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桥梁预制拼装技术
- 格式:ppt
- 大小:20.16 MB
- 文档页数:42
城市桥梁墩柱预制拼装关键技术研究摘要:在桥梁建设过程中,现有的传统桥梁施工技术带来了一些问题,对实地工作产生了不利影响,并给城市桥梁的建设带来了更多的矛盾和风险。
另一方面,城市桥梁墩柱预制拼装技术不仅可以解决传统的现场建设问题,而且可以有效缩短建设周期,促进城市桥梁建设,减少桥梁建设对城市交通的影响。
关键词:城市桥梁;桥梁墩柱;预制拼装引言目前,我国城市桥梁建设现状仍以人工绑扎的底层结构为基础,其不足之处逐渐显现。
例如,长时间的工作和对劳动力的过度需求不仅影响道路交通,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例如噪音、灰尘、光等,造成严重的环境破坏,因而不符合文明建设的标准粗放式建设导致整个行业能源消耗高,给城市带来巨大压力,这些问题必须得到妥善解决。
一、预制拼装墩柱连接技术国内外研究人员和设计工程师根据桥梁类型特点、施工条件和施工技术环境等因素,提出了许多类型的预制结构(包括拼装墩柱立柱及盖梁)。
它主要包括黏结后张预应力线(螺纹、钢焊接、搭接、湿接缝、灌浆套筒、波纹管、插槽式,承插式连接等。
1.黏结后张预应力筋。
黏结后张预应力筋连接结构与砂浆配制结构或环氧橡胶连接结构相结合,实现节段预制件。
预应力钢筋可以是高强度钢筋,如绞盘和螺纹钢筋。
结构具有以下特征:预应力筋穿过接缝及其机械特性(例如力、刚度等)、大量实际工程应用、设计理论和计算分析,以及施工技术经验;缺点是具有预应力钢筋的墩身需要一定数量的结构钢筋,墩身的成本相对较高,执行过程复杂,执行时间较长,并且一次操作通常需要1~3d。
2.焊接钢筋、搭接接头和湿接缝连接采用。
预制墩柱必须预先伸出一些钢筋,并与相邻构件的钢筋连接。
设置临时支撑,钢筋的连接部分由钢筋后浇筑的混凝土连接(湿接缝)。
长江大桥和东海桥墩是用钢筋和现浇混凝土湿接缝建造的大型桥梁。
也是我国广泛应用的节段拼装墩柱设计思路。
使用此结构构建的特性通常类似于典型的就地浇筑混凝土桩。
但是,湿连接的存在将增加建筑钢筋的施工时间和浇注量。
预制拼装技术在公路桥梁建造技术中的应用发布时间:2021-06-04T11:22:46.567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2期作者:李光均[导读] 摘要:预制拼装技术是将桥梁分为若干部件,工厂内集中管理进行工厂化预制生产,充分采用先进的半自动或自动化的施工技术,大规模工业化制造,在工厂预制完成后运至桥位进行组拼,通过现场连接将部件整体拼装成桥的施工工艺。
本文通过对上海S3公路和S7公路工程桥梁桥台、墩柱、盖梁、小箱梁、防撞墙预制拼装方案的介绍,重点说明采用工厂化预制桥台、墩柱、盖梁、箱梁,现场利用大型吊机吊装安装成桥的方法,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摘要:预制拼装技术是将桥梁分为若干部件,工厂内集中管理进行工厂化预制生产,充分采用先进的半自动或自动化的施工技术,大规模工业化制造,在工厂预制完成后运至桥位进行组拼,通过现场连接将部件整体拼装成桥的施工工艺。
本文通过对上海S3公路和S7公路工程桥梁桥台、墩柱、盖梁、小箱梁、防撞墙预制拼装方案的介绍,重点说明采用工厂化预制桥台、墩柱、盖梁、箱梁,现场利用大型吊机吊装安装成桥的方法,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关键词:桥梁;预制拼装;工厂化预制;吊装引言传统城市高架的建设方式以现场现浇混凝土为主的施工方法,势必会将桥址地面作为施工现场,施工占地大,速度慢,阻碍交通,现浇混凝土多,粉尘、泥浆、灯光等污染严重,无法有效控制施工噪声,施工进度受气候影响大,现场劳动力投入大,机械化程度低,劳动力成本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技术工艺也不断的创新改进,上海S3公路工程和S7公路工程均采用公路桥梁全预制拼装施工。
桥梁下部结构、小箱梁以及边梁防撞墙施工均采用预制拼装施工,即桥墩桥台、立柱、盖梁、小箱梁以及边梁防撞墙均采用工厂制作,现场拼装施工。
公路桥梁全预制拼装施工技术具有现场的施工工效高,交通管理费降低,利于控制环境污染,事故发生风险较少,建设费用降低,劳动力减少,施工质量易保证等优点。
道路施工中桥梁预制施工技术的应用随着现代城市的不断发展,道路建设已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道路建设中,桥梁是必不可少的。
在桥梁建设中,预制施工技术已成为常用的施工方式。
预制施工技术具有施工速度快、质量高、成本低等优点,在桥梁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将重点介绍道路施工中桥梁预制施工技术的应用。
一、桥梁预制施工技术的概述桥梁预制施工技术(Precast Bridg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是在工厂内将预制构件制造好,再将其运至现场进行组合拼装的技术。
相对于传统的在现场进行施工的方式,预制施工技术具有时间短、施工质量高、成本低等诸多优点。
预制构件一般由混凝土或钢材制成,可根据需要进行不同形状的设计。
预制施工技术在建设高速公路、城市道路等项目中得到广泛应用。
二、桥梁预制施工技术的应用前景桥梁建设是应用预制施工技术的绝佳领域。
预制构件,比如桥梁主体、路面、支撑墩、护栏等可以在工厂内进行制造,然后在现场进行组合拼装。
这种组合方式不仅精度高,而且施工速度快、质量高、成本低。
由于道路建设的公共性和普及性,道路建设的速度、质量和成本不仅会影响到城市的形象和景观,也会对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采用预制施工技术是十分必要且不可或缺的。
三、桥梁预制施工技术在道路施工中的应用1.预制桥梁和桥梁板的应用预制桥梁和桥梁板一般是由混凝土制成,可以通过工厂生产加工成预设规格的形状和尺寸。
预制桥梁和桥梁板可以较快地运输到现场,然后通过简单的安装即可将其安装到桥墩和桥脚上。
相比于传统的在现场进行施工的方式,预制桥梁和桥梁板的施工速度更快、质量更稳定、成本更低。
2.预制支撑墩的应用预制支撑墩通常是由钢筋混凝土预制工厂制造的,具有标准化、预测性、低成本等优点。
预制支撑墩不但能提高道路桥梁的质量,也能节约成本和缩短施工时间。
预制支撑墩的施工可以在现场组装完成,保证了施工误差的最小化,提高了施工速度和废料利用率。
简述桥梁立柱预制拼装施工工艺摘要城市桥梁建设是城市发展中主要建设项目之一,为解决交通问题,需建设更多的高架桥,而预制拼装施工工艺在桥梁施工中比较常见。
本文以我项目预制场为主要研究对象,重点讲述了立柱预制拼装施工的钢筋、模板工程、混凝土施工、构件吊运存放等,通过城市桥梁工程立柱预制拼装关键工序的质量控制,实现工程建设的标准化、工业化。
关键词立柱预制;关键工序;施工工艺引言目前上海等地区开始大规模采用预制拼装技术,应用一系列先进的技术,如自动化数控加工设备,高精度定型胎架和模板,高性能混凝土施工。
相对传统施工工艺,预制拼装技术具有施工时间短,工期易控制;施工质量与耐久性有保障;对环境的影响较小,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1 工程概况本项目为南京126省道(江宁区段)改扩建工程T1标,位于南京市江宁区段。
主要工程为上跨古凤铁路桥7-10#墩120m、上跨凤云铁路主线桥69-73#墩129m和辅道桥左幅517m,右幅580m。
主线桥上部结构为预应力小箱梁结构,下部结构为大悬臂盖梁柱式墩,钻孔灌注桩基础,盖梁及立柱采用预制拼装工艺。
南京126预制场负责T1标预制构件的生产任务,立柱预制配有3个立柱试拼装、21个预制存放台座;建设钢筋加工场一座,配备10t桁吊、100t龙门吊、150t龙门吊各两台,钢筋自动化加工中心成套设备,满足本标段24根立柱及其他预制件生产需求[1]。
2 立柱预制立柱预制选用C40自密实混凝土,水平立模,垂直浇筑,高性能混凝土一次浇筑成型。
(1)钢筋笼加工。
墩柱钢筋笼采取钢筋模块化精加工的理念,于胎架上制作加工成型。
整个立柱钢筋笼完全在胎架上完成加工绑扎,分成六个步骤,加工与测量同步进行,确保加工精度。
步骤一:立柱胎架组装完成后,安装立柱主筋固定端定位板及套筒固定装置。
步骤二:一次性将灌浆套筒全部安装就位,并将套筒端箍筋与拉钩安装完毕。
安装完成后用橡胶塞将注浆、溢浆孔临时封堵防止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杂物进入。
预制桥梁施工方法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桥梁建设需求不断增加。
传统的桥梁施工方式存在工期长、工艺复杂、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等缺点,为了提高施工效率、减少成本、确保工程质量,预制桥梁施工方式逐渐成为主流。
预制桥梁施工方式是将桥梁构件在工厂预制好,然后运送至现场进行拼装和安装。
本文将详细介绍预制桥梁施工的方法和步骤。
一、预制桥梁施工前期准备1、确定预制桥梁的设计方案在进行预制桥梁施工前,首先需要将桥梁的设计方案确定下来,包括桥梁的类型、尺寸、材料、预制构件的规格等。
设计方案的确定对于后续的施工工作至关重要。
2、选择预制桥梁的材料根据设计方案确定的桥梁类型和要求,选择合适的预制桥梁材料,常见的预制桥梁材料包括混凝土、钢材、玻璃钢等。
材料的选择决定了桥梁的承载能力、耐久性等重要指标。
3、确定预制桥梁的施工工艺在确定了设计方案和材料后,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预制桥梁的施工工艺,包括预制构件的模具制作、混凝土的浇筑、钢材的焊接等工艺流程。
4、制定施工计划根据设计方案和施工工艺确定好施工计划,包括材料采购、设备的调配、施工队伍的组织等。
二、预制桥梁的施工工艺1、模具制作模具制作是预制桥梁施工的第一步,合理的模具设计和制作是确保预制构件质量的重要保障。
在模具制作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设计方案和规范要求进行,确保模具的准确度和稳定性。
2、预制构件的生产在模具制作完成后,进行预制构件的生产工作。
在生产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混凝土的配比和浇筑工艺,确保预制构件的强度和外观质量。
3、构件的检验和合格认证预制构件生产完成后,需要进行严格的检验和合格认证工作,确保预制构件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规范标准。
4、运输和组装在预制构件通过检验并取得合格认证后,需要进行运输和组装工作。
在运输过程中需要保证预制构件的安全和完整,避免在运输过程中发生损坏。
在组装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规范要求进行,确保预制构件的正确拼接和安装。
5、连接和固定预制桥梁的构件组装完成后,需要进行连接和固定工作。
预制节段拼装桥梁施工关键技术分析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与提升,人们对于生活环境有了更高的要求,而城市道路、桥梁在实际建设的过程中,容易对周围的环境造成污染和影响,并且噪声污染严重,不符合可持续发展观念。
未来需要将新材料、新工艺应用到桥梁建设工程当中,比如说预制节段拼装工艺,这一工艺具有低污染、低噪声等等优势,可以将其普遍应用到桥梁工程建设当中。
本文主要在阐述了预制节段拼装桥梁施工特征的基础上,分析施工关键技术要点,提出对应的质量控制措施。
关键词:预制节段;拼装桥梁;施工技术为了有效的改善城市交通问题,路桥建设规模正在逐渐扩大,这要求桥梁建设工程选择新颖的建设技术,从而达到更高的施工效率。
因此,为了保证桥梁施工质量,需要准确把握节段施工关键技术要点,根据相关要求和规定,做好对应的施工环节质量控制。
1.预制节段拼装桥梁施工技术特征预制节段拼装施工技术方法可以根据相关运输车辆以及拼装机具的实际情况,将桥梁沿轴线方向划分成为多个节段,最后根据施工实际情况来在工厂完成拼装。
在完成桥墩施工之后,需要保证强度达标,才能够利用运输车辆来将预制节段运输到现场完成拼装。
预制节段拼装桥梁实际施工的过程中,大多数都选择混凝土预制箱梁,其中包括多节段箱梁,根据一定工序来制定完成,这能够保证实际施工具有良好的线性特征。
预制节段拼装施工技术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不会对周围的环境造成污染和影响,建设不会出现噪声,可以说具有良好的环保性。
各节段自身重量较轻,并且尺寸比较小,能够提升拼装速率,有助于缩短施工周期。
预制节段拼装工艺适用于体外预应力,在施工的过程中能够有效的减小梁断面实际尺寸,提升材料的整体利用率。
这有助于科学、合理的控制几何形状,保证桥梁建设结构更加美观。
这一施工工艺带来了便捷性的同时,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依旧存在一定的不足和影响。
使用施工工艺,通常在实际施工当中投入更多的施工资料,提前预制场地建设、运输设备等等。
城市公路桥梁建设的创新技术与工艺城市公路桥梁是城市交通运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人们的出行需求和货物运输等重要功能。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城市公路桥梁建设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为了满足快速发展的城市交通需求,不断推动城市公路桥梁建设的创新技术与工艺成为当务之急。
一、全预制技术的应用传统的桥梁建设需要现场浇筑混凝土,时间长、工期长、施工质量难以控制等问题导致了建设成本的上升。
然而,随着全预制技术的应用,这些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全预制技术是指在工厂中将桥梁构件进行预先制作,并在现场进行简单的拼装和安装。
这种技术使得建设过程更加快速高效,同时还能够保证施工质量的可控性和一致性。
全预制技术的应用也带来了环保的好处。
现场浇筑混凝土所产生的废水和废气对环境造成了污染,而全预制技术可以将这些过程转移到工厂内进行,大大减少了环境污染的风险。
此外,由于构件在工厂进行制作,节省了现场施工所需的资源,减少了对原料的消耗。
二、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城市公路桥梁建设中,混凝土是一种重要的建材,直接影响着桥梁的承载能力、耐久性和使用寿命。
传统的混凝土在面对高强度和耐久性要求时往往无法满足需求。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高性能混凝土被引入到城市公路桥梁建设中。
高性能混凝土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抗渗透性和耐久性等优势。
它能够承受更大的载荷,延长桥梁的使用寿命,减少维修和保养的成本。
此外,高性能混凝土还能够防止水分进入混凝土内部,有效减轻冻融、碳化和化学侵蚀等因素对桥梁的损害,提高了桥梁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三、新型桥梁建设材料的研发和应用除了高性能混凝土,还有一些新型材料被研发并应用于城市公路桥梁建设中。
例如,纳米材料在桥梁建设中的应用不断取得突破。
纳米材料可以改善传统材料的性能,使其具有更好的力学性能、耐久性以及抗外界环境因素的能力。
另外,复合材料的应用也在桥梁建设中得到了广泛运用。
复合材料具有重量轻、强度高、耐腐蚀等特点,可以有效提高桥梁的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
城市桥梁短线法节段预制拼装关键技术控研究刘达斌发布时间:2021-11-04T08:29:59.536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24期作者:刘达斌[导读] :城市高架桥作为城市交通路轨的关键结构,其形式不断创新,结构和线形也繁杂多样江西中昌工程咨询监理有限公司 330038摘要。
现阶段,海外城市高架桥广泛选用短线法节段预制拼装技术。
因为其技术的多元性和独特性,此项技术在我国还没有有得到普遍的推广和应用,为了更好地确保合拢后桥梁线形满足设计要求,对其有关技术开展研究和汇总具有关键意义。
本文深层次研究了短线法节段预制拼装的机理和方式,提出了合理的短线法节段预制拼装控制方式和纠偏对策。
关键词:城市高架;节段预制拼装;线形控制一、引言:短线法节段预制拼装技术具成本低、效率高、控制好、受欠佳条件影响小等优势,普遍应用于桥梁行业,在具体预制安装工程中,因为各种各样因素和偏差的影响,节梁的准确性与具体理论测算准确性有误差。
预制线形和安装式桥梁线形与桥后结构地应力、结构耐用性和外型质量有关。
为了更好地确保电缆桥架完工后的线形能够更强的满足设计要求,对阶段预制箱电缆桥架施工过程中的线形控制开展研究十分关键。
(一)城市桥梁短线法节段预制拼装关键技术控制原理及方法短线法节段预制拼装技术造价经济合理,生产流线型化,规范化,机械化,非常有利于工业化规模性生产,能减少施工期,控制好工程质量,尤其降低桥梁建设对城市环境的负面影响,所以此项技术普遍应用于城市高架桥的承重梁,在预制阶段,短线法节段预制拼装技术是通过更改邻近梁段的空间座标来控制梁段的线形,在预制过程中,能够在底模上精确测量预制箱梁曲线图,测算各梁段,各控制点的空间座标,将精确测量值与理论值开展比较,可在下一个预制阶段开展调整。
阶段梁预制时,必须设定合理的预制总数,包含牢固、横向、径向和转动方向自变量数据。
生产制造进展与安装技术息息相关,在预制场开展部分预制时要考虑到这一点。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随着我国现代化城市建设的加速推进,城市建设中产生的环境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城市居民对降低市政施工对日常生活影响的要求与日俱增。
而全预制装配式桥梁技术为城市桥梁建设过程中带来的上述问题提供了合理的解决方案。
全预制装配式桥梁的优点主要有:1)环境污染少。
桥梁主要构件均在预制厂生产,现场施工量小,大大减少了由于现场施工产生的建筑垃圾、粉尘、噪音等污染问题。
2)对交通影响小。
现场施工量小,施工支架少,对交通影响小。
3)施工工期短。
各构件可在工厂同步预制生产,极大缩短施工工期。
4)施工质量易保证。
预制构件标准化程度高,混凝土养护条件好,构件质量能够保证。
5)安全性高。
高空作业少,施工支架少,减少施工安全隐患。
6)受气候影响小。
各构件在工厂生产、养护,仅拼装在现场进行,气候因素对施工影响小。
7)劳动力投入低。
标准化程度高,现场施工量小,有效降低劳力成本。
桥梁构件预制化是现代化城市建设的趋势,也是城市建设低碳化的必经之路。
随着公众对环境问题的重视,城市居民对降低市政施工对日常生活影响的需求与日俱增,解决当前城市建设中高能耗、高污染等问题迫在眉睫。
在目前的经济增长模式下,我国自然资源支持体系已经无法持续发挥有效作用。
我国能源的消耗率是日本的11.5倍,法国的7.4倍,美国的4.3倍。
人均资源量少,各类主要自然资源的人均占有量水平都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城市发展策略应当走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以及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桥梁预制拼装技术的特点正好适合我国城市发展的需要,其绿色、低碳、安全、快速的特点,为当前城市桥梁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合理的解决方案。
近年来,宁波的城市建设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随着杭州湾跨海大桥、舟山连岛工程的通车,火车南站枢纽的运营,城市轨道一号线一期的开通,轨道一号线二期、二号线的相继开工,沪杭甬铁路客运专线的启动,加上市域“一环六射”高速公路主骨架的基本建成,海、空港综合枢纽的逐步形成,宁波已进入大规模交通发展阶段。
随着经济不断的发展,城市高架、轻轨等桥梁施工逐渐成为上海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内容。
在这种前提下,引进国外先进的施工技术、加快施工速度、减少对环境和交通的影响、提高文明施工水平,成为桥梁施工中的一个主要课题。
桥梁节段预制拼装施工技术具有对环境交通影响小、对施工的地理位置要求低、施工工期短等优点,可基本实现无支架化施工,不影响现有交通,特别适合于对环境要求极高的城市桥梁的施工。
浏河大桥工程首次运用了节段预制拼装的新工艺,取得成功。
这项新技术具有良好的发展趋势,继浏河大桥之后在沪闵高架等重点工程也予以推广运用和发展。
一、工程概况浏河大桥全长412m,其中主桥段分为3跨,跨径均为42m,采用节段预制拼装工艺。
每跨箱梁划分为13个节段,分为标准块、端块和转向块三种。
箱梁断面为单箱单室结构,梁高2.2m,梁的上翼缘宽分7.5m和8.875m两种,每个节段重约38t。
二、施工流程整个施工过程包括节段的现场预制、架桥机的拼装、行走及就位、节段的吊设与安装、预应力的施工等几个重要环节。
三、主要施工工艺由于节段预制拼装是一项新工艺,在施工中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难点:节段预制、节段吊设与粘结、体外预应力张拉。
1、节段预制节段预制的关键要保证各节段断面的一致性和相邻节段间端面的密贴性。
根据国外相类似工程的经验,最佳预制方法是工厂化的短线密贴镶合匹配浇筑法,可节省预制场地、加快预制速度,但工厂的设备投入较大。
考虑本工程箱梁节段数量较少,同时又是第一次施工缺少经验,施工误差的积累可能会影响到箱梁的整体外观,所以节段预制采用长线密接法施工工艺。
长线密贴法的施工方法主要是先准备整根梁的预制场地,再按照节段的顺序依次预制,节段的一个端部以上一节段的端部为侧模,依次类推,以保证节段之间的密贴。
考虑到节段断面的一致性,每一根箱梁使用同一套模板。
模板设置脚轮和螺栓,方便整体装拆和平移。
设计模板时保证足够的刚度以避免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发生变形,而使节段在拼装时发生困难。
桥梁施工中的新技术与新材料桥梁,作为连接两地的重要交通枢纽,其建设的质量和效率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技术与新材料在桥梁施工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桥梁工程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新技术在桥梁施工中的应用1、预制拼装技术预制拼装技术是将桥梁的构件在工厂中预制完成,然后运输到施工现场进行拼装。
这种技术可以大大提高施工效率,减少现场施工时间,降低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预制构件的质量也更容易控制,能够保证桥梁的整体质量。
例如,在一些城市的高架桥建设中,预制拼装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有效地缩短了施工周期,缓解了交通压力。
2、顶推施工技术顶推施工技术适用于中等跨度的桥梁施工。
在施工过程中,通过千斤顶将预制好的梁段逐段顶推到位。
这种技术不需要设置大量的临时支架,对桥下交通和通航的影响较小。
同时,顶推施工可以有效地控制梁体的内力和变形,保证桥梁的施工质量。
3、转体施工技术转体施工技术是将桥梁结构在非设计轴线位置制作成形,然后通过旋转使其就位。
这种技术特别适用于跨越山谷、河流、铁路等特殊地形和交通要道的桥梁施工。
转体施工可以减少对既有交通的干扰,降低施工风险。
例如,我国的一些大型桥梁在建设过程中采用了转体施工技术,成功地完成了桥梁的合龙。
4、智能监控技术智能监控技术通过在桥梁施工过程中安装各种传感器,实时监测桥梁结构的受力、变形、温度等参数。
这些数据可以及时反馈给施工人员,以便他们采取相应的措施调整施工方案,确保施工安全和质量。
同时,智能监控技术还可以为桥梁的后期运营维护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二、新材料在桥梁施工中的应用1、高性能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具有高强度、高耐久性、高工作性等优点。
在桥梁施工中使用高性能混凝土,可以提高桥梁的承载能力,延长桥梁的使用寿命。
同时,高性能混凝土的抗渗性和抗腐蚀性也更好,可以减少桥梁结构的病害。
2、高强度钢材高强度钢材的强度比普通钢材更高,可以减小桥梁结构的构件尺寸,减轻桥梁的自重。
全预制拼装桥梁建造关键技术与案例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全预制拼装桥梁,这可是个超酷的东西。
一、啥是全预制拼装桥梁呢?二、关键技术之一:预制构件的制作。
1. 精度控制。
这就好比做蛋糕,尺寸得精准啊。
在工厂里制作预制构件,毫米之差都可能在拼装的时候出大问题。
比如说一块梁预制的时候长度差了几毫米,到现场拼的时候就可能对不上榫卯,就像拼图少了一块似的。
所以啊,从模板的制作到混凝土的浇筑,每一个环节都得用高精度的仪器监控着,得把误差控制在极小的范围内。
2. 混凝土质量。
混凝土就像是预制构件的肌肉。
这肌肉得有力量,还得抗打。
要调配出合适的混凝土配比,让它既有足够的强度,又能适应各种环境。
比如说在海边造桥,那混凝土就得能抵抗盐分的侵蚀,不然用不了几年,桥就会像骨质疏松的老人一样,到处都是毛病。
三、关键技术之二:运输与吊装。
1. 运输。
那些预制好的大构件,怎么运到现场可是个头疼的事儿。
就像你要把一个超大的沙发搬到新家,路上不能磕着碰着。
对于桥梁预制构件,有的可能是长长的梁体,在运输过程中要考虑道路的限高、限宽,还得保证构件不会因为颠簸而损坏。
得用特制的运输车辆,就像给那些构件配备了专属的豪华座驾,稳稳当当的。
2. 吊装。
到了现场,就得把这些大家伙吊起来拼装了。
这就像是玩杂技一样,得小心翼翼。
起重机得选对型号,要能承受构件的重量。
而且吊装的位置要精准,就像投篮一样,差一点都不行。
要是没吊好,那构件可能就会掉下来,不仅构件报废,还可能砸坏周围的东西,甚至伤到人呢。
四、关键技术之三:拼装连接技术。
1. 干式连接。
这就像是给构件之间用特殊的卡扣连接起来。
干式连接不需要在现场浇筑大量混凝土,速度快得很。
比如说采用高强螺栓连接,就像用螺丝把两块木板拧紧一样,简单又高效。
不过呢,对螺栓的质量和拧紧的力度要求很高,不然在桥上车辆来来往往的震动下,连接可能就会松动,那可就危险了。
2. 湿式连接。
湿式连接就是在连接部位再浇上混凝土。
工程施工中的预制装配技术与质量管控在当今的工程施工领域,预制装配技术正逐渐崭露头角,成为一种高效、环保且具有创新性的施工方法。
预制装配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显著缩短施工周期,还能有效提高工程质量,降低成本,并减少对施工现场周边环境的影响。
然而,要充分发挥预制装配技术的优势,就必须对其质量进行严格的管控。
本文将详细探讨工程施工中的预制装配技术以及与之相关的质量管控措施。
一、预制装配技术概述预制装配技术,简单来说,就是将建筑或工程的部分构件在工厂中预先制作完成,然后运输到施工现场进行装配安装的一种施工方式。
这些预制构件可以包括梁、柱、墙板、楼板等。
与传统的现场浇筑施工方式相比,预制装配技术具有诸多优点。
首先,它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
由于预制构件在工厂中生产,可以采用标准化的流程和工业化的生产方式,不受现场天气、施工条件等因素的限制,能够快速、批量地生产出高质量的构件。
其次,预制装配技术能够有效保证工程质量。
工厂化的生产环境可以对构件的生产过程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确保每个构件的尺寸精度、强度等指标符合设计要求。
而且,工厂中使用的模具和生产工艺相对稳定,能够减少人为因素对质量的影响。
此外,预制装配技术还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工厂生产可以减少现场施工中的材料浪费,同时降低施工现场的噪音、粉尘等污染。
二、预制装配技术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在住宅建筑领域,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例如,预制的混凝土墙板和楼板可以快速组装成房屋的框架结构,大大缩短了房屋的建设周期。
在桥梁工程中,预制装配式的箱梁、T 梁等构件也被广泛使用。
这些预制构件在工厂中制作完成后,运输到桥梁施工现场进行安装,提高了桥梁的建设速度和质量。
在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中,预制装配式的管廊节段能够快速拼装成完整的管廊结构,为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提供了高效的解决方案。
三、预制装配技术的质量管控要点1、预制构件的生产质量控制预制构件的生产质量是整个预制装配工程质量的基础。
桥梁施工中的新技术与创新应用研究探讨在现代社会,桥梁作为交通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对于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加强人员物资交流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桥梁施工领域涌现出了一系列新技术和创新应用,为桥梁工程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桥梁施工中的新技术1、预制拼装技术预制拼装技术是将桥梁的构件在工厂中预先制作好,然后运输到施工现场进行拼装。
这种技术具有施工速度快、质量易于控制、对周边环境影响小等优点。
例如,预制箱梁、预制墩柱等构件可以在工厂中采用标准化的生产流程,保证了构件的质量和精度。
在现场拼装时,通过使用大型起重设备和精确的定位系统,可以快速完成桥梁的组装。
2、高性能混凝土技术高性能混凝土具有高强度、高耐久性、高工作性等特点。
在桥梁施工中,使用高性能混凝土可以减少构件的尺寸,增加桥梁的跨越能力,同时延长桥梁的使用寿命。
此外,高性能混凝土还可以改善桥梁的抗裂性能和抗腐蚀性能,提高桥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桥梁顶升技术桥梁顶升技术是通过液压系统将桥梁整体或部分顶升,以实现桥梁的加高、纠偏或更换支座等目的。
这种技术避免了拆除重建桥梁带来的巨大成本和交通中断问题,具有施工周期短、成本低、对交通影响小等优点。
在一些老旧桥梁的改造和维护中,桥梁顶升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
4、自密实混凝土技术自密实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无需振捣,能够依靠自身重力填充模板的各个角落,保证混凝土的密实性。
在桥梁施工中,特别是在复杂结构和狭小空间的部位,自密实混凝土可以提高施工效率,保证混凝土的质量。
5、桥梁健康监测技术桥梁健康监测技术通过在桥梁上安装各种传感器,实时监测桥梁的结构响应、荷载变化、环境因素等信息。
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可以及时发现桥梁的潜在病害和安全隐患,为桥梁的维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这种技术实现了对桥梁的实时“体检”,有助于提高桥梁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二、创新应用1、 3D 打印技术在桥梁施工中的应用3D 打印技术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定制化能力,可以根据桥梁的设计要求打印出复杂的构件。
复杂市域环境预制装配式盖梁分片反拉安装施工工法1前言为了缓解日益严重的交通拥挤现象,高架桥在城市快速路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
城市高架桥既要保证足够的桥面宽度,还需要预留足够的桥下空间,尽可能减小对桥下道路通行的影响,因此其桥墩往往采用大悬臂预应力盖梁。
由于城市高架桥梁盖梁施工时,现场受到密集交通以及施工场地的制约,从安全、经济、进度等方面综合考虑,本项目盖梁施工采用预制拼装的方案进行施工。
针对上述问题,采用预制化拼装技术,盖梁由预制厂进行预制,分段式吊装形式,中间设置湿接缝。
湿接缝顶、底面主筋采用一级机械套筒连接,侧面构造钢筋采用搭接构造。
预制盖梁与立柱连接采用套筒连接方式,就位完成后,进行注浆等。
本工法申报单位将相关技术应用于实际工程,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技术效益,并将施工技术和经验进行总结,集成了“复杂市域环境预制装配式盖梁分片反拉安装施工工法”,此后在工程实践中不断克服施工难点,完善施工方法,最后集成本次申报文本。
经国家一级科技查新咨询单位浙江省科技信息研究院查新,此工法核心技术内容,填补了国内相关空白,并在2021年5月通过中国公路建设行业协会科学技术成果评审,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申请发明专利3,《一种预制盖梁套筒定位装置》(ZL201911013130.8)(授权)、《一种预制盖梁》(202011479694.3)(实质审查中)、《一种辅助预制盖梁和预制立柱连接的坐浆模具》(201911156407.2);授权实用新型5项,《一种用于固定盖梁的防倾覆装置》(ZL201921760917.6)、《一种用于预制盖梁和预制立柱连接的辅助模具》(ZL201922045786.X)、《一种立柱底模结构》(ZL201921145319.8)、《一种承台主筋定位装置》(ZL201921229907.X)、《一种适用于盖梁的角度自调节机构》(ZL201921760363.X)。
2工法特点2.0.1本工法桥梁采用预制化拼装技术,盖梁由预制厂进行预制,然后运输至现场安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