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戏剧及戏剧的特点
- 格式:doc
- 大小:40.50 KB
- 文档页数:11
戏剧知识介绍1、戏剧的概念: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她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
2、戏剧的种类:从表演形式上,可分为话剧、歌剧、舞剧、诗剧、广播剧、电视剧、街头剧、活报剧等;从作品内容的性质上,可分悲剧、喜剧、正剧等;从故事情节上,可分为独幕剧、多幕剧等。
从时代分,可以分为历史剧和现代剧。
3、戏剧的要素:包括舞台说明、戏剧冲突、人物台词等。
4、戏剧的基本特点:(1)、空间和时间要高度集中(2)、矛盾冲突要尖锐集中(3)、语言要表现人物性格5、戏剧的文学部分,通称为剧本,是文学的一大类别,与诗歌、散文、小说并列。
看课本上的参考资料(了解剧情和背景)吟咏“雷电颂”的时间、地点和当时的自然环境这个时间是在午夜已经过去,黎明尚未到来的时候。
靳尚前来布置和催促郑詹尹立即执行南后毒死屈原、纵火焚尸的密令。
地点是东皇太一庙正殿,神像林立,奇形怪状,阴森可怖,给人以威压的气势和令人窒息的气氛。
自然景象是雷电交加,狂风大作,无边的黑夜在颤动,在撕裂,在爆炸。
这个典型环境意味着现实世界给屈原的肉体和精神的严重伤害,又象征着光明与黑暗的搏斗。
关于《雷电颂》的舞台说明(正文前小字部分)舞台说明为舞台上的屈原的动作、形象外貌作了一个必要的交代,为读者理解下文的震天撼地的呼喊作了铺垫。
我们可以看到舞台上的屈原是一个坚持真理的爱国者、受到奸佞残酷迫害的形象。
他手足戴着刑具,颈上系有长链,“玄衣”、“披发”,但他大义凛然,伫立睥睨,目含怒火,坚贞不屈,满腔愤怒,即刻就要喷涌而出!1、与以往的课文相比,这篇课文在形式在有什么特点?明确:是屈原的内心独白。
追问:雷电颂其实是作者在颂谁?板书明确:屈原颂4、举例说说课文使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夸张——激发想象;呼告、拟人——表达感情;排比、反复——形式美,琅琅上口,铿锵有力;比喻——形象生动。
5、《雷电颂》这段独白激情澎湃,气势雄浑,作者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从句式,修辞等角度使这段独白激情澎湃,气势雄浑。
简述变异的戏剧类型及其特点戏剧是人类文化传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表演艺术形式展现了丰富的情感和思想。
戏剧类型繁多,每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下面将简述几种常见的变异的戏剧类型及其特点。
一、喜剧喜剧是一种以幽默、滑稽为主要手法,通过夸张、讽刺等手法来讽刺社会中的荒诞现象和人性弱点的戏剧类型。
喜剧的特点是轻松幽默,情节活泼,语言幽默风趣,以讽刺、夸张为主要手法。
代表作品有莎士比亚的《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等。
二、悲剧悲剧是一种以悲剧冲突为主题,通过对人物命运的悲惨描写来引起观众共鸣的戏剧类型。
悲剧的特点是情节曲折,人物性格复杂,道德冲突严重,以悲壮的结局为主要特征。
代表作品有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奥赛罗》等。
三、历史剧历史剧是以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为题材,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再现来反映社会风貌和人物命运的戏剧类型。
历史剧的特点是情节宏大,语言庄重,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描写较为真实。
代表作品有莎士比亚的《亨利四世》、《亨利五世》等。
四、现代剧现代剧是以现代社会生活为题材,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的社会问题和人物命运的描写来反映时代精神和社会现实的戏剧类型。
现代剧的特点是题材广泛,语言贴近生活,对社会问题有深刻的思考。
代表作品有尤金·奥尼尔的《长日将尽》、阿瑟·米勒的《推销员之死》等。
五、音乐剧音乐剧是一种以歌舞和音乐为主要表现手法,通过音乐、舞蹈和戏剧相结合来表达故事情节和人物情感的戏剧类型。
音乐剧的特点是歌舞丰富多彩,情节紧凑,对人物内心世界有深刻描写。
代表作品有《猫》、《悲惨世界》等。
六、古装戏古装戏是以古代社会生活为背景,通过对古代社会风貌和人物命运的描写来展现历史文化和人文精神的戏剧类型。
古装戏的特点是场景辉煌壮观,服饰华丽瑰丽,对古代社会风情和文化底蕴有深刻展现。
代表作品有《红楼梦》、《三国演义》等。
以上是几种常见的变异的戏剧类型及其特点,每种类型都有其独特之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社会环境中都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和风格,这也为戏剧艺术的丰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灵感。
什么是戏剧及戏剧的特点戏剧,指以语言、动作,舞蹈,音乐,木偶等形式达到叙事目的的舞台表演艺术的总称;文学上的戏剧概念是指为戏剧表演所创作的脚本,即剧本;戏剧的表演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话剧、歌剧、舞剧、音乐剧、木偶戏等;戏剧旧时专指戏曲,后用为戏曲、话剧、歌剧、舞剧、诗剧等的总称;-戏剧的特点:1.空间和时间要高度集中剧本不像小说、散文那样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它要求时间、人物、情节、场景高度集中在舞台范围内;小小的舞台上,几个人的表演就可以代表千军万马,走几圈就可以表现出跨过了万水千山,变换一个场景和人物,就可以说明到了一个全新的地方或相隔多少年之后……相隔千万里,跨越若干年,都可通过幕、场变换集中在舞台上展现;剧本中通常用“幕”和“场”来表示段落和情节;“幕”指情节发展的一个大段落;“一幕”可分为几场,“一场”指一幕中发生空间变换或时间隔开的情节;剧本一般要求篇幅不能太长,人物不能太多,场景也不能过多地转换;初学改编短小的课本剧,最好是写成精短的独幕剧;2.反映现实生活的矛盾要尖锐突出各种文学作品都要表现社会的矛盾冲突,而戏剧则要求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里反映的矛盾冲突更加尖锐突出;因为戏剧这种文学形式是为了集中反映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冲突而产生的,所以说,没有矛盾冲突就没有戏剧;又因为剧本受篇幅和演出时间的限制,所以对剧情中反映的现实生活必须凝缩在适合舞台演出的矛盾冲突中;剧本中的矛盾冲突大体分为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尾四部分;演出时从矛盾发生时就应吸引观众,矛盾冲突发展到最激烈的时候称为高潮,这时的剧情也最吸引观众,最扣人心弦; 3.剧本的语言要表现人物性格剧本的语言包括台词和舞台说明两个方面剧本的语言主要是台词;台词,就是剧中人物所说的话,包括对话、独白、旁白;独白是剧中人物独自抒发个人情感和愿望时说的话;旁白是剧中某个角色背着台上其他剧中人从旁侧对观众说的话;剧本主要是通过台词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物性格;因此,台词语言要求能充分地表现人物的性格、身份和思想感情,要通俗自然、简练明确,要口语化,要适合舞台表演;舞台说明,又叫舞台提示,是剧本语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剧本里的一些说明性文字;舞台说明包括剧中人物表,剧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服装、道具、布景以及人物的表情、动作、上下场等;这些说明对刻画人物性格和推动、展开戏剧情节发展有一定的作用;这部分语言要求写得简练、扼要、明确;这部分内容一般出现在每一幕场的开端;结尾和对话什么是戏剧及戏剧的特点戏剧,指以语言、动作,舞蹈,音乐,木偶等形式达到叙事目的的舞台表演艺术的总称;文学上的戏剧概念是指为戏剧表演所创作的脚本,即剧本;戏剧的表演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话剧、歌剧、舞剧、音乐剧、木偶戏等;戏剧旧时专指戏曲,后用为戏曲、话剧、歌剧、舞剧、诗剧等的总称;中间,一般用括号方招号或圆括号括起来;元杂剧是歌唱、说白、舞蹈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舞台艺术.一般杂剧由四折组成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介绍剧情的楔子放在两折为过场戏.角色有末外末、副末、中末、大末、小末、正末;旦正旦、外旦、贴旦、老旦、花旦;净副净、二净;洁郎即和尚;驾即皇帝;卜儿即老年妇女;孤即官员;孛老即老年男子;杂.小弟只知道这些基础的,不知道对不对,高人请指点.元曲:元杂剧和元代散曲的合称;均以当时的北曲配乐,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为“四大元曲作家”,是元代文学的代表,元杂剧尤为突出;元杂剧:是在金院本和诸宫调的基础上融合各种表演艺术而形成的一种完整成熟的戏剧形式,它把歌曲、宾白、舞蹈、表演等有机地结合起来,产生了散韵结合、结构完整的文学剧本;主要剧作家有关汉卿窦娥冤、白朴梧桐雨、马致远汉宫秋、郑先祖傅女离魂、王实甫西厢记;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完整的故事,个别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有的杂剧还有"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介绍人物;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的一套曲子;演出时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独唱;其他角色只有说白,分别称为"末本"或"旦本";元杂剧是歌唱、说白、舞蹈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舞台艺术.一般杂剧由四折组成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介绍剧情的楔子放在两折为过场戏.角色有末外末、副末、中末、大末、小末、正末;旦正旦、外旦、贴旦、老旦、花旦;净副净、二净;洁郎即和尚;驾即皇帝;卜儿即老年妇女;孤即官员;孛老即老年男子;杂.一、戏曲兴盛的基本前提1、城市城市经济的发展为元杂剧的兴盛提供了充分的物质条件;南北各大城市都出现了各种伎艺集中演出的勾栏瓦肆,特别是作为都城的开封、大都、杭州等地更为繁盛;2、观众统治阶级和广大市民的文化要求;元朝的贵族对歌舞、戏曲的爱好,有不少文献记载;二、元杂剧兴盛原因的几种说法作为有元一代文学的代表,元杂剧在当时十分繁荣,从而使它在文学史上获得了和唐诗、宋词并称的地位;后人对其繁荣的说法不一;明沈德潜万历野获编和臧懋循元曲选序认为元代以词曲取士是元杂剧发达的原因;李开先说是元朝政治衰微,文人沉下僚的结果;王国维则把之归于元初科举之废;孙楷第的认识就全面了一些;他认为元宫廷特尚杂剧,时人之爱好,书会才人与俳优密切合作;三、元杂剧兴盛的三大原因1、艺术原因:各种戏曲艺术的积累和发展元杂剧是在金院本和诸宫调的直接影响之下,融合了各种表演艺术形式而成的一种完整的戏剧艺术;并在唐宋以来话本、词曲、讲唱文学的基础上创造的成熟的文学剧本;传奇小说、话本小说等为戏曲准备了故事内容,并且提供了为人民所熟知的人物形象;说唱诸宫调的乐曲组织和曲白结合形式直接影响了戏曲的体制;各种队舞使戏曲的舞蹈身段和扮相更加美化;傀儡戏、影戏也给吸取的舞蹈动作和脸谱以影响;它们的发展使戏曲表演艺术渐趋成熟,同时也为产生优秀的文学剧本准备了条件;2、政治原因:元政府的文化政策汉族的知识分子在当时倍受歧视;“门第卑微”“职位不振”促使一部分人从事戏曲活动;3、经济原因:城市的畸形发展;发展阶段元杂剧的发展可分为三期:初期,自蒙古灭金至元世祖忽必烈至元三十一年1234—1294;中期,自元成宗铁穆耳元贞元年至元文宗图帖睦尔至顺三年1295—1332;晚期,元顺帝帖睦尔统治时期1333—1368;初、中、晚三期,杂剧创作在地域上的变化,在内容和艺术表现上各自的特点;元代杂剧创作主体的分析;对元杂剧创作影响最大的两类作家;关汉卿,元代浪子文人的代表;。
中国戏剧主要种类及特点一、京剧1.格调庄重:京剧追求庄重的格调,注重切合角色的身份和地位,通过咬文嚼字、端庄慢儿、大小调等表演手法,展现出高贵典雅的气质。
2.唱念做打:京剧以唱腔、念白、做功和打斗四种表演方式为主,唱腔极具音乐性,念白富有旋律感,做功表现人物形象,打斗热烈激烈。
3.精致细腻:京剧注重各个细节的表演,从脸谱的化妆到服饰的选择,从肢体动作到眼神表情,都力求精致细腻,丰富角色的内涵。
二、豫剧1.古朴沉稳:豫剧以其古朴纯朴的表演风格而闻名,演员在表演时注重体现人物的深情厚意,以沉稳的态度展示人物的性格与情感。
2.高昂豪放的唱腔:豫剧的唱腔豪放高亢,表现出戏剧性的张力和激情。
演员通过富有感染力的唱腔和高超的演技来表达角色的内心世界。
3.刀枪舞台:豫剧中经常出现武打动作,刀枪舞台成为豫剧的一大特色。
演员在舞台上通过战斗的动作和用具的运用,展示出激烈的战斗场面。
三、评剧1.生动活泼:评剧以其生动活泼的表演方式而闻名,演员以独特的语调和动作来展现角色的个性和情感,活跃了整个舞台氛围。
2.独特的旦角表演:评剧中的旦角表演以其独特的风格而受到观众的喜爱。
旦角演员通过细腻的表演来展现出女性角色的婉约、柔弱和细腻。
3.无穷的表演技巧:评剧中特别注重表演技巧的运用,如篇章(以评书为主),礼仪、听远、独轮车等,使整个表演更加丰富多样、娓娓动听。
四、黄梅戏1.柔美婉约:黄梅戏以其柔美婉约的情感表达而著称,演员通过细腻的唱腔和舞蹈动作,表现出角色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2.深厚的文化内涵:黄梅戏剧目多取材于古代文学作品,其中融入大量的传统文化元素,如儒家思想、民间传说等,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内涵。
3.浓烈民间色彩:黄梅戏源于江南民间,因此戏中常常出现平民百姓和民间故事,展现出浓烈的民间色彩和生活气息。
五、越剧1.婉约细腻:越剧以其婉约细腻的表演风格而著称,演员通过柔美的唱腔和灵巧的动作,展示出角色的内心感情和精神世界。
戏剧艺术特点戏剧艺术是一种通过表演和舞台表现来传达故事和情感的艺术形式。
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舞台表演:戏剧艺术是在舞台上进行的,演员通过表演来展示角色的形象和情感。
舞台布景、服装、灯光等元素也是戏剧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用来营造不同的氛围和场景。
2. 故事情节:戏剧艺术通常有一个明确的故事情节,通过人物的对话和行动来展示剧情的发展。
故事情节可以是真实的历史事件,也可以是虚构的故事,但无论如何,它都需要有一定的结构和逻辑。
3. 人物角色:戏剧艺术通过塑造各种不同的人物角色来展示人性和社会关系。
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特点、个性和目标,通过他们的对话和行动来推动故事的发展。
4. 对白和独白:戏剧艺术中的对白是通过人物之间的交流来表达思想和情感的重要方式。
对白可以展示人物之间的关系和矛盾,也可以传达作者的观点和主题。
独白是指角色独自在舞台上说话,可以用来展示角色的内心世界和思考过程。
5. 观众参与:戏剧艺术需要观众的参与才能完整呈现。
观众通过观看演出来理解故事和角色,同时也会对演员的表演和舞台效果进行评价和反馈。
观众的反应和情绪也会对演出产生影响,成为演员和导演改进演出的参考。
戏剧艺术的特点使其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与其他艺术形式有所区别。
首先,戏剧艺术是一种集合了多种艺术元素的综合艺术形式,不仅包括表演艺术,还包括舞台艺术、音乐艺术等。
这种多元性使得戏剧艺术可以通过不同的手段和方式来传达情感和思想,给观众带来不同的艺术体验。
戏剧艺术是一种具有交流性和互动性的艺术形式。
观众通过观看演出来理解故事和角色,同时也会对演员的表演和舞台效果进行评价和反馈。
观众的反应和情绪也会对演出产生影响,成为演员和导演改进演出的参考。
这种互动性使得戏剧艺术能够与观众建立起紧密的联系,产生更加深入和丰富的艺术体验。
戏剧艺术还具有强烈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通过舞台表演和角色塑造,戏剧艺术能够生动地展现人类的情感和行为,引起观众的共鸣和思考。
戏剧创作知识点总结归纳一、戏剧创作的定义与特点戏剧创作是对人物、情节、角色、对话、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的组合,以及对受众情感和思想的表达,通过舞台表演的方式进行艺术创作与表达。
戏剧创作的特点包括:通过舞台表演的方式进行表达、具有生动的人物形象、独特的情节和故事、以及对受众情感和思想的深刻表达等。
二、戏剧创作的创作要素1.人物:戏剧创作中的人物应当具有生动形象,丰富的性格特点和情感表现力,能够引起观众情感共鸣。
2.情节:戏剧创作的情节应当具有紧凑的结构、引人入胜的发展,以及激发观众的情感体验。
3.对话:戏剧创作中的对话应当具有真实感和生动性,能够展现人物之间的关系和矛盾,以及推动情节的发展。
4.音乐:戏剧创作中的音乐应当与情节、人物和场景相适应,能够增强戏剧的氛围和情感表达。
5.舞蹈:戏剧创作中的舞蹈可以通过动作和肢体语言来展现人物的情感、情绪和心理状态,增强舞台表演的效果。
三、戏剧创作的技法与方法1.人物刻画:在戏剧创作中,人物刻画是至关重要的,要通过人物的外表、言行举止、内心世界等方面来展现人物的形象和性格,并引起观众的共鸣。
2.情节设计:戏剧创作中的情节应当具有起承转合、紧凑有趣、展现人物之间关系和矛盾等特点,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和情感。
3.对白写作:戏剧创作中的对白应当具有真实感和生动性,能够展现人物之间的关系和矛盾,以及推动情节的发展。
4.舞台表演:戏剧创作中的舞台表演要注重人物动作、肢体语言、表情等方面的刻画,以及人物之间的互动,增强舞台效果。
5.音乐运用:戏剧创作中的音乐要与情节、人物和场景相适应,增强戏剧的氛围和情感表达。
6.舞蹈运用:戏剧创作中的舞蹈通过动作和肢体语言来展现人物的情感、情绪和心理状态,增强舞台表演的效果。
四、戏剧创作的形式与体裁1.戏剧形式:戏剧创作的形式包括古典戏剧、现代戏剧、实验戏剧、歌剧、音乐剧等,各具特色。
2.戏剧体裁:戏剧创作的体裁包括悲剧、喜剧、历史剧、传奇剧、幻想剧、民间戏剧等,各有不同的主题和表现形式。
各种剧种都有什么特征戏剧是一种通过演员扮演角色、通过对话和行动组织起来的艺术形式。
不同的剧种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风格。
下面将介绍一些著名的剧种及其特点。
1.京剧:京剧是中国戏曲中的代表,其特点是唱念做打,形体动作优美,面具多样。
京剧的表演形式包括唱、念、做、打、舞、背等。
唱指的是演员通过特殊的唱腔表达情感,念指的是以念白和念诗的方式进行对话,做指的是演员通过身体动作、面部表情来表达角色的性格特点,打指的是武术动作,舞指的是身体的舞蹈。
此外,京剧的脸谱也是其独特之处,不同颜色和图案的脸谱代表着不同角色的性格。
2.话剧:话剧是一种以对话为主要表现手段的戏剧形式。
它从19世纪末在欧洲兴起,受到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戏剧理论的影响,强调真实性和自然性。
话剧的特点是对话自然流畅,注重现实生活的描绘,更加注重角色性格的刻画和情感的表达。
话剧通常以舞台为背景,通过舞台布景、灯光等手段来展现故事情节和场景转换。
3.歌剧:歌剧是一种结合了歌唱和戏剧表演的艺术形式。
它起源于意大利,广泛流行于欧洲和美国。
歌剧的特点是演员通过歌唱来表达情感和展示角色特点,舞台布景和服装非常讲究,以壮丽的场面和悲壮的情节为特色。
歌剧的音乐通常由交响乐队伴奏,以大合唱、咏叹调、二重唱等形式表达。
4.木偶戏:木偶戏是一种使用木偶来表演的戏剧形式,流行于世界各地。
木偶戏的特点是演员通过操纵木偶来表达情感和展示故事,通常使用人形木偶或动物木偶来扮演角色。
木偶戏通常伴随着音乐和对白,舞台布景和道具非常精致,使观众能够沉浸在一个幻想的世界中。
5.西班牙佛朗明哥舞剧:佛朗明哥舞剧起源于西班牙,是西班牙文化的瑰宝之一、它以独特的舞蹈、音乐和歌唱来表达情感和展示故事。
佛朗明哥舞剧的特点是快速的踏步、激烈的身体动作、强烈的情感表达。
它通常以吉他的伴奏为背景,通过舞者的身体语言和舞蹈动作来表现出西班牙风情和激情。
6.中国豫剧:豫剧是中国戏曲中的代表之一,流行于中国北方地区。
戏剧概论第一讲“戏剧”总论一、所谓“戏剧”:本质与特征1、戏剧的本质亚里士多德《诗学》:人类生活中的三类科学:认识、实践、创造。
艺术:包括工艺和技术型制作,属于创造性科学。
其中,又可划分出“摹仿的艺术”。
摹仿的艺术:具有再现现实生活的功能,即摹仿“人的行动、生活和幸福”,并且,艺术所摹仿的现实生活是真实的,而不是虚幻的。
摹仿的艺术——摹仿的媒介:画家和雕塑家“用颜色和姿态来制造形象,摹仿许多事物”,演员、歌唱家、朗诵者“则用声音来摹仿”,史诗“只用语言来摹仿”,而戏剧则“兼用上述各种媒介,即节奏、歌曲和‘韵文’”,“交替着使用”。
摹仿的对象:各种艺术在表现人物时具有不同选择性,即便在戏剧内部,悲剧和喜剧的摹仿对象也不一样。
摹仿的方式:史诗“时而用叙述法,时而叫人物出场”,抒情诗“始终不变,用自己的口吻来叙述”,而戏剧则要求演员“用动作来摹仿”。
亚里士多德对悲剧的定义: 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它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剧的各部分使用;摹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感情得到净化。
萨赛:戏剧艺术是普遍的或局部的、永恒或暂时的约定俗成的东西的整体,人靠这些东西的帮助,在舞台上表现人类生活,给观众一种真实的幻觉。
马修斯和汉密尔顿《戏剧论》:戏剧,乃是演员在舞台上以客观的动作,以感情的而不是理智的力量,当众表演的一场人与人的意志冲突。
综合说——王国维:必合言语、动作、歌唱,以演一故事,而后戏剧之意义始全。
瓦格纳:主张将歌、舞、诗这三种在戏剧起源之初就包括在内的要素再度结合在同一戏剧里,“三T主义”。
河竹登志夫:戏剧是一种凭借人的形体、即在“演员、剧本、观众、剧场”这“四次元”的世界实现戏剧性,通过视觉和听觉来感染人的能动艺术。
张庚、郭汉城《中国戏曲通论》:从戏剧的整体特征来看,舞台行动是它的本质属性。
或者说,戏剧的本质是行动性,戏剧是行动的艺术。
戏剧的艺术特点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它融合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多种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艺术特点。
本文将从戏剧的表现形式、艺术手段、艺术效果等方面进行探讨,并结合标题中心扩展下的描述,阐述戏剧的艺术特点。
一、戏剧的表现形式戏剧是一种通过演员的表演来展现故事情节的艺术形式。
它具有明显的舞台表现形式,演员在舞台上通过语言、动作、表情等多种手段来表现角色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戏剧的表现形式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和观赏性,能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引起观众的共鸣和情感共鸣。
二、戏剧的艺术手段戏剧的艺术手段主要包括语言、动作、表情、音乐、舞蹈等多种手段。
其中,语言是戏剧表现的主要手段,通过对话和独白来展现角色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动作和表情则是戏剧表现的重要辅助手段,通过演员的身体语言来表现角色的情感和心理状态。
音乐和舞蹈则是戏剧表现的重要补充手段,通过音乐和舞蹈来增强戏剧的艺术效果,使观众更加投入到戏剧的情节中。
三、戏剧的艺术效果戏剧的艺术效果主要包括情感共鸣、思想启迪、审美享受等方面。
戏剧通过展现角色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使观众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戏剧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同时,戏剧也能够启迪观众的思想,通过对社会现实和人性问题的探讨,引导观众思考和反思。
此外,戏剧的艺术效果还包括审美享受,通过演员的表演和舞台的布置,使观众感受到美的享受和艺术的魅力。
戏剧具有明显的表现形式、多种艺术手段和丰富的艺术效果,具有以下几个艺术特点:1. 艺术综合性。
戏剧融合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多种艺术形式,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艺术性。
2. 艺术表现性。
戏剧通过演员的表演来展现故事情节,具有明显的舞台表现形式和艺术表现性。
3. 艺术感染性。
戏剧通过展现角色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性。
4. 艺术启迪性。
戏剧通过对社会现实和人性问题的探讨,启迪观众的思想,具有重要的艺术启迪性。
儿童戏剧的概念和特点
儿童戏剧是戏剧的一个特殊分支,主要面向3-12岁的儿童观众,旨在通过舞台艺术形式让孩子们观看或参与表演。
这种表演形式通常使用语言、肢体和表情等多种方式进行,剧情通常浅显易懂,气氛活泼,并具有很强的互动性和教育性质。
除了这些普遍的特质,儿童戏剧还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
1. 主题鲜明,具有教育性:儿童戏剧通常会选择反映儿童现实生活的题材,以突出表现儿童成长过程中的思考与困惑。
2. 人物个性鲜明,语言浅显易懂:这样做是为了适应儿童的心理特点和欣赏趣味,因为儿童具有贪玩、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兴趣广泛、充满幻想及可塑性强等特点。
3. 结构单纯,线索清晰:这有助于儿童更容易理解和跟进剧情。
4. 动作描写形象,富于童趣:动作和表情都是为了更好地吸引儿童的注意力。
5. 强调少儿主角、少儿视角、少儿趣味:有人主张,只要以少儿受众为主要标准,那么题材和视角可以不限。
主要是要强调童趣。
6. 多样性:儿童戏剧有多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包括儿童话剧、儿童歌舞剧、儿童戏曲、儿童木偶剧、儿童皮影戏和儿童哑剧等。
这些不同的表现形式都致力于给予孩子积极的影响。
7. 角色的可爱、善良和色彩丰富:这是因为三至十二岁的儿童观众看戏时,他们会直接把自己以同理心投射在喜爱的角色身上,模仿他们的行为。
总体来说,儿童戏剧是一种非常综合性和多元化的艺术形式,旨在通过各种手段吸引儿童,同时也具有很高的教育价值。
戏剧基础知识
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通过语言、动作、舞蹈、音乐等形式来达到叙事目的。
以下是戏剧的一些基本知识:
1. 戏剧的特点:
始于离者,终于和:戏剧以表现社会矛盾、揭示人性为核心,通过各种艺术手段使观众感受到故事的情感起伏。
一言以蔽之,谓以歌舞演故事也:戏剧通过歌唱、舞蹈、表演等形式来讲述故事。
离形而取意,得意而忘形:戏剧注重表现人物内心的情感,而非仅仅模仿外在形象。
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戏剧以有限的舞台展现广阔的世界,引发观众对现实生活的思考。
2. 戏剧的艺术特点:
融合多种艺术形式:戏剧将诗、乐、舞等艺术形式融合在一起,形成独特的表演风格。
舞台美术、服装、化妆等方面:戏剧作品需注重视觉美感,通过布景、服装、化妆等手段营造出符合故事氛围的舞台效果。
戏曲演员的基本功:戏曲演员需掌握唱、念、做、打等基本表演技能,以及口、手、眼、身、步等表演技巧。
3. 戏剧本质:
模仿说:戏剧是对人的行动的模仿,旨在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
观众说:认为观众是戏剧的必要条件,没有观众就没有戏剧。
冲突说:戏剧必须有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否则就没有戏剧。
4. 戏剧的构成要素:
剧本:剧本是戏剧的基础,要求适合舞台演出,具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情节结构。
角色:戏剧作品中的主要人物,通过演员的表演展现人物性格和情感。
导演:负责指导演员表演,统筹舞台呈现的整体效果。
舞台:戏剧表演的场所,具有布景、灯光、音响等设施。
通过了解这些戏剧基础知识,可以更好地欣赏戏剧作品,理解戏剧的艺术价值和表演技巧。
戏剧概论基本知识精华版戏剧概论是对戏剧艺术的基本概念、形式、演变、流派、艺术理论等进行全面介绍与讨论的学科。
以下是戏剧概论的基本知识精华版。
一、戏剧的定义和特点戏剧是一种以演员表演为主要手段,通过对话、动作、表情和舞台布景等多种艺术形式来展现故事情节、角色性格、社会现象等,以引发观众情感共鸣和思考的艺术形式。
1.戏剧的基本定义戏剧源于古希腊的戏剧表演,戏剧一词本来是指戏剧演员表演的地方,后来逐渐演变为指整个戏剧艺术形式。
戏剧是一种表演艺术,包括舞台表演和剧本创作两个方面。
2.戏剧的特点(1)表演性:戏剧是一种以演员表演为主要手段来传达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的艺术形式。
(2)虚构性:戏剧不是对现实的直接再现,而是以虚构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为基础。
(3)艺术性:戏剧通过精心构思的剧本、表演技巧和舞台表现力来创造艺术效果。
(4)瞬间性:戏剧是一种在有限时间内进行的艺术形式,观众只能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内观看。
二、戏剧的演变和历史流派戏剧的演变和发展经历了古希腊戏剧、古罗马戏剧、中世纪戏剧、文艺复兴戏剧、现代戏剧等多个历史阶段。
1.古希腊戏剧古希腊戏剧起源于公元前5世纪,由宗教仪式的祭祀诗歌逐渐演变而来。
古希腊戏剧包括悲剧和喜剧两种形式,代表作品有索福克勒斯的《安提戈涅》和欧里庇得斯的《俄狄浦斯王》。
2.古罗马戏剧古罗马戏剧受到古希腊戏剧的影响,继承和发展了古希腊的戏剧形式。
罗马戏剧主要包括悲剧、喜剧、幕剧等,代表作品有西尼卡、普卢塔克等人的作品。
3.中世纪戏剧中世纪戏剧受到基督教信仰和宗教仪式的影响,以宗教性质的教会戏剧和民间戏剧为主。
中世纪戏剧的代表作品有英国的道令戏剧、法国的神话剧等。
4.文艺复兴戏剧文艺复兴时期的戏剧在古希腊戏剧和中世纪戏剧的基础上产生了新的变化和创新,展现了对人性和社会的新的思考。
代表作品有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等。
5.现代戏剧现代戏剧是20世纪以来戏剧发展的新阶段,涌现了许多新的戏剧形式和流派。
戏剧概论基本知识造舞台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的。
(其中上面的四种艺术形式成为戏剧分类的主要因素或者间接因素)在西方,戏剧,即指话剧。
在中国,戏剧是戏曲、话剧、歌剧等的总称,也常专指话剧。
2、戏剧构成的五要素这五者是戏剧的“本体性”要素,或称主导要素;其余诸方面,如作曲、舞台美术、音响效果等等,可视为戏剧的附属性要素,或者叫做戏剧的次要元素。
如果把戏剧分为“观、演”两端,上述五要素的前三者——编、导、演属于“演”这一段,观众是“观”的这一端,剧场则是将“演”与“观”连接起来的纽带。
3、戏剧的四方面特征:从言说方式,艺术构成方式,艺术运做流程,传播方式四个方面认识戏剧的本质特征。
第一部分:从舞台呈现样式区分舞台呈现样式这个角度来把握。
戏剧可分为:——表演艺术与语言艺术相结合的产物,变化。
2、歌剧——表演艺术与音乐艺术相结合的产物,以技巧性的美声为主要表演手段,音乐具有决定性的地位。
注意:34、,肢体语言来表现剧本。
)戏曲——表演艺术与多种因素的结合,是中国民族特色的戏剧,具有写意化、程式化、自由化等高度的综合性。
第二部分:从剧情构成内容三要素不同区分1、情节、性格、思想这三者成为构成戏剧作品内容的三大要素,因其在剧中的所占比重不同,便造成了不同的戏剧类型。
2、传奇剧、通俗剧、佳够剧。
此类剧以骑着离奇的情节取胜。
3、问题剧、政治剧、理念剧:都是重思想轻情节与性格。
问题剧:易卜生的四大问题剧:《社会支柱》、《玩偶之家》、《群鬼》、《人民公敌》政治剧:三江好》、《最后一计》)和《放下你的鞭子》4、性格剧和心理剧:分别一情节或思想作为剧情构成的重心。
像一些莎士比亚的悲剧和喜剧第三部分:从题材选择的不同区分1含“革命历史剧”)三个特征:历史的真实性、具有历史主义精神、对当代现实生活的启示性。
以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再现在舞台上。
2):以真人真事为题材,不能虚构。
两类:以人物事迹为描述对象的传记性纪实剧和事件过程为描述对象的报道性纪实剧。
高乃依戏剧三论主要内容高乃依戏剧三论主要内容:一、戏剧的定义和特点戏剧是一种艺术形式,通过演员的表演和舞台上的布景、灯光等元素来展现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戏剧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戏剧是一种以对话和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艺术形式,通过演员的表演来传达情感和思想。
其次,戏剧具有虚构性,演员在舞台上扮演的角色并非真实存在的人物,而是剧作中创造的虚构形象。
再次,戏剧具有舞台性,演员和观众在特定的舞台上进行互动,观众通过观看演员的表演来感受和体验戏剧作品。
二、戏剧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它包括文学、表演、舞美等多种艺术元素。
在戏剧中,剧作是起到核心作用的文学形式,它通过对话和情节来展现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而演员则是将剧作搬上舞台的表演者,他们通过语言、动作和表情等手法来传达角色的性格和情感;此外,舞美也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舞台布景、灯光、音乐等元素能够增强戏剧的视觉和听觉效果,营造出适合情节发展和人物情感表达的艺术氛围。
三、戏剧的社会功能和意义戏剧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不仅仅是为了娱乐观众,更重要的是它在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首先,戏剧具有表达思想和情感的功能,通过戏剧作品,观众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也可以在戏剧中找到共鸣和情感宣泄的出口。
其次,戏剧具有启发和教育的功能,通过戏剧作品,观众可以得到对人生、社会和人性等问题的思考和启发,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再次,戏剧具有社会批判和改革的功能,许多优秀的戏剧作品都对社会现象和不公平现象进行了揭示和批判,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和反思,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改革。
高乃依戏剧三论主要包括戏剧的定义和特点、戏剧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以及戏剧的社会功能和意义。
通过对这三个方面的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戏剧作品,同时也能够认识到戏剧在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戏剧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不仅能够带给观众欢乐和娱乐,更重要的是它能够启发思考、传递情感和推动社会进步。
戏剧特点引言戏剧是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通过表演、对话和动作等手法,通过舞台上的角色展示故事和情感。
戏剧具有独特的特点,这些特点使得它成为一种引人入胜的艺术形式。
本文将探讨戏剧的特点,并分析这些特点对戏剧的艺术效果产生的影响。
1. 演员的表演戏剧表演以演员为核心,表演者通过肢体语言、声音和表情等方式,诠释角色的性格和情感。
演员的表演不仅需要具有出色的演技,还需要具备一定的身体才艺。
他们通过动作、姿态和面部表情等元素,使观众更好地理解故事和角色。
此外,演员的表演也需要与舞台布景、服装和灯光等元素相协调,以创造逼真的舞台效果。
2. 对话和台词戏剧中的对话是故事推进和角色发展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话,观众可以了解角色的内心感受、思想和动机。
戏剧的对话往往具有戏剧性和戏剧冲突,这使得故事更加吸引人。
台词是演员通过对话表达角色情感和意图的文字表述,它们需要清晰、简洁,以便观众理解和记忆。
3. 冲突和张力戏剧中的冲突和张力是观众的关注点。
这是通过角色之间的争斗、矛盾和对抗等手法创造的。
冲突可以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冲突,也可以是个人与社会、个人与环境之间的冲突。
张力则是冲突的紧张感和压力感,它使得故事更加悬疑和引人入胜。
4. 舞台布景和灯光舞台布景和灯光在戏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舞台布景通过场景装置和道具等元素,创造出特定的环境和氛围,使观众更好地沉浸在故事中。
灯光则通过调节亮度、色彩和投射位置等方式,增强舞台效果和情感表达。
舞台布景和灯光的设计需要与剧情和角色相协调,以达到最佳的艺术效果。
5. 观众参与戏剧是一种与观众互动的艺术形式。
观众通过观看、倾听和思考等方式,参与到戏剧中。
观众对演员的表演和剧情的反应,也会影响到演员的演出和故事的发展。
戏剧的观众还可以通过评论和评价,与演员和其他观众交流和分享观点。
观众的参与使得戏剧变得更加生动和多样化。
6. 时间和空间的压缩戏剧是一种时间和空间的压缩艺术形式。
什么是戏剧及戏剧的特点戏剧,指以语言、动作,舞蹈,音乐,木偶等形式达到叙事目的的舞台表演艺术的总称。
文学上的戏剧概念是指为戏剧表演所创作的脚本,即剧本。
戏剧的表演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话剧、歌剧、舞剧、音乐剧、木偶戏等。
戏剧旧时专指戏曲,后用为戏曲、话剧、歌剧、舞剧、诗剧等的总称。
戏剧中,空间和时间要高度集中剧本不像小说、散文那样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它要求时间、人物、情节、场景高度集中在舞台范围内。
小小的舞台上,几个人的表演就可以代表千军万马,走几圈就可以表现出跨过了万水千山,变换一个场景和人物,就可以说明到了一个全新的地方或相隔多少年之后……相隔千万里,跨越若干年,都可通过幕、场变换集中在舞台上展现。
剧本中通常用“幕”和“场”来表示段落和情节。
“幕”指情节发展的一个大段落。
“一幕”可分为几场,“一场”指一幕中发生空间变换或时间隔开的情节。
剧本一般要求篇幅不能太长,人物不能太多,场景也不能过多地转换。
初学改编短小的课本剧,最好是写成精短的独幕剧。
戏剧反映现实生活的矛盾要尖锐突出各种文学作品都要表现社会的矛盾冲突,而戏剧则要求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里反映的矛盾冲突更加尖锐突出。
因为戏剧这种文学形式是为了集中反映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冲突而产生的,所以说,没有矛盾冲突就没有戏剧。
又因为剧本受篇幅和演出时间的限制,所以对剧情中反映的现实生活必须凝缩在适合舞台演出的矛盾冲突中。
剧本中的矛盾冲突大体分为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尾四部分。
演出时从矛盾发生时就应吸引观众,矛盾冲突发展到最激烈的时候称为高潮,这时的剧情也最吸引观众,最扣人心弦。
3.剧本的语言要表现人物性格剧本的语言包括台词和舞台说明两个方面剧本的语言主要是台词。
台词,就是剧中人物所说的话,包括对话、独白、旁白。
独白是剧中人物独自抒发个人情感和愿望时说的话;旁白是剧中某个角色背着台上其他剧中人从旁侧对观众说的话。
剧本主要是通过台词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物性格。
因此,台词语言要求能充分地表现人物的性格、身份和思想感情,要通俗自然、简练明确,要口语化,要适合舞台表演。
舞台说明,又叫舞台提示,是剧本语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剧本里的一些说明性文字。
舞台说明包括剧中人物表,剧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服装、道具、布景以及人物的表情、动作、上下场等。
这些说明对刻画人物性格和推动、展开戏剧情节发展有一定的作用。
这部分语言要求写得简练、扼要、明确。
这部分内容一般出现在每一幕(场)的开端。
结尾和对话中间,一般用括号(方招号或圆括号)括起来。
戏剧艺术的特点我们可以概括为艺术的综合性、演员在舞台空间中的直观表演性和由此而来的时空限制性。
戏剧是一种综合艺术,这是一个为大多数人认可的结论,当然也是一个符合戏剧艺术的基本风貌的认识。
一部剧作的演出,总是一次集体劳动的成果:剧作家提供演出脚本即戏剧文学文本,美术家、化妆师、灯光师通力合作完成舞台布景的设计、人物的造型等,音乐家(乐师)完成戏剧音乐、唱腔的创作,而演员则通过自己的形体表演来展示整个剧情。
在这里,文学、美术、音乐、舞蹈、表演等艺术类型相互融汇,既取消了各自的独立性,又通过它们自身具有的不可为其它艺术所替代的独特作用的发挥,综合为一种独立的艺术样式。
戏剧艺术的综合性是在"外在的综合"和"内在的综合"两个层面上发生的。
无论从"外在的综合"来看,还是从"内在的综合"来看,戏剧无论如何不能缺少的是演员和观众,以及一个可供演员表演的空间即舞台。
戏剧是一个通过舞台空间发生在演员和观众之间的"事件"。
它的核心因素是演员在舞台空间中的表演。
戏剧作为一个通过舞台空间发生在演员和观众之间的"事件",使它必然地要受到时间和空间的严格限制。
它必须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一个由连续的"动作"构成的戏剧事件,即剧情,同时,它必须在一个有限的空间内即舞台上完成对于剧情的展示。
从具体文本的实际形态来看,一篇小说和一首歌也都有一定的长度,因此也包含一个相对明晰的时间段落,但是,从理论上说,小说和诗歌是没有时间限制的,只要可能,它们的篇幅甚至可以无限度地延长。
但一出戏却不能没有时间限度地无休止地演下去,它必须考虑到观众的耐性和演员的承受力,因此它必须被限定在一个人为的、被硬性规定的从开始到结束的时间长度之内。
同时,虽然戏剧展示的剧情于小说叙述的"故事"具有同样的性质,即它们都是经过选择、提炼、加工过一定的社会生活事件的艺术化的表现,但由于不受时空的限制,小说的艺术空间的开放性与现实生活空间的开放性是大体一致的。
而戏剧则永远必须面对生活空间的无限开放性和演出空间的有限封闭性之间的矛盾。
这意味着,戏剧只能展示宜于被直观展示的内容。
综上所述,戏剧艺术的特点我们可以概括为艺术的综合性、演员在舞台空间中的直观表演性和由此而来的时空限制性。
相应的,戏剧文学文本具有的戏剧价值,也集中在有效地突出戏剧的表演性和处理好时空关系这一层面上体现出来。
戏剧知识一、定义及其特征戏剧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一种艺术。
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她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
是文学体裁的一种。
戏剧离不开戏剧冲突,它表现在人物性格的冲突上,具体表现为一系列的动作。
戏剧的基本要素是矛盾冲突,通过具体的舞台形象再现社会的斗争生活,能激起观众强烈的情感反映,达到社会教育的目的。
戏剧是由演员在舞台上表演的艺术,因而它要受舞台的制约,要适合演出的需要。
这就决定了它的一些特征:第一,更典型、更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的冲突和斗争。
第二,故事情节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往往很集中,登场人物也有一定数量的限制。
第三,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主要是通过登场人物的语言来表现。
第四,故事情节的发展往往分幕分场。
二、几个名词术语戏剧的几大要素:包括舞台说明、戏剧冲突、人物台词等。
戏剧语言包括台词(即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
1、冲突:是矛盾斗争的一种表现形式。
主要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冲突表现先进与落后、进步与保守等的矛盾冲突。
戏剧冲突应比生活矛盾更强烈,更典型,更集中,更富于戏剧性。
2、台词:是剧中人物的语言。
它是性格化的,是富有动作性的,即人物的语言是同他的行动联系在一起的。
台词的表现形式有:对话、独白、旁白(登场人物离开其他人物而向观众说话)、内白(在后台说话)、潜台词(即是言中有言,意中有意,弦外有音。
它实际上是语言的多意现象)等等。
3、幕和场:幕,即拉开舞台大幕一次,一幕就是戏剧一个较完整的段落。
场,即拉开舞台二道幕一次,它是戏剧中较小的段落。
4、舞台说明:是帮助导演和演员掌握剧情,为演出提示的一些注意之点的有关说明。
说明的内容有关于时间、地点、人物、布景的,有关于登场人物的动作、表情的,有关于登场人物上场、下场的,有关于“效果”的,有关于开幕、闭幕的等等。
三、戏剧分类:1)按表现形式分:话剧(如《雷雨》)、歌剧(如《白毛女》)、舞剧(如《丝路花雨》)、哑剧等;2)按剧情繁简和结构分:独幕剧、多幕剧(如《雷雨》);3)按题材所反映的时代分:历史剧(如《屈原》)、现代剧(如《雷雨》);4)按矛盾冲突的性质分:悲剧(如《屈原》)、喜剧(如《威尼斯商人》)、正剧(如《白毛女》)5)按演出场合分:舞台剧、广播剧、电视剧等。
戏剧文学有关知识戏剧文学指各种具体样式的剧本。
与其他文学作品不同的是,创作剧本的目的主要不是为了供阅读,而是为了演出。
像关汉卿、莎士比亚,这样伟大的戏剧家,用毕生的精力写的几十部剧本,莫不如此。
因此写作剧本的规律,必须受舞台艺术规律的制约。
戏剧文学的特点是:第一,要凝练地反映生活,以强烈的戏剧冲突,把人物、时间、场景高度集中在有限的舞台的空间和时间内,使舞台的小天地,尽量地容纳下人间的大天地,将错综复杂的现实生活,经过浓缩,以较短的篇幅,较少的人物,较省的场景,较单纯的事件,艺术地再现于舞台之上。
第二,剧本中的语言,主要是人物语言(台词),必须是个性化的,有一定性格的人物,发自于心,吐之于口的语言。
让观众通过对话见出人物间性格的交锋,产生动作感,从而展示出剧情。
第三,要有集中的冲突。
只有冲突才能推动剧情的发展,没有集中的冲突,就没有戏剧。
戏剧文学不是小说那样的叙述体,而是代言体,只能让人物出场以自己的方式去说话,人物的性格对立和冲突才能形成,才有“戏”。
第四,剧本的结构布局要巧妙安排,要使剧情的发展和结局十分巧妙,甚至引人入胜,令人莫测,增强戏剧效果。
戏剧文学的分类法是多样的。
从内容性质分类,有悲剧、喜剧和正剧(悲喜剧);从表现手法分类,有话剧、歌剧、舞剧、歌舞剧、诗剧;从结构形式上分类,有独幕剧和多幕剧;从题材上分类,有历史剧、现代剧、童话剧等。
话剧、歌剧、舞剧戏剧文学按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分类,有话剧、歌剧、舞剧。
话剧的特点是以对话为主要表现手段。
对话必须是规范化的文学语言,要通俗易懂,便于观众接受,适于反映生活。
歌剧是一种声乐和器乐综合而成的戏剧形式,所以也称歌剧为乐剧。
有的歌剧只有歌唱,没有独白和对话,有的则是三者兼而有之。
歌剧的唱词和音乐十分重要,歌词的语言应是诗的语言。
舞剧是把舞蹈、音乐和戏剧结合在一起的戏剧艺术。
它的特点是:剧情的发展、人物形象的塑造,主要靠演员的舞蹈动作(还有音乐语言)来表现的。
剧中的舞蹈分情节舞和表演舞两种:情节舞用来表现戏剧情节,表演舞用来描绘剧情发生的时代和环境的特征独幕剧、多幕剧根据戏剧的结构形式,容量的大小,分为独幕剧和多幕剧。
独幕剧是独成一幕的短剧。
由于展示剧情受到严格的时间、场景等限制,要求结构紧凑,矛盾冲突的展开比较迅速,而情节的基本部分——开头、发展、高潮、结局却均应表现出来。
多幕剧是大型的戏剧。
容量大,故事情节复杂。
由于它分幕分场,用能换幕表现时间的间隔和空间的转移,就可以把不便于在舞台上演出的事件转移到幕后,处理不同时间,不同空间的事件,反映更广阔的社会生活。
此两种戏剧文学样式各有所长,无可代替;也各有众多的传世之作。
多幕剧如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关汉卿的《窦娥冤》、曹禺的《雷雨》等。
独幕剧如契诃夫的《结婚》、丁西林的《三块钱国币》等。
悲剧、喜剧、正剧悲剧最初在古希腊,是春天播种时为谢神而表演的山羊之歌,所以悲剧在希腊文中是“山羊之歌”的意思。
最早的悲剧,主人公在命运支配下是无可逃脱的,常以失败和灭亡而告终。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悲剧的概念有了根本的改变。
如莎士比亚的悲剧人物则表现出理想与愿望和社会现实的矛盾是不可调合的。
恩格斯认为,“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构成了悲剧性的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