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数上册第五单元《倍的认识》
- 格式:docx
- 大小:686.14 KB
- 文档页数:8
5《倍的认识》整理与复习(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复习的是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第五单元《倍的认识》。
这一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理解倍数的概念,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方法,以及理解倍数与分数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倍数的概念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方法,理解倍数与分数的关系。
难点:理解倍数的概念,以及如何用除法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课件。
学具: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拿出一张纸,用量尺量一下纸的长度和宽度,然后用纸的长度除以宽度,得到的结果是多少?这个结果就是纸的长度是宽度的几倍。
2. 讲解倍数的概念:什么是倍数?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倍数,就是可以被另一个数整除的数。
例如,6是3的倍数,因为6可以被3整除。
3. 讲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方法:用除法。
例如,如果要求9是3的几倍,就用9除以3,得到的结果是3,所以9是3的3倍。
4. 讲解倍数与分数的关系:倍数可以表示成分数的形式,例如,6是3的倍数,可以表示成6/3,也就是2。
5. 例题讲解:请出一个例题,例如:求12是4的几倍?用除法计算,得到的结果是3,所以12是4的3倍。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自己出一个类似的题目,并计算出答案。
7. 板书设计:在黑板上写出倍数的概念,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方法,以及倍数与分数的关系。
8. 作业设计题目1:求18是6的几倍?答案:3。
题目2:求20是5的几倍?答案:4。
题目3:请出一个类似的题目,并计算出答案。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今天的复习,我发现学生们对倍数的概念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方法掌握得比较好,但在理解倍数与分数的关系上还有一些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强调倍数与分数的关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个概念。
教案标题: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第五单元倍的认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倍”的概念,知道什么是“倍”,并能用数学语言描述“倍”。
2. 培养学生运用“倍”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应用能力。
3. 通过对“倍”的认识,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倍”的概念:让学生知道“倍”是指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理解“倍”的数学意义。
2. “倍”的计算:让学生掌握如何计算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以及如何计算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3. “倍”的应用:让学生能够运用“倍”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如物品的数量、价格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倍”的概念,掌握“倍”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倍”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倍”的数学意义,能够灵活运用“倍”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倍”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倍”的数学意义。
2. 演示法:通过实物或图片,演示“倍”的计算方法,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倍”的概念。
3. 练习法:让学生进行“倍”的计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应用法:让学生运用“倍”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或实物展示,引起学生对“倍”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讲解:讲解“倍”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倍”的数学意义。
3. 演示:通过实物或图片,演示“倍”的计算方法,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倍”的概念。
4. 练习:让学生进行“倍”的计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应用:让学生运用“倍”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6. 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倍”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六、作业布置1. 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让学生搜集生活中的“倍”的应用实例,与同学分享。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说课稿三年级上册数学学案第五单元第一课时《倍的认识》人教版一、教材分析《倍的认识》是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的第一课。
本单元主要涉及肯定整数倍关系、认识符号“×”和“÷”以及简单的口算。
在本课时中,主要介绍整数倍的概念,并引导学生练习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数数。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知道整数倍的概念;2.了解一二三四五的倍数,并能列举出相应的数;3.掌握“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数数方法。
2.能力目标1.能够对数数的方法做出正确的选择,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2.能够灵活运用乘法口诀表,并正确使用符号“×”与“÷”;3.能够通过口算练习提高计算速度。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自然数规律的敏感性和探究兴趣;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1.整数倍的概念;2.倍数与被乘数的关系。
2.难点1.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数数方法;2.倍数不是唯一的。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A. 导入1.老师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的内容:数表的认识及填数表,并提问“我们为什么需要学好数表?”,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思想。
2.引出本课的学习内容:整数倍的概念。
B. 教学1.师生共同推理、确定整数倍的概念,学生在此基础上理解5的倍数是所有以5为因数的数,切入练习口算5、10、15等数的倍数。
2.引导学生发现倍数的规律,进一步理解倍数与被乘数的关系,并将所学的概念与记忆口诀表联系起来。
C. 练习1.学生分组练习口算5的倍数、10的倍数、15的倍数,记录时间,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2.学生自主分组,完成一、二两页习题,并与同学核对答案。
D. 总结1.老师引导学生自主填写“学习笔记”,巩固所学内容。
2.学生自主回答课堂小结问题:“今天我们学懂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究?”。
五、教学评价A. 评价方式1.行为观察;2.课堂练习。
B. 评价内容1.学生是否学会本单元目标;2.学生是否掌握知识点、方法和技能;3.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实际应用能力。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5.倍的认识》教案一、教学内容我在本节课中教授的是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章《倍的认识》。
具体内容包括:理解倍数的概念,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方法,以及能够运用倍数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三个:一是让学生理解倍数的概念,二是让学生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方法,三是让学生能够运用倍数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倍数的概念和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方法。
难点则是让学生能够运用倍数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开展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
教具有黑板、粉笔、课件等;学具有练习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我将以一个实践情景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我会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桌子,并提出问题:“如果我们把每张桌子的数量翻倍,我们需要多少张桌子才能让每个同学都有桌子用?”接着,我会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这个问题。
在引入概念后,我会通过讲解和示例,让学生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方法。
我会用黑板和粉笔展示这个方法,并让学生跟随我一起练习。
然后,我会设计一些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倍数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我会引导学生思考并解答这些问题,同时给予他们必要的提示和帮助。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注重与学生的互动,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提出问题和解答问题。
同时,我也会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和方法。
六、板书设计倍数的概念: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倍数,意味着它可以被另一个数整除。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方法:将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得到的商就是第一个数是第二个数的倍数的倍数。
七、作业设计为了巩固学生对倍数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我设计了一道作业题目:题目:小明有12个糖果,他想要将这些糖果平均分给他的4个朋友。
每个朋友会得到多少个糖果?答案:每个朋友会得到3个糖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在课后,我会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情况。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倍的认识优秀教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倍的认识优秀教案第【1】篇〗三年级数学上册《倍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操作,沟通几个几和倍的联系,使学生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倍”的含义,并能运用倍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有条理的语言表达能力。
(3)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动脑思考及主动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建立“倍”的概念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操作,初步理解“倍”的含义。
教学过程:[课前拍手游戏]:同学们在正式上课之前,我们一起做个拍手游戏吧!师:下面请你们仔细听,老师拍了几下(3下)你能拍3个2下吗生拍(连续)师:你们拍了几下(6下) 怎样才能让老师明确地听出是3个2下呢谁有好办法生:中间停顿一会儿师:试一下师:好,再听,用刚才的方法拍2个3下生拍。
同学们学得真快,在清脆的拍手声中,小兔子走进了我们的课堂。
一、创设情境课件:在美丽的森林深处,住着一群可爱的小动物,它们自由快乐地生活着,这里有灿烂的阳光,丰富的食物,大家请看课件说:在一片美丽的草地上,一群活泼的小兔子正在吃萝卜,出示主题图大家仔细观察,你发现了萝卜的哪些数学信息学生汇报(胡萝卜有2根,红萝卜有6根,白萝卜有10根)课件说:这些萝卜间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先来看一下胡萝卜和红萝卜生:.......师:你们找到了比多少的数量关系,真好师:除此之外,还有什么数量关系(预设一: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为什么是3倍呢)(预设二:学生没有说到:“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教师直接说出红萝卜和胡萝卜的数量之间还存在着另一种关系,就是倍数关系。
)仔细观察:胡萝卜有几根(板书:2根)红萝卜有几个2根呢(板书3个2根)我们就可以说: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师:谁能完整地说一说生:重复一遍关于“倍”你们都知道些什么呢生:畅所欲言师:(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呀!)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深入认识一下“倍”这个新朋友,板题——倍的认识。
第五单元《倍的认识》(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倍”的概念,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倍”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倍”的概念:理解“倍”是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关系。
2.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掌握用除法计算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方法。
3. 解决实际问题:运用“倍”的概念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倍”的概念,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运用“倍”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倍数关系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教学挂图等。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直尺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倍”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倍”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倍数关系,并引导学生运用除法计算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3. 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倍”的概念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4. 练习: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计算能力。
6. 作业布置:布置与“倍”的概念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倍”的概念2.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3. 解决实际问题七、作业设计1. 基本练习:计算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2. 提高练习:运用“倍”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3. 拓展练习:研究倍数关系在生活中的应用。
八、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分析本节课学生的学习情况,评估教学目标是否达成。
3. 学生反馈:关注学生的反馈意见,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本节课通过讲解“倍”的概念,让学生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倍”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版三年级数上册第五单元《倍的认识》课堂教学设计方案第1课时总计2课时主备人:投放日期:2021年11月25日倍的认识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操作,沟通“几个几”和“倍”的联系,使学生理解“倍”的含义, 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几倍的含义,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理解“倍”简单应用题,列式计算。
(2)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动脑思考及主动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初步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倍”的含义, 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几倍”的含义。
教学过程(一次备课):一、复习:下面请你们仔细听,老师拍了几下?(3下),你能拍2个3下吗?生拍(连续),你们拍了几下?(6下),怎样才能让老师明确地听出是2个3下呢?谁有好办法?二、创设情境在美丽的森林深处,住着一群可爱的小动物,它们自由快乐地生活着,这里有灿烂的阳光,丰富的食物,大家请看课件说:在一片美丽的草地上,一群活泼的小兔子正在吃萝卜,大家仔细观察,你发现了萝卜的哪些数学信息?这些萝卜间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先来看一下胡萝卜和红萝卜。
除此之外,还有什么数量关系?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一)、发现中初步认识“倍”大家请看,此时胡萝卜和红萝卜的倍数关系是什么呢?(二)、动手操作中体验“倍”(1)细心的同学应该还记得,刚才我们根据情境搜集到胡萝卜有2根,白萝卜有几根?(10根),贴好图片,结合刚才的学习,你能用学具袋里的图片摆出白萝卜和胡萝卜的倍数关系吗?胡萝卜⊙⊙2根白萝卜⊙⊙⊙⊙⊙⊙⊙⊙⊙⊙5个2根贴—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5倍白板演示:胡萝卜⊙⊙白萝卜⊙⊙⊙⊙⊙⊙⊙⊙⊙⊙⊙⊙(三)、变化中深入理解“倍”真好!刚才同学们根据主题图我们知道了:胡萝卜有2根,红萝卜有6根,这时兔妈妈又找来了一根胡萝卜白板演示:胡萝卜⊙⊙⊙红萝卜⊙⊙⊙⊙⊙⊙此时,胡萝卜和红萝卜根数的倍数关系有变化吗?变成了几倍呢?为什么?谁能摆一摆,让我们一目了然地看出来?我有点迷惑:同样是6根红萝卜没有变化,为什么最初是胡萝卜的3倍,现在又变成2倍呢?(四)、讲中练:圈一圈,填一填师:大家似乎掌握的不错呀?为了检测大家的学习,我们来进行一个四星闯关竞赛吧,共4关,完成一关画一颗星,看谁是四星闯关小能手三、课堂反馈小结第一关:圈一圈,填一填白萝卜⊙⊙⊙⊙⊙⊙⊙⊙⊙⊙⊙⊙⊙⊙⊙⊙⊙⊙胡萝卜⊙⊙⊙红萝卜⊙⊙⊙⊙⊙⊙⊙⊙⊙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倍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倍[为什么都是在和胡萝卜这个标准量比较,结果却不相同呢?白萝卜和红萝卜的根数不同,标准量虽然不变,但是比较量不同或是改变,倍数也会发生改变] 这两者之间你发现倍数关系了吗?课堂教学设计方案第2课时总计2课时主备人:投放日期2021年11月25日倍的认识教学目标:1.会运用倍的知识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
2.会运用倍的知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问题”。
3.能结合具体情境运用所学正确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能在引导下理解题意解决较难的倍数问题教学过程(一次备课):一、复习:标准量虽然不变,但是比较量不同或是改变,倍数也会发生改变。
二、练习1.完成P54第7题。
全班读题,理解题意,画图或列式计算。
2.完成P55第8题。
理解去年是什么意思,表示两人的年龄都要减一岁。
3.完成p55第9题。
引导读题,找准条件,理解两个问题中哪钟颜色的珠子数量不变,哪种珠子是哪种珠子的6倍,哪种珠子应该是多少,在这样的理解基础上再来想比这种珠子原来的个数是多还是少。
4.思考p55第10题。
读懂题意,让学生按照这样的变化画出图形,再来思考结果。
5.思考p55第11题。
引导学生明确小熊手里的5个玉米需要加上3再乘2得到熊妈妈现在个数与小熊现在个数的关系,最后再加上3得19个。
三、作业设计1.小欣今年5岁,妈妈今年35岁。
(1)妈妈的岁数是小欣的几倍?(2)明年妈妈的岁数是小欣的几倍?(3)10年后,妈妈比小欣大多少岁?2.张阿姨家养了6只鸡,其中2只公鸡4只母鸡,每只母鸡又孵了3只小鸡。
(1)张阿姨家现在有多少只鸡?(2)现在鸡的数量是原来的多少倍?第六季中国诗词大会第八场观看记录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第四场节目的开始,“云中千人团”气势壮大,集体朗诵宋·陆游《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通过这样层层迭迭的感情起伏变化,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音韵婉转,气势恢弘,令人深深动容。
深受无数观众喜爱的《中国诗词大会》已经播了五季,2021年春节期间我们将迎来第六季。
今年春节,《中国诗词大会》依然和我们相约,共赴诗词盛宴,享受诗词之美,体验诗词之趣,在古人的情怀与智慧中陶冶我们的情操、涵养我们的心灵。
我们相信,在前五季诗词大会奠定的广泛的群众基础和良好口碑的影响与带动下,《中国诗词大会》第六季将再次掀起全民热爱诗词、学习诗词的热潮,让这个春天成为全民诗词热爱季。
回首2020年长城抗击疫情,我们攻坚克难,扶贫帮困,展望2021,我们将迎来建党100周年,向着第一个百年目标奋力前行,这是天翻地覆慨而慷的伟大今朝,是不畏浮云遮望眼的一往无前,就让我们在诗词中汲取力量,用力量砥砺前行,在中国诗词大会第六季的舞台上,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
仿佛汉乐府《上邪》里那位指天为誓,高吟着“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的女子,那单薄的身影里流露出的坚定与决绝,让人无比动容且叹服!一、主持人:龙洋,1989年12月17日出生于湖南郴州,中国内地女主持人。
2020年1月,主持《中国诗词大会第五季》。
有她的优势,靓丽的形象、活泼的性格、超强的适应性、越来越好的表现,都让我们看到了她所散发的魅力。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诸葛坚持北伐,虽“出师一表真名世”,但终归名满天宇,“千载谁堪伯仲间”。
千载而下,无人可与相提并论。
很明显,诗人用典意在贬斥那朝野上下主降的碌碌小人,表明自己恢复中原之志亦将“名世”。
诗人在现实里找不到安慰,便只好将渴求慰藉的灵魂放到未来,这自然是无奈之举。
而诗人一腔郁愤也就只好倾泄于这无奈了。
通过诸葛亮的典故,追慕先贤的业绩,表明自己的爱国热情至老不移,渴望效法诸葛亮,施展抱负。
唱出了充满信心与展望的强音。
二、点评嘉宾:首先,我们依旧用最热情的掌声欢迎我们的两位深受观众喜爱的点评嘉宾,他们是: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郦波。
中央民族大学文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蒙曼。
我们用掌声有请两位老师。
宋·李清照所作的词作《夏日绝句》中写道,“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
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郦老师,宋代·陆游《梅花绝句·其一》“何方可化身千亿,人一树梅花一放翁。
”出人意表,高迈脱俗,愿化身千亿个陆游,而每个陆游前都有一树梅花,把痴迷的爱梅之情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又口占一绝。
谢谢两位老师,既有激情的祝愿,也有温情的祝福,让我们带着这样美好的感情,开启我们今年的节目,也希望所有热爱诗词的朋友都能通过我们的节目有所收获。
怡情悦性,豁目开襟。
三、《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组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征选参赛者。
接下来呢,我们来认识一下今年崭新的百人团选手,首先是第一阵营少年团,第二阵营青年团,第三阵营百行团,第四阵营家庭团。
欢迎大家!同时还要非常隆重的向各位推荐,我们今年新推出的云上千人团,是来自祖国各地五湖四海,服务于各行各业,他们都特别喜欢诗词,也带着很多的创新亮点来到了节目,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他们的气势,接下来就有请云上千人团。
四、节目赛制:145人现场同步答题。
和计分规则。
每位上台的选手最多可回答9道题,期间如果出现失误,便停止答题,选手得分以每一题百人团中答错的人数叠加计算。
每场比赛,100位挑战者将全部参赛,分为单人追逐赛和擂主争霸赛两部分。
五、选手比拼。
《中国诗词大会》第六季的第四场,上场的四位选手将通过“大浪淘沙”环节产生。
(一)大浪淘沙赛:现场的百人团将共同回答四道题目,回答错误的选手将失去继续下一题的答题机会。
那个阵营答对最多且最快的选手将成为今天上场的四位选手,祝各位好运。
第一题,以下两个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A.风又飘飘,雨又潇潇B.风又潇潇,雨又飘飘答案:A,百人团有83人答对。
第二题,曹植(才高八斗)诗句“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中的“马蹄”指的是以下哪一领?A.马蹄金B.箭靶答案:B.百人团有76人答对.第三题,《长恨歌》中“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的“合”是什么意思?A.合拢B.盒子答案:B ,百人团有25人答对第四题,《木兰诗》中有诗句“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请问“柝”的作用是?A. 杀敌B. 打更答案:B.百人团有23人答对阵营答对最多且最快的选手将成为今天上场的四位选手:少年团马清扬,13岁,初二学生;青年团曾翎洧,英国纽卡斯尔大学,大三学生;百行团高春生,北京,体育教师;家庭团王恒屹,山东,小学生。
(二)两两对抗赛:两两追逐赛中,4名选手两两上台与百人团同步答题,最多答3道题,若一人答错被淘汰,另一位进入个人追逐赛。
第一组:马清扬选择对手王恒屹1、挑战多宫格,从以下十二个字中识别一句诗句:答案:桃李春风一杯酒(马清扬答对)。
挑战多宫格,从以下十二个字中识别一句诗句: 答案:浊酒一杯家万里(王恒屹答对)。
2、联想对对碰马清扬,请听题,请根据以下三个关键词和一个提示字,说出诗词名句 关键词:酒家 名曲 南朝 提示字:恨选手答题,我的答案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王恒屹,请听题,请根据以下三个关键词和一个提示字,说出诗词名句 关键词:名曲 雄关 王之涣 提示字:春选手答案是,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3、助力千人团:本赛季的创新题型,由云中的千人团选手给出,他们会带着自己的诉求来出题,到底这一次会有谁给出题目呢?我们有请云中千人团。
请场上的选手送一联诗词赞美嵊泗花鸟岛上的第一缕朝阳。
马清扬: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王恒屹答案: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王恒屹支持率64%胜出,马清扬遗憾出局。
王恒屹胜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