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上海典型地铁上盖商业项目表
- 格式:xls
- 大小:19.00 KB
- 文档页数:4
车辆基地上盖综合开发利用研究——以绍兴1号线鉴湖停车场上盖综合开发工程实践为例一、研究背景在集约紧凑型城市发展的需求下,国内各大城市都在探索“轨道+物业”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综合开发模式(TOD),可以使轨道交通建设和相关土地资源得到优化配置,以实现“一地多用途、高效紧凑布局、多式交通联运高效衔接、环境优美、尺度宜人、高品质社区生活圈”为基本目标的开发模式。
车辆基地和停车场是城市轨道交通必备的重要设施;而车辆基地和停车场内运用库占地面积大、检修库内柱网整齐具备上盖综合开发的先天条件。
而车辆基地上盖综合开发是一种复合利用土地资源、合理加密城市空间的建设方式。
多项政策导向明确了车辆基地上盖综合开发规划研究的必要性,开展规划设计研究,能有效总结车辆基地上盖综合开发的规划设计关键技术,为其他城市提供借鉴经验。
国家层面出台如《城市轨道沿线地区规划设计导则》(建规函【2015】276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管理的意见》(国办发【2018】52号)“等文件。
本文基于绍兴轨道交通1号线监湖停车场上盖开发的实践,首先介绍了综合开发的背景和意义,然后研究了国内一线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基地综合开发的项目经验,从总体规划、功能布局、交通设计和规划引导等多个角度介绍了鉴湖停车场综合开发设计策略,最后总结了车辆基地综合开发的未来发展趋势。
二、国内车辆基地上盖综合开发经验分析目前香港、深圳、北京、上海、深圳、成都、厦门、杭州等城市已陆续建成了一批与物业开发相结合的地铁车辆段,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反响。
1、香港——日出康城项目日出康城是香港首个公园城市小区,是利用地铁车辆段上盖综合开发项目;其将车辆段上盖及周边改造为全绿化公园城市的小区,小区内所有物业均坐落于园林环境内;康城也是“轨道+社区”可持续健康生活方式的典范。
日出康城也是香港最大的社区,其占地面积33.6公顷,住宅面积超过160万平米,容纳住宅商业学校政府部门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等多种功能;历时20余年,1997~2019年,总分13期开发,日出康城其商场——The LOHAS 康城总面积4.8万平米,充分利用地铁车辆段上盖和地铁站出口,串联起各住宅楼栋和娱乐设施,形成社区共享空间和通道。
上海市城市轨道交通上盖建筑设计标准一、引言城市轨道交通在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改善城市居民出行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了更好地发挥城市轨道交通的功能,上海市制定了城市轨道交通上盖建筑设计标准,旨在规范上海市地铁站和轨道交通线路沿线的上盖建筑设计。
本文将对这一标准进行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地探讨。
二、城市轨道交通上盖建筑的设计要求城市轨道交通上盖建筑的设计要求主要包括建筑高度、建筑面积、楼层数、外立面处理、空间布局等方面。
2.1 建筑高度根据上海市的城市规划要求,城市轨道交通上盖建筑的高度不得超过附近主干道规划的建筑高度限制。
同时,为了保证城市轨道交通上盖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和谐统一,建筑高度应与周围建筑相协调。
2.2 建筑面积城市轨道交通上盖建筑的面积应根据地铁站的客流量、周边环境条件等因素进行合理设计。
设计时应充分考虑行人流量、楼层分布、公共设施的设置等因素,以提供便利的出行环境。
2.3 楼层数城市轨道交通上盖建筑的楼层数应根据地铁站的规模和功能需求进行设计。
一般情况下,地铁站上盖建筑的楼层数不宜超过地表3层。
在特殊情况下,建筑设计方可适当增加楼层数,但需获得相关部门的批准。
2.4 外立面处理城市轨道交通上盖建筑的外立面处理应考虑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
在建筑外立面材料和颜色的选择上,应与周边建筑风格相匹配。
同时,外立面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对地铁站和轨道交通线路的视觉效果提升,增强城市形象。
2.5 空间布局城市轨道交通上盖建筑的空间布局应合理布局地铁站的出入口、换乘通道、商业设施等功能区域。
同时,要注意保证行人的行走流线顺畅,避免交通冲突和人流拥堵。
三、城市轨道交通上盖建筑设计标准的应用案例为更好地说明上海市城市轨道交通上盖建筑设计标准的应用,以下列举一个实际案例:3.1 案例背景某地铁站位于上海某主干道沿线,因周边交通繁忙和商业活动频繁,故该地铁站上盖建筑设计非常重要。
3.2 案例设计要求该地铁站的上盖建筑需要满足以下要求: 1. 建筑高度不得超过30米,以与主干道规划建筑高度相符。
六个中国城市轨道交通TOD项目初探一、北京公园悦府1、项目概况项目所在的平西府车辆段隶属地铁8号线,位于昌平区,回龙观文化居住区北侧。
项目总用地面积约30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60万平方米,融合了住宅、商业、交通枢纽等多元化复合型物业而被打造成一体化城市综合体,使其成为区域内的宜居示范样板。
图1:北京平西府车辆段上盖物业项目效果图2013年1月18日,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和京投置地联合体一举拿下玉渊潭乡地块和昌平东小口地块,分别是地铁6号线慈寿寺车辆段和8号线平西府车辆段用地。
平西府车辆段项目处于地铁8号线、13号线、昌平线三轨交汇的位置,多轨道路网纵横,交通便利。
2、物业构成项目作为集合“公交枢纽+公租房+住宅+商业+公寓+公园+教育”多种物业形态的综合体,由于是轨道车辆段上盖,因此项目在地势上具有0米,9.5米,和16.5米三个标高,分别为落地区、咽喉区和上盖区。
项目住宅涵盖上盖区域9栋11层及22层住宅楼,西贴区域5栋8层住宅楼(去除3层底商),落地区域7栋14-27层住宅楼及29层公租房住宅楼;项目配备6万平方米办公和商业配套,包括2万平方米集中商业、千米特色商业街、多元化商业及写字楼,项目商业涵盖西贴区域3层底商,上盖区域局部4层综合体,P+R楼,3层的,落地沿街商业及内街商业;9.5米的咽喉区将形成一个5万平方米的社区私属中央公园,配备有篮球场和儿童游乐区域,满足了不同年龄层业主的休闲娱乐需要。
此外,项目自身配备专属幼儿园及学校,教育体系较为完善。
图33:北京平西府车辆段物业分布项目住宅产品名为公园悦府,主力户型为80-90m²2居、100-125m²3居。
一期于2014年5月开盘。
目前,项目一期和二期已全部售罄,三期于2018年2月25日开盘,均价58500元/m²,推售楼栋为27层产品,两梯四户,主力推售产品为:约87m²2居,112-135m²3居。
浅议轨交上盖物业综合开发建筑设计--以上海地铁七号线后滩站上盖环通商业广场综合开发项目为例
陈黎明
【期刊名称】《城市建筑》
【年(卷),期】2013(000)006
【摘要】轨交站点上盖综合开发是近些年来越来越受到关注的设计和开发模式。
本文以上海地铁七号线后滩站上盖环通商业广场项目的设计为例,从总体设计理念到建筑特征作了详细的论述,探索了上盖综合开发建筑设计的特点和要素。
【总页数】2页(P42-43)
【作者】陈黎明
【作者单位】晋思上海建筑咨询有限公司,上海200002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上海轨交4号线修复断点实现“环通” [J], ;
2.回馈社区型地铁上盖联动开发模式研究——以上海轨交14号线昌邑路站为例[J], 樊鸿伟
3.TOD模式下城市综合体设计的分析
——以黄埔区某有轨电车停车场上盖综合开发项目为例 [J], 曾蕴姿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上海轨道交通上盖综合开发中的问题与建议上海作为中国经济、文化中心,轨道交通发展迅速,成为了城市居民出行的重要方式。
上海也在城市规划中大力推进轨道交通上盖综合开发,以解决城市发展中的土地资源匮乏和交通拥堵问题。
轨道交通上盖综合开发在实际推行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将从城市规划、交通运营、土地利用等方面对上海轨道交通上盖综合开发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城市规划1.空间规划不合理:在一些轨道交通上盖综合开发项目中,由于规划不合理,建筑密度过大,导致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受到影响,同时也影响了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有必要在城市规划中合理控制建筑密度、保护周边环境。
2.功能布局不合理:在轨道交通上盖综合开发项目中,有些地铁站上盖的商业设施过多,导致了交通换乘和出行便利性的下降,这也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建议:1.在城市规划中,应当合理规划轨道交通上盖综合开发项目的建筑密度,保障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同时也要考虑商业与交通的协调布局,提高出行便利性。
二、交通运营1.出行体验不佳:在一些轨道交通上盖综合开发项目中,由于软硬件设施的问题,出行体验不佳,乘客出行便利性受到影响。
特别是在地铁换乘的地方,由于交通枢纽的设计不合理,导致了乘客出行的不便。
建议:1.完善轨道交通上盖综合开发项目的软硬件设施,提高乘客出行的舒适性和便利性。
应当加强对交通枢纽的规划和设计,提高乘客的出行体验。
2.加强运营管理,在轨道交通上盖综合开发项目中建立统一的管理体系,加强对交通设施和商业设施的管理,保障乘客的出行需求。
三、土地利用1.土地资源浪费:在一些轨道交通上盖综合开发项目中,由于规划和设计不合理,导致了土地资源的浪费,增加了城市土地资源的紧张程度。
2.土地使用效率低:在轨道交通上盖综合开发项目中,由于土地使用效率低,导致了项目的经济效益不佳,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
2.加强土地管理,严格控制土地的开发和利用,规范土地使用行为,保障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地铁地上盖建筑方案文本地铁地上盖建筑方案是指在地铁站或地铁线路上方的空地上进行建设,将地下交通系统与地上建筑物有机结合,实现城市空间的多元化利用和综合功能的提升。
地铁地上盖建筑方案,有助于提高城市土地的利用效率,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改善人们的出行体验,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
地铁地上盖建筑方案的实施需要充分考虑城市的整体规划和发展方向。
首先,需要在地铁线路规划时就预留地上空间。
地铁站点的规划应考虑周边土地的利用价值,提前确定建设用地范围,并确保设计合理、留有足够的空间来容纳上盖建筑物。
其次,需要注重建筑的功能性和可持续性。
在地铁地上盖建筑方案中,可以考虑建设商业中心、办公楼、居民小区等不同类型的建筑物,以满足人们生活和工作的需求。
同时,要注重建筑的环保设计,采用绿色建筑材料和节能技术,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再次,需要加强与地铁线路的衔接。
地铁地上盖建筑方案应考虑与地铁站的连通性和出入口的设置,确保人们可以方便地进出地铁站。
另外,还可以考虑设置行人天桥或地下通道,方便人们到达周边的上盖建筑物。
地铁地上盖建筑方案的实施有助于改善城市的交通状况和环境质量。
首先,地铁地上盖建筑方案可以减少城市的交通压力。
通过在地铁站上方建设商业中心、办公楼等建筑物,可以吸引人们在地铁站周边工作、购物等,减少人们的车辆出行需求,缓解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
其次,地铁地上盖建筑方案可以提高城市的空气质量。
地铁是一种环保、低碳的交通方式,通过发展地铁地上盖建筑,可以进一步鼓励人们使用地铁出行,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
再次,地铁地上盖建筑方案可以优化城市空间布局。
地铁站上方的建筑物可以利用地下空间,提供更多的公共空间,如地下商场、公园等,丰富城市的公共设施,提升城市的品质和文化内涵。
然而,地铁地上盖建筑方案的实施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地铁地上盖建筑涉及的土地利用权、建设投资等经济问题需要明确规划和解决。
在实施地铁地上盖建筑方案时,需要考虑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划分,确保合法合规。
地铁上盖物业商业综合体实例研究燕莎商城是北京市朝阳区建国路地铁站与国贸地铁站之间的地铁上盖商业综合体,总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是北京地铁系统中最大的商业综合体之一首先,燕莎商城地铁上盖物业商业综合体的建设充分利用了地铁站的交通便利性。
地铁站内外的人流量大,为商业综合体吸引了大量的潜在客户。
燕莎商城的商铺设计合理,布局科学,各种商业设施齐全,包括餐饮、购物、娱乐、办公等功能。
商商店面宽敞明亮,商家经营品牌多样化,可以满足不同需求的消费者。
其次,燕莎商城在商业综合体的经营方面也有独到之处。
商城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品牌,并与之合作,打造了一站式购物中心,提供了全方位的购物体验。
商城还积极开展各种活动,吸引消费者,增加人流量,如举办展览、演出、亲子活动等。
商城还与周边的企事业单位合作,提供员工优惠等,增加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第三,燕莎商城注重服务品质和客户体验。
商城提供了便利的停车服务,使顾客的购物更加方便。
商城还配备了优雅的休闲区、儿童活动区以及风景优美的露天花园,为顾客提供了更多的休闲娱乐选择。
商城的员工受过专业培训,具备良好的服务意识和技能,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商城还引入了智能科技,提供在线购物、配送等便利服务,满足了现代消费者的需求。
燕莎商城的成功经验可以为其他城市的地铁上盖物业商业综合体的建设提供借鉴。
首先,要充分考虑人们的需求和习惯,合理规划商业设施和布局,提供多元化的服务。
其次,要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品牌,并与之合作,提供全方位的购物体验。
最后,要重视服务品质和客户体验,提供便利的停车服务和优质的人文环境,注重员工培训,提供高水平的服务。
综上所述,地铁上盖物业商业综合体的建设对于城市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可以有效整合城市资源,提供丰富的商业、娱乐、办公等功能,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通过合理规划和经营,可以吸引大量消费者,并为他们提供方便、舒适的购物体验,促进城市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