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的区别与联系

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的区别与联系

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的区别与联系
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的区别与联系

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的关系是对立统一关系, 即既有差别性又有统一性。

一、统一性

(一)、公共管理理论是在公共行政理论基础上的发展和超越

自威尔逊以来, 公共行政一直是政府公共部门管理的主要理论。在其一百多年历史中, 经

历了从传统共行政学到新公共行政学的形式变革,公共管理学是70 年代末期以后因为受到公共政策学科范式和工商管理学科范式的影响而在原新公共行政学的基础上形成的。

从历史发展的脉络上可以看出,公共管理是在公共行政的发展中成长起来的。公共管理是

对公共行政的继承和扬弃, 是对公共行政的延续和发展。

(二)、两者隶属于同一理论框架

在广义上, 公共行政和公共管理二者是相等的, 都可以理解为公共部门对公共事务所进行的管理活动(主要是包括政府公共管理)。也就是说, 二者的外延是一致的。

在狭义上,公共行政和公共管理被用来指公共部门管理的两种不同模式。一方面, 理论界倾向于把公共行政看成是政府为主体的管理活动, 在国内也被称为行政管理。

另一方面, “公共管理是指政府及其他公共机构, 为了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满足公众的利益需求, 对涉及公众利益的各种社会事务所实施的有效管理。它强调的是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而弱化了政府的政治统治职能。

二、差别性

(一)学科设置:

国家教育部颁布的高等教育专业目录中,在管理科学门类中,把公共管理定为一级学科,行政管理被定为公共管理学科之下的二级学科,与行政管理相并列的是教育经济与管理、土地资源管理、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劳动和社会保障管理。这是从公共管理的领域划分出的二级

学科。

(二)内涵区分:

公共行政的内涵与公共管理的内涵学界存有较多争议和分歧,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观点:

1、公共管理基本等同于公共行政

一种观点是认为二者内涵是同一的。西方坚持传统范式的学者认为公共管理完全等同于公共行政,代表人物就是罗森布卢姆。

从广义上看公共管理和公共行政两者是相等的,都可以理解为公共部门对公共事务所进行的管理活动。在狭义上可被用来指公共部门管理的两种模式。

其三是将公共管理视为与公共行政相竞争的新范式和新途径。主要是以波兹曼和斯特劳斯曼、雷尼、休斯为重要代表人物。

一种观点认为二者区别不大,是同一学科的不同名称。

2、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公共管理不同于公共行政。

(1)公共行政包含公共管理,公共行政的外延大于公共管理。认为公共管理只是公共行政的一个组成部分,一个分支,甚至是一种技术。把公共管理当作公共行政的一个分支,是专门研究行政管理方法、技术和技巧的这一部分。主要是以奥特、海德和沙夫利兹为代表。更有甚者,

如格雷姆和海斯,他们将公共管理视为公共行政下的一个较低层次的技术性领域。

(2)公共管理包含公共行政。有学者认为,可以把公共行政看作为公共管理的一种范式,

公共管理是对公共行政的超越径和新范式,公共管理被认为是代表了公共部门管理研究的发展

方向。还有学者认为,可以把公共行政视为公共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

(三)主客体区分

1、主体区分:公共管理的主题成仙多元性,涵盖政府、非政府组织及其他社会组织,公共行政的主题是政府及少数其他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主要依靠政府为代表的法定权利机构(一般不包括立法机构和司法机构)

2、客体区分:公共管理侧重于社会性,注重公共服务的提供、公众的参与城度,行政事务的透明化及社会责任和义务的履行,充分体现了课题的社会性内涵。而公共行政侧重于公共性,注重公共权力的执行和公共利益的维护,体现工具性,权威性,规范性等特性。

公共管理的客体拓展,包括:以公共利益,公共服务为导向的社会公共事务,公共资源(公共设施,产品)等,公共行政的学科前沿以社会发展的现实问题为导向,其客体多样,更大程

度上是基于巩固整治统治的政策执行。

(四)内在区分

1、特征区分。

公共管理的特性:专业性更强,重视专业化管理,注重绩效评估体系的科学化,完善化建设,积极引入认识弹性机制和业务竞争机制,强调公平与效率的统筹兼顾,侧重顾客导向,构建顺畅的沟通反馈机制,意为人民服务为要旨,对结果予以关注和实现;强调走向市场,具有显著的管理主义色彩。

公共行政的特性:公共性是核心要素,旨在保持公众权利形式的合法性及公众利益最大化。政治性、权威性、层次性突出,管理的体制及模式固化、刚性规范引导特色,管理的程序经过规范性界定,管理的权限和内容受法律约束和保护,责任原则鲜明,作为公民权利运行的授权人的公共行政主体受到内外部的广泛监督,政府的行为必须对社会大众负责,

2、管理目标区分

公共行政是一种“内部取向”,“重视机构、过程和程序的管理”,公共管理是“外部取向”,公共管理重视项目、结果和绩效的管理。

3、管理体制和运作模式区分

公共行政重视计划,组织,知道,协调、报告等基本技能的运用,强调执行规范和“政策科学化”;公共管理关注那些可以用来将思想和政策转变为行动的管理工具,旨在将更多的企业管理思想纳入到公共管理过程中来,侧重强调“管理市场化”。

(五)公共行政学与公共管理学

公共行政学主要研究国家行政系统内部的运行过程及其规律,其目的是为提高行政效率提供理论指导。公共管理学则主要研究公共组织如何通过有序的活动去管理公共事务,其侧重点在于对公共组织外部管理活动的研究。

从研究范围上看,公共管理学主要研究公共管理环境、公共事务、公共权力、公共利益、公共组织、公共组织与社会、公共组织与市场、公共管理体制、公共政策与执行、公共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公共管理绩效评估、公共管理责任、公共管理伦理、公共管理法制、公共管理变革等。

可见,在公共管理学的研究中,公共组织自身的建设是其中一项基本内容,公共管理学研究的视野要比公共行政学宽泛得多。

管理沟通演讲稿

我叫,来自于09级工商实验班,现在觉得自己越来越没心没肺了,因为老师的作业我想了一周都没有想出来到底对于我来说什么是最成功的沟通和最失败的沟通,也许是因为我对于事情善忘,而且什么事情都没有放在心上,自己觉得目前为止没有什么事情严重到让我一直的记得。既然没有最成功和最失败的沟通,那么我接下来谈一谈自已认为比较成功和比较失败的沟通。 较成功的一次沟通及其原因 我认为目前为止对我来说比较成功的一次沟通就是大一的时候,当时我还是MBA经理人沙龙的副会长,负责外联部和宣传部,当时也有请过李老师去开过讲座。那时候MBA经理人沙龙做的比较成功的应该算是一个活动叫做“八大社团辩论赛”,并且因为这次活动我们MBA经理人沙龙在09级的55个社团中脱颖而出,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校社团成为了第一名,并且获得了校十佳优秀社团的荣誉称号。我想说的比较成功的那次沟通就是为了这个活动而成功的拉到了荥阳联通公司的赞助。 记得大一那时候刚入学,我们全部大一新生呆在西区,没有学长学姐的经验传授和点滴指导,有的只有我们的一腔热血和敢于拼搏坚持不懈的努力。那时已经快到冬天,我们趁着没课的早上一次又一次的去荥阳的联通公司,一次又一次的和该公司的主任进行协商,条件很艰苦,手里拿着冷掉的饼和粥去挤公交车。去之前,我们已经经历过了无数次的失败,得到了经验和教训。虽然我们不知道荥阳的联通公司在哪里,也不知道我们到了该怎么进去,也不知道拉赞助需要找

谁谈,但是我们还是毅然决然的去了,并且找到了他们公司负责我们这部分的办公室主任,刚开始他只是一步步的否决,而且告诉我们我们学校别的社团也去过那里,最后都是无功而返,所以我们进行了接下来的一次次的沟通。 其实,在这次沟通中,我们双方的目的都很明显。我们MBA经理人沙龙需要的最本质的就是钱,这是我们把活动做大做好的基础。而联通公司的目的也是比较明确,那就是宣传。他们给我们提了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你们学校也来过几个社团,而且规模也比你们大,我们为什么不选择其他的社团而选择你们呢?我们其实之前有 做过准备,我们的回答是:这是我们大一入校后首次举办 的全校性质的辩论赛,而且参加的八个社团都是在学校影 响力靠前的社团,这场辩论赛持续时间久,规模可以称的 上全部大一新生都参与的活动。 第二,你们社团如何为我们做到很好的宣传?我们的回答是:我们每次会做好宣传,并且宣传的海报和条幅上都会注明联 通公司赞助。最重要的是辩题接近我们大学生的生活,如 果贵公司愿意出资的话我们的终极辩题将设置为“你认为 中国联通好还是中国移动好?”,这样也会做到很好的宣 传。 我们认为宣传想到的已经挺不错的了,谁知道最后,他们的要求是让我们卖联通的卡,其实也是一个变相的宣传。联通公司会为我们提

管理沟通以案例分析为视角英文版第5版教辅文件Hershey Foods Teaching Note

Eugene D. Fanning Center for Business Communication03-03 TN Mendoza College of Business University of Notre Dame Hershey Foods: It’s Time to Kiss and Make Up TEACHING NOTE Purpose of the Case Study 1.To provide students with an appreciation for the impact that a corporation’s culture has on its business operations. 2.To allow students to gain an understanding of how valuable effective crisis management is for corporations who find their reputation tarnishing; 3.To encourage students to improve their critical thinking by establishing business strategies to deal with a crisis situation; 4.To provide students with an appreciation for the value of clear communication to stakeholders about a business issue; 5.To give students an appreciation for the importance of continuing communication, both internally and publicly, to the long-term success of any business enterprise. Identifying the Business Problem In his first year as CEO of Hershey Foods Richard Lenny faced conflict with the community, employees and investors. He had already endured the longest strike in the history of the company, closed plants, and managed to increase profits by 10%. This case was prepared by Research Assistants Michaelyn M. McCoy and Laura A. Castrillo under the direction of James S. O’Rourke, Concurrent Professor of Management, as the basis for class discussion rather than to illustrate either effective or ineffective handling of an administrative situation. Copyright ?2003. Eugene D. Fanning Center for Business Communic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No part of this publication may be reproduced, stored in a retrieval system, used in a spreadsheet, or transmitted in any form by any means – electronic, mechanical, photocopying, recording, or otherwise – without permission.

公共行政概论 范围整理

公共行政概论 一、单选 1.政府的职责和功能就是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2.非政府组织又称第三部门。 3.政府活动的核心是对公共事务的处理。 4.“公民第一”的原则是公共行政的核心原则。 5.亚当.斯密提出“守夜警察”政府理论。 6.界定和保护产权是政府的首要职责。 7.计划职能是其他职能实施的前提条件。 8.在凯恩斯主义理论的影响下,政府的作用范围进一步扩大。 9.行政权力结构是行政体制的核心组成部分。 10.在议会内阁制行政体制的国家,行政机关要对立法机关负责。 11.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呈现出一种反比例的形态。 12.行政领导的首要作用是决策决断。 13.职位的数量是有限的,都要遵循最低数量原则。 14.当代领导活动有一个明显的发展趋势,即软权力的应用越来越多,而硬权力的应用则越来越少。 15.领导特质理论还认为领导者的物质是“先天”的。 16.领导班子要有梯形的年龄结构。 17.在所有制定公共政策的主体中,政府是最核心的力量。 18.公共政策的实质就是政府对全社会的利益所作的有权威的分配。 19.公共政策问题是指基于特定的社会公共问题,由政府列入政策议程,并采取行动,通过公共行为去实现和解决的问题。

20.价值分析——因为什么?为了谁?应优先考虑什么? 21.公共政策分析最本质的方面是利益分析。 22.政策运行过程中所消耗的费用称之为“政策运行成本”。 23.摩擦损失,在各项政策缺乏配合、协调时,各政策之间必然产生摩擦。 24.偶然失效,随着人们对政策逐渐理解与认同,以及政策本身的自我完善,执行过程逐步进入正常状态,尽管失效也存在,但失效率最低。 25.内化是接受政策反应的最高层次。 26.政策环境是决定或影响政策制定与实施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总和。 27.人事行政是政府对人力资源开发的宏观管理和对国家公务员的直接管理活动。 28.人事行政是立国之根、治国之本、富国之道、强国之基,在政府管理中处于关键和核心的地位。 29.以人为本的原则是现代人事行政的重要理念和原则。 30.职位分类是以工作为中心的分类方法,品位分类是以人为对象进行分类的方法。 31.我国实行多级预算制,即实行一级政府一级预算。 32.经常性预算以各项税收收入和其他一般性收入为来源。建设性预算以国有资产收入和专项建设资金为来源。 33.国务院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举行会议时,向大会作关于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 34.决算是预算的总结,是年度预算收支执行情况和政府公共活动的财政反映。 35.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设立审计机关。 36.法治主义作为一个基本的政治原则和治国原则,其产生和确立是近代民主革命及其以后的事。 37.法治就是确立法在社会生活中的统治地位和政府依法办事。 38.行政法制是一国有关行政的法律制度之简称。 39.行政法治的根本意义在于制约和监督行政权力,国家受法律的约束,这是法治的精髓。 40.在资本主义发展早期,受“议会至上”和“无法律即无政权”原则的影响,强调政府的一切行为均

公共管理试题

公共管理试题 管理学题库第一章导论一、选择题 1.在消费上,公共物品区别于私人物品的特征的是 A.竞争性B.排他性 C.自然垄断性 D.顾客导向性答案:C 2.公共政策与公共管理的基本属性是 A.公共性 B.历史性 C.政策引导性 D.管理参与性答案:A 3.公共管理与工商企业管理的相同之处是 A.管理的一般职能 B.管理的性质 C.管理的使命 D.责任的性质答案:A 4.按照公共管理主体、公共管理价值、公共管理资源与公共管理手段等基本范畴及其内在逻辑联系建构的公共管理学的理论体系包括公共管理主体、公共管理价值与规范、公共资源管理、公共危机管理以及公共管理技术与方法、公共管理改革与发展。其中公共危机管理以及公共管理技术与方法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A.公共危机管理 B.传统行政管理方法 C.政务信息资源管理技术 D.当代公共管理治理的新工具答案:C 5.公共管理学是公共行政学中的一个分支学科,研究者们于学科背景等方面的差异,在研究取向上展现出不同的风貌,从而显现出不同的研究途径。美国著名学者波齐曼主张的研究途径是 A.公共政策途径和企业管理途径 B.管理途径 C.政治途径 D.法律途径答案:A 6.通过分析公共管理人员怎样进行实际操作进行研究的公共管理研究方法是 A.案例分析法 B.实体分析法C.系统分析法 D.实践

抽象法答案:D 二、多项选择题世纪70年代出现并成为了公共行政学中主流学派的是() A.新公共行政学 B.行为科学 C.政策科学 D.公共政策分析答案: 2.公共产品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加以划分。按照是否同时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公共产品可以划分为 A.纯公共产品 B.准公共产品C.有形的公共产品 D.无形的公共产品 3.威尔逊作为公共行政学的奠基人,认为执行宪法比制定宪法更要困难。为了使政府不走弯路,他把政府划分为两个领域即 A.政治 B.行政C.治理 D.公共服务答案: 4.戴维·H·罗森布鲁姆在《公共行政学:管理、政治和法律的途径》一书中认为,公共行政学的研究有三种主要的研究途径,即 A.管理途径 B.政治途径C.法律途径 D.组织命令途径答案: 5.公共管理学的研究方法有 A.实践抽象法 B.实体分析法C.实验法D.系统分析法与比较分析法答案: 6.罗伯特·B·登哈特把公共行政学理论概括为 A.政治与行政 B.官僚机构与民主政治 C.组织与管理 D.理论与实践 E.公共组织理论答案:第二章公共管理的理论发展一、单项选择题 1.提出“政治—行政”二分理论的人物是 A.威尔逊 B.韦伯 C.泰勒 D.西蒙答案:A 2.组织成员对命令的服从仅仅是基于领导者个人的感召力和煽动力的组织是 A.神秘化组织 B.传统组织 C.合理—合法化组织 D.商业组织答案:A 3.第一次运用理论的研究方法对公共行政学问题进行了系统的

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的区别与联系

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的互动关系 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的关系是对立统一关系, 即既有差别性又有统一性。 一、统一性 (一)、公共管理理论是在公共行政理论基础上的发展和超越 自威尔逊以来, 公共行政一直是政府公共部门管理的主要理论。在其一百多年历史中, 经历了从传统共行政学到新公共行政学的形式变革,公共管理学是70 年代末期以后因为受到公共政策学科范式和工商管理学科范式的影响而在原新公共行政学的基础上形成的。 从历史发展的脉络上可以看出,公共管理是在公共行政的发展中成长起来的。公共管理是 对公共行政的继承和扬弃, 是对公共行政的延续和发展。 (二)、两者隶属于同一理论框架 在广义上, 公共行政和公共管理二者是相等的, 都可以理解为公共部门对公共事务所进行的管理活动(主要是包括政府公共管理)。也就是说, 二者的外延是一致的。 在狭义上,公共行政和公共管理被用来指公共部门管理的两种不同模式。一方面, 理论界倾向于把公共行政看成是政府为主体的管理活动, 在国内也被称为行政管理。 另一方面, “公共管理是指政府及其他公共机构, 为了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满足公众的利益需求, 对涉及公众利益的各种社会事务所实施的有效管理。它强调的是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而弱化了政府的政治统治职能。 二、差别性 (一)学科设置: 国家教育部颁布的高等教育专业目录中,在管理科学门类中,把公共管理定为一级学科,行政管理被定为公共管理学科之下的二级学科,与行政管理相并列的是教育经济与管理、土地资源管理、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劳动和社会保障管理。这是从公共管理的领域划分出的二级 学科。 (二)内涵区分: 公共行政的内涵与公共管理的内涵学界存有较多争议和分歧,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观点: 1、公共管理基本等同于公共行政 一种观点是认为二者内涵是同一的。西方坚持传统范式的学者认为公共管理完全等同于公共行政,代表人物就是罗森布卢姆。

管理沟通 演讲

第五章演讲 学习目标 1 认识有效演讲在获得职业成功中的重要性 2 掌握演讲的双向沟通过程和演讲的要素 3 有效的安排演讲结构,能够在公众场合进行有效沟通 4 熟练运用演讲中的有声语言和身体语言技巧,提高演讲技能 演讲是一个非常有效而又灵活的人际交流沟通手段。它可以是正式的,也可以是非正式的。演讲过程运用语言和非语言的沟通手段,它是一个典型的双向沟通过程,而非演讲者告知听众的单向过程。经验丰富的演讲者能够根据反馈的信号判断出他与听众交际沟通的效果。反馈的信号包括眼神、身体姿态、疑问和其他有关听众兴趣和注意力的表现形式。 如何做一次成功的演讲?首先要成为一个好的演讲者。好的演讲者应善于表达自己的思想,把想说的话言简意赅地说出来,把要表达的内容和材料组织得有条有理,还应培养自己的信心,克服对演讲的恐惧心理,要学会认识自己,通过对别人的阐述,发现自己的不足,此外,演讲者还要学会与他人的相处。听众是演讲的第二个要素。要想使演讲成功,演讲者就要对听众有充分的了解。听众对信息的接受具有选择性,他们会选择性注意、记忆、接受那些他们熟悉、有兴趣、与他们有关或他们渴望了解的部分。演讲者还应知道的是,听众心理是独立意识与从众心理的矛盾与统一;了解名片效应与自己人效应。名片效应主要指双方观点一致,自己人效应不光是观点一致,而且还增强了亲密感;还应了解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首因效应是指的第一印象在人际知觉中所具有的主导性质。近因效应是指新形成的印象对人际知觉所具有的重要性。听众包括上级听众,同事听众,班组听众,混合听众,不友好听众,国际听众。信息是演讲的第三个要素。只有当人们在持有相同的经验或者预期相同的经验时,对词的理解才持有相同的意义,才能谈得上信息共享。这就要求在演讲时找到共同的参照事物,以利于达成交际沟通的共识。 成功的演讲还应有一个好的演讲结构。有效的演讲结构应当包括四部分:1开场白;2主要论点的预览;3主要论点的严格界定;4 结束语。好的开场白应该激发听众的兴趣,特别是当他们的兴趣很低的时候。告诉听众你的讲话为什么与他们有关,特别是要宣布演讲的主题,获得听众的注意,还要建立与听众的可信度。为了达到以上这些目的,还要会开场白技巧。学会运用幽默,但只有它适合你的个性和风格,对每个听众都适宜,并且与你的内容和场合相关时,才使用幽默。还可以谈谈寻常之处,谈谈大家都熟悉的事,运用听众技巧。演讲要分主次,现预览主要的论点,明确阐述主要论点包括严格遵循演讲预览,限制主要论点的个数,使用清晰的承接词,做阶段性小结。在演讲结束时,使用有效的结束语,做个总结,前呼后应,以行动方案结尾,谈谈对听众的好处。许多演讲都有演讲者和听众之间提问与解答形式的相互交流过程。应正确把握何时接受提问,,如何接受提问,不知道答案时应该说先什么,如何回答难以回答的问题。首先是何时接受提问,在演讲后提问能控制时间,掌握进度;在演讲过程中提问,这样的问题会更有针对性,它们的反馈更直接、更迅速,听众会更加主动地听讲。那怎么接受提问呢?要做好事前准备,表示出对听众的理解,让每个人都参与,但也要按照自己的目标和计划行事。当遭遇尴尬,不知道问题答案时应该说些什么,

论媒体沟通与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当前,随着传统媒体的深刻变革和新兴媒体的迅猛发展,使新闻和信息发布变得愈加便捷和普及,尤其是网络媒体,凭借其实时、快捷、廉价、有效等独特优势,受到众多网民的青睐和社会各界的关注,日益显示出强大的影响力。与此同时,政府部门的工作性质和特点,使其极易成为社会瞩目的热点和媒体关注的焦点。媒体的关注,一方面可以树立政府的良好形象,为干群沟通建立良好的氛围,提高人民群众对政府部门的认知度;另一方面,如果舆论导向偏离,也可能混淆是非,误导群众,损坏公务员队伍形象,影响政府工作。能否正确运用媒体这把“双刃剑”,引导媒体做好宣传工作、争取社会舆论的主导权,关系到公务员队伍的形象和政府工作发展全局。新闻报道的媒体策划、突发事件的媒体应急和舆论引导,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课题。 一、突发事件中舆论引导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近年来,全国已发生多起因社会舆论应对不力而导致的严重群体性事件,如贵州“瓮安事件”、沸沸扬扬的“杭州飙车案”、铁道部“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在解析这些群体性事件时,著名主持人白岩松在“新闻1+1”中一针见血地指出,有关部门在舆论处置上犯 了两个相反的错误:一是有关部门处理过慢。“瓮安事件”中,因官方未及时回应群众越来越激烈的请求,使矛盾越来越激化,直接导致发生严重暴力事件,后来才由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澄清事实。二是有关部门处理突发事件时过急、过于草率。从近年发生的群体性事件来看,一方面,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政府舆论引导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随着社会转型速度加快,各种社会问题变得更加突出和尖锐,也使社会环境发生了深刻而复杂的变化,特别是在征地拆迁中,干群对立的事件屡见不鲜,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而有的媒体为了吸引眼球,对少数问题不假思索地“曝光”,降低了政府威信。尽管政府部门一直通过各种途径尽量解决各种矛盾问题,缓解干群关系,但是此类事件愈演愈烈,使部分地区政府工作陷入被动局面。另一方面,某些政府部门舆论引导工作相对滞后,在舆论引导形式上呆板单一,依旧满足于在报纸上、电视上刊发些类似公文的消息,群众接受程度十分有限;在组织策划上,缺乏系统的宣传策划,宣传力量时强时弱;在时效上,断断续续,没有形成持续、有效的宣传舆论攻势,从而导致了政府舆论宣传工作受众面小、传播范围窄,有“王婆卖瓜”之嫌,甚至受到群众的抵触和反感,宣传效果事倍功半。客观地说,政府部门的舆论引导工作,还不能适应现代社会迅捷多变的舆论监督的需要。 突发事件中舆论引导产生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以下三个方面。 1、面对新形势,舆论引导的观念没有与时俱进。相关人员没有准确把握舆论引导发展 趋势,观念陈旧,导致舆论导向偏差。当前,还存在一种观念:一提宣传首先想到的就是“夸”。个别领导认为宣传就是写给上级领导看的,轻视社会舆论宣传的力量,对媒体报道不能冷静对待,只能见好的,不能见坏的,见了正面报道就洋洋得意,见了负面报道就暴跳如雷,不是扪心自问自身行为中的不妥之处,而是指责媒体报道不实,给人以权压人的感觉,在公众中产生不良的影响。有的单位和领导在与媒体打交道时仍停留在吃吃喝喝勾兑关系上,不知道换位思考,不考虑媒体的生存规律和运作方式,未能策划出满足媒体需要,又对政府部门、人民群众有利的多赢的宣传舆论方案。一些宣传干部缺乏媒体应对能力,对受众的心理需求置若罔闻,新闻宣传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在与媒体的沟通中普遍缺乏应对的经验和技巧,

政府机关如何与新闻媒体沟通和网络舆情应对

如何与新闻媒体沟通和网络舆情应对 余仁山 余仁山,生于20世纪70年代,豫南商城县人,毕业于山东财政学院,先后任职于《中华工商时报》、《中国经济时报》、《华夏时报》、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新闻调查》、焦点访谈栏目组、社会新闻部《法治在线》,历任中央电视台社会新闻部策划人、新闻采编部策划人至今。 一、什么是媒体 (1)如何认识媒体。 媒体是什么?按性质可分为传统媒体和现代媒体。传统媒体包括: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现代媒体包括:网络和网络上各种与之相关的手段。现代媒体范围相当广,介质也相当多。需要我们开放视野。通过一切可能存在的媒体进行宣传同时又要防止一切可能在媒体上的负面影响。 按地域可分为中央和地方媒体。但在互联网时代,这种地域差异表现的不是很明显。任何一个地方小的新闻事件在全国都有可能引起轩然大波;同样,全国大新闻事件在地方也能找到印证。 另一个分类就是所谓“喉舌”与商业媒体。“喉舌”就是党报党刊、主流媒体,是政府的喉舌,商业媒体的生存的本质就是靠新闻。 (2)媒体在哪里? 媒体的从业者无处不在,包括:通讯员、观众、线人及记者。 推荐媒体:《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新京报》、《中央广播电台中国之声》、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今日说法》、《晚间新闻》、《朝闻天下》推荐网站:新浪网、搜狐网、腾讯网、人民网、凤凰网、天涯论坛 (3)媒体何时发力? 无休无止、随时出击,媒体舆论没有休息日和节假日。 (4)媒体报道什么? 报道内容包括有正面和负面,有真的和假的,亲身经历的和道听途说的。报道范围无边无际、无始无终。我们的一举一动都是媒体监督的对象,都代表着国家机关,代表着公权。媒体监督什么:1、个别政府官员的违法乱纪或不法行为。2、涉及政府部门公共政策、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等。3、群众最关心、最直

行政管理与公共管理的联系

行政管理与公共管理的联系 篇一:公共管理学与行政管理学的联系与区别 公共管理学与行政管理学的联系与区别 内容摘要:公共管理学,是运用管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理论与方法专门研究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组织的管理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群体系。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有关公共管理学的问题引起了行政管理学界的关注。其中一个基本问题是:公共管理学与行政管理学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一种观点认为,从国外的研究情况来看,公共管理学就是行政管理学,两者的差别是由于翻译的不同而造成的。另一种观点认为,公共管理学与行政管理学是有区别的,二者不能等同。但这种差别何在?后者没有做出有说服力的解释。笔者认为,在今天的中国探讨公共管理学与行政管理学的关系,不能仅仅以西方学者的观点为依据,而主要应依据中国目前的理论与实践来探讨。本文试图首先通过对公共部门的科学界定来确定公共管理学的研究范围,然后在此基础上探究公共管理学与行政管理学的关系。 关键词:行政管理,管理体系,协调,服务 行政管理学又称行政学,也称公共行政学或公共管理学。它是一门研究政府对社会进行有效管理规律的科学,是国家公务员和其他公共部门工作人员必备的知识。行政管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在20世纪初成立以来,得到了长足的发

展。在发达国家,行政管理已成为一个独立,具有众多理论流派,多学科交叉的,理论联系实际的一门科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行政管理学的研究也蓬勃 发展。行政管理和公共管理是一门比较广的学科,作为初学者简单谈一下自己的认识。 公共政策的本质:一,公共政策集中反映或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愿望。二,公共政策作为政党国家或政府的公共管理手段,服务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 公共政策的目标:政策目标的价值前提。政策目标涉及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既要解决“是什么”的问题又要解决“应该是什么”的问题。一方面,确立政策目标要以社会的事实或客观条件为基础,从实际出发,以事实为依据,即人们选择什么样的目标实由社会现实决定的。但另一方面,公共政策作为政府对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干预措施或解决问题的手段,该达到何种理想状态,关建取决于全社会及社会成员个人价值判断或价值观。 一、关于“纯粹的”公共部门与“纯粹的”非公共部门之区别 人类社会是一个整体,然而这个整体又是各个部分组成的。人们可以对这些不同的部分给予不同的称谓,如社会团体、社会群体、社会部门等。其中,有关这些社会部门的分类,人们又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或运用不同的标准对之加以区

管理沟通英语期末整理

管理沟通英语期末整理: 1. 管理沟通的五大策略,并且如何用这些策略分析视频或平面广告的沟通效果;Communicator Strategy: Is to analysis Who am I-[credibility]. What’s my object-(why). What style should I choose-(how), in all, is credibility, objective and style Audience Strategy: Techniques for gearing your communication toward your audience’s needs and interests. Containing five parts: Who are they? What do they know? What do they need? What do they feel? How can you motivate them? Message Strategy: 2 basic approaches: Emphasize(强调)and organize(有条理的): Defining the object \Clear ideas\ contend and structure. Channel choice Strategy: 1. Writing or speaking? ---Writing: keeps a permanent record and more formal; ---Speaking: need a “richer”communication (需要更丰富的沟通) — much more than words, difficult to arrange and unproductive and easier to be forgotten IM’s problem 1.The other person is not always available 2. Not suitable for long conversation and complicated conversation. 3. easy to be forwarded! 4. Informal and bad grammar leads to a bad impression. 5. Too much multitasking and lead to embarrassments; Culture Strategy: How to influence:It affects objective, style, credibility in communicator strategy. And selection and motivation in audience strategy. 2. 成功会议的标准,根据给定的信息撰写会议开场白或者总结发言; The meeting 1.should be prepared well 2.have clear purpose, 3.Everybody should be given a role, 4.has a clear procedure. A successful meeting contain three parts: 1. preparation before the meeting 2. participation and control during the meeting

主动应对媒体 有效引导舆论

主动应对媒体有效引导舆论 非常有幸参加这次科级领导干部能力提升培训研讨班。参加这次培训的最大感受是这次培训在培训内容上针对性、实效性非常强,在培训方式上也有很大的创新突破,让人耳目一新。而其中专程外出到重庆市渝北区委党校参加的突发事件的媒体沟通以及模拟电视访谈等课程,更是让我们这16名学员记忆深刻、获益良多。 通过这种互动式的教学,同学们普遍在如何与媒体沟通上有了更理性、更全面、更系统的认识和理解,这肯定对于我们今后的工作会有很大的帮助。通过学习,我认为在与媒体的沟通协作中,主要应把握以下几点。 一、正确认识,积极应对 古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要与媒体打交道,首先我们要认识媒体,了解媒体。所谓媒体,是指传播信息的媒介,通俗的说就是宣传的载体或平台,能为信息的传播提供平台的就可以称为媒体。其次在认识了解的基础上要调整心态,积极应对。过去我们在突发事件应对媒体中有时采取回避的方式,这是不可取的。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在对突发事件的处理上,我们更应该采取疏而不是堵的方式。所以对待媒体的态度,更好的方式是要主动掌握话语权,积极主动应对。 二、调查研究,充分准备 在接受媒体采访前,对采访可能涉及的相关事项要有充分的调查研究,做到胸有成竹。如采访涉及事件的真实情况、相关法律法规、

政策依据、事件发展态势、政府所采取措施以及达到的效果、下一步打算等,对媒体的性质特点(包括采访记者的相关信息、提问风格等)也要做认真细致的调查分析,才更能使采访有的放矢。在这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整个采访的内容、时机、地点以及接受采访者的心理调适、着装等方面也要有充分的准备。 三、灵活应对,有效引导 在采访中,我们在充分调查研究和积极准备的前提下,在面对媒体的时候,要灵活应对记者提出的各种问题,特别在突发事件的媒体应对中更要始终注意通过媒体塑造政府正面形象,在事实层面还原真相,在价值层面重建信任,从而通过媒体这个第三方,更好有效地与群众沟通,引导舆论的正确方向。同时在采访中,我们还要注重细节,比如着装简单得体、端正大方,运用好语言的音效感染等等,这样必然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政府和媒体的联系更加密切,我们作为领导干部更要提升与媒体沟通协作的能力,从而推进我们的工作更好地开展。

公共行政学与公共管理学的区别

公共行政学与公共管理学的区别 在西方,公共行政学本身大体经过了早期传统的公共行政学和60-70年代以后的新公共行政学两大阶段。早期传统的公共行政学发端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并持续到60年代。其主要特点:①多采用法理式或旧制度主义的研究方法,并以政府组织结构或官僚体系作为主要研究对象;②坚持政治与行政二分论,只强调行政本身的原理性研究,忽视政治过程或政策过程的作用;③强调以“效率”为核心。 发端于40年代、流行于60年代后期和70年代的新公共行政学对传统的公共行政学提出诸多挑战,主要表现:①由单纯的法理或制度性研究方法向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成果和研究方法转变;②抛弃了政治与行政二分论,把政治或政策与行政看成是政府管理中的连续或交融的过程,开始重视政府管理中的政策问题研究;③由仅仅以效率研究为核心转向更关注公平、责任和伦理等行政民主性价值取向的研究。 公共管理学是70年代末期以后因为受到公共政策学科范式和工商管理学科范式的影响而在原新公共行政学的基础上形成的。其主要特点:①在综合运用多学科理论与方法的同时更重视从经济学视角来研究公共管理问题,在重视定性分析的同时更强调定量分析工具的运用;②以公共利益为核心展开对公共机构与其它社会机构(各类企业和公共组织等)以及与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问题的研究,大大拓展了以往公共行政学的研究领域:它涉及的对象,除了政府组织管理外,还包括一般的社会公共组织、公益性组织或非政府组织(NGO)、非营利组织(NPO)的管理问题;它涉及的主题众多,如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政府与社会、外部性、公共物品、公共选择、政府失败、公共政治管理、公共(人力、财力、信息)资源管理等等。

舆论及媒体对舆论的监督与引导

舆论及媒体对舆论的监督与引导 尚自强 舆论:舆论是公众的意见,是公众对社会上重大事件和争议的问题大体相同的看法。 舆论要素:公众、问题、意见。 舆论形成:一是来源于群众自发,二是来源于有目的的引导。其过程为:问题发生,舆论领袖发现,意见发生,事实与意见信息传播,意见互动与整合,舆论形成。 舆论的功能:信息功能,给社会公众传达某种信息,让人们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指导功能,对个人能产生一种心理上的压力,因而能够影响个人的言论和行为;沟通功能,使大众开始觉察到问题的存在,表明自己的态度,协调并宣示自己的立场;最终作用于社会实践、影响社会发展;监督功能,通过舆论引起社会公众的共鸣,形成讨伐之势,使舆论具备了一种监督功能。 舆论监督:新闻媒体运用舆论的独特力量,帮助公众了解政府事务、社会事务和一切涉及公共利益的事务,并促使其沿着法制和社会生活公共准则的方向运作的一种社会行为。 媒体舆论监督类型:媒体报道海量的信息,让公众知道权力如何运用,使之透明化;媒体对事件做深度调查报道,这是一种亡羊补牢似的监督;媒体发表意见,刊登各种评论,对权力滥用及相关现象作出抨击、揭露。 媒体舆论监督方式:报道、评论、讨论、批评、发内参等,但其核心是公开报道和新闻批评。 舆论领袖:活跃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观点或建议,并对他人施加个人影响的人物。 舆论导向:新闻传播业要善于做舆论的向导,把个人的分散意见经过宣传评述转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使进步的、正确的舆论逐步取得主导地位,同时对错误的落后的舆论注意引导,使之转化,对反动的思潮则予以批判,使之消解。 舆论危机:指某人或社会组织受到舆论攻击和谴责,陷入声名狼藉的境地,社会声誉暂时或长期低落。 舆论场:某一个具体的舆论在当时当地产生的特定的环境,包括若干相互刺激因素,能使很多人形成共同意见的时空环境。人们的交谈总是在一定空间和环境中进行的,舆论场同公众意见如影相随,根本无法分离。 舆论纸币:马克思和恩格斯谈到报纸的传播特点时使用的一种比喻。1850年他们评论法国报纸时说“报纸是作为社会舆论的纸币流通的”该比喻意思是,报纸在社会中的发行状况,取决于它反映社会舆论的程度,就像纸币必须代表金或银才能在商品交换中流通一样。报纸只有用自己的正确言论和真实报道,客观公正地表达社会舆论,引导和影响社会舆论,才能取信于读者,人民的信任是报刊赖以生存的条件。 新闻事业反映舆论的两重性:新闻事业具有为全社会提供新闻,满足人们对信息需求的社会性,但在进入阶级社会后,新闻事业掌握在一定阶级手中,新闻事业又具有为一定阶级服务的阶级性。 李普曼《舆论学》中有影响力的理论:“两个环境”理论,我们人类生活在两个环境里,一是现实环境,一是拟态环境,前者,是独立于人的意志,体验之外的客观世界,而后者,是被人意识或体验的主观世界,它主要由大众媒介造成;“刻板成见”理论,指人们对特定的事物所持有的固定化、简单化的观念和印象,

公共管理与行政管理职能的区别

公共管理与行政管理职能的区别 公共管理职能是指公共组织在履行公共责任,实现公共目标,向社会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功效与作用。 第一,公共管理职能与公共管理目的相联系。在公共管理过程中,公共管理目的具体表现为公共管理目标与公共组织动机的统一。公共管理目的从价值形态上表明了公共组织存在的必要性。公共管理目的引导着公共管理职能,即为了实现公共管理目的而相应设定公共管理职能。 第二,公共管理职能的实施者是整个公共组织系统,包括政府组织与非政府公共组织及其所属工作人员。 第三,公共管理职能的内容涉及整个社会公共事务,诸如外交、国防、公安、文化、教育、科技、卫生、交通、能源、信息、资源等。它们构成了公共管理的工作范围。同时,公共管理职能还涉及公共组织为完成上述任务而对自身机构所进行的管理活动。 第四,公共管理职能行使的依据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公共管理主体的权力。为完成公共管理任务,实现公共管理目标,国家必然要赋予公共管理主体一定的权力,公共管理正是通过运用这些权力来实现其职能。 第五,公共管职能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从静态方面来看,公共管理职能由多要素构成,各要素纵横交错,形成了严密的结构;从动态方面来看,整个职能体系的运行环环相扣,既相互作用又相互制约。因此,对公共管理职能进行分类考察,从整体上予以把握,正确处理好职能系统内部各部分的关系,以及系统与外在环境的相互关系,有利于促进公共管理职能体系的科学化。 行政管理职能 职能,是指一定的人员或组织所具有的职责和功能作用。它是职与能的辩证统一。行政管理职能是行政主体作为国家管理的执行机关,依法对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事务进行管理时应承担的职责和所具有的功能作用。它反映着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内容与基本方向,是行政行为本质的具体表现。 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涵义: 第一,行政管理职能的实施者是整个政府行政组织系统,包括政府的各级各类行政机构及其所属公务人员。在我国,包括中央人民政府即国务院及其各部委、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所有政府系统的工作人员。 第二,行政管理职能的内容涉及政府行政系统对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事务进行管理的全部活动,诸如外交、国防、公安、财政、金融、工业、农业、商业、文化、教育、科技等,它们构成政府行政管理的工作范围。同时,行政管理职能还涉及政府为完成以上任务而对自身事务进行的管理活动,我们一般称后者为机关管理,单独对其研究。 第三,行政管理职能强调政府行政管理职责与功能作用的辩证统一。行政管理职能和行政管理功能不同,它首先遇到的是政府管什么事,管多一点好还是管少一点好,管到什么程度等问题,然后才谈得上管理的作用。而行政管理功能只强调后一方面的内容。行政管理职能与行政管理职责也不同,它又比后者增加了功能、作用的内容。

公共行政学与公共管理学的区别

公共行政学与公共管理学的 区别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312-EUATWW-MWUB-WUNN-INNUL-DQQTY-

1、公共管理,是运用管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理论与方法专门研究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组织的管理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群体系。 2、行政管理又称行政学,也称公共行政学或公共管理学。它是一门研究政府对社会进行有效管理规律的科学,是国家公务员和其他公共部门工作人员必备的知识。 3、行政管理与公共管理的联系与区别 A.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领域包括作为纯粹的公共部门的政府组织及其研究规律问题,还应包括第三部门的管理及其规律性问题,行政管理的研究领域包括政府组织的管理机器规律,前者范围明显大于后者。 B.公共管理学的援救对象是全部公共部门所工友的管理方式和规律。而行政管理学研究对象仅是政府组织所持有的管理方式和规律。 C.公共管理学所关注的是公共部门如何提高效率的利用现有公共资源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公共管理学更强调公共部门的自身的管理,而行政管理学更强带哦公共部门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 D.公共管理更强调责任及其义务,是为了公众提供公共物品,而行政管理侧重于组织的管理体系和政策的结果。 E.行政管理由于其主题是政府,往往束缚于政府体制和意识形态,缺乏变通性和自主性,而公共管理由于其主体的广泛性以及研究客体的普遍性,能有更高的创新思维和变通能力。 F.公共管理强调了“公共性”,即侧重于管理的公共意义曾面的研究,突出了公共管理所承担的社会责任,而行政管理由于其行政主体的唯一性决定了其研究的范围,只能对主体负责。 G.公共管理体现了公民的参与性,监督意识,更好的反映出公共管理学研究所服务的对象及其目的。而行政管理学体现不出其目的,只能体现出其手段和技术层面。 H.二者在适用的法律上的区别在于,行政管理侧重于《行政法》等的法律规范和监督,而公共管理则在适用于普适法律的前提下,权衡于社会舆论及公民监督。

演讲与沟通心得体会范文

演讲与沟通心得体会范文 沟通不是一种说服,而是一种感染、一种形像展示、一种言行一致的体现。关于沟通的演讲,大家有什么不同的想法吗?下面是带来的沟通的心得体会,仅供参考。 演讲与沟通心得体会范文篇 1 沟通是一个很大的话题,对于个人和企业来说又是一个极其重要的事情。一个人和一个企业的成功,这其中的沟通起着非常重要的因素,对于集团和公司的每个人来说都是如此。 这节课里余世维博士谈了对沟通的认识:如沟通的目的和意义,现实中应该遵循的沟通原则以及常见得沟通形式和注意事项。 首先讲了是沟通的4个目的:激励、表达情感、流通信息、强化信息防止信息断裂,还分别举了多个通俗的例子:如日本人“老鸡带小鸡”的管理现象。AA 人擅长表达自己的方式不一样:有的善谈、有的善听、有的善行。善于交谈不等于善于有效沟通,对于个人、企业和社会来说,评价有效沟通的标准应该取决具体的沟通是否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是否对个人的发展及企业和社会有贡献。而沟通的目的和意义呢,对于企业和个人来说,他认为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解决问题,通过解决问题来做好企业和社会中的事。 沟通并不是随意找人说说话而已,它存在着一个基本问 题--- 也就是心态。一个人一旦自私、自我、自大起来,是

很难与别人沟通的。因此,很少人愿意跟一个狂妄的人聊天。 AA 在沟通的坚持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局部冲突,让沟通双方的心理感受很累。这样的沟通冲突问题,存在于对对方不够关心,[找文章还是到☆写作,更多原创!注:去掉中间符号在百度搜索第一个站]没换位想一下,也就是站他的角度考虑问题,在乎他的处境;一旦他感觉到你有在想他的难处,那就很容易让感情产生共鸣,于是所有的问题也就都迎刃而解了。 所以,沟通不是一种说服,而是一种感染、一种形像展示、一种言行一致的体现。 演讲与沟通心得体会范文篇 2 在公司广泛开展的“争做优秀部(室)主任”的活动中,我认真观看了余世维博士的《有效沟通》学习光盘,聆听了余博士关于沟通艺术的精彩诠释。有效沟通管理艺术为我们公司管理工作者提供了一个学习提升的机会,这将对以后管理工作有很大的启迪与帮助。 正如余博士所讲的,21世纪是一个充满激烈竞争的世纪,作为一名成功的管理者,不仅要有应对问题、困难和挫折的能力,还要与客户、同事、合作伙伴和供应商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因此,提升个人的沟通艺术,运作好人际关系,就成为事业成功的重要环节。我们公司目前处在发展的关键阶段,如何正确实施公司的发展战略,抓住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这就要求我们这些管理人员,切实提高自身素质,利用一切可以学习的机会,丰富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