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疾病防治课程课件讲义
- 格式:ppt
- 大小:753.00 KB
- 文档页数:150
畜禽疾病防治第一章畜禽传染病第一节传染病流行的规律传染:病源微生物通过一定途径侵入动物机体,并在一定部位定居、生长、繁殖,从而引起机体一系列的病理反应,这一过程称为传染也成感染。
传染病:凡是有病原微生物引起,有一定的潜伏期和临床表现,并且具有传染性的疾病称为传染病。
传染病的特征:1.有特异的病源微生物2.有传染性和流行性3.被感染的动物产生特异性反应4.具有特征性的临床表现5.耐过的动物获得特异性免疫传染病的发展过程:潜伏期:从病源微生物侵入机体到出现临床症状的这一段时期成为潜伏期。
前驱期:潜伏期之后到该传染病特征性临床症状表现出来前的这一段时期称为前驱期。
明显期:前驱期之后疾病的特征性症状逐步表现出来这段时期称为明显期。
转归期:传染病发展到最后结局的时期称为转归期。
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1.传染源2.传播途径:病源微生物由传染源排出后,经一定的方式再侵入其他易感动物所经历的途径称为传播途径。
3.易感畜禽流行过程的表现形式:1.散发性:传染病在较长时间内只有零星病例在散发称散发性。
2.地方流行性:在一定区域和畜群中,发病数量虽然较多,但传播范围不大带有局限性的较小规模流行,称为地方流行性。
3.流行性:发病率高,传播范围广,在一定时间内可传播到几个乡、县,甚至几个省,称为流行性。
4.大流行:是一种大规模的流行,发病数量很大,传播范围可迅速波及一个或几个国家甚至整个大陆。
流行频率指标:发病率= 某时期内发生某冰心病例数/ 同期内该畜禽动物总平均数×100%感染率= 感染某种传染病的畜禽数/ 被检查总畜禽数×100%死亡率 = 某时期内因某病死亡畜禽数 / 同期内畜禽总平均数×100%病死率 =某时期内因某病死亡畜禽数 / 同期内患该病的畜禽数×100%第二节传染病的防治措施平时的防疫措施:(一)加强饲养管理(二)预防接种(三)药物预防(四)检疫(五)消毒、杀虫、灭鼠(六)协作联防,防止传染病侵入发生疫情时扑灭措施:(一)疫情报告(二)诊断(三)隔离(四)封锁(五)紧急接种(六)治疗和淘汰(七)尸体处理第三节多种家畜常见共患传染病一、大肠杆菌病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多种幼畜禽肠道传染病的总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