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高中地理 选修三《旅游景观欣赏》知识点导学及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557.00 KB
- 文档页数:11
选修三·旅游地理知识点归纳第一部分旅游资源一、旅游资源的概念和内涵1.旅游资源的概念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都可视为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的核心是对旅游者的吸引力。
2.形成旅游资源的必须具备的条件:①对旅游者具有一定的吸引力②具有一定的经济、社会、文化价值3.旅游资源的类型根据旅游资源的本质属性,一般讲旅游资源划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种类型。
说明:地文景观包括地貌景观(如丹霞地貌、岩溶地貌)、地质过程遗迹(如火山口、海蚀景观)等;水域风光如泉、瀑、景观河段、湿地等;生物景观如林地、草地、生物多样性景观;天象景观如日月食观测地等;气候景观如海市蜃楼、佛光发源地、避暑避寒地等。
二、旅游资源的特性三、旅游资源的形成:1.自然地理条件是旅游资源形成的基础——对景点、景区的自然特征有决定性的影响。
2.人类活动可以认知、提升自然环境的文化内涵(从宏观、微观角度看)宏观方面:选择地理环境相对理想的地方居住(江河之滨、山前平原、植被繁茂之地);微观方面:修建园林、寺庙、宝塔、陵墓等,强调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的协调统一。
3.在自然地理的基础上,人类活动居主导地位形成众多的文化古迹。
如我国古代建筑群,世界遗产的11座古城(其中2座在中国——平遥古城、丽江古城)。
4.“红色旅游”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战争时期所形成的革命纪念地和标志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英烈事迹和献身精神。
四、影响旅游资源分布的因素1.自然地理因素a.依托构造地貌形成的旅游资源(断层湖—高原构造带上:非洲的维多利亚湖、塔噶尼喀湖,我国的青海湖、滇池等;峡谷—深大断裂: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
b.依托气候条件形成的旅游资源—明显的地带性“白色旅游”:以冰雪运动为主的冬季度假型旅游——寒温带和中温带海景旅游资源(“三S”旅游大海、沙滩、阳光)——海陆地形和气候因素——亚热带和热带海滨地带(2)人文地理因素a.古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古都、古城),附近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
第三节中外著名旅游景观欣赏1.了解中外著名旅游景观的分布及其特点。
2.从地理角度理解分析著名旅游景观的成因及景观特征。
3.学会分析旅游景观特征的方法,正确欣赏著名的旅游景观。
一、黄山风景名胜区1.概况黄山风景区位于我国安徽省南部,有莲花峰、天都峰、光明顶三大主峰,1990年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属花岗岩地貌。
2.黄山“四绝”(1)奇松:黄山松是黄山特有的树种,形态有立、有卧、有仰,还有异体同干。
(2)怪石:星罗棋布,形态各异,名物状景,惟妙惟肖,有“移目换彩”“移步换形”之妙。
(3)云海:云海缥缈,瑰丽壮观,气象万千。
(4)温泉:终年喷涌,水质明净,可饮可浴。
二、澳大利亚大堡礁风景区1.概况(1)大堡礁:澳大利亚东北海岸外一系列珊瑚岛礁的总称。
(2)世界最大的珊瑚礁:覆盖着澳大利亚大陆架约35万平方千米的面积。
2.成因(1)海域环境错误!(2)地质环境:地壳缓慢下沉,珊瑚虫骨骼代代堆积。
(3)游览方式错误!三、中国云南的元阳梯田景区1.形成原因(1)自然原因错误!(2)人为原因:用石块砌起围墙,种植水稻,在高山上修沟渠引水灌溉稻田。
2.景观特点错误!四、法国巴黎塞纳河畔的古城区1.巴黎的形成和发展原为塞纳河中的西岱岛和其他小岛组成的一个渔村,后在不同统治者的统治下,先向左岸的坡地上发展,后向右岸进军,规模不断扩大。
2.塞纳河畔的名胜区右岸有戴高乐广场、爱丽舍宫、卢浮宫等,西岱岛上有巴黎圣母院,左岸有艾菲尔铁塔等。
1.黄山松的根部能释放碱性物质,溶解、侵蚀花岗岩体,使根系穿缝而植。
(×)2.黄山的奇松和云海的变幻都与山谷风有关。
(√)3.大堡礁景区还分布有许多具有亚热带风光的大陆性岛屿。
(×)4.元阳梯田的水源主要来自印度洋水汽和元江水汽蒸腾形成的云雨。
(√)5.巴黎古城建在塞纳河畔的原因之一是可以利用天然河道进行军事防御。
(√)6.云南某地梯田规模巨大,级数最多的达5000级,现已成为中外闻名的观光景点。
旅游资源教学目标:1、掌握旅游资源的概念。
2、明确旅游资源的类型。
3、通过学习,欣赏和认识旅游资源,激发学生对专业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1、旅游资源概念的理解。
2、通过欣赏,认识旅游资源,清楚旅游资源的分类,培养学生对旅游专业的兴趣。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方法:讲授法列举法(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复习第三章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主体——旅游者;客体——旅游资源;中介——旅游业。
1、旅游者概念:暂时离开常住地,通过游览、消遣等活动,以获得精神上的愉快感受为主要目的的人。
2、旅游者的条件:社会条件:社会富裕与社会闲暇和人们的旅游权利。
个人条件:有“钱”,有“闲”,旅游动机,身体条件。
二、导入旅游资源作为旅游活动的客体,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条件,在旅游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我国幅员辽阔,地理环境复杂,自然资源多姿多彩,历史悠久,文化深厚,资源丰富。
这也为我国成为亚洲旅游大国创造了物质条件。
三、新课:(一)知识点一:旅游资源概念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旅游资源的4个含义:•1、吸引性•2、可进入性•3、价值性•4、变化性(二)知识点二:旅游资源的类型:我国《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分为8个主类:1、地文景观:自然旅游地、沉积与构造、地质地貌过程形迹、自然变动过程遗迹和岛礁。
(列举、图片欣赏)2、水域风光:河流、湖泊、瀑布、泉水、溪涧、河口与海面、冰雪地等。
(列举、图片欣赏)3、生物景观:森林、草原、珍稀树种、花卉地、野生动物栖息地等。
(列举、图片欣赏)4、天象与气候景观:光现象、天气与气候现象形成的景观。
(列举、图片欣赏)5、遗址遗迹:史前人类活动场所和社会经济文化活动遗址遗迹。
(列举)6、建筑与设施:综合人文旅游地、单体活动场所、景观建筑与附属型建筑、居住地与社区、归葬地、交通建筑和水工建筑。
(列举、图片欣赏)7、旅游商品:指地方旅游商品:菜品饮食、农林畜产品与制品、水产品与制品、中草药材及制品、传统手工产品、工艺品等。
高二地理选修3知识点旅游景观的欣赏高二地理选修3知识点:旅游景观的欣赏①我国自然风景区最大特色之一——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融为一体A.寺、庙、亭、阁、塔、摩崖石刻等人文景观,布局、设计的基本思想是因势、得体,使人文景观起到与自然协调,并突出自然美的作用。
寺庙与塔寺庙与塔寺庙塔地理位置位于山麓、山谷、山间小盆地的茂林中在湖光山色的低山丘林地区,小山岗的脊线上或山麓湖边人文含义造成深山藏古寺的意境。
与佛教中宣扬的超脱于红尘之外的思想一致。
用挺立的塔的形象突破地貌的平缓的曲线,从而使塔成为景观中的重要构景。
例五台山寺庙大理三塔B.诗词楹联、神话传说、名人轶事等文学艺术形式来渲染自然美,把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巧妙而和谐地联系起来。
②其他人文景观的建设上表现出的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在我国古代园林建设:要求再现自然(“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我国北方园林与南方园林的对比北方皇家园林南方私家园林建筑特色规模宏大。
建筑色彩浓重,以红黄为主色调规模较小。
建筑色彩素淡,以黑白为主色调自然与人文的和谐显示出皇权的尊荣富贵,又与宽阔整齐的地形、多蓝天白云的气候特点相辉映迎合园主追求闲适宁静的心理需要,又与水乡风光、湿润的气候特点融为一体③一方山水一方情风俗民情——是一定地区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结果,一方山水一方情5.以情观景——景观欣赏的最高境界以情观景的具体要求①综合感受——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②发挥想象——泰山、黄山、华山、峨眉山、青城山的特点分别是雄、奇、险、秀、幽,地貌的酷似造型……都要通过想象才能感知。
③移情与景,情景交融——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
④登山涉水,求质求真。
3.1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教学目标1.了解并能举例说明自然美的主要审美特征。
2.知道人工美的主要表现类型,能举例说明园林、建筑等主要审美特征。
3.树立自然美与人工美和谐统一的正确的审美观。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自然美的主要审美特征和人工美的主要表现类型。
难点:从自然地理的角度分析自然美形成的地理原因。
教学过程3.1 第一学时3.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谈话导入旅游景观是旅游资源单体的组合,是适合旅游者欣赏的对象。
或是山、或是水、或是建筑、或是它们之间的组合,构成了旅游景观审美的各种形态。
旅游景观审美的形态从总体上可分为两大类:自然美和人工美。
活动2【活动】一、自然美1.概念和类型(1)概念:自然美是指大自然中的自然物或自然现象在不同的条件下,呈现出的审美状态。
(2)类型:形象美、色彩美、动态美、朦胧美等是自然景观美的主要表现,是广大旅游者所欣赏的审美特征。
2.形象美——旅游景观最显著的特征。
(1)概念: 指名山大川等自然景观的总体形态和空间形式的美,是旅游景观最显著的特征。
(2)地貌的形态美:地貌是自然景观的构景基础,不同的地貌形态,展示出的形象美感有所不同。
我国人民在数千年山水审美的历史中,将自然景观的形象美分为雄、奇、险、秀、幽等特征,并有泰山天下雄、黄山天下奇、华山天下险、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之说。
(3)其他形态美:茫茫大漠、浩渺烟波之旷,如渊深壑、迷离秘洞之奥,原始丛林、广袤荒原之野,也成为自然景观形象美的重要方面。
图3.1华山之险图3.2峨眉之秀两幅照片是名山“险”与“秀”的对比,从图中照片可以看出: 从视觉上“险”的构成成分是:高大、陡崖、窄路、光滑的岩石、稀少的植被等。
构成“秀”则是:深谷、茂盛的植被、生有苔藓的岩石、潺潺的溪流等。
探究活动:用学过的地理知识解释华山的“险”和峨眉山的“秀”。
(提示:华山之所以雄伟和险要,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华山为一断块山,断层呈东西向延伸,约在距今七八千万年前,断层北侧下降,形成渭河平原,南侧上升形成华山。
第三章第一节.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新课导入:思考:何谓旅游景观?图片展示旅游景观:是旅游资源单体的组合,是适合旅游欣赏的对象,或是山,或是水,或是建筑,或是它们之间的组合,构成旅游景观审美的各种形态。
自然美人工美自然美:大自然中的自然物或自然现象在不同的条件下,呈现出的审美状态,是自然景观美的主要表现,是广大旅游爱好者所欣赏的审美特征。
(一)形象美(二)色彩美(三)动态美(四)朦胧美(一)形象美名山大川等自然景观的总体形态和空间形式的美,是旅游景观最显著的特征地貌是自然景观的构景基础,不同的地貌形态,展示出的美感有所不同我国人民在数千年山水审美的历史中,将自然景观的形象分为雄、奇、险、秀、幽等特征。
泰山天下雄登高望蓬瀛想象金银台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黄山天下奇路尽清溪逼画图乱云深处插天都雾开虎豹文姿出松隐龙蛇怪状孤华山天下险天下名山众惟此最险峻名山各千秋为此多神韵峨眉山之秀四海佛宫阙三峨不待夸山深龙听法野迥鹿衔花青城天下幽山径清幽连远峰水喧谷底树葱茏登临悟道方知妙古刹钟声韵味浓(二)色彩美极其丰富且富于变化岩石、土壤、水体、植物阴晴雨雪、四季变化春翡、夏翠、秋金、冬银视频展示:(三)动态美动与静相对而言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山水林木、飞禽走兽皆使自然景观展示出动态美(四)朦胧美烟、雨、云、雾,以及晨曦,雾霭,都使自然景观呈现出朦胧美人工美是指能够吸引人们旅游活动,反应古今人类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事物所呈现出的审美状态,例如:(一)古典园林美(二)古建筑和古遗迹美(三)书画、雕塑、民俗艺术(一)古典园林美山、水、花木、建筑(桥亭廊)四种基本要素组合而成的综合艺术品(二)古建筑和古遗迹美城池、宫殿、陵墓、寺院、楼阁、桥、塔、民居等课后作业小活动假设自己是旅游公司的宣传编辑,自选任意一处喜欢的国内、外景色(可以是自然风光,人文风光),进行生动剖析,并阐明叙述出该景色的主要景点,适宜游玩的时间,物品准备及注意事项等,向客户(同学们)宣传此处,吸引广大游客眼球,提升公司效益,并获得良好口碑。
第三节 中外著名旅游景观欣赏 学案●课标要求运用资料,举例描述中外著名旅游景区的景观特点,并从地理角度说明其形成原因。
●课标解读1.运用资料,描述黄山、云南元阳梯田、澳大利亚大堡礁、法国巴黎塞纳河畔的古城区的位置、旅游特色及其形成原因。
2.了解中国的一些名山、溶洞、园林以及世界的一些重要旅游景区。
3.学会分析典型事物的方法,树立科学发展观。
●新课导入建议同学们知道哪些著名的旅游胜地,他们为什么被称为是旅游胜地,又有什么独特之处吸引了旅游者去游玩?那么这节课我就带领大家来看一下几个中外著名旅游景观的欣赏!导入新课——中外著名旅游景观欣赏。
●教学流程设计课 标 解 读 重 点 难 点 1.举例说明中外著名旅游景区的景观特征。
2.从地理角度分析旅游景观的成因。
1.中外著名旅游景区的景观特点。
(重点) 2.会分析旅游景观的成因。
(重难点)黄山风景名胜区1.概况⎩⎪⎨⎪⎧ 位置:我国安徽省南部三大主峰:莲花峰、天都峰、光明顶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时间:1990年地貌:花岗岩地貌2.黄山四绝(1)名称: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2)成因①怪石:在奇峰的基础上,通过外力的风化和侵蚀作用而形成。
②温泉:地下热水沿断层或裂隙上升到地表而成。
1.说明黄山的岩石构成及其特点。
【提示】 黄山由花岗岩构成,其花岗岩体垂直节理发育充分,是我国花岗岩地貌中的杰出代表。
澳大利亚大堡礁风景区 1.分布:大堡礁是澳大利亚东北海岸外一系列珊瑚岛礁的总称。
2.形成:大堡礁是在地壳缓慢的下沉过程中,由一代接一代珊瑚虫骨骼堆积而成的。
3.观赏:大堡礁的礁体多在海下,游客如果要亲身体验美丽的海中奇观,可以乘坐具有透明船底的出海游船,也可以参加各种潜水活动。
中国云南的元阳梯田景区 1.形成原因(1)自然原因⎩⎪⎨⎪⎧ 地形:周围是哀牢山,海拔大多在2 500 米左右气候:一年四季都有来自印度洋的水汽,加上附近元江水汽蒸腾升空,形成了 云雨(2)人为原因:哈尼人用石块砌起围墙,种植水稻,在高山上修沟渠引水灌溉稻田。
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教学目标:1.了解并能举例说明自然美的主要审美特征。
2.知道人工美的主要表现类型,能举例说明建筑、园林等的主要审美特征。
3.树立自然美和人工美和谐统一的正确审美观。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
难点: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
教具准备:多媒体投影以及相关课件教学方法:相关课件、设问、教师讲解相结合。
教学过程:一、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设问导学:让学生读课本P32第一自然段明确:什么是自然美?师生答疑:自然美:是指大自然中的自然物或自然现象在不同的条件下,呈现出的审美状态。
设问导学:让学生读课本"形象美"这一部分明确:1.什么是形象美?2.自然景观的构景基础是什么?3.我国人民将自然景观的形象美分为哪几类?形成了哪些习惯说法?师生答疑:1.形象美是指名山大川等自然景观的总体形态和空间形式的美,是旅游景观最显著的特征。
2.地貌是自然景观的构景基础。
3.我国人民将自然景观的形象美分为雄、奇、险、秀、幽等特征,并形成了泰山天下雄、黄山天下奇、华山天下险、峨嵋天下秀、青城天下幽的说法。
设问导学:让学生读课本"色彩美"这一部分明确:1.什么是色彩美?2.色彩美在一年四季有什么变化?师生答疑:1.自然景观中的色彩美是极富变化的。
颜色不同的岩石、土壤、水体、植被等共同组成自然景观的色彩图案。
2. 色彩美在一年四季有春翡、夏翠、秋金、冬银的变化。
设问导学:让学生读课本"动态美"这一部分明确:动态美有哪些?师生答疑:飞瀑、流水使自然景观富有动感。
此外风吹林动、流水飘烟、飞禽走兽等也使自然景观展示出动态美。
设问导学:让学生读课本"朦胧美"这一部分明确:哪些景观能呈现出朦胧美?师生答疑:烟、雨、云、雾以及晨曦、暮霭,都能使自然景观呈现出朦胧美。
设问导学:让学生读课本"人一美"这一部分明确:1.什么是人工美?2.古典园林的组成?3.古建筑的各类?4.自然景观中的人造景物有哪些?师生答疑:1.人工美是指能够吸引人们旅游活动、反映古今人类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事物所呈现出的审美状态。
第3章单元测试第三章旅游景观的欣赏(A卷)(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泰山天下雄、黄山天下奇、华山天下险、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是描述自然景观的A.形象美B.动态美C.色彩美D.朦胧美1.A我国人民在数千年山水审美的历史中,将自然景观的形象美分为雄、奇、险、秀、幽等特征。
2.西湖“山色空蒙雨亦奇”反映了自然景观的A.形象美B.色彩美C.动态美D.朦胧美2.D在细雨中,西湖像美女一样穿上一层薄纱,具有特殊的魅力,体现了一种朦胧美。
3.桂林山水自然景观的美学价值主要在于它的A.形象美B.色彩美C.动态美D.听觉美3.A桂林山水是地质地貌与水域风光相结合的自然景观,其美感主要表现为山水组合的形象美。
4.下列自然景观与其观赏要领,对应正确的是A.黄果树瀑布——选择观赏位置B.武陵源峰群——把握观赏时机C.敦煌壁画——选择观赏角度D.华山——充分享受人文景观的魅力4.A武陵源峰群应该远眺,敦煌壁画应选择近观,华山应该享受其雄、奇、险、峻的特点。
5.“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首诗,反映了大自然的①色彩美②动态美③声音美④形象美⑤人工美A.②③④⑤B.①②④⑤C.①②③⑤D.①②③④5.D“黄”“翠”“白”“青”等词描绘色彩美,“鸣”“上”“含”“泊”等词反映动态美,“鸣”表达声音美,整首诗的意境反映了大自然的形象美。
6.关于我国园林的正确叙述是A.北方皇家园林和江南私家园林都以黑白为主色调B.北方皇家园林和江南私家园林都采用不对称的均衡布局C.北方皇家园林强调人对自然的征服与主宰,一切都按严格的数学法则进行布局;江南园林规模宏大,布局方式与皇家园林基本相同D.北方皇家园林显示皇权追求荣华富贵的心理需要,江南园林迎合园主追求闲适宁静的心理需要6.D联系南北方的地形、地势、气候、水文等自然环境特征及差异,分析北方皇家园林、江南私家园林在规模大小、色彩浓淡等方面的差别。
第一节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1.了解旅游景观的两大审美形态。
2.理解并掌握旅游景观的主要审美特征。
3.运用图表归纳判断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培养审美意识,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一、自然美1.概念大自然中的自然物或自然现象在不同的条件下,呈现出的审美状态。
2.表现形式二、人工美1.概念能够吸引人们旅游活动、反映古今人类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事物所呈现出的审美状态。
2.表现形式类别组成审美内涵古典园林山、水、花木、建筑四种基本要素组合而成的综合艺术品大自然的美景浓缩到有限的空间内古建筑城池、宫殿、陵墓、寺院、楼阁、桥、其形式美主要表现在序列组合、空间安塔、民居等排、比例尺度、造型式样、色彩装饰等方面人造景物亭台楼阁、桥梁、寺庙等与自然景物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构成绚丽多姿的风景美1.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描绘旅游景观的形象美。
(×)2.在自然景观中增加一些人工美破坏了自然景观的自然美。
(×)3.峨眉山兼具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且两者有机结合,体现了和谐美。
(√)4.下列不属于自然美的主要表现形式的是(C )A.形象美B.色彩美C.古建筑美D.朦胧美5.诗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反映了自然景观的美感类型是(C )A.形象美B.动态美C.色彩美D.朦胧美[问题探究]读教材P32图3.1、图3.2,探究下列问题。
(1)华山之险反映了自然美中的________。
(2)峨眉之秀反映了哪些自然美?答案:(1)形象美(2)形象美、色彩美、动态美。
[总结深化]形象美、色彩美、动态美、朦胧美等是自然景观美的主要表现,是广大旅游者所欣赏的审美特征。
美感特征美感形成举例形象美指名山大川等自然景观的总体形态和空间形式的美。
地貌是构景基础,不同地貌形态,展示出的形象美感不同泰山天下雄,黄山天下奇,华山天下险,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色彩美颜色不同的岩石、土壤、水体、植物等共同组成自然景观的色彩图案,且随时间而变化自然景观四季的春翡、夏翠、秋金、冬银动态美自然景观中的动态美,由波涛、飞瀑、溪泉以及云雾飘动等引起山为水动、水为山转、流水飞瀑、飞禽走兽、风吹林动等朦胧美自然景观透过某种朦胧模糊的形式含蓄地表现出来,使欣赏者获得审美享受烟雨中的山水风光,云蒸雾腾(1)对于色彩美的理解,要从“丰富”和“富于变化”两个层面去展开理解。
第一节旅游资源的分类与特性新课学前预览情景导入飞速发展的山东旅游业特色何在?山东人概括总结并着力推广的是八个字:“山水圣人、黄金海岸”。
“山水圣人”,山东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泰山从这里崛起,孔子在这里诞生,趵突泉在这里喷涌。
“黄金海岸”,在山东东部沿海3000多公里的漫长海岸线上,青岛、烟台、威海、日照等城市连成一片,成为中国独有、世界少见的海滨旅游城市群。
【思考】由材料可知旅游资源一般可以分哪些类型?课标要求1.简述旅游资源的内涵,运用资料说明旅游资源的多样性。
2.比较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的区别。
学习目标1.理解旅游资源的内涵及其形成所必须具备的条件。
2.了解旅游资源的分类,掌握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区别。
3.结合实例掌握旅游资源的特性。
一、旅游资源的内涵1.定义: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凡能对旅游者产生_______,可以为旅游业_________,并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__________。
2.形成条件3.核心:对旅游者的吸引力。
云冈石窟、黄山、农民收割玉米这些地理事物,哪些属于旅游资源?【提示】判断一地理事物是否是旅游资源,要看它是否具备旅游资源形成的两个条件。
云冈石窟、黄山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而且有社会、经济、文化价值,属于旅游资源,而农民收割玉米缺乏一定的吸引力,不属于旅游资源。
二、旅游资源的类型三、旅游资源的特性图表解读读教材P18图2.7北京故宫图2.8深圳的‘锦绣中华’,完成下列问题。
(1)北京故宫是否从一开始就有旅游价值?(2)“锦绣中华”反映旅游资源的什么特点?(3)从图中可以看出人文旅游资源包括哪几类?提示:(1)北京故宫并非出于旅游目的而建造。
随着时代的变迁,才具有旅游资源的价值和功能。
(2)可创造性特点。
(3)包括两类:一是文物古迹;二是为发展旅游而兴建的人文景观。
探究一旅游资源内涵的理解1.基础:具有一定的经济、社会、文化价值,能给旅游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核心:对旅游者的吸引力.这种吸引力可能是自然因素,也可能是文化因素、社会因素或其他任何因,也可能是上述多种因素兼而有之.3.存在于旅游目的地,不包括从客源地到目的地之间的因素。
3.2旅游景观的欣赏方法——中国古代园林的艺术特色1.造园艺术,师法自然师法自然,在造园艺术上包含两层内容。
一是总体布局、组合要合乎自然。
山与水的关系以及假山中峰、涧、坡、洞各景象因素的组合,要符合自然界山水生成的客观规律。
二是每个山水景象要素的形象组合要合乎自然规律。
如假山峰峦是由许多小的石料拼叠合成,叠砌时要仿天然岩石的纹脉,尽量减少人工拼叠的痕迹。
水池常作自然曲折、高下起伏状。
花木布置应是疏密相间,形态天然。
乔灌木也错杂相间,追求天然野趣。
2.分隔空间,融于自然中国古代园林用种种办法来分隔空间,其中主要是用建筑来围蔽和分隔空间。
分隔空间力求从视角上突破园林实体的有限空间的局限性,使之融于自然,表现自然。
为此,必须处理好形与神、景与情、意与境、虚与实、动与静、因与借、真与假、有限与无限、有法与无法等种种关系。
如此,则把园内空间与自然空间融合和扩展开来。
比如漏窗的运用,使空间流通、视觉流畅,因而隔而不绝,在空间上起互相渗透的作用。
在漏窗内看、玲珑剔透的花饰、丰富多彩的图案,有浓厚的民族风味和美学价值;透过漏窗,竹树迷离摇曳,亭台楼阁时隐时现,远看蓝天白云飞游,造成幽深宽广的空间境界和意趣。
[来源:学科网]3.园林建筑,顺应自然中国古代园林中,有山有水,有堂、廊、亭、榭、楼、台、阁、馆、斋、舫、墙等建筑。
人工的山,石纹、石洞、石阶、石峰等都显示自然的美色。
人工的水,岸边曲折自如,水中波纹层层递进,也都显示自然的风光。
所有建筑,其形与神都与天空、地下自然环境吻合,同时又使园内各部分自然相接,以使园林体现自然、淡泊、恬静、含蓄的艺术特色,并收到移步换景、渐人佳境、小中见大等观赏效果。
4.树木花卉,表现自然与西方系统园林不同,中国古代园林对树木花卉的处理与安设,讲究表现自然。
松柏高耸人云,柳枝婀娜垂岸,桃花数里盛开,乃至于树枝弯曲自如,花朵迎面扑香,其形与神,其意与境都十分重在表现自然。
师法自然,融于自然,顺应自然,表现自然—这是中国古代园林体现“天人合一”民族文化所在,是独立于世界之林的最大特色,也是永具艺术生命力的根本原因。
章末归纳整合一、旅游景观的欣赏方法观赏距离远近、角度变化、俯仰差异等,都会带来不同的观赏效果。
景观欣赏,远望取其势,近看取其质。
(1)观赏距离的选择观赏位置旅游景观观赏效果远望远眺峰峦雄伟、峻秀、奇特丘陵地区的梯田高低错落、弯曲流畅,形成线与面的完美合俯瞰、远望江、河、大海观其旷景,体会远望情趣近看平视城市中的湖泊湖周围的建筑物更高,湖显得更小、更美低看较小的湖沼池塘临廊、榭观水中倒影,体验天地之美妙(2)观赏角度的选择景观观赏位置实例地貌的酷似造型特定观赏点路南石林中的阿诗玛、黄山的石猴观海、广东肇庆七星岩面积较大的江河湖海位置较高的亭台楼阁之上俯瞰洞庭湖、鄱阳湖、长江、黄河较小的湖沼池塘在低临水面的亭、榭、廊、阁观赏杭州西湖、北大未名湖、济南大明湖(3)动态观赏:对山水有机组合的景观,乘船(筏)沿水路观赏两岸风景,水流、船动、山移,如游画中,心旷神怡。
例1读我国山西壶口瀑布、贵州黄果树瀑布的比较表,并参照景观图片,完成下列问题。
比较项目黄河壶口瀑布贵州黄果树瀑布洪峰流量9 000 m3/s 2 000 m3/s落差50 m 74 m宽度水大时达千米40 m左右季节变化4~5月、9~10月水量最大无明显季节变化色彩金黄色银白色审美特征气势磅礴,雄浑壮丽飞练悬峰,娟秀清丽(1)根据瀑布所在省区自然环境的差异,解释两瀑布色彩不同的原因。
(2)黄果树瀑布应如何欣赏?试从地形、地貌方面分析其如此欣赏的原因。
(3)请你为壶口瀑布、黄果树瀑布各拟定简单的解说词,注意体现它们各自的文化内涵。
答案(1)壶口瀑布流经黄土高原,含沙量大;黄果树瀑布流经地区植被繁茂,水清无沙。
(2)欣赏:黄果树瀑布应在适当的位置仰视。
原因:黄果树瀑布位于断层、悬崖上。
(3)壶口瀑布充满阳刚之美,咆哮奔腾,象征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拼搏精神;黄果树瀑布给人以美的感受和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遐思。
(只要答案合理即可)解析第(1)题,两瀑布的色彩不同与河流含沙量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