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流行病学实习5 队列研究

流行病学实习5 队列研究

流行病学实习5  队列研究
流行病学实习5  队列研究

实习5 队列研究

[目的]深入理解队列研究的基本原理,掌握队列研究资料的基本整理分析方法。

[时间] 3学时

[内容]

一、队列研究的基本原理

队列研究是在靶人群中抽取一个样本,按目前或过去某个时期内是否暴露于所研究的疑似病因(暴露)或其不同的水平而将研究对象分成不同的组,各组除暴露于该因素情况不同外,其它与发病或死亡有关的因素基本相似,随访观察一段时间后,比较各组某病的发病率或死亡率,用以研究暴露与后来发病或死亡危险的关联。

[课题一]为了证实非职业性环境接触青石棉与恶性肿瘤,特别是肺癌和间皮瘤危险的关系,对大姚县青石棉污染区和作为对照的同省无石棉污染的禄丰县(两县在民族构成、生活习惯、文化教育、地理气候以及性别和年龄构成上均具有可比性)进行了既往9年(1987年1月1日一1995年12月31日)的死亡率调查,结果见表6-1。

表6-1 接触青石棉与恶性肿瘤发病的关系

调查人数观察人年

死亡人数(死亡率,1/10万人·年)

全肿瘤肺癌间皮瘤胃癌肠癌

暴露组4543 39430.05 72(182.60)21(53.26)7(17.75)6(15.22)6(15.22)非暴露组5626 48236.48 60(124.39)12(24.88)0(2.07)*9(18.66)3(6.22)合计10169 87666.53 132 33 7 15 9

注:*假设非暴露组中有1例间皮瘤,死亡率则为2.07。

问题:上述研究属于何种类型的流行病学研究,回顾性队列研究与病例对照研究有何区别和联系?

[课题二] 表6-2是弗明汉心脏病研究中心对血清胆固醇含量与冠心病发病关系的部分资料。研究者首先检测了1045名33—49岁男子的血清胆固醇含量,然后按其水平高低分为5组,随访观察10年后计算各组冠心病10年的累积发病率。

问题:上述研究属于何种类型的流行病学研究,与“课题一”比较,两者的相同点及区别何在?结合“课题一”和“课题二”深刻体会队列研究的基本原理及流行病学中暴露的含义。

表6-2 33—49岁男子按血清胆固醇水平分组的冠心病10年累积发病率血清胆固醇(rng/d1) 观察人数病例数累积发病率(%) 114~209 2 0.96

194~209 11 5.26

214~209 14 6.70

231~209 26 12.44

256~209 32 15.31

合计1045 8.13

二、队列研究资料分析

队列研究资料分析步骤:

(1)测量暴露组和非暴露组或不同暴露水平亚组的发病率[发病密度(ID)或累积发病率(CI)],如果两率具有可比性可进行率差别的假设检验(注意对于发病密度的假设检验方法不

同于对累积发病率的假设检验),如果率受到混杂因素的影响,应对率进行标准化再作假设检验。在假设检验中无效假设H0:RR=1,备择假设在双侧检验中为Hl:RR≠1,在单侧检验中为RR>1(只考虑研究因素为危险因素)或RR<1(只考虑研究因素为保护因素),若两个总体的发病率相等,则总体相对危险度RR=1,表示研究因素与发病无关联;若检验结果拒绝H0,接受Hl.则进行下一步分析。

(2)计算暴露与发病的关联强度指标[相对危险度(RR)或率比及95%可信限,归因危险度(AR)或率差和归因危险百分比(AR%)]和对人群潜在影响的测量[人群归因危险百分比(PAR%)或病因分值]。

(3)当暴露因素按若干水平分组时,要对剂量效应关系进行趋势检验。此外在队列研究中可进行分层分析来消除可能的混杂因素的影响(具体方法可参照病例对照研究一章)。

[课题三]根据“课题一”的资料可以得出表6—3。

表6-3 根据“课题一”的资料计算的统计量值

肿瘤死亡率(1/10万人年)

U RR RR95%CI AR(1/10万人年) AR% 暴露组对照组

全肿瘤182.60 124.39 2.2098* 1.47 1.0445~2.0687 56.21 31 肺癌53.26 24.88 2.1547*

间皮瘤17.75 2.07* 2.4176**>8.57 1.5017~48.9067 >15.68 >88 胃癌15.22 18.66 0.3875 0.82 0.3005~2.2374 —3.44 —23 肠癌15.22 6.22 1.3080 2.45 0.6398~0.3825 9 59 *P<0.05;**P<0.01

问题:请计算反映该研究人群暴露与肺癌发病关联强度的RR、AR、AR%以及RR95%的可信区间,并对计算结果进行解释,体会RR与AR的区别和联系,根据上表可得出什么结论?

[课题四] 根据“课题二”的资料,以血清胆固醇水平114~193mg/dl组作为参照组,先进行累积发病率差异的假设检验,然后计算各暴露水平组的RR、RR95%的可信区间、AR以及AR%(表6-4)。

表6-4 根据“课题二”的资料计算的统计量值

血清胆固醇暴露水病例数非病例观察人CI X2RR 95%CI AR AR%(mg/dl)平(Xi)(ai)数(bi)数(ni)(%)

114~0 2 207 209 0.96 —

194~ 1 11 198 209 5.26 6.43

214~ 2 14 195 209 6.70 9.36

231~ 3 26 183 209 12.44 22.05

256~ 4 32 177 209 15.31 28.81

合计—85 960 1045 8.13 —

问题:观察分析上述资料,与“课题三”相比,“课题四”还可进行何种分析来增加病因关系推断的说服力,请进行统计分析,并说明该分析的目的是什么?

多个样本率比较的计算公式:

X2 = n(∑A2/n C—1)

ν=(n R —1)(n C—1)

公式中各符号的意义:A为实际频数,T为理论频数,n R为相应的行合计,n C为相应的列合计。

线性趋势检验方法介绍一Mantel extension test(Mantel扩展试验)

当暴露因素按若干水平分组,组成如表6-5所示的2×c有序列联表。

表6-5 队列研究中累积发病率资料(暴露因素分为c个水平)

暴露水平水平1 水平2 …水平c—1 水平c 合计暴露水平计分y1 y2 …y c-1 y c

发病人数a1 a2 …a c-1 a c m1

未发病人数n1—a1 n2—a2 …n c-1—a c-1 n c—a c m0合计n1 n2 …n c-1 n c T 先对每个暴露水平给以记分,令为yi(i=1,2,…,c)。也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记分,如以各水平组暴露量的组中值为n,然后将资料整理成有序分组资料。该记分方法一般适用于剂量效应关系为单调升或单调降的趋势性检验。

检验时计算:

σ2 = [ ∑niyi2—(∑niyi)2 /T]/(T—1)

将σ2展开,上述公式可变形为:

X2M—EXT = T2 (T—1)(∑aiyi —mi/T∑niyi)2/m1m2 [ T∑niyi2—(∑niyi)2]

= T2 (T—1) [∑yi(ai—ei)]2/m1m2 [ T∑niyi2—(∑niyi)2]

ν=1

公式中各符号的意义:

ai为各暴露水平的发病人数;q为各暴露水平的理论发病人数;ni为各暴露水平的观察人数;m1为各暴露水平的发病人数的总合计;mo为各暴露水平未发病人数的总合计;T为各暴露水平的总观察例数。

[课题五] 在弗明汉心脏病研究中提供了该地区35~44岁男性人群中几种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相对危险度(RR)与人群暴露比例(h)的资料。请根据表6-6中的数据计算各危险因素的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PAR%)(又称病因分值),并将计算结果填入该表“PAR%”项中。

表6-6 弗明汉35~44岁男子中几种冠心病危险因素的RR与PAR%

危险因素RR Pe PAR%收缩压≥180mmHg 2.8 0.02

X线上心脏扩大 2.1 0.10

吸烟 1.9 0.72

计算公式:

PAR%= Pe (RR —1)/ [Pe (RR —1)+1]×100%

问题1:PAR%与AR%有何区别?

问题2:简述相对危险度(RR),人群暴露比例(h)与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PAR%)三者之间的关系,并对你的计算结果进行解释。

当结局事件的发生率很低,或研究对象比较少时,计算标准化死亡率(SMR)比直接法作标化更好一些,可对SMR与1的差别作统计学检验(计算总体SMR的95%可信区间或对样本SMR与1的差别作假设检验),如果还需要研究不同暴露水平与发病率或死亡率之间是否有关,或者说SMR是不是随暴露量变化而变化的线性趋势,可进行SMR线性趋势的X2检验。

[课题六]1943~1973年,美国和加拿大联合进行了MountSinai研究,该研究以接触石棉粉尘的4个职业人群为研究对象,随访20~30年,以一般人群为对照,其中研究了石棉与肺癌及胃肠道肿瘤的关系。表6-7为4个职业人群的肺癌与胃肠道肿瘤的标准化死亡比。

表6-7 Mount-Sinai研究中石棉工人标准化死亡比

死因观察死亡数期望死亡数SMR SMR95%CI

肺癌475 89.4 5.31

胃肠道肿瘤140 67.9 2.06* 1.72~2.40

注:*与1的差别作假设检验P<0.0l。

问题:请根据上述资料对职业人群肺癌的SMR与1的差别作假设检验,同时计算总体SMR可信区间,并解释上述结果。

计算总体SMR可信区间的一个近似公式是:

L P/E(D),Up/E(D)

式中L P和Up,表示按Poisson分布所得死亡数可信区间的上限和下限,当实际死亡数D较大(如>50),可用正态近似法求得(X—Uα√X,X+ Uα√X);当D不大时,可用Poisson

分布查表法求得。E(D)表示期望死亡数。如果要对样本SMR与1的差别作假设检验,可把观察死亡数看作为均数是期望死亡数E的Poisson分布变量,只要期望死亡数E不太小(如≥20),就可用正态近似检验:

u=(D—E)/√E

或X2 = (D—E)2/E (ν=1)

[课题七]接触石棉粉尘的剂量与肺癌发病危险之间的数量关系为病因推断提供了更为有力和准确的证据。Mount-Sinai将石棉暴露程度——石棉粉尘含量指数(反映粉尘浓度和暴露时间的综合数量指标)分级来研究暴露剂量与肺癌发病危险之间的剂量反应关系(表6-8)。

表6-8 石棉含量指数与肺癌及胃肠道肿瘤死亡的关系

含量指数(mppcf,years)

肺癌胃肠道肿瘤

O E SMR O E SMR

<125 18 11 1.7 27 22 1.2

125~249 11 5 2.2 5 9 0.6

250~499 16 5 3.0 19 10 1.9

500~749 9 2 5.0 6 3 1.8

>750 5 1 5.6 2 2 1.2

问题:请对肺癌的SMR与粉尘含量指数进行SMR线性趋势/检验。本例胃肠道肿瘤的SMR与粉尘含量指数的线性趋势检验结果:X2 =1.65,对该结果与肺癌SMR的线性趋势检验结果予以解释。(注X20.05(1)=3.84)

先将石棉含量指数与肺癌死亡情况整理成SMR线性趋势检验用表,见表6-9。

表6—9 SMR线性趋势检验用表

暴霹等级Xi 1 2 3 4 5 合计

观察死亡数Ai 18 11 16 9 5 59(A)

期望死亡数Ei′11 5 5 2 1 24(E)

Xi(Ai—Ei)-9.04 -2.58 11.13 16.32 12.7 28.53

Xi Ei′27.04 24.58 36.87 19.68 12.3 120.47

Xi2 Ei′27.04 49.16 110.61 78.72 61.5 327.03

Ei′= Ei ×A/E

A=∑Ai ,E = ∑Ei

计算公式:

X2 = [∑Xi (Ai —Ei′)]2/ [∑Xi2Ei′—(∑Xi Ei′)2/A](ν=1)

[课题八] 某地从1977年1月1日到1986年6月30日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和阴性两组人群的肝癌发病情况进行了近10年的随访观察,结果发现HBsAg阳性组发生肝癌41例,HBsAg阴性组发生肝癌16例。两组的观察人年数见表6-10。

表6-10 随访人群观察人年计算表

年份HBsAg阳性人群HBsAg阴性人群

年初人数不变人数退出人数人年数年初人数不变人数退出人数人年数

A B A+B/2 A B A+B/2 1977 1195 1193 2 1194.0 5077 5070 7

1978 1193 1188 5 1190.5 5070 5059 11

1979 1188 1187 1 1187.5 5059 5055 4

1980 1187 1176 11 1181.5 5055 5037 18

1981 1176 1166 10 1171.0 5037 5033 4 5035.0 1982 1166 1153 13 1159.5 5033 5012 21 5022.5 1983 1153 1135 18 5012 4982 30 4997.0 1984 1135 1122 13 4982 4949 33 4965.5 1985 1122 1113 9 4949 4924 25 4936.5 1986*1113 1109 4 4924 4902 22 2456.5 合计——86 ——175

注:*随访截至1986年6~30 13,故1986年的人年数=(A十B/2)/2

问题:请计算出上表中空出的人年数。分别计算HmAg阳性和阴性人群肝癌的发病密度,并计算RR、AR、AR%和PAR%。

[课题九] 某工厂人群中,在5年观察期间内的观察总死亡数及观察肺癌死亡数和根据某标准人群年龄别死亡率估计的期望总死亡数及期望肺癌死亡数资料见表6-1l。

表6-11 某工厂人群死亡观察数与期望数的比较

年龄

全死亡肺癌死亡

观察数(O) 期望数(E) 观察数(O) 期望数(E)

45~ 4 2.23 1 0.10

50~7 7.21 2 0.46

55~8 10.61 4 0.96

60~14 14.28 4 1.40

65~22 21.56 4 2.07

70~17 24.75 2 2.31

75~ 6 14.75 1 0.83

80~ 1 7.56 0 0.27

合计79 102.95 18 8.40

问题:根据上述资料分别计算标准化死亡比(Sb4R)及其可信区间。如何正确解释你的结

果?

计算公式:

SMR = O/E

SMR95%可信区间简易计算法:

1、计算观察死亡数的95%可信区间:

下限O L = (√O —1.96 ×0.5 )2

上限O U= (√O + 1.96 ×0.5 )2

2、计算SMR的95%可信区间:

下限SMR L = O L /E

上限SMR U= O U/E2

流行病学实习指导习题练习(供参考)

流行病学实习指导 流行病学教研室

实习一疾病的分布 【目的】掌握流行病学常用疾病频率测量指标的概念、应用条件和具体计算方法,掌握疾病按时间、地区及人群分布的流行病学描述方法。 【时间】3学时 【内容】 一、频率指标计算 流行病学研究中疾病频率测量常用的指标有发病率(incidence rate)[包括累积发病率(cumulative incidene, CI)和发病密度(incidence density, ID)]、罹患率(attack rate)、患病率(prevalence raet)、感染率(infection rate)、续发率(secondary attack rate, SAR)、引入率(introducing rate)、死亡率(mortality rate, death rate)、病死率(fatality rate)、超额死亡率(excess mortality rate)、累积死亡率(cumulative death rate)等。 请复习上述指标的概念。 【课题一】某地1995年年初人口为2528人,1995~1998年某病三年间发病情况见图1-1,期间死亡、迁走或拒绝检查者。 图1-1 1995~1998年某病发生情况 问题:请计算1995年1月1日、1996年1月1日、1997年1月1日的患病率,三年平均的年患病率。 【课题二】1998年在某镇新诊断200名糖尿病人,该镇年初人口数为9500人,年末人口数为10500人,在年初该镇有800名糖尿病患者,在这一年中有40人死于糖尿病。 问题:1. 1998年该镇糖尿病的发病率。 2. 1998年该镇糖尿病的死亡率。 3. 1998年该镇糖尿病的病死率。 4. 1998年1月1日该镇糖尿病的患病率。 5. 1998年该镇糖尿病的期间患病率。

流行病学实习指导一答案

实习一描述性研究 【课题一】 (二)疾病的三间分布 1、疾病的时间分布 【课题三】脊髓灰质炎是肠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夏秋季高发,意大利在北半球,因此,随着夏秋季的来临,脊髓灰质炎发病率逐渐升高,到9-10月份达到发病高峰;而阿根廷在南半球,季节正好与意大利相反,因此,其发病高峰集中在3月份左右。 脊髓灰质炎是肠道传染病,而麻疹是呼吸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夏秋季高发,而冬春季比较干燥,因此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期。 2、疾病的地区分布 【课题四】 各国冠心病死亡率存在差别的可能原因有遗传因素,饮食习惯,生活方式和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在分析时应注意各国收集资料的完整性不同可能造成的偏倚。各国诊断水平不同也可能产生偏倚。 【课题五】 从资料可以看出,在地方性甲状腺肿流行地区,该病的发生与当地环境中的碘含量有关。(相关资料,海洋是地球上碘的重要蓄积场所,来自海洋的碘蒸汽和微量碘尘与空气混合后,流向地区各地区时,引起分子量叫空气的平均分子量29大,所以距海洋远或被高山隔绝的地区,空气中含碘量也较少,此外,一地区的环境含碘量还与地势变化和被水冲刷,淋失有关。)3、疾病的人群分布 【课题六】 一方面,婴儿由母体获得的抗体在出生后即逐渐下降, 另一方面,6个月龄后婴儿麻疹发病率逐渐上升,使感染者血清中出现相应抗体。 【课题七】 红绿色盲和血友病是X连锁隐性遗传病,由于女性体细胞有两条x染色体,当隐性致病基因

在杂合状态(XAXa)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或遗传病不显示出来,这样的女性为表型正常的致病基因携带者。只有当两条X染色体上等位基因都是隐性致病基因纯合子(XaXa)时才表现出来。在男性体细胞中,只有一条X染色体,Y染色体上缺少同源阶段,所以只要X 染色体上有一个隐性致病基因(XaY)就发病,因此红绿色盲和血友病的发病率均为男性高于女性。

2012-卫管-《流行病学》实习指导-

实习一描述性研究 【目的】掌握描述性研究的概念;熟悉描述性研究的调查方法和设计的主要内容, 了解其原理、用途和优缺点。掌握Epi infor、Epidata等相关软件在流行病学调查的设计 和开展中的应用技能。 【时间】3学时 【内容】 一、现况调查的基本原理 现况调查也称横断面调查,是一种常用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根据不同研究目的, 既可进行普查,也可进行抽样调查。现况调查属于描述性研究,即收集研究人群中某疾 病或健康状态特征资料,以阐明其在人群中的分布和流行特征。有时,现况研究同时也 可以收集不同变量之间是否可能存在联系的资料。 【课题一】为了解老年人中多发病的患病情况,某市于1982年组织医务人员对该 市七区一郊的九各地段随机抽取60岁及以上老年人6393名(其中市区5866名,郊区 527名)进行了调查,其中部分结果见表1-1。 表1-1 1982年某市老年人多发病患病情况 市区郊区疾病患病人数患病率(%)患病人数患病率(%) 高血压1687 28.76 120 22.77 冠心病316 5.39 11 2.09 脑血管病152 2.59 12 2.28 动脉硬化2369 40.39 203 38.52 慢性支气管炎1062 18.10 188 35.67 肺气肿737 12.56 163 30.93 糖尿病149 2.54 2 0.38 高血脂症1913 32.61 135 25.62

恶性肿瘤19 0.32 0 0 (哈尔滨市卫生防疫站,1985) 问题1:这是一种什么性质的流行病学调查?是普查,还是抽样调查?是描述性的,还是分析性的?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什么? 问题2:为什么在现况研究中通常只能进行患病率的计算,而不能进行发病率的计算? 【课题二】某作者于1981年对某市高校全部45岁及以上男性知识分子进行了一次现况调查,共调查971人。主要了解肥胖、高血压、冠心病及糖尿病的患病率,以及体重与这些疾病的关系。其中部分结果见表1-2、1-3. 表1-2 某市45岁及以上男性知识分子肥胖、高血压、冠心病和糖尿病的患病率 注:﹡体重指数[体重(kg)/身高(㎡)]≧26者为肥胖。(姚才良等,1986) 表1-3 体重与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的关系 体重调 查 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 指数人 数 患病数患病率(%)患病数患病率(%)患病数患病率(%) ﹤20 106 8 7.55 5 4.27 2 1.89 20~371 55 14.82 30 8.09 19 5.12 24~232 47 20.26 23 9.91 14 6.03 26~159 39 24.53 19 11.95 22 13.84 28~103 38 36.89 17 16.50 7 6.80 合计971 187 19.26 94 9.68 64 6.59 (姚才良等,1986)问题1:与“课题一”比较,本次研究有什么特点?本次研究的目的何在?能从中得到病因启示吗?

流行病学基本概念及调查研究方法

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及研究方法 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王蓓 第一部分流行病学基本概念 一、流行病学的定义及其诠释 流行病学就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与措施的科学。 研究对象:人群 研究内容:疾病、伤害、健康 研究任务及工作深度:揭示现象、找出原因、提供措施 研究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数理法 二、流行病学研究的特征 1、群体特征; 2、以分布为起点的特征; 3、对比的特征; 4、概率统计的特征; 5、社会医学的特征; 6、预防为主的特征 三、常用疾病频率测量指标 1、发病指标:发病率、罹患率、续发率 2、死亡指标:死亡率、病死率、生存率 3、疾病负担指标:患病率、感染率、潜在减寿年数、伤残调整寿命年 四、疾病流行强度术语 1、散发; 2、爆发; 3、流行与大流行 五、流行病学中联系强度的概念及意义 1、相对危险度(RR值); 2、归因危险度(AR); 3、人群归因危险度(PAR); 4、比值比(OR值); 5、归因危险度百分比(AR%); 6、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PAR%); 7、标准化死亡比(SMR) 第二部分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一、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特点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就是一种独特的宏观方法,就是揉与了社会学与统计学的一种医学调查分析方法。它以医学知识为依据,利用观察与询问等手段来调查人群的疾病与健康状况,做出频率及分布的归纳、综合与分析,对结果给以恰当的解释,最后得出结论。就是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特点表现为:(1)从人群的各种分布现象入手,将分布作为研究一切健康问题的起点;(2)具有相当的社会学调查与分析的成分;(3)贯穿着卫生统计学的思路、观点与手段(包括大数量的观点、概率的观点、对比分析、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判断);(4)依靠严密的逻辑思维、医学生物学上的合理性与统计学上的可能解释性对流行病学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二、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分类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类型见表1与表2。表1中就是按设计类型划分的、常用的各种流行病学方法,它们就是流行病学方法的主要部分与核心。表2就是按实际工作性质与任务划分流行病学方法的类别,并非方法学的分类,只就是表明在实际工作中的几种调研任务,这样划分便于了解与认识流行病学方法的全貌。这两方面的调研方法之间有密切联系与相互交织之处。例如,一次质量好的爆发调查中除横断面研究外,往往还可包含小规模的病例对照研究等。 表1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按设计类型分类) (4)探索性病例对照研究 (5)验证性病例对照研究 分析性研究(6)同时性队列研究 历史性队列研究 实验性研究(8)干预实验 理论性研究(9)流行病学模型研究表2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按工作性质分类) 病例(病家)调查 传染病 爆发调查 非传染病 现况调查 专题流行病学调查 动态观察 三、常用传统研究方法的特征与应用 (一)描述性研究 描述性研究就是利用已有的资料或特殊调查的资料,包括实验室检查结果,按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及不同人群特征分组,把疾病或健康状态或暴露因素的分布情况以及发生、发展的规律真实地定量地展现出来。 描述性研究具有以下特点:(1)描述性研究收集的往往就是比较原始的或比较初级的资料,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分析后所得出的结论往往只能提供病因线索与可贵的研究方向;(2)描述性研究往往不需要设立对照组,仅对人群疾病或健康状态进行客观的反映,一般不涉及暴露

流行病学实验指导学生用(1)

流行病学实习指导 (供预防医学本科教学用) 年级 班级 姓名 内蒙古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教研室

实习一疾病分布的描述及现况调查 一、目的:1.掌握常用疾病频率测量指标的概念、计算和应用。学会疾病 按时间、地区和人群分布的描述方法。 2.掌握现况调查的基本原理。 二、学时:4 三、内容: (一)常用疾病频率测量的有关指标 资料1:某地2005年年初人口为1000人,2005~2006年某病发病情况见图1-1, 31 3. 2005年的发病率 4. 2006年的发病率 资料2:2008年在某镇新诊断200名糖尿病人,该镇年初人口数为9500人,年末人口数为10500,在年初该镇有800名糖尿病患者。在这一年有40人死于糖尿病。 计算:

1.2008年该镇糖尿病的发病率 2.2008年该镇糖尿病的死亡率 3.2008年该镇糖尿病的病死率 4.2008年1月1日该镇糖尿病的患病率(假设这一天无新检出病例)。 资料3 连续41-1)资料4 图1-2 保定市1950~1988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发病率

思考题: 请描述上述疾病的时间分布特点?你知道流脑发病率下降的原因吗? (三)疾病的地区分布描述 资料5:1959年和1974年4个省市脊髓灰质炎城乡发病率差别如表1-2所示。 表1-21959年和1974年4个省市脊髓灰质炎城乡发病率(1/10万) 服用疫苗前(1959年)服用疫苗后(1974年) 城市农村城市农村 资料 表1-3 婴儿的麻疹血凝抑制抗体阳性率(上海,1964~1965年) 月龄0~1~2~3~4~5~6~7~8~9~10~11~人数40 75 52 54 49 45 39 30 36 30 22 25 100 94.7 86.5 83.0 49.0 40.0 20.5 10.0 8.3 16.7 27.3 24.0 阳性 率(%) 思考题: 请解释8月龄时麻疹血凝抑制抗体阳性率的低谷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

苏州大学流行病学实习答案

实习一疾病频率指标的测量 课题一 1. 一定期间某人群中某病的新病例数 发病率= *K= 5/1.5万= 3.33/万 同期暴露人口数 某年某病总死亡人数 死亡率= *K=2/1.5万=1.33/万 该人群同年平均人口数 一定期间内因某病死亡人数 病死率= ×100%= 2/12×100%=16.7% 同期确诊的某病病例数 2. 某观察期间一定人口中现患某病的新旧病例 数

期间患病率= 同期间平均人口数(被观察人口数) =×K= 9/1.5万=6/万 某一时点一定人口中现患某病的新旧病例数时点患病率= 该时点人口数(被观察人口数) ×100% (说明在进行续发率计算时应注意须将原发病例从分子及分母中 去除,对在同一家庭来自家庭外感染,或短于最短潜伏期,或最长潜伏 期者均不应计入续发病例). 课题二 1. (1)1990年的恶性肿瘤 发病率=176/91098×10000=19.33/万 患病率=(176+59-2)/91098×10000=25.36/万 死亡率=119/91098×10000=13.06/万 病死率=119/(176+59-2)=51. 52% (2)1990年1月1日恶性肿瘤的

时点患病率=59/89769=6.57/万 (3)1990年细菌性痢疾的 潜伏期内易感接触者中发病人数续发率= 易感接触者总人数 家庭内续发率=31/102×100%=30.39%(二代家庭内续发感染率?) 家庭外续发率=26/272×100%=9.56% (二代家庭外续发感染率?) 注意:在计算有关率的指标时,理论上分母指暴露人口,但样本量很大时,某年某病危险人群可粗略地用该年的平均人口数代替。如果正在患病人多,去逝的人比较多时,暴露人口又比较少的时候,分母要减去死去的人或正在患病的人。 另外这是一个队列研究,要计算累积发病率或死亡率时,要以开始时总人数为分母。(此研究样本大,人口较固定,观察时间短。) 2.(1)1991年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反映了恶性肿瘤的疾病的分布,发病率的升高或降低意味着影响疾病发生因素的变化。发病率适合于病因学研究。根据发病率,帮助确定可能的病因,探讨发病因素,提出

《流行病学》实习指导习题练习

流行病学实习指导

流行病学教研室 实习一疾病的分布 【目的】掌握流行病学常用疾病频率测量指标的概念、应用条件和具体计算方法,掌握疾病按时间、地区及人群分布的流行病学描述方法。 【时间】3学时 【内容】 一、频率指标计算 流行病学研究中疾病频率测量常用的指标有发病率(incidence rate)[包括累积发病率(cumulative incidene, CI)和发病密度(incidence density, ID)]、罹患率(attack rate)、患病率(prevalence raet)、感染率(infection rate)、续发率(secondary attack rate, SAR)、引入率(introducing rate)、死亡率(mortality rate, death rate)、病死率(fatality rate)、超额死亡率(excess mortality rate)、累积死亡率(cumulative death rate)等。 请复习上述指标的概念。 【课题一】某地1995年年初人口为2528人,1995~1998年某病三年间发病情况见图1-1,期间死亡、迁走或拒绝检查者。

图1-1 1995~1998年某病发生情况 问题:请计算1995年1月1日、1996年1月1日、1997年1月1日的患病率,三年平均的年患病率。 【课题二】1998年在某镇新诊断200名糖尿病人,该镇年初人口数为9500人,年末人口数为10500人,在年初该镇有800名糖尿病患者,在这一年中有40人死于糖尿病。 问题:1. 1998年该镇糖尿病的发病率。 2. 1998年该镇糖尿病的死亡率。 3. 1998年该镇糖尿病的病死率。 4. 1998年1月1日该镇糖尿病的患病率。 5. 1998年该镇糖尿病的期间患病率。 二、疾病三间分布 (一)疾病的时间分布 【课题三】 1. 意大利(在北半球)和阿根廷(在南半球)脊髓灰质炎的季节分布如图1-2。 2. 麻疹、脊髓灰质炎、百日咳、脑膜炎和风疹的季节高峰示意图如图1-3。 问题:你能解释意大利和阿根廷两国脊髓灰质炎季节不同的原因吗?同在北半球、脊髓灰质炎和麻疹的季节性高峰为什么不同呢?

常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常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一)概述 1、流行病学方法分类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总体分为观察法:包括描述流行病学与分析流行病学;实验法,也称实验流行病学;数理法,也称理论流行病学。 2、流行病学研究设计的基本内容 (1)查阅有关文献提出研究目的。 (2)根据研究Et的确定研究内容。 (3)结合具体条件选择研究方法。 (4)按照研究方法确定研究对象(要区别目标人群、源人群、研究对象之间的关系)。 (5)根据研究内容设计调查表格。 (6)控制研究过程,保证研究质量。 (7)理顺分析思路得出正确结论。 (二)描述流行病学 1、描述流行病学概念 描述流行病学(descriptive epidemiology)又称描述性研究。它就是将专门调查或常规记录所获得的资料,按照不同地区、不同时间与不同人群特征分组,以展示该人群中疾病或健康状况分布特点的一种观察性研究。专门调查有:现况研究、生态学研究、个案调查以及暴发调查;常规记录有:死亡报告、出生登记、出生缺陷监测、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与疾病监测等。描述流行病学可以;①为病因研究提供线索;②掌握疾病与病因的分布状况,为疾病防制工作提供依据;③用来评价防制策略与措施的效果。 2、现况研究 又称横断面研究或患病率研究,就是描述性研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方法。它就是在某一人群中。应用普查或抽样调查的方法收集特定时间内、特定人群中疾病、健康状况及有关因素的资料,并对资料的分布状况、疾病与因素的关系加以描述。所获得的描述性资料室在某一时点或一个短暂时间内收集到的,客观地反映了某时点人群健康、疾病的分布及其相关因素,因此现况调查的数据就是一个人群的现状,就是时间断面的数据。现况调查的因素与结果就是同时存在的,因此不能进行因果关系的推论。对于慢性病,尤其就是病程长的疾病最适合做现况调查。根据研究目的,现况研究可以采用普查也可以采用抽样调查。 (1)普查(census):在特定时间对特定范围内人群中的每一成员进行的调查。普查分为以了解人群中某病的患病率、健康状况等为目的的普查与以早期发现患者为目的的筛检。 (2)抽样调查(sampling survey) 1)抽样调查概念:按一定的比例从总体中随机抽取有代表性的一部分人(样本)进行调查,以样本统计量估计总体参数,称为抽样调查。样本代表性就是抽样调查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而随机抽样与样本含量适当就是保证样本代表性的两个基本原则。 2)抽样方法:有单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多级抽样等。 3)样本含量的估计:抽样研究中,样本所包含的研究对象的数量称为样本含量。样本含量适当就是抽样调查的基本原则。样本含量适当就是指将样本的随机误差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时所需的最小样本含量。样本含量计算方法包括分类变量资料样本含量的估计方法与数值变量资料样本含量的估计方法(具体请参阅有关教材)。 (三)分析流行病学 1、分析流行病学概念与分类分析流行病学(analytical epidemiology)也称分析性研究(analytical study),它就是进一步在有选择的人群中观察可疑病因与疾病与健康状况之

《流行病学》实习指导习题练习

流行病学实习指导~ — 流行病学教研室 …

实习一疾病的分布 【目的】掌握流行病学常用疾病频率测量指标的概念、应用条件和具体计算方法,掌握疾病按时间、地区及人群分布的流行病学描述方法。 【时间】3学时 【内容】 一、频率指标计算 ~ 流行病学研究中疾病频率测量常用的指标有发病率(incidence rate)[包括累积发病率(cumulative incidene, CI)和发病密度(incidence density, ID)]、罹患率(attack rate)、患病率(prevalence raet)、感染率(infection rate)、续发率(secondary attack rate, SAR)、引入率(introducing rate)、死亡率(mortality rate, death rate)、病死率(fatality rate)、超额死亡率(excess mortality rate)、累积死亡率(cumulative death rate)等。 请复习上述指标的概念。 【课题一】某地1995年年初人口为2528人,1995~1998年某病三年间发病情况见图1-1,期间死亡、迁走或拒绝检查者。 图1-1 1995~1998年某病发生情况 问题:请计算1995年1月1日、1996年1月1日、1997年1月1日的患病率,三年平均的年患病率。 【课题二】1998年在某镇新诊断200名糖尿病人,该镇年初人口数为9500人,年末人口数为10500人,在年初该镇有800名糖尿病患者,在这一年中有40人死于糖尿病。 问题:1. 1998年该镇糖尿病的发病率。 & 2. 1998年该镇糖尿病的死亡率。 3. 1998年该镇糖尿病的病死率。 4. 1998年1月1日该镇糖尿病的患病率。 5. 1998年该镇糖尿病的期间患病率。

传染病学实习指导

传染病学实习指导 (修订版) 桂林医学院临床医学院传染病学教研室 二00六年八月

传染病学见习指导 一、课程名称: 传染病学(Epidemiology) 二、教学对象: 本大纲适用于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学生。 三、学时: 12学时。 四、课程性质、任务和要求: 传染病学是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学生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是人类了解、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理论指导。传染病见习课是传染病学的重要部分。通过传染病的见习教学,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传染病常见疾病的流行病学、诊断、治疗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临床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五、教学重点: 以传染病中的常见病、多发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原则为重点,着重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目的要求和主要内容: 【传染病见习方法概述】 1. 老师讲解疾病的主要内容,提示体格检查的重点、难点。 2.学生6~8人为一组,对病人进行问诊、体格检查。 3.教师巡回指导,指导学生的问诊、查体,规范操作。 4. 结合具体病人的辅助检查结果进行病情分析。 5. 实习结束前进行小结,提出普遍存在的问题。 6. 所有实习结束后书写完整病历一份。 【传染病见习仪器设备概述】 每次见习,学生均应自备白大衣、工作帽、口罩、听诊器、笔记本及笔,随时做好记录。 见习一消毒、隔离 【目的要求】 1. 熟练掌握传染病的隔离消毒措施。 2. 熟悉常用的消毒方法、隔离衣穿脱和洗手的方法。 3. 了解传染病房的布局和管理制度。 【见习内容】 1. 教师讲授传染病房的设置、隔离消毒的措施 (1)讲授呼吸道隔离,消化道隔离,接触隔离,虫媒隔离,血液体液隔离,并讲解常见传染病所用的隔离方式。 (2)介绍消毒种类,各种消毒的方法,常用的化学消毒剂特点,以及各种医疗物品的消毒方法。

流行病学实习讲解

流行病学常用指标 一.实习目的: 1.掌握流行病学研究中常用的测量疾病和死亡频率指标的计算方法。 2.掌握这些指标的用途和意义。 3.理解率标化的目的,熟悉率标化的具体方法。 4.理解“人时”单位的含义,了解其适用条件,熟悉其具体计算方法。二.学时:3学时 三.实习内容: 1.1992年我国某市肺癌流行病学调查资料。 2.某小学麻疹流行资料分析。 3.1952~1953年某市推行白喉预防接种资料分析。 4.两城市1990年死亡率比较。 【课题一】某市有10万人口,其中男性45,000人,女性55,000人,1992年死亡总数为1,000人(男600,女400)。当年,肺癌发病50例(男40,女10),其中45例死亡(男36,女9)。 作业要求:计算下列各指标。 1.1992年该市粗死亡率 2.1992年该市肺癌死亡率 3.1992年该市性别死亡率 4.1992年该市肺癌病死率

5.1992年该市肺癌死亡构成比 6.1992年该市肺癌性别死亡率比(男/女) 【课题二】某小学共有学生300名,某年1~5月份发生了麻疹流行,共发生病例20名。经调查发现,300名学生中有190名以往接种过麻疹疫苗,另有10名曾患过麻疹,其中2例发生在前一年的12月份。本次麻疹流行资料见图1。 图1 学生麻疹发病时间分布示意图 作业要求:完成下表计算。 表1 计算结果记录

1月2月3月4月5月1~5月罹患率(%) 期间患病率(%) 【课题三】某市人口30多万,全市共分10个区,1952~1953两年内该市推行白喉预防接种。接种对象是14岁以下托儿所、幼儿园和小学校儿童。第七区为该市白喉预防重点区。该区1952~1954年期间人口基本没有变动,共有14岁以下接种对象5000人。接种从1952年1月开始进行,连续不断地延至1953年9月,共接种3000人。在此接种期间及此后9个月至1954年6月为止,曾对接种者及接种对象未接种者中发生的白喉病例进行登记,结果如下: 表2 某市第七区1952.1~1954.6白喉预防接种情况及白喉发病情况 日期接种人数接种者中发病人数未接种者中发病人数* 250 0 10 1952 1~3月 400 2 5 4~6月 600 0 8 7~9月 700 1 12 10~12月 550 0 4 1953 1~3月 350 2 3 4~6月 150 1 6 7~9月 0 2 10~12月 3 4 1954 1~3月 0 3 4~6月

流行病学基本概念及调查研究方法资料整理

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及研究方法 第一部分流行病学基本概念 一、流行病学的定义及其诠释 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研究对象:人群 研究内容:疾病、伤害、健康 研究任务及工作深度:揭示现象、找出原因、提供措施 研究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数理法 二、流行病学研究的特征 1、群体特征; 2、以分布为起点的特征; 3、对比的特征; 4、概率统计的特征; 5、社会医学的特征; 6、预防为主的特征 三、常用疾病频率测量指标 1、发病指标:发病率、罹患率、续发率 2、死亡指标:死亡率、病死率、生存率 3、疾病负担指标:患病率、感染率、潜在减寿年数、伤残调整寿命年 四、疾病流行强度术语 1、散发; 2、爆发; 3、流行与大流行 五、流行病学中联系强度的概念及意义 1、相对危险度(RR值); 2、归因危险度(AR); 3、人群归因危险度(PAR); 4、比值比(OR值); 5、归因危险度百分比(AR%); 6、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PAR%); 7、标准化死亡比(SMR)

第二部分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一、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特点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是一种独特的宏观方法,是揉和了社会学和统计学的一种医学调查分析方法。它以医学知识为依据,利用观察和询问等手段来调查人群的疾病和健康状况,做出频率及分布的归纳、综合和分析,对结果给以恰当的解释,最后得出结论。是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特点表现为:(1)从人群的各种分布现象入手,将分布作为研究一切健康问题的起点; (2)具有相当的社会学调查和分析的成分; (3)贯穿着卫生统计学的思路、观点和手段(包括大数量的观点、概率的观点、对比分析、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判断); (4)依靠严密的逻辑思维、医学生物学上的合理性与统计学上的可能解释性对流行病学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二、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分类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类型见表1和表2。表1中是按设计类型划分的、常用的各种流行病学方法,它们是流行病学方法的主要部分和核心。表2是按实际工作性质和任务划分流行病学方法的类别,并非方法学的分类,只是表明在实际工作中的几种调研任务,这样划分便于了解和认识流行病学方法的全貌。这两方面的调研方法之间有密切联系和相互交织之处。例如,一次质量好的爆发调查中除横断面研究外,往往还可包含小规模的病例对照研究等。 表1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按设计类型 (3)生态学研究(相关研究) (4)探索性病例对照研究 (5)验证性病例对照研究 分析性研究(6)同时性队列研究 (7)历史性队列研究实验性研究(8)干预实验 理论性研究(9)流行病学模型研究表2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按工作性质分类) 病例(病家)调查 传染病 爆发调查 非传染病 现况调查 专题流行病学调查 动态观察

流行病学实习指导一答案

流行病学实习指导一答 案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实习一描述性研究 【课题一】 (二)疾病的三间分布 1、疾病的时间分布 【课题三】脊髓灰质炎是肠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夏秋季高发,意大利在北半球,因此,随着夏秋季的来临,脊髓灰质炎发病率逐渐升高,到9-10月份达到发病高峰;而阿根廷在南半球,季节正好与意大利相反,因此,其发病高峰集中在3月份左右。 脊髓灰质炎是肠道传染病,而麻疹是呼吸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夏秋季高发,而冬春季比较干燥,因此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期。 2、疾病的地区分布 【课题四】 各国冠心病死亡率存在差别的可能原因有遗传因素,饮食习惯,生活方式和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在分析时应注意各国收集资料的完整性不同可能造成的偏倚。各国诊断水平不同也可能产生偏倚。 【课题五】 从资料可以看出,在地方性甲状腺肿流行地区,该病的发生与当地环境中的碘含量有关。(相关资料,海洋是地球上碘的重要蓄积场所,来自海洋的碘蒸汽和微量碘尘与空气混合后,流向地区各地区时,引起分子量叫空气的平均分子量29大,所以距海洋远或被高山隔绝的地区,空气中含碘量也较少,此外,一地区的环境含碘量还与地势变化和被水冲刷,淋失有关。) 3、疾病的人群分布 【课题六】 一方面,婴儿由母体获得的抗体在出生后即逐渐下降,

另一方面,6个月龄后婴儿麻疹发病率逐渐上升,使感染者血清中出现相应抗体。 【课题七】 红绿色盲和血友病是X连锁隐性遗传病,由于女性体细胞有两条x染色体,当隐性致病基因在杂合状态(XAXa)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或遗传病不显示出来,这样的女性为表型正常的致病基因携带者。只有当两条X染色体上等位基因都是隐性致病基因纯合子(XaXa)时才表现出来。在男性体细胞中,只有一条X染色体,Y染色体上缺少同源阶段,所以只要X染色体上有一个隐性致病基因(XaY)就发病,因此红绿色盲和血友病的发病率均为男性高于女性。

流行病学实习指导《预防医学专业》

目录 实习一疾病频率测量 (1) 实习二描述性研究 (9) 实习三队列研究 (20) 实习四病例对照研究 (26) 实习五实验流行病学 (38) 实习六筛检试验评价 (46) 实习1 疾病频率测量 【目的】掌握流行病学常用疾病频率测量指标的概念、应用条件和计算方法。 【时间】4学时 【内容】

流行病学研究中常用的疾病频率测量指标包括: 1. 发病频率测量指标:发病率(incidence )、累积发病率(cumulative incidence ,CI )、发病密度(incidence density ,ID )、罹患率(attack rate )、续发率(secondary attack rate ,SAR ); 2. 患病频率测量指标:患病率(prevalence )、感染率(prevalence of infection ); 3. 死亡频率测量指标:死亡率(mortality rate ,death rate )、病死率(case fatality rate )、生存率(survival rate )。 请复习上述指标的概念、应用条件和计算方法。 【课题一】附图1-1表示在一个15000人的群体中,2010~2013年某病的发病及预后情况。 2010 2011 2012 2013 图1-1 某人群某病在2010~2013年间的发生及变化情况 图例:I 代表发病,R 代表好转或治愈,D 代表死亡 问题1:请计算2011年该人群某病发病率、患病率、死亡(专)率和病死率; 问题2:请计算2012年1月1日该人群某病的患病率。 【课题二】某地自1998年开始进行肿瘤登记报告工作,搜集恶性肿瘤发病资料和死亡资料。2000年登记的新发肺癌共5612例, 其中男性3847例, 女性1765例;2000年共死亡肺癌4916例, 其中男性3388例, 女性1528例。该地常住人口1083万,男性人口559万,女性人口524万。 问题3:请计算2000年该地肺癌的分性别和总的发病率及死亡率。 问题4:选择合适的表和图表示男女肺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 问题5:试述肺癌发病和死亡的性别分布特征。 I I I I I I I I I D D I D D I R R R R R R R R R I I

流行病实习指导参考答案

实习一 疾病频率的测量 【目的】 掌握流行病学研究中疾病频率测量常用指标的概念、应用条件和具体计算方法。 【时间】 3学时 【课题一】 问题1 表1-1 三年中每年发病率、期间患病率及年初时点患病率 年份 发病率(%) 期间患病率(%) 每年年初时点患病率(%) 1985 1986 1987 问题2 分子:患病率指新旧病例数,发病率指新发病例数;分母:患病率指平均人口数,发病率 指暴露人口数。 发病率是反映某时期某病发生的概率,用于直接估计疾病危险性的指标,是病因学研究的主要指标。患病率是反映某时期某病的存在情况,反映某人群对某病的负担程度。 问题3 罹患率通常用于较小范围或短期间的流行。此病的病程较长,所以不适合用罹患率。 【课题二】 问题1 1999年该镇糖尿病的发病率=%1002 /)100009000(200 ?+=% 问题2 1999年该镇糖尿病的死亡= %1002 /)100009000(35 ?+=% 问题3 1999年该镇糖尿病的病死率= 200 80035 +×100%=% 问题4 1999年1月1日该镇糖尿病的患病率=9000 800 ×100%=% 问题5 1999年该镇糖尿病的期间患病率=2 /)100009000(200 800++×100%=% 【课题三】 问题1 (1)1976年 结 核 病 的 发 病 率= 208500000 350003600+×10万/10万= 10万。 (2)1976年1月1日活动性结核病的时点患病率=日人口数 月1145000 ,由于缺乏分母无法计算。 (3)1976年活动性结核病患病率=208500000 35000 360045000++×10万/10万 =10万。 (4)1976年结核病死亡率= 208500000 4500 ×10万/10万。 1976年结核病病死率=360045000350004500 ++×10万/10万。 (5)家庭内续发率=51335 867 ×10万/10万=10万。

流行病学实习指导一答案

流行病学实习指导一答案 Final approval draft on November 22, 2020

实习一描述性研究 【课题一】 (二)疾病的三间分布 1、疾病的时间分布 【课题三】脊髓灰质炎是肠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夏秋季高发,意大利在北半球,因此,随着夏秋季的来临,脊髓灰质炎发病率逐渐升高,到9-10月份达到发病高峰;而阿根廷在南半球,季节正好与意大利相反,因此,其发病高峰集中在3月份左右。 脊髓灰质炎是肠道传染病,而麻疹是呼吸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夏秋季高发,而冬春季比较干燥,因此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期。 2、疾病的地区分布 【课题四】 各国冠心病死亡率存在差别的可能原因有遗传因素,饮食习惯,生活方式和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在分析时应注意各国收集资料的完整性不同可能造成的偏倚。各国诊断水平不同也可能产生偏倚。 【课题五】 从资料可以看出,在地方性甲状腺肿流行地区,该病的发生与当地环境中的碘含量有关。(相关资料,海洋是地球上碘的重要蓄积场所,来自海洋的碘蒸汽和微量碘尘与空气混合后,流向地区各地区时,引起分子量叫空气的平均分子量29大,所以距海洋远或被高山隔绝的地区,空气中含碘量也较少,此外,一地区的环境含碘量还与地势变化和被水冲刷,淋失有关。) 3、疾病的人群分布 【课题六】 一方面,婴儿由母体获得的抗体在出生后即逐渐下降,

另一方面,6个月龄后婴儿麻疹发病率逐渐上升,使感染者血清中出现相应抗体。 【课题七】 红绿色盲和血友病是X连锁隐性遗传病,由于女性体细胞有两条x染色体,当隐性致病基因在杂合状态(XAXa)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或遗传病不显示出来,这样的女性为表型正常的致病基因携带者。只有当两条X染色体上等位基因都是隐性致病基因纯合子(XaXa)时才表现出来。在男性体细胞中,只有一条X染色体,Y染色体上缺少同源阶段,所以只要X染色体上有一个隐性致病基因(XaY)就发病,因此红绿色盲和血友病的发病率均为男性高于女性。

流行病学 队列研究教案

学时:4 目标和要求:掌握前瞻性队列研究的设计原理、用途、实施过程、人年计算,RR、AR、AR%、PAR%的概念和意义。熟悉队列研究的常见偏倚和控制,熟悉其优缺点。 教学手段:多媒体、例证、提问等。 队列研究 探讨疾病的病因和危险因素是流行病学在医学研究中的重要应用之一,前一章讲述的现况研究是一种横断面研究,因与果是同时存在的,故其在病因研究中的作用有限。在研究疾病与病因的关系时,分析性流行病学方法更为常用、且更具效率,能够验证病因假设。队列研究以及下一章介绍的病例对照研究是分析性流行病学最基本的两种形式。队列研究主要用来研究一种暴露及其不同的水平与其后的发病危险或其他结果之间的关联性。本章主要介绍队列研究的概念、基本类型与应用;队列研究的实施步骤、结果的分析与解释;队列研究中常见的偏倚及其控制;队列研究的优缺点等。 第一节概述 一、基本概念 (一)定义及有关术语 队列研究(cohort study)又称为群组研究,是将特定的人群按其是否暴露于某因素或按不同暴露水平分为n个群组或队列,追踪观察一定时间,比较两组或各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差异,以检验该因素与某疾病有无因果联系及联系强度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队列研究由于被观察对象在疾病出现以前先分组,然后随访一段时间观察再比较其结局,故有人称之为随访研究(follow- up study)。 调查方向现在将来 暴露疾病人数比较发生率 a a/(a+b) b c c/(c+d)

d 图1 队列研究原理示意图 (耿贯一,1998,略加修改)从上述定义可以看出,队列研究的基本思路是:如果某因素是某病的危险因素,那么暴露于该因素的人群经过一定时间后,其发病的比例一定高于未暴露人群,且暴露于该因素的机会越多则发病风险越高。反之,如果该因素不是危险因素,那么暴露与非暴露人群的发病率无差异或差异无统计意义。 这里的暴露是指研究对象接触过某种欲研究的因素或具有某种特征和行为,比如工作场所具有某种有害毒物、吸烟、饮酒等。而队列则是指具有该暴露的一组人群,队列可以是固定的,即人群在相同时间进入队列并对其随访到观察期结束;也可以是动态的,即研究开始后不断有人加入或退出。所谓危险因素泛指能导致疾病的发生增加的研究因素。 (二)队列研究的特点 1. 在时序上是由前向后的,属于前瞻性研究。队列研究在疾病发生前开始进行,要往后随访一段时间才能发现病例。 2. 属于观察性对比研究。暴露与否是客观、自然存在于研究人群的,而不是人为确定的,这一点可以与实验性研究相区别。 3. 研究对象按暴露与否进行分组,而不是按是否发病进行分组的,这一点与病例对照研究正好相反;也不是随机分组的,这与实验性研究不同。 4. 从病因链的角度来看,队列研究是从“因”到“果”的研究,在病因推断上合乎逻辑推理的顺序,其结果的可靠性强。 (三)队列研究的类型 根据研究对象进入队列的时间及资料获取的方式不同,可以将队列研究分为三种类型。 1.前瞻性队列研究(prospective cohort study)研究对象的确定与分组是根据研究开始时的实际情况,如是否暴露来确定,研究的结局需随访观察一段时间才能得到,这种设计叫前瞻队列研究。优点:可信度高、偏倚少。缺点:费时、费人力、物力、财力。 2.历史性队列研究(historical cohort study)研究工作是现在开始的,而研究对象是过去某个时间进入队列的。其特点是追溯到过去某时期,决定人群对某因素的暴露史,然后追查至现在的发病或死亡情况。由于研究结局在研究开始时已经发生,然后追溯到过去某时期,其性质是回顾性的,故这种设计又叫回顾性队列研究(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优点:省时、省人力物力。缺

流行病学流行病学实习课要点总结

《流行病学》实习课程要点总结 临床医学一专业 实习课程要点 实习一、二 疾病频率测量、疾病的分布 实习一 [课题一]实例:疾病频率指标的选择及意义 【要点】 1.不同发病情况的判别(发病、隐性感染、死亡三种病例)。 2.疾病频率指标的选择: (1)三大类:发病、患病、死亡与生存。 (2)从指标的定义即计算公式(分子、分母)出发,与指标的适用范围相联系。 ★患病率与发病率的区别 观察时间 较短,1个月或几个月 一般1年或更长时间 特点 静态描述 动态描述 影响因素 影响发病率变动的因素,病 后死亡或痊愈及康复情况及 患者病程等 疾病流行情况、诊断水平、 疾病报告质量等

判别发病情况/类型→选择频率指标→指标计算及意义解读。 【解题】 本例可计算的指标:发病率、时点患病率、感染率、死亡率、病死率。 本例不可计算指标:罹患率、续发率、生存率。(从各指标的适用范围考虑) Q:期间患病率? →从定义出发,“期间”调查时间比“时点”长(强调:一次调查时间),本例并不适用。 实习二[课题一、二、三]实例:疾病“三间”分布资料分析 【要点】 1.疾病“三间”分布:时间、地区、人群。 2.结合资料所描述的特征与数据(作图分析非常必要,如折线图等),判别“三间”分布具体类型(★注意:同一分布不同类型之间的区别)。 3.对资料的实际情况具体分析,分析可能原因、提出病因线索。 ★流行病学三角:

了解资料的背景资料(所研究疾病的基本情况)→分析具体分布类型(“三间”→具体表现形式)→结合数据的统计图形分析资料在疾病分布上的特征→分析可能原因→提出病因线索。 【解题】 1.根据数据描绘折线图等统计图形,观察整体趋势及细节(如拐点、波动、数据为0时的情况等等),即可得到疾病分布的具体类型。 对数据的描述,需先整体后分段(根据分组情况)。如问题3、5的分析。 2.从资料提供的指标、所研究疾病的背景,可进一步分析可能原因。 问题1中的指标为病死率,先从该指标的定义出发,根据流行病学三角模型,分析影响分子/分母变化的可能情况,即可得到可能原因。所提出的病因线索需与所研究疾病的实际情况相符。 问题2中需要结合布鲁氏菌病的背景。 问题4中需了解国家计划免疫的情况: 3.完成上述分析之后,需要进一步查阅相关文献,提出更合理化的病因线索。 实习五病例对照研究 【要点】 1.病例对照研究的设计原理 2.四格表资料的整理与分析(分析性研究、实验性研究资料整理重要形式)。 3.病例对照研究指标的计算与意义: 2、OR、OR 95%CI。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