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教育版地理七年级上册课件:中国区域篇1.3《青藏高原地区》(共41张PPT)优质课件
- 格式:pptx
- 大小:4.82 MB
- 文档页数:40
沪教版(上海)七年级地理第一学期中国区域篇(上)1.3《青藏高原地区》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青藏高原地区》是沪教版(上海)七年级地理第一学期中国区域篇(上)的一个重要章节。
本章节主要介绍了青藏高原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生态系统、人文特征等内容。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我国青藏高原的基本情况,认识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以及青藏高原上生活的人们和他们的生产方式。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节前,已经学习了我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对我国的地形、气候、生态系统等有一定的了解。
但青藏高原地区作为一个特殊的地理区域,其高海拔、低氧环境、独特的生态系统等特点是学生较为陌生的。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深入了解青藏高原的特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青藏高原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生态系统、人文特征等基本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青藏高原的独特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认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青藏高原的自然环境特点、生态系统、人文特征。
2.难点:青藏高原的独特性以及其对生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通过观察图片、视频等,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青藏高原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
2.讨论法:分组讨论青藏高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合作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青藏高原上的典型生物和人类生活案例,深入理解青藏高原的特点。
六. 教学准备1.准备青藏高原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青藏高原的典型生物和人类生活案例。
3.准备讨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青藏高原的美丽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青藏高原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
2.呈现(10分钟)利用视频、图片等资源,呈现青藏高原的自然环境特点,如高海拔、低氧环境、雪山、草原等。
沪教版(上海)七年级地理第一学期中国区域篇(上)- 1.3 《青藏高原地区》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青藏高原地区》是沪教版(上海)七年级地理第一学期中国区域篇(上)的一个重要章节。
本章节主要介绍了青藏高原的自然环境、地理特征、资源分布、人文景观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可以对青藏高原有更深入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环保意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节前,已经学习了中国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等基础知识,对中国的地理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但青藏高原地区作为一个特殊的地理单元,其自然环境和人文特征具有独特性,需要学生通过本章节的学习来进一步掌握。
同时,学生对于青藏高原地区的认知程度不一,部分学生可能对青藏高原有一定的了解,部分学生则可能较为陌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青藏高原的自然环境、地理特征、资源分布、人文景观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等方面的内容;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青藏高原地区的热爱和保护意识,增强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青藏高原的自然环境特点、地理特征、资源分布、人文景观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2.教学难点:青藏高原的自然环境特点、地理特征、资源分布、人文景观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等方面的具体内容。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创设青藏高原地区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搜集和处理信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合作探讨法: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4.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青藏高原地区的典型实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沪教版(上海)七年级地理第一学期中国区域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