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倍的认识》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65.50 KB
- 文档页数:13
小学数学《倍的认识》说课稿小学数学《倍的认识》说课稿(通用7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倍的认识》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数学《倍的认识》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1、教材内容:义务教育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第76页例2,例3,“做一做”及练习十七第1、4题。
2、教材分析:“倍的认识”一节是在学习了7的乘法口诀后出现的。
例2,是以三个小朋友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情境,根据2个4根,3个4根与1个4根的关系,引出“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例3,是引导学生用摆点子图的方式,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为解决问题构建“思维模式”。
3、教学目标:(1)经历“倍”的概念的初步形成过程,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2)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建立“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
(3)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推理能力及善于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4、教学重点:经历“倍”的概念初步形成过程,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
5、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图片。
二、说教法:根据以上分析,教学时,我主要采用电化教学、启发谈话、实物操作、合作交流等教学手段,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与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自觉主动地获取知识。
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通过动手摆小棒和图片,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初步建立“倍”的概念,进而明白“一个数的几倍”的具体意义。
三、说学法:1、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2、运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四、说教学过程:本课教学过程充分依靠教材的编排思路,挖掘教材的编排特点,分以下环节进行教学。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由于倍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所以本节课创设情境,请3名女同学,6名男同学上台,诱导启发,并说明:男同学是女同学的2倍。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倍的认识优秀教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倍的认识优秀教案第【1】篇〗三年级数学上册《倍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操作,沟通几个几和倍的联系,使学生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倍”的含义,并能运用倍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有条理的语言表达能力。
(3)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动脑思考及主动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建立“倍”的概念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操作,初步理解“倍”的含义。
教学过程:[课前拍手游戏]:同学们在正式上课之前,我们一起做个拍手游戏吧!师:下面请你们仔细听,老师拍了几下(3下)你能拍3个2下吗生拍(连续)师:你们拍了几下(6下) 怎样才能让老师明确地听出是3个2下呢谁有好办法生:中间停顿一会儿师:试一下师:好,再听,用刚才的方法拍2个3下生拍。
同学们学得真快,在清脆的拍手声中,小兔子走进了我们的课堂。
一、创设情境课件:在美丽的森林深处,住着一群可爱的小动物,它们自由快乐地生活着,这里有灿烂的阳光,丰富的食物,大家请看课件说:在一片美丽的草地上,一群活泼的小兔子正在吃萝卜,出示主题图大家仔细观察,你发现了萝卜的哪些数学信息学生汇报(胡萝卜有2根,红萝卜有6根,白萝卜有10根)课件说:这些萝卜间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先来看一下胡萝卜和红萝卜生:.......师:你们找到了比多少的数量关系,真好师:除此之外,还有什么数量关系(预设一: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为什么是3倍呢)(预设二:学生没有说到:“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教师直接说出红萝卜和胡萝卜的数量之间还存在着另一种关系,就是倍数关系。
)仔细观察:胡萝卜有几根(板书:2根)红萝卜有几个2根呢(板书3个2根)我们就可以说: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师:谁能完整地说一说生:重复一遍关于“倍”你们都知道些什么呢生:畅所欲言师:(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呀!)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深入认识一下“倍”这个新朋友,板题——倍的认识。
第五单元《倍的认识》(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倍”的概念,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倍”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倍”的概念:理解“倍”是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关系。
2.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掌握用除法计算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方法。
3. 解决实际问题:运用“倍”的概念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倍”的概念,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运用“倍”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倍数关系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教学挂图等。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直尺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倍”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倍”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倍数关系,并引导学生运用除法计算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3. 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倍”的概念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4. 练习: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计算能力。
6. 作业布置:布置与“倍”的概念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倍”的概念2.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3. 解决实际问题七、作业设计1. 基本练习:计算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2. 提高练习:运用“倍”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3. 拓展练习:研究倍数关系在生活中的应用。
八、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分析本节课学生的学习情况,评估教学目标是否达成。
3. 学生反馈:关注学生的反馈意见,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本节课通过讲解“倍”的概念,让学生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倍”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设计】倍的认识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利用旧知迁移,理解“倍”的意义,建立“倍”的概念;(二)过程与方法在观察、比较、变化、抽象中,让学生经历建构倍的直观模型学习过程,把握理解“倍”的本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操作、推理、迁移及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基本数学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几倍的含义,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倍”的模型,理解“倍”的含义。
三、教学准备课件,萝卜图片,练习纸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生:喜欢)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种小动物,请看,是什么呀(小兔子)仔细观察,谁能找出有关萝卜的数学信息?2他们数的,和你们数的一样么?(一样)(点课件)3想一想,你能发现这三种萝卜在数量上有什么关系吗?生:胡萝卜比白萝卜少4根。
胡萝卜比红萝卜多根……预设一:同学们可真了不起,找到了这么多比多比少的关系。
其实这些萝卜之间除了比多少的关系,还存在着倍数的关系,今天咱们就来认识倍这个新朋友。
(板题)预设二:刚才很多同学找到了比多少的关系,这位同学提到了倍(板书倍),倍也是它们之间的一种数量关系。
今天咱们就来认识倍这个新朋友。
”1、初步感知倍研究胡萝卜和红萝卜师:我们首先来研究胡萝卜和红萝卜。
胡萝卜有几根?(贴)师:红萝卜有几根?(贴)师:如果我们把2根胡萝卜看作一份的,(手势加下划线,并板书:2根)那红萝卜有这样的几份?(3份)谁有方法让大家一眼—就能看出红萝卜有这样的3份?师:到前面来,给大家说说你的方法。
预设一:生每2根放一起师:同学们,看明白了?说一说他是怎么做的?(他是两个萝卜放在一起)师:你能一眼就看出红萝卜有这样的3份么?(手势指着分的3份),这种方法好不好,掌声鼓励,这位同学采用了挪一挪的方法,每两个红萝卜放一起,让我们一眼就看出了红萝卜有这样的3份。
师: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能让我们一眼就看出红萝卜有这样的3份?(图形回原样)预设二:用除法算式,或者乘法算式:生:用6÷2=3,(或2乘3=6),就知道有3份了。
精选倍的认识教案4篇倍的认识教案篇1一、设计说明1、教学内容的地位:《倍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
本课承接了二年级对乘除法的学习,并为后续倍的进一步认识做了铺垫。
“倍”在学生生活中应用广泛,因此,本节知识内容不仅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2、学情分析:生活中,学生经常接触相关的概念,所以“倍”的概念对于学生应该并不陌生。
而经过二年级的学习,学生对乘法的应用比较熟练,也了解几个几代表的含义,所以这节课的内容对学生来说较为简单,只需多加练习,使学生能用自己的话出“倍”的含义,加深对倍的认识。
3、设计理念:根据课程基本理念中“课程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体验和理解、思考与探索……要重视直观,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和《课标》中的教学建议“使学生在获得间接经验的同时也能够有机会获得直接经验”的要求,本节课我采用了多媒体教学、启发谈话、实物操作、合作交流等教学手段,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与轻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自觉主动地获取知识。
4、基本思路:本节课我直接利用书中学生熟悉的小白兔吃胡萝卜的情景,将胡萝卜直观现实的摆在黑板上,并运用小棒让每人都能动手操作,积极参与。
等学生基本掌握了倍的概念,再让部分学生上台演示检查掌握情况。
为了避免场景过多引发思维混乱,所以直接利用胡萝卜的增减继续学习。
做题练习后,再次用拍手游戏巩固知识,做到寓教于乐。
引导学生进行后,出示最后一道思考题,检验学生是否融会贯通,并为下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50页《倍的认识》例1及做一做和P53-练习十一第1题教材分析:二年级教材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乘、除法的意义及相关计算,为本单元“倍的认识”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而“倍的认识”也是对乘法和除法的拓展应用,进一步为第六单元多位数乘法做了铺垫。
本单元的知识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因此学好本单元也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 倍的认识《倍的认识》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倍”的概念,知道什么是几倍。
2. 通过具体情境,让学生学会用乘法计算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3.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认识“倍”2.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3. 解决实际问题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倍”的概念,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2. 教学难点:用乘法计算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出示一些图片,让学生找出哪些是成倍增加的。
2. 探究(1)让学生举例说明什么是“倍”,引导学生理解“倍”的概念。
(2)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发现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
(3)引导学生用乘法计算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并总结计算方法。
3. 实践(1)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用乘法计算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2)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总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倍”的概念的理解。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
2. 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一个数的几倍加上另一个数是多少等。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让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意识。
同时,注重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总之,本节课要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第五单元倍的认识(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倍”的概念,能够用数学语言描述“倍”的意义。
2. 培养学生运用“倍”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和概括能力。
4.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倍”的概念及其应用。
2. 解决实际问题,运用“倍”的概念。
3. 观察、分析、归纳和概括能力培养。
4. 合作交流,团队协作能力培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倍”的概念,能够用数学语言描述“倍”的意义。
2. 教学难点:运用“倍”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倍”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倍”的应用。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4. 练习法:布置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倍”的理解和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故事等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入“倍”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新课(1)讲解“倍”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倍”的意义。
(2)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倍”的应用。
(3)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倍”的意义。
3. 案例分析(1)展示案例,让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和概括。
(2)引导学生运用“倍”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4. 小组讨论(1)分组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深化对“倍”的理解。
(2)讨论如何运用“倍”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5. 练习巩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对“倍”的理解和应用。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倍”的概念及其应用。
7.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倍”的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积极性和合作交流能力。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练习题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倍”的理解和应用。
3.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检验学生对“倍”的掌握程度。
第5单元倍的认识第1课时倍的认识(1)教案【教学内容】教材第50-51页例1、例2。
【教学目标】1.充分认识“倍”的概念。
2.理解“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含义,并会运用倍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并会运用倍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掌握“已知两项求倍数”的解题过程和方法。
【重点难点】重点:经历“倍”的概念的形成过程,建立“倍”的概念,学会已知两项求倍数的基本方法。
难点:建立“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一般思路,体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教师: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们请一些同学上讲台来。
教师请3名女生站在第一排,再请6名男生站在第二排(3个3个站在一起)。
教师提问:第一排有几个女生?(3个)第二排有几个3?(2个3)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出课题。
像今天这种情况,我们就说讲台上的男生的人数是女生人数的2倍。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倍的认识”。
(板书课题)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1.教学教材第50页例1,初步形成“倍”的概念。
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幅图片,兔子特别喜欢吃萝卜,我们看看在图片中有多少根大胡萝卜。
(2根)那带叶子的小胡萝卜有多少根呀?(6根)我们把6根小胡萝卜2根2根放在一起,就是3个2根,对不对?(对)所以我们说小胡萝卜的根数是大胡萝卜的3倍。
大家一起来看一下,白萝卜一共有几根?(10根)如果白萝卜每2根放在一起,就有5个2根,那白萝卜的根数是大胡萝卜的几倍呀?(5倍)2.巩固“倍”的概念。
现在,请大家拿出自己的小棒,我们一起来动动手。
大家看教材第50页“做一做”第2题。
第一行摆5根小棒。
第二行是第一行的4倍,在第二行每5根小棒摆在一起,要摆几个5根?一共有多少根?学生动手摆小棒,数小棒,然后汇报。
由于第一行是5根小棒,第二行是4个5根小棒,所以第二行一共有20根小棒。
大家完成得非常不错,现在你们都明白了“倍”的概念了吗?3.体验求倍数的一般思路。
关于三年级上册数学倍的认识教案5篇关于三年级上册数学倍的认识教案5篇教案是教师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指导工具,能够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年级上册数学倍的认识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三年级上册数学倍的认识教案精选篇1一、教学目标1.通过数一数、圈一圈、画一画的方式,使学生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倍”的含义,并能运用“倍”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有条理的语言表达能力。
3.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动脑思考及主动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观察、操作、初步理解“倍”的含义。
难点:建立“倍”的概念。
三、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揭示课题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生:喜欢)师:老师也很喜欢,你们想知道老师最喜欢什么动物吗?(想)请看,是什么呀(课件出示兔子)(生:兔子)师:对了!它们是可爱的小兔子,你知道兔子爱吃什么吗?(生:萝卜)师:是的。
兔妈妈给小兔子们准备了可多的萝卜,我们一起去看看吧!看这里有几种萝卜?(生:3种,分别是胡萝卜、白萝卜、红萝卜。
板书)师:仔细数数它们分别有几根?生:胡萝卜有2根,白萝卜有6根,红萝卜有12根。
师:你们都看到了吗?(生:看到了)真好!(指着课件的数)根据萝卜的数量,你能发现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吗?生:胡萝卜比白萝卜少4根。
胡萝卜比红萝卜少10根……师:刚才我们说的多几根少几根是表示两种数量差的关系,一共多少根是表示两种数量和的关系。
把两种数量作比较的时候除了刚才说的两种关系外还有一种新的关系,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这种新的关系“倍”(板书课题:倍的认识)或。
你真不错,都会用倍来说他们之间的关系了。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倍”。
(板书课题:倍的认识)(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研究胡萝卜和白萝卜师:我们首先来研究胡萝卜和白萝卜。
胡萝卜有几根?(生:2根贴)师:白萝卜有几根(生:6根贴)师:如果我们把2根胡萝卜看作一份的,那么6根白萝卜里几个这样的一份吗?(生:3个这样的一份)师:我们一起来圈一圈,数一数(师边圈生边数:1个、2个、3个)白萝卜有3个这样的一份,也就是3个2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