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冷却器的计算公式

冷却器的计算公式

冷却器的计算公式
冷却器的计算公式

风冷却器的精确选型方法

方法一:功率损耗计算法(最精确的方法)测算现有设备的功率损失,利用测量一定时间内油的温升,从而根据油的温升来计算功率损失。通常用如下方法求得: PV =△T*C油*ρ油*V/t/60[KW] PV 功率损耗[KW] △T 系统的温升[℃] C油当量热容量[KJ/L],对于矿物油:1.88KJ/KGK ρ油油的密度[KG/L],对于矿物油:0.915KG/L V 油箱容量[L] t 工作时间[min]

例:测量某一液压系统在20分钟内油温从20℃上升到45℃,油箱容量为100L。产生的热功率为:PV = 25*1.88*0.915*100/20/60 = 3.58[KW] 然后按系统正常工作的最佳期望油温来计算当量冷却功率:P01= PV / (T1-T2)*η[KW/℃] P01 当量冷却功率 T1 期望温度 T2 环境温度η安全系数,一般取1.1 假如该系统的最佳期望油温为55℃,当时的环境温度为35℃ P01 =3.58*1.1/(55-35)=1.97[KW/℃] 最后按当量冷却功率来选择所匹配的冷却器。

方法二:发热功率估算法(最简单的方法)一般取系统总功率的1/3作为冷却器的冷却器功率。

方法三:流量计算法(最实用的方法)A.用于回油管路冷却 Q =L*S*ηS =A1/A2 B.用于泻油管路或独立冷却回路冷却 Q =L*η式中 Q 冷却器的通过量[L/min] L 油泵的吐出量[L/min] S 有效面积比 A1油缸无杆腔有效面积 A2油缸有杆腔有效面积η安全系数(1.5 ~ 2),一般取1.8,液压油黏度越大则安全系数越大。

对于需要配置或改装液压冷却系统的机动车辆,计算出液压系统单位时间内的热损耗,即系统的发热功率Pv,然后结合你需要的油温期望值T1,对照风冷却器的当量冷却功率P1曲线图,选择与之匹与的型号。这是普遍使用的计算方法。

必须注意,在测定系统单位时间内油的温升时,要区分是否有冷却器在工作,该文所指的工况是系统没有冷却器时油的温升。

计算公式:Pv=ρ油×V×C油×ΔT/H,式中:

Pv:发热功率(W)

ρ油:油的密度(常取0.85Kg/L)

V:油的容积(L)

C油:液压油的比热容,常取2.15Kj/Kg℃

ΔT:一定时间内油的温升

H:温升时间(s)

例:某一液压系统(无冷却器的工况下)在10分钟内油温从30℃上升至45℃,液压油的容积为80L。发热功率计算如下:

Pv=0.85×80×2.15×(45-30)/(10×60)=3.655Kw

已知环境温度T2=30℃,最佳油温期望值55℃,则当量冷却功率计算如下:

P1= Pv×η/(T1 -T2),式中:

P1:当量冷却功率(w/℃)

η:安全系数,一般取1.1

T1:油温期望值(℃)

T2:环境温度(℃)

℃℃

故:P1=3.655×1.1/(55-30)=0.161Kw/=161 w/

对应主泵流量,依据161 w/℃的当量冷却功率查曲线图,选取匹配的风冷却器。

最方便的另一种散热计算法,是发热功率估算法:一般取系统总功率的1/3~1/2作为冷却器的散热功率,若工况为长时间保压状态(如夹紧作业),则系数最大值推荐2/3。

怎样选择及判断什么样的风冷却器是好的冷却器呢?怎样使用才能延长机器的寿命呢?今天就谈下风冷却器应该怎样选购。

一般来说,选择一款好的风冷却器有以下几种方法:1.流量计算法 2.发热功率估算法 3.功率损耗计算法。每种方法都有其各自的特点,今天就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

方法1:最实用的方法-流量计算法

A.用于回油管路冷却

Q =L*S*η

S =A1/A2

B.用于泻油管路或独立冷却回路冷却

Q =L*η

式中

Q 风冷却器的通过量[L/min]

L 油泵的吐出量[L/min]

S 有效面积比

A1油缸无杆腔有效面积

A2油缸有杆腔有效面积

η安全系数(1.5 ~ 2),一般取1.8,液压油黏度越大则安全系数越大方法2:最简单的方法-发热功率估算法

一般取系统总功率的1/3作为风冷却器的风冷却器功率。

方法3:最精确的方法-功率损耗计算法

测算现有设备的功率损失,利用测量一定时间内油的温升,从而根据油的温升来计算功率损失。通常用如下方法求得:

△油*ρ油*V/t/60[KW]

PV = T*C

PV 功率损耗[KW]

△系统的温升[]

T

C油当量热容量[KJ/L],对于矿物油:1.88KJ/KGK

ρ油油的密度[KG/L],对于矿物油:0.915KG/L

V 油箱容量[L]

t 工作时间[min]

例:测量某一液压系统在20分钟内油温从20℃上升到45℃,油箱容量为100L。

产生的热功率为:PV = 25*1.88*0.915*100/20/60 = 3.58[KW]

然后按系统正常工作的最佳期望油温来计算当量冷却功率:

P01= PV / (T1-T2)*η[KW/]

P01 当量冷却功率

T1 期望温度

T2 环境温度

η安全系数,一般取1.1

假如该系统的最佳期望油温为55℃,当时的环境温度为35℃

P01 =3.58*1.1/(55-35)=1.97[KW/]

最后按当量冷却功率来选择所匹配的风冷却器。

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摘要]: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习的质量,因此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就成了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问题之一。为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本文从多方面的措施和方法入手,寻求有效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提高计算能力方法 计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多的数学知识,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内容,因此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问题之一。那么如何有效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呢? 一、研读教材,创新计算教学的内容 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突破教材的束缚,在领会教材的同时,对教材进行整体动态地分析,合理有效地运用教材,从而促进学生学习的迁移,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整体认知结构。 1.根据课标,合理设置计算教学的目标 新课程下的计算教学目标更多地关注多元目标的整合。在确定一节课的学习目标时,我们不仅要考虑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学到什么”,更要思考“怎样学才是最有效的”。 2.细读教材,合理变通书本例题及练习题 教学时,抓住切入点变通,培养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使他们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用最小的时间,做最小量的题,又

能掌握较多的知识,发展一定的思维能力。这样学生不仅学习了计算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因此教师无论是在选例还是选题时,注重合理选题,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计算创新能力。

3. 透彻理解算理掌握法则,是提高计算能力的基础 计算法则是计算方法的程序化和规则化,如果不懂算理,光靠机械训练,是无法真正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所以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组织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理解算理。学生理解并掌握新的运算法则之后,开始训练时,要严格要求学生用法则进行运算,还应要求口述计算过程,培养学生言而有理,行必有据,以确保运算的自觉性和正确性。口述运算过程,不是简单的背诵计算法则,而是按照法则结合具体题目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讲述,并逐渐过度到语言简练。在此基础上,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压缩运算的思维过程,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最本质的内容,逐步形成计算技能。 二、多种形式,探索提高计算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1.重视口算训练提高计算速度 《新课程标准》指出:“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口算是极其重要的。 (1)加大训练频度

热交换器设计说明书

结构设计 管箱设计 参照标准GB151-2014 壳体内径DN=450mm,材料为Q235,许用应力[δ]=125Mpa,壳体厚度δ=8mm,采用卷制。 接管 管程接管:Ф159×8,无缝钢管,材料为10号钢,L=100mm。 壳程接管:Ф219×8,无缝钢管,材料为10号钢,L=100mm。 管板 固定管板材料为Q235 Pg=1.6Mpa,厚度b=40mm。 具体尺寸(:mm) DN D D1 D2 D3 D4 D5 d2 450 565 530 500 447 487 450 18 螺栓规格数量 b f b P s P t M16 24 30 40 0.6 1.0

折流板 选取弓形折流板,上下缺口,材料Q235,缺口高度h=112.5mm,板间距l s =237.5mm, 进出口板间距L s,i =l s,o =260mm,厚度δ=6mm,外径D b=446.5mm,折流板数目9,经 计算换热与结构均符合要求。 拉杆 材料为Q235,选用Ф=16的拉杆4根,具体位置及装配方式见装配图,一端与管板采用螺纹连接,另一端用螺母固定在折流板上。 封头 选用材料为16Mn的椭圆形标准封头,取壁厚8mm。 H=137 h=25 D i =450 分程隔板 选用材料Q235,厚度为8mm,宽450mm,长489mm,一端为和封头形状相同的圆冠,另一端为平面,分程隔板焊于管箱内。 支座(JB-T4712.1-2007) DN450 120包角焊制,单筋,带垫板 L 1 b 1 δ 1 δ 2 b 3 δ 3 弧长 b 4 δ 4 e L 2 420 120 8 8 96 8 540 200 6 48 290

如何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探讨6

如何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探讨 一、计算能力的重要性 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培养小学生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计算是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计算能力也是综合能力的具体体现。计算能力的培养,不仅与数学基础知识密切相关,而且与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等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是进行数学学习、开展数学探究与思考的基础能力。现在的新课程要求中不断地降低了对学生计算能力的要求,而在实际的教学中,还是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计算能力,能够进行数学的逻辑运算和推理。因而学生计算能力的强弱,将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起到很大的影响。计算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例如一个简单的例子:卖菜,别人买了3千克每千克2.5元,你可能计算能力不好要用计算器去按,而别人计算能力好的口算就出来是7.5元,当你算出来的时候可能别人都又卖了两次菜了,在小学,计算教学更是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可见计算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小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常受到学生的兴趣、态度、意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在做计算题时,学生普遍有轻视的态度,一些计算题并不是不会做,而是由于注意力不够集中、抄错题、运算粗心、不进行验算造成的。所以必须把小学数学的计算能力提高。 二、计算能力的提高需要进行强硬的理论、法则学习 正确的运算必须建筑在透彻地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生的头脑中算理清楚,法则记得牢固,做四则计算题时,就可以有条不紊地进行。在整数乘法中出现的两个错例25乘3等于95,24乘5等于100,很典型的反映了学生在学习算理的过程中,没有很透彻地理解乘法算理,关于乘法进位的数字该怎么处理学生是比较模糊的。再者除数是小数的除法中的两个错例(1。44除以1。8等于8,11。2除以0.05等于22.4)也说明了学生对于法则的理解不够深刻。 要明白的顺序和运算定律的意义,运算顺序是指同级运算从左往右依次演算,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加、减,也有乘、除,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有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小学教材中主要讲了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减法的一个性质:“从一个数里减去两个数的和等于从这个数里依次减去两个加数。”以及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这几个定律对于整数、小数和分数的运算同时适用,用途是很广泛的。两个错例中[327-(27+75)=375 87乘2除以87乘以2=1],都说明了学生对于计算法则和运算定律的错误认识。 计算法则是计算方法的程序化和规则化.不懂的算理,光靠机械训练也能掌握,但无法适应千变万化的具体情况,更不谈灵活运用了。因此,在学习一种新的计算方法对时,要特别注意讲清算理及法则的导出,力求做到直观、具体、透彻,以达到使学生充分理解的目的。例如在教学小数除法时,利用现实生活中学生买文具。每枝铅笔0.3元,1.2元能买几枝。学生都知道能买到4枝,但列竖式那商上在那呢?学生在下面窃窃私语,有的说如果是整数那就好了,我就因势引导,我们能不能把它们变成整数,且商不变。我们回顾以前学过的知道中有没有这样的内容,同学们想到了用商不变原理来处理这个问题,现在问题解决了,并且撑握了小数除法的原理,还使新旧知识发生了联系。可见,要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在教学中讲清算理、掌握法则、懂得理论是十分重要的。 三、计算能力的提高需要基础知识的过关、理解和掌握 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是形成计算能力的前提。学生面对计算题,要得到计算结果,首先要考虑运用什么数学概念、运算定律、运算性质、运算法则和计算公式等等,因此充分理解和掌握这些基础知识决定了是否具有计算能力。例如,学生要具有分数四则计算的能力,必须先要理解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理解并且掌握如通分、约分、带分数与假分数之间的互化等基础知识和相应的基本技能。只有把有关的基础知识讲清楚,让学生真正掌握了,学生计算才

换热器设计计算范例

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和选用的计算步骤 设有流量为m h的热流体,需从温度T1冷却至T2,可用的冷却介质入口温度t1,出口温度选定为t2。由此已知条件可算出换热器的热流量Q和逆流操作的平均推动力。根据 传热速率基本方程: 当Q和已知时,要求取传热面积A必须知K和则是由传热面积A的大小和换热器结构决定的。可见,在冷、热流体的流量及进、出口温度皆已知的条件下,选用或设计换 热器必须通过试差计算,按以下步骤进行。 ◎初选换热器的规格尺寸 ◆ 初步选定换热器的流动方式,保证温差修正系数大于0.8,否则应改变流动方式, 重新计算。 ◆ 计算热流量Q及平均传热温差△t m,根据经验估计总传热系数K估,初估传热面积A 估。 ◆ 选取管程适宜流速,估算管程数,并根据A估的数值,确定换热管直径、长度及排 列。◎计算管、壳程阻力 在选择管程流体与壳程流体以及初步确定了换热器主要尺寸的基础上,就可以计算管、壳程流速和阻力,看是否合理。或者先选定流速以确定管程数N P和折流板间距B再计算压力降是否合理。这时N P与B是可以调整的参数,如仍不能满足要求,可另选壳径再进行计 算,直到合理为止。 ◎核算总传热系数 分别计算管、壳程表面传热系数,确定污垢热阻,求出总传系数K计,并与估算时所取用的传热系数K估进行比较。如果相差较多,应重新估算。 ◎计算传热面积并求裕度 根据计算的K计值、热流量Q及平均温度差△t m,由总传热速率方程计算传热面积A0,一般应使所选用或设计的实际传热面积A P大于A020%左右为宜。即裕度为20%左右,裕度的 计算式为: 某有机合成厂的乙醇车间在节能改造中,为回收系统内第一萃取塔釜液的热量,用其釜液将原料液从95℃预热至128℃,原料液及釜液均为乙醇,水溶液,其操作条件列表如下: 表4-18 设计条件数据 物料流量 kg/h 组成(含乙醇量) mol% 温度℃操作压力 MPa 进口出口 釜液 3.31450.9

热交换器设计计算

热交换器设计计算 一、基本参数 管板与管箱法兰、壳程圆筒纸之间的连接方式为e 型 热交换器公称直径DN600,即D i =600mm 换热管规格φ38?2,L 0=3000mm 换热管根数n=92 管箱法兰采用整体非标法兰 管箱法兰/壳体法兰外直径D f =760mm 螺柱孔中心圆直径D b =715mm 壳体法兰密封面尺寸D 4=653mm 二、受压元件材料及数据 以下数据查自GB 150.2—2011; 管板、法兰材料:16Mn 锻件 NB/T 47008—2010 管板设计温度取 10℃ 查表9,在设计温度100℃下管板材料的许用应力: =t r σ][178Mpa (δ≤100mm ) 查表B.13,在设计温度100℃壳体/管箱法兰/管板材料的弹性模量: Mpa 197000 E E E p f f ===’’’ 壳程圆筒材料:Q345R GB 713 壳程圆筒的设计温度为壳程设计温度 查表2,在设计温度100℃下壳程圆筒材料的许用应力: =t c σ][189Mpa (3mm <δ≤16mm ) 查表B.13,在设计温度10℃下壳程圆筒材料的弹性模量Mpa 197000E s = 查表B.14在金属温度20℃~80℃范围内,壳程圆筒材料平均线膨胀系数: ℃) (α??=mm /mm 10137.15-s 管程圆筒材料:Q345R GB 713 管程圆筒的设计温度为壳程设计温度 按GB/T 151—2014 中7.4.6.1规定,管箱圆筒材料弹性模量,当管箱法兰采用长颈对焊法兰时,取管箱法兰的材料弹性模量,即Mpa 197000E h = 换热管材料:20号碳素钢管 GB 9948 换热管设计温度取100℃ 查表6,在设计温度100℃下换热管材料的许用应力Mpa 147σ][t t =(δ≤16mm ) 查表B.3,设计温度100℃下换热管材料的屈服强度Mpa 220R t eL =(δ≤16mm )

如何小学生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如何小学生提升学生的计算水平 题。很多同学家长总以为计算式题比分析、解决问题容易得多,因而在计算时或过于自信,或注意力不能集中,结果错误百出。其实,计算准确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多年来,常常听到一些家长说这样一句话:\"我的孩子太粗心了,每次考试就是计算题过不了关。\"每当听到这句话时,一种本能的责任感会油不过生。怎样提升学生计算的准确率呢? 一、计算的意义和重要性 1. 计算是学习数学的基石,掌握了计算,便打开了通向数学王国的大门。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了这样一个现象:很多学生虽然掌握了计算方法,却往往还会计算错误,计算的准确率很低。这不但直接影响到对文字题,应用题的学习效果,而且还严重地防碍了学生数学成绩的提升。为此,必须切实提升学生计算的准确率。 2. 人的一生一般要经过幼儿时期、学生时期和成人时期,数与计算在其中每一个时期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使幼儿掌握一些粗浅的数与计算的知识,才能使他们比较准确地理解周围的客观事物,才能比较清楚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学生时期,数与计算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和其他科学知识的基础。成人时期,计算水平是人们学习、工作、生活所必须的一项基本水平,也是衡量一个人素质的一个基本标准。 3. 小学数学试题,涉及计算内容的题目在一份试卷中均占85%以上。从这个意义上说,增强计算教学,有效地提升计算的准确率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方面。由此可见,数与计算将伴随人的一生。一个人在成人以后所需的数学知识,基本上在小学阶段就学全了。所以,在小学阶段学好数与计算的基础知识,并形成一定的计算水平,是终身受益的。 二、提升改变意识。 1. 教师吃透教材,掌握各年级的教学要求,把握计算教学的重点、

提升能力的计算

提升容器选择 (1)最大提升速度Vm 的确定 V m =0.3~0.5H =(0.3~0.5)×9.49=2.85~4.75(m/s) 式中:H —提升高度 H =90(m) V m ――最大提升速度m/s ,暂取值3.06m/s 。 2)估算一次循环提升时间T ′ T ′= + +μ+θ(S ) T ′= 式中: μ——爬行时间,取值5s a 1——提升加速度,取0.7m/s θ——休止时间,取值12s 提升能力A: (万t/a ) 式中: A —主井提升能力 (万t/a ) b —年工作日,330天 t —日提升时间,16小时或18小时,按《标准》第十一条选取 P M —每次提升煤炭量(t/次) k —装满系数。立井提升取 1.0;当为斜井串车或箕斗提升时,倾角20°及以下取0.95,20°~25°取0.9,25°以上取0.8 k 1 —提升不均匀系数。井下有缓冲仓时取1.1,无缓冲仓时取1.2 k 2 —提升设备能力富余系数,取1.1~1.2 T —每提升一次循环时间(s/次) )(8.5012506 .3907.006.3S =+++Vm H 1a Vm T k k k P t b A M ?????=214103600

(3)一次提升量Q ′ Q ′=tbr T ACa f 3600' ?t/次 Q ′ = 14 33036008.501500002.12.1????? =0.66(t/次) 式中: Q ′—— 一次提升量 t/次 A ——矿井年产量, t/a a f ——提升能力富余系数,取值1.2 C ——提升不均衡系数, 取值1.2 br ——提升设备每年工作日数;取330d t ——提升设备每日工作小时数,提升原煤取14h

化工原理-甲醇冷却器设计

设计题目:甲醇冷凝冷却器的设计 系别 专业: 学生姓名: 学号: 起迄日期: 2015年06 月 03日~2015年06 月 13 日指导教师: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 2.对课程设计成果的要求〔包括图表、实物等硬件要求〕:图表 物料甲醇水 入口6430 温度℃ 出口5040 质量流量kg/h106009562 设计压力(MPa)常压 3.主要参考文献: 柴诚敬主编化工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 贾绍义柴诚敬主编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天津大学出版社) 4.课程设计工作进度计划: 序号起迄日期工作内容 1设计实验内容和要求 2按设计任务和条件计算实验结果3完成电子稿的设计

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名称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2015 年 6 月 3 日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 目录 (一)课程设计的任务和要求:设计方案 (1)

(二)对课程设计成果的要求:图表 (2) (三)主要参考文献 (2) (四)课程设计工作计划进度 (2) (五)设计计算过程...................................................5~11(六)计算结果列表 (12) 1、设计题目 甲醇冷凝冷却器的设计 2、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 处理能力10600kg/h甲醇。 设备形式列管式换热器 操作条件 ①甲醇:入口温度64℃,出口温度50℃,压力为常压。 ②冷却介质:循环水,入口温度30℃,出口温度40℃,压力为。 ③允许压降:不大于105 Pa。 ④每年按330天计,每天24小时连续运作。 3、设计要求

选择适宜的列管式换热器并进行核算。 设 计 方 案 1.确定设计方案 (1)选择换热器的类型 两流体温度变化情况: 热流体进口温度64℃,出口温度50℃冷流体。 冷流体进口温度30℃,出口温度40℃。 从两流体温度来看,换热器的管壁温度和壳体壁温之差不会很大,因此初步确定选用列管式换热器。 (2)流动空间及流速的确定 由于循环冷却水易结垢,为便于清洗,应使冷却水走管程,甲醇走壳程。另外,这样的选择可以使甲醇通过壳体壁面向空气中散热,提高冷却效果。同时,在此选择逆流。选用φ25mm ×的碳钢管,管内流速取u i = s 。 2、确定物性数据 定性温度:可取流体进出口温度的平均值。 壳程甲醇的定性温度为: 6450572 +T ==℃ 管程循环水的定性温度为: ℃=+=352 4030t 根据定性温度,分别查取壳程和管程流体的有关物性数据。 甲醇在57℃下的有关物性数据如下: 密度 ρo = kg/m 3 定压比热容 c p o =(kg ·℃) 导热系数 λo =(m ·℃) 粘度 μo = Pa ·s 循环水在35℃下的物性数据:

提高计算能力的五种训练方法

提高计算能力的五种训练方法。 一、基础性训练 小学生的年龄不同,口算的基础要求也不同。低中年级主要在一二位数的加法。高年级把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作为基础训练效果较好。具体口算要求是,先将一位数与两位数的十位上的数相乘,得到的三位数立即加上一位数与两位数的个位上的数相乘的积,迅速说出结果。这项口算训练,有数的空间概念的练习,也有数位的比较,又有记忆训练,在小学阶段可以说是一项数的抽象思维的升华训练,对于促进大家思维及智力的发展是很有益的。大家可以把这项练习安排在两段的时间进行。一是早读的时候,一是在家庭作业完成后安排一组。每组是这样划分的:一位数任选一个,对应两位数中个位或十位都含有某一个数的。每组有18道,大家先写出算式,口算几遍后再直接写出得数。这样持续一段时间后,会发现自己口算的速度、正确率都会大大提高。 二、针对性训练 小学高年级数的主要形式已从整数转到了分数。在数的运算中,相信大家非常不喜欢异分母分数加法吧?因为它太容易出错啦。现在请大家自己想想,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不是只有下面这三种情况? 1.两个分数,分母中大数是小数倍数的。 如“1/12+1/3”,这种情况,口算相对容易些,方法是:大

的分母就是两个分母的公分母,只要把小的分母扩大倍数,直到与大数相同为止,分母扩大几倍,分子也扩大相同的倍数,即可按同分母分数相加进行口算:1/12+1/3=1/12+4/12=5/12 2.两个分数,分母是互质数的。 这种情况从形式上看较难,相信大家也是最感头痛的,但完全可以化难为易:它通分后公分母就是两个分母的积,分子是每个分数的分子与另一个分母的积的和(如果是减法就是这两个积的差),如2/7+3/13,口算过程是:公分母是7×13=91,分子是26(2×13)+21(7×3)=47,结果是47/91. 如果两个分数的分子都是1,则口算更快。如“1/7+1/9”,公分母是两个分母的积(63),分子是两个分母的和(16)。 3.两个分数,两个分母既不是互质数,大数又不是小数的倍数的情况。 这种情况通常用短除法来求得公分母,其实也可以在式子中直接口算通分,迅速得出结果。可用分母中大数扩大倍数的方法来求得公分母。具体方法是:把大的分母(大数)一倍一倍地扩大,直到是另一个分母小数的倍数为止。如1/8+3/10把大数10,2 倍、3倍、4倍地扩大,每扩大一次就与小数8比较一下,看是否是8的倍数了,当扩大到4倍是40时,是8的倍数(5倍),则公分母是40,分子就分别扩大相应的倍数后再相加(5+12=17),得数为17/40.

苯冷却器设计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设计题目 苯冷却器的设计 二、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 1.设计任务 处理能力:100000 吨/年 操作周期:7200小时/年 2.操作条件 苯:入口温度80℃,出口温度40℃。 冷却介质:循环水,入口温度25℃。 允许压强降:不大于50KPa。 3.设备型式:管壳式换热器 4.厂址:张掖地区 三、设计内容 1.设计方案的选择及流程说明 2.管壳式换热器的工艺计算:确定换热器的传热面积 3.管壳式换热器的主要结构尺寸设计 4.辅助设备选型和计算 5.设计结果汇总 6.绘制流程图及换热器设备工艺条件图 7.对本设计进行评述

目录 1设计概况 (1) 1.1热量传递的概念和意义 (1) 1.2化学工业和热传递的关系 (1) 1.3传热的基本方式 (1) 1.4换热器的种类 (2) 1.4.1间壁式换热器的类型 (2) 1.4.2混合式换热器 (3) 1.4.3蓄热式换热器 (4) 1.5列管式换热器设计一般要求 (4) 1.6流体通道的选择原则 (4) 1.7管壳式换热器的简介 (5) 2试算并初选换热器规格 (6) 2.1选择换热器类型 (6) 2.2流体流动途径的确定 (6) 2.3确定流体的定性温度 (6) 2.4计算热负荷和冷却水流量 (7) 2.5计算两流体的平均温度差 (7) 3工艺结构尺寸计算 (8) 3.1管径和管内的流速 (9) 3.2管程数和传热管数 (9) 3.3壳体内径 (9) 3.4传热管排列和分程方法 (9) 3.5折流板: (10) 3.6接管 (10) 4核算总传热系数 (11) 4.1计算管程对流传热系数 (11) 4.2计算壳程对流传热系数 (11)

热交换器原理与设计

绪论 1. 2.热交换器的分类: 1)按照材料来分:金属的,陶瓷的,塑料的,是摸的,玻璃的等等 2)按照温度状况来分:温度工况稳定的热交换器,热流大小以及在指定热交换区域内的温度不随时间而变;温度工况不稳定的热交换器,传热面上的热流和温度都随时间改变。3)按照热流体与冷流体的流动方向来分:顺流式,逆流式,错流式,混流式 4)按照传送热量的方法来分:间壁式,混合式,蓄热式 恒在壁的他侧流动,两种流体不直接接触,热量通过壁面而进行传递。 过时,把热量储蓄于壁内,壁的温度逐渐升高;而当冷流体流过时,壁面放出热量,壁的温度逐渐降低,如此反复进行,以达到热交换的目的。 第一章 1.Mc1℃是所需的热量,用W表示。两种流体在热交换器内的温度变化与他们的热容量成反比;即热容量越大,流体温度变化越小。 2.W—对应单位温度变化产生的流动流体的能量存储速率。 4.顺流和逆流情况下平均温差的区别:在顺流时,不论W1、W2值的大小如何,总有μ>0,因而在热流体从进口到出口的方向上,两流体间的温差△t总是不断降低;而对于逆流,沿着热流体进口到出口方向上,当W1<W2时,μ>0,△t不断降低,当W1>W2时,μ<0,△t不断升高。 5.P(定义式P12) 物理意义:流体的实际温升与理论上所能达到的最大温升比,所以只能小于1。 6.R—冷流体的热容量与热流体的热容量之比。(定义式P12) 7.从φ值的大小可看出某种流动方式在给定工况下接近逆流的程度。除非处于降低壁温的目的,否则最好使φ>0.9,若φ<0.75就认为不合理。 (P22 例1.1) 8.所谓Qmax是指一个面积为无穷大且其流体流量和进口温度与实际热交换器的流量和进口温度相同的逆流型热交换器所能达到的传热量的极限值。 9.实际传热量Q与最大可能传热量Qmaxε表示,即ε=Q/Qmax。意义:以温度形式反映出热、冷流体可用热量被利用的程度。 10.根据ε的定义,它是一个无因次参数,一般小于1。其实用性在与:若已知ε及t1′、t2′时,就可很容易地由Q=εW min(t1′-t2′)确定热交换器的实际传热量。 11.带翅片的管束,在管外侧流过的气体被限制在肋片之间形成各自独立的通道,在垂直于 流动方向上(横向)不能自由运动,也就不可能自身进行混合,

热水冷却器的设计

华东交通大学 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热水冷却器的设计 学院:基础科学学院专业班级:应用化学一班学生姓名:王业贵 学号:211 指导教师:周枚花老师 完成日期:2013.6.28

目录 任务书 (3) 一、设计题目: (3) 二、设计目的: (3) 三、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 (3) 四、设计内容 (3) 五、课程设计说明书的内容 (4) 六、主要参考书 (4) 七、设计时间 (4) 前言 (5) 一、设计方案简介 (6) 1.1换热器的选择 (6) 1.2设计概述 (7) 1.3设计方案 (7) 1.4管程安排 (8) 二、确定物性数据 (8) 三、主要工艺参数计算 (9) 3.1热负荷 (9) 3.2平均传热温差 (9) 3.3冷却水用量 (9) 3.4初算传热面积 (9) 3.5工艺结构尺寸 (10) 3.5.1管径和管内流速 (10) 3.5.3平均传热温差校正及壳程数 (10) 3.5.4传热管排列和分程方法 (11) 3.5.5壳体直径 (11) 3.5.6折流板 (11) 3.5.7接管 (12) 四、压降核算 (12) 4.1传热面积校核 (12) 4.1.1管程传热膜系数 (12) 4.1.2壳程传热膜系数 (13) 4.1.3污垢热阻和管壁热阻 (14) 4.1.4总传热系数K (14) 4.1.5传热面积校核 (14) 4.2换热器内压降的核算 (15) 4.2.1管程阻力 (15) 4.2.2壳程阻力 (16) 五、主要结构尺寸和计算结果 (17) 六、心得体会 (18) 七、参考文献 (18) 八、附图(工艺流程、主体设备工艺条件图) (18)

热交换器原理与设计题库考点整理史美中

热交换器原理与设计 题型:填空20%名词解释(包含换热器型号表示法)20% 简答10%计算(4题)50% 0 绪论 ?热交换器:将某种流体的热量以一定的传热方式传递给他种流体的设备。(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考题[名词解释]) ?热交换器的分类:按照热流体与冷流体的流动方向分为:顺流式、逆流式、错流式、混流式 ?按照传热量的方法来分:间壁式、混合式、蓄热式。(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考题[填空]) 1 热交换器计算的基本原理(计算题) ?热容量(W=Mc):表示流体的温度每改变1℃时所需的热量?温度效率(P):冷流体的实际吸热量与最大可能的吸热量的比率(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考题[名词解释]) ?传热有效度(ε):实际传热量Q与最大可能传热量Q max之比 2 管壳式热交换器 ?管程:流体从管内空间流过的流径。壳程:流体从管外空间流过的流径。 ?<1-2>型换热器:壳程数为1,管程数为2 ?卧式和立式管壳式换热器型号表示法(P43)(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考题[名词解释])

记:前端管箱型式:A——平盖管箱B——封头管箱 壳体型式:E——单程壳体 F——具有纵向隔板的双程壳体 H——双分流 后盖结构型式:P——填料函式浮头 S——钩圈式浮头 U——U 形管束 ?管子在管板上的固定:胀管法和焊接法 ?管子在管板上的排列:等边三角形排列(或称正六边形排列)法、同心圆排列法、正方形排列法,其中等边三角形排列方式是最合理的排列方式。(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考题[填空]) ?管壳式热交换器的基本构造:⑴管板⑵分程隔板⑶纵向隔板、折流板、支持板⑷挡板和旁路挡板⑸防冲板 ?产生流动阻力的原因:①流体具有黏性,流动时存在着摩擦,是产生流动阻力的根源;②固定的管壁或其他形状的固体壁面,促使流动的流体内部发生相对运动,为流动阻力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热交换器中的流动阻力:摩擦阻力和局部阻力 ?管壳式热交换器的管程阻力:沿程阻力、回弯阻力、进出口连接管阻力 ?管程、壳程内流体的选择的基本原则:(P74) 管程流过的流体:容积流量小,不清洁、易结垢,压力高,有腐蚀性,高温流体或在低温装置中的低温流体。(2013-

脱式计算计算方法能力提升

简单计算(一) 先观察算式结构, 再运用合适的计算方式进行精确计算 例1:4.75-9.63+(8.25-1.37) 原式=4.75+8.25-9.63-1.37 =13-(9.63+1.37) =13-11 =2 例2:4 1666617907921333387?+? 原式=33338.75?790+790?66661.25 =(33338.75+66661.25) ?790 =100000?790 =79000000 例3:36?1.09+1.2?67.3 原式=1.2?30?1.09+1.2?67.3 =1.2?(30?1.09+67.3) =1.2?(32.7+67.3) =1.2?100 =120 例4: 81.5?15.8+81.5?51.8+67.6?18.5 原式=81.5?(15.8+51.8)+67.6?18.5 =81.5?67.6+67.6?18.5 =67.6?(81.5+18.5) =100?67.6 =6760

计算: (一) 1. 6.73-)17 9127.3(1782-+ 2. 511)9518.3(957-+- 3. 1 4.15-(12 5.2)2017 687 7(--) 4. 75.0)1373414(13713-+- (二) 1. 3.5?÷++211%12541154 2. 975 ?0.25+75.976439-? 3. 601 25.4425529÷+? 4. 0.9999 ?0.7+0.1111?2.7

计算 (三) 1. 45? 2.08+1.5?37.6 2. 52?11.1+2.6?778 3. 48?1.08+1.2?56.8 4. 72 ?2.09-1.8?73.6 (四) 1. 53.5?35.3+53.5?43.2+78.5?46.5 2. 235?12.1+235?42.2-135?54.3 3. 3.75?735-5 .622.16573083 ?+?

冷凝器设计计算

冷凝器换热计算 第一部分:设计计算一、设计计算流程图

二、 设计计算(以HLR 45S 为例) 1、已知参数 换热参数: 冷凝负荷:Qk =61000W 冷凝温度:t k =50℃ 环境风温度:t a1=35℃ 冷凝器结构参数: 铜管排列方式:正三角形叉排 翅片型式:开窗片,亲水膜 铜管型式:光管 铜管水平间距:S 1=25.4mm 铜管竖直方向间距:S 2=22m m 紫铜光管外径:d 0=9.52mm 铜管厚度:δt =0。35mm 翅片厚度:δf =0。115m m 翅片间距:S f =1.8mm 冷凝器尺寸参数 排数:N C =3排 每排管数:N B =52排 2、计算过程 1)冷凝器的几何参数计算 翅片管外径:f b d d δ20+== 9。75 mm 铜管内径:t i d d δ-=0=8.82 mm 当量直径:) ()(2))((4411f f b f f b eq S d S S d S U A d δδ-+---===3.04 mm 单位长度翅片面积:32 2110/)4(2-?-=f b f S d S S f π=0.537 m 2/m 单位长度翅片间管外表面积:310/)(-?-=f f f b b s S d f δπ=0.0286 m2/m

单位长度翅片管总面积:b f t f f f +==0。56666 m 2/m 翅片管肋化系数:i t i t d f f f πβ== =20.46 2)空气侧换热系数 迎面风速假定:f w =2.6 m/s 最窄截面处风速:))(/(11max b f f f f d S S w S S w --=δ=4.5 m/s 冷凝器空气入口温度为:t a1=35℃ 取出冷凝器时的温度为:t a2=43℃ 确定空气物性的温度为:2/)(21a a m t t t +==39℃ 在tm =39℃下,空气热物性: v f =17。5×10-6m 2/s,λf =0。0264W /mK ,ρf =1。0955k g/m 3,C Pa =1.103k J/(k g*℃) 空气侧的雷诺数:f eq f v d w /Re max = =783.7 由《制冷原理与设备》中公式(7-36),空气侧换热系数 m eq eq n f f O d d C ???? ??=γλαRe '=50.3 W/m 2K 其中: 362)(103)(000425.0)(02315.0518.0eq eq eq d d d A γγγ -?-+-==0。1852 ????? ??-=1000Re 24.036.1f A C =0.217 eq d n γ0066 .045.0+==0.5931 ? ?1000Re 08.028.0f m +-==-0。217 铜管差排的修正系数为1。1,开窗片的修正系数为1。2,则空气侧换热系数为:(开窗片、波纹片的修正系数有待实验验证) 'o o αα=×1.1×1.2=66.41 W/m 2K

冷却器毕业设计

冷却器毕业设计 篇一:换热器冷却器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任务书 1、设计题目:年处理量20万吨柴油冷却器的设计 2、操作条件: (1)柴油:入口温度175℃;出口温度90℃; (2)冷却介质:采用循环水,入口温度20℃,出口温度50℃; (3)允许压降:不大于105Pa; (4)柴油定性温度下的物性数据: ?c=720kg/m3 ?c?6.6?10-4Pa.S cpc?2.48kJ/(kg.0c) ?c?0.133w/(m.0c) (5)每年按330天计,每天24小时连续生产。 3、设计任务: (1)处理能力:XX00t/a柴油; (2)设备型式:列管式换热器; (3)选择适宜的列管换热器并进行核算; (4)绘制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和设备结构图,并编写设计说明书。 摘要

柴油冷却器是帮助柴油散热的一个装置。本次课程设计采用浮头式换热器来实现柴油冷却。在设计中,主要以循环水为冷却剂,在给定的操作条件下对柴油冷却器进行设计。 本设计的内容包括:1、设计方案的确定:换热器类型的选择、流动空间的选择等。2、换热器的工艺计算:换热器面积的估算、换热器工艺尺寸的计算、换热器的核算等。 3、操作条件图等内容。 目录 摘要 ................................................ ................................................... ................................................... (2) ABSTRACT .......................................... ...................................................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1章绪论 ................................................ ................................................... ................................................... . (3) 1.1换热器技术概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学生计算时出错时的心理:一是忽视了对计算题的分析及计算后的检查;学生认为计算题枯燥乏味,每当看到计算步骤多或者计算数字大时,就会产生厌烦的情绪,缺乏耐心和信心,因此计算就不准确。计算一部分中没有复杂的概念性质等,学生只要理解的充分、掌握的牢固,就可以形成非常良好的计算技能。而由于口算等基本功不过关,计算法则的不明确,没有形成基本的计算技能技巧,这是计算失误的一个主要问题。 一、加强口算训练,为其他计算打好基础。 口算是一切计算的基础,只有基本口算达到非常熟练的程度,才能使学生过好计算关,形成良好的计算能力,为此,我总是利用早自习等小块空余时间做一页的口算题卡。家长也可以坚持让孩子每天做口算题。口算的内容包括本册的口算题和以前学过的基本口算内容,都让学生进行反复的练习,以求达到熟练的程度。 二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提高学生学习计算的兴趣。 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就必须通过连续的、大量的练习来达到目的,而让学生反复做大量、单调的试题计算练习,学生容易产生厌倦情绪,收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必须设计形式多样,灵活多变,既有针对性、知识性,又有趣味性的练习,利用学生“好动”、“好胜”的心理,设计一些数学游戏的计算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予,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1 培养认真审题的习惯。审题时要做到:一看(看清题中的数字和符号)二划(在试题上标出先算哪一步,后算哪一步)三想(什么时候用口算,什么时候用笔算,是否可以用简算)四算(认真动笔计算)。 2 培养认真演算的习惯。训练学生作题要有耐性,不急躁,认真思考,即使做简单的计算题也要谨慎。演算时要书写工整,格式规范。就是在草稿纸上计算也要书写清楚,方便检查。3培养及时检验的习惯。检查时要耐心细致,逐一检查。一查数字符号,二查演算过程。概括为“一步一回头”的计算习惯,在计算时做一步回头检查一步。检查数字、符号抄写是不是正确,得数是否准确等,并要求学生根据各种相应的计算法则耐心细致地计算,克服粗心大意的毛病。4 培养巧妙估算的习惯。一是系统计算前进行估算,可估计出得数的范围;二是系统计算后进行估算,可判断出得数是否正确合理。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就要做到经常化,有计划、有步骤,在时间上要讲求速度,在数量上要有密度,在形式上、内容上要求灵活新颖、只有持之以恒,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换热器设计计算步骤

换热器设计计算步骤 1. 管外自然对流换热 2. 管外强制对流换热 3. 管外凝结换热 已知:管程油水混合物流量 G ( m 3/d),管程管道长度 L (m),管子外径do (m), 管子内径di (m),热水温度 t ℃, 油水混合物进口温度 t 1’, 油水混合物出口温度 t 2” ℃。 1. 管外自然对流换热 1.1 壁面温度设定 首先设定壁面温度,一般取热水温度和油水混合物出口温度的平均值,t w ℃, 热水温度为t ℃,油水混合进口温度为'1t ℃,油水混合物出口温度为"1t ℃。 "w 11 t ()2 t t =+ 1.2 定性温度和物性参数计算 管程外为水,其定性温度为1()K -℃ 21 ()2 w t t t =+ 管程外为油水混合物,定性温度为'2t ℃ ''"2111 ()2t t t =+ 根据表1油水物性参数表,可以查得对应温度下的油水物性参数值 一般需要查出的为密度ρ (3/kg m ),导热系数λ(/())W m K ?,运动粘度2(/)m s ,体积膨胀系数a 1()K -,普朗特数Pr 。

表1 油水物性参数表 水 t ρ λ v a Pr 10 999.7 0.574 0.000001306 0.000087 9.52 20 998.2 0.599 0.000001006 0.000209 7.02 30 995.6 0.618 0.000000805 0.000305 5.42 40 992.2 0.635 0.000000659 0.000386 4.31 50 998 0.648 0.000000556 0.000457 3.54 60 983.2 0.659 0.000000478 0.000522 2.99 70 997.7 0.668 0.000000415 0.000583 2.55 80 971.8 0.674 0.000000365 0.00064 2.21 90 965.3 0.68 0.000000326 0.000696 1.95 100 958.4 0.683 0.000000295 0.00075 1.75 油 t ρ λ v a Pr 10 898.8 0.1441 0.000564 6591 20 892.7 0.1432 0.00028 0.00069 3335 30 886.6 0.1423 0.000153 1859 40 880.6 0.1414 9.07E-05 1121 50 874.6 0.1405 5.74E-05 723 60 868.8 0.1396 3.84E-05 493 70 863.1 0.1387 0.000027 354 80 857.4 0.1379 1.97E-05 263 90 851.8 0.137 1.49E-05 203 100 846.2 0.1361 1.15E-05 160 1.3 设计总传热量和实际换热量计算 0m v Q Cq t Cq t ρ=?=?v v C q t C q t αρβρ=?+?油油水水 C 为比热容/()j kg K ?,v q 为总体积流量3 /m s ,αβ分别为在油水混合物中 油和水所占的百分比,t ?油水混合物温差,m q 为总的质量流量/kg s 。 实际换热量Q 0Q Q *1.1/0.9= 0.9为换热器效率,1.1为换热余量。 1.4 逆流平均温差计算

冷却器设计

本科毕业设计 (论文) 轻质燃油冷却器设计 Design of Light Fuel Oil Cooler 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装备091 学生姓名: xxx 学号: 010912xxx 指导教师:张志文(副教授) 2013 年6 月

目录 1 绪论 (1) 2 结构设计 (2) 2.1 换热器类型的确定 (2) 2.2换热管结构尺寸设计 (2) 2.3壳体和管箱结构设计 (3) 2.4分程结构设计 (4) 2.5折流板和支持板结构 (4) 2.6拉杆和定距管 (5) 2.7防冲板和旁路挡板 (6) 2.8接管及其法兰的选择 (6) 3 强度计算和校核 (7) 3.1筒体和封头设计 (7) 3.2温差应力和管子拉脱力计算 (8) 3.3法兰装置的设计及选型 (10) 3.4固定管板的设计和计算 (12) 3.5开孔补强的校核 (22) 3.6支座设计及选型 (26) 结论 (28) 致谢 (29) 参考文献 (30)

1 绪论 1.1 换热器简介 换热器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换热设备,能够把热量从一种介质传递给另一种介质,在各种工业领域中有很广泛的应用。尤其在化工、能源、交通、机械、制冷、空调等领域应用更广泛。换热器能够充分利用工业的二次能源,并且能够实现余热回收和节能。 1.2 换热器分类 换热器的种类很多,根据不同的工业领域可以选用不同的换热器,可以更大的发挥换热器的传递热量的作用。现在由于人们追求换热器重量轻、占地面积少、使用经济性高,从而推动了紧凑式换热表面的发展,所以紧凑式换热器在实际应用中种类很多。管壳式的换热器在过程工业中的应用很广泛。除了工业中用到的主要换热器种类,如紧凑式换热器、管壳式换热器、再生器和板式换热器外,还有其他特殊的换热器,如双套管、热管、螺旋式、板壳式、夹套式等。 1.3 换热器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随着全球能源形势的日趋紧张,常规能源的日益减少,节能降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换热器是化工、石油、钢铁、汽车、食品及许多其他工业部门的通用设备,是调节工艺介质温度以满足工艺需求以及回收余热以实现节能降耗的关键设备,其换热性能和动力消耗关系到生产效率和节能降耗水平,其重量和造价决定了整个生产系统的投资。根据统计,热交换器的吨位约占整个工艺设备的20%有的甚至高达30%,在现代石油化工企业中换热器的投资约占全部投资的30%-40%,其重要性可想而知。国内对换热器强化换热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换热器内流体液态变化以及对各部件的参数优化两方面。而其他各国对强化技术研究的侧重点不同。 换热器是一个量大而品种繁多的产品,由于国防工业技术的不断发展换热器操作条件日趋苛刻,迫切需要新的耐磨损、耐腐蚀、高强度材料。近年来我国在发展不锈钢铜合金复合材料、铝镁合金及碳化硅等非金属材料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进展,其中尤以钛材发展较快。未来,国内市场需求将呈现以下特点:对产品质量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环保、节能型产品将是今后发展的重点;要求产品性价比提高;对产品的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趋势强烈;逐渐注意品牌产品的选用;大工程项目青睐大企业或企业集团产品。 本课题所设计的轻质燃油冷却器是针对给定的设计参数,按照相关规定的要求,通过壁厚计算和强度校核等,设计换热器产品,熟悉压力容器设计的基本要求,掌握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常规设计方法,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的工程设计中去,为以后的工作和学习打下扎实基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