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案》七年级上册_闽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172.50 KB
- 文档页数:59
初中闽教版信息技术教案1. 了解信息技术的概念和应用领域,理解信息技术的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 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包括开关机、操作界面熟悉、文件基本操作等。
3. 学会使用搜索引擎,进行信息检索和资料收集。
4.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信息技术的概念和发展2. 计算机的基本操作3. 搜索引擎的使用4. 信息检索和资料收集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引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 讲解信息技术的概念和发展:教师通过讲解,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定义、发展历程和现状,理解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3. 计算机基本操作练习:学生分组进行计算机基本操作练习,包括开关机、操作界面熟悉、文件基本操作等。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搜索引擎的使用:教师讲解搜索引擎的基本使用方法,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学会使用搜索引擎进行信息检索和资料收集。
5. 信息检索和资料收集:学生分组进行信息检索和资料收集,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6. 总结与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收获。
同时,教师提出拓展任务,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信息技术的概念和发展,引导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
2.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计算机基本操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进行信息检索和资料收集,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练习成果:检查学生计算机操作练习和信息检索成果,评价学生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反馈意见,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改进方向。
六、教学资源1. 教材:闽教版《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2. 计算机设备:保证每名学生都能进行实践操作3. 网络资源:搜索引擎、相关网站等七、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八、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展示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引发学生兴趣,激发学习动机。
活动一话说信息技术应用(一)教学目标:1、通过感受和描述身边的信息,感知信息。
2、了解信息的概念及其特征。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了解信息及其特征教学难点:了解信息的概念及其特征。
教学方法:1、例子、问题导学法:通过展示例子和案例,由问题引导思考、分析讨论、解释身边的信息,信息的特征,以及信息技术的应用。
2、演示讲授法:通过演示、讲解介绍信息的基本特征。
3、比赛教学、小组合作教学法。
4、交流法,任务驱动法。
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教学过程:话说信息技术应用(二)教学目标:3、通过信息技术带来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的变化。
4、能正确认识信息技术对社会产生的影响。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了解信息技术及其发展,能正确认识信息技术对社会产生的影响。
教学难点:了解信息的概念及其特征。
教学方法:5、演示讲授法:通过演示、讲解介绍信息技术的应用。
6、比赛教学、小组合作教学法:通过小组合作、比赛激励,完成和推动教学任务。
7、任务驱动法:通过任务,驱动信息及信息技术应用的教学。
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活动二“探索信息编码”教案一、教学目标1.体验信息编码的过程,了解信息编码基本原理2.初步了解二进制数、ASCIl编码、汉字编码等汁算机中的信息编码。
3.了解条形码、常用的信息编码及其应用。
4.体验信息编码的应用,建立使用信息编码解决工作生活中的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
体验信息编码的过程。
了解信息编码基本原理;了解计算机中的信息编码以及生活中常用信息编码的应用。
2.教学难点。
了解信息编码的基本原理及意义;了解计算机中的信息编码以及生活中常用信息编码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讲授信息编码原理、二进制及ASCIl码等相关信息编码知识。
小组协作学习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由小组协作、讨论、思考并回答问题,协作完成体验信息编码的练习,寻找常用的信息编码应用例子,从而完成教学。
观察、讨论法:观察不同的应用例子、展示的内容,讨论分析信息编码案例,推动教学。
1.教师演示操作,学生动手练习。
在演示过是中教师先演示不处理数据就排序出错后引导学生分析出错的原因。
(1)准备数据。
由于将单元格合并,无法进行排序,需要先取消所有合并的单元格。
取消合并单元格后,表格中出现了空白行,需要删除空白行。
降水量和最大降水量数据是函数计算的结果,如果直接进行排序,数据的单元格地址发生变化,将导致函数的计算结果错误,因此,需要先保存函数的计算结果,再进行排序。
○1选中并复制F4:G21单元格区域。
○2单击“开始”选项卡中的“粘贴”按钮,打开粘贴选项,选择“粘贴数值”中的“值”,再按回车键确定。
○3删除整点降水量数据,取消所有合并单元格,删除空自行,把“地区”列的内容补充完整。
(2)按单关键字进行排序。
○1选择F列中F3到F20中的任意单元格。
○2选择“数据”选项卡,单击“升序”按钮,表格中的数据按降水量数值由小到大排序。
(3)按多关键字进行排序。
Excel提供了按多关键字排序的功能可先按“最高气温”数据升序排列,当“最高气温”数据相同时,按“降水量”数据升序排列,当“降水量”数据又相同时,再按照“空气污染指数”数据升序排列。
○1选择需要排序的数据区城A2:H20.○2选择“数据”选项卡,单击“排序”按钮,打开“排序”对话框。
○3在“排序”对话框中,勾选“数据包含标题”,则标题行不参与排序。
单击“添加条件”按钮,添加多个关键字。
依次设置主要关键字“最高气温(C)”、次要关键字“降水量(mm)”、次要关键字“空气污染指数”。
○4单击“确定”按钮完成排序,在看按多关键字排序后的结果。
2.总结排序操作的注意事项和排序的意义。
课题:活动一:话说信息技术应用教学目标:1.通过感受和描述身边的信息,感知信息,了解信息的概念及其特征。
2.了解信息技术及其发展过程。
3.感受信息技术带来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的变化。
4.能正确认识信息技术对社会产生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信息及其特征、信息技术及其发展,能正确认识信息技术对社会产生的影响。
2.教学难点:了解信息的概念及其特征。
教学准备:1.教学环境:计算机网络教室、互联网环境、转播控制系统。
2.资源准备:课件、《感觉剥夺实验》故事、课前布置学生查阅并完成表1-1、《数字化跑道》视频、近代信息技术的实例图片、增强现实技术图片、增强现实技术图片、云计算图片。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1、展示图片: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小朋友与妈妈通视频电话、网络购物、汉字激光照排。
2、让学生指认图片,解释其展示的信息技术的应用。
3、提问:你能不能举些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使用信息技术的例子呢?4、出示三个任务,说明通过三个任务来探讨什么是信息,什么是信息技术?任务一:探讨信息的奥秘任务二:纵观信息技术发展接受老师的问题,讨论、思考并回答问题倾听老师讲述,接受课题让学生明确今天的时代就是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人类离不开信息 1、课件显示任务一:探讨信息的奥秘。
2、课件展示,并讲故事:《感觉剥夺实验》3、提出问题:请问案例想告诉我们什么呢?引导学生思考并激励学生回答。
4、倾听学生的发言,适当点评,课件显示小结:(1)信息很重要,人类离不开信息(2)人类可利用的资源有三种:物质、能量、信息5、提问:说说你身边每天都接触到、应用到哪些呢?6、激励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2~P3的“五光十色看‘信息’”,回答问题7、教师进行总结,课件显示:我们生活在一个丰富多彩的信息世界里,每一天都在与信息打交道。
人类离不开信息!接受任务倾听老师讲述思考并回答问题。
倾听老师的点评与小结。
阅读教材,思考、寻找身边的信息,积极参与回答活动,参与组与组抢答赛的评价活动,学会倾听他人汇报。
第一单元信息与信息技术第一节感受信息世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信息的概念,懂得什么是信息。
2、了解信息的几种典型特征及其表现。
3、知道信息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以及懂得利用信息为人类服务。
过程与方法:能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利用信息解决问题,并能根据信息的特征对自己所获取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进行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够认识到信息对人类的重要性。
2、能够辨别信息的真伪性。
自觉抵制不良信息。
3、激发信息技术的兴趣,养成主动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态度和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信息的本质概念。
难点:信息的概念和特征。
教学过程:一、导出信息的概念1、问题导入:同学们,我们经常听到现在是信息时代,那么,什么是信息呢?(多媒体图片和录像:古代烽火台信息的传递、一些商品的商标等例子)你们从这些图片中能了解什么东西?你们还能举出其他例子吗?2、总结归纳“信息”的概念:刚才大家从图片、影像和文字中感受到的东西就是我们从这些媒体中得到的信息。
事实上,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无时无刻都在接触信息。
教材没有给出信息的标准定义,你能通过网络找找别人是怎么给“信息”下的定义吗?多找几个,并写明你最喜欢哪个定义。
提出信息的概念。
信息指的是用语言、文字、图像、声音等所表示的内容,它涉及人类所有的活动。
3、信息的形式我们刚刚看到的有哪些形式的信息呢?学生回答:有图形图像信息、有声音信息、还有影视信息等等。
二、阅读P4知识窗五次信息革命 1.语言的诞生 2.文字的创造 3.造纸,印刷术的发明4.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等的出现 5.微电子技术,电子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三、引导探索信息的特征1、我们会发现,信息有一些共同的特征。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信息有哪些特征?怎样才是信息呢?特征一:当我们在传递信息时,有的要通过纸张来传递,有的是刻在光碟上,还有的是靠我们的大脑来记忆存储信息,当我们需要信息时,就从这些存储信息的载体获取信息。
不管我们怎样传递信息,信息总是要依附在一定的介质上,这说明信息有怎样的特性呢?学生回答:依附性可存储性特征二:同学们,当你们有一个好消息的时候,你们会怎样?学生回答:我们会告诉身边的好朋友或亲人。
对了,你们的好消息这时就是信息,这个信息马上会一传十,十传百。
这说明信息可以用来怎样?学生回答:可传递。
对了,信息具有传递性。
特征三:提问:假如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彼此交换,那你我各自有多少个苹果?学生回答:各一个。
再次提问: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彼此交换,我们每人有多少种思想?学生回答:两种思想。
我们在交换思想时也即在交换信息,信息在我们之间传递着。
这说明信息是可以共享的,也就是信息的其中一个特征:共享性。
总结:所有的信息都具有这三种特征,是哪三种呢?学生回答:依附性、传递性、共享性。
除此之外信息还具有可转换、可处理、可利用等特征。
讨论信息的作用下面有两个例子,请同学们讨论,信息可以给我们带来怎样的作用?例子1:明天是星期天,小明一家计划出去爬山游玩,但是今天一直下着小雨,小明一家不能确定明天是否依然维持着今天这样的天气或者下得更大。
他们看来天气预报说明天艳阳高照,是个出行的好天气,小明一家第二天放心地依计划行事,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周末。
例子2:一种新品种的苹果在上世纪90年代末刚开始一斤能卖十几二十块钱,这个信息传递开来,很多果农争相在自己的苹果园里都载上这种苹果,结果几年后,苹果成熟了,价格却跌到一斤几块甚至几毛钱,绝大部分果农都亏了血本。
学生讨论两个例子的不同作用。
看来,正确的信息能够给我们带来好的正面作用,为我们服务。
相反,错误的信息会给我们带来危害。
信息有正反两方面,我们要正确辨别信息的真伪,让信息为我们服务。
四、知识应用进行讨论活动完成下面的题目:要求:根据你所学习的知识,回答下面6道单选题。
把你的答案填写在下方的答题表格中。
1.北京时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县发生8.0级地震。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全国上下迅速动员,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开展了紧急有序的救灾工作,使灾害损失降到最低。
在这个过程中,主要体现了信息的A.载体依附性B.价值性C.不完全性D.真伪性2.下列选项中,属于信息的是A.赶赴灾区的解放军战士B.在现场报道的电视台记者C.救灾指挥部的总指挥员D.新浪网滚动播出的地震伤亡情况3.通过广播和电视跟踪报道北京奥运圣火在福建的传递盛况,其主要的信息载体形式有A.声音和文字B.声音和视频C.文字和动画D.声音和动画4.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实况视频在因特网上传播,世界各地都能通过网络及时了解会议情况。
这主要归功于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A.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B.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C.第四次信息技术革命D.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5.用计算机制作模拟汽车碰撞的全过程,这里应用了信息技术的A.虚拟现实技术B.语音技术C.GPS 全球定位D.生物技术6.下列属于现代通信技术应用的是A.飞鸽传书B.移动电话C.烽火狼烟D.动画制作教学反思:第二节信息编码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编码。
2.了解常见信息编码方式。
3.了解编码和解码的基本过程。
4.知道计算机内部处理信息是用二进制表示。
过程与方法:通过游戏和对生活中常见编码的讨论,了解常见的编码方式及其对信息处理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游戏体会信息编码活动的过程,感受信息编码给社会和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
教学重点、难点(1)知道计算机内部处理信息是用二进制表示。
(2)了解常见的编码方式及其对信息处理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知道什么是编码:(1)游戏1:热身活动1、听口令做动作:教师通过喊口令,请学生做动作。
2、看符号做动作:请学生看电脑屏幕上的符号做动作。
3、归纳:什么是“编码”。
(2)通过生活中的编码实例,体会编码给社会和人类生活带来的影响。
二、了解编码的基本过程:游戏2:“识别动物”游戏1、给出8种动物,请学生根据动物的特征(有角、长尾、食肉、大体型)填写动物特征表。
2、给出动物的特征,让学生“识别”出是哪种动物。
3、归纳:(1)编码与解码的过程:在“识别动物”的游戏中,第一步,我们选择和组合代表动物特征的一组数字就是一般意义上的编码过程;第二步,通过查看编码表,识别出该动物就是解码的过程。
(2)编码对信息处理的意义:提高处理信息的效率。
三、了解计算机内部处理信息的方式:(1)了解计算机可以处理数字、文字、图像、声音等不同的信息,无论什么形式的信息,在计算机中都是用二进制编码表示,这样计算机才能判别信息、处理信息。
(2)游戏3:“手指”游戏:1、学生从小手指开始,在每个手指上分别标注1,2,4,8,16,然后通过伸手指来表示数值。
2、归纳:十进制数的二进制编码表示方法,和二进制的特点“逢二进一”。
(3)了解除了十进制数有二进制编码外,字符也普遍采用的是ASCII 码,每个汉字也有个二进制编码,叫汉字国际码。
(4)游戏4:“猜二进制编码表示的信息”1、分组查看ASCII表,全班拼出二进制编码表示的I know,I can的信息。
2、归纳:计算机中所处理的一切信息都要转化成二进制才能进行传播和交流,用二进制表示各种信息,也就是计算机内部信息的编码。
计算机编码和解码都是通过预先编制的程序自动完成的。
四、小结。
(1)通过游戏和对生活中常见编码的讨论,了解常见的编码方式及其对信息处理的意义。
(2)通过游戏体会信息编码活动的过程,感受信息编码给社会和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
教学反思:第三节信息技术与我们的生活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以及个人生活与学习的影响。
2、认识信息技术引发的新矛盾和新问题。
3、认识技术的两面性,形成对待技术的正确方法。
过程与方法:探讨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以及个人生活与学习的影响。
能利用现代信息交流渠道广泛地开展合作,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
了解信息技术可能带来的不利于身心健康的因素。
养成健康使用信息技术的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验信息技术给学习和生活带来的变化。
2、体验信息技术给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
3、能够用辩证的态度对待信息技术。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信息技术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有利的);难点:学生通过讨论体验信息技术对我们的生活的有利影响。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1、观看神州七号发射升空,体验使用到的技术;网上下载视频—神州七号发射升空并演示整个升空过程;过程中要突出火箭发射升空原理:倒计时结束前,导流槽已注满水,以减少火箭火焰对发射架的损害。
在倒计时归零后,点火口令发出,火箭尾喷口喷出的燃料被点燃,火箭缓缓离开发射架。
火箭起飞后,在控制系统的作用下,火箭将完成程序转弯,由垂直飞行转为向东南方飞行。
随着火箭的高度越来越高,可以抛掉已经用完燃料的箭体以减轻重量。
四个捆绑式助推火箭最先被抛掉。
然后第一级火箭发动关机,失去动力的火箭在惯性作用下继续上升,紧接着第二级火箭开机,火箭重新加速冲向太空。
在这期间,火箭飞行轨迹下方的各个测控站都密切监视着火箭的运行轨迹,并与理论轨迹相比对。
如有偏离,则将向火箭发出指令,做出姿态修正。
当火箭到达入轨点时,飞船与第二级火箭分离。
飞船进入轨道。
从这以后,发射场系统的工作就结束了,后续的工作交由测控通信系统和地面指挥控制中心来完成。
二、新课1、什么是信息技术?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导出信息技术的含义;分析神七发射升空整个过程中如果应用信息技术的,得出:信息技术就是“获取、加工、存储、传递、利用信息的技术”;2、信息技术的发展(游戏)请一位同学上来,给他一张纸条写着“你吃饭了吗?”请他先用肢体语言表达,在用语言表达(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在用文字表达(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最后把复印好的纸条信息给所有学生(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请学生分析各种表达方式的的利弊,导出信息技术的前3次革命;播放多媒体教学课件认识第四次和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最后提出信息技术还将继续发展并导出下一话题——信息技术对我们生活的影响;3、请学生分组讨论信息技术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有利的)根据学生汇报情况总结出:远程教育;电子商务;远程医疗;交通便捷;虚拟现实技术等。
三、拓展延伸:调查信息技术对社会的作用。
技术永远是一把双刃剑,在让人类获得利益的同时,也会给人类带来新问题,信息技术了不例外。
因特网是一个完全开放的环境,任何团体和个人都可以通过因特网传送和获取信息。
但是这种开放的特征也面临者病毒、黑客、网络陷阱等安全问题。
请问同学们你们的计算机是否曾感染过病毒?是否造成了损失?又是如何解决的?学生:……。
除了“开放”与“安全”这对矛盾外,还有“共享”与“尊重”“自由”与“规则”“虚拟”与“现实”等矛盾,请同学们发表自己对这些矛盾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