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常识专练
- 格式:doc
- 大小:109.00 KB
- 文档页数:21
文化常识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造纸术B. 火药C. 指南针D. 印刷术答案:D2. 下列哪一位不是唐朝的诗人?A. 李白B. 杜甫C. 王安石D. 白居易答案:C3. “清明上河图”是哪个朝代的画家张择端所绘?A. 唐朝B. 宋朝C. 元朝D. 明朝答案:B4. 中国传统戏剧中,扮演年轻女性角色的行当是?A. 生B. 旦C. 净D. 丑5. 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国传统节日?A. 春节B. 元宵节C. 圣诞节D. 端午节答案:C6. “四书五经”中的“四书”不包括以下哪一部?A. 大学B. 中庸C. 论语D. 诗经答案:D7. 京剧中的“生、旦、净、末、丑”分别代表什么?A. 男性角色、女性角色、反面角色、儿童角色、滑稽角色B. 儿童角色、女性角色、男性角色、反面角色、滑稽角色C. 男性角色、女性角色、反面角色、滑稽角色、儿童角色D. 女性角色、男性角色、反面角色、儿童角色、滑稽角色答案:A8. “诗经”中的“风、雅、颂”分别代表什么?A. 民间歌谣、宫廷乐歌、祭祀歌曲B. 宫廷乐歌、民间歌谣、祭祀歌曲C. 祭祀歌曲、民间歌谣、宫廷乐歌D. 祭祀歌曲、宫廷乐歌、民间歌谣答案:A9.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开始于哪个朝代?B. 宋朝C. 明朝D. 清朝答案:A10. 下列哪一位不是“唐宋八大家”之一?A. 韩愈B. 柳宗元C. 欧阳修D. 苏轼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国的国宝之一,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是________。
答案:兰亭序2. 中国古代的四大名著分别是《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和________。
答案:《水浒传》3. 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的是中国的________。
答案:敦煌莫高窟4. 中国古代的科举考试中,最高一级的考试被称为________。
答案:殿试5. 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也被称为________。
行测文化常识题1. 题目: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分别是谁?答案: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
2. 题目:《红楼梦》的作者是谁?答案:曹雪芹。
3. 题目:《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分为哪三部分?答案:风、雅、颂。
4. 题目: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殿试的第一名被称为什么?答案:状元。
5. 题目:中国古代的“五经”指的是哪五部经典?答案:《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6. 题目:中国四大传统节日包括哪些?答案: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
7. 题目:中国书法的“四体”是指什么?答案:楷、行、草、隶。
8. 题目:《史记》的作者是谁,它记载了哪个时期的历史?答案:司马迁,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9. 题目:中国古代的“六艺”指的是什么?答案:礼、乐、射、御、书、数。
10. 题目:中国京剧中的“生旦净末丑”分别指什么角色?答案:生指男性角色,旦指女性角色,净指花脸角色,末指年轻男性角色,丑指滑稽角色。
11. 题目:《论语》是记录哪位古代思想家言行的书籍?答案:孔子。
12. 题目: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什么?答案: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13. 题目:中国历史上的“三国”指的是哪三个国家?答案:魏、蜀、吴。
14. 题目:中国古代的“二十四节气”是根据什么划分的?答案: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
15. 题目:中国古代的“四大名著”除了《红楼梦》,还包括哪三部?答案:《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
16. 题目:中国茶文化中的“茶道”起源于哪个朝代?答案:唐代。
17. 题目:中国古代的“八股文”是科举考试中的一种什么形式?答案:一种固定的文体。
18. 题目:中国京剧的“四大名旦”指的是哪四位艺术家?答案:梅兰芳、尚小云、程硕英、荀慧生。
19. 题目:中国古代的“五音”是指什么?答案:宫、商、角、徵、羽。
20. 题目:中国书法中的“草书”是由哪位书法家发展到高峰?答案:张旭。
1. 中国的四大发明包括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____。
答案:印刷术2. 孔子的故乡位于今天的哪个省?答案:山东省3. 《红楼梦》的作者是谁?答案:曹雪芹4. 京剧中的“生”通常指的是什么角色?答案:男性角色5. 长城的总长度大约是多少公里?答案:约2万公里6. 中国的国花是什么?答案:牡丹7. “三皇五帝”中的“三皇”是指哪三位帝王?答案:伏羲、神农、黄帝8.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始于哪个朝代?答案:隋朝9. 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谁?答案:武则天10. 中国传统节日中,重阳节是哪一天?答案:农历九月初九11. 中国的第一部字典是《说文解字》,其编撰者是谁?答案:许慎12. 中国的四大古典名著之一《西游记》的主人公是谁?答案:孙悟空13. 中国最大的岛屿是哪个?答案:台湾岛14. 中国的传统医学称为____。
答案:中医或中医药15. 中国的第一位皇帝是?答案:秦始皇(嬴政)16. 中国传统的十二生肖中,排在第一个的是?答案:鼠17. 中国的首都是哪座城市?答案:北京18. 中国的国粹之一是?答案:京剧19. 中国最长的河流是什么?答案:长江20. 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孟子是哪个学派的代表人物?答案:儒家学派21. 中国的春节又被称为什么?答案:农历新年或新年22. 中国的国石是什么?答案:翡翠(或和田玉,根据不同标准)23. 中国传统音乐中有五声音阶,分别是宫、商、角、____和羽。
答案:徵24. 中国历史上的三国时期是指哪三个国家之间的对峙?答案:魏、蜀、吴25. 中国的古代哲学家老子的主要著作是什么?答案:《道德经》26. 中国的国歌是什么?答案:《义勇军进行曲》27. 中国的传统婚礼中,新娘通常会穿什么颜色的衣服?答案:红色28. 中国的传统戏剧形式除了京剧外,还有哪些?请列举两种。
答案:越剧、黄梅戏、豫剧等(任选两种)29. 中国的传统节日清明节主要用于纪念什么?答案:纪念先人或扫墓30. 中国的国树是什么?答案:银杏树(或柏树,根据不同标准)31. 中国的四大名绣指的是哪四种刺绣?答案:苏绣、湘绣、粤绣、蜀绣32. 中国古代的四大美女分别是谁?答案:西施、王昭君、貂蝉、杨贵妃33. 中国的国鸟是什么?答案:丹顶鹤(或朱鹮,根据不同标准)34. 中国的传统建筑中,四合院是哪种类型的住宅?答案:北方传统的民居类型35. 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哪位古代诗人?答案:屈原36. 中国的传统乐器二胡有几根弦?答案:两根弦37. 中国的国酒是什么?答案:茅台酒38. 中国的传统书法有几种主要书体?请列举三种。
1. 中国的四大发明是什么?: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2. 《红楼梦》的作者是谁?:曹雪芹3. 孔子是哪个学派的创始人?:儒家4. 《诗经》有多少篇?:305篇5. 京剧中著名的“四大名旦”指的是哪四个人?: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6. 《孙子兵法》的作者是谁?:孙武7. 长城全长多少公里?:超过2万公里8. 《西游记》的作者是谁?:吴承恩9. 《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谁?:张择端10.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谁?:罗贯中11. 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是什么?:鄱阳湖12. 《道德经》的作者是谁?:老子(李耳)13. 《史记》的作者是谁?:司马迁14.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是谁?:秦始皇嬴政15. 《水浒传》的作者是谁?:施耐庵16. 中国的国花是什么?:牡丹17. 《离骚》的作者是谁?:屈原18. 中国的四大名著是哪四部书?:《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19.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是谁?: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20. 《本草纲目》的作者是谁?:李时珍21. 《山海经》是一部什么类型的书籍?:神话传说与地理知识22. “五岳”指的是哪五座山?: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23. 《论语》的主要编纂者是谁?: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24. 中国的十二生肖包括哪些动物?: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25. 《周易》又称为什么?:《易经》或《变易》26. “丝绸之路”的起点是哪里?:长安(今西安)27. 中国的四大菜系是指哪四种?:鲁菜、川菜、粤菜、苏菜28. 《天工开物》的作者是谁?:宋应星29. 中国的第一大岛是什么?:台湾岛30. 《聊斋志异》的作者是谁?:蒲松龄31. 中国的国石是什么?:寿山石(或和田玉,有争议)32. 《黄帝内经》属于什么类型的文献?:医学经典33. 中国的四大民间爱情故事是什么?:《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孟姜女哭长城》、《牛郎织女》34. 《资治通鉴》的作者是谁?:司马光35. 中国的传统节日中,哪一个是为了纪念屈原?:端午节36. 《兰亭序》的作者是谁?:王羲之37. 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谁?:武则天38. “文房四宝”指的是哪四样东西?:笔、墨、纸、砚39. 《九章算术》是哪个时期的数学著作?:东汉40. 中国的国粹之一是哪种艺术形式?:京剧41. 《金匮要略》的作者是谁?:张仲景42. 中国最早的字典是什么?:《说文解字》43. 《滕王阁序》的作者是谁?:王勃44. 中国的四大古典美女分别对应哪些历史人物?:杨玉环(唐朝)、王昭君(西汉)、西施(春秋)、貂蝉(东汉)45. 《窦娥冤》的作者是谁?:关汉卿46. “三皇五帝”中的“三皇”通常指哪三位?:伏羲、女娲、神农48.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状元”是第几名?:第一名49. 《桃花扇》的作者是谁?:孔尚任50. 中国书法史上被誉为“书圣”的是谁?:王羲之51. 《春江花月夜》的作者是谁?:张若虚52. 中国的“国酒”指的是哪种酒?:茅台53. 《洛神赋图》的作者是谁?:顾恺之54. 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什么?:《资治通鉴》55. “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是什么?:立春56. 《阿Q正传》的作者是谁?:鲁迅57. 《骆驼祥子》的作者是谁?:老舍58. 《边城》的作者是谁?:沈从文59. 《平凡的世界》的作者是谁?:路遥60. 《雷雨》的作者是谁?:曹禺61. 《围城》的作者是谁?:钱钟书62. 《茶馆》的作者是谁?:老舍63. 《呐喊》是哪位作家的作品集?:鲁迅65. 《白鹿原》的作者是谁?:陈忠实66. 《废都》的作者是谁?:贾平凹67. 《我与地坛》的作者是谁?:史铁生68. 《文化苦旅》的作者是谁?:余秋雨69. 《狼图腾》的作者是谁?:姜戎70. 《尘埃落定》的作者是谁?:阿来71. 中国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是谁?:莫言72. 《百年孤独》的作者是谁?:加西亚·马尔克斯(非中国籍,但常被提及)73. 《老人与海》的作者是谁?:欧内斯特·海明威(非中国籍,但常被提及)74. 《飘》的作者是谁?:玛格丽特·米切尔(非中国籍,但常被提及)75. 《简爱》的作者是谁?:夏洛蒂·勃朗特(非中国籍,但常被提及)76. 《哈利·波特》系列的作者是谁?:J.K.罗琳(非中国籍,但常被提及)77. 《福尔摩斯探案集》的作者是谁?:阿瑟·柯南·道尔(非中国籍,但常被提及)78. 《悲惨世界》的作者是谁?:维克多·雨果(非中国籍,但常被提及)79. 《茶花女》的作者是谁?:亚历山大·小仲马(非中国籍,但常被提及)80. 《红与黑》的作者是谁?:司汤达(非中国籍,但常被提及)81. 《战争与和平》的作者是谁?:列夫·托尔斯泰(非中国籍,但常被提及)82. 《安娜·卡列尼娜》的作者是谁?:列夫·托尔斯泰(非中国籍,但常被提及)83. 《罪与罚》的作者是谁?:陀思妥耶夫斯基(非中国籍,但常被提及)84. 《包法利夫人》的作者是谁?:居斯塔夫·福楼拜(非中国籍,但常被提及)85. 《高老头》的作者是谁?:巴尔扎克(非中国籍,但常被提及)86. 《双城记》的作者是谁?:查尔斯·狄更斯(非中国籍,但常被提及)87. 《大卫·科波菲尔》的作者是谁?:查尔斯·狄更斯(非中国籍,但常被提及)88. 《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是谁?:丹尼尔·笛福(非中国籍,但常被提及)89.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作者是谁?: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非中国籍,但常被提及)90. 《童年》的作者是谁?:高尔基(非中国籍,但常被提及)91. 《在人间》的作者是谁?:高尔基(非中国籍,但常被提及)92. 《我的大学》的作者是谁?:高尔基(非中国籍,但常被提及)93. 《母亲》的作者是谁?:高尔基(非中国籍,但常被提及)94. 《海燕》的象征意义是什么?:革命先驱或自由精神(非选择题,但常被讨论)95. 《致橡树》的作者是谁?:舒婷(中国当代诗人)96.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作者是谁?:海子(中国当代诗人)97. 《再别康桥》的作者是谁?:徐志摩(中国现代诗人)98. 《雨巷》的作者是谁?:戴望舒(中国现代诗人)99. 《我爱这土地》的作者是谁?:艾青(中国现代诗人)100. 《乡愁》的作者是谁?:余光中(中国现代诗人)。
高中语文文化常识专项练习题1.学校成立若干学生社团,要从下列对联中选出内容适合的三副,分别送给戏剧社、文学社、摄影小组,以示祝贺。
这三副对联依次是()①现出庐山真面目留住秋水旧丰神②藏古今学术聚天地精华③常向秋山寻妙句又驱春色入毫端④天涯雁寄回文锦水国鱼传尺素书⑤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也非我装谁像谁,谁装谁,谁就像谁A.⑤②③B.①③④C.⑤③①D.①④③2.文化宫为评书、古琴、昆曲、木偶戏四个文艺演出专场各准备了一副对联,对联与演出专场对应恰当的一项是()①假笑啼中真面目,新笙歌里古衣冠。
②疑雨疑云颇多关节,绘声绘影巧合连环。
③白雪阳春传雅曲,高山流水觅知音。
④开幕几疑非傀儡,舞台虽小有机关。
A.①古琴②评书③昆曲④木偶戏B.①昆曲②评书③古琴④木偶戏C.①古琴②木偶戏③昆曲④评书D.①昆曲②木偶戏③古琴④评书3.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诗句,最恰当的一项是()荷花花朵艳丽,清香远溢,十分高雅。
周敦颐之名篇《爱莲说》称其“”,赞美荷花的高贵品格,将其视为清白、高洁的象征。
荷花的美是天然的美,没有一丝一毫的人工装饰,李白“”的诗句,就形象地概括了荷花的这一特性。
荷花也象征爱情,早在《诗经》中,便有对莲花的记载。
《国风·陈风·泽陂》中说:“?”南朝乐府《西洲曲》“”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
①彼泽之陂,有蒲与荷。
有美一人,伤如之何②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③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④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A.②③①④B.②④①③C.④③①②D.④②①③4.“轰隆隆!春雷乍响,我们都醒来了!”这是画给孩子们的作品————绘本《二十四节气》中某节气的画中题字,据此对这个节气的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小满B.惊蛰C.谷雨D.立春5.毕业在即,小华在编排班级纪念册时,想在“难忘师恩”板块写一句诗句来表达对老师的敬意。
下列诗句中,最为贴切的一项是()A.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高考语文古代文学文化常识专项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1.下列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A.“拜”指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迁”指调动官职,一般指贬官。
B.“太学”是汉代出现的设在京师的全国最高教育机构,为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
C.“侍郎”是汉代的官名,地位次于尚书。
“进士”指唐代凡参加礼部考试者。
D.“未第”指应科举考试未中榜。
“及第”则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因榜上题名有甲乙次第,故名。
2.下列文学常识正确的是()A.“迁”是古代官吏调动常用的词语,具体表示升官之意常用“左迁”一词。
B.寒食,节令名,在清明节前的一天或两天。
寒食节这一天禁止生火,只吃冷食。
C.古人的称谓有谦敬之分,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时用“令尊”,称呼对方的父亲时用“家父”。
D.《诗经》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3.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辐,车轮中连接轴心和轮圈的木条,古时的车轮一般由三十根辐条构成。
毂,车轮的中心部位,周围与辐条的一端相接,中间的圆孔用来插车轴。
轼,车厢前边可以手扶的横木,扶轼低头是表示敬意。
B.佾是奏乐舞蹈的行列,也是表示社会地位的乐舞等级、规格。
一佾指一列八人,八佾八列六十四人。
按周礼规定,只有天子才能用八佾,诸侯用六佾,士用四佾,大夫用二佾。
C.在古代家和国是有区别的,家指诸侯下面分的大夫建立的地;国指天子分封的诸侯建立的地。
而当时周天子统治的整个“天下”被称为“邦”。
随着汉语的发展,在“兴国安邦”中“邦”和“国”已是同义词,都是“国家”的意思了。
D.古代汉语中有些与走路有关的词语,有其特殊的含义。
如“鲤趋而过庭”的“趋”,是小步快走,表示恭敬;“企者不立”的“企”是踮起脚跟;“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的“跬”是跨出两脚的距离。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到彦之字道豫,彭城武原人。
及文帝入奉大统,以徐羡之等新有篡虐,惧,欲使彦之领兵前驱。
彦之曰:“了彼不贰,便应朝服顺流;若使有虞,此师既不足恃,更开嫌隙之端,非所以副远迩之望也。
1. 四大发明中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造纸术B. 印刷术C. 火药D. 电灯答案:D. 电灯2. 《红楼梦》的作者是谁?A. 曹雪芹B. 罗贯中C. 吴承恩D. 施耐庵答案:A. 曹雪芹3. “三顾茅庐”的故事出自哪部古典名著?A. 《三国演义》B. 《水浒传》C. 《西游记》D. 《红楼梦》答案:A. 《三国演义》4. 下列哪个不是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A. 《哈姆雷特》B. 《麦克白》C. 《李尔王》D. 《仲夏夜之梦》答案:D. 《仲夏夜之梦》5. 孔子的故乡是今天的哪里?A. 北京B. 曲阜C. 南京D. 杭州答案:B. 曲阜6. 中国的国花是什么?A. 梅花B. 牡丹C. 菊花D. 兰花答案:B. 牡丹7. 世界上最深的海沟是哪一个?A. 马里亚纳海沟B. 汤加海沟C. 菲律宾海沟D. 日本海沟答案:A. 马里亚纳海沟8. 中国最长的河流是哪一条?A. 黄河B. 长江C. 珠江D. 松花江答案:B. 长江9. 《孙子兵法》的作者是?A. 孔子B. 孟子C. 孙子D. 老子答案:C. 孙子10. “风声鹤唳”这个成语出自哪场战争?A. 赤壁之战B. 官渡之战C. 淝水之战D. 长平之战答案:C. 淝水之战11. 被称为“诗仙”的唐代诗人是?A. 李白B. 杜甫C. 白居易D. 王维答案:A. 李白12. “指鹿为马”的典故涉及哪位历史人物?A. 赵高B. 李斯C. 项羽D. 刘邦答案:A. 赵高13. “文艺复兴”运动始于哪个国家?A. 英国B. 法国C. 意大利D. 德国答案:C. 意大利14. 《百年孤独》的作者是?A. 马尔克斯B. 博尔赫斯C. 聂鲁达D. 略萨答案:A. 马尔克斯15. “鸿雁传书”源自哪个历史故事?A. 苏武牧羊B. 昭君出塞C. 文成公主入藏D. 岳飞抗金答案:A. 苏武牧羊16. 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是?A. 中国B. 印度C. 埃及D. 巴比伦答案:A. 中国17. “卧薪尝胆”的主人公是谁?A. 夫差B. 勾践C. 阖闾D. 孙武答案:B. 勾践18. “孟母三迁”的故事发生在现在的哪个省?A. 山东B. 河南C. 山西D. 河北答案:B. 河南19. “清明上河图”是哪个朝代的作品?A. 唐朝B. 宋朝C. 元朝D. 明朝答案:B. 宋朝20. “破釜沉舟”的战役是由谁指挥的?A. 项羽B. 刘邦C. 韩信D. 霍去病答案:A. 项羽21. “纸上谈兵”的主人公是谁?A. 廉颇B. 李牧C. 赵括D. 白起答案:C. 赵括22. 《史记》是中国第一部什么体史书?A. 编年体B. 纪传体C. 国别体D. 断代体答案:B. 纪传体23. “桃园三结义”发生在哪本书中?A. 《三国演义》B. 《水浒传》C. 《西游记》D. 《红楼梦》答案:A. 《三国演义》24. “程门立雪”的典故与哪位学者有关?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杨时答案:D. 杨时25. “曹衣出水”形容的是哪种艺术风格?A. 绘画B. 雕塑C. 建筑D. 诗歌答案:A. 绘画26. “问鼎中原”的典故与下列哪个历史时期有关?A. 春秋战国B. 秦汉C. 三国D. 唐宋答案:A. 春秋战国27. “封狼居胥”的主人公是谁?A. 霍去病B. 卫青C. 李广D. 赵云答案:A. 霍去病28. “四面楚歌”发生在哪个历史事件中?A. 垓下之战B. 巨鹿之战C. 长平之战D. 牧野之战答案:A. 垓下之战29. “约法三章”是谁提出的?A. 刘邦B. 项羽C. 张良D. 萧何答案:A. 刘邦30. “完璧归赵”的主人公是谁?A. 蔺相如B. 廉颇C. 李牧D. 赵奢答案:A. 蔺相如。
1. 四大发明是指: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2. 孔子的弟子中,被称为“七十二贤”的是有多少个学生? 72个。
3. 《红楼梦》的作者是谁?曹雪芹。
4. 《西游记》中的唐僧本名是什么?陈玄奘。
5. 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
6. 《水浒传》的作者是谁?施耐庵。
7. 《诗经》中的“风、雅、颂”分别指什么?“风”是各地民歌,“雅”是宫廷音乐,“颂”是宗庙祭祀乐歌。
8. 屈原的代表作品有哪些?《离骚》、《天问》、《九章》。
9. 李白的字是什么?李太白。
10. 杜甫的字是什么?杜子美。
11. 王羲之的代表作是什么?《兰亭序》。
12. 颜真卿的著名书法作品是什么?《颜勤礼碑》。
13. 柳公权的著名书法作品是什么?《玄秘塔碑》。
14. 张择端的著名画作是什么?《清明上河图》。
15. 顾恺之的著名画作是什么?《洛神赋图》。
16. 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谁?武则天。
17. 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时间是什么时候?公元前221年。
18. 唐朝的开国皇帝是谁?李渊。
19. 宋朝的开国皇帝是谁?赵匡胤。
20. 明朝的开国皇帝是谁?朱元璋。
21. 清朝的开国皇帝是谁?努尔哈赤。
22. 《史记》的作者是谁?司马迁。
23. 《汉书》的作者是谁?班固。
24. 《后汉书》的作者是谁?范晔。
25. 《三国志》的作者是谁?陈寿。
26. 《资治通鉴》的作者是谁?司马光。
27. 《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是指哪四本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28. 《四书五经》中的“五经”是指哪五本书?《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29.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状元”是什么意思?第一名。
30.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榜眼”是什么意思?第二名。
31.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探花”是什么意思?第三名。
32. 中国古代的“三纲五常”是指什么?“三纲”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是仁、义、礼、智、信。
1. 中国的四大发明包括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____。
答案:印刷术2. 《红楼梦》的作者是谁?答案:曹雪芹3.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出自以下哪位思想家的著作?答案:孔子4. 中国的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答案:《资治通鉴》5.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是?答案:秦朝6. 长城始建于哪个朝代?答案:春秋战国时期(但最著名的部分是明代修建的)7. 中国古代的“文景之治”是指哪两个皇帝的统治时期?答案:汉文帝和汉景帝8. 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字是什么?答案:太白9. 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号是?答案:易安居士10. 中国四大名著除了《红楼梦》,还包括哪些作品?答案:《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11. 中国传统节日中,哪一个是纪念古代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答案:端午节12. 中国的国花是什么?答案:牡丹13.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始于哪个朝代?答案:隋朝14.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是谁说的?答案:顾炎武15. 中国的十二生肖中,排名第一的是哪种动物?答案:鼠16. 中国古典戏剧《西厢记》的作者是?答案:王实甫17.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哪位诗人的作品?答案:苏轼18. 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谁?答案:武则天19. 中国书法中的“欧体”是指谁的书法风格?答案:欧阳询20.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谁的诗句?答案:文天祥21. 中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是?答案:《尚书》22. 唐代的“贞观之治”是指哪位皇帝的统治时期?答案:唐太宗李世民23. “桃花扇底江南水,扁舟一叶是郎归”描写的是哪个地方的景象?答案:南京24. 中国的国石是什么?答案:翡翠25. 中国传统医学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大约成书于何时?答案:秦汉时期26. 《孙子兵法》的作者是谁?答案:孙武27.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形容的是哪部文学作品?答案:《红楼梦》28.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什么?答案:《南京条约》29. 中国的第一所现代大学是哪所?答案:京师大学堂(现北京大学)30. “五四运动”爆发于哪一年?答案:1919年31. 中国古代著名的数学家祖冲之计算出圆周率到小数点后第几位?答案:第七位32. 中国的国粹指的是什么艺术形式?答案:京剧33.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哪部经典著作?答案:《论语》34. 中国的农历新年就是哪个节日?答案:春节35. 中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是由谁主持修建的?答案:李冰父子36. 中国历史上的“康乾盛世”是指哪两位皇帝的统治时期?答案:康熙和乾隆37. 中国的国鸟是什么?答案:孔雀38.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出自哪位诗人的作品?答案:杜甫39.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焚书坑儒”事件发生在哪个朝代?答案:秦朝40. 中国古代著名的历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史记》属于什么类型的史书?答案:纪传体史书41. 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建安七子”是指东汉末年的哪七位文学家?答案: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42.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谁的诗句?答案:王勃43. 中国历史上的“安史之乱”发生在哪个朝代?答案:唐朝44.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出自哪位作家的作品?答案:元好问45. 中国历史上的“文字狱”最盛行于哪个朝代?答案:清朝46.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象?答案:夏季47. 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老子,其主要著作是什么?答案:《道德经》48.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变法事件“王安石变法”发生在哪个朝代?答案:宋朝49.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谁的诗句?答案:李商隐50. 中国古代的科举考试中,乡试通过者称为什么?答案:举人51. 中国历史上的“玄武门之变”发生在哪两位皇子之间?答案:李世民和李建成52.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是谁的诗句?答案:王昌龄53. 中国的国歌是什么?答案:《义勇军进行曲》54. 中国的传统节日中,重阳节是哪一天?答案:农历九月初九55. 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起点是哪里?答案:长安(今西安)56.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是谁的诗句?答案:辛弃疾57.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虎门销烟”事件发生在哪一年?答案:1839年58. 中国古代的著名军事家孙膑提出的“围魏救赵”策略是为了解救哪个国家?答案:赵国59.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是谁的诗句?答案:李白60. 中国的传统建筑中,四合院主要分布在哪个地区?答案:北方地区61.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出自哪本书?答案:《诗经》62.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描写的是哪个景点?答案:庐山瀑布63. 中国古代的四大美女之一,被誉为“闭月羞花”的是?答案:貂蝉64. 中国历史上的“杯酒释兵权”事件发生在哪个朝代?答案:宋朝65.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描写的是什么植物?答案:莲花(荷花)66. 中国的传统节日中,七夕节是为了纪念哪对传说中的恋人?答案:牛郎织女67. 中国古代著名的科学家沈括的主要成就是什么?答案:梦溪笔谈,涉及多个领域的科学知识68.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谁的诗句?答案:王维69. 中国古代的“三纲五常”中的“三纲”指的是什么?答案: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70. 中国的传统节日中,清明节是为了纪念什么?答案:祭祖扫墓,缅怀先人71. 中国古代著名的书法家王羲之被称为什么?答案:“书圣”72.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谁的诗句?答案:陆游73. 中国的传统节日中,中秋节是为了庆祝什么?答案:丰收和团圆74. 中国古代的“连衡”策略是谁提出的?答案:张仪75.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是谁的诗句?答案:陈子昂76. 中国的传统戏曲形式中,昆曲起源于哪个朝代?答案:明朝77. 中国古代著名的旅行家徐霞客的主要贡献是什么?答案:《徐霞客游记》,记录了丰富的地理和人文景观78.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是谁的诗句?答案:李白79. 中国的传统节日中,冬至是为了做什么?答案:祭祀祖先和天地神灵,标志冬天的到来80. 中国古代的“胡服骑射”改革是由谁发起的?答案:赵武灵王81.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是谁的诗句?答案:白居易82. 中国的传统节日中,元宵节是为了庆祝什么?答案:灯火节,赏花灯、吃汤圆等习俗83. 中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华佗以什么著称?答案:外科手术和发明了“麻沸散”(麻醉药)84.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谁的诗句?答案:晏殊85. 中国的传统建筑中,紫禁城位于现在的哪个城市?答案:北京86. 中国古代的著名军事著作《六韬》的作者是谁?答案:姜子牙(姜尚)87.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谁的诗句?答案:陶渊明88. 中国的传统节日中,腊八节是为了纪念什么?答案:释迦牟尼佛成道之日,喝腊八粥的习俗89. 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张居正是哪个朝代的人物?答案:明朝90.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是谁的诗句?答案:秦观。
古代文化常识专练-------官职变化及典章制度类1.下列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荫:封建时代由于先辈有功而给予子孙免罪的权利。
“封妻荫子”的“荫”就是这意思。
B.宰相:文中是古代辅助君主掌管国事的最高官员的通称,也可以泛指高级执政者。
C.右:古代很多官职有左右之分,左右的地位不同时期多有变化。
右有“上”之意,如“位在廉颇之右”。
D.告身:古代委任官职的凭信。
类似后代的委任状。
“以文书治天下”是中国古代官制的重要特征。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公,爵位。
爵位是表示贵族或功臣身份、地位的称号,分为不同的等级。
B.刑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刑法、狱讼、军令等事务。
其最高长官是刑部尚书。
C.实封,古代食邑制度之一。
只有加实封的人才能够收其所得封户的租税。
D.士大夫是古代中国对于社会上具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和官吏之统称。
3.下列相关文化常识的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陛下,“陛”指帝王宫殿的台阶,“陛下”原来指的是站在台阶下的侍者,后来成为与帝王面对面应对的敬称,文中指宫殿的台阶。
B.郎中,当时有两个意思,第一是官名,即帝王侍从官的通称,其职责原为护卫、陪从,随时建议,备顾问及差遣;也是对医生的称呼,文中指前者。
C.殿下,是中国古代对皇后、皇太子、诸王的敬称,也指现代社会用于对君主制国家王储、亲王、公主等的敬称。
D.蛮夷,古代泛指华夏族以外的其他民族,包括南蛮、北狄、西戎和东夷。
多数情况下,蛮夷戎狄统称蛮夷或四夷。
4.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左迁:升职。
如: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B.举: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C.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制考试,以任用官员的一种科目。
D.黜:废掉官职。
如:有罪得以黜,有能得以赏。
5.下列文化常识解说错误的一项是()A.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
2016年高考复习备考文化常识100题1.文中涉及一些中国文化常识,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润例:过去请人作诗文书画的酬劳称之为润笔,而将所定的标准就称为润例或润格。
B.阳文:指采用刀刻等传统技术方法,在器物或印章表面上形成的凹下的文字或图案。
C.金石:中国古代以前朝的铜器和碑石为研究对象,涉及文字、历史、书法、文学等。
D.闲章:中国传统文人常自拟词句或撷取格言警句来镌刻成章,内容广泛,意趣盎然。
答案: B印章或某些器物上所刻或所铸的凸出的文字或花纹。
文字凸起为阳文,凹陷为阴文。
2.下列对文言文中有关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矣”作为古代文言助词,用于句末与“了”相同。
在矣作通假时,通“也”;在本文言文中主要表示感叹。
B.“鲁”既可以指古国鲁国;也可作姓氏,如工匠祖师鲁班;在现代汉语中多指山东省的简称。
C.在中国汉代、南北朝时南海称为涨海、沸海。
清代以后逐渐习称南海。
文中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
D.《四库全书》是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多位高官、学者编撰。
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
基本上囊括了中国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
答案: B(鲁班的姓氏不是鲁,姬姓,公输氏,名班,人称公输盘、公输般、班输,尊称公输子。
又称鲁盘或者鲁般,惯称“鲁班”)3.下列对文言文中有关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六宗”一般指的是古所尊祀的六神,有时也指汉文帝(太宗)、汉武帝(世宗)、汉宣帝(中宗)、汉元帝(高宗)、汉明帝(肃宗)、汉章帝(显宗)。
文中指的是尊祀的六神。
B、四邻各族(九夷、八狄、七戎、六蛮)的居住区称为“四海”,“五湖四海”也泛指全国各地、天下。
C、楚辞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集。
其经历了屈原的作品始创、屈后仿作、汉初搜集、至刘向辑录等历程。
对《楚辞》及其研究史作研究的学科,今称为“楚辞学”。
D、“姬”姓,中华上古八大姓之一,得姓始祖为华夏民族的人文初祖——黄帝,黄帝因长居姬水,以姬为姓。
答案:A,考查古文化常识,本题着重考查了古代帝王谥号。
A项汉明帝谥号为显宗,汉章帝谥号为肃宗。
此题难度较大,需要考生长期注重文化积累。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受禅,也叫禅让制,是中国上古时期以来推举首领的一种方式,即群体中个人表决,以多数决定。
B.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转载]2016年高考复习备考文化常识100题1。
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奉行长子继承制.君位只能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D.乞骸骨,自请退职的意思,即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
答案:C(“嫡长子”继承制,而非“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继承地位的不一定是最年长的儿子。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牙门与牙旗一样,源起都有古人借猛兽利牙的图案彰显荣耀和威武之意。
B.丁母丧是指遭逢母亲丧事。
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谓之“丁忧”。
C.征、辟指征召布衣出仕,与“察茂才”“举孝廉”一样,是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
D.乡、闾在古代各指一种行政区域名,合在一起还可以泛指家乡故里、父老乡亲。
答案:C “察茂才”“举孝廉”, 是自下而上.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每月的初一称为“望日”,“夏四月之望”是指初夏的四月一日。
B.野史,是私家编撰的史书,“野史氏”在文中是作者自谓。
C.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称为进士,武侯是丁丑年的进士。
D.“庙社”指宗庙和社稷,古人在春季和秋季祭祀社神。
答案A【解析】在农历的每月十五日称为“望日”,每月的初一称为“朔”。
“夏四月之望”是指夏历(农历)的四月十五日。
7.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赐姓:古代天子据某人祖先所生之地或其功绩而赐予姓氏。
多指以国姓赐与功臣,以示褒宠。
B.持节:古代官名。
汉末与魏晋南北朝时,掌地方军政的官员往往有使持节、持节、假节、假使节等称号。
使持节得诛杀中级以下官吏;持节得杀无官职的人;假节得杀犯军令者。
C.践祚:特指皇帝登临皇位,类似用语现象很多,例如:践阼、践极、践统、践位、践国、践帝、践政、践袭、践莅、践事等等。
D.薨:古人对身故有多种方式的描述,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高官死去为薨。
也可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答案.C践政、践莅:当政在任之意。
践事:供职、充役之意。
践袭:蹈袭,沿用之意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明道”是宋仁宗赵祯年号。
所谓“年号”,是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B.“礼部”是古代“六部”之一,管理国家典章制度、祭祀、学校、科举等,并负责接待四方宾客等事务。
C.“立生祠”是古代一种民俗,即老百姓自发地为活人修建祠堂并加以奉祀。
其对象都是深得民心的官员。
D.“御史”是古代一种官名,其职责多有变化。
自秦朝开始,御史专为监察性质的官职,一直延续到清朝。
8.C 【解析】“自发地”、“其对象都是深得民心的官员”的说法不正确。
有的朝代,也可能谄媚者或慑于其势焰者所为;奉祀的对象也不一定是“深得民心的官员”。
9.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的是()A.“迁谪”谓官吏因罪降职并流放,其中“迁”指官员的调动,有升有降,但“左迁”必是升职。
B.“母艰”,就是“母忧”,指母亲的丧事。
C.“河北”在古代指的是黄河以北,这是一个古今异义词,与现代汉语中的行政区划是不同的。
D.“自号”,旧时给自己取的号,大都是士大夫和文人墨客,因均属通晓翰墨之人,无不别出匠心,各有所爱所好。
答案A “左迁”必是降职。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太学:古代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B.上林苑:古代帝王打猎的地方。
C.床:古代的坐具。
D.肃宗:皇帝的谥号,肃,恭敬、肃穆之意。
10.【答案】D。
【解析】皇帝的庙号。
11.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迁”在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如:升迁。
也指贬谪,放逐,如“迁谪”指贬官远地,“迁客”指流迁或被贬谪到外地的官。
B.原文“宣德二年”中的“宣德”是年号。
习惯上,唐朝以前对殁世的皇帝一般简称谥号,如汉武帝、隋炀帝,而不称庙号;唐朝以后,由于谥号的文字加长,则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等,到了明清两代才用年号来称呼,文中的年号还有“英宗”。
C.“明年进都督佥事”中,“明年“指“第二年”,而在现代汉语中,“明年”指“今年的后一年”,古今意义不同。
“进”在文中指“晋升”“提拔任用”。
D.文中“谥武勇”的“谥”是谥号。
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一般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进行一种褒扬的评价,也有表贬抑的评价。
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
11.B、“英宗”是庙号,不是年号。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日中,表时间,中午12点,又名日正、中午,是一天的太阳正中时。
B.表是古代测日影的器具,漏是古代滴水计时的仪器。
C.节是符节,古代使者所持以作凭证,如苏武“持节送匈奴使”。
D.左骏指古代驾车三马中左边的马。
后用四马,亦指四马中左边的马。
12 A(不是中午12点)中国古时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於现在的两小时。
日中是十二时之一,又名日正、中午等:(上午11时正至下午1 时正)。
13.下列对文中加点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丁卯、己巳、戊申,为古时天干地支纪时的术语,可以用来纪日、纪月和纪年,古人常将之与五行结合预测人的运命。
B.三公是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
周代已有此词,具体说法不一,一般认为是指司马、司徒、司空。
C.薨是古人对帝后之死的描述,后世有封爵的大官之死也称薨。
一般人死则称之为“卒”。
D.幸通常指封建帝王到达某地,也叫巡幸。
召幸特指皇帝对嫔妃的召见。
近幸则多指帝王对臣下而言。
13.C(“薨”是古人对诸侯之死的一种描述,后世有封爵的大官之死也可称薨。
帝后的死当称为“崩”。
)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魏明帝太和年间始置进士科目。
唐亦设此科,凡应试者谓之举进士,中试者皆称进士。
B.拜,按一定礼节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
如“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C.缘坐,是以家族本位、罪人以族的观念为基点,正犯本人和相关亲属连带受罚的原则。
D.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古人还常用致事、休致等名称,来指官员辞职归家。
14. A(科举考试从隋朝开始,“魏明帝太和年间”错误,应为“隋炀帝大亚年间”) 15.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天干和地支循环相配得60组,古代既可用来纪年,也可用来纪日。
B.“六部”中吏部主管的事有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及科举取士。
C.国子监的掌管人员为祭酒、司业,进国子监读书的统称为监生。
D.九品中正制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的一种官吏选拔制度。
15. B吏部(管理文职官员的任免、考选、升降、调动等事)兵部(负责军事,入军队编制、武官选授以及驻防、训练、检阅等政令)礼部(掌管典礼事务与学校、科举等)16.下面的说法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①古时以“泰山”喻岳父,以“泰水”喻岳母,以“伉俪”喻夫妇。
②古代“朔”指农历初一,“望”指农历十五,“晦”指农历三十。
③《礼记》曰:“幼名,冠字。
”名是婴儿出生几个月由父亲取的,字是男子二十岁成人举行冠礼时取的,女子则在十五岁行笄礼而字。
④古代以山之南为阳,水之南为阴,反之,山之北为阴,水之北为阳。
如华阳在华山之南,江阴在长江之南。
⑤《杜工部集》(杜甫)以官爵命名,《范文正公集》(范仲淹)以谥号命名,《贾长沙集》(贾谊)以居官地或居住地命名。
⑥古代“辰时”相当于现在的早上6点前后,“午时”相当于现在的中午12点前后。
A.①②③④B.③④⑤⑥C.①③④⑤D.①②⑤⑥16. C晦日是古老的汉族传统节日。
指夏历(农历,阴历)每月的最后一天,即大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日,正月晦日作为一年的第一晦日即“初晦”,受到古人的重视,寄托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一种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
辰时即食时,又名早食等。
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上午7 时正至上午9 时正)。
十二时辰制子时( 23时至01时) 丑时( 01时至03时) 寅时( 03时至05时) 卯时( 05时至07时) 辰时( 07时至09时) 巳时( 09 时至11时) 午时( 11时至13时) 未时( 13时至15时)申时( 15时至17时) 酉时( 17时至19时) 戌时( 19时至21时) 亥时( 21时至23时) 1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向是(3分)A.陛,是宫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