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车管理规定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3
驾驶员安全行车管理规定1. 引言驾驶员安全行车管理是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环节。
为了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提高驾驶员的安全意识和素质,制定本规定。
2. 管理范围本规定适用于所有驾驶员,无论从业时间长短、驾龄多少,都应严格遵守。
3. 安全意识3.1 驾驶员应时刻保持安全意识,将安全放在第一位,对驾驶过程中的风险做出正确判断。
3.2 驾驶员应了解道路交通法规,熟悉交通标志和标线的含义,遵守交通法规,不得违法驾驶。
3.3 驾驶员应关注天气情况和路况信息,合理安排出行时间,避免高峰期和恶劣天气条件下驾驶。
4. 驾驶技能4.1 驾驶员应具备良好的驾驶技能,包括熟练掌握各种驾驶操作手法、灵活运用车辆控制技巧等。
4.2 驾驶员应定期参加驾驶技能培训和考核,提高自身驾驶水平。
4.3 驾驶员应保持良好的驾驶习惯,不超速、不疲劳驾驶、不酒后驾驶、不使用手机等影响驾驶安全的行为。
5. 车辆维护5.1 驾驶员应定期对车辆进行维护保养,包括检查机油、刹车油、轮胎气压等关键部件。
5.2 驾驶员应确保车辆技术状况良好,包括车灯、刹车系统、转向系统等正常工作。
5.3 驾驶员应随车携带急救箱、灭火器等应急工具,以备不时之需。
6. 驾驶员安全教育6.1 驾驶员应定期参加交通安全知识培训,提高交通安全意识和法规意识。
6.2 驾驶员应定期参加安全驾驶培训,了解安全驾驶技巧和应对突发状况的方法。
6.3 驾驶员应加强自我安全教育,定期检查自身身体状况,避免驾驶过程中发生身体不适。
7. 安全事故处理7.1 驾驶员在发生交通事故后,应立即采取适当措施保护现场,及时拨打报警电话,并配合执法部门进行调查处理。
7.2 驾驶员应主动承担事故责任,积极协商解决赔偿事宜,不得逃逸或拒绝赔偿。
7.3 驾驶员应及时向所属单位报告事故情况,并按照公司规定的程序处理事故。
8. 处罚和奖励8.1 驾驶员违反本规定的,将受到相应的处罚,包括警告、罚款、暂扣或吊销驾驶证等。
安全行车管理制度为贯彻落实《道路交通安全法》,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增强运行工区驾乘人员安全行车的责任意识,确保人身和车辆安全,制订本制度。
1安全行车规定1.1驾驶员安全行车规定1.1.1工区所有车辆的驾驶人员(含操作队值班车辆)均应由公司批准的具有驾驶资质的人员担任,其他人员不得驾驶工区机动车辆。
1.1.2驾驶人员应认真执行《道路交通安全法》,严格遵守交通法规,自觉谨慎驾驶,做到依法行驶、文明行驶、安全行驶。
1.1.3操作队值班车辆驾驶人员应服从驾驶班班长、操作队队长、当值值班长的统一调度和管理,做到出车及时、驾驶安全;工区生产用车驾驶人员应服从驾驶班班长的统一调度和管理,不得私自出车;1.1.4操作队值班车辆应履行车辆每日交接手续,确保油料充足,车况良好,不符合车辆交接条件的,接班人员应及时指出,并向驾驶班班长汇报。
1.1.5驾驶人员应积极参加公司、工区、操作队组织的安全教育及有关活动,牢固树立安全第一意识。
1.1.6自觉爱护养护车辆,认真做好“三检”(出车前、出车中、出车后车辆检查),确保“四良”(制动、转向、灯光、信号良好),“两洁”(车容整洁、车内整洁)。
1.1.7严格遵守安全驾驶操作规程,随带驾驶证、行驶证及相关有效证件。
驾车时不准闲谈、吸烟、吃零食、接(打)手机,不准穿拖鞋驾驶车辆,严禁酒后驾车。
1.1.8驾车时系好安全带,自觉做到礼让三先。
1.1.9禁止将车辆交给外单位驾驶员驾驶,严禁将车辆交给非驾驶人员驾驶。
未经批准,不得随意驾驶外单位车辆。
1.1.10按规定对车辆进行年检年审。
1.1.11加强对灭火器具的保护管理,确保其性能良好,并做到器随车走。
1.1. 12禁载易燃、易爆和腐蚀性物品。
1.1.13车辆的出行执行派车单制度。
1.1.14驾驶班应建立健全行车安全管理基础台账,不得漏记、误记,保证安全管理的严肃性和完整性。
1.1.15执行行车任务时,任何人不得擅自改变工区规定的行车路线,驾驶途中不得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行车安全监督管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地区所有道路运输企业、驾驶员、车辆所有人以及道路使用者。
第三条本制度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强化行车安全责任,完善行车安全管理制度。
第二章组织管理第四条建立行车安全监督管理领导小组,由交通运输部门、公安交警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等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负责本地区行车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各级交通运输部门、公安交警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本地区行车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第三章车辆安全管理第六条车辆所有人应当保证车辆符合国家安全技术标准,定期进行安全技术检验,确保车辆安全技术状况良好。
第七条驾驶员应当取得相应准驾车型驾驶证,具备驾驶技能和安全行车知识,参加定期安全教育培训。
第八条道路运输企业应当建立健全车辆管理制度,落实车辆安全管理责任,加强对驾驶员的管理和培训。
第四章驾驶员安全管理第九条驾驶员应当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行车,不得酒后驾驶、疲劳驾驶、超速行驶、超载运输。
第十条驾驶员应当参加定期体检,确保身体健康状况符合驾驶要求。
第十一条驾驶员应当接受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和技能,增强应急处置能力。
第五章道路安全管理第十二条各级交通运输部门应当加强对道路的养护和管理,确保道路安全畅通。
第十三条公安交警部门应当加强对道路的巡逻管控,严厉打击各类交通违法行为。
第十四条道路使用者应当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文明出行,不得占用应急车道、随意变道、逆行等。
第六章监督检查第十五条各级交通运输部门、公安交警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定期开展行车安全监督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
第十六条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依法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总则为保障铁路行车安全,防止事故发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铁路运输安全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国铁路实际,制定本制度。
二、安全管理制度1. 人员管理(1)铁路行车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持证上岗。
(2)铁路行车人员应定期接受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和业务技能。
(3)铁路行车人员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行车安全。
2. 设备管理(1)铁路行车设备应定期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设备状态良好。
(2)铁路行车设备出现故障时,应及时排除,防止事故发生。
(3)铁路行车设备更新改造,应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3. 行车组织管理(1)铁路行车组织应遵循科学合理、安全可靠的原则,确保行车顺畅。
(2)铁路行车组织应严格执行调度命令,确保行车安全。
(3)铁路行车组织应加强监控,及时发现并处理行车中的安全隐患。
4. 铁路安全保护区管理(1)禁止在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内烧荒、放养牲畜、种植影响铁路线路安全和行车瞭望的树木等植物。
(2)禁止向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排污、倾倒垃圾以及其他危害铁路安全的物质。
(3)在铁路线路两侧建造、设立生产、加工、储存或者销售易燃、易爆或者放射性物品等危险物品的场所、仓库,应当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规定的安全防护距离。
5. 行车安全检查(1)铁路行车安全检查应定期进行,确保行车安全。
(2)行车安全检查应包括设备检查、人员检查、现场检查等。
(3)行车安全检查发现安全隐患,应立即整改,确保行车安全。
6. 事故处理(1)铁路行车事故发生后,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防止事故扩大。
(2)铁路行车事故调查处理应依法依规进行,查明事故原因,追究责任。
(3)铁路行车事故处理结果应及时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三、责任追究1. 铁路行车人员违反本制度规定,造成事故的,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2. 铁路行车管理人员未履行安全管理职责,造成事故的,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3. 铁路行车设备维护保养不到位,造成事故的,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行车的安全管理规定炼钢行车负责炼钢工艺的起重整个过程,涉及操作和维修。
为了确保行车的正常运行,保证生产。
特作如下管理规定。
一.行车操作安全要求:1) 每台起重机必须有持有关部门确认的司机操作证的专职司机操作。
2) 行车工必须年满____岁,具有初中以上的文化程度,经医务部门检查确认身体合格者。
必须经过专门培训,实习期一般不少于两个月,由安技部门对其进行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术的考试,成绩合格者发给行车工操作证,方可独立操作行车。
3) 没有行车操作证者严禁操作行车,助手和徒工必须在有经验师傅监督和指导下操作行车。
4) 行车工必须熟悉以下基本知识:1.行车各机构及其部件的构造、工作原理和功能。
2.行车电气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功能及其电路系统的控制原理。
3.行车的安全操作规程、使用及维护保养知识,特别注意“十不吊”。
4.指挥者的指挥信号。
6) 操作应按指挥信号进行,并应与指挥者密切合作。
对紧急停车信号,应立即执行。
7)当确认起重机上或其周围无人时,才可闭合主电源。
如果电源断路装置上加锁或有标牌时应由有关人员除掉后才能闭合主电源。
执行操作。
必须和维修人员充分交流、配合。
8)认真执行行车交接班制度、点检制度。
认真执行行车的应急预案.二.行车维修的安全要求:1) 行车维修工必须年满____岁,具有初中以上的文化程度,经医务部门检查确认身体合格者。
行车维修必须经过专门培训,实习期一般不少于三个月,由安技、劳动部门部门对其进行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术的考试,成绩合格者获取维修操作证,方可独立维修操作行车。
2)行车维修必须具备以下基本知识:1.电工的维修知识,钳工的维修知识。
2.行车各机构及其部件的构造、工作原理和功能。
3.行车维修的安全操作规程,使用及维护保养知识。
4.行车维修的监护制度。
挂牌制度。
3)行车维修认真执行点检制度,维修安全操作规程,高空维修监护制度。
维修值班的交接制度4)认真作好维修记录,备品备件的保管工作。
电机车行车管理规定一、道路行驶规定1. 电动车驾驶人应按照交通规则,遵守道路交通信号灯的指示,按照规定的车速行驶。
2. 电动车驾驶人不得在人行道、非机动车道、非指定区域内行驶。
3. 电动车驾驶人不得骑乘车辆时从事其他妨碍安全的行为,如逆行、抢行、超速行驶等。
4. 电动车驾驶人不得在机动车道内停车,应停放在指定停车区域。
5. 电动车驾驶人行驶在车辆通行道上时,应确保车辆灯光齐全,并开启前灯和尾灯。
6. 电动车在道路上行驶时,驾驶人应时刻保持注意力集中,避免分神驾驶。
二、安全装备规定1. 电动车驾驶人应戴安全帽,并确保安全帽合格、正常使用。
2. 电动车应配备前后灯、刹车灯、转向灯等灯光设备,保证夜间和雨天行驶的安全性。
3. 电动车应配备正常工作的刹车装置、喇叭等设备,以确保行车安全。
4. 电动车驾驶人应保持车辆清洁,并确保车辆标识完好。
三、限制规定1. 电动车驾驶人不得将电动车作为装载物品的工具,不得高速行驶、载人超员。
2. 电动车驾驶人不得在人流密集的区域内行驶,不得在禁止行驶的区域内停车。
3. 电动车驾驶人不得擅自改装电动车,不得更换动力系统、车架等关键部件。
4. 电动车驾驶人不得在公共场所或他人私人财产上停车。
5. 电动车驾驶人应尊重行人权益,避免与行人发生冲突或危险。
四、违规处理措施1. 发现电动车驾驶人违反行车管理规定的,有关部门可对其进行批评教育。
2. 对于严重违规行为,如逆行、抢行、超速行驶等,有关部门可对其处以罚款、扣分等处罚措施。
3. 对于重大交通事故造成人员伤亡的,有关部门应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4. 对于多次违反行车管理规定的电动车驾驶人,有关部门可暂扣或吊销其电动车驾驶证。
5. 对于违反行车管理规定行为造成其他人财产损失的,电动车驾驶人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五、宣传教育措施1. 有关部门应加强对电动车驾驶人的宣传教育,提高其安全意识和交通法规的知识。
2. 社区、学校等场所应组织电动车驾驶人培训,加强其安全驾驶技能的培养。
安全行车管理规定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维护交通秩序,保障道路交通安全,保护行人和车辆安全,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所有机动车驾驶员和行人。
第三条驾驶员在驾驶车辆时,应遵守交通法律法规,严格遵循道路交通规则。
第四条行人应遵守交通信号,依法横穿道路。
第二章驾驶员管理第五条驾驶员应取得合法的驾驶证,并随身携带。
第六条驾驶员在上路之前,应检查车辆的行驶证、驾驶证和保险等证明文件的有效性。
第七条驾驶员不得酒驾、毒驾、疲劳驾驶,不得使用手机、耳机等影响驾驶安全的设备。
第八条驾驶员在驾驶车辆时,应保持专注,不得在驾驶过程中进行其他活动,如吃东西、化妆等。
第九条驾驶员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应及时采取应急措施,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第十条驾驶员在驾驶高速公路时,应按照规定的车速行驶,不得超速行驶。
第三章行人管理第十一条行人应遵守交通信号,按照交通规则横穿道路。
第十二条行人在行走时应走人行道,没有人行道的情况下,应尽量走靠边并注意安全。
第十三条行人在夜间行走时,应当佩戴明亮的衣物,使用反光器材,提高自身的可见性。
第十四条行人不得在道路上玩耍、穿梭,追逐或进行其他危险行为。
第十五条行人不得携带大型物件,妨碍其他车辆和行人的正常通行。
第四章交通信号管理第十六条交通信号应按照规定的时间和顺序亮起,驾驶员和行人应严格遵守信号规定。
第十七条交通信号坏了的时候,交警应及时进行维修,驾驶员和行人应相互让行,并慢慢通行。
第五章事故处理第十八条发生交通事故时,驾驶员应立即停车,保护现场,不得擅自离开。
第十九条发生人身伤害的交通事故时,驾驶员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为伤员提供援助。
第二十条发生交通事故的双方应协商处理,如无法协商,应及时报警,等待交警处理。
第二十一条发生交通事故后,相关的证据和情况应当及时记录下来,以备调查。
第六章处罚第二十二条驾驶员违反本规定的,由交警部门给予警告、罚款或者吊销驾驶证的处罚。
第二十三条行人违反本规定的,由交警部门给予警告、罚款或者行政拘留的处罚。
安全行车路检路查的管理规定范文一、总则为了加强车辆安全管理,确保驾驶员和乘客的安全出行,提出以下安全行车路检路查的管理规定,以保证车辆在道路上的正常运行和有效的安全防护。
二、安全行车规范1. 驾驶员应当按照道路交通规则,遵守交通信号,不得违规超车、闯红灯等危险行为,确保车辆行车安全。
2. 驾驶员应当保持良好的驾驶习惯,不疲劳驾驶,不酒后驾驶,不使用手机等影响驾驶的电子设备。
3. 驾驶员应当保持车辆良好的状态,及时检查和维护车辆,保证车辆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能。
三、安全路检要求1. 定期维护和检查路面,及时修复道路缺陷,确保道路平整、无障碍。
2. 定期维护和检查交通信号设施,确保信号灯、路标等设施齐全、正常运行。
3. 设置合理的交通标志和标线,提醒驾驶员注意交通安全。
4. 常态化巡逻,加强道路监测,发现交通违法行为及时处理,保障道路交通秩序。
四、路查工作要求1. 建立健全的路查制度,明确路查场所、时间和标准,确保路查工作的有效开展。
2. 配备专业的路查人员,他们应接受相关培训,熟悉车辆安全检查的要求和方法。
3. 对路查人员进行严格管理,确保他们认真履行职责,不徇私舞弊,不滥用权力。
4. 路查人员应当具备良好的服务意识,与驾驶员进行良好的沟通,解答驾驶员的疑问,帮助他们提升安全意识和驾驶技能。
五、路查项目和标准1. 车辆外观检查:检查车辆是否损坏、变形,是否有严重的漏油等现象。
2. 车辆底盘检查:检查车辆底盘是否有明显的损坏、锈蚀等情况。
3. 车辆动力系统检查:检查发动机、变速器等动力系统是否正常运行,是否有异常声音和异常振动。
4. 制动系统检查:检查制动系统是否正常、灵敏,刹车距离是否正常。
5. 轮胎检查:检查轮胎磨损情况、气压是否正常,是否存在裂纹等安全隐患。
6. 灯光检查:检查车辆前后灯光是否正常,是否能够清晰照亮道路。
7. 安全设施检查:检查车辆是否配备安全带、灭火器、警示牌等必要的安全设施。
一、目的为了确保行车安全、高效、有序,规范行车管理,提高行车服务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车辆及驾驶员。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行车管理部门:负责制定、修订、实施行车管理制度,监督、检查行车管理工作,处理行车事故。
2. 驾驶员:负责车辆的驾驶、维护和保养,遵守行车规定,确保行车安全。
3. 乘客:遵守乘车秩序,文明乘车,爱护车辆设施。
四、行车管理制度1. 驾驶员管理(1)驾驶员必须持有有效的驾驶证,熟悉车辆性能和操作规程。
(2)驾驶员应定期参加公司组织的培训,提高驾驶技能和安全意识。
(3)驾驶员应按时参加体检,确保身体健康,符合驾驶条件。
(4)驾驶员应遵守交通法规,不得酒后驾驶、疲劳驾驶。
2. 车辆管理(1)车辆应保持良好的技术状况,定期进行保养和维修。
(2)车辆应配备齐全的安全设施,如灭火器、三角警示牌等。
(3)驾驶员应熟悉车辆性能,不得擅自改装车辆。
3. 行车秩序(1)驾驶员应按照规定的路线、时间行驶,不得随意变更。
(2)驾驶员应保持车距,遵守交通信号,礼让行人。
(3)驾驶员应文明驾驶,不得乱鸣喇叭、超速、超车。
4. 乘客服务(1)驾驶员应热情服务,文明用语,主动帮助乘客上下车。
(2)驾驶员应保持车内整洁,不得吸烟、乱扔垃圾。
(3)驾驶员应妥善保管乘客物品,不得私自拿取。
5. 应急处理(1)驾驶员应熟悉应急处理程序,遇到突发事件能及时采取措施。
(2)驾驶员应配合相关部门处理行车事故,如实提供情况。
(3)驾驶员应积极参加公司组织的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五、奖惩措施1. 对遵守本制度、行车安全、服务优质的驾驶员,公司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违反本制度、行车安全、服务差的驾驶员,公司给予批评教育、经济处罚等处理。
六、附则1. 本制度由公司行车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确保厂区行车安全,提高行车效率,维护厂区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厂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厂区内所有机动车、非机动车及行人。
第三条厂区行车管理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
第四条厂区行车管理部门负责本规定的制定、解释和实施,并负责对厂区行车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章行车基本要求第五条厂区内所有机动车、非机动车及行人必须遵守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和交通标线。
第六条机动车驾驶员必须取得相应的驾驶证,并确保车辆符合安全技术标准。
第七条机动车、非机动车及行人必须按照规定路线行驶,不得随意变更车道。
第八条机动车、非机动车及行人必须遵守以下行车规定:(一)在厂区道路上行驶时,必须靠右侧行驶,不得逆行。
(二)在厂区道路上行驶时,必须保持安全车距,不得超车。
(三)在厂区道路上行驶时,不得在交叉路口、转弯处、陡坡、下坡等危险路段超车。
(四)在厂区道路上行驶时,不得在道路上随意停放车辆。
(五)在厂区道路上行驶时,不得占用消防通道、紧急通道。
第三章机动车行车规定第九条机动车驾驶员必须遵守以下行车规定:(一)驾驶机动车前,必须检查车辆的安全性能,确保车辆状况良好。
(二)驾驶机动车时,必须佩戴安全头盔,并系好安全带。
(三)驾驶机动车时,不得酒后驾驶、疲劳驾驶、超速行驶、闯红灯、逆向行驶等违法行为。
(四)驾驶机动车时,不得驾驶报废、拼装、非法改装的机动车。
(五)驾驶机动车时,不得在厂区内鸣喇叭、追逐竞驶、擅自改变车辆行驶路线。
第十条机动车停放规定:(一)机动车必须按照指定的停车场或停车位停放,不得随意停放。
(二)机动车停放时,必须按照规定方向停放,不得逆向停放。
(三)机动车停放时,不得占用消防通道、紧急通道。
第四章非机动车及行人行车规定第十一条非机动车及行人必须遵守以下行车规定:(一)非机动车行驶时,必须靠右侧行驶,不得逆行。
(二)非机动车行驶时,必须遵守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和交通标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