万头级规模养猪场在各地纷纷建设投产,带动了养猪业由千家万户散养、农村适度规模饲养向规模化、集约化养殖方式的转变,对保障市场供给、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