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腔内超声检测前列腺的差异变化
- 格式:pdf
- 大小:158.33 KB
- 文档页数:2
经直肠超声对诊断前列腺射精管囊肿的价值摘要:目的:讨论经直肠超声(Transrectal ultrasonography,TRUS)对射精管囊肿(Ejaculatory duct cyst,EDC)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211例前列腺疾患者,TAS 检出的射精管囊肿25例(11.8%),直径较大,而TRUS检出的射精管囊肿46例(21.8%),两种方法的检出率有明显差异。
结论:TRUS对射精管囊肿的探测敏感性高于TAS,可进一步帮助定性诊断,是诊断射精管囊肿的首选方法。
关键词:经直肠超声;射精管囊肿;鉴别诊断射精管囊肿,患者多数无明显症状,以往多采用经腹部超声检查,容易漏诊和误诊,随着TRUS技术的日趋成熟,射精管囊肿的报道逐渐增多,我们采用高频探头腔内检查,经直肠超声检查以下简称(TRUS)及经腹超声检查以下简称(TAS)对比检查,TRUS对射精管囊肿的检出率明显高于TAS.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门诊及住院泌尿外科患者,前列腺受检者211人,射精管囊肿46次,年龄25-77岁,平均54.3岁,患者主要以会阴不适、血精等就诊。
1.2 仪器与方法采用意大利百胜MYLAB6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腹部检查采用CA431,频率3.5-5.5MHz,经直肠检查采用双平面直肠超声探头(型号:TRT33),凸阵频率5.5-8.5MHz,线阵频率5.5-10MHz。
常规TAS对前列腺进行不同切面检查,了解前列腺全貌,再以TRUS检查,检查前患者需排空大便。
检查时膀胱应处于半充盈状态,左侧卧位、屈膝屈髋,暴露臀部,探头套避孕套,表面涂耦合剂,缓慢插入肛门,缓慢旋转和推拉探头,适当调节探头深浅与方向,观察并测量前列腺及左右精囊腺的形态、大小和对称性及其内部回声,于前列腺的矢状切面重点观察射精管的声像图的变化。
对输精管末段、精囊、射精管和前列腺进行多切面观察,发现囊肿后观察其形态、位置与精阜的关系及是否与精囊、输精管、射精管相通。
直肠腔内超声检查直肠腔内超声检查是临床主要的辅助检查之一,我院自2007年以来,对直肠腔内超声检查技术进行了认真的总结和交流,现报告如下:一仪器选择多选择高分辨率超声仪,双平面探头(纵断面、横断面)、多平面探头(纵、横与斜断面)、旋转式腔内探头(辐射式横断扫查)及端扫式直肠腔内探头。
频率5~7.5MHz。
1.双平面直肠腔内超声探头是目前较常用的直肠腔内超声探头,具有纵断面和末端的横断面双平面扫查功能,探头可与直肠壁紧密接触,显示清晰、分辨率高。
并可通过注水孔注入一定量的水,使直肠壁层次显示更为清晰。
对直肠病变的分期诊断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但常因疼痛造成检查中断,同时对高位直肠病变或直肠狭窄者探查较为困难。
2.端扫式直肠腔内超声探头这是近年来常用的直肠腔内超声探头,超声换能器位于探头顶端,约成130°角向前侧扇形扫描,因探头直径较小,也较短,不易造成患者疼痛。
利用向前的声束平面,较易扫查直肠上段病变,尤其是直肠中、上段狭窄病变均可得到检查,对直肠周围的病变扫查范围也较广泛。
但由于探头未能直接紧贴直肠壁,因此要提高对肠壁的分层结构的显示率必须在清洁灌肠后于直肠内保留足够的水。
二检查前准备1.将选择好的双平面或端扫式直肠腔内超声探头,用干净的薄乳胶套(或避孕套)套上,底部用橡皮筋扎紧,如使用双平面探头可于注水孔内注入清水20~30ml后抽净以排除乳胶套与探头之间的空气。
2.病人准备(1)了解病情和病史以及既往有关检查资料;(2)检查前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说明检查目的,消除患者紧张情绪,以得到患者的配合;(3)检查前两天进食少渣饮食,术前一天进食清流质,可口服蓖麻油30m1或其他缓泻剂;(4)检查前2小时温水灌肠l~2次,以清除直肠内与肠壁上的残渣,后再保留200~300ml生理盐水于直肠内。
三检查方法1.体位(1)侧卧位患者左侧卧位,两腿屈起弯曲身体,使两膝部尽量靠近脐部,这是最常用的直肠腔内超声检查的患者体位;(2)膝胸位患者俯卧,双膝屈起跪伏床上,胸部着床,臀部抬高,脊柱与床呈近45°角,对于身体短小与肥胖患者可采用此体位检查;(3)截石位患者仰卧,两腿放在腿架上,将臀部移至检查台边,对于过度肥胖患者,因侧位不易暴露其肛门,因此常采用此体位,但不尽合乎生理,同时需要专用检查台,因此少用。
一、实验背景前列腺疾病是男性常见的疾病之一,尤其是40岁以上的男性。
慢性前列腺炎、良性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等疾病严重威胁着男性的健康。
为了早期发现和诊断前列腺疾病,提高治疗效果,本次实验采用经直肠超声检查技术对前列腺进行检查。
二、实验目的1. 了解经直肠超声检查的原理和操作方法;2. 掌握经直肠超声检查在前列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3. 提高对前列腺疾病的诊断水平。
三、实验材料1. 超声设备:一台具有直肠超声功能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2. 探头:一个高频探头,用于经直肠超声检查;3. 患者准备:患者取左侧卧位或截石位,检查前清洁肠道;4. 检查工具:避孕套、耦合剂等。
四、实验方法1. 患者准备:患者取左侧卧位或截石位,检查前清洁肠道;2. 检查操作:操作者戴好手套,将避孕套套在探头前端,涂抹耦合剂;3. 检查部位:将探头插入肛门,调整探头角度与直肠方向一致,调整探头深度,旋转探头以进行多方位前列腺检查;4. 检查内容:观察前列腺的大小(上下直径、厚径、横径)、形态、内部回声和边界、结石和囊变,经彩色多普勒成像观察前列腺内血流量。
五、实验结果1. 患者情况:本次实验共检查10例男性患者,年龄在40-70岁之间,其中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4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3例,前列腺癌患者3例;2. 检查结果:经直肠超声检查发现,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前列腺体积增大,形态不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匀;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体积正常或略增大,内部回声不均匀;前列腺癌患者前列腺体积增大,形态不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匀,且可见异常血流信号。
六、实验分析1. 经直肠超声检查在前列腺疾病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通过观察前列腺的大小、形态、内部回声和边界等特征,可以初步判断前列腺疾病类型;2. 经直肠超声检查可以观察到前列腺内血流情况,有助于诊断前列腺癌等疾病;3. 与经腹途径和经会阴检查相比,经直肠超声检查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可以更清晰地显示前列腺内部结构,发现微小病变。
经直肠超声检查前列腺癌的价值
赵利民;崔淑丽;林淑芝;张继强
【期刊名称】《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年(卷),期】2011(005)001
【摘要】目的探讨经直肠超声检查前列腺癌的图像特点和内部血流变化.方法直肠探查前列腺,观察肿瘤大小、形态、内部回声、突入膀胱腔内的程度,彩超探测肿瘤内的血流分布、速度、阻力指数.结果本组前列腺癌48例,声像图显示前列腺弥漫性占位者5例,43例图像为外腺可见多发或单发低回声病灶,CDFI显示丰富血流,血流速度24~47 cm/s,平均35.8 cm/s,阻力指数 0.72~0.84,平均0.76.结论经直肠彩超诊断前列腺癌可靠性强,能显示整个肿瘤大小、内部回声、浸润程度、血流供应情况.
【总页数】2页(P84-85)
【作者】赵利民;崔淑丽;林淑芝;张继强
【作者单位】150010,哈尔滨市第一医院超声科;150010,哈尔滨市第一医院超声科;150010,哈尔滨市第一医院超声科;哈尔滨市第五医院放射线科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游离循环DNA以及联合应用直肠指诊和经直肠超声检查诊断前列腺癌的临床价值 [J], 张子玉;孙琳琳;于显光;张鲁榕;鞠少卿
2.经直肠超声检查结合血清PSA在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诊断前列腺癌中的价值研究 [J], 梁苏东;郭伟;阮亚石;郑明华;牛天力
3.经直肠超声检查引导下经会阴前列腺穿刺诊断前列腺癌的临床价值 [J], 黄晓东
4.经直肠超声检查联合经直肠实时组织超声弹性成像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 周薇; 周鸿; 叶鸣
5.经直肠超声检查联合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J], 袁宇衡;刘亭;贺志香;史清彬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经直肠彩超检查对前列腺增生及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摘要】目的:对采取经直肠彩超在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腺癌临床诊断中的价值进行评价和分析。
方法:以2014 年1 月到2016 年2月我院收治的65 例前列腺增生患者(增生组)和28 例前列腺癌患者(癌变组)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同时选择同期30 例健康自愿者为对比组;均采取经直肠超声检查,对比分析三组患者的检查结果。
结果:增生组和癌变组的前列腺体积无明显差异(P > 0.05),但要大于对比组(P< 0.05);在彩超声像表现上,增生组结节主要在内腺,形态上相对规整,包膜较为完整,连续性良好;癌变组结节则集中在外腺,形态上不规则,边界模糊,能闻低回声或增强回声;增生组和癌变组的Vs、RI 及PI 存在差异,有统计意义(P >0.05)。
结论:在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鉴别诊断中,采取经直肠彩超检查可良好识别,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经直肠彩超检查;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中图分类号】 R2【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5-0219-01前列腺增生是临床上男性生殖系统常见的病症,以老年人为主要发病群体,发病机理主要是细胞增生,临床症状主要是排尿困难,是良性病症[1]。
近年来,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主要是腺癌,和前列腺增生的症状有较大相似性,所以采用常规B 超检查难以明确诊断,而易出现误诊。
随着B 超技术的发展,彩超在临床诊断中得到广泛应用,大幅提升了疾病的检出率。
本文主要对经直肠彩超检查对前列腺增生及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14 年1 月到2016 年2 月我院收治的65 例前列腺增生患者(增生组)和28 例前列腺癌患者(癌变组)作为本次研究观察的对象,并选取同期30 例健康自愿者作为对比组。
其中,增生组年龄24 到86 岁,平均(56.7±7.4)岁;癌变组26 到85 岁,平均(55.4±7.2)岁;对比组年龄22到80 岁,平均(54.7±3.8)岁。
写在课前的话磁共振(MRI)检查是前列腺癌影像学检查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对于前列腺癌研究的深入以及MRI技术的发展,临床上前列腺MRI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
除了对于分期的预测外,辅助前列腺癌的诊断、对肿瘤恶性程度的预测、对治疗选择的影响以及MRI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均是目前泌尿外科关注的方向。
本次课程就MRI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相关内容进行介绍。
一、前列腺解剖(一)前列腺形态前列腺形态似倒置的锥形,位于膀胱和盆底之间,尿道穿越其中。
前列腺底部邻接膀胱颈,尖部向下位于尿生殖膈上,两侧有前列腺提肌绕过。
底部和尖部之间为前列腺体部,其后面平坦,中央有一纵行浅沟,称为前列腺中央沟。
直肠指检时,可扪及前列腺沟。
上图为前列腺结构示意图,可见上面是膀胱,在前列腺后方为直肠。
神经血管束在前列腺的后外方自上而下走行。
前方和两侧为前列腺静脉丛,尿道自前列腺穿越而过。
(二)前列腺组成前列腺是由腺组织、肌组织及纤维成分构成的不均匀的实质性器官。
表面包有筋膜鞘,称为前列腺筋膜囊。
前列腺静脉丛位于前列腺筋膜囊与前列腺之间,主要围绕在前列腺外侧及前方。
神经血管束沿前列腺周围组织的后外方自上而下走行。
上图可见前方两侧有前列腺静脉丛林,两侧为肛提肌。
(三)前列腺被膜前列腺没有真正的被膜,所谓被膜,是指前列腺外周一层较致密的纤维肌肉间质,包绕在前列腺的后外表面,前列腺炎肿胀时压迫该处,引起疼痛,如前列腺脓肿破溃,一般向上溃入膀胱。
前列腺外周带及中央带的末段腺泡与被膜相邻。
被膜是前列腺有无腺体外侵犯的重要标志。
(四)前列腺分区前列腺分为四区。
中央区位于膀胱颈下方,前列腺前括约肌后方及后外侧面,正常约占 1/3 ,呈楔形,尖段为精阜。
周围区正常约占 3/4,在精阜以上包绕中央区,在精阜远端与下段尿道直接接触,形成前列腺尖部。
移行区较小,占 5%-10%, 在精阜以上水平围绕尿道前列腺部的两侧及腹侧,末段腺泡与前部的纤维间质紧密相接。
经直肠超声在前列腺增生症诊治中的应用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enign prostatic hypertrophy,BPH)是指前列腺内腺出现增生,梗阻尿道,导致排尿困难,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是中老年男性中的一种常见病,其发病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内腺是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唯一部位,内外腺比例失常是前列腺增生的超声诊断标准。
经直肠超声,因其无创、简便、安全,图像显示清晰,分辩率高,诊断准确,是公认的诊断前列腺增生的首选方法。
标签: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内腺;外腺;内外腺比例;经直肠超声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enign prostatic hypertrophy,BPH)是指前列腺内腺出现增生,梗阻尿道,导致排尿困难,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前列腺增生是中老年男性中的一种常见病,在中老年男性中的发病率,50岁以上为50%,60岁以上为60%,70岁以上超过70%,并且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在我国其发病有日益增长的趋势。
因此对前列腺增生的诊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1 国内外经直肠腔内超声系统(TRUS)的发展状况[1]国外于1956年,由Wild和Reid首次报道经直肠腔内超声诊断前列腺疾病;1964年Watanabe等首次应用旋转式直肠探头扫查前列腺获得成功;1968年,渡边等全面开展经直肠腔内超声诊断前列腺疾病;上世纪80年代,双平面经直肠探头、端射式经直肠探头开始应用。
我国于1986年开始应用经直肠线扫测量前列腺体积和重量;1988~1990年开展推广;1992年张武报道了经直肠超声自动活检前列腺组织;1994年张武报道应用端射式经直肠探头检查前列腺。
近年电脑技术在超声仪器上的应用,使超声诊断技术有了飞跃的进展,Kretz 研制的直肠三维立体成像探头,使经直肠腔内超声达到一个新的境界。
预计今后数年,腔内超声检查在泌尿学科的应用将更加发展。
2 经直肠腔内超声(TRUS)诊断前列腺增生的优点2.1 图像显示十分清晰1972年,McNeal提出前列腺分为腺体部和非腺体部[2],腺体部又分为内腺和外腺;前者包括前列腺前区和移行区;后者包括外周区和中央区。
经腹部超声和经阴道(直肠)腔内超声检查的区别发布时间:2023-06-16T12:00:20.113Z 来源:《医师在线》2023年3月5期作者:郑启琴[导读]经腹部超声和经阴道(直肠)腔内超声检查的区别郑启琴(成都市金牛区中医医院;四川成都610083)超声检查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无创、重复性好、诊断准确率高等优点,被临床广泛应用于各类疾病诊断中。
根据超声检查途径的不同,其可以分为经腹部超声和经阴道(直肠)超声检查两种类型,这两种超声检查存在一定的区别,下面就来说说什么是经腹部超声和经阴道超声检查?经腹部超声和经阴道(直肠)超声检查的区别有哪些?1.什么是经腹部超声和经阴道(直肠)超声检查?经腹部超声检查指的是将超声探头置于患者腹部上,使超声探头直接与患者体表接触,进行非腔道途径的超声检查。
经阴道(直肠)超声检查则是将超声探头套上避孕套后,置于患者阴道苍穹处或者经过肛门置于患者直肠处,对女性患者盆腔内部器官结构进行观察的经腔道途径的超声检查。
2.经腹部超声和经阴道(直肠)超声检查的区别有哪些?2.1检查前准备不同做经腹部超声检查,检查前需要憋尿,使膀胱保持充盈状态,因为只有膀胱保持充盈状态才能将周围肠管组织推开,在经腹部超声探查过程中,才能更好地将膀胱后方子宫、卵巢、输卵管等盆腔器官结构显示出来,从而才能保障和提升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一般来说,经腹部超声检查前的膀胱充盈状态以受检者有尿意且膀胱鼓成一个球形为宜(大约在检查前1-2小时饮水约500-1000ml左右,无糖尿病史等特殊病史的患者饮用含糖饮料憋尿效果更好);如果膀胱不充盈,膀胱壁内会如同手掌内侧的肉块,形成很多皱襞,且难以将周围肠管组织推开,从而会影响超声对膀胱、子宫、卵巢、输卵管等器官结构的显示,进而易发生漏诊和误诊;如果膀胱过度充盈,则会对盆腔脏器产生一定的压迫,导致其发生变形,从而难以检出卵巢囊肿等细微病变。
经阴道(直肠)超声检查,检查前不需要憋尿,因为它是将超声探头置入阴道内,能直接对受检者子宫、输卵管、双附件等情况进行观察,不仅能准确地检出病变组织,还能检出一些微小病变。
超声造影鉴别诊断良性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的价值(广东省清远市人民医院功能科广东清远511515)【摘要】目的探讨经直肠超声造影鉴别良性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的价值。
方法对53例分别经病理诊断为良性前列腺增生及前列腺癌的患者进行经直肠超声造影。
结果前列腺癌造影增强表现为结节增强早于正常组织,以不均匀高增强为主。
时问-强度曲线(tic)分析,前列腺癌组pi、ttp及act均短于良性前列腺增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bi、a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经直肠前列腺超声造影是通过造影剂观察良性病变与恶性病变血流灌注的情况,从而达到鉴别良性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的一种无创,高效,准确率高的方法。
【关键词】超声造影;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中国分类号】r7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4-0450-01 超声造影技术通过观察组织局部血液灌注,诊断存在特殊血供的病变组织,已广泛应用于腹部实质脏器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1]。
本研究旨在观察前列腺癌造影增强表现特点,及其对于鉴别诊断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的价值。
前列腺癌造影增强表现为结节增强早于正常组织,不均匀高增强为主。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2010年1月~2011年4月我院超声检查明确为前列腺局灶性病变患者54例,年龄35~84岁,平均年龄(62.42±11.35)岁,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水平4.49~7458ng/ml,平均(19.43±3.97)ng/ml。
所有患者经穿刺活检,病理诊断良性前列腺增生33例,前列腺癌21例。
1.2 仪器与方法:患者取左侧卧位,采用siemens sequoia 512s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行经直肠超声造影检查,ev8-c4端扫式直肠腔内探头,频率4~8mhz,观察前列腺内外腺大小、形态、体积、回声特点。
记录结节数量及位置,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记录结节内血流情况。
厉害了!经直肠超声让检查结果更精准随着医疗研究工作的不断发展与深入,为了进一步促进超声检查结果准确性的提升与优化,大批医疗工作者结合临床经验对于如何开展超声检查工作进行了分析和探索,其有效促进了超声检查模式的多元化发展。
在此期间,作为重要的检查方式之一,经直肠超声的提出进一步推动了超声检查模式的合理丰富。
与此同时,大量研究资料表明,这一超声检查方法可以进一步促进超声检查结果精准度的提升,对于患者病情的合理控制与诊疗工作的充分开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在本文中,笔者结合大量临床经验对于经直肠超声的相关知识进行了介绍与梳理,希望引导读者朋友合理实现对于相关超声检查技术的有效了解与清晰认识。
一、什么是经直肠超声检查经直肠超声检查这一名词最早于2014年提出,其是指将超声检查探头由肛门伸入到患者直肠腔内对其精囊、膀胱以及前列腺等组织进行检查的一种方法。
在临床过程中,该超声检查可以进一步帮助患者实现对于相关组织健康情况的合影展现,也可以用于对前列腺穿刺活检进行引导。
在临床过程中,经直肠超声检查多采用左侧卧位或膀胱结石位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检查,其检查结果的精准度相对较高,可以有效促进患者诊疗工作综合水平的持续提升。
从应用价值的角度分析,经直肠超声检查在肛管直肠疾病诊断问题上展现出了良好的应用价值和广阔的前景。
与此同时,对于直肠癌患者而言,该检查方式可以帮助医疗人员对患者的病情分期情况进行充分了解与科学评估。
二、经直肠超声检查的途径在临床过程中,经直肠超声检查的途径主要包括腔内探头凸阵模式与线阵模式等两种。
在应用过程中上述提到的两种模式属于同一探头的不同扫查模式,习惯性称作腔内双平面探头。
在检查过程中,通过对两种扫查模式的交替使用,可以对绝大部分肛肠疾病进行合理评估与充分诊断。
与此同时,在对精囊、前列腺、膀胱、阴道以及子宫等器官进行超声检查时,上述两种途径也是较为常用的途径。
实践表明,通过及时做好相关检查的合理开展,医疗人员可以更好地将探头贴近到患者病变部位,其有助于促进成像结果清晰度的提升并最大限度地排除干扰,对于患者健康的合理保障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经直肠超声引导在前列腺13点法穿刺活检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摘要] 目的探讨直肠超声引导在前列腺13点法穿刺活检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提高诊断阳性率。
方法对108例具有前列腺穿刺指征患者行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术,并分析临床资料。
结果108例患者均取材成功,成功率为100%。
病理结果显示前列腺癌60例(55.56%)和良性前列腺增生48例(44.44%)。
术后肛门滴血6例、尿道出血2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65例经直肠超声检查发现前列腺结节者,诊断与病理符合率为83.08%;43例未检出结节,符合率为51.16%,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随着前列腺癌病理分级的升高,其血清中psa浓度也相应升高,呈正相关(p0.05). following the increase of the pathologic classification of carcinoma of prostate,serum psa concentration was corresponding increased,which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p[key words] trans-rectal ultrasound;prostatic diseases;tissue biopsy;puncture前列腺癌为老年男性疾病,在导致男性死亡的恶性肿瘤中仅次于肺癌[1]。
近年来我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早期诊断前列腺癌对患者的治疗及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2]。
目前,诊断前列腺癌的主要检查手段包括直肠指检、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经直肠超声和前列腺穿刺活检等,但穿刺活检可以作出定性诊断,依然是诊断的金标准[3]。
2010年7月~2012年7月笔者采用超声引导下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适应证和禁忌证[4]适应证:(1)直肠指诊扪及前列腺硬结、质地变硬,高度怀疑前列腺癌,任何psa值;(2)psa>10 ng/ml,任何血清游离psa与总psa比值和psad值;(3)psa 4~10 ng/ml,血清游离psa与总psa比值异常或psad值异常;(4)b超发现前列腺低回声结节和(或)mri发现异常信号,任何psa值;(5)患者发现转移癌,高度怀疑原发灶在前列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