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戏剧特点及代表人物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2
一、欧洲戏剧发展的历史简述⏹1、公元前6世纪后期至公元前5世纪前期是欧洲戏剧的诞生期⏹2、公元前5世纪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5世纪上半叶的中世纪是欧洲戏剧的黑暗时代⏹3、15世纪下半叶至17世纪是文艺复兴戏剧的时代⏹4、17世纪中叶至18世纪上半叶是古典主义戏剧的时代⏹5、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上半叶是启蒙主义、浪漫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戏剧的时代⏹6、20世纪现代主义戏剧二、西方戏剧的特点⏹审美取向:从重“情趣”到重“理趣”⏹审美形态:从悲喜分离到悲喜混杂⏹表现向度:从人物的行动到人物的心灵⏹艺术构成:由繁复到单纯再走向新的综合⏹发展方式:从“反叛”到“反动”⏹1、对人文的关怀⏹2、喜剧地位的变迁⏹3、戏剧与社会背景的结合三、教学内容安排⏹1、古希腊悲喜剧⏹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得斯⏹阿里斯托芬2、中世纪宗教剧和城市戏剧宗教剧宗教剧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欧洲各地都有宗教剧,英国的神秘剧、法国的奇迹剧、意大利的圣剧、西班牙的劝世短剧、德语国家的鬼神剧以及中欧和东欧国家的一些剧种都属于宗教剧,它们以观众的宗教的虔诚和信仰为前提。
笑剧愚人剧3、文艺复兴戏剧和莎士比亚⏹意大利:严肃剧并没有取得多少成就,但与戏剧有关的两项重大改革:一项是带拱形镜框舞台的新式剧院,另一项是彩画布景的发展。
⏹即兴喜剧⏹西班牙戏剧:维迦《羊泉村》⏹英国戏剧:“大学才子”派(约翰·利里、基德、格林以及马娄)⏹莎士比亚4、古典主义悲喜剧与莫里哀⏹法国古典主义戏剧作为一个流派,其主要特点是:强调理性、强调人物要表现人类的本质,悲剧与喜剧界限分明,不能混杂;提出“三一律”作为戏剧创作的金科玉律;强调结构严谨与语言的质朴典雅;多取材于古典戏剧⏹悲剧:高乃依《熙德》;让·拉辛⏹喜剧:莫里哀5、启蒙戏剧与《阴谋与爱情》、《费加罗的婚礼》⏹法国,启蒙戏剧是在与古典主义的艰苦斗争中发展起来的。
启蒙运动的主将狄德罗根据历史的要求提出建立市民戏剧、严肃戏剧的纲领。
西方戏剧史的五个阶段
1、古希腊戏剧
时间: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5世纪。
特点:古希腊戏剧的繁荣主要得益于雅典的民主;在佩里克莱斯时期,“戏剧津贴”政策是希腊的黄金时代。
2、中世纪戏剧
时间:5-15世纪。
特点:“宗教”成为封建统治的重要思想基础,也是充实的政治基础,戏剧成为封建宗教宣传的工具。
3、文艺复兴戏剧
时间:14-17世纪
特点:生产力的发展导致资本主义的产生;核心:人文主义,反对神权政治,强调人的价值和自由。
4、古典戏剧
时间:17世纪法国崛起,19世纪浪漫主义逐渐衰落。
特点:基于笛卡尔的理性主义;政治上拥护中央王权,赞美贤明君主,塑造理性爱国人物。
5、现实主义戏剧
时间:19世纪-20世纪
特点:真实逼真的再现现实,典型环境的刻画,典型人物的塑造,有特色的批判。
强调内在的真实,用拟人、象征、幻觉来表现人类共同的存在和精神危机。
西方戏剧史整理这些东西,完全出于丰富大家对戏剧的知识积累,虽然这些东西跟表演没多大关联,但是个人觉得了解戏剧史是演员的必修课之一,戏剧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其中某些有名的戏剧作家的事迹或者作品的写作对于编剧来说多时激发灵感的好方式,当然了解戏剧史也会对演员的戏剧修养都有较好的帮助。
希望大家都能好好学习啊——罗昇20130629于C8207 上古戏剧戏剧,起源于原始初民的祭祀仪式和庆典活动,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都不难发现这样的记载:远古时期,人们作为神的崇拜者,聚集在祭司的周围,载歌载舞,表现设计神的降生、功绩、死亡及再生的传说,宣泄情绪,寄托祝愿,是这类活动的基本性质。
戏剧及其起源戏剧并不等于仪式,它应当有假定性事件。
西方文明史上的第一个伟大的戏剧时代当属古希腊时代。
大约在公元前5世纪,也就是当时被称作伯利克里时代,希腊迎来了政治经济的繁荣期。
古希腊人也是泛神论者。
古希腊人创造了神的谱系,如掌管雷电的神叫宙斯,他是神中之王,在他的管辖之下,还有光明之神阿波罗、智慧之神雅典娜、海神波塞冬、战神阿瑞斯、农神墨忒耳、爱神阿佛洛狄忒、酒神狄奥尼索斯等等。
人们认为,戏剧的起源于酒神颂密切相关。
古希腊悲剧古希腊产生过很多悲剧诗人,以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最为著名,被称为三大悲剧家1、神性之美:埃斯库罗斯与《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埃斯库罗斯是古希腊三大悲剧家中资格最老的一个,出生于贵族家庭,参加过马拉松战役2、命运之悲索福克勒斯与《俄狄浦斯王》索福克勒斯出生于雅典西北郊的科罗诺斯乡,父亲从事兵器制造业,家境殷实。
3、人性之思:欧里庇得斯与《美狄亚》欧里庇得斯出生于名门望族,受过良好的教育,知识丰富,思维敏捷。
古希腊喜剧1、醉者的醒悟:阿里斯托芬的喜剧出生于雅典公民家庭,一生创作了44部喜剧,主要有《骑士》、《马蜂、《云》、《蛙》、《阿卡奈人》等,在戏剧竞赛中5次获奖二、慧者的机敏:米南德的喜剧出生于雅典名门,从小受到戏剧艺术的熏陶,创作过大约100部剧本,这些剧本大都已经失传,他唯一完整的戏剧史《恨世者》欧洲中世纪戏剧中世纪是西方社会的历史概念,它的时间跨度为1000年,即从罗马帝国衰亡(公元476年)开始,截止到15世纪末期,通常人们认为这是欧洲历史上黑暗的时期。
西方戏剧史概要西方戏剧发展的历史线索:源于古希腊罗马一中世纪公元5世纪罗马帝国灭亡一中世纪后期—14至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一世纪古典主义戏剧一18世纪启蒙运动到浪漫主义时期—19世纪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兴起一19世纪后期现代主义的戏剧西方戏剧史发展历史阶段1.戏剧的起源:戏剧源于原始初民的祭祀仪式和庆典活动.巫师带上了神或鬼的面具就不在是他们自己了,而是神或鬼的代言人.但是这并不完全等同于严格意义上的戏剧,虽然有着戏剧性的因素. 在漫长的演变发展中,形成了戏剧.2.有史记载的第一个演员是泰斯庇斯.他穿的长袍成为戏剧服装的代名词, "泰斯庇斯艺术"称为"表演艺术"的代名词.3.悲剧的原意是"山羊之歌" .起源于酒神赞美歌的序曲.喜剧的原意"狂欢游行之歌" ,喜剧起源于下等表演的序曲.4.古希腊三大悲剧家,及作品,成就:埃斯库罗斯, 《被束缚的普罗米修斯》神性之美,悲剧之父索福克勒斯, 《俄狄浦斯王》命运之悲,俄狄浦斯的悲剧反应着人的责任和命运之间的矛盾,为了自由不断的通过戏剧的方式反抗命运,表示对人类道义和绝对的真理的崇敬.体现了欧洲文化的深层心理.欧里庇得斯, 《美狄亚》人性之思,欧里庇得斯的悲剧,表现了现实人生中的种种苦难,他把悲剧的成因让位于人性的极端性格与弱点.5.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以及成就,概述运用科学的方法第一次对戏剧做了全面系统的阐述:戏剧源于模仿,但是悲剧模仿的不是人,而是人的行动,生活,幸福,幸福与不幸系于行动.实际包含形象,性格,情节,言词,歌曲与思想六个部分,此间最重要的是情节(亚认为情节最重要)亚给悲剧的定义:悲剧是对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他所说的模仿是指再现和创造,艺术应比现实更高,更美. "三一律"并不是亚提出的, "三一律" :戏剧行动的一致,时间的一致,地点的一致.6.古希腊喜剧的概述,以及特点,突出人物,成就古希腊喜剧又称"羊人剧" ,特点:幽默滑稽,讽刺嘲讽.充满了夸张嘲讽的味道.阿里斯托芬,被称之为醉者的醒悟,攻击型喜剧(旧喜剧)——他以敏锐的目光,清醒的头脑,对政治和社会恶习进行讽刺. "喜剧之父"《阿卡奈人》. 获奖喜剧.米南德,慧者的机敏,和解型喜剧(新喜剧)《恨世者》, ,米南德的喜剧风格充满和煦温情和机敏睿智,对后世影响很大.喜剧的人物不是大人物王公贵族,而是一般人,有性格和行为心理缺陷的. 喜剧表现比我们更坏更差之人,引人发笑,这是最大的特点.7.古罗马戏剧的概述:缺乏文化的创造性,是对古希腊戏剧的继承及模仿,不同的是古罗马中艺术是遭到贬斥,而古希腊艺人受人尊重.8.古印度的梵剧的概述产生,特点:产生于迎神赛会仪式.印度的一部重要的理论著作《舞论》最著名的戏剧家,迦梨陀娑, 《沙恭达罗》9.欧洲中世纪戏剧概述以及分类特点宗教剧,真实的迷幻, 《亚当剧》.特点,结构松散,人物众多,场景变化多. 宗教剧后来发展成为道德剧, 以寓意的手法宣扬宗教道德或世俗道德的戏剧. 世俗剧,笑对人生1.日本的能剧以及狂言日本的戏剧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模仿,借鉴的痕迹十分明显,在日本戏剧发展的初级阶段的延年,田乐,猿乐的基础上,产生了一种新的戏剧形式——能,狂言,能的文学剧本叫——谣曲,能的演员是男性, 《熊野》能剧~, 狂言与能剧相比一.能以演唱为主,文辞华丽,狂言是白话.二.能多写悲情的故事,狂言只是戏剧性的生活片段.三.能多描写过去的故事,狂言则反映现实生活.四.能歌颂贵族英雄勇将,狂言专门嘲笑大名和僧侣.五.能受到贵族武士的支持,成为贵族的专有,狂言在民间流传.世阿弥是中世纪日本最著名的戏剧大师, 重视能乐表演的基本功, 提出了"幽玄"之美的概念.2.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戏剧概述意大利民间的即兴喜剧,往往没有固定的剧本,好坏取决于演员的即兴表演, 演员将剧情从基本规定的情景延展,只要最后能回到剧情的主题,这是即兴喜剧的最大的特点,多以爱情和诡计为题材.另一个特点是人物的定型化.3.英国戏剧——莎士比亚,悲剧,戏剧,历史剧,传奇剧代表着欧洲戏剧的巅峰四大悲剧,哈姆莱特,麦克白,李尔王,奥赛罗.莎士比亚的悲剧意义,特点:莎士比亚的悲剧中通过有价值的东西的毁灭,引发人们的深刻反思和道德质询,昭示人们对世俗功利应当保持必要的清醒,不必以盲目的追求毁灭尊贵的人性.是对欧洲传统悲剧美感和原罪忏悔意识的突破,四大悲剧远远的超过了古希腊古罗马悲剧的格调,更加丰富多彩.有三大特点:一,吸收中世纪宗教文化和民间的戏剧文化二,打破了锁闭式的结构.三,在悲剧美感上,人物可以是好人也可以是坏人,这不再是固定的英雄人物等. 总而言之,他有幽默讽刺的喜剧,也有浪漫喜剧,更重要的是在喜剧中赋予了悲剧因素,而不是单一的,他的戏剧影响到了全世界.4.本.琼生概述莎士比亚时代的著名诗人和戏剧家,当过演员编剧. 对戏剧的建树:一,他崇尚希腊,罗马戏剧.二,主张应当遵守古典主义的创作法则.三,反对莎士比亚等人对"三一律"的疏离.四,把人物性格复杂化.五,他采用把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结合起来的编剧方法.重要的理论是气质论.认为戏剧人物应具有主导的气质.他的地位:他是英国风俗喜剧的先驱者.他的喜剧充满了机智的情节和巧妙的讽刺.揭露了资产阶级的贪婪和无耻. 作品——《人人高兴》《辛西娅狂欢》《富尔蓬涅或狐狸》, .4.西班牙戏剧: 现实性,平民性.幕间剧,民间短剧,帕索发展起来的.袍剑剧,民族化戏剧,坏人做了坏事要受到惩罚.6 维嘉的概述成就……西班牙最著名的诗人和最多产的剧作家.他站在人民利益一边,创作了很多反应现实矛盾和斗争的剧作,表达了人民的心声.著名的作品: 《羊泉村》反应了农民生活和农民暴动的现实题材的戏剧. 《狗占马槽》西班牙,卡尔德隆:世界是一个大舞台,我们每个人都在其中扮演着自己的角色.7 法国古典主义时期的戏剧.特点:以法国为中心,向古典回归.对古罗马的戏剧加以考证教条化①, 三一律古典主义的作者布瓦洛《诗的艺术》,即戏剧行动一致时间一致地点一致.②, 尊重王权,尊重理性代表人物有悲剧家高乃依《熙德》.拉辛《安德罗马克》《菲德尔》喜剧家:莫里哀.是法国古典主义时期的喜剧家,代表作是《伪君子》《吝啬鬼》,莫里哀善于反应下层人士的机智,勇敢,他们身份低微,但是头脑活络能说会到.莫里哀的喜剧结构严密,情节的发展张弛有度,跌宕有致. 他不拘泥于"三一律" ,而是从喜剧的演出效果出发.莫里哀是编剧,表演和剧团经营于一身的戏剧人的典范.他的戏剧精神属于民间的,娱乐的,艺术是戴着镣铐跳舞的,必须尊重形式和格律.9.启蒙主义时期的欧洲戏剧.英国戏剧,讽刺与微笑①菲尔丁的讽刺喜剧.②格尔的斯密斯的风俗喜剧. 法国戏剧,第三阶级的呐喊①伏尔泰, 《中国孤儿》②狄德罗,颇具影响力的剧作家和戏剧理论家,是资产阶级现实主义美学的先驱者之一,反对古典主义狭隘的美学观点和清规戒律,认为戏剧是反封建的有力武器.他首次提到演员表演的艺术,反对理论家重视剧作而轻视表演的做法. 依据自己的理论创造出一种介于悲剧与喜剧之间的——正剧(严肃戏剧) .作品有《私生子》《家长》③博马舍,政治喜剧,著名的戏剧三部曲《赛维勒的理发师》《有罪的母亲》《费加罗的婚礼》显示了第三阶级的精神力量和处事原则.10. 意大利戏剧,写实与传奇①哥尔多尼及其喜剧概述,特点成就.是继莫里哀之后接触的喜剧家. 其喜剧创作体现了意大利人特有的喜剧精神,丰富多彩的生活史他的创作源泉,透过喜剧让意大利社会中不和谐不合理的世态显形.《女店主》《一仆二主》③戈齐以及《图兰朵》最为著名的代表作《图兰朵》是一个传奇剧,是一个意大利人想象中的有关于中国公主的故事.后被改编成歌剧.中国改编一个是张艺谋改编,另一个是《中国公主杜兰朵》川剧,号称巴蜀鬼才——魏明伦改编的11. 浪漫主义戏剧的兴起与发展①, 德国的莱辛,是德国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也是德国民族主义的奠基者. 《拉奥孔》《汉堡剧评》,现实主义的萌芽.②, 歌德《浮士德》狂飙突进的运动人物. 《浮士德》被看成是欧洲文艺复兴以后三百年间资产阶级精神生活发展的历史."魏玛时期的孔夫子"《浮士德》中以浮士德的形象总结了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以来,300 多年思想历程,形式很散,不符合三一律,但是戏剧性很强,建立在两个契约——上帝与魔鬼之间,魔鬼和浮士德,戏剧情境真正体验戏剧特征,戏剧史对人生情境的一种设置.③, 席勒《阴谋与爱情》1.法国浪漫主义戏剧……雨果《克伦威尔序》对古典主义进行了激烈的反驳,明确的提出了浪漫主义的对比观念,认为粗俗和崇高可以在同一部戏中比较而共生, 《欧那尼》是雨果的代表作,完全的否认了三一律,是战胜古典主义的标志.大仲马的私生子小仲马《茶花女》2.现当代戏剧概述①,左拉和他的自然主义戏剧,自然主义戏剧是现实主义戏剧的前奏.自然主义戏剧的特点:反对浪漫主义戏剧那种僵硬的戏剧模式,反对只是代表着善恶类型的浪漫人物,反对虚饰和壮观的戏剧场面,反对陈腐的老套的情节设计.左拉的代表作《戴爱丝.拉甘》3.易卜生个人概述及玩偶之家赏析②,现代戏剧之父——易卜生,人们把易卜生作为欧美现代戏剧史的开端. 主要是表现主义作品.易卜生借以剧作来表现他的精神探索,顽强的理想,以及对资产阶级的思想道德的批判.《玩偶之家》是他最有影响力的作品.易卜生十分尖锐的提出了妇女在资产阶级社会和家庭中的地位的重大社会课题,揭露了资产阶级道德的温情脉脉的虚伪面纱,也透露出对资产阶级社会法律,宗教和伦理道德的怀疑.③,契诃夫,世界戏剧大师的地位,由自然主义细节的真实转向了心理的真实.创造了"抒情戏剧"即诗化的现代主义戏剧. 《海鸥》,描写现实, 跟注重对整个生活和状态的描写,以及对平淡的生活注入深邃的感情. 寄寓着他对文学艺术的思考,是透过生活,透过人物来展示的. 《万尼亚舅舅》《三姨妹》《樱桃园》.4,美国戏剧,奥尼尔——美国戏剧之父,是他把现实主义和表现主义融合起来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曹禺深受其启迪阿瑟,米勒《推销员之死》5,现代主义戏剧概述①,哥特林堡——表现主义戏剧奠基人,他的创作是从自然主义走向表现主义的.也可以说他是荒诞派的前驱. 《鬼魂协奏曲》典型的现代主义剧作,也是他的著名剧作,他是一位伟大的艺术革新家.②,梅特林克——象征主义的戏剧大师,也是荒诞派戏剧的先行者.代表作有《群盲》《青鸟》是一部哲理童话剧. ,6,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概述,特点及成就主要贡献是创立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演剧体系. 主张体验,主张演员与角色合一.斯氏体系是一个现实主义的导表演体系, 他的基本特征是:①, 强调生活是艺术的源泉,导表演的理论和创造来自生活,被称之为"体验派".②, 理论,艺术创造,人物创造来自于实践.③, 艺术是一个不断创新,探索和进取的过程.了解斯氏体系还要领悟他的创造精神.最高任务是斯氏体系的内涵之一,没有贯穿动作和最高任务也就没有体系, 体系中的一切东西首先应该为贯串动作,为最高任务服务.7,布莱希特体系概述,特点及成就布莱希特不但是一位剧作家,而且是一位戏剧理论家,他所创建的史诗戏剧(叙事体戏剧),被称为布莱希特戏剧体系.主要之点:①,他把戏剧分为两类:一种是戏剧式的戏剧,也称亚里士多德式的戏剧,是透过人物的动作来反映生活的.另一种是非亚里士多德式的戏剧, 所谓的史诗戏剧.是通过叙述同动作相结合的方法.②,强调以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和反映生活.反对三一律,不强调情节,主张更丰富的展现生活的真实性和复杂性.③,其理论的核心是"间离效果""间离方法"要求剧作家有特有的洞察力从平凡中发掘不平凡,给人"陌生化"的震惊.8,荒诞派戏剧概述荒诞派戏剧史二战后兴起的一个影响深远的,也是最能表现资产阶级精神危机的戏剧流派.是被英国的戏剧理论家马丁艾斯林所概括和命名的.荒诞派戏剧史以反戏剧的面目出现的,舞台上嬉闹氛围表现悲剧主题.其特征是:反传统(外在冲突转向内在冲突) ,淡化情节.加缪,存在主义戏剧家,他的存在主义哲学的核心是荒谬, "荒诞"一次出现在他的著作《西叙福斯的神话》,他是荒诞戏剧的先行者.贝克特,另一个荒诞派的代表人物,著作《等待戈多》.9,后现代主义戏剧阿尔托的残酷戏剧概述,特点与布莱希特并成为后现代主义戏剧的先知.他的戏剧的形成同他的精神病有关,由于在精神上受到了折磨,对人生有了独特的感受,对西方戏剧失望,对东方戏剧崇拜.他的戏剧理论未被用于舞台实践.特点是:①,在《戏剧与形而上学》中提出了"空间诗意"的观点. ②,他的戏剧史"非语言的,非剧本的"③,提出"与杰作决裂"这个观点, 成为后现代戏剧的先导. 剧作《喷血》10.戈洛托夫斯基的质朴戏剧演员的作用:一是能够创造戏剧的动作,二是把观众导进戏剧情境之中.三是演员是演出同观众的情智交流的不可代替的直接的沟通者.创建了一种训练演员的方法"否定论" ,是一种可以客观的给演员以创造性的技术的训练方法.11,美国的前卫戏剧概述阿伦.卡普罗,境遇剧以及即兴剧.贝克的生活戏剧彼得.叙曼的面包傀儡戏剧1,达里奥.福,意大利戏剧家,政治讽刺剧《一个无政府主义着的意外死亡》是他的代表作,一经演出就轰动了亚洲, 欧洲和美洲.它取自真实的现实事件.这部戏直接抨击现实弊端,艺术构思十分奇巧.情节环环相扣,即突出于喜剧的诙谐之趣,又富于正剧的严肃理趣. "疯子"这个形象在剧中出现,看似荒唐,实则使戏剧突有改变,多视角多层面的衬托了政府机关的无能,令人深思.第一章上古戏剧第1页第一节戏剧及其起源第1页第二章欧洲中世纪戏剧第16页第三章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戏剧第26页第四章莎士比亚与英国戏剧(上)第39页第一节孕育着伟人的历史时期第40页第五章莎士比亚与英国戏剧(下)第56页第五节波澜壮阔的历史剧第61页第六章西班牙戏剧的黄金时代第69页第一节历史背景第69页第二节维加及其戏剧第72页第三节卡尔德隆及其戏剧第76页第七章法国古典主义时期的戏剧第83页第八章启蒙主义时期的英、法戏剧第99页第一节英国戏剧:讽刺与微笑第100页第二节法国戏剧:“第三等级”的呐喊第104页二狄德罗的戏剧理论与创作第106页第九章浪漫主义戏剧第114页第一节莱辛对德国民族戏剧的贡献第115页第四节雨果与法国浪漫主义戏剧第125页第十章现实主义戏剧第130页第一节现实主义戏剧的兴起第131页第二节现代戏剧之父—易卜生第133页第十一章俄国现实主义戏剧的发展第144页第一节现实主义戏剧的产生第144页第二节契诃夫的戏剧第146页第十二章现代主义戏剧(上)第162页第一节斯特林堡与表现主义戏剧第162页第二节梅特林克与象征主义戏剧第167页第三节王尔德与唯美主义戏剧第171页第四节未来派戏剧第173页第十三章现代主义戏剧(下)第176页第五节皮兰德娄的戏剧创作第176页第六节布莱希特的史诗戏剧第180页第七节萨特、加缪与存在主义戏剧第184页第十四章美国戏剧的发展第191页第一节尤金·奥尼尔及其戏剧第191页第二节田纳西·威廉斯及其戏剧第196页第三节阿瑟·米勒及其戏剧第200页第十五章荒诞派戏剧第209页第一节荒诞派戏剧的发展第209页第二节贝克特及其戏剧第212页第三节尤奈斯库及其戏剧第215页第四节品特及其戏剧第216页第十六章后现代主义戏剧第222页第一节阿尔托的残酷戏剧第223页第二节格洛托夫斯基的质朴戏剧第228页第三节达里奥·福及其戏剧第231页。
西方戏剧特点在西方,戏剧是一种贵族式的享受节目,是高消费,戏剧的表演地点被安排在剧院,而剧院的装饰布置之堂皇是有口皆碑的,一般的衣冠不整的平民百姓是无法入内的; 西方社会的戏剧里暗喻对社会的抨击和批判,所以故事和人物大都是悲剧结局。
就看莎士比亚的悲剧和他的悲剧人物吧,结局都是死。
罗密欧与朱丽叶有情人终难成眷属。
而中国人的戏剧大多是用来娱乐的,所以不很注重故事情节的发展,有些戏剧甚至没有什么情节,唱了几天,都是同一个人,唱一段讲一个故事,只要他(她)唱得好听,观众愿意听愿意看,再唱几天也无妨。
西方戏剧要求,“从大幕拉开的一刻开始,布景与道具己经放置在观众眼前,而戏剧剧本在设计人物出场时而要首先解决的问题,已经不再是如何让观众尽可能快地明白上场人物的身份性格,而是如何让人物尽可能快地融入这个现成的舞台环境,让人物在这个给定的背景下展开他的性格,以及发展与其它人物的关系。
”西方戏剧呈现出的特征是:1 。
强烈的反传统色彩和超前的创新精神 ;2 .独特的多元化格局渐趋一统 ;3。
“戏剧"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纯戏剧走向高度的戏剧融合;4。
悲剧喜剧化,喜剧悲剧化 ;5。
由具象走向抽象 ;6.戏剧主题的全人类性;7。
特别注重对戏剧表演形式的探索 ,造就了丰富多彩的演剧风格;8。
导演的权威日益膨胀 ,取代了剧作家的统治地位 ;9.大量借鉴和吸收电影的手法 ;1 0 。
具有浓重的现实主义的基本底色西方戏剧的代表人物莎士比亚正如所有人的生活中喜剧和悲尉总是紧密交织在一起一样,莎士比亚的作品也是喜剧和悲剧交织在—起的,他的天才无法用任何条条框框加以限制。
他的戏剧情节十分复杂、生动,人物性格丰富、细腻、活泼。
他的戏剧语言让有些人深恶痛绝,同时让另一些人叹为观止。
在那些剧作中,优美的诗句与粗野的语言浑然一体,再加上各种双关语、幽默语、比喻、讽语、谐语、俚语以及职业语言等等,应有尽有。
莎上比亚终其一生都在戏剧中宣扬人文主义思想,特别是人文主义者所提倡的“自由”、“仁慈"、“善良”、“善良”、“爱情”、“友谊”等观念,形成了他的戏剧主题.莫里哀莫里哀的伟大成就在于将法国喜剧提高到法国悲剧的水平.以前的人创作喜剧往往是翻译或改编意大利,特别是西班牙的作品.而莫里哀则与前人不同,他植根于法国土壤,根据自己对于周围事物的观察进行创作,创造当代人物,具有地道的法国特色。
西方戏剧史文艺复兴时期的戏剧(1)欧洲中世纪的戏剧①在中世纪教会通知的前400年间,戏剧艺术在整个欧洲都极其衰微,但是在基督教仪式——复活节的庆典中,一种带有浓厚宗教色彩的戏剧却开始兴起;②欧洲中世纪宗教戏剧源自于基督教的宣教与布道中的礼拜仪式和圣歌咏唱表演,大致有奇迹剧、神秘剧、道德剧等一些类型,多以《圣经》教义为题材;③大约从13世纪开始,在欧中各地的教堂礼拜中,由圣歌咏唱发展而成的对话音乐开始出现,这种吟唱的形式,甚至成为后来歌剧艺术中宣叙调的源头,而赞美诗的吟唱也铸就了歌剧咏叹调的主要形式;④有情节的故事表演,如《亚当的故事》;⑤奇迹剧先以歌颂生母为主,后来也用于讴歌使徒;⑥到14世纪,一切宗教题材的戏剧都被称为神秘剧;⑦中世纪宗教戏剧的演进体现了一个明显的由神到人的发展如英国的礼拜剧(“行会剧”)3、14—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戏剧(1)文艺复兴开创了欧洲戏剧的一个新时代,它一方面促进了欧洲近代戏剧性太的确立。
另一方面,在戏剧精神上则带来了古希腊罗马文化和中世纪基督教文化某种程度上的融合;(2)在新的时代浪潮之下,由于科学理性精神的深入人心,西方戏剧从古希腊罗马喜剧的诗、舞综合性的形态样式开始走向分离,演变为对话和对话和动作为主的科白剧,以音乐剧为主的歌剧,以及以舞蹈为主的舞剧的单一形态。
(3)西方戏剧形态上的分流既强化了自古希腊以来的戏剧文学传统,开拓了戏剧对于人性丰富性的表现;同时,又杂合了更多的戏剧表现的技巧,增进了戏剧舞台本身的表现力。
4、17世纪初的古典主义戏剧(1)古典主义戏剧在艺术观念上把古希腊罗马的悲剧与喜剧奉为最高的典范,向古代艺术需找其社会理想的表现方法,追求艺术形式上的完美;(2)标志着亚里士多德戏剧传统在欧洲的确立,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丰富和提炼了喜剧的表现手段与技巧,而成为西方戏剧的一个重要里程碑;(3)代表人物:喜剧大师莫里哀(《太太学堂》、《可笑的女才子》、《吝啬鬼《唐璜》)悲剧:拉辛(《昂德马克》、《菲德尔》)、高乃依(《熙德》5、18世纪的启蒙主义戏剧(1)最早产生在英国(2)启蒙主义戏剧在表现手法上,力图打破古典主义戏剧的清规戒律,取消戏剧在体裁、题材方面的严格的悲剧与喜剧的划分,创造出“悲喜剧”等新的戏剧类型;(3)强调戏剧的现实性和批判性,把辛辣的讽刺和严密的说理在戏剧表现中结合起来。
叙事派戏剧的代表作家,作品以及艺术特点
叙事派戏剧的代表作家:
布莱希特
作品:
《巴尔》、《夜半鼓声》、《马哈哥尼城的兴衰》、《屠宰场的圣约翰娜》艺术特点:
布莱希特创建了叙事式戏剧理论,这种理论不同于传统的戏剧理论,对西方戏剧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他一生总共创作了四十多部剧本,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的戏剧理论和诗歌,还有一些散文和短篇小说。
传统的戏剧在结构上都按照酝酿冲突、展开事件、发展冲突、戏剧高潮、矛盾解决的顺序展开。
这类戏剧还具有情节集中或者是互相牵制的特点,演员在演出时要深入角色,并且极力追求逼真。
这种戏剧往往能够打动观众,并且还能将观众带入戏剧的情节中,因此观众十分地期待戏剧的结局。
但是在布莱希特看来,这些效果使观众进入了一种幻觉状态,导致观众的思考能力被压制,不能对舞台上所发生的事件做出理智的判断。
叙事剧在艺术上的特点,包括“陌生化”的手法,使观众用新的眼光观察和理解司空见惯的事物。
导演和演员借此有意识在在舞台与观众之间制造一种感情上的距离,使演员既是角色的扮演者,又是角色的裁判,使观众成为清醒的旁观者,用探讨和批判的态度对待舞台上的事件。
另外,其特点是表达时的某种激情,及展现各种力量彼此
间的冲突。
外国文学知识点整理名词解释:1.荒诞派戏剧:出现于50年代法国,是二战后影响最大的现代主义戏剧流派;它在思想上受存在主义哲学影响,强调表现抽象的主观感受,喜欢采用漫画式的夸张和比喻,情节没有连贯性,人物缺乏鲜明个性;代表作家有法国的贝克特和英国的品特;2.湖畔派: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运动中较早产生的一个流派;包括华兹华斯、柯勒律治和骚塞三位诗人;因三人曾隐居于英国昆布兰湖区而得名;其反对古典主义的平板;有迷恋过去、美化中世纪的宗法制的倾向;从外部世界转向对人的内心世界的关怀;3.意识流小说:20世纪初在英国兴起,20-30年代流行于西方的一种文学流派; 特征: 1不注意外部环境的描写和人物行动表现和情节的连贯与完整,而致力于表现人物意识的流动状态; 2打破传统小说按情节发生次序或逻辑联系而形成的直线发展的结构,不受时空或逻辑制约,时空跳跃、多变; 3多用自由联想、内心独白、象征和暗示等表现手法;普鲁斯特是意识流小说的奠基人,代表人物有乔伊斯尤利西斯等;4.表现主义:20世纪初兴起于德国;创作上批判现实,否定传统,具有强烈的革命和反叛情绪,反对模仿外在世界,主张表现内在主观现实;具有鲜明的主观性和表现性,常采用象征、荒诞的手法;表现主义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常常是抽象的概念;代表作品为奥地利的卡夫卡的变形记;5.卡夫卡式:“卡夫卡式”即把荒诞的故事叙述与其现实本质的揭露结合的风格;作品大多描写人的内心状态,揭示现代西方人个性丧失、人性异化的主题,展现物化状态下人们的精神痛苦和孤独;在艺术上,“卡夫卡式”追求荒诞下的细节真实,具有象征、怪诞等的特点;6.狂飙突进运动:18世纪70年代由德国一批青年作家发起的文学运动;充分肯定个人地位和个性的自由发展,崇尚感情,肯定自然,推崇天才,带有狂热的个人主义倾向和反叛精神;在反封建和强调文学的民族性方面产生过巨大影响;纲领制订者是赫尔德尔,代表作家是青年歌德和青年席勒;7. “包法利主义”:在理想生活与现实灰色生活的差异中,不切实际地追求理想生活,是平庸的现实和渴望超越实际的幻想相冲突的不切实际的产物;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1、追求文学的客观性与真实性;避免将作者的主观情绪带入到作品中;2、具有揭露性与批判性;作家大多是中小资产阶级出身,善于描写下层人民的悲惨境遇,揭露并批判社会的阴暗面;3、遵循典型化原则;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①歌德浮士德艺术特点:1在诗歌体裁上,采用多种多样的诗歌形式来表现复杂的内容;2在艺术方法上,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运用,及象征手法;3在艺术结构上,以浮士德探索理想为中心,跨越时空界限;4在形象塑造上,从矛盾发展的辩证关系中刻画人物形象;5在语言上,用语个性化,富有民歌特点、哲理性和抒情性;②卡夫卡变形记:1作品用变形荒诞的形象和象征直觉的手法,表现被充满敌意的社会环境所包围的孤立、绝望的个人,表现“现代人的困惑”;表现现代社会把人变成奴隶乃至“非人”的“异化”现象;是20世纪“反英雄”主人公的开端;2变形的根本原因是人性的丧失;是现代人丧失自我价值和个性的悲剧;3艺术特色:1真实与荒诞的结合;借大量细节描写,将荒诞故事叙述得真实可感;2冷漠平静的叙事方式;采用极其客观、平静的语调描述变形经历,暗示了异化问题的普遍性,激发读者进而思考人的存在境遇;3运用意识流手法,极力渲染人物的内心世界;联想、幻觉的运用,既展示了人变成甲虫以后的恐惧、焦虑、觉悟和痛苦,也表现了常人的心理,揭示了异化主题;③福楼拜包法利夫人1.福楼拜艺术主张:真实性、客观性、追求艺术美;2.艾玛悲剧的原因:1爱玛始终生活在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中,但又心地单纯善良;不满平庸生活,但富有同情心;但可悲的是,爱玛并未对自己的悲剧有清醒的认识; 2资本主义社会的崇尚虚荣和注重浮华,造成了爱玛追求浪漫幻想的性格;资本主义社会的拜金主义猖獗,影响着道德风尚,左右着人际关系;3.艺术特色:1重在塑造典型环境里的典型性格; 2客观冷漠地对人物进行细致的描写; 3语言准确精炼、有高度的表现力; 4叙述角度富于变化;采用人物主观视角来叙述;4.副标题:外省风俗:通过写包法利反映了外省许多像包法利夫人一样的人;5.第一个情人:罗道尔夫;第二个情人:莱昂;④现代主义现代主义文学是20世纪上半期欧美多种反叛传统、追求新奇的文学流派的总称;它包括众多相对独立的流派,其中,最重要的是后期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意识流小说、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等文学流派;三位现代主义文学的鼻祖:爱伦·坡,博德莱尔,陀思妥耶夫斯基;在思想上,现代主义文学富有强烈的反传统精神,提倡非理性,善于表现人在现代社会中的异化主题,具有强烈的文化批判性;在艺术上,现代主义文学着重表现潜意识、欲望、幻觉和直觉等非理性心理,开掘了审丑、变形等现代审美观念;基本特征:1思想上:表现现代人的异化感;是反叛传统的理性主义,具有强烈的文化批判倾向; 2艺术特征上:强调表现内心世界和心理真实,具有主观性和内倾性特征;提倡“以丑为美”、“反向诗学”,大量描写丑的事物;运用象征隐喻的神话模式,追求艺术的深度模式;热衷于艺术技巧的革新与实验;⑤开创现实主义:果戈里⑥俄国文学之父:普希金⑦浪漫主义文学之父:卢梭⑧浪漫主义发源地:英国、德国⑨呼啸山庄——艾米丽:弃儿希刺克厉夫和主人的独女凯瑟琳相爱,受到凯瑟琳的哥哥辛德雷的敌视和阻挠;凯瑟琳和画眉山庄的林顿结婚,希刺克历夫含恨出走;三年后,他发财回到呼啸山庄,凯瑟琳仍爱着他,因不能和希刺克历夫结合,生孩子时死去;从此希刺克历夫采取报复手段,占有了两个山庄的财产,虐待辛德雷、凯瑟琳以及自己的儿女;但仍然不能忘怀凯瑟琳,他感到越来越难适应这人间的世界;最后他放弃了复仇,郁郁而死,临终留下遗言,死后把他和凯瑟琳葬在一起;凯瑟琳贪恋物欲嫁给了画眉山庄的林顿,背叛了自己的希刺克厉夫的灵魂;希刺克厉夫为凯瑟琳的背叛而陷入残忍的报复中;艺术特色:1叙述方式创新,选择1801年的冬天作为叙述起点; 2叙事角度多样化;断断续续地将一个故事叙述完毕; 3中途倒叙的叙事时间;“戏剧性结构”; 4三重叙事文; 5象征手法的运用;“呼啸”是一个意味深长的内地形容词,形容这地方在风暴的天气里所受的气压骚动;⑩德国启蒙运动的奠基者:莱辛;拉奥孔汉堡剧评①德国第一部有政治倾向的戏剧:席勒阴谋与爱情②浮士德五个悲剧:1知识悲剧;浮士德是老博士,博览群书,却不断厌倦繁琐僵化的知识,甚至想自杀; 2爱情悲剧;浮士德与市民少女玛甘泪相恋,其却误用安眠药毒死母亲,又差点溺死新生儿,被关进监狱后拒绝了浮士德的相救; 3为统治者服务的悲剧;资产阶级自强不息与向封建贵族妥协的双重性,最终将导致他们的政治悲剧; 4美的悲剧;与海伦生下欧福良,但跳跃时跌入天火烧死,海伦也飘逝了; 5理想悲剧;③分析浮士德的形象及其意义:浮士德是上升时期资产阶级先进分子的象征形象;1、浮士德是一种积极进取精神的代表,是一个自强不息、执着探索者的形象;作者让他经历各种诱惑和考验;同梅非斯特打赌激起他重新探索信念;热恋的悲剧使他不再追求感官的享受;从政的悲剧使他逃避现实;古典理想的幻灭,使他重新回到现实中寻找实现理想的途径;他永不满足、永不示弱、探求不止;2、具有人身上鲜明的两重性:一方面受生命本能情欲的驱使,常常沉迷于名利、地位、权势、女人和美等现实欲望中;另一方面,他又未被这些所迷惑,不断的超越自我,走向新生活;一方面追求真理创造事业,一方面又迷恋儿女私情;他一方面是理想社会的追求者,一方面又是王权的支持者;这种“灵与肉”“善与恶”的矛盾,体现了歌德唯物主义辩证法的思想,也展示了人类复杂性和真实性,反映了人类追求真理的艰巨性;意义:向人们指出了精神净化的道路,指出了人生的意义和人们应追求的生活理想,把人们引向崇高的理想而奋斗不息的伟大道路;④浪漫主义理论的策源地:德国⑤白鲸:艾哈伯、以实玛利、莫比迪克、季奎格;白鲸的意义和价值可以从三个方面或三个不同的层次来理解和阐释:第一个层次,这部小说通过“披谷德号”捕鲸船出航捕鲸的故事,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财富的血腥来源,抨击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残酷和黑暗,反映了捕鲸工人危险而又艰苦的生活,歌颂了工人们机智、勇敢、互相支援等高贵品德;第二个层次,是它的特殊的宗教意义;麦尔维尔生长于加尔文教的环境里;强调宿命论,强调“原罪”,人类只有通过上帝的慈悲,而不是人本身的力量,才能得到拯救;霍桑作品中所表现的丑恶面对麦尔维尔受霍桑的影响较大;第三个层面,是它的复杂的象征意义这是一部象征小说;小说的这种复杂的象征意义主要体现在白鲸“莫比,迪克”和船长埃哈伯这两个形象身上;有人把白鲸看作“善”的象征,有人认为它是“恶”的体现以及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身,还有人说它是不善不恶的永恒的大自然的代表;1.勃朗特三姐妹:夏洛蒂勃朗特简爱、艾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安妮勃朗特艾格尼丝·格雷;2.19世纪后期的文学流派:自然主义文学、唯美主义文学、前期象征主义文学;3.自然主义: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期在法国兴起,以真实描写客观现实和人性、人的机体为目的,要求作家不介入,不作价值评判对社会进行冷静客观的描写;其理论倡导者为左拉,代表作家莫泊桑等;4.唯美主义:19世纪中后期在法、英等国流行的—种文艺思潮;主张艺术要追求纯粹的美,但它过分强调美的纯粹性,割裂了形式与内容、艺术与生活的联系;5.象征主义: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40年代在西方出现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注重借助外在的具体事物,挖掘内心世界赋予抽象观念,大量运用联想、暗示与通感;马拉美为早期象征主义的代表诗人;6.恶之花波德莱尔的艺术特点:①发掘丑恶、病态中的美;作者描绘了大量丑恶的事物,揭示了残酷丑恶的现实,革新了传统美学观念,扩展了文学表现的题材;②独创了通感手法;他在诗歌中将各种感觉互相打通,去解读自然万物;③象征手法的运用;作者通过生动、坚实的意象,来揭示自己隐蔽的心灵世界;④语言极为精炼,富有音乐性和节奏感;7.俄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自然派”的奠基人:果戈里8.变形记卡夫卡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在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作品大多用变形荒诞的形象和象征直觉的手法,表现被充满敌意的社会环境所包围的孤立、绝望的个人,表现“现代人的困惑”;现代人丧失自我价值和个性的悲剧;变形后的悲苦精神世界,现代人彼此间的疏远与隔离;小职员格里高尔突然变成一只使家人都厌恶的大甲虫的荒诞情节,表现现代社会把人变成奴隶乃至“非人”的“异化”现象 ;变形的根本原因是人性的丧失,人失去了自己本来应有的东西,就异化为非人了;内在的,是由“人”的本性所决定,反映了“人”的自私、冷漠与残忍;——主旨所在9.列夫托尔斯泰创作的三个阶段:早期:站在贵族地主阶级的立场上,探索贵族地主的出路,也涉及农民问题;幻想以改良的办法协调地主和农民的关系,改善农民的处境;童年少年青年中期:思想发生激变,开始过平民化的生活,立场由贵族地主向宗法制农民转变;他努力探索俄国的出路,农民、贵族青年的命运问题和生命的意义;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晚期:完全站在宗法制农民立场,主张回归东方农业文明,歌颂群体主义和顺从意识,宣扬“勿以暴力抗恶”;与贵族决裂,向人民靠拢;复活10.安娜卡列尼娜伸冤在我,我必报应:一方面写了安娜·卡列尼娜和渥伦斯基之间爱情婚姻的纠葛,展现了彼得堡上流社会、沙皇政府官场的生活;另一方面写了列文的精神探索以及他与吉提的家庭生活,展现了宗法制农村的生活图画;描写了资本主义冲击下俄国社会生活和人的内心世界的躁动不安,展现了农奴制改革后“一切都翻了个身,一切都刚刚开始安排”的那个时代在政治、经济、道德、心理等方面的矛盾;体裁:传记史诗、社会小说、心理小说意识流的艺术技巧“心灵辩证法”:描写心理过程本身,展示人物心理发展的自然过程,展示人物内心世界的矛盾冲突;特点:1注重描述人物心理活动、变化的过程;列文经历了爱情上的迷恋、挫折、失望到婚后的欢乐、焦虑、猜忌、痛苦,最后在宗教中找到了心灵的宁静;2善于通过描写人物的外部特征来揭示其内心世界;描写安娜的眼神、笑容等展现她的美丽,揭示她渴望爱情的心理感受;3通过内心独白直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自杀前安娜的内心话语的描写;艺术手法:1运用“心灵的辩证法” 2以自然风景展示人物内心;如列文在一个晴朗寒冷的日子里来到溜冰场, 希望在这里见到吉提; 3通过人物的语言,反映出了他们的教养、经历、文化水平和精神面貌;艺术风格:1)全景式的史诗性叙述艺术;内容丰富多彩,通过多层次的叙述真实地展现了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内心世界;2)独特的心理描写;开创了“心灵辩证法”的心理描写技巧;在作品中注重展示人物心理变化的规律与形态,表现心理流动形态的多样性和内在联系;3)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他把揭示人物对环境的反抗、性格与环境的冲突、性格对环境的超越作为创作的重要任务,从而展示出性格的自主性特点;10.陀思妥耶夫斯基VS列夫托尔斯泰相同点:1、都关心贵族的出路问题,关心贵族的出路也即关心俄国的前途命运问题;2、都厌恶西方现代文明,试图使俄国避开走资本主义道路,向往缅怀宗法制田园生活,走俄国的村社社会主义道路;3、对待政治都想建立神权政治来解决俄罗斯的未来问题,反对暴力革命,主张宽恕、忍让和爱;实践证明这种政治观是不科学的、不文明的、落后的;区别:创作风格迥异1、小说结构•托:充满变化,三部长篇小说的结构各有特点,但都常成功;•陀:整体上都具有“对话性”特征;小说的故事常被淡化,人物内心和不同思想观念形成的激烈冲突是小说描写的主要对象,不同内心力量和思想观念之间形成的对话关系,构成了其小说结构的独特之处;2、人物心理描写,与性格塑造结合在一起,但描写的内容和方法却不同;•托:人物合乎逻辑和理性的心理变化过程;长篇的内心独白来表现人物变化的心理过程;•陀:人物的病态心理或濒临分裂的内心世界;将简短的内心独白夹杂在人物思想、内心活动的叙述和描写过程中,或交织在对话之中,使得心理描写呈现出更加紧张激烈和凌乱跳跃的特征;陀氏还常常通过潜意识、梦境和幻觉来捕捉人物混乱、白热化的心理状态心理描写方法更具创新性;3.小说的叙述•托:常常用第三人称全知视角进行,在叙述的过程中穿插大量的议论;•陀:放弃了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常常从不同人物的视视角审视世界,削弱作家叙述的主观性,突出了不同人物的主体性;•总之,托尔斯泰的小说创作在术风格上将传统现实主义文学推向顶峰,而陀思妥耶耶夫斯基的小说更多地呈现出现代主义气息的新风格;。
古希腊与古罗马的戏剧艺术特点与传承方式古希腊和古罗马是西方文化的两个重要起源,他们的戏剧艺术独具特色,对西方戏剧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戏剧作品的主题、形式、艺术表现手法以及传承方式等方面,来探究古希腊和古罗马戏剧艺术的特点以及他们对后世的启迪。
一、戏剧作品的主题在古希腊,戏剧作品的主题主要是一些神话传说或历史人物的故事,如《奥德赛》、《伊利亚特》等。
这些故事多数和当时的宗教信仰、文化习俗和政治生活密切相关,既是一种表达方式,又是一种社会思想的传承。
而在古罗马,戏剧作品的主题则更加注重现实生活和社会问题,如《奴隶的反抗》、《尤利乌斯.凯撒》等。
这些作品往往涉及到社会统治、阶级斗争、人性欲望等深刻的问题,对当时的政治与社会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二、戏剧形式的不同在戏剧形式上,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戏剧艺术也有所不同。
古希腊的戏剧形式多为三幕式,即由开场歌唱(普罗洛戈)引入主干剧情(“戏剧手段”的部分),同时凭借“合唱”等手段反映剧情,使观众看到现场的戏剧表演效果(即“戏剧工具”),然后以“恢复”结尾,恢复原来的状态。
而古罗马的戏剧形式则更为强调表演,注重舞台美术的设计和音乐的应用,有被称作“竞技场戏剧”的大型表演形式。
此外,古罗马的戏剧也具有多样性,包括以滑稽和讽刺为主的“低级戏剧”、以讲述生活琐事为主的“幽默戏剧”等。
三、艺术表现的方式在艺术表现方式上,古希腊和古罗马都非常强调表演技巧和语言的运用,但表现方式不同。
在古希腊的戏剧中,演员们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技能,如跳跃、吐舌以及面部表情的变化。
同时,古希腊的戏剧语言极为特殊,采用了极其繁杂的词汇、句法,俗称“高雅语言”。
这种语言的运用严苛、规范,具有极高的艺术性和技巧性。
而古罗马的戏剧则更加注重演员面部表情、动作搭配音乐等实际的表演手段,这些手段被称为“肢体语言”,能够更加直观地表达戏剧人物的内心世界。
同时,古罗马的戏剧语言则以实用为主,更加有利于与观众沟通与交流,强调人物性格和情感描写。
西方戏剧介绍西方戏剧是一种源自西欧并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传的表演艺术形式。
它通过演员的表演和台词来展现故事情节,并以舞台为主要表演场所。
西方戏剧经历了数个世纪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演传统。
本文将介绍西方戏剧的起源、发展和主要特点。
起源西方戏剧起源于古希腊,最早出现在公元前5世纪的雅典。
古希腊戏剧主要分为两个类型:喜剧和悲剧。
喜剧是以幽默和滑稽为主要特点的戏剧形式,而悲剧则以严肃和悲伤为主题。
著名的古希腊戏剧作家有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和阿里斯托芬等。
古希腊戏剧将戏剧表演与宗教仪式相结合,被认为是西方戏剧的起点。
发展西方戏剧在古希腊的基础上逐渐演变和发展。
中世纪的欧洲,戏剧主要是在宗教仪式上表演的宗教剧。
宗教剧主要以圣经故事为题材,通过表演来传播基督教的信仰。
随着宗教改革的兴起,戏剧开始从宗教仪式中脱离出来,逐渐向世俗化发展。
文艺复兴时期,戏剧开始在意大利和英国等地兴起。
在意大利,戏剧表演被视为一种贵族娱乐活动,融合了音乐、舞蹈和诗歌等元素。
而在英国,戏剧演员以摆摊演出的方式吸引观众,并采用了讽刺和喜剧的表演形式。
莎士比亚被认为是英国戏剧的巅峰代表,他的剧作融合了喜剧和悲剧的元素,被公认为是西方戏剧的经典之作。
现代戏剧起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洲,随着现代主义思潮和社会变革的影响,戏剧的形式和内容发生了全面的变革。
著名的现代戏剧家包括欧内斯特·海明威、萨缪尔·贝克特和亨利·伊布森等。
现代戏剧对传统戏剧结构进行了颠覆,更加注重内心的表达和人性的探索。
主要特点西方戏剧的主要特点包括:1. 台词和表演西方戏剧将台词和表演视为核心元素。
演员通过台词来表达角色的情感和思想,并通过表演来展现角色的身体语言和动作。
台词和表演的结合是西方戏剧的一个重要特点,它能够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并向观众传达故事的情感。
2. 舞台和布景舞台和布景在西方戏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舞台是戏剧表演的场所,通过设置布景来构建故事发生的场景。
以现实为基础的西方戏剧作品西方戏剧作为一种古老而丰富的艺术形式,一直以来以其深入探讨人性、社会问题和现实生活为特点而备受赞誉。
在众多的西方戏剧作品中,有许多以现实为基础,反映了当下社会的各种问题和现象。
本文将介绍一些以现实为基础的西方戏剧作品,探讨它们对现实生活的揭示和启示。
1.《查理的一生》(Death of a Salesman)是美国剧作家阿瑟·米勒创作的经典戏剧作品。
该剧以一个普通销售员查理的悲惨命运为主线,通过展现他的痛苦、挣扎和绝望,揭示了现代社会中商业竞争和追求成功所带来的压力和伤害。
这部戏剧以现实主义手法展现了一个家庭的崩溃和个人的精神崩溃,引人深思。
2.《欲望号街车》(A Streetcar Named Desire)是美国剧作家田纳西·威廉斯的杰作。
该剧通过讲述一个堕落的南方女子布兰奇与她姐姐斯坦利之间的冲突,揭示了社会阶级、性欲和疯狂的力量。
这部戏剧以现实主义手法刻画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残酷现实,将观众带入一个充满矛盾和争斗的世界。
3.《居里夫人》(Madame Curie)是法国剧作家朱利恩·比维的作品,讲述了科学家居里夫人和她丈夫皮埃尔的生平故事。
这部戏剧以现实主义手法展现了居里夫人在科学研究中的艰辛和她为人类进步做出的巨大贡献。
通过展示居里夫人的坚持和奉献精神,该剧向观众传递了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对科学的崇高追求。
4.《红字》(The Scarlet Letter)是美国作家纳撒尼尔·霍桑的经典小说改编的戏剧作品。
该剧以17世纪新英格兰的一个小村庄为背景,讲述了女主人公海瑟·普林的婚外恋和社会对她的谴责。
这部戏剧以现实主义手法呈现了道德观念、宗教信仰和社会规范对个体命运的影响,引发观众对道德和自由的思考。
5.《福尔斯夫人》(Mrs. Warren's Profession)是爱尔兰剧作家乔治·伯纳德·肖的作品。
西方戏剧特点
在西方,戏剧是一种贵族式的享受节目,是高消费,戏剧的表演地点被安排在剧院,而剧院的装饰布置之堂皇是有口皆碑的,一般的衣冠不整的平民百姓是无法入内的;
西方社会的戏剧里暗喻对社会的抨击和批判,所以故事和人物大都是悲剧结局。
就看莎士比亚的悲剧和他的悲剧人物吧,结局都是死。
罗密欧与朱丽叶有情人终难成眷属。
而中国人的戏剧大多是用来娱乐的,所以不很注重故事情节的发展,有些戏剧甚至没有什么情节,唱了几天,都是同一个人,唱一段讲一个故事,只要他(她)唱得好听,观众愿意听愿意看,再唱几天也无妨。
西方戏剧要求,“从大幕拉开的一刻开始,布景与道具己经放置在观众眼前,而戏剧剧本在设计人物出场时而要首先解决的问题,已经不再是如何让观众尽可能快地明白上场人物的身份性格,而是如何让人物尽可能快地融入这个现成的舞台环境,让人物在这个给定的背景下展开他的性格,以及发展与其它人物的关系。
”西方戏剧呈现出的特征是 :1 .强烈的反传统色彩和超前的创新精神 ;2 .独特的多元化格局渐趋一统;3.“戏剧”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由纯戏剧走向高度的戏剧融合 ;4.悲剧喜剧化 ,喜剧悲剧化 ;5.由具象走向抽象 ;6.戏剧主题的全人类性 ;7.特别注重对戏剧表演形式的探索 ,造就了丰富多彩的演剧风格 ;8.导演的权威日益膨胀 ,取代了剧作家的统治地位 ;9.大量借鉴和吸收电影的手法 ;1 0 .具有浓重的现实主义的基本底色
西方戏剧的代表人物
莎士比亚
正如所有人的生活中喜剧和悲尉总是紧密交织在一起一样,莎士比亚的作品也是喜剧和悲剧交织在—起的,他的天才无法用任何条条框框加以限制。
他的戏剧情节十分复杂、生动,人物性格丰富、细腻、活泼。
他的戏剧语言让有些人深恶痛绝,同时让另一些人叹为观止。
在那些剧作中,优美的诗句与粗野的语言浑然一体,再加上各种双关语、幽默语、比喻、讽语、谐语、俚语以及职业语言等等,应有尽有。
莎上比亚终其一生都在戏剧中宣扬人文主义思想,特别是人文主义者所提倡的“自由”、“仁慈”、“善良”、“善良”、“爱情”、“友谊”等观念,形成了他的戏剧主题。
莫里哀
莫里哀的伟大成就在于将法国喜剧提高到法国悲剧的水平。
以前的人创作喜剧往往是翻译或改编意大利,特别是西班牙的作品。
而莫里哀则与前人不同,他植根于法国土壤,根据自己对于周围事物的观察进行创作,创造当代人物,具有地道的
法国特色。
他的讽刺和嘲笑常激起教会和上流社会的愤怒,但他对于王权政治的拥护使他化险为夷。
事实上,他的讽刺针对一切虚伪、鄙俗、浅薄,而他歌颂的人物往往是勇敢机智、纯朴天真、活泼开朗的各种仆人。
《伪君子》、《唐璜》,《恨世者》、《齐啬鬼》是莫里哀的代表作。
他的人物单纯,情节巧妙,深受意大利即兴喜剧的影响。
易卜生
易卜生自1850年写了第一部剧本《凯替来恩》起至1899年出版最后一部剧本《当我们死而复醒时》为止,在50年的创作生涯中共发表了25部剧本,有诗剧、悲剧、喜剧、历史剧和问题剧等。
他的剧作题材广泛,思想深刻,艺术技巧精湛,对世界各国戏剧产生深刻影响,被誉为“现代戏剧之父”。
其创作实践和社会影响,也足可与莎士比亚、莫里哀等戏剧大师媲美。
被人们誉为“现代戏剧之父”和“伟大的问号”。
文艺复兴莎士比亚为代表,是欧洲近代戏剧的第一个高潮。
17世纪的古典主义戏剧,第二个高潮。
易卜生是第三个高潮。
莎士比亚人物都是激情型人物,语言无口语,是无韵诗体,多出现鬼魂。
都与现实有一定距离。
易卜生戏剧完全取材于现实社会,人物象生活中一样真实可信,语言是口语,摈弃超自然因素,从人际关系中挖掘社会问题。
是欧洲现实主义戏剧创始人,结束了几百年来欧洲戏剧的浪漫化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