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电路管脚识别方法
- 格式:doc
- 大小:334.50 KB
- 文档页数:4
单片机基础知识:单片机集成电路封装类型及引脚识别方法 在前文大家都有见到集成电路的图片,其外形有很多种。
在这些芯片中真正起作用的部分是集成在硅片上的晶体管。
而我们看到的样子,则是在其外部用外壳进行封装。
把硅片上的电路管脚,用导线接引到外部接头处,以便于其它器件连接。
封装有安装、固定、密封、保护芯片及增强电热性等作用。
硅片必须与外界隔离,以防止空气中的杂质对电路的腐蚀等造成电气性能下降。
封装 宏晶公司的STC89C52RC单片机 我们把集成电路等电子元件的这种外壳称为封装。
图中的两种单片机也都是集成电路,并且它们的封装相同,都是40脚的宽体DIP-40封装。
实际上,STC89C5x系列单片机也有其他形式的封装,比如44脚的LQFP-44封装,如图所示。
LQFP44贴片封装的STC89C54RD+ 直插封装与贴片封装 上面的DIP-40封装,管脚很长,实际使用时,管脚会穿过电路板,会在电路板另一面焊接,属于直插型封装。
而LQFP-44封装,焊接时管脚焊点和芯片在电路板的同一面,就是贴在电路板表面,我们称其为贴片封装。
直插封装一般管脚间距较大(最常见的是标准的2.54mm),便于手工焊接;而贴片式的封装,体积大大减小,焊接时电路板上不需要打孔,节省了大量空间和成本,同时很容易实现机器自动化焊接,在实际中应用很广泛(比如手机等小型数码产品的电路,几乎都是全贴片设计)。
因为直插封装更便于使用,所以我们通常都选用直插式DIP-40封装的单片机进行学习(在后文中,如果没有特别说明,单片机就是指的直插封装的STC89C51RC)。
芯片的辨认 其他芯片也可能会使用和单片机一样的封装。
例如ISD4004语音芯片就常常用宽体DIP-40封装。
所以在辨认芯片时,不能从封装来判断,看上面印刷的字母符号就可以了。
管脚识别 不少集成电路都有那幺多管脚,应该怎幺辨认呢?对于上面的DIP封装,它的管脚是排成双列的。
细心的读者或许已经从图中观察到,芯片的一端有个半圆形缺口,这正是我们管脚所需要的标识。
1. IC 的安装IC 的种类很多,不同系列的IC 其功能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系列的IC ,不同的类型其功能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在使用中要注意对号入座,切不可随意代用。
IC 是有方向性的器件,IC 脚的排列有顺序规定,IC 上有一个凹口表示方向,电路板丝印记号也有一个凹口记号,两者要对应,切勿插反了,否则使用时会将IC 烧坏。
IC 的管脚应全部插入孔中,不应有管脚在元件面弯曲。
IC 的封装材料是很脆的,搬动时要轻拿轻放,切勿掉落于地板,以免摔环。
集成电路(IC )集成电路是将组成电路的有源元件(晶体管、二极管)、无源元件(电阻、电容等)及其互连布线,通过半导体工艺或者薄、厚膜工艺(或这些工艺的结合),制作在半导体或绝缘体基片上,形成结构上紧密联系的具有一定功能的电路,与分立元器件组成的电路相比,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引线短、焊点少、可靠性高、功率低、使用方便和成本低等特点。
IC 的电路符号是:U 。
IC 是有极性的元件,插入板时只有一个方向,如果插错了方向,它的功能就不能显示出来,甚至还会使其融化或烧坏。
IC 的第一号管脚的识别拿着IC ,使其管脚向外,元件体面对自己,极性标志向上,极性标志左边的第一个管脚就是第一号管脚。
IC 的所有管脚都应有号码,其号码标示如图。
标明第一号管脚的方法可用一小缺口或第一号管脚旁的小白点标明。
第一号管脚通常被插入一方盘中,电路板上有一带尖头的方框,IC 插入电路板时,元件体上的缺口应对着尖头。
2.IC 的种类IC 的种类很多,我们常见的有下列几种:TTL 系列(与非门电路)RAM 系列(随机储存器)ROM (唯读存储器)、EPROM (紫外线可擦除式唯读存储器)系列PAL (可编程逻辑阵列)集成块 (也叫IC )1 2 3 4 8 7 6 51、集成块的实物外形如下图:2.集成块在底板上用字母IC 表示,图形如下表示:从构造上分有:直插式引脚集成块和贴片引脚式集成块3、集成块的分类从用途上分有:模拟运算集成块和数字运算集成块4.集成块的标称方法:用字母和数字直接表示出来,不同型号代表不同用途。
专题32555集成电路及其应用三(延时、振荡电路)【基础巩固篇】1.小明根据如图所示的双音门铃电路图,先在面包板上插接电路。
按下SW2接通电源,调试成功后,按下SW1发“叮”声,松开手发“咚”声,持续一段时间后停止。
然后,他将元件转移至印刷电路板上焊接电路。
下列电路分析中,不恰当...的是()A.若VD1接反,则扬声器始终不能发声B.若VD2虚焊,则始终不能发出“叮”C.若R3连焊,则双音频率均变低D.若R1虚焊,则始终不能发出“咚”2.如图所示是小明设计的交通信号灯控制电路,接通电源后实现红灯发光30秒,绿灯发光25秒,黄灯发光5秒,循环交替。
下列关于该电路的分析中不正确...的是()A.V1是红灯,V3是黄灯,V4是绿灯B.接通电源,若黄灯发光3秒,绿灯发光27秒,可将R p2滑片往上移C.当红灯发光时,黄、绿灯也在交替发光,有可能是V2的ce连焊D.适当增大R p1,可以增加红灯发光时间3.如图所示是小明设计的“叮咚”双音电子门铃电路,“叮”的频率高,“咚”的频率低。
按钮开关S1、S2分别置于学校大门内、外,按动按钮开关S1和S2实现的功能基本相同。
下列关于该电路的分析中,不正确...的是()A.开关S1对应的“咚”的发声时间长短与R4有关B.调大R5,校内按铃“叮”“咚”的发声时间都变长C.按下开关S2,扬声器发出“叮”的声音D.电容C4连焊不会影响电路功能4.如图所示的电路,A、B为输入信号,F为输出信号。
下列输出波形与输入波形关系中可能的是()5.小明利用课本里学到的多谐振荡器设计了如图所示的非法闯入报警电路,其中C1=C2,R1=R2。
调试好后的电路功能是:平时安防导线处于接通状态,VD不报警,非法闯入后安防导线被撞断,VD报警。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平时VD常灭,非法闯入后,VD常亮报警B.平时VD常灭,非法闯入后,VD闪烁报警C.若C2短路,非法闯入后,稳定状态下VD常亮D.若R2短路,非法闯入后,稳定状态下VD常灭6.如图a所示是小明设计的光控插座电路,当用手电筒使VP受到短暂的光照时,继电器吸合,J-2闭合,插座(XS)通电。
BGA集成电路脚位识别
手机中的集成电路芯片很多,主要有CPU、FLASH、电源芯片、中频芯片、功放等。
根据结构设计,他们的封装方式也是不同的。
在手机中主要有两种封装方式:
1. BGA(Ball Grid Array Package)球栅阵列封装:它的具备了集成度高、引脚多、散热性好等优点。
2. PLCC(Plastic Leaded Chip Carrier)扁平封装:它具有安装方便等优点。
1、BGA脚位识别
BGA的脚位判定比较复杂,并且对于维修人员来讲,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内容,如果不知道怎样识别管脚,也就不能测量出故障点。
下面就分别对BGA焊盘和芯片进行讲解:
如图:
上图为手机主板上的BGA 焊盘,注意左上角的三角标志,它就是识别管脚的标志点。
从这个标志点开始,逆时针的一排为A、B、C、D、E、F¡-¡-依次排列,但字
母中没有I、O、Q、S、X、Z,如果排到I了,那么就把I甩掉,用J来顺延。
标志点顺时针一排为1、2、3、4、5、6¡-¡-依次排列。
如果字母排到Y还没有排完,那么字母可以延位为AA、AB、AC¡-¡-依次类推。
如果是BGA芯片,我们同样需要找到标志点。
如图红圈位置,根据上面焊盘的判断方法,我们可以分析出来,逆时针为1、2、3、4、5¡-¡-,顺时针为A、B、C、D、E¡-¡- 如图:
2、PLCC 脚位识别
PLCC 封装的脚位判断比较简单,只要先找到标志点,然后从标志点
开始逆时针数脚位就可以了。
如图:。
门电路实验报告总结三篇篇一:电路实验心得体会经过了一个学期的电路实验课的学习,学到了很多的新东西,发现了自己在电路理论知识上面的不足,让自己能够真正的把点亮学通学透。
电路实验,作为一门实实在在的实验学科,是电路知识的基础和依据。
它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理解巩固电路学的知识,激发我们对电路的学习兴趣。
首先,在对所学的电路理论课而言,实验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把理论应用到实践的平台,让我们能够很好的把书本知识转化到实际能力,提高了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认识和掌握。
其次,对于个人能力而言,实验很好的解决了我们实践能力不足且得不到很好锻炼机会的矛盾,通过实验,提高了自身的实践能力和思考能力,并且能够通过实验很好解决自己对于理论的学习中存在的一些知识盲点。
对于团队协作与待人处事方面,实验让我们懂得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教导我们以谦虚严谨的态度对待生活中的人与事,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队友,提高了班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通过实验的积极的讨论,理性的争辩,可以让我们更加接近真理。
实验中应注意的有几点。
这样在做实验,才能做到心中有数,从而把实验做好做细。
一开始,实验比较简单,可能会不注重此方面,但当实验到后期,需要思考和理解的东西增多,个人能力拓展的方面占一定比重时,如果还是没有很好的做好预习和远离学习工作,那么实验大部分会做的很不尽人意。
一定要真正的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把预习报告真正的学习研究过,并进行初步的实验数据的估计和实验步骤的演练,这样才能在真正实验中手到擒来,做到了然于心。
不过说实话,在做试验之前,我以为不会难做,就像以前做的实验一样,操作应该不会很难,做完实验之后两下子就将实验报告写完,直到做完几次电路实验后,我才知道其实并不容易做。
它真的不像我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天真的以为自己把平时的理论课学好就可以很顺利的完成实验,事实证明我错了。
在最后的综合实验中,我更是受益匪浅。
我和同组同学做的是甲乙类功率放大电路,因为次放大电路主要是模拟电子技术的范畴,而自己选修专业与此有很大的联系,所以在做综合实验设计的时候,本着实践性,创新性,可行性和有一意义性的原则,选择了这个实验。
场效应管的种类、管脚排列、检测方法、使用注意事项场效应管的种类、管脚排列、检测方法、使用注意事项场效应管的种类:场效应管K1113 管脚排列图:MOS场效应管的检测方法:(1).准备工作测量之前,先把人体对地短路后,才能摸触MOSFET的管脚。
最好在手腕上接一条导线与大地连通,使人体与大地保持等电位。
再把管脚分开,然后拆掉导线。
(2).判定电极将万用表拨于R×100档,首先确定栅极。
若某脚与其它脚的电阻都是无穷大,证明此脚就是栅极G。
交换表笔重测量,S-D之间的电阻值应为几百欧至几千欧,其中阻值较小的那一次,黑表笔接的为D极,红表笔接的是S极。
日本生产的3SK系列产品,S极与管壳接通,据此很容易确定S极。
(3).检查放大能力(跨导)将G极悬空,黑表笔接D极,红表笔接S极,然后用手指触摸G极,表针应有较大的偏转。
双栅MOS场效应管有两个栅极G1、G2。
为区分之,可用手分别触摸G1、G2极,其中表针向左侧偏转幅度较大的为G2极。
目前有的MOSFET管在G-S极间增加了保护二极管,平时就不需要把各管脚短路了。
MOS场效应晶体管使用注意事项:MOS场效应晶体管在使用时应注意分类,不能随意互换。
MOS场效应晶体管由于输入阻抗高(包括MOS集成电路)极易被静电击穿,使用时应注意以下规则:(1). MOS器件出厂时通常装在黑色的导电泡沫塑料袋中,切勿自行随便拿个塑料袋装。
也可用细铜线把各个引脚连接在一起,或用锡纸包装(2).取出的MOS器件不能在塑料板上滑动,应用金属盘来盛放待用器件。
(3). 焊接用的电烙铁必须良好接地。
(4). 在焊接前应把电路板的电源线与地线短接,再MOS 器件焊接完成后在分开。
(5). MOS器件各引脚的焊接顺序是漏极、源极、栅极。
拆机时顺序相反。
(6).电路板在装机之前,要用接地的线夹子去碰一下机器的各接线端子,再把电路板接上去。
(7). MOS场效应晶体管的栅极在允许条件下,最好接入保护二极管。
MOS管一概念:在集成电路中绝缘性场效应管被叫做mos管。
MOS英文全称为Metal-Oxide-Semiconductor即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确切的说,这个名字描述了集成电路中MOS管的结构,即:在一定结构的半导体器件上,加上二氧化硅和金属,形成栅极。
从结构上说,MOS管可以分为增强型(E 型)和耗尽型(D型),它们的区别在于当Vgs为0时,增强型(E型)不存在导电沟道,耗尽型(D型)存在导电沟道,原因是E型的导通电压(阈值电压)Vth>0,D型的Vth<0。
MOS管形成的电路通称为MOS电路,但又有不同,PMOS逻辑电路称为PMOS电路,NMOS逻辑电路称为NMOS电路,PMOS和NMOS共同组成的逻辑电路称为CMOS集成电路,MOS和BJT组成的电路称为Bi-CMOS集成电路。
由于MOS 管静态功耗几乎为0,所有的功耗都集中在开关转换的过程中,因此相对BJT而言,MOS管的功耗更低。
因此,在现代工业设计中,MOS管主要用于数字逻辑电路中实现开关逻辑(0、1逻辑)。
二工作原理:双极型晶体管把输入端电流的微小变化放大后,在输出端输出一个大的电流变化。
双极型晶体管的增益就定义为输出输入电流之比(beta)。
另一种晶体管,叫做场效应管(FET),把输入电压的变化转化为输出电流的变化。
分别为电流控制器件和电压控制器件。
FET的增益等于它的跨导(transconductance)gm,定义为输出电流的变化和输入电压变化之比。
场效应管的名字也来源于它的输入端栅(称为gate),通过投影一个电场在一个绝缘层(氧化物SIO2)上来影响流过晶体管的电流。
事实上没有电流流过这个绝缘体(只是一个电容的作用),所以FET管的GATE电流非常小(电容的电流损耗)。
最普通的FET用一薄层二氧化硅来作为GATE极下的绝缘体。
这种晶体管称为金属氧化物半导体(MOS)晶体管,或,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MOSFET)(metal oxide semicondutor field effect transistor)。
第二章常用电子元件的标志方法与选用第一节电阻元件的标志方法电阻元件的标志方法主要有三种:直标法、文字符号法、色标法。
一、直标法是利用阿拉伯数字和单位符号在电阻器的表面直接标出电阻的电阻值和允许误差的方法。
如图2-1-1图2-1-1直标法中用Ω、KΩ、MΩ这些符号表示电阻阻值的单位,分别表示欧姆、千欧姆、兆欧姆。
二、文字符号法是利用阿拉伯数字及字母符号的组合来表示阻值、允许误差的方法。
1.文字符号表示单位:其意义见表2-1-1表2-1-12.数字与文字符号组合的意义:文字符号R、K、M之前的数字表示整数位阻值;文字符号R、K、M之后的数字表示小数位阻值。
例如:R10表示0.1Ω;1R0表示1Ω;1K0表示1千欧姆;5K6表示5.6千欧姆等。
三、色标法(色环法)四色环两位有效数字标志法:电阻器用四条色环表示阻值与误差,称为四色环法。
其意义为:前三条色环标明两位有效数字及倍率,最后一条色带表示允许偏差。
色带与阻值关系如表2-1-2。
例如:四条色环为红、红、黄、银,则表示阻值为220KΩ、允许偏差±10%。
对于第三条色带,还以采用简便读法:上例中第三条色带为黄色,即可判定该电阻值为几百几十KΩ。
第二节电阻的选用一、电阻的分类电阻的种类很多,概括起来,可分为固定电阻和可调电阻(电位器)两大类。
常用固定电阻的标志符号见表2-2-1。
二、电阻的选用一般,无线电而言对于电阻的选用无特别的要求,绝大多数情况下,用1/8W 的小型电阻就可以了。
在小型电阻中,以碳膜电阻和金膜电阻常见。
大于2W的电阻,就要选用线绕电阻。
使用前所有的电阻都要用万用表校测一次,看阻值是否正确。
第三节电容元件的标志方法电容元件的标志方法主要有两种:直标法、文字符号法。
一、直标法是利用阿拉伯数字和单位符号在电容器的表面直接标出电容的电容值和允许误差的方法。
如图2-3-1图2-3-1直标法中用pF、uF、F这些字母表示电容的容量单位为皮法、微法、法拉。
数字电子技术实验报告实验名称:集成门电路逻辑功能测试一、实验目的:1、验证常用集成门电路的逻辑功能;2、熟悉各种逻辑门电路的逻辑符号;3、熟悉TTL集成电路的特点、使用规则和使用方法。
二、实验设备及器件:1、数字电路实验箱2、74LS00四2输入与非门1片74LS86四2输入异或门1片74LS11三3输入与门1片74LS32四2输入异或门1片74LS04反相器1片三、实验原理:集成逻辑门电路是最简单、最基本的数字集成元件,目前已有种类齐全集成门电路。
TTL集成电路由于工作速度高、输出幅度大、种类多、不易损坏等特点而广泛使用,特别对学生进行实验论证,选用TTL电路较适合,因此这里使用了74LS系列的TTL电路,它的电源电压为5V+10%,逻辑电平“1”时>2.4V,低电平“0”时<0.4V。
实验使用的集成电路都采用的是双列直插式封装形式,其管脚的识别方法为:将集成块的正面(印有集成电路型号标记面)对着使用者,集成电路上的标识凹口朝左,右下角第一脚为一脚,按逆时针方向顺序排布其管脚。
四、实验步骤:(一)、根据接线图连接,测试各门电路逻辑功能1、与门逻辑功能测试被测试器件为74LS11三3输入与门,其引脚图见实验教材P6。
(1)按图1-1(见实验教材P6)接线,门的三输入端节逻辑开关输出插口,以供“0”与“1”电平信号,开关向上,输出逻辑“1”,先下输出逻辑“0”。
门的输入端接LED发光二极管。
(实验时,利用DSWPK开关其电路图如下)(2)按表1-1要求用开关改变输入端A、B、C的状态,借助指示灯观测个相应输出端F的状态,当电平指示灯亮时记为“1”,灭时记为“0”,把测试结果填入表1-1中。
表1-1 74LS11逻辑功能表2、或门逻辑功能测试(1)按图1-2接线(见实验教材P6),按表1-2要求用开关改变输入端A、B的状态,借助指示灯各相应输出端F的状态,把测试结果填入表1-2中。
(其实验电路图如下)表1-2 74LS32逻辑功能表3、非门逻辑功能测试(1) 按图1-3接线(见实验教材P 7),按表1-3要求用开关改变输入端A 的状态,借助指示灯各相应输出端F 的状态,把测试结果填入表1-3中。
显示器常用集成电路管脚功能说明TDA1170N/S 引脚功能1锯齿波输出2接电源Vs 3接回扫升压电容,在场逆程期间该脚电压等于电源电压,其余时间为低电平4接功放输出,接偏转线圈5接功放电源6稳压输出(约6.5V 7场幅调节8同步信号输出9接振荡定时元件,该脚波形成为锯齿波10内部驱动输入11补偿输入12接锯齿波形成TDA1180P引脚功能1接电源(10-13.2V 2负极性脉冲输出3正极性脉冲输出4保护电路信号输入5接移相滤波器6行逆程反馈输入7键控和消隐脉冲输出8行同步分离输入9行同步分离输入10场同步信号输出11同步检测器外接元件连接端12接开关时间常数13控制电流输出14接振荡器电容15振荡控制电流输入16接地TDA1670/TDA1675 引脚功能1场输出,接偏转线圈2场输出电源3场振荡4场振荡5场同步脉冲输入6场振荡7场副调整,外接可变电阻,可改变锯齿波形成电容的充电流的大小,进而可调整场幅8地9外接锯齿波形电容10内部缓冲器锯齿波输出11功放级外接滤波电容12负反馈引入脚13场消隐脉冲输出14电源15回扫输出,通常接逆程自举升压电容负端TDA2595 引脚功能1场/复合同步输出2行逆程脉冲反馈输入3接相位检测器/电容,也可同时接相位调节电位器来改变该脚电压达到调整图象位置的作用4场激励脉冲输出5接地6行场消隐/沙堡脉冲输出7静噪电平输出8 X射线保护输入或过压保护底电平时,行振荡脉冲禁止输出端9同步信号输出10接复合同步检波电容11行同步脉冲输入12接电容13接地14接行振荡电阻15接电源Vcc 16接行振荡电容17监相器输出18接监相器积分滤波器TDA4800引脚功能1接场振荡器电阻2接场振荡器电容3同步信号输入/消隐脉冲输出4场锯齿波输出5前置放大器输入6功率放大器电源7场输出8接地9接场逆程发生器电容10接电源2 11锯齿波发生器12消隐脉冲持续时间13频率识别TDA4841PS 引脚功能1行逆程脉冲输入2 X射线保护输入 3 +B控制OTA(运算放大器输出4 +B控制比较器输入5 +B控制OTA输入6 +B控制驱动输出7电源电路地线8行激励输出9 X射线保护复位选择输入10电源11左右枕校输出12场激励输出2(正极性场院锯齿波13场激励输出1(负极性场院锯齿波14场同步输入15行同步/复合同步输入16视频钳位脉冲/场消隐信号输出17行同步失锁/保护/场消隐输出18 I2C总线时钟信号输入19 I2C总线数据信号输入/输出20左右枕校不平衡校正控制信号输出21高压变动引起的场幅变化补偿输入22场幅控制外接电容(场幅控制AGC23场振荡器外接电阻24场振荡器外接电容25信号电路地线26 PLL1外接滤波器27频率/电压转换电压缓冲输出28行振荡器基准电压29行振荡器外接电容30 PLL2外接滤波器/软启动31高压变动引起的行幅变化补偿输入32水平与垂直动态聚焦输出TDA4850/TDA4851/TDA4852引脚功能1接正电源Vp 2场逆程脉冲输入3行激励输入4接地5场输出1(负锯齿波6场输出2(正锯齿波7a第四模式输出/模式检测同步输入7b第四模式输出/自动同步输入7c空脚8钳位/场削隐脉冲输出9行同步/复合同步信号输入10行同步信号输入11左右枕校输出12接场幅度控制电容13场幅度调节输入14左右枕校不平衡校正控制信号输出15接振荡电阻16接振荡电容17接行PLL1相位滤波器18接行振荡电阻19接行振荡电容20接行PLL2相位滤波器TDA4853/TDA4854 引脚功能1行逆程脉冲输入2 X射线保护输入3 +B控制OTA(运算跨导放大器输出4 +B 控制比较输入 5 +B控制OTA输入6 +B控制驱动输出7接地(电源8行激励输出9 X射线保护复位选择输入10接电源11左右枕校波形输出12场输出2(正极性场锯齿波13场输出1(负极性场锯齿波14场同步输入15行同步/复合同步输入16视频钳位脉冲/场消隐脉冲输出17行同步失锁/保护/场消隐输出18 I2C总线时钟信号线19 I2C总线数据信号线20左右枕校不平衡校正信号输出20内部连接,此脚外部不能接元件21高压变动引起的场幅变化的补偿输入22场幅控制外接电容(场幅控制AGC23接场振荡电阻24接场振荡电容25信号电路地线26接PLL1滤波器27行频率/电压转换缓冲输出/软启动28行振荡基准电流29接行振荡电容30行PLL2外接滤波器31高压变动引起的行幅变化补偿输入32内部连接,此脚不允许连接外电路32行、场聚焦输出TDA4856 引脚功能1行逆程脉冲输入2 X射线保护输入3 +B控制OTA(运算放大器输出4 +B控制比较输入5 +B控制OTA输入6 +B控制驱动输出7电源电路地线8行激励输出9 X射线保护复位选择输入10电源11左右枕校输出12场激励输出2(正极性场锯齿波13场激励输出1(负极性场锯齿波14场同步输入15行同步/复合同步输入16视频钳位脉冲/场消隐脉冲输出17行同步失锁/保护/场消隐输出18 I2C总线时钟信号输入19 I2C总线数据信号输入/输出20左右枕校不平衡校正信号输出21高压变动引起的场幅变化补偿输入22场幅控制外接电容(场幅控制AGC23接场振荡电阻24接场振荡电容25信号电路地线26 PLL1外接滤波器27频率/电压转换电压缓冲输出28行振荡基准电压29行振荡器外接电容30行PLL2外接滤波器/软启动31高压变动引起的行幅变化补偿输入32水平与垂直动态聚焦输出TDA4857引脚功能1行逆程脉冲输入2 X射线保护输入(X射线保护动作电压为6.38V3 +B控制OTA输出4 +B控制比较器输入5 +B控制OTA输入6 +B控制驱动输出7电源电路地线8行激励输出9 X射线保护复位选择输入10电源11左右枕校输出12场输出2(上升场锯齿波13场输出1(下降场锯齿波14场同步输入15行同步/复合同步输入16视频钳位脉冲/场消隐脉冲输出17行同步失锁/保护/场消隐输出18 I2C总线时钟信号输入19 I2C总线数据信号输入/输出20内部连接,此脚外部不能接元件21高压变动引起的场幅变化的补偿输入22场幅控制外接电容器23场振荡器外接电容器24场振荡器外接电容器25信号电路地线26 PLL1外接滤波器27频率/电压转换电压缓冲输出28行振荡基准电压设定29行振荡器外接电容器30行PLL2外接滤波器/软启动31高压变动引起的行幅变化补偿输入32水平与垂直动态聚焦输出TDA4858/TDA4855引脚功能1行回扫脉冲输入2 X射线保护输入(X射线保护动作电压为6.38V3 +B控制OTA(运算放大器输出,比较器输入4 +B控制比较器输入5 +B控制OTA放大器输入6 +B控制驱动输出7行激励输出8功率电路地线9接电源Vcc 10供行钳位触发器使用的选择信号输入11左右枕校输出12场输出2 (正极性锯齿波13场输出1(负极性场锯齿波14场同步输入/输出(TIL电平15行同步/复合同步输入(TIL电平或视频信号中的同步信号16视频钳位脉冲/场消隐及保护信号输出17场中心调整输入18场幅控制输入19场S校正控制输入20左右梯形失真校正输入21左右枕校幅度控制输入22场幅控制外接电容23场振荡器外接电阻24场振荡器外接电容25接信号电路地线26 PLL1外接滤波器27频率/电压转换电压缓冲输出28行振荡器基准电压设定29行振荡器外接电容30行中心控制输入31行PLL2外接滤波器/软启动32行幅调节输入TDA4860/TDA4861引脚功能1接场功放级正电源Vp1 2差分输入放大器输入1(场激励输入13差分输入放大器输入2(场激励输入24接场输出正电源5场输出6接场功放级负电源7逆程发生器输出8接逆程发生器电源9保护电路输出过热保护,管子过热输出高压平偏转线圈开路保护:开路时输出占空比为50%的高电平脉冲,正常输出消隐脉冲TDA4866/TDA4866J 引脚功能1差分输入放大器输入端1 2差分输入放大器输入端2 3电源电压4 B信号输出5地线6 A信号输出7逆程发生器供电电源8保护检测输出端9偏转电流反馈输入端TDA8170/TDA81711功率放大器反相输入端2供电电压Vs 3回扫发生器输出端4接电源地或接负电源5功率放大器反相输出端6功率输出级供电源7功率放大器同相输入端TDA8172/TDA81771引脚功能1场激励反相输入,场激励锯齿波由此输入2接电源3逆程发生器输出4接电源地或接负电源5场输出端6场输出级电源7功率放大器同相输入端TDA8351/TDA8351AQ/TDA8356引脚功能1正向场激励输入(包括信号偏置2负向场激励输入(包括信号偏置3电源4场输出电压B 5地线6逆程电压输入7场输出电压A 8保护信号输出9反馈电压输入TDA8351AQ引脚功能1正向场激励输入(包括信号偏置2负向场激励输入(包括信号偏置3反馈电压输入4电源5场输出电压B6空脚7地线8逆程电压输入9场输出电压A 10 保护信号输出11空脚12空脚13空脚TDA9102引脚功能1外接行振荡电阻2外接行振荡电容3行相位比较器1输出,外接积分滤波网络4行TIL同步信号输入端5行同步脉冲宽度电容6行电路地线7行驱动输出8行回扫脉冲输入9行相位比较器2输出端,外接滤波电容10行相位调节11接地(电源12场振荡输出13接地振荡定时电容14场TIL同步信号输入15场锯齿波电压输出16场辐调整端17场线性调整端18场线性补偿输出19场基准电压输出端,8V20接电源VSTDA9103引脚功能1第二PLL(锁相环环路滤波器2行激励脉冲占空比直流控制。
555时基集成电路各管脚的作用1.VCC(引脚8):VCC是电路的正电源引脚,一般连接至正电源电压,通常为+5V或+15V,以提供电路所需的工作电压。
2.GND(引脚1):GND是电路的地引脚,一般连接至负电源电压,通常为0V,以充当电路的参考电平。
3. Trigger(引脚2):Trigger是触发引脚,它接收外部输入信号,当该引脚的电压低于1/3 VCC时,会触发555电路的工作。
4. Threshold(引脚6):Threshold是阈值引脚,它也接收外部输入信号,当该引脚的电压高于2/3 VCC时,会使555电路进入复位状态。
5. Control(引脚5):Control是控制引脚,通过改变该引脚的电压,可以改变555电路工作的功能模式。
6. Reset(引脚4):Reset是复位引脚,当该引脚的电压低于1/3 VCC时,会使555电路复位,即重新开始计时。
7. Output(引脚3):Output是输出引脚,它输出由555电路产生的方波信号。
8. Discharge(引脚7):Discharge是放电引脚,当输出电平为低电平时,该引脚会将电容通过放电电阻R2进行放电。
9. Control Voltage(引脚5和引脚8之间):Control Voltage是控制电压引脚,通过改变该引脚的电压,可以改变555电路的阈值和触发电压。
根据以上各引脚的作用,555时基集成电路可以根据不同的使用场景和电路配置,实现不同的功能。
例如:1. 单稳态/单触发器模式(Monostable mode):当Trigger引脚接收到低电平时,555电路输出封闭时间固定的高电平脉冲。
2. 震荡器/多稳态模式(Astable mode):通过适当配置触发引脚和阈值引脚的电压比例,555电路可以输出周期性的方波信号,即震荡信号。
可以调节电容和电阻的数值来改变方波的频率和占空比。
3.闪光灯模式:通过改变电容的充电和放电时间,可以控制输出脉冲的长短和频率,从而实现闪光灯的闪烁效果。
一、实验目的1. 理解并验证集成门电路的基本逻辑功能。
2. 熟悉TTL集成电路的特性、使用规则及方法。
3. 掌握逻辑门电路的连接方式及其在数字电路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集成门电路是数字电路的基本组成单元,其功能是将输入信号按照特定的逻辑关系转换为输出信号。
TTL(Transistor-Transistor Logic)集成电路因其工作速度快、输出幅度大、种类多且不易损坏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数字电路中。
本实验采用74LS系列TTL集成电路,其电源电压为5V±10%,逻辑高电平为1,逻辑低电平为0。
实验中使用的集成电路均为双列直插式封装,管脚识别方法为:将集成块正面对着使用者,标识凹口左下角第一脚为1脚,按逆时针方向顺序排布其管脚。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1. 与门电路实验(1)连接电路:按照实验电路图连接74LS11三输入与门电路。
(2)测试输入信号:使用开关改变输入端A、B、C的状态,观察输出端F的指示灯。
(3)记录实验数据:记录不同输入状态下输出端F的指示灯状态。
2. 或门电路实验(1)连接电路:按照实验电路图连接74LS32四2输入或门电路。
(2)测试输入信号:使用开关改变输入端A、B的状态,观察输出端Y的指示灯。
(3)记录实验数据:记录不同输入状态下输出端Y的指示灯状态。
3. 非门电路实验(1)连接电路:按照实验电路图连接74LS04六反相器电路。
(2)测试输入信号:使用开关改变输入端A的状态,观察输出端Y的指示灯。
(3)记录实验数据:记录不同输入状态下输出端Y的指示灯状态。
4. 异或门电路实验(1)连接电路:按照实验电路图连接74LS86四2输入异或门电路。
(2)测试输入信号:使用开关改变输入端A、B的状态,观察输出端Y的指示灯。
(3)记录实验数据:记录不同输入状态下输出端Y的指示灯状态。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与门电路实验结果表明,当所有输入端均为高电平时,输出端才为高电平;否则输出端为低电平。
集成电路的引脚识别方法集成电路(IC)是现代电子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具有体积小、功耗低、可靠性高等优点,也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产品中。
然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集成电路的引脚识别可能会成为一个困难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关于集成电路引脚识别的一些方法和技巧。
一、了解引脚布局首先,了解相关集成电路的引脚布局是非常重要的。
不同型号的集成电路引脚数目和布局可能存在差异,因此通常需要参考其数据手册。
在查看数据手册时,应该注意集成电路内部的引脚排布和命名方式等细节。
从数据手册中了解引脚的命名方式和排布,便可以快速而准确地识别集成电路的引脚。
二、使用测试仪器其次,使用相关测试仪器可以是一种快速而准确的引脚识别方法。
例如,万用表可以用来测试各引脚的电压、电流等参数,判断其作用和功能。
同时,利用示波器观测引脚电压信号波形,也有助于推断出引脚的作用和功能。
此外,利用专用仪器,如逻辑分析仪等,也可以快速识别出引脚的连接方式和电路结构等。
三、观察引脚标记集成电路的引脚标记通常是以黑色的点、斜线等方式进行标注的。
通过观察引脚标记,可以初步判断出引脚所代表的功能或连接方式。
这种方法通常适用于较为简单的集成电路,如两极管或晶体管等。
四、参考原理图在某些情况下,若手上没有数据手册或者测试仪器,可以尝试通过参考原理图进行识别。
原理图中通常会详细标出引脚的接口、电平等信息。
透过原理图可以对电路的架构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进而确定各引脚的作用和功能。
总结在实践中,以上四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并不一定适用于所有的集成电路。
最终的引脚识别还需要结合具体情况和实际需求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当然,熟练掌握以上方法和技巧,可以大大提高集成电路引脚识别的准确度和速度,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集成电路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为自己的电子技术学习和实践提供更好的支持。
集成电路管脚识别方法
(网上搜集整理)
在电子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集成电路的使用已经相当普遍。
我们在使用集成块时,首先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正确识别集成电路的各管脚,使之与电路图中所标的管脚相对应,这是使用者必须熟练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
半导体集成电路的品种、规格繁多,但就其管脚的排列情况常见的有以下 3 种形式:通常有扁平、双列直插、单列直插等几种封装形式,一是按圆周分布,即所有管脚分布在同一个圆周上;二是双列分布,即管脚分两行排列;三是单列分布,即管脚单行排列。
不论是哪种集成电路的外壳上都有供识别管脚排序定位(或称第一脚)的标记。
对于扁平封装者,一般在器件正面的一端标上小圆点(或小圆圈、色点)作标记。
塑封双列直插式集成电路的定位标记通常是弧形凹口、圆形凹坑或小圆圈。
进口IC的标记花样更多,有色线、黑点、方形色环、双色环等等。
识别数字IC管脚的方法是:将IC正面的字母、代号对着自己,使定位标记朝左下方,则处于最左下方的管脚是第1脚,再按逆时针方向依次数管脚,便是第2脚、第3脚等等。
各种单列直插IC的管脚排序。
数管脚时把IC的管脚向下,这时定位标记在左面(与双列直插一样),从左向右数,就得到管脚的排列序号。
有些进口IC电路的管脚排序是反向的。
这类IC的型号后面带有后缀字母“R”。
型号后面无“R”的是正向型管脚,有“R”的是反向型管脚,如图5所示。
例如:M5115和M5115RP,HA1339A和HA1339AR,HA1366W和HA1366AR,前者是正向管脚型,而后者是反向管脚型。
识别这类IC的管脚数应加以注意。
线性集成运放常见的两种封装方式是圆式金属壳封装和双列直插式塑料或陶瓷封装。
数字集成电路多为双列直插式。
圆式金属壳封装的管脚数有8、10、12等种类,管脚排列顺序如图1(a)所示,从管脚根部看进去,以管壳上的凸起部分为参考标记,按顺时针方向数管脚,依次为1,2,3,...,8。
双列直插式封装,其管脚数有8、10、12、14、16、18、20、24等多种,管脚排列顺序如图1(b)所示(顶视图),管脚向下,缺口、色点等标记向左,从左下脚开始按逆时针方向数管脚,依次为1,2,3, (14)
各引脚代表的含义及具体连接方法,应根据集成电路的型号查阅有关手册。
图1集成电路引脚图
为了便于使用者识别集成电路的管脚排列顺序,各种集成电路一般都标有一定的标记,现把常见的几种标记及管脚顺序的识别方法分述如下:
1 .管键标记:使用这种识别标记的集成电路,用圆柱形金属外壳封装,其管脚按圆周分布,外形如图①所示。
它的管脚排列顺序是:从管顶往
下看,自管键开始沿逆时针方向依次是第1 、 2 、3……
脚(见图①)。
5G1555 、AN374 等的管脚就是这样排
列的。
2 .弧形凹口标记:这种识别标记多用在双列直插型集成
电路上。
弧形凹口位于集成电路的一个端部,其外形如图②
所示。
管脚排列顺序的识别方法是,正视集成块外壳上所标的
型号,弧形凹口下方左起第 1 脚为该集成电路的第1 脚,以
这个管脚开始沿逆时针方向依次是第2 、3 、4…… 脚(见
图②)。
TA7614AP 、μPC1353C 等就是使用这种识别标
记的。
3 .圆形凹坑、小圆圈、色条标记:双列直插型和单列直插型的集成电路多采用这种识别标记,其外形如图③所示。
这种集成电路的管脚识别标记和型号都标在外壳的同一平面上。
它的管脚排列顺序是,正视集成块的型号,圆形凹坑(或小圆圈、色条)的下方左起第一脚为集成电路的第1 脚。
对于双列直插型的集成块,从第1 脚开始沿逆时针方向,依次是第2 、3 、4…… 脚;对于单列直插型的集成块,从第1 脚开始其后依次是第2 、3 、4…… 脚(见图③)。
LA4422 、NE555P 、CD4017BCN 等都是使用这种识别标记。
4 .斜切角标记:这种标记一般用在单列直插型集成电路上,其外形如图④所示。
其管脚的排列顺序是,从斜切角的这一端开始,依次是第 1 、2 、3…… 脚(见图④)。
AN5710 、LA4140 等都是使用这种识别标记。
应当指出有不少集成电路同时使用两种识别标记,如μP
C1366 ,既使用弧形凹口标记,又使用小圆圈标记。
但两种
标记对集成电路的管脚排列顺序的识别效果是统一的(见图
⑤所示)。
也有少数的集成电路,外壳上没有以上所介绍的各种标记,而只有该集成电路的型号,对于这种集成电路管脚序号的识别,应把集成块上印有型号的一面朝上,正视型号,其左下方的第1 脚为集成电路的第 1 脚位置,然后沿逆时针方向计数,依次是第 2 、3…… 脚,如图⑥所示。
图⑦—图⑩所示的几种不同型号的集成电路,分别采用了不同的管脚识别记号,读者可以根据以上所介绍的方法来识别其管脚序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