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
- 格式:pdf
- 大小:169.90 KB
- 文档页数:2
浅谈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途径摘要: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保证大学生顺利就业的重要途径。
本文在阐述大学生就业能力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五条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有效途径,这对于促进大学毕业生顺利就业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能力途径什么是就业能力?国内外学界和各种社会组织有着多种不同的解释,至今仍没有形成关于就业能力概念的统一定义。
在各种定义当中,笔者较认同国际劳工组织对就业能力的界定。
国际劳工组织指出,就业力是个体获得和保持工作,在工作中进步以及应对工作生活中出现的变化的能力。
大学生就业能力是一项综合能力,它的构成包括诸多方面。
主要是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1)专业能力(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知识);(2)实践能力(收集信息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新技能掌握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沟通表达能力、执行能力);(3)思维能力(目标理解能力、分析判断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策略谋划能力、创新能力);(4)自我意识发展能力(正直诚信、服务意识、自信、吃苦耐劳、责任感、敬业精神、成就动机和持续学习能力);(5)适应能力(主动积极、毅力、忍耐力、应对危机能力、压力承受能力和抗挫折能力);(6)应聘能力(竞争意识、推销能力、职业规划能力)。
1、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1)很多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感到大学期间学习的专业知识落后,很难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
这主要是由于许多高校存在着落后的办学理念,没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多技能、高素质人才,在某种程度上造成大学生就业能力不强,且难以顺利就业。
(2)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欠缺。
主要原因是就业指导师的缺乏导致没有全程化的就业指导,就业指导教师在培养学生就业能力方面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如果指导教师专业水平不高、实践经验不足就会限制对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2、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有效途径2.1高职院校应改革专业课程内容,使其与社会需要相结合高职院校应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把专业设置工作放在重要位置。
罄童:丝凰.浅谈高职院校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对策骆静(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0015)睛耍]伴随着1999年后高校的不断扩大招生,毕业生^数不断的增加,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提高就业能力是高职教育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对高职院校毕业生而言,要想切实的提高就业质量和就业率,就必须明确自身定位,从提高就业能力入手。
能力才是大学生日后就业、择业、从业的基置。
本文就此时就业能力的内涵及高职院棱如何有针砷{生也加强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p猢】高职院枝;学生;就业能力高职学生已成为我国高校人才资源供给的一个重要、庞大的群体。
从近几年高职招生总量持续大幅上升的现状看,高职学生就业人数不断增多,就业压力不断增大。
面对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对即将毕业的学生来说,提高就业率要从提高藐业能力入手,能力是大学生就业、从业的支点。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培养桕提高高职学生的就业能力成了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就业能力的内涵就业能力这一概念源于就业,就业能力是一种与职业相关的综合能力,是一种隐性素质,是影响学生就业质量的决定性因素,直接关系其就业的层次和今后的发展。
学生的就业能力是指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学习或实践而获得工作的能力,它包括自我学习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寻找就业机会的能力、把握就!止机会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以及持续就业的能力。
二、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对策㈠定位要准确。
培养目标要明确为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需要,高职院校应该坚持定位于培养有必要理论知识、有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坚持在培养过程中贯彻“理论知识够用、强化职业技能训练”的基本原则。
同时应该围绕专!止所对应的社会岗位能力素质要求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计划,不应过分强调“选拔”和“淘汰”,而是要尽可能帮助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
㈡以市场需求为立足点1.高等职业教育具有地方性和区域性社会对高职院校^才的需求是动态的,是因时、因地、因市场而不断变化的。
随着高职院校的扩大招生,毕业生数量逐年增长,高质量就业成为学生和家长的最大期待,于是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就迫在眉睫。
然而,在安徽省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同时,有些问题也慢慢显现,主要有人才培养目标不清晰,课程系统混乱;教学实训设施不足,“双师”型教师力量不足,教学质量每况愈下;学生综合素质难以提高,就业观念薄弱。
这一发展中的问题使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形势异常严峻,就业难,就业层次低的问题一度成为学生、家长、社会、政府关注的热点话题。
1 社会对高职院校毕业生能力要求的具体表现社会对高职院校毕业生能力要求越来越多,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求职准备的能力。
主要包括求职信息收集整理能力、自我发展定位、求职简历表制作和自荐能力、面试能力、笔试能力等方面,这是高职院校学生毕业后顺利就业的前提条件。
(2)工作能力。
包括人际沟通交往能力、适应工作环境能力、开展工作能力及学习能力,这是高职院校学生毕业后顺利就业的前提条件。
(3)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力。
即高职院校学生通过全面地学习,在系统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和理论的前提下,利用专业素养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协调能力、协作合作能力等。
(4)综合素质能力。
包括表达能力、协调能力及发现各类突发事件处置各类突发事件能力等。
(5)创新创业能力。
高职院校毕业生走出校门后,在社会工作中,不断解决困难、开创局面的能力,这是高职院校毕业生职业发展生涯的关键。
宣城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实际情况的就业能力构成要素与指标见表1所列。
2 我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和能力现状及成因分析据统计我校近三年留在本省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分别为61.8%、55.23%、66.54%,2021届毕业生总数2772人,就业2623人,就业率为94.62%,学生就业呈现以下三个特点。
(1)工资待遇较低。
薪酬待遇是高职院校大多数毕业生就业时考虑的重要问题,对高职毕业生来说,找到待遇较好的工作相对比较困难,大多数学生毕业之后只能进入企业从事基础性工作。
高职电商类专业对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探索电商行业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使得电商类专业成为了许多学生的热门选择。
随着电商行业的兴起,高职院校也纷纷开设了电商类专业,为学生提供了求职就业的机会。
然而,如何培养电商类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成为了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
首先,高职电商类专业对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应注重实践教学。
实践是培养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课程设置上,学校应该将实践教学贯穿于整个专业学习过程中,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例如,可以通过开展实践项目、组织企业实习等方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和锻炼相关的技能和能力。
同时,学校还应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提供实践机会和实践基地,使学生能够接触到真实的商业环境。
其次,高职电商类专业对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应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
电商行业的特点是多元化和综合性,因此,电商类专业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综合素质。
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综合素质,使学生能够适应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需求。
此外,学校还应该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竞赛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另外,高职电商类专业对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应注重实习和实训的结合。
实习和实训是培养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手段。
学校应该与企业合作,提供实习机会,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和实践。
同时,学校还应该建立完善的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场所和设施。
通过实习和实训的结合,学生可以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增强就业能力。
此外,高职电商类专业对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还应注重实用技能的培养。
电商行业的发展需要各类专业人才,因此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用技能。
除了基础课程的学习外,学校还应该开设相关的技能课程,如网店运营、电子商务设计、市场营销等。
同时,学校还应该引导学生参加相关的职业培训和认证考试,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
最后,高职电商类专业对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还需要注重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
电商行业的发展需要创新和创业能力,因此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