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艺术特性
- 格式:doc
- 大小:74.50 KB
- 文档页数:52
影视艺术审美特性
(1)画面运动性。
电影和电视作品主要是由运动的画面组成的。
运动是影视画面最独特和最重要的特征,运动的画面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活动的艺术形象和令欣赏者惊叹的审美效果。
(2)时空自由性。
电影和电视艺术都需要同时占有一定的时间与空间完成形象的展示,而且也要求表现空间与时间的自由性。
电影与电视中运动的画面随时可以打破空间与时间的界限,只要内容需要,天南地北、昼夜古今可以瞬息之间相继出现在画面上。
(3)心理真实性。
影视艺术的特性还表现为使观众心理产生真实感,这种心理真实是逼真性与假定性的有机统一。
电影的逼真性,来源于电影画面的照相本性。
在所有的艺术形象中,电影形象最具有直观的真实,它不但能够再现事物的形状、颜色和声音,而且能够再现人物与事物的活动,甚至能够在人们眼前精确地再现出事物一些最细微的特征。
假定性,同样也是电影基本的美学特性。
电影作为艺术,绝不是对现实生活的机械照相式反映,必然凝聚着电影艺术家的审美理想和思想感情,体现出艺术家鲜明的艺术风格和创作个性。
1影视艺术的基本特征
首先,影视艺术具有高度的视听性。
影视作为视听媒介,通过画面和声音的结合来传达信息和情感,观众通过视觉和听觉的感受来感知、理解和体验影片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同时,影视作为一种具有实时性的艺术形式,能够在短时间内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引起强烈的情感共鸣。
其次,影视艺术具有高度的虚构性。
影视作为一种虚拟的艺术形式,通过编剧、导演和演员的想象和创造,构建出一个虚构的世界,展现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冲突。
观众在观看影视作品时,可以置身于影片所呈现的虚拟世界中,感受到其中的情节、人物和时空的虚构性。
另外,影视艺术具有高度的现代性。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人类文化的多元化,影视艺术也在不断变革和创新。
现代影视作品在内容、形式和技术上都具有前所未有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可以更好地满足当代观众对艺术的需求和欣赏水平。
八影视艺术的文化特性1.多样性:八影视艺术具有多样性的文化特点,包括不同类型的电影、电视剧和纪录片等。
从不同角度和层次展现出社会现象、人物形象和历史事件等,让观众在欣赏影视作品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
2.唯美性:八影视艺术注重影像的美感,通过摄影、剪辑、灯光和音乐等手段塑造出独特的艺术效果。
画面的构图、色彩的搭配以及音乐的编排等都可以激发观众的审美感受,让人能够享受到视觉和听觉上的愉悦。
3.故事性:八影视艺术强调故事的叙述和情节的发展。
通过生动的人物形象、扣人心弦的情节和变化多样的冲突,制造悬念和紧张感,引发观众的情绪共鸣和情感投入。
4.地域性:八影视艺术还反映了各地区的特色文化和地域风貌。
不同地域的影视作品通过语言、景观、服饰和风俗等元素,展现出丰富多样的地方文化,增强了观众的地域认同感。
5.历史性:八影视艺术常以历史事件或历史背景为背景进行创作。
通过再现历史事件和塑造历史人物,传递历史的教育意义和启示。
在重塑历史的过程中,影视艺术又可以刷新历史的认识和理解,对历史事件进行再解读。
6.叙事性:八影视艺术常以叙事的方式进行表达。
通过故事的发展和人物的情感变化,传达出主题和观点。
叙事的方式可以是线性的也可以是非线性的,既可以是直接讲述,也可以是通过隐喻和象征手法进行暗示。
7.社会性:八影视艺术是一种社会文化产品,它反映了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
通过影视作品,人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社会的发展动态、社会角色的变迁和社会问题的矛盾性。
影视作品可以呈现出社会的多样性和多元化,促进社会认同和国际交流。
8.价值性:八影视艺术是一种价值观的表达和传递方式。
通过影视作品,人们可以获取到不同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和人生观念。
影视作品可以引发观众对于道德、伦理和价值选择的思考,从而提高观众的道德意识和人文素养。
总结起来,八影视艺术的文化特性体现为多样性、唯美性、故事性、地域性、历史性、叙事性、社会性和价值性等方面。
影视美学第三章影视艺术的文化特性影视艺术作为一种具有文化特性的艺术形式,是人们观看和感受影像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影视美学第三章主要讨论了影视艺术的文化特性,包括文化表达、文化独特性、文化传承以及文化创新等方面。
通过对影视艺术的文化特性的深入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影视艺术的内涵。
首先,影视艺术具有文化表达的特点。
影视作为一种文化表达方式,通过影像的语言表达方式,传递并展现出不同地域、不同时期的文化内涵。
无论是描述一个国家的风土人情,还是描绘历史背景下的文化事件,影视艺术能够用独特的视觉表达方式传递出对文化的理解和思考。
比如《鬼子来了》以及若干抗战题材的影片,通过铺陈背景、设置场景、展现人物形象等形式,表达了中国人民对于民族解放的渴望以及对抗战时期的英雄壮举的赞颂。
其次,影视艺术具有文化独特性。
不同国家、不同地域拥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特性,这些特性在影视艺术中得到了充分展现。
比如印度电影以舞蹈、音乐等元素为特色,韩国电影则在叙事和情感表达上较为细腻。
通过对影视艺术的观察和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国家的文化风貌和审美观念,丰富了我们对于世界多样性的认识。
此外,影视艺术还承担着文化传承的重要使命。
影视作为一种代表性的流行文化形式,对于传承历史文化和传统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些经典的历史题材影片,如《甲午风云》、《红高粱》等,通过再现历史场景和塑造历史人物形象,让观众了解历史事件的发生和影响。
此外,一些民族传统、宗教信仰等也通过影视艺术的传播得到延续和弘扬。
这些影视作品成为了文化传承的有力工具,凝聚了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保护。
最后,影视艺术也具有文化创新的特性。
影视作为一种艺术形式,需要不断创新来满足观众的需求和社会的变革。
在当代社会,随着科技的进步和观众口味的改变,影视艺术也在不断尝试新的表现形式和创新思维。
例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科技手段的应用,为影视艺术注入了新的元素和视觉效果。
同时,一些具有文化创新性的影片,如《阿凡达》、《哪吒之魔童降世》等,通过创新的剧本和视觉效果,让观众大开眼界,产生了强烈的文化冲击力和艺术创造力。
第四章影视艺术特性第一节画面一、影视画面的符号性影视画面这种艺术符号的本质决定了它的两个基本特征:1.再现性2.表现性二、影视画面的镜头元素1.景别大特写特写近景中景全景远景大远景2.焦距3.镜头运动推、拉、摇、移、跟是镜头运动的5种基本形式4.角度平视镜头俯视镜头仰视镜头三、影视画面的造型元素1.构图构图一般包括三个主要部分,即主体——构图的中心、陪体—-主体的陪衬物、环境——主体或者也包括陪体所处的环境。
构图类型构图原则2.光光的质量光的方向光的亮度光调3.色彩色彩的配置:色彩的变化:色调:四、场面调度第二节声音一、人声1.人声与人物性格、人物形象的塑造2.人声与影视作品整体艺术风格的创造3.人声与画外空间的创造二、音响1.音响还原逼真感2.音响刻画人物3.音响表达情思4.音响创造空间三、音乐1.抒发感情2.参与叙事3.展现环境4.创造节奏四、声与画声画同步和声画分离声画同一和声画对位“静默”第三节蒙太奇一、蒙太奇的功能1.叙述故事2.表达情感3.阐述思想4.创造风格二、蒙太奇的类型和特征1.平行蒙太奇2.交叉蒙太奇3.重复蒙太奇三、长镜头1.叙述的完整感2.表意的丰富性3.画面的开放性第四章影视艺术特性影视艺术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简单到复杂、从幼稚到成熟,用声音和画面的运动组合所形成的视听语言将观众带进了逼真与想象合一的审美世界。
因此,如果说文学的艺术特性体现在文字上,绘画的艺术特性体现在静态的画面造型上,那么,影视的艺术特性则体现在运动着的画面、声音以及完成画面与画面、画面与声音组合的蒙太奇之中。
第一节画面一、影视画面的符号性影视画面是指通过电影摄影机或电视摄像机,记录在感光胶片(电影)或磁带(电视)上,最后在银幕(电影)或屏幕(电视)上还原出来的视觉形象。
影视画面利用人类的视觉心理及生理特征(视觉暂留原理和透视原理),将一个二度的由静止画面构成的平面视觉形象转化为具有三维立体感的运动图像。
影视艺术的文化特性影视艺术是一种以影像作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艺术形式,它具有丰富的文化特性。
影视艺术可以通过故事、角色、表演、音乐、摄影等多种元素表达文化,传递思想、价值观和情感。
以下是影视艺术的文化特性的一些方面:1.文化传承:影视艺术可以通过展现历史、传统文化、民族文化等内容,传递文化的传统和价值观。
例如,历史剧可以通过重现历史事件来揭示和传达特定文化的价值观。
2.文化多样性:影视艺术可以展现不同的文化,包括不同国家、民族、地区之间的文化差异。
这些差异体现了各地区的习俗、宗教、语言和社会制度等方面的文化特点。
3.跨文化交流:影视艺术可以通过电影叙事、剧情和角色的设置,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理解。
跨文化影视作品可以深入揭示和理解不同文化的观点和思维方式,有助于减少文化的隔阂和误解。
4.自我认同与文化认同:影视艺术可以帮助人们认识自己的文化身份和认同。
通过展示特定文化的人物、风景和传统,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感受自己所属文化的独特性。
5.反思与批判:影视艺术可以通过展现社会问题和现实生活中的不公正情况,激发观众的思考和批判精神。
例如,一些社会问题电影可以通过剧情和人物来揭示社会不平等、歧视和不公正的现象,推动社会进步。
7.娱乐与消遣:影视艺术作为一种娱乐形式,为观众提供了消遣与享受的机会。
观众可以通过观看影视作品来获得乐趣和快乐,从繁忙的生活中放松自己。
8.受众参与:影视艺术在文化特性中也体现了受众的参与性。
观众可以通过观看影视剧、电影,参与讨论和交流,并对影视作品进行评价与评论。
这种受众的参与和反馈对于影视艺术的发展和创作起着重要的作用。
总而言之,影视艺术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形态,以其特有的方式传递和表达文化。
通过文化传承、文化多样性、跨文化交流、自我认同与文化认同、反思与批判、艺术表达、娱乐与消遣以及受众参与等方面,影视艺术能够传递文化的价值观、丰富人们的共识、推动社会进步,并为观众提供娱乐和思考的机会。
第四章影视艺术的特性电影与电视作为两种最年轻的现代艺术是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上的,它们通过展现在银幕和荧屏上的画面及与画面相配合的声音,在多维的时空中塑造直观的视听形象。
影视艺术作为人类创造的一种崭新的文化形态,在其生成和发展的过程中获得了自身的文化意义。
影视艺术虽具有与其他艺术共同的特性,受艺术普遍规律的制约,但它们又具有与其他艺术不同的艺术特征。
认识与了解这些特征对我们把握影视艺术的本性、提高影视欣赏和评论的能力和水平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节影视艺术的综合性影视艺术的综合性不仅仅表现在它身上有各种不同艺术手段的综合运用,同时还表现在它们又是艺术与现代科技的综合,是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视觉艺术和听觉艺术的综合。
一、现代科技与影视艺术影视艺术的综合性首先体现在艺术与科技的综合上。
在中西方影视发展的历史上,我们能够发现:影视艺术的发展与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对应关系,可以说电影电视的发展历史实际上也是一部科技发展的历史。
因为科学技术的每一次进步和发明都给影视艺术带来新的灵感和新的发现,没有高度发达的现代科技,就不可能有今天的电影和电视,这也正是影视艺术不同于传统艺术的地方。
以电影为例,正是19世纪后期欧洲工业革命带来的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繁荣,才为电影的诞生准备了充分的外部条件。
电影与电视的最基本构成元素是画面和声音,它们都是科学技术的产物。
在六十余年的电影发明过程中,许多科学家为之付出了巨大的心血。
我们知道,最早的电影是没有声音和色彩的,经过科学家们三十余年的努力,终于有了声音和色彩。
电影发展的历史,经历了一个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普通银幕到宽银幕、立体电影,从全景电影到香味电影、动感电影的过程,其中的每一次变化都与科技紧密相连。
当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促使电影发生更大的变化,艺术家们利用高科技在银幕上既能创造出极其真实的几百万年前的恐龙世界,又能够描绘出人类至今未能发现的宇宙空间。
影视赏析艺术特点影视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艺术特点。
它不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是一种文化表达和艺术创作的载体。
在影视作品中,艺术特点体现在多个方面,包括叙事手法、视听语言、表演艺术、影像美学等。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对影视的艺术特点进行赏析。
首先,影视作为一种叙事艺术,具有独特的叙事手法。
影视作品通过画面、音乐、对白等多种元素来进行叙事,这就要求导演和编剧在叙事结构上有很高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在叙事手法上,影视作品可以采用线性叙事、非线性叙事、倒叙、闪回等多种形式,以达到更好的叙事效果。
比如《盗梦空间》采用了非线性叙事的方式,通过不同时间层次的交错叙事,使得观众对整个故事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和体验。
其次,影视作为一种视听艺术,具有独特的视听语言。
影视作品通过画面和声音来进行表达和传达,这就要求导演和摄影师在画面构图、色彩运用、镜头运动等方面有很高的艺术修养和表现力。
在声音方面,影视作品通过音乐、音效、对白等元素来进行表达,这就要求音乐指导和声音设计师在音乐选择、音效处理、对白录制等方面有很高的艺术造诣。
比如《霸王别姬》通过精美的画面和动人的音乐,将观众带入了一个充满戏剧性和悲剧性的世界。
再次,影视作为一种表演艺术,具有独特的表演特点。
影视演员在表演时需要通过面部表情、肢体动作、声音语调等多种方式来进行表达,这就要求演员有很高的表演技巧和情感表达能力。
在影视作品中,演员的表演可以通过微表情、细节处理、情感把控等方面来展现角色的内心世界,这就要求演员在角色塑造上有很高的艺术造诣。
比如《肖申克的救赎》中,蒂姆·罗宾斯通过细腻的表演,将主人公安迪的内心挣扎和坚韧不拔展现得淋漓尽致。
最后,影视作为一种影像艺术,具有独特的影像美学。
影视作品通过镜头、画面构图、色彩运用等方式来进行表达,这就要求导演和摄影师有很高的艺术审美和创作能力。
在影像美学上,影视作品可以通过镜头语言、画面构图、色彩运用等方面来展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和审美趣味。
影视艺术的基本特征1.影视艺术的视觉特征:视觉是影视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段之一、影视作品通过镜头的运用、画面的排布、色彩的运用等手法,创造出生动的、渲染感情的画面效果。
影视艺术有其独特的画面语言,其特点包括:画面构图丰富多样、镜头语言丰富灵活、色彩运用独特等。
2.影视艺术的音频特征:音乐和音响是影视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音频的运用可以增强画面的感染力和戏剧效果。
音乐在影视作品中扮演者情感渲染、气氛烘托、剧情推动等重要角色,而音响则是为了增强观众的视听体验。
音乐和音响的运用需要与影像在节奏和情感等方面相辅相成,形成完整的艺术效果。
3.影视艺术的叙事特征:影视艺术具有独特的叙事方式,通过讲述故事来传达情感和思想。
影视叙事有其独特的艺术特点,包括故事情节的设置、角色的刻画、对话的编写等。
在叙事中,导演通过镜头选择、画面剪辑以及音效等手段,将观众带入一个虚构的世界,让观众与角色产生共鸣,从而引发情感共鸣。
4.影视艺术的戏剧特征:影视作品与戏剧有许多相似之处,比如角色刻画、剧情发展、冲突与对抗等。
影视艺术同样也注重表达情感和思想,通过角色的行为和台词来传达影片所要表达的主题和观点。
此外,影视艺术还以虚构性为基础,可以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故事情节和角色,让观众体验到虚拟世界的戏剧效果。
5.影视艺术的技术特征:影视艺术依赖于先进的技术手段来创作和表现。
从摄影技术到后期制作,从音频处理到特效制作,都需要借助于先进的科技设备和软件工具。
技术手段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为影视艺术提供了更多的创作空间和表现手段。
总结来说,影视艺术的基本特征包括:视觉特征、音频特征、叙事特征、戏剧特征和技术特征。
这些特征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影视艺术的独特魅力和艺术语言。
通过这些特征的运用,影视作品能够触动观众的情感,传达思想和价值观,成为一种具有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的媒介形式。
第四章影视艺术特性第一节画面一、影视画面的符号性影视画面这种艺术符号的本质决定了它的两个基本特征:1.再现性2.表现性二、影视画面的镜头元素1.景别大特写特写近景中景全景远景大远景2.焦距3.镜头运动推、拉、摇、移、跟是镜头运动的5种基本形式4.角度平视镜头俯视镜头仰视镜头三、影视画面的造型元素1.构图构图一般包括三个主要部分,即主体——构图的中心、陪体——主体的陪衬物、环境——主体或者也包括陪体所处的环境。
构图类型构图原则2.光光的质量光的方向光的亮度光调3.色彩色彩的配置:色彩的变化:色调:四、场面调度第二节声音一、人声1.人声与人物性格、人物形象的塑造2.人声与影视作品整体艺术风格的创造3.人声与画外空间的创造二、音响1.音响还原逼真感2.音响刻画人物3.音响表达情思4.音响创造空间三、音乐1.抒发感情2.参与叙事3.展现环境4.创造节奏四、声与画声画同步和声画分离声画同一和声画对位“静默”第三节蒙太奇一、蒙太奇的功能1.叙述故事2.表达情感3.阐述思想4.创造风格二、蒙太奇的类型和特征1.平行蒙太奇2.交叉蒙太奇3.重复蒙太奇三、长镜头1.叙述的完整感2.表意的丰富性3.画面的开放性第四章影视艺术特性影视艺术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简单到复杂、从幼稚到成熟,用声音和画面的运动组合所形成的视听语言将观众带进了逼真与想象合一的审美世界。
因此,如果说文学的艺术特性体现在文字上,绘画的艺术特性体现在静态的画面造型上,那么,影视的艺术特性则体现在运动着的画面、声音以及完成画面与画面、画面与声音组合的蒙太奇之中。
第一节画面一、影视画面的符号性影视画面是指通过电影摄影机或电视摄像机,记录在感光胶片(电影)或磁带(电视)上,最后在银幕(电影)或屏幕(电视)上还原出来的视觉形象。
影视画面利用人类的视觉心理及生理特征(视觉暂留原理和透视原理),将一个二度的由静止画面构成的平面视觉形象转化为具有三维立体感的运动图像。
影视画面尽管直接作用于人的视觉感知,但它并不是客观的物像,而是借助物质材料和技术手段,为了一定的目的和按照一定的规律,将现实物像进行记录、改造、加工而成的。
影视画面中的影像既是对现实物像的再现,同时也是对现实物像的重写。
因而,影视画面并不是现实的一种简单的复制,而是一种艺术符号,既是对现实的记录,又是对现实的超越,是被人赋予了意义的现实。
影视画面这种艺术符号的本质决定了它的两个基本特征:1.再现性影视画面是对现实时空的一种再现。
它来自于对已经存在的客观现实的记录。
尽管这种客观现实本身可能是被有意识创造的,如画面中的人物是由演员按照剧本的规定扮演的,场景是由人工建造的等,但胶片或磁带上的影像都来自于摄影机或摄像机对这些客观物像的记录。
从这个意义上说,影视影像在再现现实时,比任何其他艺术载体都更为逼真。
2.表现性影视画面又并不只是对现实物像的简单记录,而是一种有目的重新建构,是影视制作者或创作者根据自己对世界、对人生、对艺术的理解做出的对现实的认识、理解和阐释。
因此影视画面并不是现实的简单复制,而是通过各种艺术和技术手段对现实的重新表现。
这种主观的目的性就体现了影视影像作为一种符号所具有的表现性。
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影视影像是一种“缺席的在场”:它让观众产生一种逼真的“在场”感,但同时观众面对的又只是一种经过艺术和技术处理的光影图像,真正的现实是“缺席”的:这正是影视画面最本质的特征,借助这一特征,一方面影视艺术比任何其他艺术样式都具有更逼真的复制再现力,另一方面它也比任何其他艺术样式具有更潜在的主观表现力。
因此,影视影像作为一种艺术符号,既是对客观现实的再现也是对主观心智的表现:二、影视画面的镜头元素影视画面从内容上看,主要由人物形象、自然和社会环境的物质状态等构成:从形成看,影视画面则由镜头运用、空间造型所创造。
影视画面主要是通过摄影机或摄像机的镜头拍摄记录下来的,因而镜头的运用对于画面有着直接影响。
镜头运用除了技术性区别以外,对影像效果的影响主要来自以下4个元素:景别、焦距、运动、角度。
1.景别景别主要是指由镜头与被拍摄物体距离的远近而形成的视野大小的区别。
景别主要分为远景(大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大特写)。
这种区别使影像(画面)具有不同的叙事功能并对观众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
┌───┬─────┬────────┬────────┐│序列│景别│定义│功能│├───┼─────┼────────┼────────┤│ 1 │大特写│放大局部│突出特点│├───┼─────┼────────┼────────┤│ 2 │特写│局部│特点│├───┼─────┼────────┼────────┤│ 3 │近景│主体│个别│├───┼─────┼────────┼────────┤│ 4 │中景│个体│环境中的个别│├───┼─────┼────────┼────────┤│ 5 │全景│环境中的个体│个体与环境│├───┼─────┼────────┼────────┤│ 6 │远景│人的环境│人所处的环境│├───┼─────┼────────┼────────┤│ 7 │大远景│环境、│人消融于环境│└───┴─────┴────────┴────────┘远景(大远景)是指由远距离以外的被拍摄主体所构成的视野开阔的画面,如“白日依山尽,黄河人海流”的景观,“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的场面。
这种景别主要用来介绍环境、渲染气氛、展现场面。
观众往往通过远景画面,了解影视故事的空间状态和感受宏观场面,但参与程度和对细节的关注程度相对较低。
全景是指由处在某种特定环境中的被拍摄主体的整体所构成的画面,如“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效果。
主要用来展示一个特定的叙事空间,既有局部又有整体,可以用来表现人与特定环境的关系,表现人或物体的运动和行为。
观众通过这种景别可以对被拍摄主体和主体所处的环境产生完整认识。
中景是指由拍摄主体的主要部分所构成的画面,例如由人物膝盖以上部分所构成的画面。
“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画面就属于中景的表现效果。
在这种景别中,被拍摄主体成为画面构图的中心,环境成为一种背景,更加淡化。
主体与环境的关系更加密切和直接。
这种景别主要用来表现处在特定空间环境中被拍摄主体的状态。
观众通过中景将注意力指向被拍摄主体。
近景是指由被拍摄主体的局部所构成的画面,如人物的肩以上部分。
在这种景别中,环境基本被忽略,观众注意力加强,主要集中于被拍摄主体的局部,可以观察到被拍摄主体的细微特征和变化。
例如,如果要表现一个人“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就需要使用近景镜头。
在影视作品中,大量的对话和表现被拍摄主体细微变化的情景往往较多使用近景镜头。
特写(大特写)是指由被拍摄主体的某个特定的不完整局部所构成的画面,如人物的面部,甚至眼睛。
这种景别用一种放大和夸张的方式突出特定局部、特定细节,主要用来创造一种强烈的视觉效果。
像《诗经》中所描绘的“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就近似于特写的效果。
景别的使用和变化对影视作品的节奏、风格和效果会产生直接的影响。
一般来说,如果影视作品以“中景——近景——特写”景别为主,影视片的节奏感更紧张,画面对观众注意力的强制性会更强,如好莱坞电影。
而多使用“远景——全景——中景”景别的影视片节奏更为舒缓,观众视觉感知的自由度更大,如纪实性影视片,张艺谋在具有纪实风格的影片《秋菊打官司》中仅在片尾使用了一个演员的特写镜头。
一般来说,在电影中,为了展示场面和环境,可以比较频繁地使用远景和全景镜头,但在电视剧中,由于屏幕和播放条件的不同,这种视野开阔的镜头一般较少使用,往往以“中——近——特写”镜头为基本叙事镜头。
2.焦距影视影像是通过镜头的光学作用而被记录下来的。
镜头外射入的光通过透镜以后会被聚合为一点,这个点被称为焦点,从焦点到透镜中心的距离被称为焦距。
焦距的长短直接决定了镜头的视野、景深和透视关系,使影视影像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
正是这种技术原理,使镜头不仅常常被比喻为人的眼睛,而且它还具有一些人眼所不具备的特殊功能。
人们通常将使用不同焦距的镜头称为标准镜头、短焦距镜头和长焦距镜头。
标准镜头:指焦距为40-50毫米的镜头。
用该镜头拍摄的画面,接近于人的肉眼感觉和视野,其影像效果更强调对现实物像的还原。
这是常规影片通常采用的镜头。
短焦距镜头:指焦距小于40毫米的镜头,又称广角镜头或鱼眼镜头。
该镜头视野比标准镜头广,可以达到180度的视角范围,被拍摄对象被横向扩张,近景有明显的变形感。
同时画面景深也加大,前景和后景体积对比鲜明,造成深远的纵深感,这种镜头在表现横向的场面时可以强化场面的宏伟性,在拍摄纵向的运动时可以增加运动的速度感。
像《大决战》、《勇敢的心》等历史题材影片,在表现战争场面时就经常使用短焦距镜头,造成一种磅礴的气势和恢弘的风格。
长焦距镜头:指焦距大于50毫米的镜头,又称为望远镜头。
该镜头可以将远距离物像拉到近处,纵深被压缩,使深度空间被压缩为平面空间,视野小,景深感也小。
这种镜头利于调整摄影。
变焦距镜头:指焦距可以发生变化的镜头,一个镜头既可以作标准镜头,也可以作短焦距和长焦距镜头使用;这种镜头可以在拍摄中根据需要随时变焦,造成画面纵深感、物像体积、运动速度的变化,也可以产生推拉镜头的效果,有时还用来造成一种虚实焦点的对比。
焦距对于镜头来说,不仅是用来记录和复制现实的技术手段,同时也是一种具有表现力的艺术手段,参与影像造型、气氛营造、人物刻画、思想和情感的表达,甚至成为影视作品风格形成的有机元素。
3.镜头运动电影诞生初期,人们并没有意识到镜头运动所具有的表现力。
1896年,卢米埃尔在威尼斯一条船上偶然发现船上的摄影机与岸边的景物之间有一种运动关系,拍摄下的画面生动活泼、变幻万千。
以后,人们便开始自觉地利用摄影机、摄像机或者镜头的运动来拍摄电影或电视,影视艺术获得了一种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段。
同一镜头中镜头位置的改变(包括焦距、方向、角度等的改变)和摄影机、摄像机位置的改变——镜头的运动,被称为运动镜头。
运动镜头是相对固定镜头或静止镜头而言的,它造成画面空间关系和空间内容的变化,产生一种运动感引导观众注意力的变化。
运动镜头主要包括以下5种基本形式,其他运动方式则是对这些形式的组合或变化。
推:指镜头逐渐接近被拍摄物的运动。
随着视野的集中,一方面被拍摄物在画面中所占的面积越来越大,细节越来越明显;另一方面环境和陪衬物越来越少,画面中心也越来越突出。
推镜头常常被用来引导观众的观赏注意力,强化视觉的冲击效果。
拉:指镜头逐渐离开被拍摄物的运动。
随着视野的扩大,一方面被拍摄物在画面中所占的面积越来越小,细节越来越模糊;另一方面环境和陪衬物越来越多,画面中心相对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