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不可以补过辩论赛正方论点陈述
- 格式:docx
- 大小:23.49 KB
- 文档页数:4
功可以补过辩论--材料辩题,功可以补过吗?正方观点,功可以补过。
负方观点,功不能补过。
正方观点:尊敬的评委、各位辩友:我代表正方,要辩论的辩题是“功可以补过吗?”我们认为,功可以补过,因为功是一种积极的行为,可以弥补过错和错误。
首先,功是一种积极的行为,可以改变人的态度和行为。
人的过错和错误往往是因为缺乏正确的知识和价值观,而功可以通过教育和培养来弥补这些缺陷。
例如,一个人曾经犯下过错误,但通过参与公益活动和积极回报社会,他可以改变自己的行为,重新树立起正面的形象。
其次,功可以为个人和社会带来实际的利益。
人的过错和错误往往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伤害和损失,而通过努力工作和取得成就,可以弥补这些损失。
例如,一个人曾经因为过错而失去了工作机会,但通过努力学习和工作,他可以获得更好的工作机会,并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最后,功可以改变人的形象和声誉。
人的过错和错误往往会给自己带来负面的形象和声誉,而通过积极的行为和取得成就,可以改变这种形象和声誉。
例如,一个人曾经因为过错而被社会所唾弃,但通过参与公益活动和回报社会,他可以重新树立起正面的形象和声誉。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功可以补过。
通过积极的行为和取得成就,人可以改变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为个人和社会带来实际的利益,并改变自己的形象和声誉。
谢谢!负方观点:尊敬的评委、各位辩友:我代表负方,要辩论的辩题是“功可以补过吗?”我们认为,功不能补过,因为过错和错误是一种不可逆转的行为,无法通过功来弥补。
首先,过错和错误是一种不可逆转的行为,无法通过功来弥补。
一旦犯下过错和错误,其带来的后果是无法改变的。
例如,一个人曾经犯下了严重的欺骗行为,无论他后来如何努力工作和取得成就,他的欺骗行为所造成的伤害是无法弥补的。
其次,过错和错误带来的后果是无法通过功来弥补的。
过错和错误往往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伤害和损失,而这些伤害和损失是无法通过功来弥补的。
例如,一个人曾经因为过错而失去了重要的机会,无论他后来如何努力工作和取得成就,他失去的机会和可能带来的好处是无法弥补的。
善恶功过,有如目击。
分别功过,信赏必罚。
开篇立论主席好:首先请允许我指出对方立论中存在的不合理的地方1.(功)首先明确一下概念,我们知道,功在字典里被严格定义为“一种超越平凡的贡献”,而对方辩友却认为,一切有积极意义的事情或者是改错行为都可以被称作是功,是否有点勉为其难呢?2.(可以)对方辩友一直在强调一个可以的问题,把能与不能都包括在可以的范围内,如果这样我方就必须否认所有的不可能,那么我们今天就没有辩论的余地了,这有意义吗?还有对方辩友认为犯错之后只要采取了补救措施,就算补了这个过,可是我们今天讨论的是功是否可以补过,而不是法律规定的义务或是补救行为。
补过的并不是功,而只是一种补救行为,补救行为和功是两个不同性质的名词,我们不是不鼓励改过,而是强调不能补过。
德国前总理勃兰特在华沙无名烈士墓前下跪,相对于日本政客来说确实感动了无数和平人士,然后这一跪真的就泯灭了恩仇吗?百万无辜的犹太魂灵谁还能带回阳间,这个过怎么补的回来,那是良知的人们的自我反省,它补救的只是一种影响,或自己内心的愧疚。
3.(补偿)对方辩友把补简单而偏执的判断为小范围的补偿,实在是有些遗憾。
我们知道,补偿在现实生活中是指对损坏的具体事物的一种赔偿,只是一种的改错行为,而精神方面的呢?您听到的只是精神损失费吧,而真正的精神损失你补偿了吗?若补便是补偿那是不是你只要有钱就可以作为补的万精油了?所以我方认为,从有利于社会人心发展的标准上来说把补定义为“弥补”并非“补偿”,更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发展。
4.(过失)对方辩友认为过就是无心之过,但过也可以分为两种,一是有心之过,二是无心之过,即对方所说的过失。
倘若您所补的只是无心之过的话,那有心之过呢?倘若您只能补得了无心之过,那您方的观点是不是有些牵强附会,以偏概全呢?接下来请允许我来补充我们的观点第一功与过是两个客观存在的事实,功就是功,过就是过,功过不能相抵。
.秦始皇统一中国,书同文、车同轨,这是功,几千年的沧桑都不变..秦始皇焚书坑儒,严刑峻法、骄奢淫逸,这是过,同样,几千年之后,它仍就未被弥补掉。
功可以补过辩论材料
辩题,功可以补过吗?
尊敬的评委、各位观众,今天我们聚集在一起讨论的辩题是“功可以补过吗?”我代表正方,将会从道德、社会和个人发展等方面阐述功可以补过的观点。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功可以补过在道德上的意义。
道德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而功可以补过正是一种道德修养的表现。
当一个人犯下错误时,通过努力工作、奉献社会等方式来弥补过失,不仅可以挽回自己的道德形象,也可以为社会做出贡献,实现道德的价值。
其次,功可以补过在社会上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社会中,每个人都会犯错,但只要能够通过努力工作来弥补过失,就有机会重新获得社会的认可和尊重。
这种积极的态度不仅可以为社会带来正能量,也可以激励更多人勇敢面对自己的错误,勇敢地走出困境。
最后,功可以补过对个人的发展也有着积极的影响。
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个人都会犯错,但只要能够通过努力工作来弥补过失,
就能够不断成长和进步。
这种积极的态度可以让人更加坚强、自信,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综上所述,功可以补过在道德、社会和个人发展等方面都具有
重要的意义。
因此,我坚信功可以补过,希望各位能够支持正方观点。
谢谢!。
功可以补过辩论材料
辩题,功可以弥补过错吗?
尊敬的评委、各位观众:
今天我们聚集在这里,就一个深刻的问题展开辩论,功可以弥
补过错吗?这个问题涉及到道德、社会和个人责任等多个层面,我
们将从多个角度进行探讨。
首先,我们来看功与过错的关系。
一些人认为,通过不懈的努
力和取得的成就,可以抹去过去的过错。
他们认为,只要一个人能
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就能够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原谅。
然而,我们也不能忽视过错所带来的伤害和影响。
即使一个人通过功成名就,也不能消除过去所造成的伤害。
其次,我们来看功与过错的道德层面。
道德是人们行为的准则,是社会秩序的基石。
在道德上,我们不能因为一个人的功而忽视他
的过错。
一个人的过错应该得到承认和纠正,而不是通过功来掩盖。
一个人只有在承认自己的过错并努力改正的情况下,才能真正得到
社会的原谅和接纳。
最后,我们来看功与过错的个人责任。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行为和选择,也都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一个人的过错不应该由其功来弥补,而应该由其自己来承担。
一个人只有在认识到自己的过错并努力改正的情况下,才能真正成长和得到他人的尊重。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功不能弥补过错。
一个人只有在承认自己的过错并努力改正的情况下,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原谅。
谢谢!。
各位裁判,各位辩友,各位观众,大家好。
我方认为,功不可以补过。
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明:首先,我们要了解功过与补的概念。
我方从《现代汉语词典》了解到。
功指功劳,过指过失。
而补,则是指修理破损的东西,补充,补足,填补。
那么第一点,从功过的性质来看,功与过完全是两回事,功就是功,过就是过。
人犯了过错,就像一幅画卷滴上了一滴浓墨,是无法弥补修改的。
无论有什么功劳,你得过始终摆在那里,客观的存在于你的个人历史中,无法改变。
第二点,分清补与改的概念,补过与改过完全是两回事,不可混淆。
补过是指修补自己犯过的过错,从而消除自己人生的污点。
而改过呢,是指改正自己犯过错的行为。
一名犯了法的犯人,之后立再大的功劳,即使得到人们的宽恕,甚至之后收到尊敬,难道我们就可以说他之前犯过的过错已经给弥补了么?答案很显然没有,只不错是改正了错误而已。
第三点,从法律层面上来讲,如果功可以补过,那么立了大功的人是不是就可以肆意犯法,用他的功劳来抵消他的过错?况且功与过的标准如何判定?怎样去做相关的加减运算?如果功可以补过,那么法律还怎样公平的执行。
况且从历史上来看,立下开国功勋的林彪,经过长征爬雪山过草地的张子善和刘青山,尽管立下天大的功劳,在法律面前,一样是和没有功劳的罪犯一样,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这也正应了毛泽东的那句话:“一个人,功不盖过,过不掩功。
”第四点,从社会层面来看,如果存在功可以补过这种心态,那么便会扭曲人们的价值观,人们会降低对自己的约束力,从而增加社会不稳定因素,阻碍社会的进步。
更严重者,会使社会动荡不安,造成国家滞步不前甚至倒退。
所以说,功不可以补过,才是对待功过的正确态度。
综合以上观点,我方认为,功不可以补过。
不仅不能有以功补过行为,这种思想,也是应该严重杜绝的。
功是否可以补过正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正方辩词:尊敬的评委、各位观众:今天我们正方的立场是“功是否可以补过”,我们认为功是可以补过的。
我们有以下几点观点:首先,人都会犯错,但是只要有了改正的决心和努力,就能够弥补之前的过错。
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难免会有一些错误和不良行为,但是只要他有了认识到错误的态度,愿意付出努力去改正,那么他的功是可以补过的。
其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只要发挥好自己的长处,就能够弥补之前的过错。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只要发挥好自己的长处,就能够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弥补自己之前的过错。
最后,我们相信人都是善良的,只要给他们一个机会,他们就会变得更好。
如果一个人真的有了改过的决心和努力,我们应该给予他们机会,让他们重新开始,弥补自己之前的过错。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功是可以补过的。
只要有了改正的决心和努力,每个人都有机会重新开始,变得更好。
谢谢!一辩发言稿:尊敬的评委、各位观众:今天我们辩题是“功是否可以补过”,我作为一辩,我认为功是可以补过的。
我有以下几点观点:首先,我们要看到一个人的改变。
人都是有潜力的,只要他们有了改过的决心和努力,就能够弥补之前的过错。
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难免会有一些错误和不良行为,但是只要他有了认识到错误的态度,愿意付出努力去改正,那么他的功是可以补过的。
其次,我们要看到一个人的价值。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只要发挥好自己的长处,就能够弥补之前的过错。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只要发挥好自己的价值,就能够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弥补自己之前的过错。
最后,我们要看到一个人的未来。
我们相信人都是善良的,只要给他们一个机会,他们就会变得更好。
如果一个人真的有了改过的决心和努力,我们应该给予他们机会,让他们重新开始,弥补自己之前的过错。
综上所述,我认为功是可以补过的。
只要有了改正的决心和努力,每个人都有机会重新开始,变得更好。
谢谢!二辩发言稿:尊敬的评委、各位观众:今天我们辩题是“功是否可以补过”,我作为二辩,我认为功是可以补过的。
功可以补过谢谢主席!评委、对方辩友大家上午好!开宗明义,概念先行,今天我们在这里讨论功可不可以补过,首先就要明确两个概念。
第一,我们今天所讨论的功和过是指在同一标准下对某一事件所带来的影响的判断。
第二,补即补偿,无论补偿的大小,只要有所补即为补。
我方坚持认为功可以补过,下面我将从以下三方面阐述我方观点:第一,功与过本质相同,具有可补性。
众所周知,主观精神的认识能力把存在作为认识对象,才构成了互为对象的依存关系。
因此,和主观认识行为发生相互作用的存在就是客观存在。
适用于今天的辩题,也即功与过其中包含的事件是客观存在的,而加入了主观精神对事件所产生的影响的判断才构成了功与过。
因此从本质上说,功与过是相同的,都是对影响的判断,二者具有可补性。
第二,将功补过具有现实可行性。
以史为鉴,开国领袖、一代伟人毛主席,尽管由于文化大革命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但我们给毛主席的评价仍然是一代伟人!尽管贞观后期唐太宗连年用兵、赋税日益加重,但因为他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开放的对外关系,被称为一代明君!难道对方辩友要说这些功劳都是徒劳,这些伟人都是最人么?由此不难看出,从现实角度讲,将功补过具有可行性。
第三,社会价值观提倡将功补过。
古语有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试想如果功不可以补过,那么人在犯了错之后应该怎么做呢?要么一生蒙羞,忍辱吞声;要么破罐子破摔继续做错事、行错路。
这种一旦犯了错就置之死地的后果难道是我们愿意看到的吗?相反,功可以补过,提供人们在犯错之后改过自新、重新提升自我的机会和希望,提供人们给自身错误以弥补的机会,这样一来就使得更多的人拥有建设社会的积极性,而这,也是现今社会所倡导的价值观。
基于以上三个方面,我方坚持认为,功可以补过。
功可以补过辩论一、引言在伦理学和道德哲学的讨论中,功过问题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
人们对于功过之间的关系、功能否弥补过失,以及如何评价一个人的整体行为等问题,都持有不同的观点。
本辩论旨在深入探讨功是否可以补过的问题,以期对这一古老而又现实的议题得出新的认识。
二、正方观点:功可以补过1.功绩展示诚意。
一个人在有过失之后,通过积极努力和实际行动来纠正错误,展示出他们的诚意和决心。
这种诚意和决心是道德品质的一部分,能够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
2.功绩带来改变。
通过积极的行动,人们可以改变过去的错误,防止过失再次发生。
这种改变不仅对个人成长有利,也对社会有益。
3.功绩体现价值。
在某些情况下,过失是由于缺乏知识和经验造成的。
如果一个人在过失之后,通过学习和实践来提高自己,那么他们的功绩就体现了他们的价值。
三、反方观点:功不能补过1.过失的严重性。
过失一旦造成,其影响往往难以消除。
即使后来有功绩,也无法完全弥补过失带来的损失和伤害。
2.道德评价的持续性。
道德评价是对一个人整体行为的评价,不会因为一时的过失或后来的功绩而改变。
过失的行为会一直影响个人的道德评价,不会因为后来的功绩而消失。
3.功绩的偶然性。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功绩的产生并非是个人主观努力的结果,而是受到环境、机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因此,功绩并不能完全反映一个人的道德品质。
四、辩论总结通过正反双方的辩论,我们可以看到功是否可以补过的问题是一个复杂而又多维的议题。
它涉及到我们对道德、伦理的理解,以及我们对于人性和行为的看法。
一方面,正方所强调的诚意、改变和价值确实存在。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一些人在犯错之后通过积极的努力来纠正错误、改善情况,并由此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这些人的行为展示了一种知错能改、勇于担当的品质,这种品质无疑应当得到认可和赞赏。
另一方面,反方所强调的过失的严重性、道德评价的持续性和功绩的偶然性也是有道理的。
在很多情况下,一旦造成过失,其影响确实难以消除,特别是那些对他人和社会造成严重伤害的过失。
功可以补过辩论材料
辩题,功可以补过,辩论材料。
尊敬的评委、各位来宾,大家好!
今天我们聚集在一起,就“功可以补过”这一辩题展开辩论。
我代表正方,将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论述。
首先,功可以补过。
在人生道路上,每个人都会犯错,犯错是人之常情。
但是,只要我们能够努力去弥补自己的过失,取得一定的成绩,就能够弥补过去的错误。
比如,一个学生在过去的学习中成绩不理想,但是在后来的努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就是一种补过。
又比如,一个企业在过去的经营中犯了一些错误,但是在后来的努力中取得了成功,这也是一种补过。
因此,功可以补过,只要我们能够努力去取得成绩,就能够弥补过去的错误。
其次,辩论材料也证明了功可以补过。
历史上有许多成功人士都是在犯过错误之后,通过不懈的努力取得了成功。
比如,爱迪生曾经失败千百次,但是他不放弃,最终发明了电灯,成为了一代伟人。
再比如,乔布斯曾经被苹果公司开除,但是他没有气馁,后来
又创立了皮克斯动画公司和新的苹果公司,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这些都是功可以补过的典型例证。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功可以补过。
只要我们能够努力去取得成绩,就能够弥补过去的错误。
让我们共同努力,取得更好的成绩,弥补过去的错误,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谢谢!。
谢谢主席,大家晚上好刚才对方辩友告诉我们功能补过,我方不能苟同,我方认为,功不能补过。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此的解释,功指功劳,过指过失,功过相对。
而补,则是指修理破损的东西,补充、补足、填补。
虽说“功能补过”是一句古语,是儒家智慧的精华,但是,它不再符合今天的生活,阻碍了历史前进发展的潮流。
具体说来,原因有三:第一,补并不等同于改,补是就以前存在的尚能补救的事物进行弥补,而改则是改掉以前的缺点或习惯,避免今后再发生。
一个人犯了错,只有清醒地认识到了自己的“过”,从根本上避免“过”的重犯,才是正确的处理方法。
而不是一味地去依靠做一些有益的可以称之为功的事来试图换回自己的过失,来等价于自己的过错。
第二,功是功,过是过,都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实,会变的只是功的效益及过的影响。
无论功再大,过再小,事实一旦存在,就难以改变了。
前功也好,后功也罢,都无法否认过的存在。
过带来的后果,不仅成为了既定的事实,同样,形成了难以磨灭的伤害。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现实生活中,你的言语或是行为曾经伤害过你的朋友,即便你道歉了,他也表示原谅了,但这种伤害已经存在了。
从心里学上分析,无论这个人有多么大的度量,多么的海纳百川,他心里已形成的阴影,或大或小,都是难以消除的。
第三,一味地强调功可以补过只会让我们犯妇人之仁,是我们是非不分,功过不明。
对于一个立过大功的人来说,如果功可以补过,是否可以置法律的理念于不顾呢?对于历史上存在的一个人物来讲,他立过的功可以抵消他曾今犯过的错,那么史书是不是也要改写了呢?只要是对社会有贡献的人,都可以随心所欲,那这个世界还有什么公平公正可言吗?所以我们应该功过分明,客观看待功与过,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自古虽有“功能补过”的儒家思想,但也是孔老夫子鼓励人们多做善事的一种宣扬。
古也有“王子犯法与民同罪”的佳话,这也正是功过不能相抵、功不能补过的一种表现和美谈。
只有把功与过区别开来,才能真正认清自己,认清他人,认清事物的发展状况,也才能真正地促进整个社会向这良好的运转轨道前行。
我方观点功不可以补过,荣誉不是护身符。
过失已经造成,就不可能能够补过来。
除非是没有形成实质性的过失。
否则再怎么,功也不能抵过。
他再有功也只能说明对于此次事件他有功。
功劳和他的过失不能相提并论。
正方:功可以补过,将功赎罪嘛我方觉得每个人都有过失!如果像反方说的那样,没有补过的机会!岂不是很没面子!将功赎罪嘛!只要你给他改正的机会,从头再来的话,我想他能比以前做得更出色!反方:功是功,过是过,不可以互补的.过错有时是无法弥补的反方:功能补过的话,要警察干吗?过就是过,功就是功,不可互补正方:对方既然谈到警察,那我就和你谈警察,请问若功不能抵过,减刑从何而来?功不是你的遗忘点,那是你在深深的后悔之中对从前的弥补,那是你的“罪过”和你不能遗忘的往日。
那是对那自己往昔不能忘记的记忆的填埋。
只因为它的存在,每时每刻都在钩起那那你不愿再想起的回忆。
弥补只是你不要让自己太难过的理由,那是逃避、。
反方功不是你的遗忘点,那是你在深深的后悔之中对从前的弥补,那是你的“罪过”和你不能遗忘的往日。
那是对那自己往昔不能忘记的记忆的填埋。
只因为它的存在,每时每刻都在钩起那那你不愿再想起的回忆。
弥补只是你不要让自己太难过的理由,那是逃避、。
正方:我们要谈的是功是否可以补过的问题,所以前提是已经存在“过”,我要说的是功可以是你使过的损失减到最小,降到最低,所以我说功可以补过,但并不是说功可以抵过。
正方:功可以补过,一个人有了过失,不可能永远不给他翻身的机会反方:一个小偷偷了东西是过又把东西放了回去是功而我要问的是:他的本质是不是小偷?——是,所以功不能补过!!正方:功可以补过,功是功,过是过,功与过是对立统一的。
尽管功不能抵过,但用犯过以后的真诚悔改所立的功来弥补以前曾造成的恶劣影响,是完全可以的。
功可以补过,功不可以抵过,但功可以补过!补,是指补偿,这里的功过必须有相同的主体与客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如果功不可以补过,那么,我们犯了错,有了过.难道就可以心安里得?难道就一撅不振?反正功不可以补过!正方:如果功不可以补过,那么刑法中规定的减刑作何解释?减刑正是以功补过的最好解释。
善恶功过,有如目击。
分别功过,信赏必罚。
开篇立论主席好:首先请允许我指出对方立论中存在的不合理的地方1.(功)首先明确一下概念,我们知道,功在字典里被严格定义为“一种超越平凡的贡献”,而对方辩友却认为,一切有积极意义的事情或者是改错行为都可以被称作是功,是否有点勉为其难呢?2.(可以)对方辩友一直在强调一个可以的问题,把能与不能都包括在可以的范围内,如果这样我方就必须否认所有的不可能,那么我们今天就没有辩论的余地了,这有意义吗?还有对方辩友认为犯错之后只要采取了补救措施,就算补了这个过,可是我们今天讨论的是功是否可以补过,而不是法律规定的义务或是补救行为。
补过的并不是功,而只是一种补救行为,补救行为和功是两个不同性质的名词,我们不是不鼓励改过,而是强调不能补过。
德国前总理勃兰特在华沙无名烈士墓前下跪,相对于日本政客来说确实感动了无数和平人士,然后这一跪真的就泯灭了恩仇吗?百万无辜的犹太魂灵谁还能带回阳间,这个过怎么补的回来,那是良知的人们的自我反省,它补救的只是一种影响,或自己内心的愧疚。
3.(补偿)对方辩友把补简单而偏执的判断为小范围的补偿,实在是有些遗憾。
我们知道,补偿在现实生活中是指对损坏的具体事物的一种赔偿,只是一种的改错行为,而精神方面的呢?您听到的只是精神损失费吧,而真正的精神损失你补偿了吗?若补便是补偿那是不是你只要有钱就可以作为补的万精油了?所以我方认为,从有利于社会人心发展的标准上来说把补定义为“弥补”并非“补偿”,更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发展。
4.(过失)对方辩友认为过就是无心之过,但过也可以分为两种,一是有心之过,二是无心之过,即对方所说的过失。
倘若您所补的只是无心之过的话,那有心之过呢?倘若您只能补得了无心之过,那您方的观点是不是有些牵强附会,以偏概全呢?接下来请允许我来补充我们的观点第一功与过是两个客观存在的事实,功就是功,过就是过,功过不能相抵。
.秦始皇统一中国, 书同文、车同轨,这是功,几千年的沧桑都不变..秦始皇焚书坑儒, 严刑峻法、骄奢淫逸,这是过,同样,几千年之后,它仍就未被弥补掉。
功可以补过辩论材料
辩题,功可以补过吗?
尊敬的评委、各位观众,今天我们聚集在一起讨论的辩题是
“功可以补过吗?”我代表正方,将为大家阐述功可以补过的观点。
首先,我们要明确“功”指的是什么。
在这里,我们可以理解
为积极的行为或者努力付出所取得的成就。
而“补过”则是指弥补
过错、改正错误的行为。
那么,我们不难理解,功可以补过是有可
能的。
首先,我们都知道人都是会犯错误的,无论是在学习、工作还
是生活中,都会有犯错的时候。
但是,只要我们能够意识到自己的
错误,并且付出努力去改正这个错误,通过努力取得的成就是可以
弥补过错的。
比如,一个学生在一次考试中没有取得理想的成绩,
但是他通过后续的努力学习,最终取得了优秀的成绩,这就是通过
功来弥补过错。
其次,功可以补过也体现在人们的道德行为上。
有些人可能会
犯下错误的行为,但是只要他们能够通过后续的善行来弥补过错,
比如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帮助他人等,这些都是通过功来弥补过错
的行为。
最后,我们要强调的是,补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付
出极大的努力和时间。
但是,只要我们能够坚持不懈地努力,通过
功来弥补过错是完全可能的。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功可以补过。
因为只要我们能够意识到自
己的错误,并且通过努力取得成就来弥补过错,这就是功可以补过。
谢谢!。
辩论赛需要反复陈述的观点1:功可以补过,指的是可以,不是所有!对方辩友为什么要那一些不可以弥补的过失否定功可以补过这个观点呢?2:功可以补过,补,是弥补,补救的意思。
补并不等于抵消!3:正因为功可以补过,才使得每个犯过错误但是做出攻打贡献的伟人流芳百世!如果功不可以补过,那么我们哪里来的伟人,我们拿什么作为大家学习的榜样!4:如果功不可以补过,何来减刑之说,何来戴罪立功之说?如果功不能补过,立功凭什么可以减刑?5:有人丢下了一个垃圾袋,犯了错,但是他又捡了起来,弥补了他的过错,而且对环境没有造成任何影响。
如果功不能补过,难道他捡起垃圾袋就没有任何意义了么?6:如果功不可以补过,那么世界上所有的罪犯都不需要坐牢,直接一枪毙命就行了。
正因为要让他们有改过自新的机会,才会设立监狱,让他们通过劳动改造来弥补自己的过错!二辩问题集锦1. 对方辩友如何理解刑法第68条?2. 古代有戴罪立功一说,如何理解呢?3. 吸过鸦片的丘吉尔,毒打妻儿的斯大林,我们该给他们正面的评价还是负面的评价呢?4. 不是没个人都是十恶不赦,也不是所有人都有意犯过,对方辩友为什么不给他们将功补过的机会呢?5. 其实按照对方今天的逻辑和观点,无非就是告诉我们,如果今天我犯了过错,那无论我再做什么也是无法弥补的。
但是这样的观点我们绝不认同,因为这样只会产生一种恶性循环,导致犯错的人越来越多,社会越来越不和谐,我们的世界将变成什么样子啊!6.据美联社报道,曾经的黑客大卫。
史密斯。
如今正为美国联邦调查局工作,跟踪打击黑客。
FBI将词行为这次合作视为他将功补过之举。
如何理解?7:怎样理解:个人有不良信用行为记录,将被保留5年,刑事犯罪记录保留7年?8: 如果功不可以补过,何来减刑之说,何来戴罪立功之说? 如果功不能补过,立功凭什么可以减刑?9:有人丢下了一个垃圾袋,犯了错,但是他又捡了起来,弥补了他的过错,而且对环境没有造成任何影响。
如果功不能补过,难道他捡起垃圾袋就没有任何意义了么?如果功可以补过,那么清朝康熙时,即使康熙创造了太平盛世,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的人要反清复明,杀掉康熙呢?根据《汉语大辞典》的解释,过,即过错功,指功劳。
正方四辩:总结陈词谢谢主席,评委大家晚上好!我要再次强调我方所执观点:功能补过。
今天对方辩友旁征博引,文采飞扬,然而华丽的词藻却难掩其中的逻辑错误!下面,请允许我一一指出。
第一,对方辩友今天提出的过仅仅是指过带来的客观损失,却没有发现过还包括不良的社会影响,以及对“过错人”社会评价的降低等等。
而补偿的手段也不仅仅是恢复原貌,还包括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补偿损失,赔礼道歉等等。
所以对方辩友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第二,对方辩友今天提出的某些过所带来的损失是不可补的。
其实抛开功不看,什么都不可能补。
也就是说对方辩友在论证的是过本身不可以补。
而在之前的提问中对方已经承认过是可以补的。
这是不是自相矛盾呢?其实今天我们说功可以补过,并不等同于功可以抵过。
要正确的评判功于过的关系就要从社会的角度出发,秉着一颗客观而又公正的心。
我们理解受害人难过与无奈的心情。
也理解对方辩友情词恳切的辩驳。
但我们更应该从全局出发,给有过人一个将功补过的机会,目的是调动一切积极的因素,在最大范围内挽回损失,尽可能的减少伤害!所以功可以补过是社会公平的体现。
也是一种科学的社会价值取向。
面对功与过,我们应当理智而清醒。
冤家宜解不宜结。
没有人愿意看到横眉冷目,剑拔弩张。
所以当那些曾经有过的人向我们抛来真诚的橄榄枝的时候,我们为什么不能敞开心扉接受它呢?当文革时期的坎树大王,在新时期组成绿化大队。
七旬的老者忙碌于荒山之间,变光秃为绿洲。
化腐朽为神奇。
夕阳下他们沧桑的背影怎能不令人感动?当德国前总理勃兰特在华沙无名烈士墓前常跪不起。
阳光下,纪念碑前这位领导人下跪的侧影显得凝重而庄严。
历史向我们证明:一个民族因为它的真诚和勇敢而变的可贵!子曰:“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所以我们要用理性之光去照亮浪子回头的路,让他们迷途知返。
用我们的仁爱去寻找人性的真、善、美!谢谢大家!。
谢谢主席,各位评委,各位同学,对方辩友大家下午好!首先,我们来看下辩题,功可不可以补过,功即功劳,过即过失,过错,而我方一辩已指出功是一种超越平凡的贡献,而过就如时光无法倒流,所以我方坚决认为共不可以补过第一,从功过的本质来看,功不可以补过,由此可见,功过都是即成事实,是已经发生的,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在过失发生之后无论我们怎么努力都改变不了事实,错了就是错了,谁用什么都不能弥补。
因果二字连接世间百态,所有的过程都不是简单的等号可以承接。
世间没有时光机,所有发生过的事情已然不能改变,我们要做的是三思后而行,明白人生没有橡皮擦可以将过错擦去。
我们要学会的是正视自己的过错,用自己的努力创造美好未来。
(因此对方辩友屡屡举出来的刑法将功赎罪的例子其实不能成立也不能反驳我方观点)。
第二补则是“弥补”,弥补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得意思又是补全,换而言之,就是恢复原样、代替、相当于“顶替”所以才有“替补”一词。
而对方一直强调的补救行为荒谬的理解为功。
有过之人因马上反省补救,这本是基本道德要求。
很明显我们今天讨论的是功可不可以补过,而对方辩友从立论阶段就错把(补救行为)和功混为一谈,从而导致了走上歧路的必然,所以我方再次明确指出功不可以补过。
第三从建设法治社会的要求来看,功也不可以补过。
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我们也不难看出,因为国无法不立,民无法不安,法无严不稳,这要求我们必须给民众树立明确的是非观念。
功即是功,过即是过,如果如对方辩友所说功可以补过那么只能造成民众的侥幸心理,认为立了功就可以随便犯错,犯了再大的错都可以用功来弥补,长此以往,何来法制啊!只有功过分明才能更好地规范我们这个法制社会,所以功不可以补过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所以,我方坚决认为并且高呼功不可以补过!湘潭职业技术学院13康复治疗301袁寒剑。
功不可以补过谢谢主席,大家好!古语有云:“三思而后行。
”为什么呢?因为每做一件事,历史都会将之定格为永恒,是非对错无法更改,过失与错误也是无法弥补的。
今天我们在此辩论“功可不可以补过”,我方坚定的认为:功不可以补过!开宗明义,概念先行。
功即功劳,即是指那些出于正当动机并对国家社会或个人产生良好影响的事物;过指的是过失与过错;而补则是弥补以使之复原。
下面我方将从两方面论证“功不可以补过”。
第一,从现实层面看,“过”对主体,对受体,以及对社会产生的影响都是无法用“功”来补的。
首先对于过的主体,我们评价他是要功过分明的,而不能用其功补其过,否则无异于将人生算作数学运算里的简单加减,如果一个人一生到头来功过参半,是不是由于功可以补过,他这辈子就等于没活?这样的结论是一眼就能看出它的荒谬吧。
其次,过对于其受体以及社会产生的影响都是无法用功来补的。
世上最难医的病是心病,世上最难解的结是心结。
一件过事对人的伤害或给人的影响可以被时间冲淡,但是却无法用功来弥补。
功与过产生的是不同的两种效果,给人不同的感受,我们可以通过功产生的良好的影响转移人的注意力,使人不在沉溺于过的伤痛中,可是过带给人的伤痛毕竟已经产生,无法弥补,只能等待时间来抚平心灵的创伤。
第二,从价值层面看,功同样不可以补过。
一旦功可以补过这个命题成立,法律将失去其制裁犯罪的效力,任何罪犯都可以通过立功而免去惩罚,我们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
正是深知此中之利害,才有了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那悲壮的一幕。
(一段煽情文字,暂时想不出来)最后,再次重申我观点:功不可以补过。
也奉劝诸君一句:三思而后行。
上面是张岩的原稿,基本没有改动。
直接修改的话有点担心会配合不上你们主体思路。
我说一点我的意见,你看一下吧!首先是定义,个人以为在对功的定义里,强调正当动机的价值不大,应当强调的是积极目的。
也就是说,功是我们为了某些积极的目的而努力奋斗得到的结果。
一个人为了自己不被饿死而努力,虽然正当结果也良好,但不应算作功。
善恶功过,有如目击。
分别功过,信赏必罚。
开篇立论
主席好:
首先请允许我指出对方立论中存在的不合理的地方
1.(功)首先明确一下概念,我们知道,功在字典里被严格定义为“一种超越平凡的贡献”,而对方辩友却认为,一切有积极意义的事情或者是改错行为都可以被称作是功,是否有点勉为其难呢?
2.(可以)对方辩友一直在强调一个可以的问题,把能与不能都包括在可以的范围内,如果这样我方就必须否认所有的不可能,那么我们今天就没有辩论的余地了,这有意义吗?还有对方辩友认为犯错之后只要采取了补救措施,就算补了这个过,可是我们今天讨论的是功是否可以补过,而不是法律规定的义务或是补救行为。
补过的并不是功,而只是一种补救行为,补救行为和功是两个不同性质的名词,我们不是不鼓励改过,而是强调不能补过。
德国前总理勃兰特在华沙无名烈士墓前下跪,相对于日本政客来说确实感动了无数和平人士,然后这一跪真的就泯灭了恩仇吗?百万无辜的犹太魂灵谁还能带回阳间,这个过怎么补的回来,那是良知的人们的自我反省,它补救的只是一种影响,或自己内心的愧疚。
3.(补偿)对方辩友把补简单而偏执的判断为小范围的补偿,实在是有些遗憾。
我们知道,补偿在现实生活中是指对损坏的具体事物的一种赔偿,只是一种的改错行为,而精神方面的呢?您听到的只是精神损失费吧,而真正的精神损失你补偿了吗?若补便是补偿那是不是你只要有钱就可以作为补的万精油了?所以我方认为,从有利于社会人心发展的标准上来说把补定义为“弥补”并非“补偿”,更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发展。
4.(过失)对方辩友认为过就是无心之过,但过也可以分为两种,一是有心之过,二是无心之过,即对方所说的过失。
倘若您所补的只是无心之过的话,
那有心之过呢?倘若您只能补得了无心之过,那您方的观点是不是有些牵强附会,以偏概全呢?
接下来请允许我来补充我们的观点
第一功与过是两个客观存在的事实,功就是功,过就是过,功过不能相抵。
.秦始皇统一中国,书同文、车同轨,这是功,几千年的沧桑都不变..秦始皇焚书坑儒,严刑峻法、骄奢淫逸,这是过,同样,几千年之后,它仍就未被弥补掉。
从古至今,事情只要发生了,存在了,就永注史册,不会改变。
一个成熟、理性的社会应该是高度法治化的这不仅仅体现在法律条文方面,也体现在公民对待事物的态度和观念上。
在法治化的社会,功与过都应该是明确的。
如果功过可以作为互补的筹码,也就意味着这个社会的法令可以像商品一样等价交换,法律何来公正严肃?
所谓功可以补过,补的只是过的消极影响而并不是过本身。
功与过本身就不是一个可以量化的概念,对方辩友,您可以明确的告诉我多少的功可以补多少的过么,又或是什么样的功可以补什么样的过呢?显而易见,不能。
第二,补过的并不是功,而只是一种补救行为,补救行为和功是两个不同性质的名词,我们不是不鼓励改过,而是强调不能抵过。
德国前总理勃兰特在华沙无名烈士墓前下跪,相对于日本政客来说确实感动了无数和平人士,然后这一跪真的就泯灭了恩仇吗?百万无辜的犹太魂灵谁还能带回阳间,这个过怎么补的回来,那是尚有良知的人们的反省,它补救的只是一种影响。
从个人角度来讲,如果功过可以相抵,那么功岂不是变成了人们的免罪金牌?早在2000多年前《韩非子。
说疑》中就有:
“赏有功,罚有罪,而不失其人,方在于明也,非能生功止过者也。
”这也说明了只有正确的认识到功不可以抵过,才有助于培养个人的人生观,从而达到鼓励其遵纪守法的目的,也可以鼓励无功之人更好的为社会做出贡献。
往后1000多年著名宰相诸葛亮亦云“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千年以前我们的国人就知道赏罚分明的必要性,为什么到现在对方辩友一直执迷不悟呢?
人生不是简单的加减,因果二字连接世间百态,所有的过程都不是简单的等号可以承接。
世间没有时光机,所有发生过的事情已然不能改变,我们要做的是三思后而行,明白人生没有橡皮擦可以将过错擦去,即使我们的爸是李刚也无法穿越时空为我们将过错阻止。
我们要学会的是正视自己的过错,用自己的努力创造未来。
xx
公辩总结(一分钟)
对方辩友旁征博引,文采飞扬,然后华丽的辞藻却南燕其中的逻辑错误。
请允许我一一指出,您方说道:
对方可能犯的错误
1功和过是矛盾相互对应的两个方面,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因此在内涵上功和过能够互补。
我们承认矛盾对立统一这样的立论,但是功过相补却无法令人信服,我们常评论说毛主席是三分过七分功,我想请问如果功过可以相补,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评论我们敬爱的毛主席只有四分功呢?
2(犯错后补救的例子):
这个功难道不可以补他们先前年轻冲动时犯下的过错吗?
您刚才举到
的例子,
2.
但请对方辩友注意,我们一直在强调功和补救行为的不同,我方并不是说不能改过,而是强调不能抵过,他们后来的补救行为根本不能是功,而只是补救,如果一个人在犯错之后不知道去补救,那只会不断的堕落,一错再错。
他
们所做的是他们应该做的挽回举措,如果开车伤了人,司机把受伤者送到医院救治,这算功吗?难道受伤者还要给司机送锦旗表示感谢吗?
3给犯错之人一个补救机会,对已经造成的损失因其立功而得到一定程度的挽回和弥补,这是典型的双赢之举,正如我国刑法68跳规定。
也是一种科学的社会价值取向我们同样承认这样的刑法规定在某些方面是个双赢之举,但是这从根本上是因为法律制定者有仁义之心,他们给发挫者的是一个补救机会,他们不希望一个生命因为一个非有意的错误而坐大半辈子劳而变得毫无意义。
再者,我们同样提醒对方辩友注意,我们现在生活在法制社会里,赏罚分明是我们老百姓翘首期盼的,如果功过相抵,那么有如文强,杜国栋之类的万恶的贪官就可以少受刑法?这是平民百姓万万不同意的!功不抵过对法制社会的完善起到推动作用,是一种更科学的社会价值取向。
4砍树大王,在新时期变成绿化大队。
这样的问题我方已经一再强调,他们只是一种补救行为,并且曾经的伤害是一直被人们铭记着的。
地球母亲现在千疮百孔,再怎么修补也无法回复到300年前的模样。
5xx的例子
我们承认改过行为,但是设想一下,如果人人都鼓励范尼的功过相抵,那么是不是在暗示着人们不尊重教练口出狂言无所谓,因为我们有技术特长?
功过已然存在,历史无法倒退,我们要正视错误,不要把功过可以相补作为自己犯错的资本。
再有您方的立论只是在证明有些过是可以补的,到底功可不可以补过,相信在座各位自会有公论。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