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_神奇的装饰柱教学课件设计
- 格式:ppt
- 大小:13.84 MB
- 文档页数:18
《神奇的装饰柱》教学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小学数学教材的第七章《几何图形》中的“神奇的装饰柱”。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能够识别生活中的圆柱形状,并能够运用圆柱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圆柱的基本概念和性质,能够识别生活中的圆柱形状。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圆柱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难点: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如何运用圆柱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圆柱模型、直尺、圆规、剪刀、胶水等。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引入:通过展示各种生活中的圆柱形状,如饮料瓶、圆柱形笔筒等,引导学生发现和观察圆柱的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通过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圆柱的定义、基本性质和计算方法,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圆柱的概念。
3. 例题讲解:通过展示例题,讲解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合作,制作圆柱模型,观察和交流圆柱的特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圆柱的基本概念和性质,以及计算方法。
可以采用流程图、图示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1. 请画出你最喜欢的圆柱形状,并标注出它的底面半径和高。
答案:略2. 请计算下面两个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并填写在表格中。
圆柱1:底面半径2cm,高6cm圆柱2:底面半径3cm,高4cm答案:略3. 请运用圆柱的性质,解决下面的实际问题。
一个圆柱形的水杯,底面半径为5cm,高为10cm,求它的容积。
第15课神奇的装饰柱(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美术五年级上册人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装饰柱的基本结构、设计原理及其在建筑和艺术中的地位,学会运用线条、形状和色彩设计出具有创意的装饰柱。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学生能够掌握装饰柱的设计方法,并能够运用美术技巧表达自己的设计理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建筑艺术的尊重和热爱,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教学内容1. 装饰柱的历史背景:介绍装饰柱在古代建筑中的应用及其艺术价值。
2. 装饰柱的设计原理:讲解装饰柱的基本结构、设计原则和常见的装饰元素。
3. 装饰柱的制作实践:指导学生运用线条、形状和色彩设计并绘制装饰柱。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装饰柱的基本设计原理和制作方法,能够独立设计出具有创意的装饰柱。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美术技巧表达自己的设计理念,创作出具有个性和艺术性的装饰柱。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装饰柱的图片、视频资料、PPT课件。
2. 学具:绘画纸、彩色铅笔、水彩颜料、画笔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装饰柱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本课的主题。
2. 新知识讲解:讲解装饰柱的历史背景、设计原理和常见的装饰元素。
3. 实践指导:指导学生运用线条、形状和色彩设计并绘制装饰柱。
4.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
板书设计1. 神奇的装饰柱2. 副——20232024学年美术五年级上册——3. 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反思等内容。
作业设计1. 课后练习:学生根据本课所学,设计并绘制一幅装饰柱的图画。
2. 家庭作业:学生回家后,收集一些装饰柱的图片或实物,进行观察和分析,写下自己的感受和认识。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是否掌握了装饰柱的基本设计原理和制作方法,是否能够独立设计出具有创意的装饰柱。
五年级美术上册《神奇的装饰柱》优质教案教学设计教案:神奇的装饰柱研究领域】造型表现课时建议】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不同民族不同风格装饰柱的艺术特点和精神内涵,感受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收集材料、观察讨论、实践操作等研究过程,使学生了解装饰柱的造型、色彩特点,并尝试用绘画、纸工、泥塑等方法制作装饰柱作品。
教学重点】感受装饰柱的造型和色彩特点。
教学难点】设计制作出形象新颖别致、色彩艳丽的装饰柱。
教具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装饰柱图案、写实图片、废弃的纸芯、彩笔、彩纸、剪刀、胶等。
学具:废弃的纸芯、橡皮泥或彩笔、彩色卡纸、剪刀、胶等。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柱体,让学生回答看到了什么,并让学生想象柱子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2.教师将柱体添上几笔,画成一个亭子,然后让学生观察并回答,亭子的主体是靠柱子支撑。
(教师板书柱子作用之一:承重、支撑)3.教师继续绘画,将亭子变成房子,并反问学生,房子中有柱子吗?(可以联想古代建筑)教师总结:柱子是建筑中不可缺少的,它无论是在建筑物的里面还是在建筑物的外面,都有着承重支撑的作用。
但是露在建筑外面的柱子光秃秃的,不好看。
古代人就对柱子进行了装饰。
这节课我们来研究《神奇的装饰柱》。
4.课件展示各种装饰柱的图片,让学生回答装饰柱经常被人们应用在什么地方,具有什么作用,并结合学生的回答进行讲解。
二、新课讲授一)教师讲解装饰柱的制作方法。
1.通过播放视频《华表》,让学生了解装饰柱的制作方法,如雕刻、镂空、彩绘等。
2.通过自己收集的资料,让学生了解装饰柱的来源和类型。
3.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利用废旧材料制作现代的立体装饰柱,并进行示范。
4.展示学生的作品,并介绍装饰方法。
5.欣赏书中的作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材料和主题,讨论装饰柱的设计形式和表达方式。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柱子的作用,让学生了解了装饰柱的重要性和艺术特点,并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创作中感受装饰柱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