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的半监督增量SVM学习算法
- 格式:pdf
- 大小:169.58 KB
- 文档页数:3
支持向量机的性能优化和改进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是一种常用的监督学习算法,广泛应用于模式识别、文本分类、图像处理等领域。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SVM存在一些性能上的瓶颈和问题。
为了进一步提高SVM的性能和效率,并解决其在大规模数据集上的不足,研究者们提出了多种优化和改进方法。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介绍SVM的性能优化和改进.一、硬间隔支持向量机硬间隔支持向量机是SVM的最基本形式,其目标是找到一个最优的超平面,将两个不同类别的样本点分隔开来。
然而,硬间隔支持向量机对数据的要求非常严苛,要求数据是线性可分的。
对于线性不可分的数据,就无法使用硬间隔SVM进行分类。
因此,研究者提出了软间隔支持向量机。
二、软间隔支持向量机软间隔支持向量机允许一定程度上的数据混合在分隔超平面的两侧,引入了一个松弛变量来控制分隔裕度。
这样能够更好地适应线性不可分的情况,并且对噪声数据有一定的容错性。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软间隔SVM的性能也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改进和优化。
三、核函数和非线性支持向量机在实际应用中,很多数据集是非线性可分的,使用线性支持向量机无法得到好的分类结果。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研究者们提出了核支持向量机。
核函数将数据从原始空间映射到高维特征空间,使得数据在高维空间中更容易线性可分。
常用的核函数有线性核函数、多项式核函数、高斯核函数等。
通过使用核函数,支持向量机可以处理更加复杂的分类问题,提高了分类性能。
四、多分类支持向量机支持向量机最初是用于二分类问题的,即将数据分成两个类别。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很多问题是多分类问题。
为了解决多分类问题,研究者们提出了多分类支持向量机。
常见的方法有一对一(One-vs-One)和一对多(One-vs-Rest)两种。
一对一方法将多类别问题转化为多个二分类问题,每次选取两个类别进行训练。
一对多方法则将多个类别中的一个作为正例,其余类别作为反例进行训练。
基于SVM的图像目标检测方法研究图像目标检测是计算机视觉领域中的重要问题之一。
它的目的是从图像中识别出特定的目标或物体,以实现自动化处理。
近年来,支持向量机(SVM)成为了目标检测中的重要算法之一,因为它可以在不需要复杂的预处理的情况下进行目标分类和定位。
一、SVM基本原理SVM是一种有监督的学习算法,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寻找能够清晰划分不同类别之间的超平面来进行分类。
这个超平面被称为决策边界,可以将不同类别的实例分开。
SVM的目标就是寻找到这个最优的超平面。
对于一个二分类问题,我们假设有$m$个样本组成的训练集$D={(x_1,y_1),(x_2,y_2),…,(x_m,y_m)}$,其中$x_i$是一个$n$维的向量,表示该样本在$n$个特征维度上的取值,$y_i$表示其所属的类别,$y_i=-1$或$1$。
SVM 的优化问题可以表达为:$$\begin{aligned} \min_{\omega,b}\frac{1}{2}\|\omega\|^2+C\sum_{i=1}^m\xi_i \\ s.t.~y_i(\omega x_i+b)\geq 1-\xi_i \\\xi_i\geq0,~i=1,2,…,m \end{aligned}$$其中,$\omega$是一个$n$维向量,$b$是一个常数,$\xi_i$是松弛变量,$C$是一个超参数,用于平衡分类正确和误分的权重。
该问题的解就是最优的决策边界,也就是我们需要找到的 SVM模型。
二、图像目标检测中的SVM应用在目标检测中使用SVM算法,通常需要通过以下步骤进行。
1. 特征提取在检测图像中的目标时,首先需要从图像中提取出有效的特征向量。
这些特征向量通常包含了目标的形状、纹理、亮度等方面的信息,它们是SVM分类的输入。
2. 训练SVM模型通过将目标与非目标的特征向量提交给SVM算法进行训练,可以利用SVM构建一个分类模型。
在训练阶段中,通常使用交叉验证等技术来选择SVM模型的参数,以获得更好的性能。
【机器学习】半监督学习⼏种⽅法1.Self-training algorithm(⾃训练算法)这个是最早提出的⼀种研究半监督学习的算法,也是⼀种最简单的半监督学习算法.2.Multi-view algorithm(多视⾓算法)⼀般多⽤于可以进⾏⾃然特征分裂的数据集中.考虑特殊情况(每个数据点表征两个特征):每⼀个数据点看成是两个特征的集合,然后利⽤协同训练(Co-training algorithm)进⾏处理.协同训练(co-training)算法,此类算法隐含地利⽤了聚类假设或流形假设,它们使⽤两个或多个学习器,在学习过程中,这些学习器挑选若⼲个置信度⾼的未标记⽰例进⾏相互标记,从⽽使得模型得以更新。
Balcan and Blum (2006) show that co-training can be quite effective, that in the extreme case only one labeled point is needed to learn the classifier. Zhou et al. (2007) give a co-training algorithm using Canonical Correlation Analysis which also need only one labeled point. Dasgupta et al. (Dasgupta et al., 2001) provide a PAC-style th-eoretical analysis.3.Generative Models(⽣成模型)以⽣成式模型为分类器,将未标记⽰例属于每个类别的概率视为⼀组缺失参数,然后采⽤EM算法来进⾏标记估计和模型参数估计,此类算法可以看成是在少量有标记⽰例周围进⾏聚类,是早期直接采⽤聚类假设的做法。
EM算法的贪⼼本质使其容易陷⼊局部极值,因此算法对初始值的选择具有很强的依赖性.常⽤的解决⽅法是采⽤多组初值进⾏重复运算,并从中选择最好的⼀组解,或者通过复杂的优化算法(如分裂合并EM算法)获取参数的优化解.这些做法尽管降低了对初始值选择的敏感性,但却引⼊了过多的运算负担。
半监督学习分类——???半监督学习主动学习⽤已标记样本训练出⼀个模型,⽤模型对未标记样本进⾏预测,选出对改善性能有帮助(⽐如选出那些不太确定的未标记样本)的样本,向专家征求最终标记的意见,并将专家意见作为标记,将该样本加⼊训练集得出新模型,不断重复这个⼯作。
关键:外界因素,即专家经验;半监督学习让学习器不依赖外界交互、⾃动地利⽤未标记样本提升学习性能,就是半监督学习;当然也可以⽤这种⽅法给⾦融样本打标签,进⾏拒绝推断。
纯半监督学习,其实就是充分利⽤已标记样本与未标记样本,得到⼀个模型,具有相当好的预测性;⽽直推学习,其实就是利⽤已知与未知标记样本建模,最终得到未标记样本的标签的预测。
前者是得到了⾼泛化能⼒的模型,后者是得到未知标记样本的最优预测;其实可以看做是⼀回事。
通常需要做出⼀些假设,即未标记样本的数据分布信息与已标记样本直接相联系。
⽣成式⽅法(generative methods)假设所有的数据,不论标记与否都由同⼀个潜在的模型⽣成的;⽽未标记数据的标记看作是潜在模型的缺失参数。
使⽤EM算法(专门求解含有隐变量的参数解问题)进⾏求解,相当于潜在模型的缺失参数是隐变量,模型的假设不同,⽅法不同。
这种⽅法在有标记数据极少的情形下往往⽐其他⽅法性能更好。
关键:模型假设必须准确,否则会降低泛化性能;这需要充分可靠的领域知识。
模型假设:⽐如⾼斯混合模型、混合专家模型、朴素贝叶斯模型。
学习到:最终得到样本的概率(当然也看假设的模型是什么)。
半监督SVM半监督⽀持向量机(semi-supervised support vector machine,简称为S3VM)。
在不考虑标记样本时,SVM试图找到最⼤间隔划分的超平⾯,⽽考虑未标记样本后,S3VM试图找到的,是能够将两类有标记样本分开,同时要穿过数据低密度区域的超平⾯。
(之所以要穿过低密度区,是因为存在未标记样本,有⼀些聚类的思想)TSVM算法,针对⼆分类问题:步骤:⾸先利⽤有标记样本学得⼀个SVM,利⽤该分类器对未标记数据进⾏标记指派,并将结果当做真实标记重新训练⼀个SVM,可以得出新的超平⾯和松弛向量,因为此时的未标记样本不准确,所有Cu<Cl,使得已标记样本所占⽐重更⼤;之后找出两个标记指派为异类的且很可能发⽣错误的未标记样本,交换它们的标记,继续训练SVM得到超平⾯和松弛向量;再继续重复上个过程直到标记调整完成;逐渐增⼤Cu的值,直到Cu=Cl。
支持向量机算法的改进与应用调研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简称SVM)是一种常用的机器学习算法,广泛应用于分类和回归问题。
它的核心思想是将数据映射到高维空间中,寻找一个超平面,将不同类别的样本分开。
然而,随着机器学习领域的发展,研究人员不断提出改进和优化支持向量机算法的方法,以提高其性能和应用范围。
一方面,对支持向量机算法的改进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核函数的选择:支持向量机算法通过核函数将原始数据映射到高维特征空间中,使得数据更容易分离。
常用的核函数有线性核、多项式核和径向基核等。
然而,对于复杂的非线性问题,选择合适的核函数至关重要。
因此,研究人员提出了改进的核函数,如谱核函数和局部敏感核函数,以适应不同类型的数据和问题。
2. 正则化参数的调节:支持向量机算法中的正则化参数C用于平衡模型的拟合程度和泛化能力。
当C较小时,模型更倾向于选择更多的支持向量,更加关注较小的错误分类。
而当C较大时,模型更加关注分类的边界和较大的间隔。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如何选择合适的正则化参数C仍然是一个挑战。
因此,研究人员提出了改进的正则化方法,如自适应正则化和核函数相关性分析等,以提高模型的性能和鲁棒性。
3. 高效的算法实现:支持向量机算法的核心是求解最优超平面的问题,通常采用二次规划方法进行优化求解。
然而,对于大规模数据集和高维特征空间来说,传统的求解算法效率低下。
因此,研究人员提出了改进的算法实现,如序列最小优化算法和块坐标下降算法等,以提高模型的训练和预测速度。
另一方面,支持向量机算法在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应用领域:1. 文本分类:支持向量机算法在文本分类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将文字特征映射到高维空间中,支持向量机能够捕捉到文本中的关键信息,并对文本进行分类。
因此,支持向量机在垃圾邮件过滤、情感分析和文本检索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
2. 图像识别:支持向量机算法也被广泛应用于图像识别问题。
半监督学习中的半监督支持向量机算法原理解析在机器学习领域,半监督学习是指利用有标签和无标签的数据进行训练和预测的一种方法。
相比于监督学习和无监督学习,半监督学习更接近现实场景中的数据情况,因为很多时候我们只能获取到部分数据的标签,而大部分数据是无标签的。
半监督支持向量机算法就是半监督学习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它通过利用有标签数据和无标签数据来进行预测,提高模型的准确性和泛化能力。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支持向量机(SVM)算法。
SVM是一种二分类模型,其目的是找到一个最优的超平面,将不同类别的数据分开。
这个超平面使得两个类别的数据点到超平面的距离尽可能远。
对于线性不可分的情况,SVM可以通过核函数将数据映射到高维空间中,从而找到一个能够将数据分开的超平面。
在半监督学习中,我们通常面临的是数据量大,但有标签数据量少的情况,这时候就需要用到半监督支持向量机算法。
半监督支持向量机算法的原理比较复杂,但总体来说可以分为两个步骤:首先是使用有标签数据训练一个初始的分类器,然后利用无标签数据来进行迭代优化。
在迭代的过程中,无标签数据会逐渐地被纳入训练集,从而提高模型的预测能力。
半监督支持向量机算法的核心在于如何利用无标签数据来提高分类器的性能。
一种常见的方法是通过半监督学习中的图模型来对数据进行建模。
图模型是一种用于表示数据间关系的方法,其中节点代表数据样本,边代表数据间的相似性或接近度。
通过构建一个数据的图模型,我们可以利用无标签数据和有标签数据之间的关系来进行分类器的优化。
除了图模型,半监督支持向量机算法还可以利用半监督学习中的标签传播算法来进行优化。
标签传播算法是一种基于图模型的算法,它通过迭代地更新无标签数据的类别标签,从而将无标签数据纳入到训练集中。
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利用更多的数据来进行模型的训练,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
另外,半监督支持向量机算法还可以借鉴自训练(self-training)的思想。
自训练是一种使用有标签数据训练一个初始的分类器,然后利用该分类器对无标签数据进行预测,并将置信度高的预测结果作为新的有标签数据加入到训练集中的方法。
SVM改进算法的研究现状与趋势-...[原创新思] SVM改进算法的研究现状与趋势改进算法, 现状, 趋势, 支持向量机赵勇. SVM改进算法的研究现状与趋势. 人工智能研讨论坛, SVM 版.由于SVM有着良好的统计学习理论基础,优良的泛化能力,在模式识别(人脸识别、文本识别、手写体识别等)、函数拟合、建模和控制领域得到了应用,取得了良好的评价。
但同时,在目前SVM的应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对不同的应用问题核函数参数的选择比较困难,对较复杂问题其分类精度不是很高,以及对大规模分类问题训练时间长等。
由此,促生了对SVM算法进行改进的研究热潮,并在从中孕育出了许多具有实用价值的优良改进算法。
目前针对SVM应用中出现的问题,主要针对SVM的一些不足之处进行如下方面的改进和完善:1. 对学习训练速度的改进:SVM的训练速度与支持向量的数量有关,支持向量个数越大,训练的计算量就越大,识别的计算量也同样很大。
于是,就需要提高SVM 的计算速度,以便于处理大规模问题。
因此,降低支持向量数目、简化支持向量成为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
在国外,Burges[8]通过在给定精度损失下生成支持向量缩减集合的方式得到简化支持向量机,它的计算量很大且在简化的同时牺牲了识别精度。
Lee 等[9]提出RSVM (Reduced Support Vector Machine),Lin 等[10]对这种方法作了进一步的研究,该方法人为地将支持向量限制在一个训练样本子集中,它只有在训练样本很多且支持向量所占比例极高的情况下能减少支持向量,在一般情况下支持向量个数反而可能会增加。
Scholkopf 等人[11, 12]提出了所谓的υ-SVM,证明了参数υ与支持向量数目及误差之间的关系,但这种方法在参数υ过小时将降低机器泛化能力。
在国内,刘向东和陈兆乾[13]提出了一种快速支持向量机分类算法FCSVM,实验表明在几乎不损失识别精度的情况下识别速度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半监督学习中的半监督支持向量机算法原理解析1. 引言半监督学习是指在训练模型时,既有标记数据(有标签的数据),又有未标记数据(无标签的数据)。
相比于监督学习和无监督学习,半监督学习更贴近现实场景,因为在实际情况下,标记数据往往是宝贵而昂贵的,而未标记数据则相对容易获取。
在半监督学习中,半监督支持向量机(Semi-Supervised Support Vector Machine,简称S3VM)算法是一种常见的模型,它结合了支持向量机(SVM)和半监督学习的特点,能够有效处理有标记和无标记的数据。
2. 支持向量机算法简介支持向量机是一种二分类模型,其基本思想是找到一个超平面,使得该超平面能够将数据分为不同的类别,并且使得两个类别之间的间隔最大化。
在SVM中,支持向量是离超平面最近的那些样本点,它们决定了最终的分类结果。
SVM在处理二分类问题时表现出色,并且在高维空间中的表现也很好。
3. 半监督支持向量机的原理半监督支持向量机将有标记数据和无标记数据统一考虑,并通过学习一个合适的决策函数来实现分类。
具体来说,S3VM试图找到一个最优的超平面,使得有标记数据点尽可能落在正确的一侧,并且无标记数据点尽可能远离超平面。
为了解决这个优化问题,S3VM引入了一个正则化项,用于平衡有标记数据和无标记数据对模型的影响。
通过最大化间隔和最小化分类误差,S3VM能够在有限的标记数据下,通过未标记数据提供的信息来提高分类性能。
4. S3VM的核心思想S3VM的核心思想是利用未标记数据的分布信息来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
在SVM中,我们知道支持向量的位置对最终的分类结果有重要影响,而在半监督学习中,未标记数据的位置同样能够提供宝贵的信息。
S3VM试图在最大化间隔的同时,通过未标记数据的分布信息来调整决策函数,从而使得模型更加鲁棒和稳健。
5. S3VM的优化方法在实际应用中,S3VM的优化通常采用拉格朗日乘子法,并通过求解对偶问题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