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星
- 格式:ppt
- 大小:1.20 MB
- 文档页数:34
六年级上语文教材解读7中华星_西师大版教材简析张钰哲先生是我国现代天文学的要紧奠基人,他以毕生的精力从事天文学研究,学术造诣精深,建树杰出。
他亲手创建并领导了我国的行星、小行星、彗星和人造卫星的观测和研究工作。
其成就为世界所公认。
本文选择了有关行星观测的两个事例,表现了他对科学事业的执著追求及对祖国的无限热爱。
课文第1段以疑问开头,激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浓厚爱好。
第2~6段详细介绍了张钰哲发觉“中华星”的过程。
张钰哲在芝加哥大学叶凯夫天文台观测室里通过天文望远镜,发觉了一颗新的小行星。
这一意外的新发觉让他惊喜、兴奋,“为了证实这一发觉的准确性,张钰哲抑制住了内心的兴奋,冒着严寒又连续观看了15个夜晚”,充分表现了他对科学研究工作的严谨态度。
他在为这颗星命名时,第一想到的是自己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最后决定以“中华星”为这颗小行星命名,表现出了他对祖国无限热爱的思想感情。
第7段进一步说明张钰哲在天文研究事业上取得的显著成绩。
第8、9段写《国际小行星通报》以张钰哲的姓名为一颗新发觉的小行星命名,再一次说明张钰哲先生不仅为祖国天文事业作出了庞大奉献,而且为推动世界天文研究事业的进展发挥了庞大作用,令人钦佩和仰慕。
课文语言简洁、淳朴,感情真挚,事例典型,有利于让学生从中受到爱科学、爱祖国的启发和教育。
建议本课教学1~2课时。
解读与提示* 教学第1段,可借文中的疑问,引入下文的学习。
* 第2~6段在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词语,引导学生摸索。
从“惊喜万分”“令人兴奋”等词语中,我们感受到的不仅是科学研究上的重大发觉给张钰哲带来的兴奋,更重要的是终于能有机会为祖国争得荣誉,在广袤的天空中终于有了中国人命名的行星。
“宽敞的天空中运行着许多以国家的国名、地名、人名命名的小行星,然而一直没有中国人命名的行星”。
“一直”说明了什么?中国的天文工作太落后了。
“看着这封极不平常的来信,心情久久不能安静。
7 中华星教学目标1.识写本课生字,理解“敏锐”、“惯例”、“迄今为止”、“情不自禁”、“丰碑”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张钰哲发现“中华星”的过程。
3.学习科学家的优秀品质,受到爱科学、爱祖国的教育和熏陶。
教学重点了解“中华星”的发现过程,体会张钰哲先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强烈的爱国热情。
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识读生字,理解新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入夜晚,我们仰望天空,会看到什么呢?(星星,月亮……)对,有很多的星星。
那你们知道这些星星的名字吗?(……)大家知道很多星星呢,有没有知道太阳系中八大行星包括什么?(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没错,太阳系中有八大行星,但是呢还有许许多多比较小的行星,它们呢都叫做小行星。
至于这些小行星的命名则很有趣。
最初,人们用罗马、希腊神话中的女神来为小行星命名。
例如:第一颗小行星是以罗马神话中收获女神“赛得思”命名的,我们把它译作谷神星,第二颗小行星被称为“帕拉斯”,它是希腊神话中智慧女神雅典娜的别名,我们把它译作智神星。
显然,随着小行星的增多,西方“女神”的名字远远不够;于是,印第安神话、中国神话中的“女神”也先后登场,“女娲”就曾赋予了第150号小行星。
以后,又相继采用了人名(如科学家、军事家、政治家)、地名以及重大历史事件名称等予以命名。
为纪念为人类航天事业献射击的苏联“联盟号”3位宇航员和美国“挑战者号”7位宇航员,有10颗小行星用他们的名字命名。
这里呢我想问一下,你知道有多少以中国人名、地名命名的行星吗?有很多,包括张衡星、祖冲之星、北京星、南京星等。
今天,我们要认识的这个人,是我国第一个发现小行星的人,也是第一个中国人为小行星命名。
他就是张钰哲,他发现的小行星被命名为“中华星”(板书课题,学生齐读)二、初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画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2、强调易写错的字,凯,迄三、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四、整体把握课文内容课文讲了哪几件事?有何感悟?1、张钰哲发现小行星,为祖国争得荣誉,没有按惯例用自己的名字命名,而是用“中华星”命名。
中华星教课方案教课方案教课目的1.识写本课生字,理解“敏锐”、“老例”、“迄今为止”、“情不自禁”、“丰碑”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张钰哲发现“中华星”的过程。
3.学习科学家的优异质量,遇到爱科学、爱祖国的教育和熏陶。
教课要点认识“中华星”的发现过程,领会张钰哲先生谨慎的科学态度和激烈的爱国热忱。
教课准备介绍张钰哲平生事迹的资料、教课课件。
教课课时两课时。
教课过程第一课时一、讲故事,引入课题1.边放课件边讲故事:1928 年的一个夜晚,一个名叫张钰哲的中国天文学家在芝加哥大学叶凯夫天文台观察室,像往常同样站在天文望远镜前凝思察看。
忽然,他那敏锐的眼光牢牢盯在一个光点上:啊!一颗素来没有被发现过的新星在!他欣喜万分,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以后,美国行星中心站把新的小行星1125 号。
此后,的小行星,被入了世界的天文史册。
也就是从那起,在小行星的者中,第一次有了中国人的名字。
小行星就是用我大的祖国命名的“中星”。
板:中星。
2.目。
看到“中星”三个字,你想到了什么?自己的想法。
3.着你的思虑一起走文吧!二、初文,整体感知1.全文,勾勒出文中不的字和不理解的。
2.指名逐段文,系上下文理解以下:屏幕挨次出示:凝( nínɡ)神望敏例迄( qì)今止不由自主( j īn)丰碑(注意点字的音!)3.文,要求准通。
4.用自己的文主要了哪几件事?从中你领会到了什么?组织学生议论、沟通。
在学生议论的基础上,教师加以归纳:课文主要讲了三件事:(1)张钰哲发现小行星,为祖国争得荣誉,没有依据老例用自己的名字命名,而是用“中华星”命名。
(2)几十年来,张钰哲领导的行星观察室又陆续发现了更多的小行星,为祖国的天文事业作出明显成绩,但没有一颗行星是用自己的名字命名。
(3)哈佛大学天文台为了表示对张钰哲的敬意,将新近发现的 2051 号小行星命名为“张星”。
5.小结:“中华星”是第一颗由中国人发现的小行星。
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中华星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中华星的由来。
2.了解中华星的三种变化。
3.掌握用动词短语、介词短语、形容词短语对中华星进行描述。
4.理解中华星中“如”、“如同”的含义及运用。
二、教学重点
1.学生能够正确描述中华星的样子。
2.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如”、“如同”的含义及运用。
三、教学难点
学生能够通过用动词短语、介词短语、形容词短语对中华星进行描述。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1)观察图片
,让学生看一看中华星。
2.讲授
(1)为什么叫中华星
、建造和发射的一颗卫星,是我国人民用自己的双手造出来的。
所以,我们叫它中华星。
(2)中华星的三种变化
,即太阳帆板打开,太阳帆板收起,火箭推进。
(3)进行描述
、介词短语、形容词短语对中华星进行描述。
3.检查
(1)请几位学生述说中华星的样子。
(2)请几位同学在黑板上写出用动词短语、介词短语、形容词短语描述中华星的例句。
4.拓展
(1)运用“如”、“如同”描述中华星。
“如”、“如同”的含义及运用。
让学生描述中华星时加入“如”、“如同”。
(2)请几位学生在黑板上写出运用“如”、“如同”描述中华星的例句。
五、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难点是让学生用动词短语、介词短语、形容词短语对中华星进行描述,所以需要营造一个良好的举手发言的氛围,让学生有所思、有所言。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使用一些生动形象的比喻,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第7课中华星
(第一课时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我能正确规范书写课文中的5个生字。
2、我能理解“敏锐”“惯例”“情不自禁”等词语。
3、我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条理。
一、比一比,看谁写得既正确又规范。
yùzhézhīkǎi qì
张()()加哥叶()夫()今为止
二、我能正确读出并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凝神敏锐惯例抑制迄今为止情不自禁
三、
1、我能概括出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发现()的过程,并介绍了他在()上取得的显著成绩。
2、我能按照提示给课文分段
★疑问开头,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详细介绍张钰哲发现“中华星”的过程。
★进一步说明张钰哲在天文事业上取得的显著成绩。
★写《国际小行星通报》以张钰哲的姓名为一颗新发现的小行星命名。
【当堂训练】我有信心全做对!
一、给下列汉字注音。
钰哲芝凯迄
二、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词语的意思。
敏锐:
惯例:
迄今为止:
情不自禁:
三、理解课文内容填空:
1.本文课题“中华星”既指的是,
又指。
《中华星》教案教学目标1.识写本课生字,理解“敏锐”、“惯例”、“迄今为止”、“情不自禁”、“丰碑”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张钰哲发现“中华星”的过程。
3.学习科学家的优秀品质,受到爱科学、爱祖国的教育和熏陶。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理解“敏锐”“惯例”“迄今为止”等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了解“中华星”的发现过程,体会张钰哲先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强烈的爱国热情。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课前准备搜集张钰哲生平事迹的资料、准备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1.边放课件边讲故事:1928年的一个夜晚,一个名叫张钰哲的中国天文学家在芝加哥大学叶凯夫天文台观测室,像往常一样站在天文望远镜前凝神观察。
突然,他那敏锐的目光紧紧盯在一个光点上:啊!一颗从来没有被发现过的新星在闪动!他惊喜万分,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后来,美国行星中心站把这颗新发现的小行星编为1125号。
从此,这颗闪动的小行星,被载入了世界的天文史册。
也就是从那时起,在小行星的发现者中,第一次有了中国人的名字。
这颗小行星就是用我们伟大的祖国命名的“中华星”。
板书课题:中华星。
2.播放精彩的导学效果。
二、新授1.浏览全文,勾画出文中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2.指名逐段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以下词语:屏幕依次出示词语:凝(nínɡ)神观望敏锐惯例迄(qì)今为止情不自禁(jīn)丰碑3. 齐读课文,要求读准读通顺。
4. 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哪几件事?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加以概括:课文主要讲了三件事:(1)张钰哲发现小行星,为祖国争得荣誉,没有按照惯例用自己的名字命名,而是用“中华星”命名。
(2)几十年来,张钰哲领导的行星观测室又陆续发现了更多的小行星,为祖国的天文事业做出显著成绩,但没有一颗行星是用自己的名字命名。
(3)哈佛大学天文台为了表示对张钰哲的敬意,将新近发现的2051号小行星命名为“张星”。
中华星读后感《中华星》读后感。
《中华星》是一本关于中国古代历史的小说,作者是著名作家金庸。
这本小说以中国古代的历史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
小说中的主人公是一个普通的农家少年,但他却有着非凡的勇气和智慧,最终成为了一代英雄。
在这个故事中,作者通过主人公的经历,展现了中国古代的风貌和人文精神,同时也表达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民族精神的赞颂。
在读完《中华星》之后,我深深地被这个故事所吸引。
首先,小说中的情节设计非常精彩,每一个情节都紧扣主题,让人读起来兴奋不已。
作者通过主人公的一系列经历,展现了中国古代的风土人情,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古老的时代。
同时,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也非常丰满,每一个角色都有着鲜明的个性,让人印象深刻。
尤其是主人公,他的勇气和智慧让人敬佩,让人感叹他的伟大。
通过这个故事,作者向我们展示了中国古代的风采和民族的骄傲,让人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
其次,小说中的语言也非常优美。
作者运用了大量的古文词汇和成语,使整个故事充满了中国古代的韵味。
读起来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古老的时代,感受到了中国古代的气息。
同时,作者还通过一些细节描写,展现了中国古代的风土人情,让人对那个时代有了更加真切的感受。
通过这样的语言表达,作者向我们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让人对中国古代的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最后,小说中的主题也非常值得玩味。
通过主人公的一系列经历,作者向我们展示了中国古代的风采和民族的骄傲,让人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
同时,小说中也表达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民族精神的赞颂,让人对中国古代的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通过这样的主题表达,作者向我们展示了中国古代的风采和民族的骄傲,让人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
总之,《中华星》是一本非常优秀的小说,它通过一个普通的农家少年的一系列经历,展现了中国古代的风采和民族的骄傲,让人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