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侧孔T管在胆囊肝总管吻合术中的应用-论文
- 格式:pdf
- 大小:290.42 KB
- 文档页数:4
手术记录手术日期:术前诊断:肝内外胆管结石,stone of the intra and extra bile duct术后诊断:肝内外胆管结石,stone of the intra and extra bile duct手术方式:胆总管探查术,左肝外叶切除术,T管引流术Exploration of common bile duct, Hepatectomy for left lateral lobe, T-tube drainage.手术人员:麻醉方式:插管全麻 general anesthesia麻醉人员:术中所见:术中见胆囊切除术后改变,腹腔内粘连明显,左肝纤维化,胆总管扩张约2cm。
打开胆总管可见多发结石,最大直径约1.5cm,左肝管内亦可及多枚结石,最大约 1.0cm,右肝管未及结石。
手术经过:1.平卧位,气插全麻,常规消毒铺巾。
2.取上腹部到L形切口,上至剑突下,下平脐水平,逐层进腹。
3.分离腹腔内粘连后,探查腹腔,见胆总管扩张成囊状,左肝纤维化明显,拟行胆总管切开取石,左肝外叶切除术。
4.细针试穿胆总管,抽得胆汁送培养,后缝两针牵引线,在牵引线间切开胆总管前壁,经胆管切口用取石钳取出胆总管内结石,用F-10号导尿管和金属探子,探查发现胆总管下端通畅。
5.切断肝圆韧带,近腹前壁剪开镰状韧带,分离至肝顶部处,将左外叶向下轻推,近肝面剪开左冠状韧带,切断左三角韧带。
6.在镰状韧带左侧0.5cm处切开肝包膜,用彭氏多功能解剖器分开肝实质,遇血管逐一结扎,切断左外门静脉支,左外叶肝动脉和肝胆管,在左冠状韧带起始部深面切断肝左静脉。
肝左外叶切除后创面彻底止血。
肝切除中采用肝门血流阻断法,共一次,时间为10分钟。
经左肝创面胆管断端,用取石钳取石后,缝合胆管断端。
7.将T管置于胆总管内缝合胆管切口,经T管注入生理盐水,见胆总管及肝创面无渗漏。
经T形管行胆道造影,发现胆管结构清楚,胆总管下端通畅,未见结石影。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右副肝管的处理(附4例报告)于泉波;李明;吴爱宁;赵辉;朱晓波;何楠楠【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发现有副肝管的处理方法,降低LC术后并发症.方法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5-01~2010-12行LC术中发现右侧副肝管的4例患者病历资料.结果本组患者3例术中处理,1例术中给予保留,术后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 LC术中发现右副肝管,明确诊断并给予合理的处理,能避免术后不良后果的发生.【期刊名称】《实用医药杂志》【年(卷),期】2011(028)012【总页数】2页(P1065-1066)【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右副肝管【作者】于泉波;李明;吴爱宁;赵辉;朱晓波;何楠楠【作者单位】475003河南开封,155医院普通外科;475003河南开封,155医院普通外科;475003河南开封,155医院普通外科;475003河南开封,155医院普通外科;475003河南开封,155医院普通外科;475003河南开封,155医院普通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7.4;R616.5笔者所在医院2005-01~2010-12共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3000余例,术中发现并确认的右侧副肝管仅4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例1 女,42岁。
因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入院行LC。
手术过程中顺利解剖出胆囊管、胆囊动脉用hem-lok夹夹闭后切断,沿胆囊壶腹向上分离胆囊颈时切断纤维组织见一直径约3 mm管道有少量胆汁流出,于是将胆囊从胆囊床游离完毕后,将该漏胆汁管道插入输尿管导管用稀释到30%~40%的复方泛影葡胺造影检查,证实该管道为右侧副肝管,经肝内与右侧肝管相通,给予hemo-lock夹夹闭其残端。
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术后4 d复查肝功正常出院,随访1年患者无并发症发生。
例2 男,57岁,因间断右上腹疼痛3年,加重1 d入院,术前诊断: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
行LC,术中分离胆囊三角,解剖清晰并分别用hemolock夹夹闭胆囊管、胆囊动脉,在处理胆囊床时发现有有少量胆汁不断流出,腹腔镜下探查未发现胆汁来源,遂开腹探查发现有一管道直径约2.5 mm由右肝管下紧邻右肝管出肝,行造影检查证实为右副肝管,引流肝脏右前叶少量区域,探查左、右肝管、肝总管、胆总管位置正常,逐将右副肝管近端缝扎,关腹。
胆囊摘除并T管引流术后护理对伤口愈合的影响发表时间:2011-08-12T08:54:47.640Z 来源:《求医问药》2011年第6期供稿作者:尚士霞[导读] 目的:探讨胆囊摘除术后放置T管引流管对伤口愈合的护理。
尚士霞(湖北省十堰市郧县梅铺卫生院湖北十堰 442521)【摘要】目的:探讨胆囊摘除术后放置T管引流管对伤口愈合的护理。
方法:总结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20例胆囊摘除患者术后腹腔引流管的护理经验。
结果:120例患者中,术后1~3天拔出引流管的116例(96.7%),2例腹腔出血再次手术,2例胆漏进行有效引流,无1例死亡,患者术后恢复较好。
结论:加强术后T管引流管的护理对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促进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胆囊炎;手术;引流管;护理【中图分类号】R65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2523(2011)06-0040-01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饮食情况的改变,胆囊炎、胆囊结石等胆囊疾病发病率有所增加,逐渐成为普外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胆囊摘除术是治疗胆囊结石、胆囊炎的有效治疗方法,远期效果较满意,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恢复,通过胆管的代偿性扩张,可有效地维持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由于解剖特点及可能存在的复杂病变,术后常规放置T管腹腔引流管利于及时发现术后再出血、胆漏等并发症,因此,护理好引流口,保持引流口的干燥非常重要。
我院通过对T管引流的精心护理,患者的术后伤口愈合良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
1 临床资料我院于2009年1月~2011年1月共收治120例胆囊摘除术病例。
其中,男65例,女55例,年龄31~70岁,平均年龄(56.8±8.4)岁。
既往有慢性结石胆囊炎者35例。
胆结石45例,急性胆囊炎43例,胆囊息肉32例。
从发病到入院时间为6h~48h,所有患者均表现有明显的右上腹疼痛,有不同程度的肌紧张及反跳痛,大部分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白细胞水平增高;B超提示胆囊均明显肿大伴积液,胆囊壁增厚。
肝胆管、间置胆囊、十二指肠吻合术治疗梗阻性黄疸的体会韩国斌;崔守先;鄂彤光;苏兴伯;张洁民;姚海清;王修远;孙诗堂;张明山
【期刊名称】《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1990(0)2
【摘要】我们自1988至1989年应用肝胆管、间置胆囊、十二指肠吻合术治疗梗阻性黄疸4例,现将体会报告于下。
临床资料本组男3例,女1例,年龄14~55岁,其中先天性胆总管囊肿2例,男2例为中晚期胰头癌。
现病人均健在,不发烧,黄疸消退,多次吞钡检查无逆流,造影检查胆囊未显影,胆管通畅。
【总页数】1页(P21-21)
【作者】韩国斌;崔守先;鄂彤光;苏兴伯;张洁民;姚海清;王修远;孙诗堂;张明山【作者单位】齐齐哈尔医学院第二附院;齐齐哈尔医学院第二附院;齐齐哈尔医学院第一附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
【相关文献】
1.胆管十二指肠间置空肠吻合术治疗肝胆管结石21例临床观察 [J], 宗煜
2.间置空肠肝胆管十二指肠吻合术治疗胆道结石 [J], 王爱光;孟宪颖;韩光宏;葛晓军;孙学良;刘晓吉;白海光
3.胆管十二指肠间置空肠吻合术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观察 [J], 姚强
4.矩形瓣式间置空肠胆管十二指肠吻合术治疗肝胆管结石 [J], 孙洪顺
5.抗返流式间置空肠肝管十二指肠吻合术在肝胆管结石伴狭窄治疗中的应用 [J], 王小黑;王迎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胆总管切开引流术后T 型管的护理摘要:胆总管探查T 管引流术是外科治疗胆总管结石及良恶性病变引起胆道梗阻的主要手术方式和重要手段,且术后T 管护理是配合治疗成功的重要环节。
T形管用于引流胆汁,一端通向肝管,一端通向十二指肠,由腹壁戳口穿出体外接引流袋。
术后放置T 管的目的主要是减压、防止胆管黏膜水肿、胆管梗阻及引流残余胆汁。
其次是支撑作用,防止黏膜炎性渗出,造成胆管切开处粘连狭窄,更便于泥沙样结石的引流。
关键词:胆总管切开引流;T 型管;护理1. 术前护理给予低脂高蛋白饮食。
若病情急性发作应监测生命体征、尿量及腹痛情况,注意皮肤及巩膜有无黄染,粪便颜色有无变化,以确认胆道有无梗阻。
2. 术后携带T形管护理2.1 T形管选择:T形管应柔软无刺激并有充分引流和吸引的作用。
管长适合,引流管过长易造成扭曲,影响胆汁引流,过短将有碍患者翻身活动易脱落。
2.2 妥善固定与连接:必须牢固包扎和固定T 型管和引流袋,用橡皮筋、别针分别固定于患者衣物上,避免将T形管固定于床上,以防患者在翻身或活动时牵拉造成管道脱出。
患者翻身、活动时注意保护引流管,勿牵拉拔出引流管,同时引流管防扭曲打折、防脱。
昏迷或烦躁患者应有专人守护并约束其双手。
2.3 保持有效引流:T形管引流不畅的原因有:①T形管过长易造成扭曲、折叠。
②引流出泥沙样结石,造成引流管阻塞。
③引流液中有凝血、絮状物、沉淀物致使引流不畅等。
为保持引流通畅需做到以下几方面:防止引流管扭曲、折叠、受压;引流液中有血凝块、絮状物、泥沙样结石时要经常给予从近端向远端(即从上至下)挤捏引流管以促进引流通畅防止管道堵塞,必要时0.9%氯化钠注射液缓慢低压注入T 管冲洗或用50ml注射器负压抽吸,用力要适宜,以防引起胆管出血,以上操作均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注意体位的保持,防止引流液逆流;防止引流袋中引流液量过多及时倾倒,定期更换引流袋防止引流无效。
2.4 加强观察:严密观察并记录T形管引流出的胆汁的量、颜色、性状、有无出血及其通畅情况。
T管的作用及护理 Updated by Jack on December 25,2020 at 10:00 amT管的作用及护理编辑:李焕联日期:2001-10-10T管为乳胶制品,全长约40cm,有双臂伸出,形似T字。
一、作用凡施行总胆管切开取石或探查时,均需放一根T管引流,把胆管内的残余泥沙样结石及含毒素的胆汁排出体外,其目的是支撑胆道,引流胆汁,以减轻胆道因手术创伤而造成的水肿、炎症,并防止胆汁外流。
T管因有双臂插入引流管道或腔内不易滑出,偶亦做其他手术引流用。
二、护理在胆道手术中放T管引流的病人,术后T管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病人恢复的快慢,生命的安危,有赖于T管护理的正确与否,稍有不慎就会带来十分严重的后果,这是医生、护士、病人及家属都应共同注意的。
护理上要注意如下几点:1、T管固定要牢固,谨防脱出最重要。
万一脱出非要再次手术不可,更因胆汁渗入腹腔,形成胆汁性腹膜炎,给病人带来痛苦和危害。
因此,要在T管引出腹臂处与皮肤缝扎固定以防脱出:在病人没有完全清醒前,谨防病人把T管拉出来,也要防止病人翻身时把管脱出来。
对术后躁动不安的病人应有专人陪护或将其双手固定在床边;在T管上另接一根稍长的橡皮管,再连接床边的消毒袋上。
2、注意无菌。
衔接的皮管和引流袋均需消毒,每3天更换引流袋一次,连接的引流管长短、粗细应适中,不能太硬或太软。
置引流管的伤口应每天更换敷料并注意胆汁有否外流。
3、每天观察并记录胆汁的颜色、混浊度、气味,记录24小时引流总量。
在一般恢复顺利的病人胆汁量由少到多,再逐渐减少,胆汁的颜色由术后1-2天时的淡黄色逐渐变深,由混浊渐变澄清透明,呈金黄色。
4、若T管引出胆汁量突然增加,应疑有胆道下端阻塞的可能,如同时有胆汁混浊或有胆泥时,可用生理盐水+庆大霉素冲洗T管,长期带T管的病人也应定期冲洗(一般每周1-2次),冲洗时不能用力过猛或过快,以免引起胀痛及发热。
5、术后3-4天病人可坐起或逐渐下床活动,但不可把引流袋提得过高以免胆汁倒流进胆道,增加感染的机会。
DOI:10.19368/ki.2096-1782.2020.23.014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中夹闭T管的临床分析杨为中,周武元,李云玖,徐路徐州市肿瘤医院肝胆胰外科,江苏徐州221000[摘要]目的分析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中夹闭T管的临床有效性。
方法选择2019年1—12月该院收治的68例梗阻性黄疸患者为研究对象。
患者存在胆总管结石。
按照患者的就诊顺序,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4例。
患者均接受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
对照组开放T管,观察组夹闭T管。
分析结果。
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手术后第1天,ALP、y-GT、DBIL、TBIL、GPT、GOT指标明显更高[(133.26±11.28)U/L vs(148.52±12.26)U/L、(103.62±2.82)U/L vs(116.36±5.24)U/L,(56.42±13.22)滋mol/L vs(63.82±8.13)滋mol/L,(85.14±22.33)滋mol/L vs (106.52±7.78)滋mol/L、(85.14±22.26)U/L vs(108.25±22.26)U/L、(101.26±22.25)U/L vs(128.63±22.62)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41、12.484、2.780、5.272、4.281、5.030,P<0.05)。
两组患者手术后第3天以及第5天ALP、y-GT、DBIL、TBIL、GPT、GOT指标[(98.25±13.26)U/L vs(98.52±15.26)U/L、(77.63士8.52)U/L vs(75.26±6.93)U/L、(41.24士13.22)滋mol/L vs(40.88±11.22)滋mol/L,(84.42±13.77)滋mol/L vs(82.62±9.64)滋mol/L、(78.96±15.29)U/L vs(77.63±19.63)U/L、(96.36±15.28)U/L vs(95.66±23.25)U/L,(75.19±12.28)U/L vs(73.26±10.26)U/L、(73.62±4.29)U/L vs(72.51±4.48)U/L、(30.88±4.44)滋mol/L vs(29.13±4.32)滋mol/L、(63.29±11.44)滋mol/L vs(64.26±12.82)滋mol/L、(60.13±12.44)U/Lvs(56.26±12.28)U/L、(64.25±15.28)U/L vs(62.36±15.28)U/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PTCD管代替T管行胆总管一期缝合1例
周杰;刘成;唐宇竹
【期刊名称】《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2(033)008
【摘要】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作为低损伤性减压措施,简便、安全、成功率高,避免了在病情危重情况下的紧急手术,为择期彻底手术争取了时间.根据术中情况,以PTCD管代替T管行胆道一期缝合,减少患者带管时间,避免放置T管带来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现报道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肝胆外科收治1例如下.【总页数】1页(P142)
【作者】周杰;刘成;唐宇竹
【作者单位】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肝胆外科,云南昆明 650032;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肝胆外科,云南昆明 650032;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肝胆外科,云南昆明 650032【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57.4+1
【相关文献】
1.PTCD管代替T管行胆总管一期缝合1例 [J], 周杰;刘成;唐宇竹
2.胆总管结石患者行胆总管一期缝合及T管引流术的疗效比较 [J], 路文明;郭小平;王雷;赵婷
3.胆总管一期缝合和T管引流在行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于娇
4.腹腔镜胆总管一期缝合术与T管引流术的临床疗效比较 [J], 贾冉;钱叶本;张超;
戴伟;夏俊
5.双镜联合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后胆总管一期缝合与T管引流的效果比较 [J], 周玲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