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秋教科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10课顺境与逆境的双重变奏第1课时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8.50 KB
- 文档页数:3
第十课顺境与逆境的双重变奏教案第十课顺境与逆境的双重变奏教案教学内容:成亦顺境,败亦顺境三维目标:知识目标:、识记:顺境的含义;2、通过教学使学生体会顺境所带来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并通过举例、分析和讨论使学生懂得如何正确面对顺境所带来的不同影响;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正确面对顺境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用一颗感恩的心去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把握好机遇,培育个性心理品质,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顺境给人带来的积极和消极影响,我们青少年该如何正确面对;教学难点:如何正确面对顺境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主要教法:讲授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课时安排:课时教学设计:导入新课:导入:今天,是我第一次站在三中的讲台上,十分荣幸。
对于这样一个陌生的校园,一切对于我来说都充满了新奇。
你们喜欢自己的校园吗?哪位同学愿意为老师介绍一下我们美丽的校园呢?多媒体展示:两组不同环境下的校园生活图片。
推进新课:多媒体显示课题:成亦顺境,败亦顺境。
引导:请同学分析课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为什么顺境会对人的成长产生如此大的影响?我们又该如何正确地面对顺境呢?要解开这些疑问,首先还得先解决一个问题,那就是——何为顺境?多媒体显示:一、何为顺境?学生或集体回答或个别回答。
明确:有利于我们成长的良好环境。
继续提问:你认为怎样的环境才是有利于我们成长的良好环境呢?(引导学生从家庭、社会、学校等方面思考,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加以回答)明确:生活在和平、安定的环境里,有着良好的物质生活条件,长辈、亲友无微不至的帮助与关怀。
引导:在我们班上,有这样一个女孩,她就生活在一个幸福、快乐的家庭里,大家想看看她的故事吗?多媒体展示:《让爱住我家》李蔚捷的动感影集。
请同学谈谈对李蔚捷的评价,并说说顺境对人的成长具有怎样的积极作用。
多媒体显示:二、顺境对个人成长的积极作用明确:、安心学习、享受生活、锻炼才智、发展能力;2、做起事来得心应手、如鱼得水;3、世界和平、国泰民安,人类文明快速发展,呈现出灿烂辉煌的历史画卷。
第十课顺境与逆境的双重变奏第一课时成亦顺境,败亦顺境【学习目标】1. 知识目标:正确面对顺境,在顺境中不懈怠,努力进取。
2. 能力目标:培养客观分析,正确面对顺境的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知道顺境的含义,顺境对人的成长的影响,知道身处顺境该怎么做。
【学习重难点】: 认识顺境对人的成长的影响【学习方法】:教师启发与自主合作学习、体验学习等相结合。
【课时】:1课时【导学过程】:检查预习一、复习回顾1.什么是违法行为(或者违法)?按照违反的法律可以分为哪几类?2.什么是一般违法行为?什么是犯罪?3.一般违法和犯罪有什么区别和联系?4.犯罪有什么危害?惩处犯罪分子有何作用?5.我国不同法律制裁有哪四种?二、预习引导看书P98-101,完成以下问题并自己提出相应的问题或疑惑1.什么是顺境?2.顺境对我们的成长有哪些帮助?3.顺境可能给我们的成长带来哪些危害?4.身处顺境怎么做?课堂研讨与展示活动一:说一说,你理解的顺境是什么样子的?活动二:顺境对我们的成长有哪些帮助?活动三:讨论,顺境对我们的成长可能有危害吗?活动四:说一说,顺境中我要这样做……课堂达标测评单项选择题1.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助于我们的成长和发展的好环境,就是我们所说的()A、环境B、顺境C、逆境D、困境2. 孟子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它告诉我们()A、忧患必生,安乐必死B、顺境对我们的发展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C、要正确面对生死D、我们要自寻痛苦和烦恼才有利于我们的健康成长3. 顺境对我们的成长()A、只有积极作用,没有负面影响B、只有负面影响,没有积极作用C、既有积极作用,也有负面影响D、可能产生负面影响4. 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的综合国力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了好环境。
因此青少年()①可以高枕无忧了②要警惕自鸣得意,将自己置于不利的地位③要常怀感激之心,不辜负亲人和社会的嘱托④要珍惜顺境,抓住机遇,成就自己A、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5.现在我们的家庭条件改善了,身处顺境中的我们,在感到幸福的同时,更应该()①享乐在后,奋斗在前②珍惜时光,抓住机遇③常存感激,努力学习④,乐观逍遥,满足现状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学习收获】:顺境含义成亦顺境,败亦顺境好处与可能的危害身处顺境【学习反思】:。
第十课顺境与逆境的双重变奏教学目标知识:1、识记:顺境的含义;2、通过教学使学生体会顺境所带来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并通过举例、分析和讨论使学生懂得如何正确面对顺境所带来的不同影响;能力:培养学生正确面对顺境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用一颗感恩的心去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把握好机遇,培育个性心理品质,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顺境给人带来的积极和消极影响,我们青少年该如何正确面对;教学难点:如何正确面对顺境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主要教法:讲授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设计:导入新课:导入:今天,是我第一次站在三中的讲台上,十分荣幸。
对于这样一个陌生的校园,一切对于我来说都充满了新奇。
你们喜欢自己的校园吗?哪位同学愿意为老师介绍一下我们美丽的校园呢?推进新课:请同学分析课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为什么顺境会对人的成长产生如此大的影响?我们又该如何正确地面对顺境呢?要解开这些疑问,首先还得先解决一个问题,那就是——何为顺境?一、何为顺境学生或集体回答或个别回答。
明确:有利于我们成长的良好环境。
继续提问:你认为怎样的环境才是有利于我们成长的良好环境呢?(引导学生从家庭、社会、学校等方面思考,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加以回答)明确:生活在和平、安定的环境里,有着良好的物质生活条件,长辈、亲友无微不至的帮助与关怀。
引导:在我们班上,有这样一个女孩,她就生活在一个幸福、快乐的家庭里,大家想看看她的故事吗?多媒体展示:《让爱住我家》李蔚捷的动感影集。
请同学谈谈对李蔚捷的评价,并说说顺境对人的成长具有怎样的积极作用。
二、顺境对个人成长的积极作用明确:1、安心学习、享受生活、锻炼才智、发展能力;2、做起事来得心应手、如鱼得水;3、世界和平、国泰民安,人类文明快速发展,呈现出灿烂辉煌的历史画卷。
提问:是不是只要拥有了良好的环境,我们就一定能够走向成功?要想获得成功,我们还必须具备怎样的品质呢?多媒体展示:哈佛女孩刘亦婷的故事。
【关键字】教案第十课顺境与逆境的双重变奏第1课时成亦顺境,败亦顺境【教材分析】本部分从对顺境的认识出发,分析了顺境与人的成长和发展之间对立统一的关系。
共包括两个层次。
第一层次:“在顺境中成功”首先指出顺境的含义,然后分析顺境对我们成长和发展的积极作用;第二层次:“在顺境中沉沦”通过“高速公路的弯道”和“青蛙实验”,分析了顺境的反面作用;最后引导中学生要把握好人生目标,正确利用顺境。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正确面对顺境,能以积极的心态把握顺境。
能力目标:用辩证的方法分析顺境的双重作用。
知识目标:认识顺境的不同影响;懂得身处顺境时的正确做法。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顺境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
顺境和逆境相比较,人们都喜欢顺境。
因为在同等条件下,在顺境中向目标奋进,人们更容易接近和实现目标。
但是顺境对事业的发展也有不利因素,这是一个辩证的问题,而初二学生的思维习惯和阅历决定了他们很难用辩证的观点看待顺境,正确认识顺境的两面性。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对待顺境”。
现在的学生大都有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较少经历生活的磨难,缺乏“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的切身体会,因此他们不太懂得珍惜并利用自己拥有的有利条件。
有的青少年沉溺于顺境而不思进取,缺乏承受挫折的勇气和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要让学生学会在顺境中常存感激之心;要把握机遇努力成才;身处顺境,居安思危。
【教学过程】1.导入方式一:多媒体播放视频《乒乓球世界冠军邓亚萍》(简介、童年的经历等)。
通过感受邓亚萍的辉煌成绩以及背后经历的种种坎坷,明确顺境与逆境构成了人生乐章的双重变奏,导入新课。
方式二:古诗导入,请学生分析对“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的理解。
引发学生讨论自己成长过程中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方式三:图片欣赏导入。
伴随不同的音乐分别出示一组对比鲜明的图片。
然后教师按照教材引言的内容去讲解、导入。
这样可以使学生对顺境和逆境获得直观的感受,但这种感受仍停留在模糊的感性认识上,下一步就要帮助学生对顺境和逆境有理性的认识。
2019-2020学年八年级政治上册 10 顺境与逆境的双重变奏学案教科版课标依据:一1.3 正确认识生活中的困难和逆境,提高心理承受能力,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
一1.4 客观分析挫折和逆境,寻找有效的应对方法,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
一1.5 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磨砺意志,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和生活态度。
一、播放视频资料导入:老师:三只青蛙遇到困难是如何面对的,结果如何?(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兴趣)学生:老师:三只青蛙被困在牛奶杯里,前面两只放弃了抗争而死亡,第三青蛙不畏艰难,坚持不懈,最终逃出了困境,它的意志也会从中得到锻炼,为它以后的生存打下坚实的品质基础。
是的,青蛙会遇到困难,我们生活中同样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障碍和曲折坎坷。
我们把这些统称为什么?学生:老师:对,就是逆境。
面对逆境有人沉沦,自暴自弃;有人不断抗争,成就自我。
这也就是今天我们所要探讨的《功亦逆境,过亦逆境》(通过总结,提炼学生向答案,引入正题)二、明确目标:屏显(1)知识目标:知道逆境具有两面性,了解逆境与人的成长和发展之间的关系。
明白顺境和逆境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2)能力目标:能够认识逆境的两面性,做一个乐观、意志坚强的人。
(3)情感目标:通过对逆境的分析,培养坦然面对逆境的心志,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磨砺意志,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生活态度。
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1.老师列举具体的事例,让学生说说当时有什么的感受,引出逆境的含义。
2请大家阅读课本102-104,根据课本内容解答:(1)、什么是逆境?(2)、逆境对人的发展有哪些作用?分别是什么?(二)小组讨论:(3)、逆境究竟是有利于我们成功还是不利于我们成功?(4). 如何正确对待逆境?根据学生回答,师生归纳总结:不同的态度,结果也不同。
逆境是把双刃剑。
3屏幕显示背着妈妈上学的小燕子茹晓燕,家住肃州区金佛寺镇二坝村,在3岁时父亲撒手人寰,留给她的是患病多年的母亲和一贫如洗的家。
第十课《顺境与逆境的双重变奏》
第二框《功亦逆境,过亦逆境》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逆境,能以积极的心态把握逆境,提高心理承受力,在逆境中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努力上进。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客观分析,正确面对生活中的逆境的能力
知识目标:
知道逆境是客观存在、难以避免的;认识逆境对人的成长与发展的不同影响;懂得顺境与逆境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逆境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对待逆境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法、合作探究法、情感升华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板书设计:
消极影响:会打击人的自信,消磨他们的斗志,摧残他们的身心,甚至使他
们误入迷途,一蹶不振。
功亦逆境过亦逆境
积极影响:是磨练,是促进,是有意的砥砺,是激发斗志的源泉。
第十课顺境与逆境的双重变奏教学要求:1、正确理解顺境与逆境与人的成长之间的关系。
2、主动培养个性心理品质,磨砺意志,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生活态度。
3、养成自信、自立的生活态度,体会自强不息的意义。
内容分析:本课包括引言和“成亦顺境,败亦顺境”及“功亦逆境,过亦逆境”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成亦顺境,败亦顺境”从对顺境的认识出发,分析了顺境与人的成长和发展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这部分由两个层次组成,分别是“在顺境中成功”和“在顺境中沉沦”;第二部分“功亦逆境,过亦逆境”则主要从对逆境的认识角度,分析了逆境与人的成长和发展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这部分分为两个层次,分别是“在逆境中消沉”和“在逆境中奋起”。
第一部分:成亦顺境,败亦顺境(本部分内容包括两个层次。
)【第一层次】在顺境中成功首先指出顺境的含义,即顺境是指有助于人成长和发展的顺利环境,然后分析顺境对我们成长和发展的积极作用。
无论从个人才智、能力的发展,还是从国家、社会、人类等方面讲,顺境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从另一个角度看,无论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来看,顺境起到了同样积极的作用。
【第二层次】在顺境中沉沦先通过阅读材料“高速公路的弯道”比喻顺境的负面作用。
这种负面作用来自主观上的贪图安逸和不思进取,顺境就成为了成长和发展的不利因素。
其次,学生通过“青蛙实验”的材料的阅读和交流、反思等活动,结合自己在顺境生活中的亲身感受和经历加深对顺境负面作用的体验。
最后总结指出,如果身处顺境之中,一方面要加倍珍惜和充分利用这样的条件来促进自己的发展,另一方面一定要提高警惕,防止因贪恋顺境的舒适而丧失前进的动力,以致消沉,无所作为。
第二部分:功亦逆境,过亦逆境本部分内容包括两个层次。
【第一层次】在逆境中消沉我们每个人都可能经历逆境。
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和心理感受,逆境的阻碍作用是明显的。
逆境容易使人意志消沉,一蹶不振。
其实,每个人对逆境的感受和体验都有一定的差异性。
这一层次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到逆境对人成长的消极影响。
第十课顺境与逆境的双重变奏
第1课时成亦顺境,败亦顺境
【教材分析】
本部分从对顺境的认识出发,分析了顺境与人的成长和发展之间对立统一的关系。
共包括两个层次。
第一层次:“在顺境中成功”首先指出顺境的含义,然后分析顺境对我们成长和发展的积极作用;
第二层次:“在顺境中沉沦”通过“高速公路的弯道”和“青蛙实验”,分析了顺境的负面作用;最后引导中学生要把握好人生目标,正确利用顺境。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正确面对顺境,能以积极的心态把握顺境。
能力目标:用辩证的方法分析顺境的双重作用。
知识目标:认识顺境的不同影响;懂得身处顺境时的正确做法。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顺境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
顺境和逆境相比较,人们都喜欢顺境。
因为在同等条件下,在顺境中向目标奋进,人们更容易接近和实现目标。
但是顺境对事业的发展也有不利因素,这是一个辩证的问题,而初二学生的思维习惯和阅历决定了他们很难用辩证的观点看待顺境,正确认识顺境的两面性。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对待顺境”。
现在的学生大都有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较少经历生活的磨难,缺乏“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的切身体会,因此他们不太懂得珍惜并利用自己拥有的有利条件。
有的青少年沉溺于顺境而不思进取,缺乏承受挫折的勇气和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要让学生学会在顺境中常存感激之心;要把握机遇努力成才;身处顺境,居安思危。
【教学过程】
1.导入
方式一:多媒体播放视频《乒乓球世界冠军邓亚萍》(简介、童年的经历等)。
通过感受邓亚萍的辉煌成绩以及背后经历的种种坎坷,明确顺境与逆境构成了人生乐章的双重变奏,导入新课。
方式二:古诗导入,请学生分析对“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的理解。
引发学生
讨论自己成长过程中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方式三:图片欣赏导入。
伴随不同的音乐分别出示一组对比鲜明的图片。
然后教师按照教材引言的内容去讲解、导入。
这样可以使学生对顺境和逆境获得直观的感受,但这种感受仍停留在模糊的感性认识上,下一步就要帮助学生对顺境和逆境有理性的认识。
2.第一层次:在顺境中成功
方式一:
第一步:让学生列举自己在某方面取得的成功,并与同学分享成功的原因。
引导学生明确“顺境”的含义。
第二步:结合教材P98图5-1畅所欲言日常生活中自己遇到的类似环境。
体会良好的物质生活条件和长辈、亲友等对自己的关怀与帮助,由衷产生感恩之心。
第三步:让学生对比过去(主要是父母一代)和现在(自己)的生活环境和条件的变化,思考顺境对人成长的作用。
通过横向与纵向的分析说明,充分感受顺境有助于我们成功。
第四步:多媒体展示哈佛女孩刘亦婷的故事,设问:她的故事给你怎样的启示?通过师生共同分析,明确顺境为我们的成长创造了有利条件,只有在主观上做到勤奋、节制和坚强,我们才能健康成长。
方式二:
第一步:多媒体展示班上某同学的动感影集。
通过感受她(他)幸福、快乐的家庭生活,明确顺境的含义。
第二步:通过“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的经历”和“改革开放30年中国成就展”两则材料论证顺境的积极作用。
引导学生明确无论从个人才智、能力的发展,还是从国家、社会、人类发展等方面,顺境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3.第二层次:在顺境中沉沦
方式一:
第一步:教师列举“被南开大学退学的张满意”以及“身处顺境的韩虎却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案例,共同分析顺境为什么会给某些人的发展带来负面作用。
通过真实典型的材料印证如果主观上贪图安逸,不思进取,顺境就会成为成长发展的不利因素。
第二步:请课前有所准备的同学讲述古今中外由于沉溺安逸生活,不思进取而荒废学业、走向失败的故事。
大量鲜活的实例既能有力地证明顺境的负面作用,又能使学生有所体验。
第三步:多媒体播放《乒乓球世界冠军邓亚萍》(邓亚萍退役的原因)。
通过分析邓亚萍在巅峰时选择退役去读书的原因,总结出应该如何正确面对顺境,以积极的心态把握顺境。
方式二:
第一步:阅读教材P100材料“高速公路上的弯道”和“青蛙实验”谈感想。
高速公路的例子形象地说明顺境可能带来的不利因素,如容易使我们懈怠、不思进取和意志消沉等;青蛙实验的结果则告诉我们在顺境面前如果贪图享乐,沉溺于安逸的生活,就会使我们精神懈怠,不思进取,缺乏忧患意识,陷入盲目乐观的危险状态。
第二步:设计名言大比拼活动“关于顺境负面作用的名言我知道”。
这个活动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发散思维,激发了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明确了顺境的负面作用。
第三步:结合事例“毛泽东辩证看待顺境”,启迪学生应当如何面对顺境。
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集思广益,合作探究对待顺境的正确态度:一方面要珍惜机遇,另一方面也要提高警惕,居安思危,充分利用顺境这一资源,促进自我成长。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