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巴中自然和人文资源

巴中自然和人文资源

巴中自然和人文资源
巴中自然和人文资源

巴中自然和人文资源

1、自然资源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光雾山-诺水河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国家森林公园:

空山国家森林公园(通江)、米仓山国家森林公园(南江)、镇龙山国家森林公园(平昌)、天马山国家森林公园(巴州)

四川省级风景名胜区:

南江光雾山风景名胜区、通江大巴山-诺水河风景名胜区

四川省级森林公园:

巴中市南阳森林公园

巴中市其他自然景点一览:

十八月潭、三江水乡、王望山、莲花山、阴灵山、水宁寺等

2、人文资源

红色旅游资源:

通江红军城、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赤化全川-全国最大的红军时刻标语、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纪念馆、空山战役遗址、红色古镇-毛浴、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遗址

古镇古舍:

恩阳古镇、白衣古镇、百年老屋—易家老屋

佛教资源:

南龛石窟、西龛石窟、北龛石窟、东龛石窟、光福寺、水宁寺和水宁

寺石窟

民风民俗:

巴中皮影、巴山背二哥、巴渝舞、巴山地区的婚俗、打三朝等

其他资料或建议:

1、“据史料记载,汉末陈畿、马忠,阆中侯张鲁,蜀汉左将军宕渠侯句扶、桓侯张飞,唐章怀太子李贤,唐代大诗人李白、杜甫、李商隐,唐巴州刺史严武、史俊、羊士锷,吏部尚书张禕,唐龙镇状元张曙,宋代张垓、章崇简,爱国诗人陆游,巴中籍的天文学家张思训、民族英雄宗泽、岳飞,以及明清时期众多的墨客诗人,都在巴中县城居住或游览过,有的留下了不少名诗佳作、题记碑刻及书坊、洗墨池等珍贵遗迹。仅现在的南龛山上留有历代墨客脍炙人口的题记就有50条,诗文52首。至今仍保存完好的有:巴州刺史严武为保护南龛摩岩造像所作《乞额疏》和向肃宗帝奏请修建西龛“光福寺”的奏文碑刻,镌于南龛的李白亲书“怪状”二字草书,杜甫在南龛的“九日奉镌严大夫”诗的楷书石刻,镌于金宝泉崖壁上的岳飞亲题的“墨庄”真迹等,加上南龛对面立于凌去塔院墙壁的前清四川学使吴杰题写出的“共登青云梯,以为人文振兴之兆”的巨大石碑等,都是全川稀有的文物珍品。”

建议:是否可以搞一个历朝历代在巴中出生或者居住过的文人墨客的作品或者手迹展?

2、埋藏在巴中地下的古文物也较为丰富。解放后,相继在清江始宁古县废墟上发现了新石器时代巴族人使用过的石斧一件,在巴中中学发掘出“秦半两”一枚,在城西发掘出东汉时代巴族暮葬群一处,“五珠钱”千余枚。前不久发掘明代古暮一座,不仅有四百多年未腐烂的尸腊一具,还发现“大明通行宝钞”24张。据先后来巴中的有关专家、学者鉴定,有116件文物达到四级以上标准,其中一级文物一件(属国宝),二级文物12件,三级100件,四级3件。众多的文物古迹,是巴中悠久历史的见证。

建议:是否可以将巴中市博物馆也规划在南龛文化产业园中?

3、从而发生在巴中历史上重要的军事、政治事件或民情风俗、风景为题材创作的各种文艺作品,也显示了巴州是一个文化悠久发达的古城。这些文学作品中,有歌颂汉将军严颜“临范持大节,孤身欲断头”那种英雄气概的诗句“将军大节重如山,云让孤高松让寒,一曲巴江城下水,年年流照旧衣冠”;有在岳飞“墨庄”真迹石刻处题写的赞美其抗金收复河山的豪情壮志的诗句“巴水有情酬壮志,年年流奏《满江红》”;有以北宋时期巴中孝女赵琼瑶替父伸冤,四次赴河南向包公上诉终得昭雪的事件为题材编著写的剧本--《四下河南》;有以恩阳义阳山红梅仙子反抗邪恶追求自由幸福生活的斗争为题材写出的神话川剧《斩巴蛇》;有以唐章怀太子李贤贬居巴州后劝学劝农有德于民的史实为题材编写的历史剧《太子贬巴州》等等。这些作品散在民间,戏剧又多次在舞台上演,使这些民间故事和民间传说在巴中人民中广为流传,并且不断激励人们向大自然和一切邪恶势力作斗争的勇气和斗志。

建议:是否可以对巴中本地剧进行包装后在文化产业园中循环放映?

畅谈西湖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价值的完美结合

畅谈西湖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价值的完美结合 经济学 苗做 提及西湖,一句句优美的诗句不断地闪现,“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好是杭州”“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美之如歌,声协宫商,感心动耳,荡气回肠!这是我们首先在心里的对西湖的美好印象,并且也是西湖吸引人的一种自然人文价值的表现。 杭州西湖,一个令人心驰神往的地方。它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部,杭州市市中心,旧称武林水也称西子湖。 具体说来,让我们在欣赏它美丽的风景的同时来畅谈一下它自然景观方面的价值。 第一,它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和康体娱乐价值等价值。它三面环山,南北长约3.2千米,东西宽约2.8千米,面积约6.5平方千米。碧水蓝天,湖裹山中,山屏湖外,湖和山相得益彰等; 第二,在西湖区域内,景色类型丰富,密度较大,搭配协调,形成了一定规模的旅游资源。湖区以苏堤和白堤的优美风光见称,苏堤和白堤横贯于西湖,把西湖分隔为西里湖,小南湖,岳湖,外湖和里湖五部分。每当晨光初启,宿雾如烟,湖面腾起薄雾时,便出现"六桥烟柳"的优美风景,是钱塘十景之一。绕湖一周近15千米。西湖平均水深2.27米,水体容量约为1429万立方米。湖中被孤山、白堤、苏堤、杨公堤分隔,按面积大小分别为外西湖、西里湖(又称“后西湖”或“后湖”)、北里湖(又称“里西湖”)、小南湖(又称“南湖”)及岳湖等五片水面,其中外西湖面积最大。孤山是西湖中最大的天然岛屿,苏堤、白堤越过湖面,由此形成了“一山、二塔、三岛、三堤、五湖”的基本格局。 第三,西湖很多景色旅游品位和等级较高,特色明显,吸引力较大,让人过目不忘的景色比比皆是,比如位于五云山南麓的云栖坞里,为林木茂盛的山坞景观,翠竹成荫,溪流叮咚,清凉无比。长一公里的云栖竹径,两旁翠竹成荫,小径蜿蜒深入,潺潺清溪依径而下,娇婉动听的鸟声自林中传出,整个环境幽静清凉,与闹市相比,格外使人感到恰适轻松,爽心悦目。 第四,旅游资源不仅质量高,而且集群状况好,有山有水有江(钱塘江),这个山比如玉皇山,它介于西湖与钱塘江之间,海拔二百三十九米,凌空突兀,衬以蓝天白云,更显得山姿雄峻巍峨。每当风起云涌之时,伫立山巅登云阁上,耳畔但闻习习之声,时有云雾扑面而来,飞渡而去。湖山空阔,江天浩潮,此景此境被命名为玉皇飞云,并以其壮阔、崇高而入选新西湖十景。

人文地理学(第二版,赵荣)

人文地理 根据人文地理的研究任务可以大概了解考试重点 关键词:形式、基本特征、起源及发展历程、影响因素、产生的影响、 第一章绪论 人文地理:人文地理学是从地域的观点去研究人文现象的空间分异规律,着重说明在什么地方有什么样的人文活动和人文特性,探讨其形成过程,揭示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并预测其发展变化趋向。☆2011 人文地理学研究的对象:人文现象的空间分布,以及在地理环境影响下它们的形成过程,发展规律和演变趋向。 西方人文地理学的发展过程: (一)古代:对人文地理现象的描述。 (二)近代—19世纪中叶:对人文地理物象的解释。 1. 德国流派:拉采尔、赫特纳、施吕特尔,德国是近代地理学的发源地,注重学术思想的研究。 2. 法国流派:白兰士、白吕纳,注重小区域研究和实地考察。 3. 英国流派:麦金德的“大陆腹地学说”开创了政治地理学的先河;罗士培的“适应”论思想。 4. 美国流派:森普尔的《地理环境的影响》、亨丁顿的《气候与文明》、苏尔的文化景观学思想、哈特向区域观点的代表作《地理学的性质》。 5. 俄国流派:十月革命之后,由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经济地理学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在经济地理学内部形成了两大学派:地理学派和经济学派。前者以巴朗斯基、萨乌什金等人为代表后者以费根、康斯坦丁诺夫为代表。 中国人文地理学研究围绕的五大专题(对每一个认为地理想象应该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描述):人文事象的空间表征—文化区、文化的时间现象——文化扩散、文化与环境的关系——文化生态、文化各特征之间的协调——文化整合、文化景观 文化区:是指各种文化特征或具有文化特征的人的群体在空间商的分布 文化区有哪些类型(P23)☆2008 ①形式文化区formal culture regions:某种文化现象,或某些具有相互联系的文化现象,在 空间分布上具有集中的核心区与模糊的边界的文化区。 ②功能文化区functional culture regions:以该文化特征受政治、经济或社会某种功能影响, 其内部彼此之间有一种相互联系从而确定其分布区范围的文化区。 ③乡土文化区vernacular culture regions:居住于某一地区的居民的思想感情上有一种共同 的区域自我意识。 举例说明如何确定形式文化区(例如确定一个民族的总的界限): 1.首先要确定作为研究对象的某一种或几种文化现象,然后通过调查研究,把所要研究的 现象落实到一定比例尺的地图上。例如,我们选择某种语言作为研究对象,先需要根据语言学家的成果,确定能反映该语言的典型词汇的语音,然后进行调查。 2.一般情况下,经过调查,把有关数据表现在适当比例尺的图上,就能发现该语言分布现 象的特征。大体上,在该语言分布的相对中心区域,典型词汇的语言表现不仅典型,而且掌握这种典型词汇语音的人的比例高而且集中,从这个中心区向四周扩展,举例越远,其典型性就越弱。到一定距离后,就会与其他语言相遇,开始出现操其他语言的人。操不同语言的人共同生活交往,语言就出现相互混杂的现象。 3.对一个民族来说,民族往往是根据语言、宗教、风俗、心理等因素来划分。这些因素划 分出个因素的文化区并非一定都彼此吻合,这样在确定该民族的总的界限时就会有取舍。

自然景观还是人文景观

自然景观还是人文景观 自然景观还是人文景观,都是在特定的区域中自然形成或人类创造出来的 局部空间组合,与周围的地理环境有密切的联系,这些场景就是景观的区城背 景在栽植过程中,我们应注惫不同植物在不同的栽培时期所需的自然环境条件,并由人工控制调节满足植物所需的自然环境条件,维持自然环境因子与植物生 长发育习性的互相平衡。任何事物都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栽培的各项条件也 是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的。每一个环境因子都是整个环境的一个方面。因此, 在花卉栽培的过程中,要从环境的各个方面去分析,考虑解决问题的方法。就 花卉栽培来说,技术就是区别对待。 景观的类型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自然景观包括地质、地貌、水城、气象气候、动植物等类型。地貌景观又包括山地、高原、平原、盆地和丘彼。就 山地而言,根据其高度分为极高山、高山、中山和低山等;根据其构造分为摺皱山、断层山和火山等;很据其岩性可分为花岗岩山、砂砾岩山、石灰岩山、变质岩山等;根据其地貌特征可分为石蛋地貌、峰林地貌、崩塌地貌等类型;根据其 利用方式可分为观赏型山地、探险山地和度假型山地等。不同层次、不同类型 的自然要素可以形成多种的组合与排列,可形成复杂多样的自然景观,这些自 然景观再与不同的人文景观组合,则可形成更为复杂多样的景观。 什么是绝招?绝招就是判断的准确、措施的恰到好处。虽然这些要求很难做到,但是,只要有决心,只要经过长期的实践,就能以做到。花卉的概念。有 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花卉,从字面理解:花为高等植物的繁殖器官,卉是草的总称,仅指草本的观花和观叶植物。《辞海》中解释花卉为,“可供观赏的 花草”。凡花、叶、果有观赏价值的,统称花卉。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花卉的概念随之延伸扩大。广义的花卉还包括木本植物,与观赏植物定义 近于等同,“具有一定观赏价值的草本和木本植物,用于美化装饰环境,丰富 人们的生活”。 花卉的含义,泛指一切有观赏价值的植物,既能栽植于园林之中供人们观赏,也可供室内装饰点缀。通过世界各国之间不断交流、引种、驯化和杂交选育,使当代花卉色彩丰富,千姿百态,种类极其繁多。播下一粒种子,随之发 芽长大,欣欣向荣,生机勃勃,开出繁花,善植物者心物交感,情怀乐生的喜悦。养花与养生紧密相关,相辅相成,其理相通,俗语说“惜花常起早,爱月 夜眠迟”。养花需要综合多个学科知识和多种操作技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手脑并用,精心操作,不断提高综合家质技能才能取得花卉理想的栽培效果。 各类花卉,能使景区中的游客感受到环境的美丽舒适,带给人们愉悦的心情。 花卉种类策多。色彩鲜艳丰富,极富装饰性,可以根据花期布置环境,尤 其是一、二年生草本花卉和球根花卉等的大量应用,对园林景观设计起到画龙 点睛的作用。当夏季代表花卉荷花亭亭玉立在池中,给烈口下的游人送来丝丝 凉爽;当人们被寒风中梅花傲霜斗雪的梢神所感动时,花草所焕发的生命与美丽,使观者领略到生机勃勃的大自然之美。比如,同样是山岳型景观,在不同的地质、地貌、气候、土城、动植物环境中,就会形成不同的山岳景观特点。人文 景观的形成同样离不开地城环境,人类在生产、生活活动的发展过程中创造了

人文地理1

1.民族共同体:是一定地域内形成的具有特殊历史文化联系、稳定经济活动特征和心理素质的民族综合体。 2. 城市化:是指人向城市地域聚集和乡村地域转为城市地域过程,这一过程使城市数量增多,每个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在区域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提高 3.区域共同体:是指生活在地球表面的人类同所有其他的生命和非生命的环境因子或组成的系统一体 4.生态旅游:以吸收自然和文化知识为取向,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确保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将生态环境保护与公众教育同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的旅游活动。 5.领土:指主权国家管辖下的全部疆域,属于空间的范畴。 6.人口结构:指在人口整体中,具有不同自然地,社会经济的,地域特征的人口之间的比例关系。 7.城市:是指非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类型,是非农业的核心空间载体及一定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中心8.环境资源:参与社会经济活动并能对人类生活和生产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空间及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总称。 9.休闲:是指人们扣除谋生活时间,满足饮食,睡眠等生理活动必要时间,家务活动时间之外,剩余的时间。10.休闲活动:是指人们在休闲时间里所进行的各种活动 11.旅游环境承载力:是指某一旅游地环境的现存状态和结构组合在不发生对当代人及未来人有害变化的前提下,在一定时间内旅游地所承受的旅游者人数 12.知识经济:以知识为主的经济,是以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和科学为主的知识生产,分配和消费为极重要因素的经济 13.旅游:是人们为寻求精神上的愉快感受而进行的非定居性旅行和在游览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关系和现象的总和 14.文化区:指某种文化特征或属于某一文化系统的人在空间上的分布 15.国家:指占有一定领土,保持内部稳定,不受外来控制和侵入能力的独立主权政府领导下,并拥有一定的国民而组成社会实体,是有组织的政治地理单元 16.人文地理学:是研究人地关系的地域系统为核心,研究地表人文现象分布演变和传播及其空间结构的次那个城过程,特点,并预测其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 17.资源密集型与劳动密集型工业:资源密集型是指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能源,原料的工业部门;劳动是指:技术装备程度低,用人多,产品成本中劳动消耗比重达的工业部门 18.资本密集型工业:指单位产品所需要的固定投资较多技术装备程度较高,用人较少的工业部门,具有较高的劳动生产率,物资消耗较少 19.知识密集型工业:指需要投入大量知识和智力,需要众多科学家和专家综合运用现代科学手段,开发和生产高精产品的工业部门 20.人口年龄结构:是指一个地区人口中不同年龄的人口比例关系 21.人口迁移:是人口移动的主要形式,是人们为了定居的母的,离开自己原来居住地而长期移居他乡 22.什么是行为文化?举例 是人类处理个体与他人,个体与群体之间关系的文化产物,它包括人际关 系和规范好了的社会制度(如社会经 济制度、婚姻制度、家庭制度和政治 制度等) 23.国际组织:指跨越国界的一种多国 机构,是国家空间政治行为的一种表 现 24.人地关系论:是人们对人地关系认 识的理论概括,是对人地相互影响, 相互作用程度的哲学观讨论 25.就业人口:指劳动适龄人口中从事 一定的社会劳动或经营活动,并取得 劳动报酬或经济收入的人口 26.精神文化:是指人类的文化心态极 其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包括人们的 价值观在观念指导下的行为规范 27.人口素质:是人口总体具有的认识 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条件和能力 28.人文景观:是人类文化综合体作用 于地标的地域文化的综合体现,如: 聚落,建筑,服饰,人物等 一、如何实现落后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1.以区域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原则,科 学规划落后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发 展,开发规模和速度应当合理,经济 增长要符合区域未来的发展目标 2.突出区域开发的生态保护与建设 3.研究开发区的时空类型 4.研究区域共同体建立的条件及总体 规模 5.尊重地区自然规律和人地关系的区 域演变历史 二人地关系中的人和地分别指的是 什么? 人是指:在一定的生产方式下,在一 定的区域空间从事生产活动或社会 活动的人,即社会的人 地是指:在空间上存在的地域差异的 地理环境 三、当前认为地理学研究的任务是什 么? 1.揭示人地关系的总规律 2.改造现今充满对抗的社会与国际关 系 3.利用人文地理学的理论、方法和研 究成果为国家建设服务 4.研究西方认为地理学 四、人地关系指什么? 指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动态 关系,是人文地理学的传统研究内容, 要求我们在人地关系中认识人地关 系,探讨如何适应和改造地理环境, 科学地协调人地关系 八、村落的基本特征包括哪些? 1.人口、建筑密度低 2.基础设施落后 3.服务职能水平低 4.人口构成以农业 人口为主 九、城市化的主要类型有哪些? 1.向心型与离心型城市化 2.自动型与 力型城市化 3.景观型与职能型城市 化4.实现型与渐进型城市化 十、文化区的主要类型 1.形式、职能、乡土文化区 十一、旅游活动的构成要素 旅游者和旅游资源 十三、国家的基本要素包括哪些? 1.拥有一个能够行使主权、通知领土 和组织国民政府,政府代表国家主权, 对内进行管辖,对外保卫领土,实行 外交活动 2.国家必须有公认的国界所规定的领 土 3.领土上必须猪油定居的国民 4.国家必须有主权 十四、自然资源主要有哪些特征? 1.具有使用价值 2.多用途性和可替代 性3.空间分布的差异性4.有限性5. 动态性6.自然、经济双重属性7.不可 缺少性 十五、资源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之一 是什么? 是人口的迅速增长导致人类队各种 资源去求的快速增长,而世界可供给 的资源熟料,时空分布等的有限性构 成了供给的有限性 十七、划分城市与乡村的重要依据是 什么? 城市标准:1.行政地位2.人口数量和 人口密度3.非农业人口的比例4.服务 设施 乡村标准? 十九、按照人类活动的基本特征归类, 人文地理学分为 1.区域人文地理学 2.部门人文地理学 3.理论人文地理学 二十、从人地系统的角度看,地理环 境的属性包括哪些特性? 1.数量上的有限性 2.地域上的差异性 3.制约性和可变性 4.有限的稳定性 5. 层次性和复杂性6.整体性 二十一、农业经济活动的主要特点是 什么? 1.强烈的地域性 2.明显的阶段性 二十二、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是什么? 1.可持续反战鼓励经济增长 2.可持续 发展要保护自然为基础 3.可持续发 展以消除贫困,改善和提高人类的生 活质量为目的 二十三、人文地理学的特点主要有哪 些? 地域性,社会性,综合性,复杂性 二十四、工业经济活动的主要特点是 什么? 1.无明显的季节性 2.专业化与协作化 3.技术性强,精密度高 4.分布集中 二十五、城市化的动力包括? 1.区域农业生产力的发展的核心动力 2.工业化是城市形成,发展的核心动 力 3.第三产业的发展是未来现代化 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 二十六、从文化角度理解,文化包括 什么? 包括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行为文化 简述 67.简述地理环境决定论的主要观点 及其错误? 该理论的核心思想是自然环境对人 类社会,经济,政治等起绝对支配作 用,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 环境决定论的人地观,虽然是对“天 命论”“神创论”的反叛,具有一定 的进步意义,但是夸大了环境的决定 力量,无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从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上看,在 一定的技术和社会条件下,地理环境 确实决定了人类的某些活动 68.简述科技进步对政治活动的影响 学术科技对政治影响,主要表现在以 下方面 1.改变国际冲突或地区冲突的形式和 强度2.提高经济效率,增强综合国力 3.推动各种文明间的冲突与融合 4.扩 大发达与不发达地带的裂痕 5.制约 各国,尤其是技术落后的国家的主权 6.改变决策这的论事日程 7.改变国际 关系格局 69.简述创建科技工业园得布局条件 1.以地理位置非常临近的一所以上的 名牌大学或科技研究院所依托 2.有一片具备必要基础设置的园区场 地 3.有一批科技创业人才 4.有一批产品高技术和附加值为特征 的高新技术企业 5.管理机构必须高效,精干和廉政 70.简述协调论的主要观点及进步意 义? 主要观点:1.人对地有依赖性2.人地 协调同人之间的的协调是互为条件 的,人类间的合作是协调人类行动, 解决仁弟矛盾的必要条件 3.协调是 一种动态协调,衡量人地关系是否协 调,不仅要看人地协调的程度,而且 要看它能否实现持续发展 意义:协调的观点与可持续发展所追 求的目标相一致,可持续发展作为一 种基本概念,在不同的时空尺度上和 不同的领域,虽有不同的理解,但他 是一种新型的发展方式,有其丰富的 内涵,它既不单指经济,社会的发展, 也不单指生态持续发展,而是指自然 -经济-社会人地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持续是基础,经济持续是条件, 社会发展是目标 71.简述人口增长对地里环境的作用 一、适度人口增长将促进人口与社会 经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1.增加有效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2.提供充足的劳动力,包括各种优秀 人才 3.适度的人口增长对提高经济和社会 发展至关重要 二、人口增长过快对地理环境产生消 极影响 1.人口增长过快导致资源紧张 2.人口规模超过环境承载力,导致生 态环境破坏 3.人口增长过快对经济发展产生极大 压力,抵消经济发展成就 4.人口过多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 消极影响 72.简述国际冲突的地理环境特征 1.国际冲突数量多,分布广 2.民族自治,民族独立等要求导致冲 突占了相当的数量 3.资源便捷,领土,水道等问题造成 的冲突越来越多 4.内战的多边化,国际化 5.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引起的冲突相 对越来越多 6.大国的介入使冲突更加复杂化 7.冲突的主要是局部的,小规模的和 低强度的 8.高科技在国际干预性的局部战争中 的地位越来越起主导作用, 9.联合国在处理国际冲突性中的作用 越来越重要 73. 74.我国城市化出现的心问题 1.城镇化速度虚高,特别“徒弟城镇 化”的速度太快 2.经济发展,产业结构水平及就业岗 位增加不能适应如此急速的城镇化 3.给资源,环境基础带来了巨大的压 力乃至破坏 4.冒进式城镇化危害严重 75.城市地域形态的演变阶段 1.漫溢式扩展阶段 2.蔓生扩展阶段 3. 飞地扩展阶段4.极轴扩展阶段 76.城市形态的演变方式:平面变化 和立体变化 77.城市化得演变规律:均衡和不均 衡 78.城市地域结构构成:1.商业用地 2.工业仓储用地 3.政府机关用地 4.住 宅用地5.休憩用地及绿化带6.交通用 地和其他公用事业用地7.农业用地 和水面 79.城市地域结构的类型? 1.中心-外围结构 2.中心城市-边缘城市结构 3.网络化结构 80.城市地域结构的扩展 1.圈层扩展规律 2.点-轴-面扩展规律

中国自然和人文环境

中国自然和人文环境 一、选择题 读《新疆地形图》,回答1—2题。 1.图中甲地的地形区名称与气候特点表述正确的是()。 A.塔里木盆地终年炎热干燥 B.准噶尔盆地气候干旱少雨 C.准噶尔盆地终年炎热干燥 D.塔里木盆地气候干旱少雨 2.关于新疆的地理位置描述正确的是()。 A.小部分位于高纬度 B.全部位于中纬度地区 C.一小部分位于热带 D.大部分地区位于温带 3.下列四条河流中,下游有“地上河”之称的是()。 A B C D 经过40多年与W国的谈判,继香港、澳门回归后,我国又一片领土,黑瞎子岛(一半)在2008年已回归。回答4—5题 4.W国是我国最大的陆上临国。据此推断W国是()。 A.朝鲜B.蒙古C.俄罗斯D.阿富汗 5.对于W国气候特征的描述,说法正确的是()。 A.夏季经常下雨,冬季比较干燥B.全年降水较多,比较潮湿 C.全年都很寒冷,积雪不会融化D.冬天很冷,夏天较热,全年降水较少6.黄河之害,在于下游决口改道。究其根源,是大量泥沙入河,并在下游河道沉积。所以,治理黄河的关键是()。 A.加强中游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B.修建蓄洪、分洪工程 C.在上中游修建水库D.在下游加固堤坝 7.长江、黄河是我国的母亲河,她们共同流经的省级行政区是()。 A.青海、四川 B.西藏、青海 C.西藏、四川 D.四川、湖北 8.与我国内蒙古牧区相比,澳大利亚牧场的显著特点是()。 A.牧场规模小 B.机械化程度低 C.采取定居方式 D.采取游牧方式9.2008年5月1日.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建成通车。大桥所跨越的海域属于()。 A.黄海 B.南海 C.渤海 D.东海 读右下图,回答10—12题。 10.图中①②③④四点附近河段中, 水能丰富的是()。

人文地理试题

人文地理学问答题 人文地理学 第一章 1、说明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内容及主要特征。 2、什么是生产关系决定论?分析其产生的时代背景。 3、对人地相关论与人地协调论进行分析比较。 4、试举出具有代表性的地理环境决定论的观点,并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价。 5、什么是人地相关论?详细阐述人地相关论的代表性观点,并加以分析和评价。 7、建国以来,我国人文地理学发展的阶段特征是什么? 8、为什么说人地关系论是人类地理学的基本理论?人地关系有何特征? 第二章 1、什么是文化景观?详述文化景观的主要组成成份。 2、文化地理学研究的主要课题是什么? 3、文化景观与自然景观有何联系? 4、简述文化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5、举例说明文化的迁移扩散与扩展扩散有何不同。 6、什么是环境感知?举例说明环境感知在人类活动中的具体表现。 7、举例说明形式文化区与功能文化区有什么区别。 第三章 1、影响人口空间分布的因素是什么? 2、世界人口分布特征及一般规律是什么? 3、中国人口分布有什么特点? 4、人口的空间移动有什么社会经济意义? 5、现代国际人口迁移有什么特点? 6、现代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7、人口迁移的主要机制是什么? 第四章 1、人口增长有何地区差异?其所造成的后果是什么? 2、试分析中国的人口增长转变模式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3、试分析工业革命以来,世界人口迅速增长的具体表现及其引发的问题。 4、原始社会时期的人口发展有什么特征? 5、农业社会时期的人口发展有什么特征? 6、兰迪的人口转变模式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第五章 1、分析农业起源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分析比较世界五大古文明起源的地理环境条件。 3、阐述原始农业的特点及区域分布。 4、比较东西方传统农业的特点。 5、阐述现代农业的主要特点及其地域类型。 第六章 1、分析现代工业产生的原因和条件。 2、说明现代工业的发展历程。 3、从影响工业分布的因素及其变化,分析现代工业的空间格局有什么特点。 4、工业发展对社会经济有什么影响?

巴中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巴中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来源:巴中市政府办公室2010年12月07日阅读:16次字体:大中小 (2009年10月18日) 一、基本概况 巴中市位于四川省东北部,大巴山系米仓山南麓,东临达州,南接南充,西抵广元,北与陕西省汉中接壤,东经106°20′—107°49′,北纬31°15′—32°45′。辖巴州区、通江县、南江县、平昌县,188个乡镇,幅员1.23万平方公里。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适宜,年均气温16.3—17℃,年均降雨量1100—1200毫米,年均日照1470—1570小时,无霜期260—280天。总人口398万。 二、资源状况 1、生物资源。全市森林面积44.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54%。北部山区3000多公顷“巴山水青杠”,为“世界稀有树种”。浩翰林海里栖息着黑熊、金钱豹、苏门羚、林麝、大鲵、阳鱼、山猫、竹鼬等20多种国家野生保护动物,被中外专家称为“四川盆地北缘山地重要的生物基因库”。系中国著名的“银耳之乡”、“南江黄羊之乡”、“核桃之乡”、“金银花之乡”。南江大叶茶被国家列为优质品种推广,“云顶茗兰”、“罗村茗眉”、“天岗云芽”等跻身国家名茶行列。 2、矿产资源。已探明可供开采的矿产46种,主要有大理石、花岗石、霞石、煤、铁、石灰石、石墨和天然气等,其中:霞石储量及品位居亚洲第一,天然气探明储量1万亿立方米,石灰石20亿吨,磁铁矿8300多万吨。 3、水能资源。境内沟壑纵横,河道落差较大,可开发水能75万千瓦,现仅开发20%。 4、旅游资源。春秋时属巴子国,东汉置县,北魏置州,迄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三国时代遗迹众多。南龛、水宁寺等地的摩岩造像,被誉为“巴中盛唐彩雕全国第一”,是全国十大石窟之一。巴中人杰地灵,孕育了宋代天文学家张

【K12学习】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全)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全)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节自然环境 地形和河流 知识目标 初步认识亚洲是世界大洲,并能说明依据; 能结合地图描述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及范围。 能力目标 初步掌握使用地形图和地形解剖面图及相关资料的能力,学会总结归纳亚洲地形和河流特点; 理解河流分布与地形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通过参与观察,分析,讨论,竞赛,辩论等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亚洲的位置特点; 亚洲地形与河流分布的关系。 教学准备 资料图片,幻灯片,投影片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教学提示与建议 导入:点出上学期从全球角度,按照地理要素来研究问题。这个学期以大洲为研究对象,去研究某一个区域的地理环境状况。 通过一系列提问,让学生回答,引出亚洲。 复习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 师:要认识一个大洲,首先要明确它的位置。观察一下亚洲位于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中的哪个半球? 小结:亚洲主要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这是它的纬度位置。 完成P3活动一 引导:了解一个地区的位置还要了解其海陆位置。观察亚洲周围的大洋,各位于亚洲的方位。亚洲周围的大洲,各位于亚洲的方位。 学生看图回答。 小结:这样我们就明确了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完成P3活动二 引导:亚洲和其他大洲之间,有些是以海洋作为天然洲界,有些大陆相连的地方则是人为划定的洲界线。如亚洲与非洲,亚洲与欧洲之间。 提问:参照地图能描述出亚洲与周围其他大洲的界线

吗?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亚洲西北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与欧洲分界;西南临非洲,以苏伊士运河为洲界;东北隔着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东南与大洋州隔海相望。 过渡:让学生大致读出亚洲所跨的纬度位置,与其他大洲比较一下,看有什么不同。 顺承:亚洲不但所跨纬度最广,而且还有许多世界之最。 从此图可以看出亚洲面积最大。 比较亚洲和其他大洲的东西距离,得出亚洲东西距离最大。 小结:根据以上的观察和分析,让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一下亚洲的位置、面积、范围。 亚洲是世界大洲。 引导:由于亚洲面积广大,国家众多,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人们根据地理方位的不同,又结合人文和自然环境特征的差异,把亚洲分成几个分区,共有几个分区?中国位于哪个分区?再观察,同在东亚分区的还有哪些国家?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 继续引导:其他的分区是不是都与中国接壤?分别位于中国的哪个方位?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

浅析风景名胜区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关系

浅析风景名胜区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关系 刘新华 谭国俊 肖敏云 1.杭州钟秀园林环境艺术有限公司浙江310058 2.浙江大学园艺系浙江310058 3.江阴市中意园林景 观工程有限公司江苏214432 摘要:本文旨在通过对我国几大风景名胜区的探讨分析,阐释风景名胜区中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互作用关系,以及在时空环境与审美情趣方面的关系。 关键词:风景名胜区;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关系 Abstract:This paper through several major scenic area of our country,analyzes the,explains the scenic natural landscape and humanistic landscape in the mutual relationship between,and in time and space and environment and aesthetic aspects of the relationship. Key Words:scenic spot;natural landscape;humanistic landscape;relationship 中图分类号:S759.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在风景名胜区中,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始终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自然景观是风景名胜区存在与发展的基础,人文景观是风景名胜区增长与发展的核心。每个风景名胜区的发展都离不开其独特的自然景观,更离不开其不断丰富的人文景观。 1概念 1.1风景名胜区 风景名胜区是指具有观赏、文化或者科学价值,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比较集中,环境优美,可供人们游览或者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区域。设立风景名胜区的目的主要在严格保护风景名胜资源的基础上,合理地开发利用,供社会公众游览、休息或进行科学文化活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风景名胜区分为国家级与省级两个级别。迄今为止,全国共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七批次共208处。 1.2自然景观 自然景观是指在自然力相互作用下形成的景观,诸如自然形成的河流、山川等,一切自然景观都是大自然长期发展变化的产物,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雕造而成,具有天然赋存的特点,即天赋性,因而它是旅游的第一环境。如黄山的七十二峰,便是经历了漫长的造山运动和地壳抬升,以及冰川和自然风化作用,才形成其特有的峰林结构;贵州织金洞的溶洞,属喀斯特地貌,是石灰岩在水流溶蚀作用下形成的洞穴,由于水流的侵蚀和溶蚀在洞内形成了千姿百态的形状,有石钟乳、石笋、石瀑、石花、鹅管等样子,令人称奇,还由于洞内凉爽的温度,新鲜的空气,静谧的气氛使溶洞成为炎炎夏日游人青睐的地方。 1.3人文景观 人文景观包括两大方面,一是指人们为了满足自身的精神需求,在自然景观基础上附加

巴中市市情概况

巴中市市情概况(2004年版)一、自然生态情况 巴中,四川省东北部大巴山南麓的一颗“闪亮明珠”。地处东经106°20′-107°45′,北纬31°14′-32°44′。幅员面积:12315平方公里。东邻四川达州市,南邻四川南充市,西邻四川广元市,北邻陕西汉中市。 巴中历史悠久。东汉永元年间置汉昌县,北魏置巴州,1913年建巴中县。1932年1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由鄂豫皖经陕南转战巴山,在此建立川陕革命根据地,面积4万平方公里,拥有23个县。1993年10月28日建巴中地区,1999年12月28日撤地设市。到2003年,巴中置县历史1907年,置郡1795年,置州1480年。 巴中市辖巴州区、南江县、通江县、平昌县三县一区。有284个乡、镇,2360个行政村,123个居委会、558个居民小组,14754个村民小组,350万人。 巴中具有适宜的气候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气象资源:年平均气温16.9℃,1月份平均气温5.2℃,8月份平均气温27.3℃,年平均降雨量1150毫米。 --矿产资源:已发现矿种50种,矿产地500余处,其中大型25处,中型52处。已探明储量的矿产22种,矿产地34处,其中大型2处,中型6处,霞石居全国前5名、属全省第1名。主要矿物有铁矿8544万吨,花岗石远景储量20亿立方米,大理石2亿立方米,白云石1.5亿吨,石灰石25亿吨,霞矿2700万吨,以及石墨、石膏、绿豆岩、钾长石、透辉透闪石、萤石、滑石、蛭石、硫铁矿、磷矿、膨润土和金、银、铜、铅、锌、钴、镍、钨、铀等矿产。尤以花岗石、霞石、石灰石、白云石、铁矿等有很大的开发前景和优势。 --森林资源:有林地面积649.7万亩,占林业用地面积861.5万亩(未含四旁树折合面积)的75.4%。森林覆盖率38.5%。活立木蓄积2061万立方米。有森林植物100科,293属,821种;有野生动物199种,其中兽类56种,鸟类129种,爬行类14种。建有四川省南阳森林公园,四川省佛头山森林公园,四川省光雾山森林公园等省级森林公园3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四川省南江大小兰沟自然保护区)1个。 --水利资源:水利资源总量为79.65亿立方米,有大小河流1100多条,水能蕴量为81.24万千瓦,可开发量为41.7万千瓦,已开发量仅为4.5356万千瓦。截止2000年底已建成水库409 处,其中,中型水库3处,小一型30处,小二型376处,山平塘23980口,微水工程12.75万处,治理水土流失2070.26平方公里,蓄引提水能力42515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102.13万亩。 --植物资源:有木本植物91科、233属、600余种。特别是光雾山原始森林保存完好,被专家称为“四川盆地北缘山地重要生物基因库”。巴山水青杠被英国剑桥大学皇家物种协会鉴定为世界稀有树种,列为世界保护树种,是生产各类人造板和家俱的上等优质木材。林副特产品丰富,银耳、香菇、核桃、板栗、银杏、生漆、杜仲、黄柏、厚朴等畅销36个国家和地区,通江县陈河乡被誉为“中国银耳之乡”。林下蕨菜、山露菜等已批量出口日本、新加坡等国。 --动物资源:有野生动物275种,其中兽类51种,鸟类123种,爬行类14种,两栖类11种,鱼类76种。属国家重点濒危、珍稀的野生动物如:梅花鹿、金钱豹、黑熊、麝、猕猴、锦鸡、长尾雉、大鲵等约20余种;属省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如赤狐、青麝、豹猫、野猪、小麂等约25种。蛇类对药品开发有重要作用。 --水产资源:境内水域鱼类众多,不但有青、草、鲢、鳙等常规鱼类,而且还有团鱼(学名鳖)、大鲵(俗名娃娃鱼)等珍稀鱼等63种。 二、2003年经济社会发展状况2003年,面对“非典”疫情给我市带来的影响和百年不遇的洪涝以及严重的山体滑坡等多种自然灾害,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和党中

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赏析

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自然方面的总称。自然景观是只受到人类间接、轻微或偶尔影响而原有自然面貌未发生明显变化的景观,如极地、高山、大荒漠、大沼泽、热带雨林以及某些自然保护区等。人为景观是指受到人类直接影响和长期作用使自然面貌发生明显变化的景观,如乡村、工矿、城镇等地区。人文景观又称为文化景观,它虽然是人类作用和影响的产物,但发展规律却服从于自然规律,必须按自然规律去建设和管理,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自然景观 基本释义 自然景观,根据国际君友会在其公益刊物中的释义是指可见景物中,未曾受人类影响的部分。“自然”的定义实际上不易划定,因此容易的处理方法是把“人为的”当作相对的名词。自从人类生活在地球表面以来,未受人类影响的景观,在适合人类生存的地域附近已经很少存在。因此,严格说来“自然景观”很难寻获,更不易鉴定。以城市周边的森林公园而言,一般人都可能称它自然景观,但是实际上却是人类造林的成果。因此有“半自然景观”或“近自然景观”等名词的出现。这是指一切不具明显人类利用如建筑物、花园、农耕地等的景观。因此在野外观赏地形、森林等,都属于一般人称的自然景观。观赏的自然地形或生物,是否在历史上曾受过人类的影响,并不予考虑。 “景观”的涵意也十分广泛,人类周遭的环境因子,如空气、水、生物、地,都是景观、包括一切可见及可觉察的事物。景观不仅是空间性的,也是时间性的。有时候是静态的,也常有动态的。常使用的名词,例如地形景观、地质景观、森林景观、天文景观、气候景观、生物景观等。还有许多不属于自然景观的人文景观,如公路花园、梯田、古迹、庙宇等等。

美的元素 形态美 客观存在物的总体形态和空间形式的综合美。包括雄伟美、奇特美、险峻美、秀丽美、幽静美、敞旷美等美感类型。 色彩美 随着季节变换,昼夜更替,阴晴雨雪,自然风物相应生辉,呈现出丰富奇幻的色彩,构成最大众化的审美形式。“光线是一切色彩的摇篮”。 听觉美 自然景观中的鸟语、风声、钟声、水声,在特定的环境中,对景观起到一种对比、反衬、烘托的强化作用,它们能给人以赏心悦目的听觉美感享受。 嗅觉美 嗅觉美是一种以生理快感为主要特征的审美享受。包括新鲜空气、海洋气息、木香、草香、花香、果香。 动态美 包括水流、云雾、时间、季节、光照、植被等自然因素的动态作用(如山景: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摘自宋朝郭熙)和风物传说的动态作用。 象征美 在美学范围内,人们常常凭借一些具体可感的形象或符号,以比喻的方式来传达或体现某些概括性的思想观念、情感意趣、志向抱负或抽象哲理,使之对象化,这样便会产生一种审美属性,称之为象征性或象征美。

城市发展战略将对巴中崛起起到重要支持作用

城市发展战略将对巴中崛起起到重要支持作用 来源:巴中日报作者:李秀东更新时间:2012-3-24 ——访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博士(之一) 倪鹏飞,男,1964年生,安徽人,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 改善巴中的投资环境,当务之急是改善城市环境。要以国际眼光规划和建设巴中新城市。应当努力让城市经济环境的大改善成为巴中开放合作的第一轮高潮。从一定意义上说,“两地两区一中心”这一战略能否成功,关键在于能否在巴中造就一个具有现代经济意义的城市。 在过去很多年中,巴中发展的关键制约“瓶颈”并不在于其“优势”未能得到充分发挥,而在于基础设施条件差、人口聚集程度低和体制转换滞后等。对巴中来说,克服劣势是解放生产力的关键。不堵住劣势这个资源“漏洞”,不仅多少增量投入也将被漏掉,而且存量资源也只能在“瓶颈”约束下承受越来越大的效率损失。在前期战略中,造成区域间发展差距不断拉大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在国家战略层面原有分工态势下,像巴中这样的西部地区不得不长期承受资源产品大量流出和加工制造产品净流入的双重利益损失。 目前,巴中站在新的更高起点,回顾历史、展望未来,以全新的视觉对市情和发展环境进行了再思考再认识,巴中

市委全面把握当前发展大势和第二轮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机遇,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高起点、高要求,统筹谋划、科学定位、理清思路、明确目标,站在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更高层面来科学规划巴中未来经济社会发展。 倪鹏飞说,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鲜明提出西部大开发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中具有优先地位,在促进社会和谐中具有基础地位,在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具有特殊地位,出台了“十大政策”引导、支持西部大开发,这给巴中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重大的战略机遇,但同时也带来了严峻挑战。 目前西部地区已经出台批准了一系列西部地区区域性发展规划,《新疆自治区2010-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关于建立重庆四川陕西重庆成都西三角经济合作区规划方案》、《贵州省生态经济发展规划纲要》、《云南省到南亚次大陆经济合作区发展规划纲要》等区域经济规划,积极支持重点经济区率先发展,建成具有全国影响的经济增长极和省域经济增长点,引导资源富集地区可持续发展,形成国家战略资源积聚地和产业积聚区。但巴中尚未纳入国家层面的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背景中,我们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地位和比较优势,跳出巴中看巴中,从全省、全国的发展大势中去思考、谋划巴中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巴中市委确立的“统筹城乡,追赶跨越,加快发展,建设两地

人文地理总结

绪论 1、人文地理学的概念: 人文地理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动态关系的交叉学科。 2、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以研究人地关系的地域系统为核心,研究地表人文现象的分布演变和传播及其空间特点,并预测其发展变化规律。 3、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任务: A、揭示人地关系的总规律,普及生态伦理; B、改造现今充满对抗的社会关系与国际关系; C、利用人文地理学的理论、方法和研究成果为国家建设服务; D、研究西方人文地理学,借鉴其新手段和新方法,学习他们的有用经验。 4、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征: (1)地域性——地理学科的灵魂,人文地理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根本差异; (2)社会性——社会生产方式和社会经济制度是影响人文现象的分布最基本因素,人文现象分布的历史动态性; (3)综合性——学科属性所决定; (4)复杂性——地理事物的多样性、整体性。 5、人文地理学的学科体系: 理论人文地理学,区域人文地理学,部门人文地理学。 6、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1)、实地调查——研究者进入被调查对象所处的区域; 2)、比较与分类——区分人文现象的共性与差异性,对其进行定性定量的分析,常采用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两种方法; 3)、类比、归纳与演绎; 4)、分析与综合; 5)、应用“老三论”和“新三论” (1)、“老三论”:应用系统论、引入信息论和控制论; (2)、“新三论”:突变论、协同论和耗散结构论。 6)、预测; 7)、地理信息系统(GIS); 8)、建立科学的研究程序。 第一章人地关系 人地关系的概念:人地关系是指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动态关系,是人文地理学的传统研究内容,要求我们在人地关系中认识人地系统,探讨如何适应和改造地理环境,科学地协调人地关系。 1、人地关系理论历程: 1)、环境决定论: ①代表人物:亚里士多德,孟德斯鸠 ②核心思想: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经济、政治等起绝对支配作用,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 2)、人类中心论(又称征服自然论): ①代表人物:柏拉图、笛卡尔、康德、培根、洛克等; ②实质:一切以人为中心或一切以人为尺度,为人的利益服务,一切以人的利益出发。 3)、可能论(又称人地相关论和或然论):

巴中市城市总体规划

巴中市城市总体规划 (2011-2020年) 《巴中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已于2013年1月21日获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复。 该规划以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两化互动、三化联动、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为指导,按照巴中市第三次党代会确定的“两化互动、统筹城乡、追赶跨越、加快发展”的总体思路、建设“两地两区一中心”及秦巴山片区区域中心城市的发展定位和“与全省同步实施全面小康”发展目标的总体要求,结合巴中的地域优势,积极融入川陕渝经济圈,加强与成渝经济区和关中—天水经济区在产业转移、综合配套服务、功能互补衔接及交通设施规划建设等方面的对接融合。充分发挥巴中作为“成渝西”中心城市重要腹地的战略后援作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坚持保护生态环境、保护人文资源、尊重历史文化、提升城市品质,努力把巴中打造成“四川重要的北向东向开放高地、川陕渝重要的枢纽联结地、西部绿色经济示范区、全国扶贫开发示范区、川东北重要的中心城市和现代森林公园城市”。 市域部分 人口及城镇化水平 以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统筹城乡一体化为主线,以深化改革开放、改善社会民生为动力,以打造生态、红色旅游产业、完善城市功能品质、提升枢纽作用、增强人口集聚能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为重点,全面提升城镇化水平。规划到2015年,市域人口410万人,市域城镇人口164万人,城镇化水平达40%;到2020年,市域人口416万,市域城镇人口208万,城镇化水平达50%。

城镇空间结构 以“全域巴中”的规划建设理念,通过城乡规划全覆盖,确定各主体功能区的功能定位,合理安排产业发展、居民点、农田保护、生态涵养和中心城区建设等空间布局,大力构建科学合理的空间形态,规划“一主(一城两翼)三副五廊”的空间结构。“一主”指巴中市中心城区,“三副”指平昌县城、通江县城、南江县城,“五廊”指巴广、巴南、巴达、巴汉、巴万五条对外交通廊道。 市域城镇等级结构和城镇职能结构 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努力建设一座大城市和三座中等城市,打造一批特色鲜明、聚集力强、带动力大的特色镇和中心村,形成紧密衔接、布局优化、统筹发展的现代化城镇体系和职能结构。规划巴中市域城镇体系为:“中心城市—县城—镇(重点镇和一般乡镇)—中心村(聚居点)”四级城镇等级结构体系;市域内城镇职能结构为:综合型、工贸 型、旅游型、交通型、农贸型五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