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特网信息交流与网络安全80469
- 格式:ppt
- 大小:1012.50 KB
- 文档页数:20
自考06976网络安全
网络安全是指在计算机网络系统中防止非法使用、防止计算机系统硬件、软件和数据遭到破坏、防止计算机病毒、网络钓鱼和其他攻击形式的安全防护措施。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安全问题变得更加突出和重要。
首先,网络安全需要加强对网络系统的保护。
网络系统中的硬件、软件和数据都是网络安全的关键部分。
必须采取措施来保护这些重要组成部分,以防止黑客攻击、计算机病毒的传播和非法访问。
网络管理员应定期更新系统的安全补丁和防病毒软件,加强对系统的监控和管理,及时发现并应对潜在的安全威胁。
其次,网络安全需要加强对用户的安全教育。
用户是网络安全的薄弱环节,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行为直接关系到网络安全的强弱。
用户应该接受网络安全培训,了解常见的网络攻击形式和防范措施,保护个人隐私和密码的安全。
同时,用户在使用网络时要保持警惕,不随意点击可疑链接或下载未知的文件,不泄露个人信息和重要的登录账号和密码。
最后,网络安全需要加强国际合作。
网络安全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各国之间应加强信息共享和执法合作。
各国政府需要制定更加严格的法律和法规来打击网络犯罪行为,加强对黑客和网络攻击者的打击力度。
同时,各国应建立网络安全合作机制,共同应对全球范围内的网络安全挑战,共同维护网络空间的和平、安全和稳定。
总结起来,网络安全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保护和防范。
保护网络系统的安全、加强用户的安全教育和加强国际合作是实现网络安全的重要手段。
只有全面提升网络安全的能力和水平,才能够更好地保护网络空间的安全和稳定。
1.2因特网的信息交流与网络安全1.2 因特网的信息交流与网络安全简介因特网(Internet)是当今使用最广泛的计算机网络之一,它连接了全球的计算设备,为人们提供了无限的信息资源和沟通交流的机会。
随着因特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
本文将重点介绍因特网的信息交流方式以及相关的网络安全问题,并提供一些保护个人信息和网络安全的基本方法。
1. 因特网的信息交流方式因特网为用户提供了多种信息交流方式,以下是常见的几种:1.1 电子邮件电子邮件是因特网上最古老和最常见的信息交流方式之一。
它允许用户发送和接收文字、文件和多媒体内容,并可以随时随地访问/管理电子邮件。
1.2 即时通讯即时通讯(Instant Messaging)是一种实时的文本交流方式,在因特网上非常流行。
它允许用户通过文字、表情符号、图像和声音来进行即时交流。
1.3 在线社交网络在线社交网络,如Facebook、Twitter和Instagram等,成为了人们分享生活点滴、结交朋友和建立专业联系的重要平台。
用户可以发布文字、图片和视频,并与其他人进行互动。
1.4 博客和论坛博客和论坛是用户在因特网上公开分享意见、观点和知识的平台。
用户可以发布文章、评论、回复和讨论,与其他人交换观念。
2. 网络安全问题随着因特网的发展,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威胁个人和组织的信息安全。
以下是常见的网络安全问题:2.1 和恶意软件和恶意软件是一种可以感染计算机系统并对其造成破坏的程序。
它们可能通过邮件附件、文件或访问感染的网站传播。
2.2 数据泄露数据泄露是指个人或组织敏感信息被未经授权的访问、使用或披露。
这可能导致个人隐私被侵犯和财产损失。
2.3 网络钓鱼网络钓鱼是一种诈骗手段,攻击者冒充合法机构,通过电子邮件或虚假网站诱导用户提供个人信息或进行非法交易。
2.4 DDoS 攻击DDoS(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是一种试图使网络资源不可用的攻击方式,攻击者通过向目标服务器发送大量请求,使其超出负荷而崩溃。
1.2因特网的信息交流与网络安全1.2 因特网的信息交流与网络安全1.2.1 因特网的信息交流在21世纪的今天,因特网已经成为了人们信息交流的主要平台。
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都可以通过因特网来发送、接收和共享各种类型的数据和信息。
因特网通过计算机网络连接了全球各个角落的用户,使得信息的传递更加迅速和方便。
以下是因特网的信息交流的几个重要方面:1.2.1.1 电子邮件电子邮件是因特网上最常用的信息交流方式之一。
它允许用户通过电子邮件地质发送和接收电子邮件。
电子邮件的优点包括速度快、成本低廉以及可以发送大量的文字和附件。
人们可以通过电子邮件来交流工作、学术或个人的信息。
1.2.1.2 即时通讯即时通讯是一种实时的文本交流方式。
通过即时通讯工具,用户可以实时地与其他用户进行文本消息的交流。
即时通讯的优点在于实时性好,可以迅速解决问题和进行讨论。
常见的即时通讯工具包括、Skype等。
1.2.1.3 社交媒体社交媒体是一种通过互联网和因特网来交流信息和分享内容的平台。
它允许用户创建个人资料、发布照片和视频、关注其他用户,并进行评论和点赞等互动操作。
社交媒体的例子包括Facebook、Twitter、Instagram等。
社交媒体的优点包括便于用户之间的交流和信息共享,可以扩大影响力和宣传效果。
1.2.1.4 网络论坛和博客网络论坛和博客是用户可以在网上发表观点、提出问题和进行讨论的平台。
用户可以在论坛上注册账号,并参与到各种感兴趣的话题讨论中。
博客则是个人可以发布自己的观点、经验和知识的网站。
这些平台广泛涵盖了各种领域的讨论,包括技术、艺术、政治等。
1.2.2 网络安全随着因特网的广泛应用,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
网络安全指的是保护计算机系统和网络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破坏、窃取或干扰。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网络安全方面:1.2.2.1 防火墙防火墙是用于保护计算机网络免受恶意攻击和未经授权的访问的安全设备。
防火墙可以监控进出网络的数据流量,并根据特定规则来允许或阻止特定类型的数据。
高中信息技术《因特网信息交流与网络安全》练习题(附答案解析)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以下关于密码设置说法不正确的是()A.密码越长,黑客猜中的概率越低B.经常改变自己的密码,以防密码泄露C.为了方便记忆,密码长度越少越好,最好是一两位D.一般不要设置和帐号相同的密码2.下列行为中,不适当的是()A.安装正版软件B.参加反盗版公益活动C.购买正版CDD.未征得同意私自使用他人资源3.下列关于知识产权的叙述,正确的是()A.可以自由下载电子书籍、软件、光盘等B.如需要在自己的作品中引用他人的作品,应注明引用信息的来源、作者C.可以复制他人信息作品的内容D.在网络上,对于作者声明版权的作品,不必说明就能引用4.下列关于防火墙的说法错误的是()A.防火墙的安全级别一般可以设置B.所有进出网络的通讯流必须有安全策略的确认和授权C.防火墙可以由软件构成,也可以由硬件构成D.防火墙可以完全代替防病毒软件5.有些计算机病毒会设定发作条件,这个条件可能是某个日期、键盘的点击次数或某个文件的调用。这主要体现了计算机病毒的哪个特点。()A.非授权可执行性B.表现性C.隐蔽性D.可触发性6.微博,即微博客(MicroBlog)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以及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微博只可以发布文字,不可以发布图片和视频B.用户可以在微博上浏览感兴趣的信息,也可以在微博上发布信息供别人浏览C.用户可以通过手机、网络等方式来即时更新自己的微博信息D.微博有网易微博、新浪微博、腾讯微博等7.以下交流工具当中,属于即时性信息交流的是()。
①Email;②微博;③IP电话;④QQ;⑤论坛;⑥微信A.①③④⑥B.③④⑥C.①②⑤D.①②③④⑤⑥8.下列都属于非实时信息交流方式的是()。
[导学案]1、2因特网信息交流与网络安全教学目标:1、了解病毒、防火墙、加密和解密技术等网络安全方面的相关知识。
3、体验因特网交流的常用工具有哪些?选择适当的工具进行交流;4、知道如何保护信息安全,提高网络安全防范意识。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重点:因特网中信息交流的方式;网络病毒、防火墙,如何增强网络安全。
教学难点:因特网中信息交流方式方法教学方法及策略: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
教学内容分析: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丰富与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得越来越方便,交流方式也越来越丰富。
思考一个问题:网络出现之前与网络出现之后,人们之间的交流有了什么样的区别?1.2.1因特网信息交流列举常用的网络信息交流方式。
(P09)随着因特网应用的不断普及,整个社会对网络的以来程度越来越大。
但是网络的发展同时也伴随着一系列问题,信息系统及网络资源都受到各种威胁。
如:计算机病毒、黑客入侵等。
1、计算机网络病毒(P11-12)(1)定义:计算机病毒是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毁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且能够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2)特点:可传播性、可执行性、破坏性和可触发性、感染传播速度快、扩散面广、难于彻底清除、破坏性大等。
(3)病毒来源:一种来自于电子邮件、一种来自于下载的文件。
2、认识防火墙(P13)一个或一组网络设备,它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网络之间,用来加强访问控制,防止一个网络受到来自另一个网络的攻击。
如果从实现方式上来分,防火墙又分为硬件防火墙和软件防火墙两类。
防火墙(firewall)控制着访问网络的权限、只允许特许用户进出网络。
3、加密、解密技术(P13)为确保网络安全,仅安装防火墙是不够的,还需要采用其他技术,如用户验证、入侵检测、密码技术等。
替换法是一中常见的加密方法。
对计算机加密使用的算法有对称密匙加密算法和公开密匙加密算法两类。
对称密匙使用同意密匙进行加密和解密,又称绘画密匙加密算法。
1.2因特网信息交流与网络安全编制:李娟娟日期:2011.9.16一、学习目标:1、了解病毒、防火墙、加密和解密技术等网络安全方面的相关知识,知道如何保护信息安全,提高网络安全防范意识;2、能够根据实际需求选择恰当的方式、方法进行信息交流;二、知识要点:1、因特网的交流比传统的语言和书面交流方式,变得更加广泛、快捷和方便。
2、因特网允许有着不同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双向交流。
但是,语言的差异永远是信息交流的主要障碍3、因特网交流工具并不能替代其他的交流手段,恰当的使用各种信息交流工具,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学习和生活。
4、因特网的信息交流工具有、、聊天室、、网络电话、可视电话5、计算机病毒: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毁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且能够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在网络环境下,计算机病毒除了具有以下共性:可传播性、可执行性、破坏性,还具有一些新的特点,如感染速度快、扩散面广、难于彻底清除、破坏性大等。
因此,计算机网络病毒比单机病毒的危害更大,杀伤力也更强,必须采取措施加强防治。
知识拓展:计算机病毒的特点传染性:病毒通过自身复制来感染正常文件,达到破坏电脑正常运行的目的,但是它的感染是有条件的,也就是病毒程序必须被执行之后它才具有传染性,才能感染其他文件。
破坏性:任何病毒侵入计算机后,都会或大或小地对计算机的正常使用造成一定的影响,轻者降低计算机的性能,占用系统资源,重者破坏数据导致系统崩溃,甚至损坏硬件隐藏性。
病毒程序一般都设计得非常小巧,当它附带在文件中或隐藏在磁盘上时,不易被人觉察,有些更是以隐藏文件的形式出现,不经过仔细查看,一般用户是不会发现的。
潜伏性:一般病毒在感染文件后并不是立即发作,而是隐藏在系统中,在满足条件时才激活。
一般都是某个特定的日期,例如“黑色星期五”就是在每逢13号的星期五才会发作。
可触发性:病毒如果没有被激活,它就像其他没执行的程序一样,安静地呆在系统中,没传染性也不具有杀伤力,但是一旦遇到某个特定的文件,它就会被触发,具有传染性和破坏力,对系统产生破坏作用。
因特网信息交流与网络安全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人们在生活、工作中第一需要就是互相沟通。
提问1:常见的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方式有哪些?书信、电话、传真、电视、广播因特网其中,最直接、最全面的沟通也许就是面对面的谈话。
但是在某种意义上,因特网在跨文化交流方面的影响远远超过以往的任何媒体。
针对以上观点举例说明。
列表:教学环节及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由于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接触面广,相互沟通的要求高,仅仅靠面对面的接触就不够了,那么如何选择使用各种信息交流工具促进沟通与合作呢?下面我们来看这样一个例子事例:深圳一家公司与北京一家研究所共同开发一个计算机应用程序,这种合作需要双方不断的交流和接触。
例如,深圳的技术人员遇到难题,需要向北京的技术人员请教,去趟北京肯定是不经济的。
体会在交流中,语言、文化、背景等差异在交流中的影响把问题写到信上,用特快专递寄往北京打个电话给北京的同事发份传真过去发封电子邮件结论:最佳的方式——因特网信息交流通过填空增强学生知识的巩固那究竟什么是计算机病毒呢?实践:教学环节及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1、用搜索引擎上搜索什么是计算机病毒。
2、用搜索引擎上搜索电脑病毒的发展历史。
概念:计算机病毒是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毁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能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扩展:了解病毒的传播途径,表现方式和常见类型,列表:看了故事会觉得先偷偷潜入并再进行破坏更容易取得胜利,就像计算机中的病毒不但可习题:通过利用搜索引擎在网上的查阅,理解计算机病毒的大概定义,也了解了1.以下说明计算机病毒特征正确的是( )A.潜伏性\可触发性\传染性\易读性\传染性B.传染性\传染性\易读性\潜伏性\伪装性C.传染性\潜伏性\多发性\安全性\激发性D.传染性\潜伏性\隐蔽性\破坏性\可触发性2.下列属于计算机感染病毒迹象的是()。
A.设备有异常现象,如显示怪字符,磁盘读不出B.在没有操作的情况下,磁盘自动读写C.装入程序的时间比平时长,运行异常D.以上都不正确随着网络的普及,病毒的传播也从简单的介质传播向多样化的网络传播发展防火墙:防火墙又分为硬件防火墙(见第三章)教学环节及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和软件防火墙两类。
2017年北师大网络教育0094《网络信息安全》注意:本文档仅供参考,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修改。
章节1:引言1.1 背景网络信息安全是指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保护网络系统、网络数据以及网络用户的安全和隐私的一门学科。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
1.2 目的章节2:基本概念2.1 网络信息安全概述网络信息安全的定义和重要性,以及常见的网络信息安全威胁。
2.2 基本原理网络信息安全的基本原理,包括身份认证、访问控制、数据加密等。
2.3 信息安全法律法规概述介绍相关的网络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
2.4 安全风险评估介绍安全风险评估的目的和方法,以及如何制定相应的安全策略。
章节3:网络安全技术3.1 网络防火墙介绍网络防火墙的作用和原理,以及常用的防火墙技术。
3.2 网络入侵检测系统介绍网络入侵检测系统的作用和原理,以及常见的入侵检测技术。
3.3 密码学基础介绍密码学的基本概念和算法,包括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
3.4 虚拟专用网络介绍虚拟专用网络(VPN)的原理和应用,以及如何建立和管理VPN。
章节4:网络安全管理4.1 安全策略制定介绍网络安全策略制定的步骤和方法。
4.2 安全意识教育介绍网络安全意识教育的重要性和方法。
4.3 安全事件响应介绍网络安全事件的分类和应对措施,以及如何进行安全事件响应。
4.4 安全漏洞管理介绍网络安全漏洞的概念和管理方法,包括漏洞扫描和漏洞修复。
章节5:网络信息安全案例5.1 网络钓鱼攻击介绍网络钓鱼攻击的原理和防范措施。
5.2 数据泄露事件介绍数据泄露事件的原因和防范措施。
5.3 DDOS攻击介绍DDOS攻击的原理和防范措施。
5.4 非法访问事件介绍非法访问事件的原因和防范措施。
附件:1、附件1:网络安全检查清单2、附件2:网络安全法律法规汇总表3、附件3:网络安全技术手册法律名词及注释:1、网络安全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