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专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5
化学开放性实验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的探索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化学开放性实验教学内容与方法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这种变化对教师、学生、学习者和教育环境产生了重大影响,引发了改革的需求。
本文就化学开放性实验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的发展进行探讨,以期为提高化学实验教学的质量、提升学习者的能力提供有力支持。
一、化学开放性实验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变化开放性化学实验教学是目前化学教育的主流,是将知识植入学习者的脑海,为他们赋予实用技能的重要手段。
传统的实验教学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经常提供较少的实践性,忽略了教学内容与学习者实际需求的匹配。
随着科技进步,化学开放性实验教学也发生了彻底的变化,从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实验方式,逐渐向开放式的实验教学转变。
实验内容重点放在探索和发现,强调学习者做出推理和判断,通过解决问题来提高学习效果。
这种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学习者的技能,同时也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知识认识物理规律。
二、改革开放性实验教学容与方法改革开放性实验教学内容与方法,必须从学习者的实际需求出发。
第一,应把学习者的探索能力纳入教学内容中,重点放在探索和发现的过程中,鼓励学习者自主发现知识,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第二,要完善相关实验教学设施,提供科学的实验设备和良好的实验环境,以便学习者能够有效地完成实验;第三,要引导学习者积极参与实验,让他们真正体会实验过程,增强实验意义;最后,要建立完善的实验教学评价体系,通过评价,可以更准确地评估学习者的学习能力,从而指导和完善学习者的学习。
总之,改革开放性实验教学内容与方法,是化学教育提升质量和激发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
它需要教师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重视实验的实践性,强调学习者的发现和探索,创设良好的实验环境,建立完善的实验教学评估体系,由此培养学习者的创造力、实践能力、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化学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结语本文以《化学开放性实验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的探索》为标题,重点分析了化学开放性实验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变化,并提出了改革开放性实验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有效途径,以期为提高化学实验教学的质量、提升学习者的能力提供有力支持。
高职高专院校化学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创新【摘要】当前,高职高专院校化学实验教学面临着传统模式存在的问题,需要进行探索与创新。
本文首先介绍了背景和研究意义,着重阐述了研究目的是为了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在探讨了传统化学实验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探索高职高专院校化学实验教学的必要性。
针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需要,设计了创新模式,并改进了实验教学手段和工具,以及创新课程内容和实验设计。
结论部分阐述了实践证明这些创新能够取得良好效果,可以推广应用。
展望未来,需要不断探索更加有效的实验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高职高专院校化学实验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高职高专院校、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探索、创新、传统模式、实践能力、实验设计、教学工具、推广应用、未来展望。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职高专院校化学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创新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传统化学实验教学模式在高职高专院校中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
传统实验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实践操作和创新能力培养,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高职高专人才的要求。
对高职高专院校化学实验教学模式进行探索和创新显得尤为重要。
在当前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大背景下,高职高专院校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已成为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
如何探索适合高职高专院校的化学实验教学模式,如何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已成为当前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
通过对高职高专院校化学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创新,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从而为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学改革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1.2 研究意义高职高专院校化学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创新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能够帮助学生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通过探索新的实验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1经验交流高职化学实验类课程“课堂革命”的探索与实践——以溶液的配制为例郑伟(济源职业技术学院,河南济源,459000)摘 要课堂革命是职业教育由“量”的增长向“质”的提升的必经之路,也是高职院校“双高”建设的重要内容。
本文在剖析高职化学实验类课程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将“问题导向、任务驱动的翻转课堂” 教学模式应用于“溶液的配制”课堂教学,全面深化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根据学生学习需 求因材施教,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积极性,有效提升了课堂教学质量,对高职化学实 验类课程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推进实施“课堂革命”的途径和方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高职课堂革命化学实验溶液的配制2017年,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提出“加快教育由量的增长向质的提升转变”,强调课堂作为教育发 展的核心地带和人才培养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改革是教学改革的核心2019年,高职院校开始扩 招;2020年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今明 两年高职扩招200万的任务”。
高职院校的招生对象既包括了应往届高中毕业生、中职毕业生,还新增了社会考生,通过降低高职入学门槛,实现了高职教育量的 &由 高 生 , 学生学差不齐,给高职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因此在高职教育普及化阶段,如何提高高职人才的培养质 量,做到“宽进严出”,就势必需要来一场“课堂革命”,进行教学变革与创新&1化学实验类课程教学现状高职化学实验类课程传统的教学方法一般是按照“学生课前预习-教师讲解、演示-学生模仿操 作、书写实验报告”的顺序完成。
该教学模式存在着较多的教学弊端:首先,教师讲解、演示占用了课堂时间,变相挤占了学生的操作、练习时间;其次,学生在教学全程始终处于被动地位,未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再次,该教学模式不能兼顾到每一位学生, 不利于学业基础本就参差不齐的学生技能水平的个性化成长。
2化学实验类课程教学开展“课堂革 命"的思路为了改变传统化学实验类课程教学中学生比葫芦画瓢完成实验操作、不认真思考实验原理和实验、不积极 堂的现 " 学生的 、 技 能迁移能力,就必须充分发挥学生在化学实验类课程课堂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行以学生为中心的 课堂教学改革&通过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学生课前自主学习,教师课中根据学生个性化学习需 要,引导、启发学生深度思考、项目练习⑷,从而实现 学生技能个 化提 。
高职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论文有关高职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论文“生物化学”是生物学中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利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生物的化学组成及其生命过程的化学变化的一门学科。
该课程教学体系严谨,理论知识较深且发展迅速,知识更新快。
目前,很多高职学院的生命科学类专业及相关专业均开设了“生物化学”课程,该课程对于专业课程的学习具有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学生的学习效果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
因此,开展课程教学改革,提升教学效果,发现教学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建设性建议,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课程教学现状(一)课程定位与教学内容鉴于“生物化学”在专业课程学习中的重要性,为了提高学习效果,课程安排在“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和“物理化学”等化学类基础课程之后(通常安排在第3学期),并在教学计划中明确了该课程的核心定位。
课程重点讲授生物大分子、物质代谢与能量转换、遗传信息等内容,主要涉及蛋白质、核酸、酶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糖、脂类、氨基酸和核苷酸代谢,DNA、RNA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生物氧化、细胞信息转导以及基因表达调控等方面的教学内容。
(二)课程特点1.理论知识多且教学内容抽象。
课程涉及生物大分子结构、性质和功能以及其代谢调控,从分子水平研究和探讨生命现象本质,因此,理论知识体系复杂且学习内容相对抽象。
由于高职学生基础相对较为薄弱,在学习过程中有一定的困难。
2.理论系统性和逻辑性强且互为交叉。
各生物大分子在机体内的合成与代谢并非相对独立,而是一个非常严谨的生物大系统,代谢交叉非常普遍,因此,代谢调控分支点多,物质转变体系复杂,物质代谢有严格的逻辑关系。
3.实验新方法和研究热点层出不穷。
该课程理论和实验技术更新快,因此,教学内容的更新也相对较快,给课程教学带来了挑战。
(三)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1.教学内容宽泛,教学重点不突出。
由于课程教学内容多,理论课时相对偏少,在照顾学生知识系统性的同时,必然会造成教学内容宽泛而教学重点不突出的现实问题。
第24期 收稿日期:2020-10-30作者简介:周忠云(1968—),江苏徐州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化学。
五年制高职医药类专业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周忠云,禹晓梅(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徐州医药分院,江苏徐州 221116)摘要:针对五年制高职医药类相关专业无机化学课程的教学状况,探求有效可行的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方法和过程,对五年制高职医药类专业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无机化学;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21X(2020)24-0225-02PracticeandExplorationonTeachingReformofInorganicChemistryCourseforPharmaceuticalSpecialtyinFive-yearHigherVocationalEducationZhouZhongyun,YuXiaomei(XuzhouMedicalBranchofJiangsuUnitedVocationalandTechnicalCollege,Xuzhou 221116,China)Abstract:Inviewoftheteachingsituationofinorganicchemistrycourseinfive-yearhighervocationalcollege,thispaperexplorestheeffectiveandfeasibleteachingmethodsandprocessofinorganicchemistrycourse,andactivelyexplorestheteachingreformofinorganicchemistrycourseformedicalspecialtyoffive-yearhighervocationaleducation.Keywords:five-yearhighervocationaleducation;inorganicchemistry;teachingreform 无机化学是五年制高职医药类相关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无机化学的教学将为后续的有机化学、分析化学、药物化学等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学奠定基础。
112江西化工2010年第4期高职高专化学基础实验教学改革探索——“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铁含量"实验教学的改进肖雪梅雷颉杨松涛(南昌理工学院生物与环境T程学院,南昌330013)摘要:以“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铁含量”的实验作为教学实例,具体、深入地探讨了高职高专化学基础实验教学过程中的改革措施和改进手段,说明了改革后的实验教学效果,为其他课程的实验教学提供了改革创新的思路。
关键词:高职高专化学实验教学改革1传统实验教学方法存在的弊端“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铁含量”是分析化学实验中的一个基础实验,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此方法测定铁的原理及操作技术,学习标准曲线的制作方法及了解721型或722型分光光度计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对于这一类型的实验,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是将实验原理讲解给学生,列出所需实验仪器和试剂,并介绍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再将实验步骤一步一步列出并进行讲解。
实验过程很简单,学生只要照着老师所列出的步骤依葫芦画瓢地做就可以了。
因为在老师的教学过程中已经给出了实验所需的一切条件,如适宜反应的pH范围,最大吸收波长入=510ri m,显色剂的量是0.15%邻二氮菲溶液,络合物的稳定性要求在2rai n一1H r内完成测定就可。
这样的实验教学体现的特点是:(1)实验教学内容依陈守旧,没有改进创新,实验特点还是以典型的验证性实验为主;(2)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没有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还是以“教师领着学生走”,学生“照方抓药”的方式进行;(3)实验教学效果差,没有达到以创新能力、学生自主实验、个性化学习为主的实验目的。
2“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铁含量”实验教学的改进(一)实验教学内容的改进2.1实验原理的教学改进实验原理的教学以学生自学为主,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提出一些问题,以提问式的方法引入主体内容。
要求学生思考以下问题:邻二氮菲(phen)和Fe“在什么条件的溶液中,生成一种什么性质的物质?铁含量在什么范围内遵守郎伯比尔定律?同时要求学生回顾什么是郎伯比尔定律?显色前加入盐酸羟胺或抗坏血酸的作用是什么?同时要求学生掌握反应式,以幻灯片直观的式给出邻二氮菲与铁(I I)的络合反应过程及邻二氮菲一铁(Ⅱ)的吸收曲线。
新时代化学实验育人的探索新时代化学实验育人的探索,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思考和实践。
我们需要改变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注重实验的设计和创新。
我们需要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推动化学实验教学的数字化和智能化。
我们需要加强实验教学的安全教育,培养学生的实验安全意识。
我们要关注实验教学的育人功能,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改革实验教学模式,注重实验设计和创新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模式主要是教师为主导,学生为对象的单向传授模式。
而在新时代的教育理念下,我们需要从传统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更加注重实验的设计和创新,引导学生在实验中主动探索,培养他们的实验精神和科学思维。
在实验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设立实验项目让学生自主选择,让学生们在实验中担任设计者和执行者,通过实验的过程,让学生积极参与,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可以在实验环节中设置一些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分析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欲望,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借助现代科技推动实验教学的数字化和智能化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化技术已经成为化学实验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借助现代科技,我们可以推动化学实验教学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提高实验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在实验教学中可以使用虚拟实验软件,让学生在计算机上进行实验模拟。
这样不仅可以避免实验操作中的安全隐患,同时还可以扩大教学资源,提高实验教学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还可以借助智能教学工具,进行实时数据采集和分析,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实验现象,提高实验教学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三、加强实验教学的安全教育,培养学生的实验安全意识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实验安全始终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学校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实验安全教育,培养学生的实验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学校可以通过举办实验安全知识讲座和实验安全演练等活动,让学生了解实验中常见的安全隐患和应急处理方法,提高他们的应变能力。
学校可以建立完善的实验安全管理制度,让学生在实验中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程,学会正确使用实验设备和试剂,减少实验事故的发生。
中专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
[摘要]化学教学过程中的理论与实验的关系非常密切,化学实验教学能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巩固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各种实践能力。
[关键词]化学实验中专化学教学改革小组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2)01-0048-0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也是一门发现与创造的科学。
化学实验的教学工作通常由教师演示实验或者组织学生亲手操作实验来完成,这样可以把书本知识由抽象变成具体,由无形变为有形,使学生参与并获取更多知识,提高学生学习化学课程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各种实践能力。
因此要注重中专的化学实验教学,只有对化学实验及其教学理论进行研究和梳理,才能总结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新理念。
应试教育根深蒂固的影响构成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被认为是接受者,师生间是一种单向的、被动的授受关系。
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高分低能,失去主动性和创造性。
部分教师认为实验课是浪费时间,没有必要开设,只要把实验原理、操作方法讲一下,就可以达到良好的教学结果。
在以往的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没有得到真正的体现。
具体表现为学生在实验时一切都必须听从教师的安排,试剂的选用、实验
的步骤都是相同的,实验的结论是唯一的, 不允许学生质疑。
学生在操作时,教师在旁边对实验现象及时讲解,学生都来不及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做,不这样做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等其他问题。
这不利于提高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理解,不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有必要改进化学实验教学的方式,以改变“知识传授有余,创新探索不足”的普遍现象。
一、精心组织小组合作
实验过程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应该由学生自主地去完成,而不是完全由教师指定他们按照特定的步骤完成。
在化学实验过程中,教师可将学生分成几个实验小组,要求每组学生都要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然后共同分析。
学生通过认真观察,仔细描述发生的现象,解释其中的反应机理,不断提出新的问题,以获取知识,以多种方式对所作解释进行分析。
实验结束后,每个小组派代表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情况进行汇总。
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不但能使学生顺利地完成实验,还能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师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总设计师和监控者,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和讨论内容至关重要,它将直接影响最终的活动效果。
教师还要精心选取与实验内容有关的思考题,以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更好地开展交流和讨论。
这些思考题要有针对性和挑战性,需学生经过交流、争议才能获得完美的结果。
这样可以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对实验内容的认识和合作热情。
最后,教师要对本次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总结,对于实验中的理论知识、重点和难点进行讲解,并对个人表现及合作精神给予评价和认可,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意义。
二、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
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合理地分析学生合作学习的实验效果,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办法。
正确的评价方式可以帮助教师掌握学生对化学知识、实验操作要点的理解程度,及时安排修改教学活动。
如果教师能够建立一种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将学生过程评价与实验结果结合起来,通过小组成员的团结合作,发挥小组每个成员的个人努力和积极性,对提高化学教学效果会有很大帮助。
课堂评价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教师通过认真观察,向学生当面提问,让学生做出解释,还可针对某一实验过程,让学生做出正确演示。
每种评价方式都是用于特定的目的,针对特定的学生的。
基于pdca循环原理,我们建立了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测评方式,有意识地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收集起来,找出学生在学习与操作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
在pdca教学质量管理运行过程中,我们将成功的经验和实施方案标准化,将新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其产生的原因,在下一个循环之中寻找解决的办法。
通过这种方法,针对前述各阶段发现的问题和信息反馈结果进行持续改进,使教学质量的提高真正成为一个持续的循环的过程。
三、有效选择实验项目
近年来,由于受考试和课时等因素的影响,教科书中设置的趣味实验和家庭小实验往往被忽视或由教师讲解一遍即可,学生得到的还是“填鸭式”的知识。
而一般的化学实验在教学过程中存在较强的学术味,使得实验能增强化学趣味性的功能没有充分地体现出来。
考虑到学生和学校的实际,针对教科书中不同的内容,我们设计了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趣味小实验,利用日常生活用品制成简单的实验仪器,通过简捷的实验操作来验证平时想象不出的实验现象,这无疑是一种化学知识在实际中应用的最好证明。
通过这些实验,学生就更深刻地了解化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的重要作用,就会提高他们对学习化学的兴趣,从而更好地认识学习化学的重要性。
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中专化学实验教学质量,适应社会对学校人才培养的要求,我们对化学课程中的实验教学进行了改革探索,明确了实验设置的目的和改进方向,确定了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规范和习惯,进而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智慧,达到提高化学课程教学效果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殷登会. 对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j]. 宁夏教育科研,2007.
[2]金谷. 从理论到实验教学的事例谈创新意识的培养[j].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11.
[3]郑淑贞.对合作学习课堂结构设计的思考[j].教育探索, 2008.
[4]郭绍青.参与式小组教学活动[j].电化教育研究,2006. [5]丁际群.合作学习低效现象归因分析及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07.
[6]陈志祥. mba《生产运作管理》课程建设与教学方法研究[j]. 教育与现代化,2006.
[7]谭大志,詹慧敏,李克艳.化学实验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j].化工高等教育,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