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外科导航手术的护理配合.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3
神经外科手术术后护理1.术后疼痛管理:神经外科手术后会导致一定程度的疼痛,因此,术后疼痛管理非常重要。
护士和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情况,给予适当剂量的镇痛药物,并监测疼痛程度和药物效果。
同时,可以使用冰袋或热敷来缓解术后疼痛和肿胀。
2.监测生命体征:术后持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呼吸频率、血压和体温。
任何异常变化都应及时记录并通知医生。
3.头部抬高:术后的患者应该将头部抬高,以促进血液循环和减少肿胀。
这也有助于减轻呕吐和头痛。
4.观察神经功能:神经外科手术可能会对神经系统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需要观察患者的神经功能,包括肌力、感觉和反射。
任何神经功能异常都应及时报告给医生。
5.留置导尿管:术后的患者可能会因为手术过程中的麻醉药物而导致尿潴留,因此需要留置导尿管。
护士应该定期检查导尿管的通畅情况,并及时清洁和更换导尿袋。
6.预防血栓形成:术后的患者容易发生血栓形成,护士应采取预防措施,包括使用加压袜和进行床边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
有需要的患者也可以使用抗凝剂来预防血栓形成。
7.术后伤口护理:神经外科手术术后的伤口需要特殊护理。
护士应按照医嘱进行伤口清洁和换药,并观察伤口的愈合情况。
任何感染迹象(如红肿、脓液等)都应及时通知医生。
8.营养支持:术后的患者需要良好的营养来促进康复。
护士应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并根据需要提供合适的饮食或进行管饲。
9.心理支持:神经外科手术可能对患者的心理状态产生影响,护士应给予患者良好的心理支持。
可以通过与患者的交流来减轻他们的焦虑和恐惧,同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自己的康复。
10.康复计划:护士和医生应与患者一起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包括康复锻炼、康复理疗和康复护理等。
术后的患者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恢复,护士应定期进行康复评估并调整康复计划。
总之,神经外科手术术后护理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整体情况,并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
护士应与患者密切合作,确保他们能够安全、舒适地康复。
神经外科幕上和幕下手术配合目的要求:熟悉神经外科应用解剖及疾病种类了解神经外科常用仪器设备和器械幕上开颅手术配合幕下开颅手术配合第一节神经外科应用解剖一.头皮头皮是覆盖于颅骨之外的软组织。
额顶枕部头皮可分为五层:皮肤、皮下组织、帽状腱膜层、腱膜下层和骨膜层。
颞部头皮分为六层:皮肤、皮下组织、颞浅筋膜、颞深筋膜、颞肌和骨膜。
二.颅骨颅骨由1块枕骨,1块额骨,2块顶骨,2块颞骨,1块蝶骨和1块筛骨组成。
颅骨借枕外隆突—上顶线—乳突根部—颞下线—眶上缘连线分为颅顶和颅底。
1.颅顶颅顶的最前方是额骨,额骨通过冠状缝与后面的两块顶骨紧密结合;两块顶骨之间是矢状缝,顶骨之间还有被称为顶结节的光滑隆起,顶骨再通过人字缝与后方的枕骨相连。
2.颅底从内面观察,颅底部又可进一步区分为三个窝室:颅前窝、颅中窝与颅后窝。
①颅前窝由额骨的眶板、蝶骨体前部、蝶骨小翼和筛骨的筛板构成。
颅前窝体积较小,左右对称,容纳大脑半球的额叶,在凹下的正中央前方是被称为鸡冠的纵形骨嵴,两侧是筛骨的筛板,筛板中有许多筛孔,嗅丝从这里通向鼻腔。
②颅中窝形状如蝴蝶,由蝶骨骨体、蝶骨大翼及颞骨岩部构成。
分布着除枕骨大孔外几乎所有的开口。
颅中窝中间狭窄,凹陷的两侧容纳大脑的颞叶。
③颅后窝由枕骨和颞骨岩部构成。
容纳脑部的脑干和小脑。
颅后窝最大的特征为巨大的枕骨大孔,该孔位于颅后窝中央最低处,连接颅腔与脊髓腔——脊髓与延髓在此衔接。
三.脑膜覆盖于脑组织外面,由外向内分为硬脑膜、蛛网膜和软脑膜三层。
四.1.硬脑膜是一厚而坚韧的双层膜。
外层是颅骨内面的,称为骨膜层;内层较外层厚而坚韧,与硬脊膜在枕骨大孔处续连,称为脑膜层。
硬脑膜突起是一定部位的硬脑膜内层折叠成皱襞,成片状插入脑的裂隙,其中重要的有:①大脑镰②小脑幕③小脑镰④鞍隔硬脑膜窦是由硬脑膜的骨膜层在特定部位互相分离而形成的腔隙,充以静脉血并于静脉相续,故称静脉窦。
有上矢状窦、下矢状窦、直窦、横窦、乙状窦、窦汇、枕窦和。
神经外科手术的护理配合【中图分类号】r4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03-0214-01【摘要】近几年来国内开展的神经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日趋完善,使神经外科手术进入到一个新的里程碑。
神经外科手术要求也逐年提高,探讨如何以最佳的手术环境配合手术具有实际工作意义。
现将手术配合体会报告如下:神经外科手术的起源得追溯到1935年,当时,葡萄牙精神病学家moniz和神经外科医师lima合作,施行双侧前额叶脑白质切除手术,开创了精神外科学,并将该手术命名为“moniz-lima”手术。
本文为了提高神经外科手术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准和护理品质,规范护理技术操作,使临床护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笔者现将从事手术室神经外科护理的经验、体会报告如下:1 神经外科疾病及手术应用解剖1.1 常见神经外科疾病神经外科疾病常见于脑肿瘤、脑外伤、颅内血管疾病、脊髓疾病、癫痫。
1.2 神经外科手术应用解剖1.2.1 头皮局部解剖:头皮是覆盖在头颅外的软组织。
头皮按位置分为额顶枕区与颞区两部分,额顶枕区分为皮肤浅筋膜、帽状腱膜、腱膜下层、骨膜[1]。
颞区分为皮肤、皮下组织、颞浅筋膜、颞深筋膜、颞肌、骨膜。
头皮血供丰富,为至下而上,同名动脉、静脉与神经伴行,向顶部或放射状分布。
颅脑手术做头皮切口时,应避免切断神经和主干血管。
1.2.2 颅骨的解剖:颅盖骨、颅底骨、脑膜(由外向里依次为硬脑膜、蛛网膜、软脑膜)、脑组织(大脑、间脑、脑干和小脑)、脑的血管(脑动脉、脑静脉、颈内动脉)、脑神经(有12对——分为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和混合性神经)2 神经外科手术时的基本要求和布局2.1 神经外科手术对无菌技术要求高,而且手术时间长,手术监督必须具备独特的空气净化设备,达到ⅰ—ⅱ级的特别或标准洁净手术室标准[2]。
采用垂直空气流型的净化设备,保证手术台周围空气的洁净度,使气流从手术区域向四周扩散。
采用生物洁净技术,有效控制温度、相对湿度、气流、微生物和尘埃浓度。
神经外科照护方案介绍神经外科照护方案旨在为神经外科患者提供全面的照护服务,以促进他们的康复和健康。
本方案将涵盖患者的术前准备、手术期间的照护、术后康复以及日常生活中的照护措施。
通过积极的照护和有效的策略,我们将为患者提供安全、舒适和高质量的神经外科照护。
术前准备在患者进行神经外科手术之前,我们将执行以下术前准备措施:1. 患者评估: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身体状况、病史、过敏反应等,以确保手术方案的安全性。
2. 术前指导:向患者提供详细的术前指导,包括手术前禁食禁饮的时间、手术过程的说明以及可能的风险和并发症。
3. 心理支持:提供心理支持,帮助患者应对手术的紧张情绪和恢复期间的心理压力。
手术期间照护在神经外科手术期间,我们将提供以下照护措施:1. 麻醉监测:监测患者的麻醉深度、呼吸和循环功能,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2. 手术协助:为医生提供必要的手术器械和设备,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3. 患者监测: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神经功能和疼痛程度,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并发症。
术后康复神经外科手术后的康复是患者恢复健康的关键阶段。
我们将提供以下康复措施:1. 疼痛管理: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和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疼痛管理计划,以减轻患者的不适。
2. 护理指导:向患者和家属提供术后护理指导,包括伤口护理、药物管理和康复锻炼等,以促进康复进程。
3. 康复评估:定期评估患者的康复情况,调整康复计划,确保患者的康复进展顺利。
日常生活照护日常生活中的照护是患者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将提供以下日常生活照护措施:1. 饮食指导: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饮食指导,保证他们获得足够的营养,加速康复进程。
2. 活动指导:根据患者的康复状况,提供适宜的活动指导,帮助患者恢复身体功能。
3. 定期随访:定期与患者进行随访,了解他们的康复情况,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通过以上综合的神经外科照护方案,我们将为患者提供全面的照护服务,帮助他们尽快康复并提高生活质量。
小儿神经外科手术的护理配合小儿机体发育尚未成熟,各系统调节机能较差,如何使患儿顺利渡过手术关,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手术护理配合至关重要,尤其是小儿神经外科手术又具有其特殊性。
这就要求护士不仅具有足够的耐心、优良的服务态度、丰富的专业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还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现将小儿神经外科手术的护理配合总结如下:1术前术前一日到病房访视患儿,与患儿建立感情,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患儿采取不同的形式。
对于不能用语言沟通的婴幼儿可以给他一个拥抱、一次抚摸、道声再见即可增加与患儿之间的感情;对于懂事的儿童,正因为你与他的亲近和仔细倾听他的诉说、认真回答他的问题,使他依赖于你,信任于你,会大大减轻对手术的恐惧心理。
了解患儿有无特殊的习惯和爱好爱好,以便更好地护理患儿。
1.1术前宣教的注意事项术前12小时禁食禁奶、6小时禁水。
婴幼儿可酌情缩短禁食水的时间,一般于术前6小时禁食,4小时禁水;剃头、备皮,洗澡或擦澡,避免着凉,保证充足的睡眠;向家长了解患儿有无活动牙、慢性病以及患儿的体重;简单介绍手术体位麻醉方法。
术晨穿好宽松衣服,注意保暖,摘去身上的吉祥物,排空大小便,等待手术室人员来接。
1.2准备好手术所需用物根据不同手术部位和不同年龄备好不同卧位枕、体位垫,约束带,特殊手术器械,显微镜等;因小儿皮下脂肪薄,体温调节功能差,易受周围环境因素的影响。
因此,要调节好手术间的温湿度,温度保持在24—26℃,湿度在55—60%之间,以防止术中散热过多而体温下降,影响呼吸功能以及发生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1.3体位摆放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小儿神经外科手术体位主要有仰卧位、仰卧侧头位、侧卧位。
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儿童选择不同型号的卧位枕和约束带。
1.3.1仰卧位麻醉后将患儿平卧于手术床上,头下垫相应的凹心枕;膝关节处用约束带约束;将其骨隆突处及受压部位保护好,如骶尾部、足跟部。
1.3.2仰卧头侧位麻醉后将患儿受压侧耳朵用棉花包好,外用手术膜固定;受压部位的脸颊部用棉花保护好,其余方法同仰卧位。
【关键词】医学影像
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诞生了一种人工智能化的神经外科手术辅助系统―神经外科显微手术导航系统。
它通过高性能计算机结合了现代神经影像技术、立体定向外科和显微外科技术,是微侵袭神经外科的重要组成部分[1]。
我院于2004年3月从德国BrainLab公司引进了一套Vector VisionⅡ型神经外科显微手术导航系统,至2004年12月已开展各类神经外科导航手术66例,术中护理配合效果满意,现将护理配合要点及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4年3月~2004年12月共进行神经外科导航手术66例,其中男38例,女28例,年龄9~75岁。
病灶性质:胶质瘤26例,垂体瘤18例,脑膜瘤14例,血管瘤4例,斜坡肿瘤4例。
2 神经导航系统简介
神经导航又称无框架立体定向外科或影像导向外科,它根据肿瘤在头皮的投射,准确地设计手术入路,引导医师避开脑部的重要功能区,选择最佳入刀口并缩小手术范围,术中能一直自动地提示目前手术操作的位置与病变的空间位置关系,以最小的损伤彻底切除肿瘤[1,2]。
神经导航系统组织[2]:(1)计算机工作站、Unix操作系统、手术导航软件(处理大量数据和图像资料);(2)红外线定位系统:包括红外线发射装置和红外线接受器及定位工具(如探头、标准手术器械、参考定位架等);(3)三维数字转换器和高清晰度显示器等。
3 护理配合
3.1 术前准备
3.1.1 心理护理
由于多数患者对神经外科导航这一新技术、新设备不了解,对导航的优点持怀疑态度,因此,手术室护士在术前访视时应主动与患者交谈,认真倾听患者的陈述,了解其需求,积极介绍导航技术的相关知识及此类手术的特点和优越性,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以解除其思想包袱,帮助他们树立对手术的信心,使其能积极地配合各项操作和检查。
3.1.2 器械准备
包括常规开颅手术器械、神经外科显微器械、颅内蛇形牵开器、显微镜、磨钻、头架及导航系统手术器械。
导航棒、参考架、识配器应放在经高压消毒的专用器械盒内,反射球需经环氧乙烷消毒,术前检查导航仪的性能是否完好,以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3.1.3 空间设置
神经外科导航手术应安排在较大手术间进行,布局要合理,设备与人员布局应定点定位。
红外线定位系统摆放于手术床头,高清晰度显示器置于手术床尾,以利于术者观看。
校对红外线定位系统的角度及距离,使其与参考架之间无屏障[3]。
手术医生位于患者的头端,麻醉机安放于手术医生的斜对面,器械车、器械护士在床醉师对侧,手术托盘置于患者躯干上方,双极电凝器、磨钻、吸引器安放在手术医生左右侧,显微镜显示屏安放于助手医生的对面。
3.2 手术配合
3.2.1 开颅前准备
根据不同手术部位选择合理舒适的手术体位,患者取平卧头侧位或90°侧卧位,经蝶垂体瘤手术患者取仰卧位头后仰15°~30°;应用头架钢钉固定患者头部,确保手术操作中头部稳定;对受压部位加以棉垫保护,防止术后压伤发生;适当约束患者肢体,防止体位变动或坠床。
协助医生在头架上戴未消毒的参考架,确保头架与参考架固定稳妥,绝不能有丝毫移动和偏差。
再调整红外线发射器面对参考架并相距2~3m,在参考架上安装红外线信号反射球。
与医生一起用导航棒进行注册,即将患者头皮及面部坐标与术前影像资料上显示的坐标准确地联系起来。
注册成功后进行预导航,无误后取掉参考架。
之后消毒铺巾,再戴消毒后的参考架及红外线反射球,实施导航。
3.2.2 巡回护士配合要点
(1)在患者下肢建立一条有效静脉通道,用眼科小敷贴保护患者耳朵,以防消毒时碘酊、乙醇溅入耳中。
(2)测试检查显微镜的支架、关节、升降操纵是否灵活,照明强度是否理想,视野是否清晰,待硬脑膜打开后配合手术医生套上显微镜套,以利术中调节。
(3)术中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遵医嘱及时给予适当的脱水剂以降低脑压。
(4)提醒术者避免手臂压迫或碰撞参考架,以免与患者头部发生相对移位而影响导航效果。
(5)手术进行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限制室内人数,尽量避免人员走动,防止交叉感染和影响导航系统信号的接收[4]。
3.2.3 器械护士配合要点
(1)按常规开颅手术依次切开头皮、皮下、腱膜、肌肉,撬开骨瓣,剪开硬脑膜后在显微镜下操作直达脑内,行肿瘤切除。
在整个手术过程中,器械护士应精力集中,传递手术用物时准确到位,动作轻柔迅速,切忌碰撞医生手臂。
应将导航器械与普通开颅器械分别放置,轻拿轻放,尤其是红外线发射球、导航棒,注意保护导航棒精细的尖端不受损坏。
(2)及时擦净双极电凝镊的尖端,保证有效电凝,根据手术要求调节双极电凝的大小。
(3)术中保持负压吸引通畅,大小适度,根据手术要求及时更换大小不同的吸引器头,避免吸力过大损伤脑组织[3]。
(4)根据手术要求准备适当规格的棉片并准确清点计数,使用后及时收回清理,确保无遗漏。
3.3 器械的消毒与保养
导航系统仪器设备精细、昂贵,术后养护也很重要。
手术结束后应严格按规程关机,导航棒、参考架及相应的电缆用软布、软刷清除污渍备用。
工作站及显示器等由专人保管,避光、防潮、避免碰撞,每次使用完毕做好登记。
由于手术台上使用的定位装置主要由红外线金属纤维组成,因此它的消毒方法应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2,4]。
手术室护士应积极配合专业技术人员定期对导航系统进行调试维护,确保仪器良好的使用。
4 小结
计算机导航系统是神经外科技术领域一个新的飞跃,实现了准确性、灵活性、微创性及快速性的统一。
该系统设备精密纤细,质量要求高,手术涉及众多的软、硬件设备。
面对高科技手段对外科手术的挑战,手术室护士应积极适应,不断开阔视野,更新观念,提高自身素质。
手术配合时除充分做好常规准备外,还应熟练掌握其操作规程。
术前必须确保所有电源线连接可靠、有效,物品摆放有序。
熟悉手术步骤,根据手术进展情况,依次摆好手术器械,传递手术用物应准确到位。
根据术中具体情况随时调整导航系统各种仪器的工作状
态,保证机器的正常运行和手术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 张仕刚,谢耀钦,包尚联.计算机辅助立体定向神经外科导航系统.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4,20(6):949-953.
2 丁保冬,郎黎薇.神经导航系统在神经外科手术的应用及护理.护士进修杂志,2000,15(1):37-38.
3 姜雪,陈素兰,付磊,等.神经导航下脑肿瘤切除术的手术配合.护理学杂志,2004,19(2):54-55.
4 韦南茉,赖海燕,谢小矶,等.神经外科显微导航手术的配合.南方护理学报,1999,6(5):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