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反并购策略课件
- 格式:pptx
- 大小:2.72 MB
- 文档页数:68
反并购策略反并购策略旨在分别从事前、事中、事后三方面构成反并购业务的完整内容。
•建立“合理的”持股结构•在章程中设置反收购条款•反收购策略性公司重组•焦土术的常用做法•毒丸术的常用做法•金降落伞、灰色降落伞和锡降落伞•帕克曼防御术•“白马骑士”•鲨鱼观察者•防御性合并•刺激股价涨升•股份回购与死亡换股•死亡换股•管理者收购建立合理的持股结构收购公司的关键是收购到“足量”的股权。
一个上市公司,为了避免被收购,应该重视建立这样的股权结构,在该种股权结构中,公司股权难以“足量”地转让到收购者的手上.很显然,这里的所谓“合理持股结构”的“合理”,是以反收购效果为参照标准的.建立这种股权结构,其做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一、自我控股即公司的发起组建人或其后继大股东为了避免公司被他人收购,取得对公司的控股地位.其间又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在一开始设置公司股权时就让自己控有公司的“足量”股权。
另一种情况是通过增持股份加大持股比例来达到控股地位。
自我控股又有控股程度的差别。
自我控股如果达到51%的比例,那么敌意收购不再可能发生,收购与反收购问题不复存在.一般来说,在股权分散的情况下,对一个公司持有25%左右的股权就能控制该公司。
但从理论上说,只要持股比例低于50%,敌意收购就可能发生,公司就要面临反收购问题.一个股东对自己控制的上市公司持股比例越大,该上市公司被收购的风险就越小,当持股比例大到51%时,被敌意收购的风险为零.那么在51%以下,该持股多少比例才为最佳“点位"呢?这要视控股股东及目标公司的具体情况而定。
持股比例太小,难以收到“足够"的反收购效果;持股比例太大,则会过量“套牢”资金。
合适的持股比例点位应是这两方面的“平衡点”。
二、交叉持股或相互持股即关联公司或关系友好公司之间相互持有对方股权,在其中一方受到收购威胁时,另一方伸以援手。
比如A公司购买B公司10%的股份,B公司又购买A公司10%的股份,它们之间达成默契,彼此忠诚相互保护,在A公司沦为收购靶子时,B公司则锁住A公司的股权,加大收购者吸纳“足量”筹码的难度,同时B 公司在表态和有关投票表决时支持A公司的反收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